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挑選梅花鹿茸
一、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茸毛。梅花鹿的鹿茸無論是鮮茸還是干鹿茸片都有個典型的特點:茸毛稀疏,有規則,並且發細發軟,這幾個特點缺一不可。其次最常見的以次充好現象是商家為了冒充梅花鹿茸特意修剪過的茸毛,這種鹿茸片多半有修剪得痕跡,而且多半都不符合茸毛均勻的特點。二、鮮茸看顏色和形狀。鮮茸比較好區分,梅花鹿的鮮茸是黃褐色的,整根兒茸顏色形狀均勻,茸質嫩,頭茬二杠茸價值最高。其次梅花鹿一年割兩次鹿茸,頭茬茸的茸質要比二茬茸高,區別的方法主要是看有無花皮線即可,二茬茸一般都有一條花皮線。
② 如何分辨鹿茸片的好壞
衛康鹿茸{益精壯陽,滋補聖品}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鹿茸是一種名貴中葯,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多種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佔總成分的一半以上。常用作滋補強壯劑,「神農本草經」列其為120味中品之一。
衛康鹿茸展示 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衛康鹿茸片肉質非常緊密,是真的極品鹿茸片,幾乎沒有水分。純粹的東北吉林梅花鹿製作,自然的腥味,干度大,重量輕,營養高,滋陰補腎。
③ 鹿茸怎麼挑選
鹿茸從大方向來說分為兩種,也就是梅花鹿茸和馬鹿鹿茸。
1、看顏色。梅花鹿的鹿茸從顏色上看是紅黃色,沒有多餘的顏色以及斑點,馬鹿和馴鹿茸的顏色發黑,雜質斑點較多
2、看形狀。梅花鹿茸形狀均勻分布,多為二杠茸(兩個叉),馬鹿和馴鹿茸形狀不均勻,略微畸形,形態比較多樣,有三叉和四叉。
3、看茸毛。梅花鹿的茸毛細且較軟,馬鹿馴鹿的茸毛發粗,比較稀疏。
品質來說,梅花鹿的二杠鹿茸要比馬鹿馴鹿的鹿茸任何一個品質都好很多,價格上也會高於馬鹿馴鹿茸
④ 鹿茸怎麼分辨質量的好壞
鹿茸種類可按兩種主要的分類方法劃分:
1.按鹿種分類 有梅花鹿茸、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駝鹿 茸、馴鹿茸、雜種鹿茸等。
2.按收茸方法可分為鋸茸和砍茸
鋸茸分為:梅花鹿的二杠、三杈、椎角、再生鋸茸等。馬鹿的三杈、四杈、椎角和再生鋸茸等。
砍茸分為:梅花鹿的二杠和三杈砍茸,馬鹿的三杈和四杈砍茸。
(二)收茸的要求
1.收茸的一般要求 一般3歲(頭鋸)梅花公鹿雖絕大部分能生長出三杈型鹿茸,並比二杠型鹿茸增重40%~50%,但由於其年齡小,脫盤晚,生茸期相對短,所生產的三杈型鹿茸一般都乾瘦細小,達不到高等級要求,價值也低,所以應收二杠型鹿茸。4歲(二鋸)公鹿大部分可
收三杈型鹿茸,但對鹿茸乾瘦細小者可收取二杠型鹿茸。5歲(三鋸)以上的公鹿基本達到體成熟,所生鹿茸粗大肥嫩,應收取三杈型鹿茸。對於那些茸型不整、分枝不規則等非規則形狀的鹿茸,應在枝杈頂端飽滿時收取畸形(怪角)茸。收獲怪角茸時應防止「穿尖子」,骨化程度過大。
2.梅花鹿二杠砍茸要求:粗壯、肥嫩、虎口飽滿、長短適宜,優 級茸乾重(估重)不低於250g。
3.梅花鹿三杈砍茸要求:茸形規整對稱,嘴頭飽滿肥嫩,挺圓, 優級茸乾重不低於1750g。
4.馬鹿(白唇鹿):一般以收三岔型鹿茸為主,但對於長勢旺盛、 茸體粗大、茸形規整、肥嫩、嘴頭粗壯的鹿茸也可收四岔型茸。
5.水鹿:主要收取二杠和三杈型茸。
三、收茸適期
鹿茸是葯材,必須在骨化前的生長階段收獲。適期合理收茸是保證鹿茸質量,提高養鹿經濟效益的重要技術環節。鹿茸的生長速度和成熟時間因鹿種、年齡、氣候、營養狀況及個體不同而異,鹿場應根據歷年生產狀況和自身條件靈活確定收茸期。在收茸期間,技術人員須每天定時觀察鹿茸的生長狀況,根據市場行情,確定每頭公鹿的收茸日期。下面介紹幾種茸的大致收獲日期。
(一)梅花鹿鋸茸
成年公鹿生長的二杠茸,如主幹和眉枝粗壯,長勢良好,應適當延長生長期;對細條茸和幼齡公鹿長出的二杠茸,可早收。成年公鹿長出的三杈茸,如茸大形佳,上嘴肥嫩,應延長生長期,收大嘴三杈茸。對於頂溝長、掌狀頂和其他類型的畸形茸,也可適當晚收。但對於茸根出現黃瓜釘、癩瓜皮的三杈茸 ,應早收。
(二)梅花鹿砍頭茸
砍頭茸的收獲時間應比同規格的鋸茸提前2~3天。二杠砍頭茸應在主幹粗壯、頂端肥滿、主幹與眉枝比例相稱的生長旺期收取。三杈砍頭茸在主幹上部粗壯、主枝與第二側枝端豐滿肥嫩、比例相稱、嘴頭適當時期收取。
(三)馬鹿鋸茸
成年馬鹿生長的三杈茸,嘴頭肥壯,茸大形佳,應盡量收大嘴三杈茸,到頂端拉溝前收獲。頭鋸、二鋸和成年馬鹿的鹿茸出現細桿瘦條者,嘴頭不能放得太大,盡量早收。放四杈的馬鹿茸,在第五側枝分生前、嘴頭粗壯期收取。
(四)再生茸和初角茸的收獲
在7月中旬前鋸取頭茬茸的公鹿,到8月中、下旬都長出不同高度的再生茸(二茬茸)。再生茸在配種前根據茸的高矮老嫩程度分期分批收取。
育種公鹿初角茸長出了3~5cm時,距角柄2.5cm以上鋸去尖端,刺激茸的生長,使角基放粗,以提高以後的茸產量和質量。此種方法稱為「墩基礎」。
⑤ 如何挑選和鑒別鹿茸
唐代蜀中酒閣道人《歌》曰:「惟有班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這里所說的「班龍」同「斑」即梅花鹿,頂上之珠就是鹿茸。
如何挑選和鑒別鹿茸
一般來說,鹿茸片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上乘品。
