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小貝殼的鑒別方法

小貝殼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8 00:46:32

怎麼分辨扇貝的好壞

分辨扇貝的好壞,可以看扇貝外殼,選購時顏色比較一致且有光澤、大小均勻,不能太小,否則因肉少而食用價值不大。扇貝殼是否張開,活扇貝受外力影響會閉合,而張開後不能合上的為死扇貝。

而冰鮮扇貝要看其外觀是否潔白,然後是看其解凍後,純扇貝肉的出品率、顆粒的大小及均勻程度, 碎的是否多及新鮮程度。一般出品率在70%左右,色潔白、顆粒大且飽滿,新鮮度高、無碎粒,或每500克不超過10顆碎粒的冰鮮扇貝,為合格品。

(1)小貝殼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扇貝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干貝中高達55.6%。研究表明,貝類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且均衡,包括丙氨酸、蘇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人體內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並與陸上植物的必需氨基酸存在一定的互補性。

扇貝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較低,干貝中含量分別為2.4%和15.1%。與其他動物性食品相比,扇貝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低脂肪的食品。扇貝中n-3系列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約占總脂肪酸含量的9%-45%。

扇貝中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因其品種及養殖海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鈣、磷、鐵、鉀、錳、鋅、硒等含量豐富,並且扇貝中鋅的含量較多。扇貝的維生素含量與魚類近似,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E等。

㈡ 怎麼分辨貝殼的類型

拉丁文名稱:Strombus gallus

英文名稱:Rooseter Tail 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螺超科、鳳凰螺科。

簡介:螺塔高,貝殼堅實,以體積來說,重量顯得較輕。向外伸展的殼口突出物與螺塔成一角度,看起來恰與向下延伸的前水管溝形成平衡。所有的螺層在細而深的縫合線之下都環繞有明顯的鈍結節。體層和外伸的突出物上有扁平的脊。鳳凰螺缺刻深,殼表呈乳白色,有褐色條紋,殼口金褐色。(底色有時為紫色。)

尺寸:13cm

分布區域:西印度群島。

金斧鳳凰螺 拉丁文名稱:Strombus listeri

英文名稱:Lister's 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螺超科、鳳凰螺科。

簡介:貝殼薄且輕,螺塔修長,體層超過總殼高的一半。早期螺層凸圓;後期螺層開始傾斜,然後垂直下傾;縫合線淺。體層光滑彎曲;殼唇向外擴展,其外緣與螺軸平行,末端有一指狀突出,螺層上的內唇滑層薄。螺塔的各層具有明顯縱肋,並與較細的螺肋相交。殼表白色,有褐色條紋和斑紋。(往昔視為稀世珍品,而今較為常見。)

尺寸:13厘米

分布區域:印度洋。

棲息地:深海底。

雲斑穀米螺 拉丁文名稱:Marginella nebulosa

英文名稱:Cloudy Margin Shell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穀米螺科。

簡介:螺塔短,貝殼頂低,縫合線被滑層遮蓋,體層最處在肩部以下。殼口大,外唇反曲,螺軸下有四道強折褶。殼表米色或黃色,斷續螺帶由鑲黑邊的灰色或淺棕色塊斑構成。

尺寸:4cm

分布區域:南非

棲息地:近海砂底。

網紋長鼻螺 拉丁文名稱:Varicospira cancellata

英文名稱:Cancellate Beak Shell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螺超科、鳳凰螺科。

簡介:貝殼厚,長形。殼口窄;加厚的外唇有波狀邊緣;螺軸向上延伸成為彎曲的後水管溝的一部分;光滑的縱肋間有很深的螺溝。殼表褐色,殼口紫色,外唇和螺軸白色。

尺寸:3cm

分布區域: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地:近海水域。

大赤旋螺 拉丁文名稱:Pleuroploca trapezium

英文名稱:Trapezium Horse 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旋螺科。

簡介:螺塔高,體層大,貝殼頂常缺損。縫合線淺,殼口大,螺軸光滑。螺層周緣和體層肩部有螺旋狀排列的大瘤,螺旋線成對分布,生長脊強,偶爾有修復的生長痕。殼表淺紅色和奶油色。本種為最具代表性的赤旋螺。

