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植物保護技術的圖書目錄
緒論
模塊一 植物病蟲害的識別技術
第一章 昆蟲形態識別
第一節 昆蟲的形態特徵
一、昆蟲的頭部
二、昆蟲的胸部
三、昆蟲的腹部
四、昆蟲的體壁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方式與發育
一、昆蟲的生殖方式
二、昆蟲的發育
三、昆蟲的變態
四、昆蟲各蟲期生命活動的特點
第三節 農業昆蟲常見類群的識別
一、昆蟲的分類及命名
二、農業昆蟲常見目科的識別
第二章 植物病害識別
第一節 植物病害的定義和類型
一、植物病害的定義
二、植物病害的類型
第二節 植物病害的症狀
第三節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植物病原真菌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毒
四、植物病原線蟲
五、寄生性種子植物
第三章 植物病蟲害常見種類識別
第一節 水稻主要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二節 麥類主要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三節 玉米主要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四節 棉花主要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五節 油菜主要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六節 儲糧害蟲種類識別
第七節 地下害蟲種類識別
第八節 柑橘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九節 梨樹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症狀
第十節 桃樹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
第十一節 葡萄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症狀
第十二節 蔬菜病蟲害種類識別
一、害蟲
二、病害症狀
第四章 植物病蟲害識別實訓
實訓一 昆蟲外部形態及蟲態類型識別
實訓二 農業常見昆蟲分類識別
實訓三 植物病害症狀識別
實訓四 植物病害病原物形態識別
實訓五 作物病蟲害種類識別
模塊二 農葯的安全使用技術
第五章 農葯種類識別技術
第一節 農葯的分類及其劑型
一、農葯的分類
二、農葯的劑型
第二節 常用農葯種類
一、常用殺蟲、殺蟎劑簡介
二、常用殺菌劑及殺線蟲劑簡介
三、常用除草劑種類簡介
四、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第六章 農葯的毒性與質量檢查
第一節 農葯的毒性
一、農葯的毒力與葯效
二、農葯對植物的葯害
三、農葯對有益生物的葯害
四、農葯的毒性
第二節 農葯質量檢查
一、農葯包裝檢查
二、簡易鑒別農葯的方法
第三節 禁止使用的農葯
一、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葯
二、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葯材上
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葯
三、生產A級綠色食品禁止使用的農葯
第七章 農葯安全使用技術
第一節 農葯的使用方法
一、噴霧法
二、噴粉法
三、土壤處理法
四、拌種、浸種或浸苗、悶種
五、毒谷、毒餌
六、熏蒸法
七、塗抹、毒筆、根區撒施
八、注射法、打孔法
第二節 農葯的稀釋計算
一、葯劑濃度表示法
二、農葯的稀釋計算
第三節 農葯的合理使用與安全使用
一、農葯的合理使用
二、農葯的安全使用
三、農葯使用情況記錄
第四節 葯械的使用與維護
一、施葯前的准備
二、施葯中的技術要求
三、背負式噴霧器常見故障的排除
第八章 農葯安全使用實訓
實訓一 農葯質量檢查
實訓二 常見農葯種類識別
實訓三 農葯配製
實訓四 農葯使用
模塊三 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第九章 昆蟲的發生規律
第一節 昆蟲的生活周期與習性
一、昆蟲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二、昆蟲的主要習性
第二節 昆蟲發生與環境的關系
一、氣候因素
二、土壤因素
三、生物因素
四、人為因素
第十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發生和發展
第一節 病原物的寄生性與致病性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第二節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抗病性的一些概念
