❶ 夏季灌木苗木種植有什麼要注意的
一、確定適宜的栽植時間
在樹苗落葉至封凍期,樹葉尚未完全落凈時栽植成活率最高。具體而言,落葉闊葉樹在苗木大部分葉子已落即可移栽;針葉樹在新梢停止生長,充分木質化後方可移栽,並帶土球,且宜早不宜晚。南方樹種及常綠闊葉樹種不宜秋冬季栽植。
二、要選擇優質壯苗栽植
由於氣候的因素,秋冬季栽樹必須選擇宜栽樹種中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大苗。為了提高秋冬季造林成活率,在起苗時應盡量保持根系的完整,少傷主根,多保留側根,避免因苗大根小、須根少而影響成活。
三、栽植方法要科學
整地:整地時坑的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70厘米。栽植坑大,能為樹苗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且坑大容水量大,便於樹苗接納較多的灌溉水和自然降水。整地應施足基肥,撿凈草根和石塊。綠籬應全面整地,地要整平,土要整細;綠地應全面整理,割除棗刺等雜物。
栽植:為了保證栽植質量,樹苗入坑後不能團根,窩根。在栽植時要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即苗木入坑後表土填到坑深的一半時將樹苗向上提一下,使根系舒展並踩實,填土後再踩實,再埋土後作樹盤准備澆水。只有踏實才能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避免苗木冬季遇大風搖晃,造成根系漏氣。帶土坨苗木,去掉包紮物後用同樣的方法種植。栽植時要隨起苗隨栽植,盡量縮短從起苗到栽植時間。埋土深度一般要超過苗木原土痕,不能過深或過淺。埋土過深影響根的呼吸,不利成活和生長;埋土過淺,在澆水後風吹易使苗木倒伏或傾斜,造成根漏氣而死亡。若坑挖得深,也不能將苗木直放到底部,應在坑內回填陽土或施有機肥與土混合勻的肥土,至深度適宜時再栽植苗木培土。
澆水:隨栽隨澆,澆足定根水,保證苗木的水分平衡,澆後適時覆土。
培土:秋冬季新栽植的幼樹,由於根系未固定,抗風能力差,且澆水後易造成水分流失,故應搞好培土。培土時邊培邊踩實,以增加土壤對樹苗的固定能力,但培土應於早春清除,以防覆土過厚、根系處地溫低或解凍晚,影響根系正常活動。苗干基部培土,土堆高一般30厘米,土堆斜坡45度角。
❷ 喬灌木種植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喬灌木種植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喬木有松樹,柏樹,杉樹,廣玉蘭,樟樹,秋樹,楠樹,梧桐樹,法國梧桐,青桐樹,菩提樹,紫薇樹,椿樹,柿樹,桃樹,櫻桃樹,核桃樹等,舉不勝舉。灌木有茶花,月季花,黃金條,經條,滿山紅,小山楂,老鼠精,茉莉花等,也是舉不勝舉。
❸ 植物有哪幾種種植方式
1、孤植:單位面積中只植一株,一般為樹冠較大、樹型優美的大型喬木。
2、列植: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線,多用於行道樹。
3、對植:對稱式栽植,一邊一株,多指在路旁兩側應用。與列植同為規則式種植方式。
4、叢植:叢植是以3~10株同種或幾種植物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式,這是一種自然式園林中要求較高、藝術性較強的種植方式。
5、片植:指較大面積地同植一種樹木,喬木、灌木都能應用。
6、群植:則是將植物作為一個類別群體種植,通常數量較大,十幾株至幾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體美,增強群體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觀的意境,適合大面積場所的布置、植物園的建造。
7、混植:即兩種以上的樹種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條理有序、自然美觀,不能有凌亂感。
❹ 灌木一共有哪些種
你是指分類,還是數量?