尺寸:13cm

分布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珊瑚附近的淺海底。

鷸頭骨螺 拉丁文名稱:Haustellum haustellum

英文名稱:Snip's Bill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貝殼堅實,螺塔低,體層大,前水管溝直且極長。後期螺層上有明顯的縱肋,有些發育成縱脹肋,每層螺層上約三道。縫合線略呈溝狀,殼口大開,外唇有弱齒。縱脹肋光滑,有小尖角,並有強的細螺肋橫貫這些尖角,前水管溝幾乎無棘。殼表呈乳白色或粉紅色,有褐色斑塊和短線紋,縱脹肋上有長紋;殼唇為橙色或粉紅色。這是本屬中最大的一種常見骨螺。

尺寸:13cm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潮間帶沙灘。

長拳螺 拉丁文名稱:Vasum tubiferum

英文名稱:Imperial Vas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拳螺科。

簡介:貝殼重,堅實,卵形,體層肩部極寬。螺塔中等高度,早期螺層常磨損,殼口窄,末端與短前水管溝相連,整個外唇緣起皺,上端有稜角。螺軸極直,有5道折褶,中間一道為最強,臍孔小而深。後期螺層和體層上有寬縱褶裝飾,縱褶上有長短管狀棘,以螺旋狀排列。殼表白色,有褐色斑塊。(拉丁文學名強調了此螺的管狀棘)

尺寸:9cm

分布區域:菲律賓巴拉旺島

棲息地:淺海底。

長香螺 拉丁文名稱:Hemifusus colosseus

英文名稱:Colossal False Fusus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香螺科。

簡介:螺長且大,貝殼厚,堅實,螺塔高,約占總螺長的三分之一。螺層圓,肩部有稜角,靠近縫合線處縮窄。殼口長而窄,末端與寬大的前水管溝相接,螺肋與較弱的縱生長脊相交。殼表白或報乳黃色,殼口紅橙色。此螺切去螺頂可作號角。

尺寸:25cm

分布區域:日本、東南亞。

棲息地:近海水域。

刺球骨螺 拉丁文名稱:Hexaplex radix

英文名稱:Radish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貝殼厚實,大而重,螺塔小而尖,體層極膨大,臍孔深。縫合線淺,不易看見,前水管溝中等長寬。體層上有6-11條縱脹肋,其上布滿了棘,使殼表呈多剌狀。棘與螺肋交錯,其末端就發育成皺邊狀,且微彎。螺軸光滑,外唇緣鋸齒狀。殼表白色,棘紫黑色,棘內壁及相連的細螺帶顏色最深,螺塔大部分是白色。(註:這是棘最多,最重的骨螺)

尺寸:11cm

分布區域:巴拉馬至厄瓜多

棲息地:潮間帶的岩礁。

冠螺科 冠螺科

Cassidae;helmet shell

軟體動物門中腹足目的一科。貝殼較膨脹,呈卵圓形或三角卵圓形。螺旋部低,體螺層膨大。螺層上常有縱腫脈,殼面光滑或具細的螺旋溝紋,結節突起以及紅褐色斑塊或花紋。熱帶種和溫帶常見的種類全為海產。生活於低潮線附近至300米水深的沙或泥沙質海底。中國沿海皆可採到,有記載的約16種,西沙群島有唐冠螺。殼供觀賞和貝雕用,肉可食。也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區。

杜氏長旋螺 拉丁文名稱:Fusinus petitthouarsi

英文名稱:DU Petit's Spindl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旋螺科。

簡介:貝殼長、堅實,螺塔略長於前水管溝,縫合線深,殼口的長度大於寬度。早期螺層窄,表面飾有極粗的縱肋,接下來螺層上的縱肋開始削弱,甚至消失。所有的螺層都有螺脊,下面螺層的螺脊邊緣尖銳,位於周緣者最發達,有時發育成圓瘤。前水管溝寬敞,時而微彎,與殼口相通。螺軸光滑,但有一些螺脊。殼表白色,有時有淡褐色條紋。(註:新鮮的螺殼有青褐色殼皮。)