二、植物的抗病類型
三、植物的抗病機制
第三節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過程
一、侵入前期(接觸期)
二、侵入期
三、潛育期
四、發病期
第四節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環
一、病原物的越冬與越夏
二、病原物的傳播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第五節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病原物
二、寄主植物
三、環境條件
第十一章 植物病蟲害田間調查技術
第一節 植物病蟲害田間調查類型與內容
一、調查類型
二、調查內容
第二節 植物病蟲害田間調查方法
一、病蟲的田間分布型
二、調查取樣方法
三、病蟲害調查的記載方法
第三節 調查資料的計算和整理
一、調查資料的計算
二、調查資料的整理
第十二章 植物病蟲害防治途徑
第一節 植物檢疫
一、植物檢疫的概念
二、植物檢疫的任務
三、植物檢疫的措施
四、植物檢疫的程序
五、檢疫方法
第二節 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
一、農業防治
二、化學防治
第三節 物理機械防治
一、捕殺法
二、阻隔法
三、誘殺法
四、汰選法
五、高溫處理法
六、微波、高頻、輻射處理
第四節 生物防治
一、天敵昆蟲的利用
二、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三、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
四、益鳥的利用
五、蛛蟎類的利用
第十三章 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第一節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水稻害蟲防治技術
二、水稻病害防治技術
第二節 麥類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麥類害蟲防治技術
二、小麥病害防治技術
第三節 玉米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玉米害蟲種類、危害及發生
二、玉米病害發生規律
三、玉米病蟲害防治方法
第四節 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棉花主要害蟲防治技術
二、棉花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第五節 油菜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油菜害蟲防治技術
二、油菜病害防治技術
第六節 儲糧害蟲防治技術
一、種類與危害
二、發生規律
三、防治措施
第七節 地下害蟲防治技術
一、種類、危害特點與發生規律
二、影響地下害蟲危害的因素
三、防治措施
第八節 柑橘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柑橘害蟎防治技術
二、柑橘害蟲防治技術
三、柑橘病害防治技術
第九節 梨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梨樹害蟲的危害狀
二、梨樹害蟲發生規律
三、梨樹害蟲防治方法
四、梨樹病害
第十節 桃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桃樹害蟲防治技術
二、桃樹病害防治技術
第十一節 葡萄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葡萄害蟲防治技術
二、葡萄病害防治技術
第十二節 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蔬菜害蟲防治技術
二、蔬菜病害防治技術
第十四章 作物病蟲害防治實訓
實訓一 水稻病蟲害防治
實訓二 旱糧病蟲害防治
實訓三 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
實訓四 果樹病蟲害防治
實訓五 蔬菜病蟲害防治
參考文獻
……
Ⅱ 如何區分作物的葯害和病害
(一)斑點型葯害與生理性病害的區別
斑點型葯害在植株上分布往往無規律,全田亦表現有輕有重;而生理性病害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症狀的部位較一致。
斑點型葯害與真菌性葯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點大小、形狀變化大;後者具有發病中心,斑點形狀較一致。