在現代葯材商品市場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頂處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約1毫米,呈蜜脂色,微紅潤,片面光滑。
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稱做粉片。粉片厚約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細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氣。
沙片則臨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孔。
血片功效甚佳,價格昂貴,粉片次之,價格稍微實惠些,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質量比沙片為差。
在選購鹿茸的時候,需要注意花鹿茸血片和馬鹿茸粉片、老角片的鑒別。
1、花茸血片
用作葯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葯用價值最高及售價最貴的是鹿茸角尖部分的切片,俗稱「臘片」和「血片」,但是數量很少。
這種上品鹿茸通常是淺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圓形薄片,氣味微腥,有輕微的鹹味,在薄片周邊的外皮有紅棕色或棕色的茸毛。
一根花鹿茸能出的「血片」不過十幾片,之後就是鹿茸中上部的「粉片」和靠近根部的「老角片」,這兩種鹿茸多為圓形狀、粉白色(或者淺棕色)的厚片,質地堅硬粗糙,沒有骨質或略有骨質,中間部分有肉眼可見的蜂窩狀細孔,氣味、味道跟「血片」相同。
2、馬鹿茸茸片
馬鹿茸在加工的時候是不排血的,所以馬鹿茸的粉片和老角片也是紅棕色的。不過要鑒別這二者並不難,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注意鹿茸片表面的質地,質地細膩,沒有小孔的為血片;
第二,看周圍茸毛的毛色,青色的是馬鹿茸,而非花鹿茸血片;
第三,看鹿茸片的大小,切切記住小的才是上等血片!
3、假茸片
假鹿茸多以其它動物的皮毛,包裹動物的骨膠偽造後切成薄片而冒充鹿茸片,它與真鹿茸的主要區別是:體重而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為棕紫色,無蜂窩樣細孔,外皮裹的毛皮可以剝離開,氣腥而味淡。
排血茸片與帶血茸片的區別
1、排血鹿茸飲片
其多數加工成圓形,斜形薄片或破碎薄片,膠質透明,無角質化,外皮薄呈淺棕色或灰黃色,由於排血干凈的鹿茸片呈白色,或白黃色,結構清晰,外觀色美,體輕,氣微腥,味微咸。
此種排血茸片,一些老中醫認為越白越好,黑的不好,這是不科學的.,經研究證實鹿茸內液體物,其中含有大量葯效較高的鹿茸精(Pantocrine) ,排血茸茸內的液體葯物幾乎全部流失,所損失的液體葯為鮮茸重量的8 %~9 % ,為提高鹿茸的質量,現多改為帶血加工。
2、帶血鹿茸片
成圓形薄片或破碎薄片,外皮較硬,皮色灰暗黃,飲片多呈黑色或白色,茸的尖部首層白如臘,油潤如脂,氣味腥濃,味微咸。
通過加工製作的鹿茸偽品
利用化學葯水除鹿茸活血,使鹿茸飲片顯得白,此種鹿茸飲片的白與正常的鹿茸飲片的白不一樣,用化學方法處理過的鹿茸飲片顯得特別凈白,不自然,而顯熒光,連鹿茸基部骨化片都找不到黑色,口嘗無味,無咸無腥,並有縮舌感。
用制葯廠提取過的鹿茸粉,曬干,用雞蛋清調和,爾後用鹿皮包裹,加工成薄片,無蜂窩狀,外皮無毛,口嘗有粘舌感,酒泡後片型自溶。
鹿茸片與馴鹿茸片的鑒別
1、性狀鑒別花茸片
圓形或近圓形,切面直徑 l~5cm;外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色細茸毛(有時可見燎痕或利痕);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中部黃白色、無骨化、密布細孔;體輕質軟富彈性(有時可見小而角質樣片即蠟片);氣微腥、味微咸。
2、馬茸片
圓形或類圓形,切面直徑l~3cm;外表面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時可見燎、刮痕),可見棱筋及疙瘩狀突起;外皮灰黑色、較厚;中部灰白色或黃白色密布蜂窩狀小孔;氣腥味稍咸。
3、馴鹿茸片
長橢圓形或長圓形,切面長軸直徑 1~5cm,短軸直徑 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長;外皮灰棕色,角質化較厚;中部白色或紅棕色,可見由外向內的骨化圈明顯,約為直徑的 1/2,中間可見蜂窩狀孔紋、稀疏、質硬、無彈性,有時透明;氣微味淡。
如何鑒別真假鹿茸片
鹿茸片的形態,通常呈賀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4厘米,片極薄。外皮為紅棕色。鋸口面為黃白至棕黃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或無、色較深,裡面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有的呈棕褐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
