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苯丙酮尿症
【疾病概述】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病,是由於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為酪氨酸,導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積並從尿中大量排出。臨床主要表現為智能低下,驚厥發作和色素減少。本病屬常染色體隱形遺傳。其發病率隨種族而異,美國約為1/14000,日本1/60000,我國1/16500。 【疾病描述】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由於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肝臟中苯丙氨酸羥化酶(PAH)缺陷從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謝障礙所致,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神經系統異常體征不多見,可有腦小畸形,肌張力增高,步態異常,腱反射亢進,手部細微震顫,肢體重復動作等。由於黑色素缺乏,患兒常表現為頭發黃、皮膚和虹膜色淺。患兒尿液中常有令人不快的鼠尿味。同時,患兒易合並有濕疹、嘔吐、腹瀉等。低苯丙氨酸飲食療法是目前治療經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療的目的是預防腦損傷。對於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療除了飲食治療以外,還應補充多種神經介質,如BH4、多種神經介質,如BH4、多巴、5-羥色胺、葉酸等。 【症狀體征】 出生時患兒正常,隨著進奶以後,一般在3—6個月時,即可出現症狀,1歲時症狀明顯。 1、神經系統 早期可有神經行為異常,如興奮不安、多動或嗜睡、萎靡、少數呈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驚厥(約25%),繼之智能發育落後日漸明顯,80%有腦電圖異常。BH4缺乏型的神經系統症狀出現較早且較嚴重,常見肌張力減低、嗜睡、驚厥,如不經治療,常在幼兒期死亡。 2、 外貌 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在生後數月毛發、皮膚和虹膜色澤變淺。皮膚乾燥,有的常伴濕疹。 3、其他 由於尿和汗液中排出苯乙酸,呈特殊的鼠尿臭味。 【疾病病因】 苯丙氨酸(PA)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兒每日需要的攝入量約為200-500mg,其中1/3供合成蛋白,2/3則通過肝細胞中苯丙氨酸羥化酶(PAH)的轉化為酪氨酸,以合成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黑色素等。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的過程中,除需PAH外,還必須有四氫生物蝶呤(BH4)作為輔酶參與。人體內的BH4是由鳥苷三磷酸(GTP),經過鳥苷三磷酸環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酸四氫蝶呤合成酶(6—PTS)和二氫生物蝶呤還原酶(DHPR)等一系列酶的催化而合成,PAH、GTP—CH、DHPR三種酶的編碼基因分別定位於12q24.1、14q11,4p15.1—p16.1;而對6—PTS編碼基因的研究尚在進行中,上述任一編碼基因的突變都有可能造成相關酶的活性缺陷,致使苯氨酸發生異常累積。 病理生理 本病分為典型和BH4缺乏型兩類: ①典型PKU是由於患兒肝細胞缺乏PAH,部分將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腦脊液、各種組織和尿液中的濃度極度增高,同時經旁路代謝產生大量的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對羥基苯乙酸,並從尿中排出。由於酪氨酸生成減少,致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不足,而蓄積的高濃度的苯丙按散及其旁路代謝產物導致細胞受損。 ②BH4缺乏型是由於GTP—CH、6—PTS或DHPR等任何一種酶缺乏所導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羥化過程中所必須的共同的輔酶,BH4的缺乏不僅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酪氨酸,而且造成酪氨酸不能轉變成多巴胺,色氨酸不能轉變成5—羥色胺、5—羥色胺均勻為重要的神經遞質,其缺乏可加重神經系統的損害,故BH4缺乏型PKU的臨床症狀更重,治療亦不易。 本病絕大多數為典型PKU,約1%左右為BH4缺乏型,其中約半數系6—PTS缺乏所致。 【診斷檢查】 本病為少數可治性遺傳性代謝病之一,上述症狀經飲食控制治療後可逆轉,但智能發育落後難以轉變,應力求早期診斷治療,以避免神經系統的不可你損傷。由於患兒早期無症狀不典型,必須藉助實驗室檢測。 