(二)黃化型葯害與缺素黃化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黃化往往由黃葉發展成枯葉,陽光充足的天氣多,黃化產生快;缺乏營養元素出現的黃化,陰雨天多,黃化產生慢,且黃化常與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關,在全田黃苗表現一致。
與病毒引起的黃化相比,後者黃葉常有碎綠壯表現,且病株表現系統性病狀,病株與健株混生。
(三)畸形型葯害與病毒病畸形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畸形發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現局部症狀;病毒病引起畸形往往零星發病,常在葉片混有碎綠、明脈,皺葉等症狀。
(四)葯害枯萎與侵染性病害枯萎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枯萎無發病中心,且大多發生過程遲緩,先黃化、後死株,根莖疏導組織無褐變;
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多是疏導組織阻塞,在陽光充足、蒸發量大時先萎焉,後失綠死株,根基導管常有褐變。
(五)葯害緩長與生理性病害的發僵和缺素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緩長往往伴有葯斑或其他葯害症狀,而生理性中毒發僵表現為根系生長差,缺素症發僵則表現為葉色發黃或暗綠等。
當然,不管是葯害與病害,在進行自我診斷鑒定時,為了更加准確,在上述診斷的基礎上,還要結合專業鑒定,才能更進一步取得比較准確的鑒定結果。
預防方法:注意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可以噴施蛋白類葉面肥,對病害和葯害均有防治作用。
Ⅲ 老師請問病害與葯害的區別是什麼謝謝
1、斑點型葯害與生理性病害的區別
斑點型葯害在植株上分布往往無規律,全田亦表現有輕有重;而生理性病害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症狀的部位較一致。斑點型葯害與真菌性葯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點大小、形狀變化大;後者具有發病中心,斑點形狀較一致。
2、黃化型葯害與缺素黃化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黃化往往由黃葉發展成枯葉,陽光充足的天氣多,黃化產生快;缺乏營養元素出現的黃化,陰雨天多,黃化產生慢,且黃化常與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關,在全田黃苗表現一致。與病毒引起的黃化相比,後者黃葉常有碎綠壯表現,且病株表現系統性病狀,病株與健株混生。
3、畸形型葯害與病毒病畸形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畸形發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現局部症狀;病毒病引起畸形往往零星發病,常在葉片混有碎綠、明脈,皺葉等症狀。
4、葯害枯萎與侵染性病害枯萎症的區別
葯害引起的枯萎無發病中心,且大多發生過程遲緩,先黃化、後死株,根莖疏導組織無褐變;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多是疏導組織阻塞,在陽光充足、蒸發量大時先萎焉,後失綠死株,根基導管常有褐變。
Ⅳ 農葯葯害要怎樣鑒別
農葯葯害的簡易鑒別方法:第一,考慮作物出現異常症狀是否在施葯後短期內發生的,核實所用葯劑品種,使用時期、用量、用法是否正確。
第二,調查鄰近同作物田塊有否相同的異常症狀,以排除病害因素。
第三,熟悉作物病害、葯害和營養缺乏的症狀及發生規律,加以鑒別。
第四,利用生物培養法和解剖法,檢查在作物出現異常症狀部位,有無病原菌存在和作物組織細胞的變化,這是比較精確的診斷方法。
Ⅳ 如何進行植物病害診斷和鑒定:
進行植物種植,傳統的就是除草、澆水和防治病蟲害,那麼植物病蟲害應該如何去防治呢?首先要知道如何辨別別植物病蟲害,我們生產的植物病害檢測儀可以迅速的將植物病蟲害進行鑒別,不過這是建立在知道植物病蟲害的發病機理上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下植物病蟲害是如何被引發的。
一、非傳染性病害:植物在不適宜的土壤上,或是遇到不適合的氣候、水分、肥料過多過少等所引起的病害。如甜菜地里如果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硼」,就要引起甜菜根變黑腐爛,叫做缺硼病。這一類的病害不會傳染蔓延,所以叫做非傳染性病害。
二、傳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害發生的,能夠傳染,所以叫做傳染性病害。這類病害種類最多。引起傳染性病害的病菌大多數為真菌,其次就是病毒和細菌,以及線蟲和寄生性種子植物等。