1、鹿茸片有圓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則只有圓形。
2、鹿角片邊緣角質化程度高,甚至會有齒狀突起,而真品的角質化程度低,均無突起。
3、骨片外圍是白色,中部焦黃色,而真品不會有白色外圍。
4、骨片的孔大而且多有破裂,有些孔有黑褐色填塞。
另外,還可以採用水試法進行鑒別。真品鹿茸片入水不變形,加熱攪拌不破碎,煮沸不軟不糊。
鹿茸的功效:
中醫認為,鹿茸乃鹿之精華,有延年益壽,補血養顏,強身健體的作用,是滋補聖葯,最適宜體弱畏寒的男女服用。而根據現代科學分析,鹿茸含有25種氨基酸、多種維他命及微量元素。臨床實驗證明,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造血功能、促進傷口癒合、改善心血管系統、增強體力、增強生殖能力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
1、 強壯作用
它能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飲食,減少疲勞。
2 、對心血管的作用
鹿茸精大劑量可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外周血管擴張;中等劑量可使心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對衰弱的心臟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對心律不齊有調節作用,並使心臟收縮加強。
3 、有性激素樣作用
動物試驗證實,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幾天後即見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
4 、利尿功能
它能興奮離體腸管及子宮,增強腎臟的利尿功能。
鹿茸的食用方法:
鹿茸泡酒
葯酒是中國的一大傳統,將葯物泡進白酒中,葯物的精華滲入酒中,酒有助於行氣作用,葯物作用便很快發揮,行至全身。鹿茸同樣可以入酒,將鹿茸片加入50度以上的白酒浸泡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飲用。還可以根據需要,加入其它葯材一起浸泡。許小姐透露了一個小秘籍,泡酒的鹿茸一定要用生切片,這樣的葯酒更有效果。
鹿茸做菜
食療是保健強身的一大方法,鹿茸這樣的滋補品就是一大很好的食材。在南方地區,鹿茸和其它葯材加入雞、鴨、鵝或者豬肉等,用慢火細燉,飲其湯水,同樣有很強的滋補作用。不僅是熬湯,鹿茸還可以粉碎成粉,加入其它的菜式中。
梅花鹿鹿茸的葯用價值
鹿茸切片之後可以用開水沖泡,這樣鹿茸中所含有的營養價值就能夠完全溶解在水中,具有壯陽補腎等效果。鹿茸泡水這種方法不僅操作簡單,同時對身體的效果也很好,不僅可以壯陽,強健筋骨以及補益精血的效果都非常的不錯。具體的鹿茸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第一:保健心血管系統健康
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如果大劑量的服用鹿茸水,體內就會出現心率減慢以及心臟收縮幅度變小的情況,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壓,同時心臟外周的血管也會擴張,有效的促進心血管健康。
如果是服用中等劑量的鹿茸水,那麼心縮的程度以及幅度都會增加,同時心率也會加快,這就導致心臟的輸出率大大增加,可以有效的恢復心臟的疲勞情況,促進心臟健康。
第二:提高身體免疫力
鹿茸原本就是一種有效的滋補中葯材,服用後對身體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錯。事實上,鹿茸片泡水喝之後可以很好的保健健康,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高睡眠質量以及每日的食慾,除此之外對於肌肉的疲勞也有一定的緩解功效,有效的提高身體健康。
第三:抗衰老
將鹿茸泡水喝的禁忌還包括了抗衰老,因為鹿茸可以很好的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這樣身體患有疾病的情況就可以減少,同時創傷癒合程度以及身體的恢復速度都可以加快,這樣細胞健康之後身體自然就會越來越年輕。
第四:壯陽補腎
鹿茸泡水或者是鹿茸泡酒都很適合男性服用,可以壯陽補腎提高性能力,同時對於一些陽痿、早泄的情況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鹿茸性溫,所以可以很好的增強身體免疫能力,不僅適合一些性能力比較差的患者服用,一些身體虛弱並且大病初癒的人群都可以服用鹿茸水。
女性也是適合將鹿茸泡水喝的,不僅可以補血壯陽。同時鹿茸中還含有一定的性激素,這種物質不僅可以抗疲勞提高睡眠質量,同時還可以促進女性子宮的發育,並且還具有延緩衰老的功效。
第五:治療各種疼痛
老中醫告訴我們,平時生活中如果身體出現了各種跌打損傷導致的疼痛,特別是頭痛、腰膝疼痛以及關節疼痛甚至麻木等情況,都可以將鹿茸泡水喝好處費的多。這是因為鹿茸進入身體之後會增強血液中的各種紅細胞以及血色素,這兩種物質都可以有效的促進體內紅細胞的增加。所以說,鹿茸除了對各種跌打損傷所導致的疼痛有著不錯的療效,還可以治療各種貧血或者是血小板減少的情況。
