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溝通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溝通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8 00:42:47

1. 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盡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學會用各種方式溝通

包括面談,電話溝通,微信交流,電子郵件往來等,以達到經常與老師溝通的目的。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會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里支持他們。

2. 孩子學習不好要怎麼和老師溝通

一、正確認識與老師溝通的重要意義
家校之間的溝通時非常必要的。如果家長經常同教師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分析發現的問題及探討對策,教師則會認為這是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與認同,同時也會認為家長是稱職的家長,教師也會不自覺地將更多的關注投放到這個孩子身上。家長經常與教師進行溝通會對孩子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進取。
二、溝通前提平等尊重
與老師進行溝通的前提是對老師的信任和尊重,有了信任才能夠和老師說真話,才能夠把孩子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真實地與老師進行溝通,有了尊重才能夠博得老師的支持,才能夠贏得老師的好感。家長們在與老師的溝通過程中要充分地信任老師,充分地理解和支持老師,這樣老師也就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你的孩子身上。
三、溝通方式不拘一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位我們與老師溝通提供了更多、更有效、更簡潔的方式。傳統的面對面溝通甚好,但新興的電話、簡訊、網路也是很好的溝通方式。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有些家長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覺得給老師送禮就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其實不然。老師不收你的禮你會受不了,收了禮老師的壓力也就大了,送禮本身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四、溝通內容深入廣泛
傳統的思維認為家長見老師肯定是孩子犯了大錯了,其實不然家校之間的溝通不應該僅僅孩子的過失,更多的是孩子的進步和變化。
另外,家長和老師溝通不僅僅要談孩子的學習,還應該談談孩子的思想、感情、習慣等等。目前中國的教育雖然提了很多年的素質教育,但仍然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陰霾。因此家校溝通中最多的話題便是孩子的成績,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可孩子的綜合素質也不可忽視。
五、讓孩子支持家校溝通
有的家長總是在和老師溝通之後就對孩子的教育變得嚴厲,甚至一和老師溝通了回家就批評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就給孩子巨大的壓力,讓孩子不願意家長和老師交流,甚至怨恨老師。家長在老師那裡無論聽到什麼都應該智慧地處理,讓孩子欣然接受並支持家長和老師溝通,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是積極有效的。這樣的教育除了家長和教師在參與,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也才會被調動起來,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加有效率。
孩子學習不好,僅僅是和老師溝通是沒用的,要把和老師溝通的結果轉化為方法,實施到孩子身上,不是指打罵,而是正確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換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舉個例子,比如教小孩子認字,有的小孩子可能就是不適合用掛圖,記不住,忘得快,如果你換成「貓小帥學漢字」這樣的電子軟體,也許他就能找到學習的竅門。所以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

3. 家校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1、信任是前提。

信任,主要在可能有誤會時起作用。遇到不解的事情,先相信對方的動機是好的,相信當時或許有特殊情況自己不了解。無論對老師、孩子、家人還是其他熟人,我都會先信任,再了解。

2、坦誠,以誠溝通。

有的家長怕老師,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就算為了孩子,也一定要克服從老師的恐懼心理,把老師看成平常人,真誠地交流就好,有時候家長把自己的真實處境、孩子的真實狀態,和老師溝通了,老師會更理解的。

3、換位思考。

常有家長會嫌棄老師布置的要求太細,對孩子太過於嚴苛了。通常低年級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孩子把好習慣鞏固住。在老師看來,最初建立了好習慣,比高年級改壞習慣要容易得多,所以老師覺得這是很緊迫的事。

另外,老師面對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和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要帶兩個班、三個班,他們本身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就會希望自己指出的問題能夠得到家長的重視,孩子能改進,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了又提醒!

4、多掌握信息,別輕易下結論。

聽孩子的敘述,孩子沒有撒謊,但他不一定說的是全部,描述得也不一定足夠准確。比如老師可能一時心急說了個不太高雅的詞,或者發了脾氣,被孩子回家學了,而這個老師一天的其餘99%的工作時間,都是非常敬業且有愛心的。孩子可能會斷章取義,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是傾向於自己好的一面去描述,家長一定要客觀採取信息,要多去了解,不可偏聽偏信。

5、適時進行家訪

家訪既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更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感情投資,它可以加固家庭、學校之間的橋梁,縮短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拉緊教師、學生、家長間的關系,促進學校與家庭共同擔負起培養學生成才的責任。