如分類:可分為常綠針葉灌木、常綠闊葉灌木、落葉灌木和落葉小灌木。
如數量,不可數。
❺ 喬灌木種植的方法步驟是什麼
(一)孤植
孤植是指喬木的孤立種植類型。此樹又稱孤立樹,有時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是兩株到三株,緊密栽植,組成一個單元。但必須是同一樹種,株距不超過1.5米,遠看起來和單株栽植的效果相同。孤立樹下不得配置灌木。孤立樹的主要功能是構圖藝術上的需要,作為局部空曠地段的主景,當然同時也可以蔽蔭。孤立樹作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個體植株充分生長發育的景觀,外觀上要挺拔繁茂置灌木。孤立樹的主要功能是構圖藝術上的需要,作為局部空曠地段的主景,當然同時也可以蔽蔭。孤立樹作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個體植株充分生長發育的景觀,外觀上要挺拔繁茂,雄偉壯觀。
孤立樹應選擇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件的樹木:
1、植株的形體美而較大,枝葉茂密,樹冠開闊,或是具有其它特殊觀賞價值的樹木;
2、生長健壯,壽命很長,能經受信重大自然災害,宜多選用當地鄉土樹種中久經考驗的高大樹種;
3、樹木不含毒素,沒有帶污染性並易脫落的花果,以免傷害遊人,或妨害遊人的活動。
孤立樹在園林種植樹木的比例雖然很小,卻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孤植樹種植的地點應比較開闊,不僅要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而且要有比較合適的觀賞視距和觀賞點。最好有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既單純又有豐富變化的景物環境作背景襯托,以突出孤植樹在形體、姿態、色彩方面的特色。孤植樹種植的位置主要取決於與周圍環境的整體統一,可以種植在開朗的草地、河邊、湖畔,也可以種植在高地、山崗上,還可以種植在公園前廣場的邊緣,以及園林建築組成的院落中。孤植樹在自然式園林中可作為交點樹、誘導樹種植在園路或河道的轉折處,假山蹬道口及園林局部的入口部分,誘導遊人進入另一景區。種孤立樹作為園林構圖中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必須與周圍環境互為配景。山水園中的孤立樹,必須與透漏生奇的山石調和,樹姿應選盤曲蒼古。
(二)對植
對植是指用兩株樹按照一定的軸線關系作相互對稱或均衡的種植方式,主要用於強調公園、建築、道路、廣場的入口,同時結合蔽蔭、休息,在空間構圖上是做為配置用的。
在規則式種植中,利用同一樹種、同一規格的樹木依主體景物的中軸線作對稱布置,兩樹的連線與軸線垂直並被軸線等分。規則式種植,一般採用樹冠整齊的樹種。在自然式種植中,對植是不對稱的,但左右是均衡的。自然式園林的進口兩旁、橋頭、蹬道石階的兩旁、河道的進口兩邊、閉鎖空間的進口、建築物的門口,都需要有自然式的進口栽植和誘導栽植。自然式對植是以主體景物中軸線為支點取得均衡關系,分布在構圖中軸線的兩側,必須是同一樹種,但大小和姿態必須不同,動勢要向中軸線集中,與中軸線的垂直距離,大樹要近,小樹在遠,兩樹栽植點連成直線,不得與中軸線成直角相交。
一般喬木距建築物牆面要5米以上,小喬木和灌木可適當減少(距離至少2米以上)。
(三)行列栽植
行列栽植是指喬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種植,或在行內株距有變化。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觀比較整齊、單純、氣勢大。行列栽植是規則式園林綠地中應用最多的基本栽植形式。在自然式綠地中也可布置比較整形的局部。行列栽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優點。行列栽植多用於建築、道路、地下管線較多的地段。行列栽植與道路配合,可起夾景效果。
行列栽植宜選用樹冠體形比較整齊的樹種,如圓形、卵圓形、倒卵形、塔形、圓柱形等,而不選枝葉稀疏、樹冠不整齊的樹種。行距取決於樹種的特點、苗木規格和園林主要用途,如景觀、活動場所等。
一般喬木採用3-8米,灌木為1-5米。
行列栽植的形式有兩種: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
(四)叢植