第六:有效的促進全身強壯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鹿茸中含有一種結晶體,這種物質稱之為鹿茸精。鹿茸精進入身體後可以有效的強壯全身,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同時對於一些肌肉疲勞、全身衰弱、久病等情況都有不錯的療效。另外,將鹿茸炮水和之後還可以治療一些創口或者是難以癒合的潰瘍,有效促進身體健康。
鹿茸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卵磷脂以及各種微量元素、性溫,服用後可以很好地提高身體機能,特別是對一些身體久病、全身虛弱的患者保健效果更好。鹿茸泡水喝的功效還包括了壯陽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提高腎功能。
1、有四種情況不宜服用鹿茸:
(1)外感疾病不宜服用;
(2)有「五心煩熱」症狀:兩手兩足心發熱,自覺心胸煩熱,並陰虛的人;
(3)內有實火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壓症、頭暈,走路不穩,脈眩易動怒而肝火旺的人;
(4)經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經量多,血色鮮紅,舌紅脈細,表現是血熱人。
2、進補鹿茸及各種鹿茸制劑的禁忌:
(1)服用鹿茸時最好不要喝茶、吃蘿卜,盡量不要服用含有萊菔子、谷芽、麥芽和山楂等中葯,因其會不同程度地削弱鹿茸的葯力;
(2)鹿茸的有效成分會與水果和蔬菜中的胃發生反應而被破壞,因而屬配合禁忌;
(3)不宜與奎寧同用。奎寧具有多元環結構,鹼性較強.可與鹿茸產生沉澱,使其吸收減少,療效降低;
(4)不宜與水楊酸類同用。鹿茸含有糖皮質激素樣成分,與水楊酸類衍生物同用會增加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率;
(5)不宜與甲苯滿丁脲、氯磺丙脲、苯乙雙胍等降糖葯同用。鹿茸中所含糖皮質激素樣成分使蛋白質和氨基酸從骨骼中轉移到肝臟,在酶的作用下使葡萄糖及糖原升高,與降糖葯產生拮抗作用。
鹿茸燉雞補血湯:
材料:鹿茸2克,母雞半隻或1隻。
做法:
1.把准備好的母雞去毛還有去掉內臟,然後切成塊狀。用熱水焯一下。
2.把處理的雞塊和鹿茸一起放入燉盅內,先武火煮沸,然後文火燉煮1小時,至雞肉爛熟後食用。
功效:補血補腎,對於女性朋友怕冷,失眠或者頭痛頭暈都有改善作用。
鹿茸能夠改善睡眠、煥發精神,對失眠多夢有著極為顯著的療效;可以補氣血、化淤血、生精補髓,促進造血功能;明顯改善心腦血管功能。
鹿茸北芪仙茅雞肉湯
配方:鹿茸25克,北芪12克,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雞肉150克。
功效:溫腎壯陽 強壯筋骨 增抵抗力。
適用:鹿茸補腎壯陽;北芪補脾益氣、固表止汗、益氣升陽;仙茅和淫羊藿都有強壯筋骨、溫補腎陽的作用;雞肉益氣、強健身體。用以上材料做成的鹿茸燉雞有溫通血脈、補腎壯陽、強健身體的作用。適合夫妻日常飲用,尤其冬天時候,常飲可增加身體抵抗力,加身體抗冷功能,更可強健體魄,對體力勞動者,功效更為顯著,而且湯水美味,實為一款理想的食療湯水。
製作:選新鮮雞肉,去皮、去肥膏,放入開水中稍煮,取出,洗凈;鹿茸、北芪、仙茅、淫羊藿分別用水洗凈。再將以上材料放入電子瓦煲內,加入適量水,燉4~5小時,加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鹿茸枸杞鮑魚湯
配方:鹿茸片20克,杞子40克,新鮮鮑魚1隻,紅棗4枚。
功效:益精明目 強身健體。
適用:此燉品補血強身、益精明目。日常用此燉品佐膳,可補益身體,且補而不燥,可以防止視力早衰。如患血氣不足,肝腎虧損,頭暈眼花,精神疲乏,婦女月經不調,都可用此燉品作食療、男女適用。。
製作:大鮑魚1隻去殼,去掉污穢,用水洗凈;切成片狀。鹿茸片和杞子用水漂洗。生薑和紅棗用水洗凈。生薑去皮切2片;紅棗去核。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入涼開水,蓋上蓋,放入鍋內,隔水燉4小時,加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人參鹿茸雞肉湯
配方:雞肉120克,紅參(或高麗參)12克,鹿茸32克。
功效:大補元氣,溫腎壯陽,用於元氣虛極,體虛欲脫;或腎陽虛衰,精血虧虛,畏寒肢冷,陽痿早泄,宮冷不孕,小便頻繁,腰膝酸痛,頭暈耳聾,精神疲乏等。
適用:大病或失血後,傷及元氣,或房勞過度,耗竭腎精,畏寒肢冷,不育不孕,可大補元氣,溫壯腎陽,此湯與參茸同用,補氣而壯陽,人參能大補元氣。鹿茸可補腎陽、益精血、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鹿茸能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慾,並能降低肌肉的疲勞,又具有性激素的作用。
製作: 取雞胸肉或雞腿肉洗凈,去皮,切粒;人參切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加蓋,隔水慢火燉3小時,湯成可供飲用。
鹿茸水鴨湯
用料:水鴨1隻,鹿茸4--5片,姜3片,油鹽酌量。
功用:凡老年人陽氣盡失,手腳冰冷,氣虛血弱,頭昏腳軟都適宜服用。
製法:將水鴨剖開洗凈,去內臟。用適量的清水加薑片,水鴨與鹿茸同煮約3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鹿茸三珍湯