1、新生兒期篩查 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2、尿三氯化鐵試驗 用於較大嬰兒和兒童的篩查。將三氯化鐵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現綠色反應,則為陽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試驗也可以測尿中苯丙氨酸,黃色沉澱為陽性。 3、血漿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分析 可為本病提供生化診斷依據,同時,也可鑒別其他的氨基酸、有機酸代謝病。 4、尿蝶呤分析 應用高壓液相層析(PHLC)測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鑒別各型PKU。典型PKU患兒尿中蝶呤總排出量增高,新蝶呤與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的患兒蝶呤總排出量增加,四氫生物蝶呤減少,6—PTS缺乏的患兒則新蝶呤排出量增加,其與生物蝶呤的比值增高,GTP—CH缺乏的患兒其蝶呤總排出量減少。 5、酶學診斷 PAH僅存在於肝細胞、需經肝活檢測定,不適用於臨床診斷。其他3種酶的活性可採用外周血中紅、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測定。 6、DNA分析 改變技術近年來廣泛用於PKU診斷,雜合子檢出的產前診斷。但由於基因的多態性、分析結果務須謹慎。 【治療方案】 診斷一旦明確,應盡早給予積極治療,主要是飲食療法。開始治療的年齡愈小,效果愈好。 1、低苯丙氨酸飲食 主要適用於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續高於1.22mmol/L(20mg/dl)的患者。由於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完全缺乏時亦可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因此對嬰兒可喂給特製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兒期添加輔食時應以澱粉類、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為主。苯丙氨酸需要量,2個月以內約需50—70mg/(kg.d)3—6個月約40mg/(kg.d),2歲均約為25—30mg/(kg.d),4歲以上約10—30mg/(kg..d),以能維持血中苯丙氨酸濃度在0.12—0.6mmol/L(2—10mg/dl)為宜。飲食控制至少需持續到青春期以後。 2、BH4、5—羥色胺和L—DOPA 主要用於BH4缺乏型PKU,除飲食控制外,需給予此類葯物。 【疾病預防】 免近親結婚。開展新生兒篩查,以早期發現,盡早治療。對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婦必須採用DNA分析或檢測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對其胎兒進行產前診斷。 目前,我國PKU患兒中約80%基因突變已明確,還有約20%的基因突變機制未明。每個PKU家庭存在兩個突變基因,因此基因診斷可有三種結果: 1、兩個突變基因均能診斷清楚 2、一個突變基因診斷清楚、另一個突變基因診斷不清 3、兩個突變基因均不能診斷清楚 前兩種結果可提供產前診斷,第三種結果在鑒別非經典型PKU的前提下,通過連鎖分析可以做間接基因診斷時也可進行產前診斷。 由於PKU是遺傳性疾病,進行基因診斷時需要患兒和父母同時留取血樣,同時因突變基因的種類繁多,分析復雜,因此基因診斷應提前在再次懷孕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進行,這樣才能在妊娠時依據基因診斷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前診斷。
㈡ 苯丙酮尿症的檢查
1.新生兒期篩查
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跟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2.尿三氯化鐵試驗
用於較大嬰兒和兒童的篩查。將三氯化鐵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現綠色反應,則為陽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試驗也可以測尿中苯丙氨酸,黃色沉澱為陽性。
3.血漿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分析
可為本病提供生化診斷依據,同時,也可鑒別其他的氨基酸、有機酸代謝病。
4.尿蝶呤分析
應用高壓液相層析測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鑒別各型PKU。典型PKU患兒尿中蝶呤總排出量增高,新蝶呤與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的患兒蝶呤總排出量增加,四氫生物蝶呤減少,6-PTS缺乏的患兒則新蝶呤排出量增加,其與生物蝶呤的比值增高,GTP-CH缺乏的患兒其蝶呤總排出量減少。
