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蒙氏教育試題庫20套
各齡段蒙氏教學內容不同,蒙氏教育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教育方法。20套舉例如下:
1、走線。(持物走線,並且學會自行調整與同伴之間的差距;加快音樂節奏走線;加入手位走線)
2、靜寂游戲:聽覺記憶練習;專注練習(傳蠟燭、看口型猜字);聽力的方向性練習;聽力的連續性練習
3、生活禮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正確的搬運和放置桌椅;如何傾聽別人談話;如何觀看與參與別人的工作;學會做客、待客、倒水;正確使用洗手間;學會公共場所的禮儀;認識交通標志,了解交通規則
4、照顧環境:學會打掃教具架;飼養小動物;學會插花、擦拭葉子
5、照顧自己:學會梳頭、正確的刷牙;學會擦鞋;學會增減衣物;學習、了解保護自己的基本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入廁:學會便後自己擦屁股;衣飾框(學會使用別針、學習扣盤扣、學會皮帶扣的解、系,學會拉拉鏈)
6、大肌肉動作訓練 曲線跑、往返跑、單腳跳、傳球、接球、跨越式跳
7、小肌肉動作訓練:一指按:用高腳釘做復雜圖形的按;倒:結合感官,做三原色的配色練習、導入等分的概念、用小口徑的瓶子倒固體、液體、漏鬥倒固體、液體
8、插座圓柱體(三組、四組的綜合練習)
9、幾何圖形嵌板櫥4-6層:(圖形與卡片的對應、圖形拼搭、撕、剪相應圖形、進行二級分類)
10、構成三角形(學完):理解等分之間的關系、用多盒進行組合創意、計算角的度數。
11、色板:強化三原色的變化、色板三
5、彩色圓柱體:四組的組合練習,擺出各種組合圖形、與插座圓柱體結合
12、幾何立體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13、二項式、三項式:根據盒蓋顏色進行配對、取放;脫離盒蓋進行取放
14、觸覺板(第三、第四組)
15、重量板:區分輕和重、用手掂重量
16、嗅覺瓶:聞香配對、結合日常生活練習
17、 聽覺筒:排序、自製聽筒
18、彩色串珠: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作業紙練習
19、口述10以內的加減法應用題:模仿編應用題——編有提問的問題——看圖創造編應用題。
20、100板:數字消除——數字連線——數字填空
(1)蒙氏金屬嵌板操作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蒙氏簡單游戲
1、釘子,錘子和橡皮筋方法:用高爾夫球球釘作為釘子,塑料小錘子錘入泡沫塑料,再用橡皮筋套在釘子上。
學習:錘子和釘子敲打動作,手眼協調,生活操作,和簡單的圖案設計。套橡皮筋的很感興趣,玩了十五分鍾。
2、水杯,篩子和海綿
方法:用兩個水杯相互倒水,用篩子把水裡的豆子濾出來,用海綿把水盆里的水吸到杯子里。學習:倒水的動作,篩子的使用方法,海綿的吸水特性。
『貳』 傢具中的嵌板是什麼
嵌板是在框架里嵌入的實木板、人造板、鏡子、玻璃等。
嵌板是用途角度講。
一.客廳傢具選擇
1.沙發選擇
對於久居都市,習慣了喧囂的現代都市人而言,地中海風格的傢具符合人們對返璞歸真及更高生活質量的要求。特別是針對年輕人,地中海風格的色彩、款式等都與年輕人所喜歡的清新、休閑的感覺相符合。
2.茶幾選擇
考慮色澤深淺:金屬搭配玻璃材質的茶幾能給人以明亮感,有擴大空間的視覺效果;而沉穩、深暗色系的木質茶幾,則適合較大的古典空間。
3.吧台選擇
如果是利用角落而築成的吧台,操作空間至少需要90厘米。如果設定單層吧台,那麼高度要在110厘米左右,雙層吧台則應該在80厘米與110厘米上下,其間的差距至少要有25厘米。一般來說,吧台的最小水槽也必須在60厘米以上,操作檯面在80厘米左右,其他的可以按個人的需要來度量。購買水槽時,最好選購平底槽,這樣放置杯子時,才不會傾倒或撞壞,而且水槽深度最好在20厘米以上,這樣可以避免水花四濺。
二、卧室傢具選擇
床頭櫃:床頭櫃應該整潔、實用,不僅可以擺放台燈、鏡框或者小花瓶,還可以讓你在床上也能方便地取放任何需要的物品。床頭櫃的櫃面要足夠放下一盞台燈、一個鬧鍾、幾本書和眼鏡、水杯等常用物品。選擇帶有抽屜、隔板的床頭櫃,你的書和眼鏡在不用的時候就可以順手放進抽屜,隨手把凌亂「一掃光」,看上去就整潔多了。保持桌面整潔,萬一茶水不小心灑出來,也便於打理。
三、廚房傢具選擇
市場上的廚房櫥櫃款式也都各有不同,在顏色、款式、造型、風格上面都很很大的變化。U形櫥櫃和一字形櫥櫃適用於不同大小的廚房,當然在選擇櫥櫃顏色上面也要結合廚房裝修的風格來選擇。
『叄』 蒙氏科學教案青蛙嵌板
袋三個、三個玻璃茶杯、一次性杯子、熱水若幹活動過程:一、 交流、分享春天到了,五彩繽紛的花兒開放了,看到美麗的花兒,老師心情特別好!1、你們喜歡花嗎?為什麼?(根據孩子的回答,及時回應,並在交流中教師進行經驗的提升,讓幼兒感知花的裝飾美,花能美化環境,花的欣賞作用)2、花有什麼用呢?(這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中的引導問題,如果前期孩子已圍繞花的作用回答可直接導入下一環節)二、 感知、交流人們很聰明,從花里提取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然後...