植物得病後,一般常見的症狀有:變色、斑點、矮化、叢生、黃化、壞死、腐爛、萎蔫、縮葉、縮果、扭曲、瘤腫、畸形等。葉面上有時布滿霉狀物(黃色、紅色、綠色等)、黑粉狀物、白粉狀物、銹狀物以及小黑點等顆粒狀物。
傳染性病害中,由於病原菌不同,植物生病後,外部的形態改變也不一樣,而且同一種寄生物在不同的植物上或者在同一植物的不同發育時期,以及受環境條件的影響,都可表現不同的症狀。相反,不同的寄生物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症狀。因此,對植物病害除分析發病的原因外,還必須進一步鑒定病原生物,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對植物病害的診斷方法一般採用以下幾個步驟:
1.症狀診斷:
在診斷植物病害時,首先進行症狀觀察,根據症狀特點,區別病害還是傷害。傷害是沒有病變過程,病害是有病變過程的。如果是病害,還要區別是非傳染性的,還是傳染性的病害。在觀察症狀時,一般用擴大鏡或用肉眼觀察病株的外部表現,當外部症狀不明顯時,再進行病理解剖,檢查內部症狀。由於各種病害在田間的發生和發展其表現有一定的規律,因此在觀察植物病害的症狀時,應特別注意:
(1)病害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多;
(2)病害發展和在田間的分布;
(3)發生時期和植株生育期;
(4)受害寄主和部位位;
(5)栽培管理方法等。
病毒病害與非傳染性病害容易混淆,因為病毒病害在外表看不出病症,區別病毒病與非傳染性病害,除根據有無傳染現象外,還可根據病害的發生特點。非傳染性病害在田間大都是普遍、均勻、成片發生,發病地點與地形土質或環境條件有關。病毒病害在田間多是分散發生,在病株周圍可找到健株,其症狀除呈現花葉、黃化或矮縮畸形外,還常與傳毒昆蟲的活動有密切關系。
2.病原鑒定:
鑒定病原是對植物病害進行診斷最可靠的方法。對不同性質的炳原必須採取不同的鑒定方法。
(1)非傳染性病害的病原鑒定
在對養分、水分、溫濕度和厭圍環境條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可進行化學診斷,就是將有病的植物榨出液或病土進行分析,測定礦物營養(如氮、磷、鉀、硫、鐵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健康植物的標准,並查明所缺元素。其次還可以進行人工誘發試驗,如水培法和砂培法,人為的提供可疑的類似條件,觀察是否發病。
(2)傳染性病害的病原鑒定
①病毒病害的病原鑒定
病毒病害的病原用普通顯微鏡觀察不到組織病變。目前在電子顯微鏡還不普及的情況下,多採用人工接種試驗來驗證。人工接種試驗是用病株汁液磨擦接種、嫁接、昆蟲傳染等方法。同時還可以根據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如傳播方法、寄主范圍、寄主反應、體外保毒期、稀釋終點以及血清方法等來區別病毒的種類。有些植物病毒還可以採用指示物進行鑒定。
②細菌病害的病原鑒定
對細菌病害的病原鑒定,多採用「細菌溢」的方法。具體是切取小塊病組織製片,放載玻片於顯微鏡下檢查,如覺現有「細菌溢」從病組織(維管束)湧出,即可勿步確定為細菌病害。
如果鑒定細菌的種類,就可進行革蘭氏染色,通過陽性和陰性反立來區別。此外還可以進行分離培養,獲得較純的培養菌種,然後通過傷口或白然孔(水孔、皮孔、氣孔等)人工接種,來確定細菌的種類。
目前,對細菌病害病原的鑒定,較迅速准確的方法是採用血清反應。具體方法是取一定病原的細菌液少許放載玻片上,然後加入某種用生理鹽水稀釋過的「抗血清」,如果兩者產生「凝集」即證明是某細菌病害的病原。例如鑒定馬鈴薯環腐病的病原菌時,可將已培養好的環腐病細菌液注射到兔子體內,然後抽取兔子血液,使沉澱後取上部的血清(即抗血清),用生理鹽水稀釋後放載玻片上,與被懷疑為馬鈴薯環腐病的病原細菌掖混合,如產生「凝集」,即證明為環腐病病原。否則為非環腐病病原。
③真菌病害的病原鑒定
鑒定真菌病害,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挑取病株組織上的菌絲或子實體製片,然後置顯微鏡下觀察病菌的形態、特徵、色澤、大小、結構等。其次是採用分離培養和接種試驗。分離培養是切取小塊病株組織經表面消毒和滅菌水洗後,移到一定的培養基平板上,在一定的恆溫下培養,幾天後觀察菌落、菌絲體、無性抱子、有性抱子等形態、色澤。接種試驗應根據真菌病害不同的侵染類型,將病菌抱子進行拌種、花器接種、土壤接種、塗抹接種或將抱子棍懸液進行噴霧接種。
④線蟲病害的病原鑒定
植物受線蟲為害後,多在受害部位產生蟲廖或膨脹的形態變化,剖切蟲瘦或膨脹部分用針挑取內部含有物製片,然後放顯微鏡下觀察有否線蟲及形態特徵。有些線蟲病並不引起植物形態變化,可採用漏斗分離法和葉片染色法進行檢查,作出診斷結果。
Ⅵ 誰能推薦幾本有關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和肥水養護的書籍
北方早春風沙較大,樹木易發生風害,出現偏冠和偏心現象。偏冠會給樹木整形修剪帶來困難影響樹木功能作用的發揮;偏心的樹易遭受凍害和日灼,影響樹木正常發育。
那麼怎樣預防和減輕風害呢?