4. 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

一、溝通需要教師理解和尊重學生。 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害怕吃苦,害怕困難。作為老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願意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學生遇到難題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理解和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原則,也是溝通的重要原則。老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系。 二、溝通建立在師生平等的關系基礎之上。 師生良好的溝通,平等不可少。教師一直高高在上,總是俯視學生,總是看到學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是不能很好和學生溝通的。人與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們就要把學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學生有錯,加以正確的批評和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走入正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自己有時難免有錯,要勇於自我批評,勇於向學生承認錯誤。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在老師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學生肯定會養成勇於承認錯誤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在一個班級里,學生肯定會有差異,成績上的差異、個性上的差異、家庭情況的差異……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差異,就「差異」對待學生。學生自尊心很強,內心很敏感,老師的所作所為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優等生的確討老師喜歡,但是處在中游的學生和後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把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施給部分學生或個別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溝通的前提條件。 三、溝通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 教師和學生溝通最慣用的方式是面對面。面對面有很多好處,直接方便,有利於溝通徹底。但是,這種面對面的溝通也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教師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好時,即使有學生違反紀律,最好也別找學生溝通。這時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錯誤,教師比較容易發火,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惡化。教師要善於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能把怒氣、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要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學生溝通,比較容易溝通成功。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課堂上、大庭廣眾之下就指出他的錯誤,他們會覺得丟面子。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應盡量避免人多的場合批評學生。可以課後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當然最好其他老師不在的時候,和學生心平氣和的交流。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還可以把學生叫到無人經過的樓道,單獨和學生談話。要避免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和學生談話,同班同學可能會圍觀、起鬨,影響溝通效果。 四、溝通需要持之以恆。 溝通不能只在學生犯錯後,溝通應該是經常性的事。學生犯錯,要和學生溝通;平時也要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興趣,有什麼想法和意見等等。除了面對面和學生溝通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與學生溝通。比如作業本也可以作為溝通的橋梁。老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要求、表揚、批評、建議、看法等寫在每次作業的後面,用文字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有時比直接用語言的方式效果好。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寫在後面,達到雙方溝通的目的。對於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通過這樣的交流,很多學生都會心領神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繼續保持,壞的方面積極改正。 總之,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作為一名老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在溝通中和學生一起成長,不斷豐富教書育人的經驗,以期有更大的進步和收獲。

5. 與老師溝通時你應該怎麼做

1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溝通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盡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學會用各種方式溝通

包括面談,電話溝通,微信交流,電子郵件往來等,以達到經常與老師溝通的目的。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會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里支持他們。

4.與老師成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應是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系。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里做志願者或主動提出在家裡幫助做一些項目。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著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

2與老師溝通注意事項
一、與老師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的態度要主動,聯系要適時適度。

有些父母誤以為主動聯系老師會打攪老師的工作、生活,怕老師不歡迎。其實父母主動聯系老師會給老師帶來便利,因為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一個個去家訪要很多時間,家長主動到來,可以了解很多重要信息,可以交流商討教育方式,這是家長老師都樂意的事。

聯系要經常,不要等到問題成堆或者問題嚴重再被迫去學校。

聯系要適時適度,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聯系太頻繁沒有必要,間隔太久,達不到效果。

二、與老師溝通要理性和明智

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

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不必惟命是從,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設法讓老師意識到他的錯誤。

孩子有時為了逃避處罰而傳遞錯誤信息,家長就更應該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當溝通渠道暢通,才會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的小聰明也不會耍了。

6. 與家長溝通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技巧

與學生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信息,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總結自己在交談時方法是否得當,還考慮如何向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約見家長的情況,最後要思考自己以後在和家長交談時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方面。

在與家長的交往中,老師常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和家長探討孩子的問題,但是,在當今社會,做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共同教育好孩子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我們老師有時也要替家長著想,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

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長的幫助配合,如:對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親子活動、召開家長會,搞活動需帶材料等等。可是我們不能等需要配合時才去與家長溝通,這樣效果常常會不盡人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6)溝通教學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要有說話的藝術,講話盡量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讓家長對自己所說的話深信不疑,給家長一份信心,也讓他們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就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配合。

做好家長會的工作,讓家長會開得有效率。老師和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藉此盡可能為了孩子更好的提高成績,作為剛上任的老師,就要精心准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准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了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

7. 怎麼和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尊重老師,尊重學校教育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特別普通,尊重老師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但是卻並不一定都會做到。

也許你一個小小的壞習慣,在老師眼裡也就會是不尊重老師的行為。

那麼做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做到尊重老師呢?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陪著孩子一起遵守紀律,這也就是一種尊重老師的表現。