尺寸:20cm

分布區域:下加利福尼亞至厄瓜多

棲息地:印度太平洋。

長旋螺 拉丁文名稱:Fusinus salisburyi

英文名稱:Salisbury's Spindl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旋螺科。

簡介:貝殼大,堅實,螺塔約與前水管溝長度相當,縫合線深。早期螺層上的縱折褶在後期逐漸變成短而鈍的突出。各螺層均有螺脊,殼口卵形,螺軸有明顯的加邊和一些褶襞,外層緣和前水管溝邊緣鋸齒狀。臍孔小而深,新鮮的殼有淡黃色厚殼皮。(註:拉丁文學名以英國貝殼學者艾伯特. 索爾茲伯里姓氏命名)

尺寸:19cm

分布區域:日本南部至澳大利亞東部。

棲息地:深海底。

大千手螺 拉丁文名稱:Chicoreus ramosus

英文名稱:Branched Murex 、 white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貝殼大而重,螺塔低,體層膨大,肩部有稜角。每層螺層上有三層縱脹肋,其間有一至二枚瘤狀縱肋。縱脹肋和前水管溝上均有皺邊的短棘,纖細的螺脊布滿了殼身。外唇邊呈鋸齒狀,近下端正處有一強齒。螺軸光滑,殼表白色,有褐色脊紋和斑塊;螺軸粉紅色。(註:骨螺中最大、最重的一種,常作裝飾用。)

尺寸:20cm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珊瑚礁。

洋蔥螺 拉丁文名稱:Rapa rapa

英文名稱:Rapa Snail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外形酷似洋蔥,螺頂扁平幾乎沒在體層中,貝殼薄易碎,螺塔短。螺軸直而光滑,軸盾下半部擴張,形成與體層分離的薄片。前水管溝寬而開闊,有的較直,有的極度彎向一邊。強螺肋布滿殼體,在外唇邊緣形成鋸齒狀,從殼頂看,較寬的溝槽中滿是薄縱脊;體層最上面的寬溝槽中,縱脊更密集,並有皺褶;殼表全為均勻白色。(註:此為洋蔥螺類中最大的一種。)

尺寸:7.5cm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

棲息地:軟珊瑚群中。

(本圖片為寒帶洋蔥螺)

大皺螺 拉丁文名稱:Morum grande

英文名稱:Giant Morum

貝類動物:腹足綱、鶉螺超科、唐冠螺科。

簡介:貝殼厚重而結實;體層長形,長度超過螺塔的兩倍,縫合線呈溝狀。塔螺各層都有強肩角,體層肩角較弱,殼口長而窄,外唇增厚,內緣有明顯、分布均勻的齒。軸唇滑層薄而寬,布滿了褶襞和疣。螺肋強,並與有凹槽鱗片構成的縱肋相交。殼表黃白色,有四條褐色的螺帶,外唇上有相應的深色斑,殼口及軸唇滑層為白色。(此為此屬中最大的一種)

尺寸:5.7cm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

棲息地:深海底。

花斑長旋螺 拉丁文名稱:Fusinus nicobaricus

英文名稱:Nicobar Spindl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旋螺科。

簡介:貝殼重,有稜角,螺塔比前水管溝略高,殼口中等窄度。早期螺層的縫合線極淺,而在體層呈窄溝狀。上部螺層的縱肋圓膨,使其看起來肥圓,而下面三層螺層,因為縱肋成了明顯的瘤,並有一寬螺肋相連,故有稜角;每層螺層在此螺肋下側面平直。體層上有一條次螺肋,形成另一稜角。殼表白色,有褐色條紋;殼口白色。(註:殼表深褐色的花紋與色調單一的同類螺相比,色彩華麗,格外引人注目。)

尺寸:11cm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淺海水域。

金口蛙螺 拉丁文名稱:Tutufa rubeta

英文名稱:Ruddy Frog Shell

貝類動物:腹足綱、鶉螺超科、蛙螺科。

簡介:貝殼大而重,體層為卵形,縫合線淺而不平整。殼表螺肋粗糙,後期螺層周圍有一圈鈍結節。體層下半部約有5條強螺肋;縱脹肋突出,間隔寬大。沿外唇邊緣有強齒。殼表乳白色,有褐色斑紋,外唇鮮紅色,齒端為白色。