1、選擇抗風樹種。在種植設計時,風口、風道處選擇抗風性強的樹種,如垂柳等,選擇根深、矮干、枝葉稀疏堅韌的樹木品種。不要選擇生長迅速而枝葉茂密及一些易受蟲害的樹種。
2、注意苗木質量及栽植技術。苗木移栽時,特別是移栽大樹,如果根盤起的小,則因樹身大,易遭風害。所以大樹移栽時一定要立支柱,以免樹身吹歪。在多風地區栽植,坑應適當加大,如果小坑栽植,樹會因根系不舒展,發育不好,重心不穩,易受風害。對於遭受大風危害的風倒樹及時順勢扶正,培土為饅頭形,修去部分枝條,並立支柱,對裂枝要捆緊基部傷面,促其癒合,並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樹勢的恢復。
[26]怎樣用草木灰防治花卉病蟲
草木灰不僅能供給花卉鉀素等營養元素,而且對防治花卉病蟲害有較好的作用。
防治葉枯病:用草木灰、茶餅、硫磺粉各1公斤,石灰1.5公斤,搗碎成粉後混合均勻,對易發生葉枯病的花卉每盆撒施1.5至2.5克。
防治葉斑病:用草木灰3公斤、生石灰粉1公斤混合拌勻後撒施,每盆40至60克,或過篩噴粉,或單獨撒施草木灰。
防治根腐病:草木灰對花卉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體操作方法是先扒開根部的土壤,並清除腐根周圍的泥土。颳去發病根皮,每株施入0.5至1公斤草木灰覆蓋根部,上面覆蓋泥土。
防治白粉病:對發生白粉病的花卉可距主幹5至10厘米處,扒去深5至10厘米的根部土壤,每株蓋草木灰0.5至3公斤,灰上加蓋薄土。
防治苗期病害:花卉苗圃地苗期易發生立枯病、炭疽病等,在濕度大、溫度低時,苗病發生重,常大量死苗。可用草木灰順壟撒施,畝用量20至25公斤。
防治蚜蟲:將草木灰研末過篩,清晨露珠未乾時(或先灑水)噴施草木灰於蚜蟲體上,也可用紗布裝灰抖撒,隔三五天再撒一次,連撒2至3次。
防治根蛆:在花卉苗期根蛆危害時,如用農葯灌根防治易發生葯害,可在苗地畝施30至40公斤草木灰。施用方法是在苗期把草木灰均勻撒在畦面,然後翻鋤均勻,使灰與土充分混合。也可在播種前或種植前,先把草木灰施在溝里,然後再播種或種植。
防治地下害蟲:育苗時,球根類花卉苗地常遭蠐螬等地下害蟲危害,用草木灰作底肥防治,或用草木灰覆蓋種塊,可明顯減輕危害。
新型除草方法
化學除草劑的廣泛應用,對控制雜草為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除草劑的大量使用會破壞生態平衡,導致環境污染。近幾年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多種方法可有效防除某些雜草,使用安全、無污染,是防除雜草的新途徑。
美國科學家研製成一種除草劑,其主要成分是胺基乙醯丙酸,用量小,效果好,不損害作物,對人畜無害,使用方便。黃昏前噴施,被雜草吸收,在光的作用下產生有害物質,破壞雜草細胞膜,使之流出汁液,4個小時內雜草變白而枯死。
美國農業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侵染蒼耳、曼陀羅等雜草根部的某些細菌能起到除草的效果。細菌在雜草根部細胞壁的縫隙中繁殖。這些細菌分解雜草根部細胞壁或將毒素傳遞至雜草葉中,減少葉綠素的合成,此外,還會干擾雜草激素的平衡,使雜草對乾旱、病害等更敏感。專家們還發現一些根部細菌能使雜草種子腐爛。科學家篩選出這些細菌,經過大量繁殖,噴灑在田裡,7天至10天之後,雜草全部死亡。
美國研製成功一種不僅能吸收除草劑而且能緩慢釋放除草劑的塑料繩。將這種塑料繩填入飛機場跑道接合處及裂縫處,可使這些地方多年沒有雜草生長和蔓延,以保護瀝青和混凝土路面,避免因雜草蔓延生長而出現各種事故。
[27]化學防治還能走多遠
根治某種森林有害生物向來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化學防治是防治森林病蟲鼠害的最主要的手段,每年的農葯總用量逐步上升,全球每年化學農葯的用量在300萬噸左右,我國林業用葯在3萬噸左右。化學農葯的使用在當時可以暫的起到控制主要病蟲害的危害,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這種以有毒化合物殺滅有害生物的治療方法一直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策略。安全問題、生態問題、經濟問題等成為當今人們思考的重點。化學防治還能走多遠?要真正解決有害生物的危害問題,必須轉變觀念,以"防"代"治"。