從孩子進入一所學校大門開始,既然你選擇了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那麼就要絕對重視學校的教育,尊重學校裡面的每一位老師。

雖然每個老師也許會有不同的特點。因為我們都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同的老師,有的老師也許一些方面做得比較優秀,而相反,有一些老師可能在這一方面又有一些不足。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老師的個性特點。不要因為老師的一個弱點,就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的不是。這首先是不尊重老師,另外也給孩子樹立了一種榜樣,在背後說他人。

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做到不管換什麼樣的老師教,我們同樣的遵守學校的紀律,同樣配合老師的工作。只要你配合老師的工作,我想孩子在教育的問題上是會事半功倍的。

不管換什麼樣的老師教,做好我們做為一個家長的本分就好。

不要換一個老師就總是拿上一個老師和現在的老師做對比。總在心裡想現在的老師哪些比前面的老師做得好,哪些又不如前面的一個老師。

我們尊重老師就是要做到,不管他如何,配合他的工作。因為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育孩子的方法形式多樣。每個老師都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我們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


2讓孩子承擔錯誤,不要為孩子說情

不知道大家是否正確理解了這一方面,我覺得在這方面很多的家長做的都不是很好。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忘記了做作業打電話和老師說一聲,或者發條微信告訴老師,這次孩子忘記做了,中午一定讓他補上。

也許家長覺得這樣做很普通,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班裡面都有班級的規定。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學規矩。家長這樣打電話和老師說,孩子忘記做作業了,下次補上。有的家長覺得我這樣做,只是希望老師不要批評孩子。

那麼對於一些老師在班級裡面的規定,是不是因為你的這一條簡訊,或者一個電話就要為你的孩子開綠燈呢?

大家要知道現在的教育形式下,老師都不太會為了你的孩子而去觸碰紅線。說直白一點,也就是很多的老師都知道不能體罰學生,也就更不會為難家長。

這樣說來你的孩子忘記做了一次作業,或者忘記戴了紅領巾,老師其實也不會把你的孩子怎麼樣。你的這條微信發或者不發,其實沒多大區別。

發了這條消息,其實還是給老師一種為難。難道你的孩子沒交作業,在班上連他的名字說都不能說一句。這樣如何起到公平教育的目的呢?

而有的老師處理忘記按時交作業的,他的要求是下去把作業補兩遍。難道你發這條消息就是不想遵守這樣的規矩嗎?那為什麼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遵守班規,而你的孩子卻不能夠遵守呢?那是一種開後門,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其實是很不利的,甚至是一種誤導。以後孩子進入社會,他總會想。不小心,做錯了,我的父母都會給我找後門走。

難道那條後門一直都暢通無阻嗎?我們最好要讓孩子知道,這世上有些錯誤是無法開後門解決的。錯了就錯了,就要承擔責任,這才是減少他犯錯的方法。


3家長老師之間,平等的對話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家長與老師都是成年人,在教育孩子上,家長與老師又是合作夥伴。那麼,關於教育的建議,家長可以用商量,詢問的語氣提出來,而不是去要求老師怎麼教你家的孩子。

凡是對於教育的建議,家長想到好的方法,可以委婉地提出來與老師商量,但是不要自以為是對的就去做。即使你是哪個級別,或者某個部門的領導,老師也沒有必要聽你的,因為這是學校教育。

教育孩子上,家長需要配合老師的工作。但是配合並不是說,讓你要告訴老師你的孩子怎麼教育,怎麼教。有的家長就犯了這樣的錯,總是告訴老師:「老師,我家這個娃娃就是要怎麼怎麼教……」

家長所有的一切都替老師想好了,都替老師去做主了。有時候,反而讓老師覺得,難道我不這樣教不行嗎?我一個老師,教育孩子還要聽你的。既然不行,那有什麼問題我都告訴你,還是你自己來教育好了。

家長永遠要記住,在學校教育上,如何教育孩子,做主的權利,還應該是在老師手裡。有時候學校不同,規定不一樣,做法也就不一樣。

家長想要讓自己孩子好,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即可。不要把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強行搬到學校教育中來,還要讓老師去實施。

這其實也是在支持老師工作上的一種錯誤。既然是支持,就配合老師的工作,那麼一切就應該是和老師商量進行才最好。

即使自己想好了方法,也最好與老師一起交流溝通,商量一下這樣做是否合適。而不要出現,都已經這樣做了,本意是為了教育孩子好的,最終卻發現自己的做法對教育孩子沒有幫助。到時候,才來後悔,為時已晚。