尺寸:10cm

分布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沿海岩石下。

華麗骨螺 又名:玫瑰岩螺、球核果螺

拉丁文名稱:Drupa rubusidaeus

英文名稱:Strawberry Drup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螺呈球形,螺塔短,成貝的貝殼頂近扁平。體層約有5 列棘環繞,最接近外唇的棘側面開裂,殼表乳黃色;成貝的螺軸呈鮮艷的粉紅色。

尺寸:5cm

分布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潮間帶礁石間。

花邊骨螺 拉丁文名稱:Siratus lacinatus

英文名稱:Lacinate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螺塔高,體層大。每層螺層有三條鱗狀縱脹肋。貝殼表其他部位有螺肋,並與凹槽狀的鱗片相交。前水管溝短而寬,外唇有小齒;螺軸光滑。殼表為橙色或淺褐色,縱脹肋較暗,殼頂粉紅色或深褐色,螺軸紫色。

尺寸:5cm

分布區域:熱帶太平洋。

棲息地:珊瑚及砂底。

女巫骨螺 拉丁文名稱:Murex troscheli

英文名稱:Troschel's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貝殼大,通體有棘,外表扎剌。形狀如球棒,殼頂尖銳,螺層圓凸,縫合線深刻;前水管溝直,極長。體層上有三條縱脹肋,具長短交替的棘;肩部的棘最長,且上翹。前水管溝上也長滿了棘,並與之成直角。外唇起皺,螺軸光滑,細螺肋與弱縱肋相交錯。殼表白色或粉紅色,螺旋紋為紅褐色;殼口白色。(註:殼表的棘剌能防禦食肉性魚類。)

尺寸:15cm

分布區域:東印度洋、太平洋、日本。

棲息地:近海砂底。

錦鯉筆螺 拉丁文名稱:Mitra mitra

英文名稱:Episcopal Mitr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筆螺科。

簡介:貝殼重,堅實,螺塔比體層短。縫合線淺而不平整,螺塔各層微圓且光滑,但早期螺層有些不明顯的螺溝。殼口狹窄,末端連著寬前水管溝,螺軸上有3-4道強折褶。殼表白色,有螺旋狀排列的橙色斑點及方斑。(註:長得極像主教的禮冠。)

尺寸:10cm

分布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淺海砂底。

如何區別真假貝殼

商家恐怕不會讓你用刀刮,貝殼也是怕磨的,把商品磨花了是要賠錢的,真貝殼有石頭的質地和感覺,拿到手裡在櫃台玻璃上輕聲敲幾下就可以聽出來了,跟瓷碰玻璃差不多,樹脂和塑料的比重較輕,真品是有層的感覺並有和珍珠一樣的光輝,即使沒有光輝也有硬度.
貝殼的種類不同色澤和質地也有所不同,有的貝並不產珍珠,殼層上也沒有珠光的珍珠層,只是取它的奇形怪狀的特點來做飾物,這樣的製品市面上很多,有的是用能產珍珠的貝殼來用,它的殼里有很漂亮的珍珠層和色澤,高級貝殼有較厚的地方拿來做了仿珍珠製品,就因為它十分像珍珠,有人把它鑲嵌成了高檔首飾.你買東西時不要把貝殼當珍珠就可以了.

㈣ 如何辨別扇貝的公母

扇貝為雌雄異體,存在雌雄同體的現象。在繁殖季節,雌性生殖腺呈橘紅色,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區分明顯。繁殖季節過後,生殖腺退化,雌、雄外觀上完全相同,呈無色半透明狀。

扇貝又稱海扇蛤,貝殼多呈圓盤或圓扇形;殼頂前後方有耳,兩耳相等或不等,多數右殼前耳下方有明顯的足絲孔和細櫛齒。殼面具放射肋或同心片狀雕刻。閉殼肌痕明顯,外套痕簡單,無水管;內韌帶,位於殼頂下方的三角形韌帶槽內。