5.酶學診斷
PAH僅存在於肝細胞,需經肝活檢測定,不適用於臨床診斷。其他3種酶的活性可採用外周血中紅、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測定。
6.DNA分析
近年來廣泛用於PKU診斷,雜合子檢出的產前診斷。但由於基因的多態性,分析結果務須謹慎。
7.其他輔助檢查
(1)腦電圖(EEG)主要是棘慢波,偶見高波幅節律紊亂。EEG隨訪研究顯示,隨年齡增長,EEG異常表現逐漸增多,至12歲後EEG異常才逐漸減少。
(2)產前檢查由於絨毛及羊水細胞測不出苯丙氨酸羥化酶活性,所以產前診斷問題長期不能解決。目前我國已鑒定出25種中國人PKU致病基因突變型,約占我國苯丙氨酸羥化酶突變基因的80%,已成功用於PKU患者家系突變檢測和產前診斷。
(3)X線檢查可見小頭畸形,CT和MRI可發現彌漫性腦皮質萎縮等非特異性改變。
㈢ 苯丙酮尿症有快速檢測方式嗎
尿三氯化鐵試驗
用於較大嬰兒和兒童的篩查。將三氯化鐵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現綠色反應,則為陽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試驗也可以測尿中苯丙氨酸,黃色沉澱為陽性。
㈣ 如何進行新生兒苯丙酮尿症的篩查
在新生兒期的篩查方法: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㈤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又稱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縮寫為PKU)是一種可遺傳的氨基酸代謝缺陷,影響患者的大腦發育,引起智力障礙和癲癇,並使患者出現皮膚白化、頭發變黃、尿液有鼠臭味等症狀。
苯丙酮尿症的症狀
患兒在新生兒期和嬰兒早期多無任何異常,症狀隨生長發育逐漸出現,並且多為不可逆轉的腦損傷。通常在3-6個月時始初現症狀。1歲時症狀明顯。患兒主要表現為智力障礙、毛發變黃、皮膚色白及四肢短小,同時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霉臭氣,尿有一種鼠臭味,有時有癲癇發作。
1、出現喂養困難、嘔吐、表情呆滯、煩躁不安和易激惹等症狀,
2、頭圍較小,在出生時頭發尚黑,生後數月因黑色素合成不足,頭發由黑色逐漸變為棕色或黃色,虹膜顏色變淺;
3、皮膚逐漸變白,多數患兒面部長出濕疹樣皮疹;
4、尿及汗液有特殊的霉味或鼠尿樣臭味;
5、生後3個月表現生長發育落後和智力低下,逐漸加重,半數以上病例IQ68。年長兒約60%有嚴重的智能障礙。
6、2/3患兒有輕微的神經系統體征,如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小頭畸形等,嚴重者可有腦性癱瘓。約1/4患兒有癲癇發作,常在18個月以前出現,可表現為嬰兒痙攣性發作、點頭樣發作或其他形式。
7、大多數有煩躁,抑鬱等精神症狀,情緒不安、精神緊張、興奮、易激惹、呈痴呆樣面容。可出現一些行為、性格的異常,如憂郁、多動、自卑、孤僻等。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
1、苯丙酮尿症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病,是由於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為酪氨酸,導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積並從尿中大量排出。由於酶的丟失或缺陷,苯丙酮尿症患兒不能完全代謝苯丙氨酸蛋白,而該蛋白幾乎在所有食物中都存在。如果不加治療,苯丙氨酸就會堆積在患病新生兒血液中並引起大腦損傷和精神發育遲緩。
2、苯丙酮尿症如何影響患兒?
苯丙酮尿症患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表現都可以是正常的。如果不加治療,3到6個月時他們就開始對周圍的環境不感興趣,到1歲時,他們的發育就明顯遲緩。那些未經治療、中樞神經已經受損的苯丙酮尿症患兒常常易怒、焦躁不安並具有破壞性。他們軀體發育可以較好,頭發常比其兄弟姐妹的要黃。
3、哪些人易患苯丙酮尿症?
當父母雙方都帶有苯丙酮尿症基因並且都將其傳遞給子女時,他們的子女就會遺傳上苯丙酮尿症。如果父親或母親有苯丙酮尿症基因但不發病的,就稱為攜帶者」。在攜帶者的每一個細胞中既有一個正常基因也有一個苯丙酮尿症基因。攜帶者沒有任何健康影響。
當父母雙方都是攜帶者時,他們就有1/4(25%)幾率把苯丙酮尿症基因傳遞給子女,並導致子女一出生就患上苯丙酮尿症;子女從父母一方遺傳苯丙酮尿症基因,而從另一方遺傳正常基因的幾率是2/4(50-50),這使得子女也成為一個和自己父母一樣的攜帶者;此外還有1/4的幾率是父母傳遞的都是正常基因,則其子女既不會患病也不是攜帶者,完全正常。記住,這些幾率對於每一次妊娠都是一樣的。
苯丙酮尿症的治療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代謝性遺傳性疾病。如果不加治療,會引起智力遲鈍。幸運的是,目前通過常規的新生兒篩查,幾乎所有的患病新生兒都可以被早期診斷並加以治療,確保智力發育正常。
1、新生兒苯丙酮尿症篩查如何做?
