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蒜苗期時,一般會有哪些病蟲害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大蒜的栽培按採收的目的可分為蒜頭,青蒜和蒜黃栽培。蒜頭栽培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又可分為春播栽培和秋播栽培兩種。大蒜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會有好多病蟲害的發生,如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及薊馬,潛葉蠅,根蛆等的危害。應題主的要求,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蒜有哪些常見的病害,以及如何進行防治。
總之,大蒜的病蟲害有很多,僅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細菌性,真菌性和病毒病。對於大蒜病蟲害的防治,最基本的原則是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指導下,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協調採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防治方法,將大蒜的病蟲害防控工作做好。
㈡ 大蒜幼苗期應該怎麼防治病蟲害
以下小系列將根據具體案例分析如何控制大蒜苗期病蟲害。
大蒜根蛆防治;
㈢ 蒜苗主要有哪些病害怎麼防治
您好,蒜苗主要有疫病,紫斑,銹病,葉枯病,白腐病。疫病用烯醯嗎啉 氟嗎啉,精甲霜靈,氰霜唑,丙森鋅 ,霜霉威鹽酸鹽,霜脲氰,乙磷鋁,甲霜銅,大生M45,必備,多寧等按說明兌水就好。紫斑病和葉枯病用甲霜靈錳鋅,苯醚甲環唑,咪鮮胺等防治。銹病用三唑酮,丙環唑,戊唑醇等防治。白腐病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異菌脲等防治。薊馬,斑潛蠅,蔥蠅,蚜蟲,夜蛾類,可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蟲啉,啶蟲脒等防治。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㈣ 蒜苗葉子上紅銹是銹病嗎怎麼辦
是的。
蒜苗的葉子上面出現紅銹,一般是感染了銹病,這是普遍危害蒜苗的一種病害,在多雨的季節,它就很容易發病,所以一定要做好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及時噴葯。若是發病比較嚴重的話,葉子上還有較密的皰斑,若是沒有盡快用葯的話,就會降低蒜苗的品質。
在初期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還可以使用7%敵銹鈉可濕性粉劑3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
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利20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用葯期間也要注意,應該間隔10-15天用葯一次,一般用葯一到兩次就行了。
蒜苗的養護要點
1、水分管理
如果採取水培的方法,可以一周換水一次,保持水質清潔、衛生。如果採取土培的方法,可以每隔三五天澆次水,保持土壤微濕不潮濕。
2、光線照射
平時在養護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好光照,可養在充足的陽光下,提供好光線照射,才能利於生長,促進植株茁壯。
3、防治病蟲害
如果平時養護不當的話,很可能會感染病蟲害,平時要注意預防。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在發病嚴重的時期噴灑殺菌葯物,將發病嚴重的植株及時拔除掉。
㈤ 春季氣溫的不穩定,大蒜葉枯病,防治的方法是什麼
正如你看到的,當地溫度超過20度的話發芽還需要7天,但是地溫低於13度的話就不能完全發芽。 所以,種得太多也沒什麼用,溫度越低發芽時間越長。 引起蒜葉樹乾和黃葉的病害很多,最常見的病害是疫病、灰霉病和葉枯病等病害。 這些病害入春溫度迅速回升,這些病害也進入快速繁殖和危害旺季,特別是遇到陰雨天氣,病害繁殖速度非常快,短時間內大量葉片枯萎,嚴重時可導致田間大量植株枯死。
甚至絕收,嚴重製約了大蒜產業的發展,是目前困擾大蒜生產的主要病害。 葉枯病不僅危害大蒜,還危害蔥、洋蔥、韭菜等蔥類蔬菜。發病症狀葉枯病主要累及葉和蒜薹,多發於下部老葉頂端。 發病初期病斑滲出水,葉色逐漸減少。
㈥ 請問蒜苗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管理技術
栽培季節 蒜苗對溫度和光照要求不太嚴格, 春秋 和整個冬季都可在溫室栽培。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 播 種後25-30天收割頭刀蒜苗,再過18-20 天收割二刀。 如果生產量較大,應注意排開播種, 避免集中上市出現 滯銷。
整地施肥 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將原床土挖起堆好, 然後將剛剛發酵的馬糞平鋪於地面,用腳踩實,厚度 10 -15厘米,鋪馬糞的作用是隔絕地下的涼氣, 保持較高 的土溫,促進蒜苗生長。糞源充足應鋪得厚些, 糞源不 足也可以少鋪一些,加溫和防寒措施較好的溫室, 也可 以不鋪。再將堆起的床土攤開平鋪在馬糞上面,10- 12 厘米厚即可。結合整地, 在床土裡適當摻些腐熟的羊馬 糞或按每平方米20—30克量摻入床土磷酸二銨, 一定要 撒施混拌均勻。