扇貝除少數種類外,多棲息於低潮帶至數百米左右的淺海,營附著或自由生活,主要以蜉蝣藻類為食。

(4)小貝殼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活養扇貝的選購。首先應選擇外殼顏色比較一致且有光澤、大小均勻的扇貝,不能選太小的,否則因肉少而食用價值不大;然後看其殼是否張開, 活扇貝受外力影響會閉合,而張開後不能合上的為死扇貝,不能選用。

扇貝外表坑坑窪窪的紋路藏有很多泥沙,需要用硬刷子在流水下刷洗才可以沖洗干凈,刷洗時最好帶著橡膠手套以免劃傷。刷干凈外殼後,可以在淡鹽水中浸泡,讓其吐盡泥沙即可。

㈤ 怎麼辨認貝殼是什麼類型生活在哪

拉丁文名稱:Strombus gallus

英文名稱:Rooseter Tail 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螺超科、鳳凰螺科。

簡介:螺塔高,貝殼堅實,以體積來說,重量顯得較輕。向外伸展的殼口突出物與螺塔成一角度,看起來恰與向下延伸的前水管溝形成平衡。所有的螺層在細而深的縫合線之下都環繞有明顯的鈍結節。體層和外伸的突出物上有扁平的脊。鳳凰螺缺刻深,殼表呈乳白色,有褐色條紋,殼口金褐色。(底色有時為紫色。)

尺寸:13cm

分布區域:西印度群島。

金斧鳳凰螺 拉丁文名稱:Strombus listeri

英文名稱:Lister's 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螺超科、鳳凰螺科。

簡介:貝殼薄且輕,螺塔修長,體層超過總殼高的一半。早期螺層凸圓;後期螺層開始傾斜,然後垂直下傾;縫合線淺。體層光滑彎曲;殼唇向外擴展,其外緣與螺軸平行,末端有一指狀突出,螺層上的內唇滑層薄。螺塔的各層具有明顯縱肋,並與較細的螺肋相交。殼表白色,有褐色條紋和斑紋。(往昔視為稀世珍品,而今較為常見。)

尺寸:13厘米

分布區域:印度洋。

棲息地:深海底。

雲斑穀米螺 拉丁文名稱:Marginella nebulosa

英文名稱:Cloudy Margin Shell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穀米螺科。

簡介:螺塔短,貝殼頂低,縫合線被滑層遮蓋,體層最處在肩部以下。殼口大,外唇反曲,螺軸下有四道強折褶。殼表米色或黃色,斷續螺帶由鑲黑邊的灰色或淺棕色塊斑構成。

尺寸:4cm

分布區域:南非

棲息地:近海砂底。

網紋長鼻螺 拉丁文名稱:Varicospira cancellata

英文名稱:Cancellate Beak Shell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螺超科、鳳凰螺科。

簡介:貝殼厚,長形。殼口窄;加厚的外唇有波狀邊緣;螺軸向上延伸成為彎曲的後水管溝的一部分;光滑的縱肋間有很深的螺溝。殼表褐色,殼口紫色,外唇和螺軸白色。

尺寸:3cm

分布區域: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地:近海水域。

大赤旋螺 拉丁文名稱:Pleuroploca trapezium

英文名稱:Trapezium Horse 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旋螺科。

簡介:螺塔高,體層大,貝殼頂常缺損。縫合線淺,殼口大,螺軸光滑。螺層周緣和體層肩部有螺旋狀排列的大瘤,螺旋線成對分布,生長脊強,偶爾有修復的生長痕。殼表淺紅色和奶油色。本種為最具代表性的赤旋螺。

尺寸:13cm

分布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珊瑚附近的淺海底。

鷸頭骨螺 拉丁文名稱:Haustellum haustellum

英文名稱:Snip's Bill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貝殼堅實,螺塔低,體層大,前水管溝直且極長。後期螺層上有明顯的縱肋,有些發育成縱脹肋,每層螺層上約三道。縫合線略呈溝狀,殼口大開,外唇有弱齒。縱脹肋光滑,有小尖角,並有強的細螺肋橫貫這些尖角,前水管溝幾乎無棘。殼表呈乳白色或粉紅色,有褐色斑塊和短線紋,縱脹肋上有長紋;殼唇為橙色或粉紅色。這是本屬中最大的一種常見骨螺。