用針扎嬰兒的足後跟並采幾滴血(同樣的血樣標本可以被用於許多其它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的篩查),血樣常被送到當地的醫學實驗室進行檢測,以便檢測出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是否高出正常值。如果結果不正常,那麼將做更多的檢查去確定該嬰兒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或是其它因素影響了苯丙氨酸水平。
這種檢查在嬰兒生後24小時到7天內做,其精確度較高。然而,早期出院現象越來越普遍,許多嬰兒在生後24小時之內就被檢查。因為早期做這種檢測,有些苯丙酮尿症可能被漏掉,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生後24小時內做過檢查的嬰兒應該在生後1周到2周再次被檢測。
2、苯丙酮尿症的症狀可以防治嗎?
可以。如果在出生後7到10天就開始用低苯丙氨酸飲食治療患病嬰兒,其精神發育遲緩就可以避免。
剛開始,用含有蛋白質但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喂養病嬰。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被少量喂養以便只提供嬰兒可耐受的苯丙氨酸量。隨後,一些蔬菜、水果、谷類產品(如麥片和面條)及其它低苯丙氨酸食品可以加入飲食中,但是不能喂養普通牛奶、乳酪、雞蛋、肉類、魚類和其它高蛋白食品。蛋白質是人體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所以兒童必須連續吃含有高蛋白質和必需營養素但只含少量或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加有人工甜品(天門冬氨醯苯丙氨酸甲酯)的飲料和食品也必須盡量避免。
擅長治療苯丙酮尿症的醫學中心應對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兒童和成人進行跟蹤隨訪。每一病人的飲食必須個體化,需根據其苯丙氨酸耐受量、年齡、體重和其它因素而定。所有病人需定期做血液檢測以測定其苯丙氨酸含量是否過高或過低。一歲以內的嬰兒可以1周1次,整個兒童期可以1月1次或2次。飲食必須根據檢測結果做相應調整。
苯丙酮尿症患者必須在整個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並且一般是終生食用低苯丙氨酸飲食(盡管患者成年以後,有時可以不食用這種受限飲食)。直到20世紀80年代,醫生認為:大約在6歲左右,大腦已經發育成熟,這時苯丙酮尿症患兒可以安全地中斷他們的特殊飲食。不過,大多數患兒如果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其血中苯丙氨酸水平過高,就會導致智力降低、學習力下降和行為異常。
苯丙酮尿症患兒的父母和患病成人應該和苯丙酮尿症專科門診的醫生們一起討論他們的飲食和治療問題。
苯丙酮尿症的檢查
1、新生兒篩查:在剛出生經哺乳後72小時由新生兒的足跟部針刺取血,送至篩查實驗室。其苯丙氨酸濃度可以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後者的假陰性率較低。如超過4毫克/分升時,就要復查采靜脈血測定血苯丙酮尿濃度,如超過20毫克/分升時,即可診斷為苯丙酮尿症。
2、化學呈色法檢測:對疑似本病的年長兒,可用化學呈色法檢測其尿中的苯丙酮酸
(1)、三氯化鐵(FeCl3)試驗:在新鮮尿液5ml加入0.5ml的FeCl3,尿呈綠色為陽性。
(2)、2,4-二硝基苯肼試驗:在1ml尿液中加入1ml的DNPH試劑,尿液呈黃色熒光反應為陽性。
這兩種試驗陽性反應也可見於楓糖尿症,胱氨酸血症,故並非為PKU特異性試驗,需進一步做血苯丙氨酸測定才能確診。由於其特異性欠佳,有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一般用作對較大兒童的初篩。
3.、血苯丙氨酸測定 有兩種方法:
(1)、Guthrie細菌抑製法:正常濃度L(2mg/dl),PKU>1200μmol/L。
(2)、苯丙氨酸熒光定量法:正常值同細菌抑製法。
4、苯丙氨酸負荷試驗 對血苯丙氨酸濃度大於正常濃度,L者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服前、服後1,2,3,4h分別測定血苯丙氨酸濃度。血苯丙氨酸>1200μmol/L診斷為PKU,<1200μmol/L,為高苯丙氨酸血症。