配方:鹿茸20克,水發魚翅、水發海參、干貝、雞脯肉各250克,鹽5克,料酒10克。
功效:冬季時令佳餚,富有滋補作用,且易消化。
製作:
1、將鹿茸、干貝洗凈,加調料上鍋蒸制;
2、將海參、魚翅用開水氽透,將雞脯肉切成肉末,拌入雞蛋清和調料;
3、將魚翅、海參、干貝、雞肉丸和鹿茸一次碼入氣鍋內,加清湯調料蒸制一小時即可。
鹿茸雞湯
配方:鹿茸1錢,雞肉1塊,油鹽酌量。
功效:強身健腦,對一般老人病神經衰弱和自律神經失調均有療效。
製法:將嫩雞肉的翅膀肉洗凈用四杯水用慢火煮,水滾後去掉泡沫,煎至一半分量盛出清湯。鹿茸用一杯水煎至分量減半然後,倒入雞湯中再煮片刻,調味後飲用。
若是為了增強性功能,或是改善亞健康狀態的腰膝酸軟、血虛眩暈、神疲乏力、易疲勞等情況,則可煲湯燉服。
隔水燉鹿茸每次用量為1—4克,可加紅棗1枚、生薑1片、米酒或肉類少許裝入有蓋的杯中,倒入半杯水,蓋嚴蓋後置鍋內隔水燉蒸,鍋水沸騰後改用文火燉2—3小時,便可服用。
也可取鹿茸片5—10克,放入電飯煲或砂鍋內,先燉肉類2—3小時,而後放鹿茸,再共同燉煮2小時左右後食用,還可與大棗、枸杞子、蓮子、百合、當歸、人參等搭配。
⑥ 如何識別鹿茸蠟片
鹿茸臘片:通常呈賀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4厘米,片極薄。外皮為紅棕色。鋸口面為黃白至棕黃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或無、色較深,裡面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有的呈棕褐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
一般來說,鹿茸片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上乘品。古人對鹿茸片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如在《增訂偽葯條辨》一書中所載:「茸之頂尖,最首層之白如蠟,油潤如脂,名之曰蠟片;次層白中兼黃,純系血液貫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層片有蜂窩,色紫黑透孔,名曰風片,俗雲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則骨毗連,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見其鑒別之精說,辨析之明了。
在現代葯材商品市場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頂處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約1毫米,呈蜜脂色,微紅潤,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稱做「粉片」。粉片厚約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細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氣。「沙片」則臨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孔。血片功效甚佳,價格昂貴,粉片次之,價格也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質量比沙片為差。
⑦ 鹿茸如何辨別質量好還是壞
原只鹿茸以茸體飽滿、挺圓、質嫩、毛細、皮色紅棕、體輕,底部無稜角者為佳。而細、瘦、底部起筋、毛粗糙,體重者為次貨。
鹿茸片以毛孔嫩細,紅色小片為佳。
鹿茸是雄性鹿尚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因種類不同,分為梅花鹿茸(黃毛茸)、馬鹿茸(青毛茸)兩大類。
1、真鹿茸
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
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
(7)梅花鹿鹿茸蠟片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目前市場上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以下三種:
1、以鹿角片代替。
2、以豬皮包裹麵粉,豬血的混合物再切片。
3、外皮為真品鹿茸片,裡面填充其他物質。
⑧ 整支鹿茸能造假嗎怎麼辨別真假梅花鹿鹿茸
不會這么便宜,差不多六七元吧。
(一)鹿茸的鑒定方法
鹿茸的質量鑒定是保證質量、提高信譽的大事。由於條件限制,鹿茸的質量鑒定現階段還只能做到表型質量鑒定,如形狀、色澤、完好率、含水量等。對於所含成分,尤其是有關活性、功能等還缺乏現代的科學鑒定手段,主要還是沿用傳統的鑒定中葯材的眼看、手摸、耳聽、鼻嗅等感觀鑒定法。
1.感官鑒定
眼看:就是用眼睛直接觀察鹿茸的形狀、色澤等,如砍茸左右枝是否對稱,各枝長短、粗細是否協調,茸皮是否完整,色澤是否鮮艷。
手摸:是憑觸覺鑒定鹿茸,不佔主要地位,主要是感覺鹿茸的乾燥程度,估測其含水量,拈量其大概重量。
耳聽:聽鹿茸加工後相撞擊的聲音,如清脆,則說明含水量少,乾燥程度高;如聲音發「悶」,說明其乾燥程度差。