尺寸:13cm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潮間帶沙灘。

長拳螺 拉丁文名稱:Vasum tubiferum

英文名稱:Imperial Vase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拳螺科。

簡介:貝殼重,堅實,卵形,體層肩部極寬。螺塔中等高度,早期螺層常磨損,殼口窄,末端與短前水管溝相連,整個外唇緣起皺,上端有稜角。螺軸極直,有5道折褶,中間一道為最強,臍孔小而深。後期螺層和體層上有寬縱褶裝飾,縱褶上有長短管狀棘,以螺旋狀排列。殼表白色,有褐色斑塊。(拉丁文學名強調了此螺的管狀棘)

尺寸:9cm

分布區域:菲律賓巴拉旺島

棲息地:淺海底。

長香螺 拉丁文名稱:Hemifusus colosseus

英文名稱:Colossal False Fusus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香螺科。

簡介:螺長且大,貝殼厚,堅實,螺塔高,約占總螺長的三分之一。螺層圓,肩部有稜角,靠近縫合線處縮窄。殼口長而窄,末端與寬大的前水管溝相接,螺肋與較弱的縱生長脊相交。殼表白或報乳黃色,殼口紅橙色。此螺切去螺頂可作號角。

尺寸:25cm

分布區域:日本、東南亞。

棲息地:近海水域。

刺球骨螺 拉丁文名稱:Hexaplex radix

英文名稱:Radish Murex

貝類動物:腹足綱、骨螺超科、骨螺科。

簡介:貝殼厚實,大而重,螺塔小而尖,體層極膨大,臍孔深。縫合線淺,不易看見,前水管溝中等長寬。體層上有6-11條縱脹肋,其上布滿了棘,使殼表呈多剌狀。棘與螺肋交錯,其末端就發育成皺邊狀,且微彎。螺軸光滑,外唇緣鋸齒狀。殼表白色,棘紫黑色,棘內壁及相連的細螺帶顏色最深,螺塔大部分是白色。(註:這是棘最多,最重的骨螺)

尺寸:11cm

分布區域:巴拉馬至厄瓜多

棲息地:潮間帶的岩礁。

㈥ 如何鑒別青貝和平貝

青貝:澱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平貝: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須根多數,生於鱗莖莖盤下面,長6-20厘米,直徑0.3-0.5毫米。鱗莖圓而扁平,由2-3片肥厚的鱗瓣抱合而成,縱徑1厘米左右,橫徑1-1.5厘米。地上莖直立,光滑無毛,紫色或綠色。葉片15-25枚,莖的下部葉常輪生,上部葉對生或互生,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無柄,全緣,先端漸尖,頂部小葉呈卷須狀,葉長8-10厘米,寬2-6毫米,綠色。花單生於莖上部葉腋間,下垂;花梗長2-3厘米;花冠鍾形;花被片6枚,矩圓狀倒卵形,先端鈍,長2-3厘米,寬0.5-1厘米,黃綠色帶紫色網狀斑紋,基部有蜜腺;雄蕊6枚,花葯黃色;雌蕊柱頭3裂,子房稜柱形。蒴果寬倒卵形,三室,具6棱,果皮膜質,內含100-150粒種子。種子褐色,3角形,扁平。(常用中葯材)

閱讀全文

與小貝殼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蠶蛹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593
三國群英傳7修改器使用方法 瀏覽:486
用平行研究方法分析作品蘇軾 瀏覽:559
正確的修復方法是 瀏覽:750
喝咖啡的正確方法 瀏覽:210
佛羅蒙使用方法 瀏覽:95
啞鈴使用方法及功能 瀏覽:566
聯系人快捷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96
正確的書寫方法圖片大全 瀏覽:272
百度孢子粉的食用方法 瀏覽:297
鑄鐵管與管件連接方法 瀏覽:439
常用的插頭接線方法 瀏覽:610
科目二左倒庫的簡單方法 瀏覽:632
管理數據和資料的簡單方法 瀏覽:909
惡臭污染物檢測方法 瀏覽:658
whiteclaymask使用方法 瀏覽:385
可調電源好壞測量方法 瀏覽:382
努力的鍛煉方法 瀏覽:287
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定義 瀏覽:730
留言審核手機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