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貿類零售企業庫存商品的核算用什麼方法好
一、、商貿類零售企業庫存商品的核算,一般採用售價金額法核算。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又稱「售價記賬、實物負責制」,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並據以調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1、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主要內容有:
①建立實物負責制。零售企業採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庫存商品明細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因此不利於加強庫存商品實物的管理。為了避免這一缺陷,需要按照經營和保管商品的品種類別,劃分若干不同的營業櫃組,對其所經營的全部商品的數量、質量負責。
②庫存商品按售價金額入賬。庫存商品總賬按照售價金額登記,按售價金額總括反映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果。庫存商品明細賬按營業櫃組設置,並用售價金額控制營業拒組所經營和保管的商品。
③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零售企業庫存商品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時,應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該賬戶是「庫存商品」賬戶的調整賬戶,用來核算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該賬戶貸方登記由於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售價大於進價之間的差額,該賬戶借方登記差額。該賬戶明細賬的設置應與庫存商品明細賬的設置一致,按營業櫃組設置並進行明細核算。
④加強實地盤點制度。每月應對庫存商品進行盤點,將各營業櫃組所經營的各種商品盤存數量分別乘以各該商品售價的積數總和與賬面核對相符,以考核各營業櫃組崗位責任制執行情況和加強對庫存商品實物的管理。
⑤建立健全各業務環節手續制度,明確經濟責任,加強管理。零售企業要建立健全商品購進、銷售、調價、盤點、升送、損耗等各項業務手續制度,並填制有關的業務憑證加強物價管理、商品管理和銷貨款管理。
2、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特點
①建立實物負責制,企業將所經營的全部商品按品種、類別及管理的需要劃分為若干實物負責小組,確定實物負責人,實行實物負責制度。實物負責人對其所經營的商品負全部經濟責任。
②售價記賬、金額控制,庫存商品總賬和明細賬都按商品的銷售價格記賬,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實物負責人或小組分戶,只記售價金額不記實物數量。
③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由於庫存商品是按售價記賬,對於庫存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應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來核算,並在期末計算和分攤已售商品的進銷差價。
④定期實地盤點商品,實行售價金額核算必須加強商品的實地盤點制度,通過實地盤點,對庫存商品的數量及價值進行核算,並對實物和負責人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進行檢查。
3、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適用性及步驟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主要適用於零售企業。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把大量按各種不同品種開設的庫存商品明細賬歸並為按實物負責人來分戶的少量的明細賬,從而簡化了核算工作。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適應了這種管理體制的需要,有利於加強商品零售企業的銷售毛利控制,因而得到廣泛應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在實務中的運用,一般是如下這樣的:
(一)實行實物負責制。劃分實物負責小組,建立崗位責任制,對商品的購進、銷售、調撥、調價、削價、缺溢等建立相關的手續制度。
(二)建立會計二級核算體系。劃分二級核算單位,按實物負責小組設置庫存商品和商品進銷差價明細分類賬,按售價金額核算商品的進、銷、存。
(三)執行規范的商品盤點制度。定期進行商品全面盤點、帳實核對,如遇實物負責人調動、商品調價應進行臨時盤點。
4、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主要計算公式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購入商品售價)×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二、隨著電算化軟體的普及,採用加權平均法核算的也比較多。
三、如果是特別大件的商品,可以採用個別計價法核算,不過實務中運用較少。
② 零售企業對庫存商品的核算方法
因銷售價格多變,建議採用進價核算庫存,以省去售價核實下調整庫存商品價值的麻煩。
③ 商品庫存成本怎麼計算
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
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
(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④ 零售商如何管理庫存
可以使用易訂貨系統軟體,輕松管理庫存,隨時查看庫存現狀,智能庫存提醒,讓商家掌握商品庫存情況
⑤ 一個關於日用商品的零售比較符合實際的安全庫存計算方法,和最大庫存量、最小庫存量計算方法,拜謝!
庫存管理是准確把握零售客戶需求、 提高市場預測准確率的...其中,要注意的是,現有庫存是陳列商品和儲備商品之和
⑥ 零售業商品品目很多怎麼計算收入結轉成本毛利率法是指計算發出成本的嗎期初毛利率是怎麼得出來的
一、商業零售企業經營的商品各類、品種、規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價格標價,因此廣泛採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對庫存商品進行日常核算。
1、售價金額核演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庫存商品賬戶反映的是售價),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並據以調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2、計算公式如下:
(1)商品進銷差價率 = (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 + 本期購入商品售價)×100%
(2)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3)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4)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3、結轉銷售商品收入和成本的會計分錄:
(1)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售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借:主營業務成本(實際銷售成本)
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貸:庫存商品(發出銷售商品的售價)
二、毛利率法也是商業企業計算本期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成本的方法。常用於商業批發企業。一般來說,商品流通企業同類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採用這種存貨計價方法既能減輕工作量,也能滿足對存貨管理的需要。
1、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也就是說期初的毛利率就是上期實際毛利率,是已知的。或者採用計劃毛利率。
2、計算公式如下:
(上期的)毛利率 =[ (上期)銷售毛利/(上期)銷售額]×100%
(1)(本期)銷售毛利 =(本期)銷售額×(上期或本期計劃)毛利率
(2)本期銷售成本 =本期銷售額 - 本期銷售毛利
(3)期末存貨成本 = 期初存貨成本 +本期購貨成本- 本期銷售成本
⑦ 如何利用零售價法對存貨成本進行估價
答:零售價法是指用成本與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的基本內容如下: (1)期初存貨和本期購貨同時按成本和零售價記錄,以便計算可供銷售的存貨成本和售價總額; (2)本期銷售只按售價記錄,從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售價總額中減去本期銷售的售價總額,計算出期末存貨的售價總額; (3)計算存貨成本與零售價的百分比,即成本率,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100% (4)計算期末存貨成本,公式為: 期末存貨成本一期末存貨售價×成本率 (5)計算本期銷售成本,公式為:本期銷售成本一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一期末存貨成本
⑧ 零售企業存貨核算的的方法有哪幾種
零售企業存貨核算的的方法有: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採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8)零售庫存怎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先進先出法期末材料是按照最接近的單位成本進行核算,因此比較接近當前的市場價格,但由於先進先出這一規定,導致於本期發出材料成本是按照原先購入時的材料成本計算的。
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⑨ 採用零售價法計算期末存貨成本
1、計算 成本率 = (期初存貨成本+當月購入存貨成本)/ (期初存貨售價+當月購入存貨售價)= (450+2250)/ (675+2700) = 80%
2、計算當月銷售成本 = 當月銷售收入 * 成本率 = 2250 * 80% = 1800萬元
所以,本月銷售成本 為 1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