5、血漿游離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分析血漿和尿液的氨基酸、有機酸分析不僅為本病提供生化診斷依據,同時也可鑒別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機酸代謝缺陷。可選用的方法有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氣相層析(GC)、高壓液相層析(HPLC)或氣-質聯用等(GC-MS)。
6、HPLC尿蝶呤圖譜分析 10ml晨尿加入0.2g維生素C,酸化尿液後使8cm×10cm新生兒篩查濾紙浸濕,晾乾,寄送有條件的實驗室分析尿蝶呤圖譜,進行四氫生物蝶呤缺乏症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應用高壓液相層析(HPLC)測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可以鑒別各型PKU:PAH缺乏的患兒尿中蝶呤總排出量增高,新蝶呤與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患兒呈現蝶呤總排出量增加,四氫生物蝶呤減少;6-PTS缺乏患兒則呈現新蝶呤與生物蝶呤比值增高,新蝶呤排出量增加;GTPCH缺乏患兒呈現蝶呤總排出量減少。
7、口服四氫生物蝶呤負荷試驗 在血Phe濃度>600μmol/L情況下,直接給予口服BH4片20mg/kg,BH4服前,服後2,4,6,8,24h分別取血作Phe測定。對於血Phe濃度<600μmol/L者,可作Phe+BH4聯合負荷試驗,即給患兒先口服Phe(100mg/kg),服後3h再口服BH4,服Phe前、後1,2,3h,服BH4後2,4,6,8,24h分別采血測Phe濃度。BH4缺乏者,當給予BH4後,因其苯丙氨酸羥化酶活性恢復,血Phe明顯下降,PTPS缺乏者,血Phe濃度在服用BH4後4~6h下降至正常;DHPR缺乏者,血Phe濃度一般在服BH4後8h或以後下降至正常;經典型PKU患者因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血Phe濃度無明顯變化。
8、腦電圖 約80%病兒有腦電圖異常,可表現為高峰節律紊亂、灶性棘波等。
9、CT和MRI檢查 患者頭顱CT或磁共振影像(MRI)可無異常發現,也可發現有不同程度腦發育不良,表現為腦皮質萎縮和腦白質脫髓鞘病變,後者在MRI的T1加權圖像上可顯示腦室三角區周圍腦組織條形或斑片狀高信號區。
10、智力測定 評估智能發育程度。
11、DNA分析目前對PAH和DHPR缺陷可用DNA分析方法進行基因診斷。但由於基因的多態性眾多,分析結果務須謹慎。
12、酶學分析:PAH僅存在於肝細胞中,取材檢測其活性比較困難;其他3種酶的活性都可採用外周血中紅、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測定。
診斷:
本病為少數可治性遺傳代謝病之一,應力求早期診斷與治療,以避免神經系統的不可逆損傷。由於患兒在早期不出現症狀,因此,必須藉助實驗室檢測。化驗患兒血苯丙氨酸濃度增高,因為體內苯丙氨酸不能正常地轉化成酪氨酸,尿中出現苯丙酮酸。
BH4缺乏症者單獨用低苯丙氨酸飲食治療可使血苯丙氨酸濃度下降,但神經系統的症狀仍呈持續性進展。該病的發生率佔PKU的10%左右,因此對所有高苯丙氨酸血症都應進行常規鑒別診斷。CT和MRI檢查可見進行性腦萎縮。診斷主要依靠HPLC測定尿中新蝶呤(N)和生物蝶呤(B)。如因6-丙酮醯四氫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時所致的BH4缺乏症,尿中新蝶呤明顯增加,N/B增高,B%<10%。如為二氫蝶呤還原酶(DHPR)缺乏時,N正常,B明顯增加,N/B降低,B%可增高。三磷酸鳥苷環化水解酶(GTPCH)缺乏者,尿中N和B均非常低,N/B正常。因特異性酶的測定較為復雜困難,可進一步作BH4負荷試驗以助診斷。
在PKU的典型症狀出現以後,診斷並不困難,但已為時過晚,因已失去預防腦損傷的時機。必須強調症狀前診斷,即在宮內或新生兒早期確診。我國有些城市正在開展對全部新生兒作PKU普遍篩查,以及時發現所有PKU嬰兒。
苯丙酮尿症的預防
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咨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
提倡母乳喂養,盡早發現苯丙酮尿症攜帶者和普及三氯化鐵尿布,使已致病嬰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預防智能低下的重要辦法。
㈥ 苯丙酮尿症在產前檢查中可以查出來嗎