『肆』 蒙台梭利教具要遵循哪三項基本原則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設計蒙台梭利教具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孤立性原則
首先,孤立性原則。主要是依據兒童在其成長敏感期內的認知特徵,即,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因此,每一件教具只包含事物的某一屬性特質,而固定其他屬性,把兒童將要探索的難點或錯誤孤立起來。也就是說,兒童從一件教具之中發現及理解的問題或錯誤必須只限於一種。這種孤立或限制既簡化了兒童的工作,又能夠讓兒童更容易地領會問題的重點,把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的概念上。
具體來講,蒙台梭利教具包含事物的多種屬性,如形狀、重量、大小、顏色、粗細、長短等,但在設計上,並不是將所有屬性同時呈現於一套教具中,而是根據每套教具的教育目的,僅呈現其中的單一屬性,突出一個感覺點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並由此顯示出教具的功能。
比如,粉紅塔。它由10塊大小不一的立方體搭成,每一塊立方體只是逐一改變大小,而且增加的尺寸都很精確,其他如色彩、形狀、材料等特徵則不變。每一塊立方體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特徵完全相同。
(二)由簡至繁原則
第二,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教具的設計與使用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比如,長棒。其第一組練習只是教長短的序列,等兒童有了長度的概念後,才使用紅藍相間總長一米的第二組來練習數字與長度的對應關系,同時也可以用來了解簡單的加減法問題。第三組數棒的長度較短,由於已經經歷了感覺認知和運動發展,就可以和圖表上的數字配合來處理更為復雜的算數問題。
(三)間接預備性原則
第三,間接預備性原則。教具的設計應考慮能為兒童的未來學習做間接預備。比如,書寫的發展是從各類教具的把手開始的,首先讓兒童通過用手拿起和操作把手,鍛煉其中指和大拇指的運動協調性。
再通過讓兒童描畫金屬嵌板的圖樣來引導手的運動,鍛煉其手部肌肉群,這樣兒童就發展了握筆的能力。最後通過砂紙字母的觸摸,逐步建立了對字形的肌肉記憶,如此一來,當兒童想要書寫時,就可以比較輕松地進行了。這種間接預備的原則,使兒童更加能體驗到經過努力所獲得的成功,因而有助於兒童自信心的建立和進取精神的發展。
(四)具體到抽象原則
第四,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教具最初可以是一種概念的具體表現,而後逐步地趨向抽象的表達。比如,感覺教具中的立體三角形。可以先讓兒童憑感官探索整體的形狀,接著再以不同的三角形木板分別表示它的底面和側面,這樣兒童就能感受到三角的維度。
接下來還可以用平面三角嵌入木製的拼圖板里,再將它覆蓋在紙上塗滿顏色的三角形上,接著在覆在紙上以粗線畫出的三角形輪廓上,最後再覆以細線畫出的三角形輪廓上。從以上的過程進行中,兒童會從具體的教具中把握其中抽象的要素,以前對具體物的依賴與興趣也就消失了。
(五)錯誤控制原則
第五,錯誤控制原則。蒙台梭利教具是為兒童的自主教育而設計,所以,對錯誤的控制寄託於教具本身的設計,而不在於教師。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要使教具操作這個過程成為一個自主教育的過程,刺激僅僅用於喚起行為活動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能指導行為活動,兒童應當不僅在一個行為活動中堅持很長時間,而且還必須保持在這個行為活動中的准確性。教具自身所固有的性質,不僅僅由它在兒童身上引起注意的直接反應決定,而且還要由它所擁有的對錯誤控制的基本特點來決定,即產生有效的高級活動協作的能力,如比較、判斷等。」
「錯誤控制是一種方向指針,它能夠告訴我們所走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偏離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我們必須向提供演示和教具一樣向兒童提供這種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推向進步的動力得之於自由的程度以及明確的前進方向,所以我們必須通過一些方法了解自己是否偏離了發展方向,又何時偏離了目標。」我們不要怕犯錯誤,關鍵是我們要認識到自己錯了,並且要知道錯在哪裡。「錯誤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使我們成為朋友,因為糾正錯誤比追求完美更容易促成良好關系的形成。」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伍』 《蒙氏花》的嵌板教案怎麼做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形狀的鐵絲圈吹出的泡泡。
2、運用多種方法玩肥皂膜,嘗試不同形狀。
3、能積極探究,大膽表達。
『陸』 蒙氏四大洋嵌板教案
活動目標:
1.閱讀故事《樂樂熊》,學習從封面開始一頁一頁地翻閱圖書。
2.通過觀察圖片上樂樂熊的表情、動作,學慣用較完整的語句加以描述。
3.感知故事中打敗大灰狼的方法,懂得幫助別人很快樂。
活動重點:
觀察畫面,大膽表達樂樂熊使用小花傘的有關情節,提高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柒』 蒙數活動如何開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和改革家瑪麗亞·蒙台梭利博士在不斷的潛心研究孩子的過程中尋找創設的教育人類的科學方法。這種幼兒教育理念以其超越教科書的新穎性與科學性,從20世紀起就開始影響整個世界。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蒙台梭利教育法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出現,成為很多幼兒園進行研究的課題。我園從2005年開始進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課題研究,而我有幸成為第一批進行實踐的一線老師。如何在幼兒園開展蒙氏教學,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我漸漸的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在這里我想與大家一起進行探討。
在幼兒園中實施蒙氏教育教學,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要根據幼兒園的整體發展去探討符合我們自己的蒙氏教育。有些人認為,有了蒙氏教具就算是蒙氏教育了,但是如果光擺著蒙氏教具,其它的工作還是該怎樣就怎樣,這是只學會了形而沒有學會神,如果我們也那樣做,那就是真正的「矇事」了。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作為一名蒙氏班的老師,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發展,我們應更多的考慮怎樣去借鑒蒙氏教育理念,如何讓蒙氏教學與主題教學更好的進行結合,使孩子們得到更大的發展。對於這一點,從一開班我們便開始了相應的實踐。
首先,我們利用蒙氏教學中的日常生活教育進行生活常規教育。比如,利用蒙氏工作展示,讓幼兒學習如何搬椅子、拿勺子、擦桌子、疊衣服等,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孩子們又不斷的重復這些工作,生活常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運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管理教育環境,引導幼兒參與環境管理的過程中,只要我們注意「環境育人」這一教育功能,孩子們就會更好的成長。
其次,把蒙氏活動中的一些技能學習與主題活動的開展進行穿插。比如說在准備進行主題活動《綠色家園》的親子活動「巧手製作小花籃」之前,我們就利用蒙氏活動時間不斷讓幼兒進行「剪」的工作,以提高幼兒「剪」的技能。另外,在進行主題活動《我的數字和書朋友》時,我們利用蒙氏活動進行認識掛歷的學習,然後讓幼兒自己進行畫考勤的工作。以上這些活動都是以主題活動為線索,在蒙氏活動和其它各項活動中分別展開的,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內容,使自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滿足和提高。
第三,結合主題教學內容,運用蒙氏三段式方法,促進幼兒識字方面的學習,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識字活動也是我園開展的一項主要活動,目的不是讓孩子認識多少字,重要的是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在進行這項活動時,我一般是選擇與主題教學相關的內容,然後運用蒙氏三段式的學習方法進行識字教學,最後再回到主題活動中進行鞏固和練習。比如在進行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時,我利用三段卡引導幼兒學習「樹、樹根、樹枝、樹干、樹冠」等片語,並引導幼兒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環環相扣的進行學習,孩子們的所學的知識不但沒有僅僅局限在識字上,而且還豐富了其它方面內容的學習。
第四,主題教學還可以彌補蒙氏教學中音樂、繪畫方面的不足。通過主題教學與蒙氏教學相結合,我們的孩子們所學到的內容大大增加,知識面涉及更為廣泛。在設計的蒙氏活動操作區為幼兒准備了充分的學具和操作材料,使他們每天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在這里自由選擇、自由操作,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給予適時的引導和幫助,讓孩子在操作活動中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提高,從而實現主動發展的目標。孩子們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自主操作各種學具,在語言區里,通過操作拼音砂質板,感知了漢語拼音的認讀,利用圖片與字卡對應的練習感知了漢字,練習了造句、說兒歌和創編故事。在科學區,孩子們操作各種動植物嵌板和三段卡,認識相應的漢字和了解動植物特點。
最後,結合主題教學的內容,創造開放式的自主生活環境。在起床,穿衣這些活動中,孩子感覺到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生活環境與孩子的關系非常密切,自主生活是幼兒自主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我們的教室里,我們盡量提供孩子進行練習的物品,讓孩子自主操作,如倒豆子、分豆子、夾東西等,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
總之,在幼兒園中實施蒙氏教學,最為注重的是理念的運用和方法的借鑒,完全西方化的蒙氏教學是不適合我國幼兒園現實情況的。我們要用實踐來總結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蒙氏教學法,使中國的幼兒教育更加多元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