叢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幾株喬木或喬灌木組合種植而成的種植類型。配置樹叢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樹叢是園林綠地中重點布置的一種種植類型。它以反映樹木群體美的綜合形象為主,但這種群體美的形象又是通過個體之間的組合來體現的,彼此之間有統一的聯系又有各自的變化,互相對比、互相襯托。選擇作為組成樹叢的單株樹木條件與孤植樹相似,必須挑選在蔽蔭、樹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價值的樹木。
樹叢可以分為單純樹叢及混交樹叢兩類。蔽蔭的樹叢最好採用單純樹叢形式,一般不用灌木或少用灌木配植,通常以樹冠開展的高大喬木為宜。而作為構圖藝術上主景、誘導、配景用的樹叢,則多採用喬灌木混交樹叢。
樹叢作為主景時,宜用針闊葉混植的樹叢,觀賞效果特別好,可配置在大草坪中央、水邊、河旁、島上或土丘山崗上,作為主景的焦點。在中國古典山水園林中,樹叢與岩石組成常設置在粉牆的前方,走廊可房屋的角隅,組成一定畫題的樹石小景。作為誘導用的樹叢多布置在進口、路叉和彎曲道路的部分,把風景游覽道路固定成曲線,誘導遊人按設計安排的路線欣賞豐富多採的園林景色,另外也可以用作小路分歧的標志或遮蔽小路的前景,達到峰迴中轉又一景的效果。樹叢設計必須以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總的設計意圖為依據,用的樹種少但要選得准,充分掌握植株個體的生物學特性及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使植株在生長空間、光照、通風、溫度、濕度和根系生長發育方面都得到適合的條件,這樣才能保持樹叢的穩定,達到理想效果。
叢植的配植形式有:二株樹叢的配合、三株樹叢的配合、四株樹叢的配合、五株樹叢的配合。
(五)群植
組成群植的單株樹木數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樹群所表現的,主要為群體美,樹群也像孤立樹和樹叢一樣,是構圖上的主景之一。因此樹群應該布置在有足夠距離的開朗場地上,如靠近林緣的大草坪、寬廣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島嶼、寬廣水面的水濱、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樹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樹群高度的四倍、樹群寬度的一倍半距離上,要留出空地,以便遊人欣賞。
群植規模不宜太大,在構圖上要四面空曠,樹群組成內和每株樹木,在群體的外貌上都要起一定作用。樹群的組合方式,最好採用郁閉式,成層的結合。樹群內通常不允許遊人進入,遊人也不便進入,因而不利於作庇蔭休息之用。
樹群可以分為單純樹群和混交樹群兩類。單純樹群由一種樹木組成,可以應用宿根性花卉作為地被植物。樹群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樹種。混交樹種群分為五個部分,即喬木層、亞喬木層、大灌木層、小灌木層及多年生草本植被。其中每一層都要顯露出來,其顯露的部分應該是該植物觀賞特徵突出的部分。喬木層選用的樹種,樹冠的
的姿態要特別豐富,使整個樹群的天際線富於變化,亞喬木層選用的樹種,最好開花繁茂,或是有美麗的葉色,灌木應以花木為主,草本覆蓋植物應以多年生野生性花卉為主,樹群下的土面不能暴露。樹群組合的基本原則,高度採光的喬木層應該分布在中央,亞喬木在四周,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緣。
樹群內植物的栽植距離要有疏密變化,要構成不等邊三角形,切忌成行、行排、成帶地栽植,常綠、落葉、觀葉、觀花的樹木應用復層混交及小塊混交與點狀混交相結合的方式。
樹群的外貌要高低起伏有變化,要注意四季的季相變化和美觀。
(六)林帶
林帶在園林中用途很廣,可屏障視線,分隔園林空間。可做背景,可庇蔭,還可防風、防塵、防噪音等。自然式林帶就是帶狀的樹群,一般短軸為1,長軸為4以上。
自然式林帶內,樹木栽植不能成行成排,各樹木之間的栽植距離也要各不相等,天際線要起伏變化,外緣要曲折。林帶也以喬木、亞喬木、大灌木、小灌木、多年生花卉組成。
林帶屬於連續風景的構圖,構圖的鑒賞是遊人前進而演進的,所以林帶構圖中要有主調、基調和配調,要有變化和節奏,主調要隨季節交替而交替。當林帶分布在河濱兩岸,道路兩側時,應成為復式構圖,左右的林帶不要求對稱,但要考慮對應效果。
林帶可以是單純林,也可以是混交林,要視其功能和效果的要求而定。喬木與灌木、落葉與常綠混交種植,在林帶的功能上也能較好地起到防塵和隔音效果。防護林帶的樹木配置,可根據要求進行樹種選擇和搭配,種植形式均採用成行成排的形式。
(七)林植(樹林)