如果想在產前檢測出胎兒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一般都需要有創性的取樣,如絨毛膜取樣、羊水穿刺等等,然後再進行基因分析,可以准確診斷是否有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只有夫妻雙方都攜帶突變才會使後代患病,建議可以先夫妻雙方抽靜脈血進行基因檢測,看看是否雙方都有攜帶,如果都沒有攜帶或只有一方攜帶,孩子一般生下來都不會得苯丙酮尿症的。
㈦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屬於一種氨基酸代謝疾病,由於人體中的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或者異常,人體的的苯丙氨酸代謝所需的酶缺乏導致的一種氨基酸代謝病。
原因分析
是屬於一種氨基酸代謝疾病,由於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從而導致苯丙氨酸氨基酸代謝途徑異常導致人體的苯丙氨酸不能轉化為相應的酪氨酸,從而使人體的酮酸及苯丙氨酸,酮酸從尿中排出,從而導致苯丙酮尿症。
舉措建議
1、檢測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方法主要有:苯丙氨酸含量測定、尿蝶呤分析、尿三氯化鐵試驗、腦電圖;
2、該病是屬於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要避免近親結婚,做好相應的新生兒篩查。
㈧ 苯丙酮尿症如何確診,有沒有和苯丙酮尿症類似的症狀被誤診
苯丙酮尿症是最早提出可治療的遺傳代謝性病之一,如果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可以使患兒免遭智力損傷,能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患兒的確診主要依據血苯丙氨酸的測定,患兒血苯丙氨酸多在20mg/dl以上。
1、Guthrie法
此法是應用最早,最經濟實用的血苯丙氨酸半定量方法。其原理為:枯草桿菌(ATCC-6633)的生長需要苯丙氨酸,在含有β-2噻吩丙氨酸(抑制劑)培養基上,枯草桿菌不能生長,當放入血濾紙片標本時,血中的苯丙氨酸與培養基中的抑制劑相拮抗,使血濾紙片周圍出現明顯的細菌生長環,我們可以根據細菌生長環的大小,測定血濾紙片中苯丙氨酸濃度。
2、熒光光度測定法
苯丙氨酸定量測定方法。
3、氨基酸層析法
可用手指或足跟血的一種較簡單的苯丙氨酸定量方法。
4、氨基酸分析法
採用氨基酸分析儀進行血氨基酸自動分析的一種定量方法。可以根據苯丙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定量以及支鏈與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對氨基酸代謝病進行鑒別診斷。氨基酸分析法在區分苯丙酮尿症類型及高苯丙氨酸血症鑒別上有很重要意義。
5、苯丙氨酸耐量試驗
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1-4小時後查血中苯丙氨酸,如含量增高,而酪氨酸含量降低可確診。
典型患兒尿三氯化鐵、2,4-二硝基苯肼試驗陽性,但尿檢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穩定性差,假陽性率高,易造成漏診,只作為參考。經典的PKU應與不同基因突變引起的不同的高苯丙氨酸血症進行鑒別。
斷時也可進行產前診斷。
【治療措施】
低苯丙氨酸飲食療法是目前治療經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療的目的是預防腦損傷。飲食療法的原則是使苯丙氨酸的攝入量能保證生長和代謝的最低需要量。由於患者肝臟苯丙氨酸羥化酶的缺少,使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謝生成酪氨酸而在血液中大量蓄積,造成神經系統損害,且苯丙氨酸又經旁路代謝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經尿液大量排出,造成患兒尿液有鼠尿味。苯丙氨酸是必須氨基酸,供應不足也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嚴重會導致死亡。所以,苯丙氨酸既不能攝入太多,也不能攝入太少,由於天然蛋白質中均含有4~6%的苯丙氨酸,所以必須控制天然蛋白質的攝入,而以低或無苯丙氨酸的奶粉、蛋白粉作為PKU患兒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總蛋白質攝入量中80%來自人工蛋白質,20%來自天然蛋白質,還要保證給予足夠的熱量。治療中既要嚴格限制苯丙氨酸的攝入,以防止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的異常蓄積,又要滿足機體的需要,從而保證患兒的正常發育。對乳兒母乳仍是最好的飲食,給予計算量的母乳,對患兒的發育十分有利,因此切忌停喂母乳。