泡蒜 在播種前24—28小時進行, 把蒜頭浸入室溫 的水中,泡至蒜頭的底盤易剝離為適度, 然後將蒜頭撈 出,用特製的與改錐相似的工具, 把蒜頭的底盤和蒜薹 剔除,以備播種。蒜頭浸泡的時間過長過短都不好, 時 間太長,蒜頭易散瓣,並且蒜頭內的養分外滲, 不易獲 得壯苗和高產;時間太短,挖蒜薹和底盤困難, 並因蒜 頭吸水不充分,出苗和收割時間推遲,使生產成本加大。 播種 將蒜頭一頭緊挨一頭地擺在栽培床地面上, 蒜間的小空隙用散瓣填滿, 然後在擺好的蒜頭上面用木 板拍壓,使蒜頭充分接觸床面, 同時上部又高矮一致, 這樣便於收割;接著打透水;最後覆蓋白河沙3—4 厘米 厚。播種量每平方米干蒜頭16公斤。
溫濕度 進行適宜的溫度管理。白天應保持20—22℃ ,夜間應保持13—16℃。整個生長期, 前期溫度應高於 後期2—3℃。苗高10厘米時,開始適當澆水,每隔 2—3 天用噴壺澆一次水。
收割 蒜苗高40厘米左右並開始打旋倒伏時, 進行 收割。割刀要銳利,並不要割得太深, 否則容易割傷蒜 頭,影響二刀產量。割後將床面摟平進行正常管理, 18 —20天後可收割二刀。一般產量為每公斤蒜頭收蒜苗1. 5公斤,第一刀1公斤,第二刀0.5公斤。
㈦ 蒜苗生病用什麼葯治
大蒜苗期葉片尖端出現枯黃乾死,俗稱黃尖。只要在生產中採取相應的措施,便可避免黃尖現象的發生。
1、產生黃尖的主要原因:重茬種植;地蛆危害根部;「斷奶」(也叫 「退母」或「爛母」)枯黃,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2、防治措施:
一是輪作。大蒜不能重茬,頭茬種過大蒜的田土不能接著再種。重茬種植不但蒜苗會黃尖,還會產生其它病害,而且長勢不好,影響產量和質量。
二是及時防治地蛆。一般殺蟲劑便可防治。
三是及時追施「斷奶」肥。「斷奶」枯黃是作物普遍的正常生理現象,它標志所播作物塊莖或種子即「母體」營養已消耗盡,植株進入從土壤中吸收營養的旺盛生長期,肥水需求增加。因此,在「斷奶」前一定要追肥供水,使土壤中有足夠的營養供應。「斷奶」肥一般以在播種後20-30天追施為宜,每畝追施腐熟人畜水糞1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用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作葉面肥追施,這樣便可減輕或避免蒜苗黃尖的發生,並能促進以後花薹和蒜瓣的分化.
大蒜在生長過程中遭受多種病蟲為害,以白腐病為害嚴重,一般減產30%,並使其品質降低,甚至絕收。
(1)發病症狀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鱗莖。初染病時從外葉葉尖開始往下條狀變黃,後擴展到心葉及葉鞘,植株生長衰弱,整株變黃矮化或枯死,外觀似生理病。拔出病株,鱗莖表皮呈水漬狀病斑,有灰白色菌絲層。後期菌絲層產生芝麻粒大小褐黑色菌核,鱗莖變黑腐爛,在田間往往先出現發病中心。
(2)發病特點
①傳播途徑:該病的病菌核在土中存活,長出菌絲後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直接從根部或地面處侵入,引起植株發病,病部又產生菌絲。菌絲糾集在一起成褐黑色的小菌核,在株間輾轉蔓延。該病菌喜低溫高濕,氣溫在20℃以下,濕度大於90%時最易暴發流行。因此,多雨季節發病迅速,尤其生長瘦弱和連作地可使發病加重。高溫低濕不利該病發生。遂川縣2月始發,3月盛發,4月為害最烈。
②不同品種發病不同:經調查,白皮蒜發病重於紫皮蒜,白皮蒜白腐病的株發病率為20%~30%,而紫皮蒜為8%~15%。此外,早春生長瘦弱和畦面較低的蒜田易發病,進入雨季後病情擴展迅速。
(3)綜合防治技術
①蒜田輪作:大蒜白腐病為土傳病害,連作是發病的重要途徑,故大蒜田不宜連作,應與非蔥蒜類作物實行3~4年以上輪作,水旱輪作更好,以減少初侵染源。
②蒜種處理:可有效切斷初侵染途徑,預防病害發生。蒜種播前可用50%多菌靈進行蒜種處理,具體方法是每50千克蒜種用多菌靈500克兌水3~5千克(均勻灑於蒜種上)進行殺菌處理,晾乾後播種。
③根據不同收獲對象安排種植品種:如收獲青蒜應以白皮蒜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紫皮蒜,在白腐病盛發之前收獲完畢,避開其為害;而收獲蒜薹、蒜頭的,應安排抗病能力較強的紫皮蒜。
④加強培管:早春進行追肥提苗、鬆土、排澇降漬,結合大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促進大蒜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發現病株及時挖除,帶出田間曬干集中燒掉,嚴禁就地撒施和漚肥,以防把病菌再帶入田間。大蒜收獲後徹底清除病殘體和覆蓋物,集中燒毀,實行深翻土地,水旱輪作,合理密植。
⑤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靈6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天1次,連續用葯2~3次;也可用50%撲海因1000~1500倍液灌淋根莖,每隔7~10天1次,連續用葯2次。灌淋根莖法較噴霧防治法效果好,採收前1星期停止用葯。
㈧ 大蒜有了銹病,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治療
大蒜銹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因此有必要選擇殺菌劑防治真菌。在發病初期,大蒜植株的葉片上出現許多粉紅色或銹紅色的斑點,有的在葉片的正面,有的在葉片的背面。這個時期是防治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使用的大部分化學物質都可以消滅致病菌。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粉點就會裂開,大量致病菌開始擴散,就很難防控了。病原菌經二次傳播後,對多種殺菌劑有明顯的抗性。也就是這個時候很多朋友會反饋說治不好。在防銹方面,注意化學品的搭配使用,盡量選擇復配化學品。如吡唑氟環唑、氟環唑多菌靈等。根據鐵銹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