凡成片、成塊大量栽植喬灌木,構成林地或森林景觀的稱為林植或樹林。林植多用於大面積公園安靜區、風景游覽區或休、療養區衛生防護林帶。樹林可分密林和疏林兩種,密林的郁閉度達70-100%,疏林的郁閉度在40-70%,密林和疏林都有純林和混交林。密林純林應選用最富於觀賞價值而生長健壯的地方樹種。密林混交林具有多層結構,如林帶結構,大面積混交密林多採用片狀或帶狀混交,小面積混交密林多採用小片狀或點狀混交,常綠樹與落葉樹混交。密林栽植密度成林保持株行距2-3米。
疏林多與草地結合,成為「疏林草地」,夏天可蔽蔭,冬天有陽光,草坪空地供游息、活動,林內景色變化多姿,深受遊人喜愛。疏林的樹種應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生長健壯,樹冠疏朗開展,四季有景可觀。
(八)綠籬及綠牆
凡是由灌木或小喬木以近距離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單行或雙行,緊密結合的規則的種植形式,稱為綠籬或綠牆。
1、綠籬及綠牆的類型
(1)根據高度可分:綠牆(160厘米以上)、高綠籬(120-160厘米)、綠籬(50-120厘米)和矮綠籬(50厘米以下);
(2)根據功能要求與觀賞要求可分:常綠綠籬、花籬、觀果籬、刺籬、落葉籬、蔓籬與編籬等;
2、綠籬的作用與功能
(1)范圍與圍護作用 園林中常以綠籬作防範的邊界,可用刺籬、高籬或綠籬內加鐵刺絲。綠籬可以組織遊人的游覽路線,按照所指的范圍參觀游覽。不希望遊人通過的可用綠籬圍起來。
(2)分隔空間和屏障視線 園林中常用綠籬或綠牆進行分區和屏障視線,分隔不同功能的空間。這種綠籬最好用常綠樹組成高於視線的綠牆。如把兒童游戲場、露天劇場、運動場與安靜休息區分隔開來,減少互相干擾。在自然式布局中,有局部規則式的空間,也可用綠牆隔離,使強烈對比、風格不同的布局形式得到緩和。
(3)作為規則式園林的區劃線 以中籬作分界線,以矮籬作為花境的邊緣、花壇和觀賞草坪的圖案花紋。
(4)作為花境、噴泉、雕像的背景 園林中常用常綠樹修剪成各種形式的綠牆,作為噴泉和雕像的背景,其高度一般要與噴泉和雕像的高度相稱,色彩以選用沒有反光的暗綠色樹種為宜,作為花境背景的綠籬,一般均為常綠的高籬及中籬。
(5)美化擋土牆 在各種綠地中,在不同高度的兩塊高地之間的擋土牆,為避免立面上的枯燥,常在擋土牆的前方栽植綠籬,把擋土牆的立面美化起來。
3、綠籬的種植密度
綠籬的種植密度根據使用目的,不同樹種、苗木規格和種植地帶的寬度而定。矮綠籬和一般綠籬,株距可採用30-50厘米,行距為40-60厘米,雙行式綠籬成三角形叉排列。綠牆的株距可採用1-1.5米,行距1.5-2米。
❻ 灌木栽植技術
1、土壤處理、整理方案、施肥方案
土壤處理:種植前以進行控制土壤傳播病菌、地下害蟲及在土壤中的害蟲為主的殺菌滅蟲的處理和除草處理。
場地初平:對該標段表層40cm內的土壤進行初步深翻。
土壤施肥:表層施肥以施基層為主,可採用發酵干雞糞粉末失入。
土壤消毒、殺菌:本標段土壤均系就地回填土。
土壤滅蟲:主要殺滅寄生蟲在土壤內的地下害蟲。
整地:按設計標高平整地形,整理出排水坡度。自然地形按自然起伏坡度整地,但應注意不得有積水處。
灌木栽植前,需挖土整地,搗碎土塊。撿凈磚石、瓦塊、玻璃渣、草根等雜物。挖土深度為30--40厘米,並施加適量有機肥混合翻耕。
2、灌木種植要求
植前要進行場地初平,其目的是依據設計要求對苗木栽植位置進行有效控制,然後挖坑、挖槽,有必要時進行局部換土,得到一個質地疏鬆、透氣、平整、排水良好、適於灌木生在的坪床。調整土壤酸度,使PH值在適宜苗木生在的范圍內。
3、苗木質量要求
灌木的質量標准: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無嚴懲病蟲害,灌叢勻稱,枝條分布合理,有主幹的灌木主幹應明顯。
4、栽植
定點放線:栽植前要定點放線。定點放線要以設計提供的標准點為依據: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位置要准確,標記要明顯。
苗木運輸:裝、運、卸和假植苗木的各環節應保護好苗木,輕拿、輕紡,必須保證根系和土球的完好,嚴禁摔坨。
種植:種植的苗木品種、規格、位置、樹種搭配應嚴格按設計施工。種植苗木的本身應保持與地面垂直,不得傾斜。
澆水:新植樹栽後24小時內澆第一遍水,此次水量不宜過大、應澆透,以後轉入後期養護。
種植的深淺應合適,一般與原土痕平或略高地面5cm左右。種植的深淺應選好主要觀賞的方向,並照顧朝陽面,一般樹應盡量避免迎風,種植時要栽正扶植,樹冠主尖與根在一垂直線上。
❼ 苗木種植的方法中包括哪些步驟
嗯,您這個很寬泛了,具體是大樹還是小樹,還是灌木,是現在種嗎,是自己家裡種來綠化的,還是大面積種植,都不同的, 這里就按單棵喬木來給說下吧。
首先如果苗木規格較大的話,帶的土球要加大,一般為樹桿徑的8倍,即10公分的樹要帶80公分的土球,第二,這個季節移植樹木一定要修剪再修剪,以減小夏季天氣炎熱苗木的蒸騰帶來的苗木失水的問題,第三要用遮陽網,減小苗木失水過多,再就是要為樹干噴水,時常噴水,注意不是澆水,要少給樹根澆水,就這么多吧。