我們應該知道,最好,最優質的教育是家校聯系,互相配合,讓有效的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既然如此,做好家長教師之間有效溝通是最好的方法。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商量的,每個家庭都會遇到一些孩子教育上的問題。

如果家長在教育上,用一種請求老師幫忙教育好孩子的語氣,商量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之法。如何幫助孩子改變壞習慣,我想經過家長,老師溝通,總是能夠找到好的方法的。

就怕家長不知道溝通,只是把問題丟給老師。「老師,我就是想讓你知道我家孩子有這么一些壞習慣,希望你教育幫助她改變。」

那麼你是老師,你是不是也會問,你家長都不管,我憑什麼傷腦筋幫你找教育方法。我一樣幫你放羊式管著他,教他幾年,管他幾年就好了。省得叫你配合教育,孩子怨我,你家長也覺得煩。

沒有家長配合,學校教育不可能陪孩子走多遠的。有時候,離開了學校,孩子就把學校的教育忘記了。

而為了每一個孩子進步,家長應該學會如何配合學校,如何配合老師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家長與老師的有效溝通,是最首要任務。

8. 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

一、溝通需要教師理解和尊重學生。
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害怕吃苦,害怕困難。作為老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願意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學生遇到難題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理解和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原則,也是溝通的重要原則。老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系。
二、溝通建立在師生平等的關系基礎之上。
師生良好的溝通,平等不可少。教師一直高高在上,總是俯視學生,總是看到學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是不能很好和學生溝通的。人與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們就要把學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學生有錯,加以正確的批評和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走入正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自己有時難免有錯,要勇於自我批評,勇於向學生承認錯誤。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在老師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學生肯定會養成勇於承認錯誤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在一個班級里,學生肯定會有差異,成績上的差異、個性上的差異、家庭情況的差異……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差異,就「差異」對待學生。學生自尊心很強,內心很敏感,老師的所作所為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優等生的確討老師喜歡,但是處在中游的學生和後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把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施給部分學生或個別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溝通的前提條件。
三、溝通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
教師和學生溝通最慣用的方式是面對面。面對面有很多好處,直接方便,有利於溝通徹底。但是,這種面對面的溝通也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教師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好時,即使有學生違反紀律,最好也別找學生溝通。這時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錯誤,教師比較容易發火,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惡化。教師要善於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能把怒氣、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要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學生溝通,比較容易溝通成功。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課堂上、大庭廣眾之下就指出他的錯誤,他們會覺得丟面子。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應盡量避免人多的場合批評學生。可以課後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當然最好其他老師不在的時候,和學生心平氣和的交流。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還可以把學生叫到無人經過的樓道,單獨和學生談話。要避免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和學生談話,同班同學可能會圍觀、起鬨,影響溝通效果。
四、溝通需要持之以恆。
溝通不能只在學生犯錯後,溝通應該是經常性的事。學生犯錯,要和學生溝通;平時也要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興趣,有什麼想法和意見等等。除了面對面和學生溝通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與學生溝通。比如作業本也可以作為溝通的橋梁。老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要求、表揚、批評、建議、看法等寫在每次作業的後面,用文字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有時比直接用語言的方式效果好。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寫在後面,達到雙方溝通的目的。對於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通過這樣的交流,很多學生都會心領神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繼續保持,壞的方面積極改正。
總之,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作為一名老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在溝通中和學生一起成長,不斷豐富教書育人的經驗,以期有更大的進步和收獲。

閱讀全文

與溝通教學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兔常用的取穴方法 瀏覽:743
地質災害分析評價方法模型 瀏覽:634
乳頭內陷治療的方法 瀏覽:179
數學分數混合運算簡便方法 瀏覽:918
醫療機構綜合能耗電耗定額及計算方法 瀏覽:988
嬰兒消化不良怎麼辦快速方法 瀏覽:168
龍魚大白片使用方法 瀏覽:240
學習三句半的教學方法 瀏覽:581
qq印象單排解決方法 瀏覽:640
入睡快速方法 瀏覽:946
毛竹串聯方法視頻 瀏覽:946
胸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 瀏覽:167
amd舊電腦改造方法 瀏覽:12
win10圖標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0
2歲判斷白癜風最簡單方法 瀏覽:721
類比法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學習方法 瀏覽:356
期貨交易有哪些方法 瀏覽:611
高效審批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9
學生如何戒網癮最好的方法 瀏覽:201
腦血管感染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