飲食治療還必須考慮到個體的差異,由於患兒苯丙氨酸羥化酶的活性缺陷程度差別很大,因此飲食治療要堅持個體化的原則,而且由於各年齡段患兒蛋白質、熱量、苯丙氨酸需要量和耐受量的不同,應根據每個患兒的年齡、體重、血Phe濃度制定和調整食譜,使血苯丙氨酸濃度控制在適當的水平。(見表1、2、3)一般一歲以下患兒每個月調整一次食譜,一歲以上的可兩個月調整一次,學齡兒童可以3~4個月調整一次。
制定食譜時,先根據患兒情況計算出每日蛋白質、苯丙氨酸和熱量的需要量,再安排具體飲食。
飲食治療的時限,過去認為治療到大腦發育成熟以後(即8歲)即可停止。但是,近年的治療實踐證明,如過早地停止治療患兒會出現智力倒退,成人患者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各種精神行為異常,特別是女性患者如妊娠期血苯丙氨酸過高,會造成胎兒腦損害。因此目前國際上主張至少應治療到患兒青春期發育成熟,最好是終生治療,成年後可以適當放寬飲食限制。
現在我國已經有低或無苯丙氨酸的制劑,各地選用最多的是由政府批准用於苯丙酮尿症的特殊營養飲食--維思多系列低或無苯丙氨酸的奶粉、蛋白粉、澱粉以及飲料等。國內也有其他廠家試制的同類產品。制劑的質量對療效影響非常大,選用時應予注意。
為保證療效,應定期監測血苯丙氨酸濃度(見表4),正常人血苯丙氨酸濃度為1~2mg/dl,未經治療的典型PKU一般苯丙氨酸血濃度>20mg/dl,多在20~50mg/dl之間,>50mg/dl少見。在飲食治療後血Phe濃度監測第一個月應每周復查1~2次,以後每月一次。PKU患兒血苯丙氨酸濃度控制如何,蛋白質、熱量等供給是否充足是飲食治療的關鍵。如果蛋白質、熱量供給不足,會造成營養缺乏,使體內蛋白質分解,同樣會造成血Phe升高。還應定期復查血色素、白蛋白、腦電圖、體格和智力發育情況等,必要時應進行血氨基酸分析,測定酪氨酸水平,支鏈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的比值等。
對於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療除了飲食治療以外,還應補充多種神經介質,如BH4、多種神經介質,如BH4、多巴、5-羥色胺、葉酸等。
對於有其他合並症的患兒應予以對症治療。例如合並有癲癇發作的患兒,應及早開始進行正規的抗癲癇葯物治療。患有濕疹的患兒在血Phe濃度控制滿意後,可自愈,如濕疹嚴重,可給予外用葯對症治療。
腦損傷引起的智力落後是不可逆的,但如果經過智力康復,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可能有顯著進步。對於條件許可的家庭,可以考慮對患兒進行智力康復的訓練,對於智力重度落後的患兒,訓練目的是培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而對於輕中度落後的患兒在培養其生活能力的基礎上,還應進行相應的生存技能的訓練。
PKU患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療效最佳。有的可以完全達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但也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治療的患兒。過去教科書中曾記載6個月以上的患兒沒有必要進行治療,我們的經驗說明任何年齡的患兒經過治療後,智力都有不同程度進步,可以生活自理。
門診有可疑患兒,同樣應進行篩查、確診,並給予治療,以減少智力殘疾人群。
【預防】
避免近親結婚,雜合子之間不應婚配,開展新生兒篩查以早期發現PKU患兒,早期開始治療,以防止發生智力低下。對於已有PKU患兒的家庭再次生育時可進行產前診斷,即在懷孕早期或中期抽取胎兒絨毛或羊水,通過基因診斷,診斷胎兒是正常兒、攜帶者還是患兒,據此做出繼續妊娠或終止妊娠的決定。
目前,我國PKU患兒中約80%基因突變已明確,還有約20%的基因突變機制未明。每個PKU家庭存在兩個突變基因,因此基因診斷可有三種結果:
1、兩個突變基因均能診斷清楚
2、一個突變基因診斷清楚、另一個突變基因診斷不清
3、兩個突變基因均不能診斷清楚
前兩種結果可提供產前診斷,第三種結果在鑒別非經典型PKU的前提下,通過連鎖分析可以做間接基因
參考資料:http://www.wellw.com/prowz/ailment/1/6/1922462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