鼻嗅:靠嗅覺鑒定鹿茸是否腐敗,如有臭味,說明腐敗。
上述傳統的經驗鑒別法 ,是一種感觀分析的科學方法,是一套寶貴的經驗總結,但難免有其局限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應採用現代的科學方法,使鹿茸的質量鑒定有新的發展。
2.儀器鑒定
目前用來測定鹿茸含水量的儀器是用木材測水儀,雖然鹿茸和木材兩種物質的質量完全不同,測出的數據只能用作參考,但在此基礎上,可以啟發人們研製出專測鹿茸用的測水器。
(二)鹿茸規格標准
鹿茸分二杠、三杈等規格,何時形成的已無從考究,是否合理亦有待推敲。其分等方法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鹿茸加工方法和品質鑒定」。但鹿茸市場是變化的,對鹿茸的規格要求往往有所變化,這給實際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1.梅花鹿三杈鋸茸等級
可分為四個等級:
一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 18%,不臭 ,無蟲蛀,加工不烏皮,不暄皮 ,不破皮 ,茸頭豐滿 ,不擰嘴,主幹嘴頭無摺痕,有正常典型的分枝 ,短粗 ,肥嫩 ,排血茸縱剖面上 1 / 3 呈類白色 ,每支重不低於400g。帶血茸血分布均勻,縱剖面為暗紅色,每支重不低於450g。
二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 18%,不臭 ,無蟲蛀,加工不烏皮,不暄皮,不破皮,茸頭較豐滿,鋸口有蜂窩狀孔隙,不擰嘴,主幹嘴頭無存摺痕,有正常的分枝,粗短肥嫩,每支重350g以上。
三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18%,不臭,無蟲蛀,加工有暄皮、烏皮,破皮不露骨組織,摺痕不超過 2 處,不畸形,無眉枝,每支重200g以上。
四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18%,不臭,無蟲蛀,不合乎一、二、三等茸要求者均為四等茸。
2.梅花鹿二杠鋸茸等級可分為四個等級:
一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18%,不臭,無蟲蛀,加工不烏皮,不暄皮,不破皮,主幹無摺痕,眉枝摺痕不超過一處,鋸口有孔隙,有正常典型分枝,眉枝與主幹比例對稱,粗圓壯嫩,每支重100g以上。
二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18%,不臭,無蟲蛀,加工不烏皮,不暄皮,主幹破皮不露骨組織,主幹無摺痕,不擰嘴,鋸口有孔隙,分枝正常,主幹與眉枝比例適當,虎口以下允許有小骨痘、棱,每支重 65g以上。
三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18%,不臭,無蟲蛀,有暄皮,不烏皮,破皮不露骨組織,枝叉瘦小,不擰嘴,鋸口有正常孔隙,虎口以下有棱、痘,每支重45g以上。
四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18%,不臭,無蟲蛀,不符合一、二、三等者均為四等。
3.梅花鹿三杈砍茸等級可分三個等級:
特等:干品,不臭,無蟲蛀,加工不暄皮,不破皮,不黑根,不底老,不擰嘴,不底漏,無摺痕,細毛紅底,粗壯肥嫩,結構均勻,主幹圓,嘴頭豐滿,疣狀突起不超過主幹下1/3,頭骨潔白,無殘肉,後頭皮與枕骨後沿齊,每架1750g以上。
一等:干品,不臭,無蟲蛀,加工不暄皮,不破皮,不黑根,不底老,不擰嘴,無摺痕,粗狀肥嫩,頭骨潔白,無殘肉,後頭皮與枕骨沿齊,每架重1200g以上。
二等:干品,不臭,無蟲蛀,加工不暄皮,不破皮,不黑根,不擰嘴,無摺痕,不底漏,疣狀突起不超過主幹1/2,粗壯肥嫩,結構勻稱,主幹圓,嘴頭豐滿,頭骨潔白,無殘肉,後頭皮與枕骨後沿齊,每架重1000g以上。
4.梅花鹿二杠砍茸等級
梅花鹿二杠砍茸不分等級,以估重(底)論價。要求干品,不臭,無蟲蛀 ,加工不暄皮 ,不破皮,不底漏。無黑根,不空頭,茸體粗圓肥嫩,左右枝、眉枝與主幹比例對稱,結構勻稱,主幹圓,不擰嘴,嘴頭豐滿,不底老,頭骨潔白,後頭皮與枕骨沿齊,每架估重5個底,合干茸重250g以上。
5.梅花鹿初角茸與再生茸等級
梅花鹿初角茸不分等,要求干品,不臭,無蟲蛀,以骨化程度輕者佳。
梅花鹿再生茸不分等,要求純干,不臭,無蟲蛀,不脫皮,以骨化程度輕者為佳。
6.馬鹿鋸茸等級
馬鹿鋸三岔茸分四個等級:
一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 18%,不臭 ,無蟲蛀,加工不破皮,不暄皮 ,不生干 ,不空頭 ,不癟頭,主幹肥嫩的三杈茸或肥嫩上沖的蓮花茸 ,不拉溝 ,無摺痕 ,帶血茸剖面深紅色 ,含血均勻 ,每支重1000g以上。
二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 18%,不臭,無蟲蛀,加工不破皮,不生干,不空頭,不癟頭。主幹圓嫩的四岔,人字角,不拉溝,無存摺,帶血茸剖面深紅色,血液分布均勻,每支重700g以上。
三等:干品含水量不超過 18%,不臭 ,無蟲蛀,加工不破皮,不生干 ,無存摺 ,不夠一 、二等的蓮花、三岔、四岔茸均為三等,每支重250g以上。
四等:干品,不臭,無蟲蛀,不符合一、二、三等要求的均為四等茸。
如何識別真假鹿茸