化學農葯本不屬於自然生態系統的任一組成部分,而是人為強加進去的,理論和實際均證明對林業生產的持續性有不良影響。如對松毛蟲、天牛、美國白蛾等森林害蟲進行防治的同時殺傷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的天敵,刺激這些森林有害生物的繁殖能力而引起更大的猖獗,加大了防治難度和防治成本,且林分的生長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必然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目前已經有500多種害蟲、150多種病菌和100多種雜草對化學農葯產生了抗性。化學農葯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如《寂靜的春天》已經將DDT等化學農葯的污染問題早已闡明。但由於我國社會經濟條件不發達,生產力相對落後,高科技研發能力有限,化學農葯在短期內的大量使用也在所難免。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認識到化學農葯對人及自然環境的破壞性,從而引發了一場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我國已經加強了對家葯的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正在逐步禁止部分劇毒和高毒化學農葯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毒農葯、生物農葯、仿生制劑等,如蘇雲金桿菌、滅幼脲、白僵菌、阿維菌素、不育劑、綠色威雷等,保證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化學農葯防治的歷史將在環保的聲浪中、在生物防治技術的崛起之後結束……
生物防治技術包括所有以生物為基礎的產品如釋放各種害蟲的天敵、招引食蟲鳥、利用生物制劑(病毒、細菌、真菌、放線菌、線蟲)、物理輻射不能技術、基因工程、植物動物殺蟲活性物質、性外激素、抗性植物品種等。在當前這些技術在我國林業中的應還相當薄弱,特別是害蟲天敵"繁與放"技術還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開發。這些生物製品主要用於病蟲害處於大發前期及時有效地控制其猖獗蔓延,而非用於大發生之後的救災。這與現在所提倡的"森林保健"道理是相通的。因此,變"化防"為"生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的。
要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必須加強"監測預報"工作力度,只有健全病蟲情預警機制,才能夠為科學防治奠定基礎。我國森林病蟲害近年來發生面積超過800萬公頃,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50億元。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氣候異常等客觀原因外,還有就是違背了森林資源培育的自然規律,"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森防方針始終沒能得到真正的落實。要想真正將常發性病蟲害撲滅在初發階段,掌握危險性病蟲害的疫情動態,就必須抓好預測預報和監測工作,當好防治的"耳目"。我國目前成立了國家預測預報中心和外來有害生物檢驗中心,重點就是抓好全國中心測報點建設、檢疫信息網路建設和以鄉(林場)級森保員和護林員為主的病蟲害情況調查隊伍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森林病蟲害聯系報告制度,完善主要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逐步應用航空監測技術,提高監測的科技含量。另外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的檢疫和徹底消滅,對一些難於一時消滅的外來有害森林病蟲害,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從生態系統的平衡角度進行統一規劃,找到抑制的有效措施,達到外來生物與本地生物和平共處的良性發展。
森林病蟲害大發生時生物防治技術措施完全取代化學防治技術措施,將為期不遠了。
[28]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的優、缺點
化學防治優點:在一定條件下,能快速消滅害蟲,壓低蟲口密度。
化學防治缺點:長期使用易產生葯害,使病蟲產生抗葯性,污染環境,殺傷天敵。