❽ 種植方式有哪些類型
種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種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種類和配置方式進行作業的農業技術方法。種植法根據種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經濟條件,正確處理地力和作物種間的關系。
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分為:
樹木的單體栽植稱為孤植;叢植是由同種或不同種的樹木組成,可發揮樹木的群體美,一般由2至9棵樹木組成。叢植是以3~10株同種或幾種植物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式,這是一種自然式園林中要求較高、藝術性較強的種植方式。列植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對植:對稱式栽植,一邊一株。片植:指較大面積地同植一種樹木,喬木、灌木都能應用。群植:則是將植物作為一個類別群體種植,通常數量較大,十幾株至幾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體美,增強群體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觀的意境,適合大面積場所的布置、植物園的建造。混植:即兩種以上的樹種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條理有序、自然美觀,不能有凌亂感。
農作物屬於群植,組成不同的作物群體,用地養地結合,達到高產穩產、全面豐收。它包括多種具體方法,如單作法、混作法、間作法、套種法、帶種法、復種法等。間種往往是高棵作物與矮棵作物間種,如玉米間種大豆或蔬菜。採用連作,有利於充分利用一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大量種植生態上適應且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作物,但連作往往會造成多種弊害。混作通過不同作物的恰當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選用耐旱澇、耐瘠薄、抗性強的作物組合時,還能減輕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達到穩產保收。
❾ 灌木的基本養護方法是什麼
灌水和排澇
春季(2月~5月)乾旱季節,必須澆返青水。夏季(6月~8月)雨季,注意排澇。積水處不能超過12小時;應根據灌木品種的生物學特性適時澆水。澆水應澆透,澆水前應進行圍堰,防止水外流;灌水時注意上下層植物的關系,特別是有針葉樹的地方要注意控水,在不影響的情況下適時灌水。
施肥
普通樹木落葉後施基肥與萌芽前施追肥,花期長的在生長期中加一次追肥。灌木及小樹在樹冠投形下掘一斷續的坪狀溝,掘溝深度以達到根系為度。冬施宜深,施射溝近樹淺而遠樹深。冬施以有機基肥為主,夏施以速效追肥為主。
❿ 灌木種植標准規范
灌木種植栽培技術
1.由於小灌木是木本植物,具有草坪草、草花等草本植物難以比擬的管理優勢。
(1)抗病蟲害,抗旱,管理任務較小。由於是木本植物,根系較深,因此較草本植物耐旱。栽植後前期澆水、噴水,保證成活後,後期基本可以粗放管理,苗木蔭蔽後雜草也難以生長。進入正常管理後,即使在旺盛生長季節修剪次數每月僅1至2次,比起高羊茅、早熟禾、黑麥草類混播的冷季型草修剪次數相對要少。
(2)和一、二年生草花或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相比有一勞永逸的功效。為保證效果,有的一、二年生草花一年要更換2至3次;而一些草坪草除了管理費工費時費水外,一般最佳觀賞期只有2至3年,若仍不更換草坪則會出現根系盤結、草坪老化等問題,影響觀賞效果。運用密集栽植法栽植的小灌木,其顯露在外表面的枝葉量有限,養分充足,且根系深遠,故最佳效果明顯、持久。
(3)小灌木密集栽植造景在園林上應用時,由於主要靠修剪造型,因此土壤水肥不均造成的苗勢強弱對整體效果影響不大。
2.與草坪、草花比,小灌木密集栽植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雖具草坪觀賞效果但不能真正取代草坪。比如僅能應用於面積有限、管理水平高的空地。
(2)小灌木的色彩比較少,比草花的自然形態及顏色都頗有遜色。
(3)一次栽植時投資略高於草坪。
(4)主要靠修剪出效果,不能完全放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