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頭上未骨化而帶茸毛的乾燥幼角。是大補腎精氣血之貴重中葯。
真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厘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假鹿茸則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假鹿茸片也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直徑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皮可剝離。另外,假鹿茸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能溶於水,溶液呈混濁狀。
鹿茸片的質量鑒別
市面上銷售的鹿茸大都是人工飼養鹿的鹿茸,其質量鑒別方法如下:
1、切片比較
鹿茸片,通常呈賀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4厘米,片極薄。外皮為紅棕色。鋸口面為黃白至棕黃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或無、色較深,裡面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有的呈棕褐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一般來說,鹿茸片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上乘品。古人對鹿茸片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如在《增訂偽葯條辨》一書中所載:「茸之頂尖,最首層之白如蠟,油潤如脂,名之曰蠟片;次層白中兼黃,純系血液貫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層片有蜂窩,色紫黑透孔,名曰風片,俗雲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則骨毗連,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見其鑒別之精說,辨析之明了。在現代葯材商品市場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頂處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約1毫米,呈蜜脂色,微紅潤,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稱做「粉片」。粉片厚約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細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氣。「沙片」則臨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孔。血片功效甚佳,價格昂貴,粉片次之,價格也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質量比沙片為差。
2、試驗鑒別
① 取樣品粉末0.1g,加水4 ml,置於水浴中加熱15分鍾,取出水浴,放置冷卻,過濾,取濾液1ml,加20%的茆三酮溶液3滴,搖勻,加熱煮沸數分鍾,正品顯藍紫色,劣品不顯色。
② 取上述過濾液1ml,加入10%的氫氧化鈉溶液2滴,搖勻,再滴加0.5% 的硫酸銅溶液,正品顯藍紫色,劣品不顯色。
鹿茸的質量鑒別
鹿茸是梅花鹿或馬鹿頭上尚未骨化的帶有茸毛的幼角,是壯陽補虛的最佳葯物。能補精血、壯陽事、強筋骨,防治性慾低落、陽痿早泄、夜夢遺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等症;亦可治婦女體質虛寒所致之月經不調,崩漏、白帶增多等。但鹿茸是大熱補品,性既燥又熱,因此,在許多情況下不能服用,例如有陰虛內熱者,或單有內熱無陰虛者,以及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肝炎、腎炎患者,均不宜服用,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
選購鹿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產地及品種特徵
花鹿茸主產於吉林、遼寧、河北、天津等地。
馬鹿茸主產於黑龍江、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花鹿茸呈圓柱狀,有分枝,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杠」,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主枝習稱「大挺」。均以粗壯、主枝圓,頂端豐富、質嫩、茸毛細密,皮色棕紅、油滑光澤者為佳。