生物防治優點:對環境污染小,能有效地保護天敵,發揮持續控災作用。
生物防治缺點:殺蟲效果較慢,在高蟲口密度下使用不能達到迅速壓低蟲口的目的。
[29]常用農葯、械的分類
常用的農葯根據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為7種類型
1、殺蟲劑 是用來防治各種害蟲的葯劑,有的還可兼有殺蟎作用,如敵敵畏、樂果、甲胺磷、殺蟲脒、殺滅菊酯等農葯。它們主要通過胃毒、觸殺、熏蒸和內吸4種方式起到殺死害蟲作用。
2、殺蟎劑 是專門防治蟎類(即紅蜘蛛)的葯劑,如三氯殺蟎碸、三氯殺蟎醇和克蟎特農葯。殺蟎劑有一定的選擇性,對不同發育階段的蟎防治效果不一樣,有的對卵和幼蟲或幼蟎的觸殺作用較好,但對成蟎的效果較差。
3、殺菌劑 是用來防治植物病害的葯劑,如波爾多液、代森鋅、多菌靈、粉銹寧、克瘟靈等農葯。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長,保護農作物不受侵害和滲進作物體內消滅入侵病菌的作用。大多數殺菌劑主要是起保護作用,預防病害的發生和傳播。
4、除草劑 是專門用來防除農田雜草的葯劑,如除草醚、殺草丹、氟東靈、綠麥隆等農葯。根據它們殺草作用可分為觸殺性除草劑和內吸性除草劑,前者只能用於防治由種子發芽的一年生雜草,後者可以殺死多年生雜草。有些除草劑在使用濃度過量時,草、苗都能殺死或會對作物造成葯害。
5、植物生長調節劑 是專門用來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葯劑,如赤黴素(九二O)、萘乙酸、矮壯素、乙烯劑等農葯。這類農葯具有與植物激素相類似的效應,可以促進或抵制植物的生長、發育,以滿足生長的需要。
6、殺線蟲劑 適用防治蔬菜、草莓、煙草、果樹、林木上的各種線蟲。殺線蟲劑由原來的有兼治作用的殺蟲、殺菌劑發展成為一類葯劑。目前的殺線蟲劑幾乎全部是土壤處理劑,多數兼有殺菌、殺土壤害蟲的作用,有的還有除草作用。按化學結構分為4類,鹵化烴類、二硫代氨基甲酸脂類和有機磷類。
7、殺鼠劑 殺鼠劑按作用方式分為胃毒劑和熏蒸劑。按來源分為無機殺鼠劑、有機殺鼠劑和天然植物殺鼠劑。按作用特別分為急性殺鼠劑(單劑量殺鼠劑)及慢性抗凝血劑(多劑量抗凝血劑)。
葯械主要按使用范圍、配套動力進行分類。
按使用范圍分為:
1、苗圃及林內噴葯用 如噴粉機、噴霧彌霧機、超低量噴霧機和噴煙機等。
2、倉庫熏蒸用 如煙霧機、熏蒸器等。
3、種子消毒用 如浸種器、拌種機等。
4、田間誘殺用 如黑光誘蟲燈和一般誘蟲器具。
按配套動力分類:
1、手動葯械 手動噴粉器、手搖拌種機、手動噴霧器、手動超低量噴霧器。
2、機動葯械 如機動噴粉機、機動噴霧機、機動彌霧機、電動超低量噴霧機、機動背負超低量噴霧機、機動煙霧機、拖拉機懸掛噴霧機、拖拉機懸掛噴粉機、飛機噴霧機、飛機噴粉機、飛機超低量噴霧機和機動拌種機等。
Ⅶ 葯害與病害怎麼區別辨認
1、斑點型葯害與生理性病害的區別 : 斑點型葯害在植株上分布往往無規律,全田亦表現有輕有重;而生理性病害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症狀的部位較一致。斑點型葯害與真菌性葯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點大小、形狀變化大;後者具有發病中心,斑點形狀較一致。
Ⅷ 蔬菜葯害,病害怎樣區分 補救措施
一、 蔬菜葯害症狀
1、 斑點 主要有葉上的黃斑、褐斑、枯斑等。
2、 葉片發黃 如速滅殺丁在西瓜上施用引起新梢發黃,苯磺隆、漂移到其它作物上出現黃化等。
3、 畸形常見的畸形有卷葉,叢生根腫,畸形果等。如番茄噴灑高濃度的奈乙酸會出現卷葉;2,4D施用不當出現空心果,畸形果;純度不高的三十烷醇易使番茄嫩葉捲曲;西瓜受乙烯利使用不當造成西瓜瓤暗紅、有異味等。
4、 枯萎 如使用除草劑造成的枯焦、萎蔫死苗等葯害。
5、 生長停滯 除草劑生長延緩劑使用不當造成的作物生長停滯。
6、 不孕 多由花期用葯不當造成。
7、 脫落 落花、落葉、落果等。
二、 補救措施
1,用清水噴灑或用與造成葯害的化學性質相反的溶液噴灑。如果葯害發現早,可以迅速使用大量清水反復噴灑作物葉面2-3次,並增施磷、鉀肥,中耕鬆土。酸性農葯造成的葯害,可用0.2-0.5%的鹼性石灰液淋洗,加快酸性農葯的分解。
2、噴灑對症葯劑,如果是氧樂果造成的葯害,可噴灑0.2%硼砂溶液;如多效唑用量過大,可噴施赤黴素類緩解;磺醯脲類除草劑葯害可噴施芸苔素、復硝酚鈉、富益達等葯劑解除;生長延緩劑、抑制劑產生的生長停滯,用生長促進劑改善如疫苗、赤黴素、愛多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