①二杠大挺長17~20cm,鋸口直徑4~5cm。離鋸口約l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庄」,長9~15cm,直徑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滑。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較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黃白色,外圍無骨質,中部密布細孔。體輕,味微咸。
②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杠細,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及突起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
馬鹿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1~4個,依次分別習稱「單門」、「蓮花」、「三岔」和「四岔」。根據產地東北、西北,而分別稱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以飽滿、體輕、毛灰褐色,下部無棱線者為佳。
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縱筋,鋸口面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疙瘩,分枝頂端多元毛。
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縮干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咸。
本品多活鹿鋸茸,稱為「鋸茸」。亦有鹿死後而取下的帶頭骨的鹿茸,稱為「砍茸」。其茸形與鋸茸相同,腦骨前端平齊,後端有一對弧形骨分列兩旁,俗稱「虎牙」,外附腦皮,皮上密生皮毛。
佳品鹿茸要求:個大、肥壯,分杈對稱,角豎直,不向後斜,外形美觀,頂端圓滿,皮色紅棕,毛細而柔軟,表面不起筋,敲之體松如朽木聲響,質嫩。
次等茸不對稱,外形不美,毛粗,表面起筋,有「骨豆」,質較老。
(2)偽品鑒別
人工製造的「二杠」假鹿茸體呈圓柱形,具有八字分杈,但「門庄」與「大挺」相距較近,不對稱,「大挺」長約15cm,「門庄」約8cm,兩者直徑近於相等,鋸口直徑約5cm,塗有血色,中部無密緻的網關系細孔,偶有圓凹點,外皮毛可剝離。「大挺」、「門庄」頂端均呈高突形,不自然,表面茸毛極細密,色澤灰而微現淡綠色,隱約可見縫制的痕跡,質較重,氣微。
假砍鹿茸的鑒別
鹿茸為名貴滋補強壯葯,具有溫腎壯陽、填精益血、強筋健骨等功效,對改善睡眠、促進紅細胞再生、增強心肌收縮力、縮短骨折癒合、提高機體免疫力,均有較明顯的作用。因葯源稀少,價格昂貴,因此,造假現象屢禁不止。據報道,有用附子颳去外皮,外包裹老鼠皮切片,用黃牛的股骨、肱骨頭切片,或用動物幼體的骨骼切片後染色偽充血片,也有用提取過的鹿茸粉,加雞蛋清調和,用鹿皮包裹加工成薄片。造假者雖然仿造的極為逼真,但只要認真辨別,是不難看出破綻的,現將發現的一類假三岔砍茸鑒別如下:
正品頭骨類白色,兩茸相距約7cm,分枝較長,主枝長24~33cm,微扁,略呈彎弓形,微向後偏,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線及稍突起的疙瘩,茸毛紅黃色,疏生。皮茸緊貼,鋸口外圍略骨化,中間有蜂窩狀細孔,質硬而脆。茸片熱水浸泡無變化。
偽品頭蓋骨土黃色,顯油膩,頭皮上密生暗灰色長絨毛成撮,上有兩支形似三岔茸體,兩茸相距約6cm,主枝長約15cm,類圓柱形,枝端略向前彎,頂端凹陷,絨毛呈旋狀,用刀片割裂凹陷處,可見內用線扎的結,外表皮可撕開。第一眉枝長約3.5cm,第二眉枝生於主枝的後側,與第一眉枝形成互生狀,長約2cm,極短,頂端禿圓,整個茸體為暗灰色,散在稀疏而被剪成參差不齊的灰色短毛,並具不規則褶皺,有糙手感及皮肉分離之感。鋸口處直徑約3.5cm,質硬緻密,斷面暗紫色,無蜂窩狀細孔。頭皮與頭蓋骨連接處有裂隙,較易掰離,露出紫紅色的物質,粘合面微平有光澤。取一切片於水中加熱,外皮脫落,暗紫色物質逐漸溶化,水被染成紅棕色,並散發出特異的膠臭味。切片火燒之,即軟化並粘手。本偽品置強陽光下暴曬,整體變軟。經鑒定,本品為動物幼體的兩肢,連帶部分腹部皮毛,經模具撐出分枝後,將動物骨膠溶化後加色素灌入,然後粘貼上動物的頭蓋骨而成。
如何正確服用鹿茸
許多人還未到中年,就開始腰酸背痛甚至生了骨刺,除了這些骨骼系統的退行性疾病之外,其他臟腑的功能也逐漸減弱而出現諸多病態,如夜尿多且陽痿不舉、腎不納氣而喘、腎不濟竅而耳虛鳴甚至失聰等,這些都是人老腎先衰之證。在眾多的補腎品中,能溫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的鹿茸是最受青睞之品。鹿茸的葯性偏溫,能壯陽卻不燥,伴滋陰劑用,則能養陰而不膩,所以很適合老年人服食。古人將其列為補益葯之上品而與人參齊名。
鹿茸是雄鹿的嫩角,它是含多種膠性物質和多種不同結構的鈣質和多種復雜而微量的稀有成分的葯材。由於來源不裕而價格昂貴,所以在使用時應該盡量採取原質吞入,而絕不能用做煎劑。如果作為煎劑使用,它的膠性物會黏附於其他葯物的渣滓上而浪費,或是黏附於葯煲內壁的高處而被烤成廢品甚至變成有損於健康的焦狀物。所以歷代醫家用茸治病時都是把它研成細末,直接吞食或配以其他葯粉拌製成丸服食。例如:《千金方》中治療佝僂病及其他虛弱症的鹿茸散,就是將鹿茸與當歸、阿膠、烏賊骨等葯共研為末,直接用淡鹽水送服或調成糊狀吞服的。而《醫宗金鑒》中用於治療小兒「先天性五軟症」的補腎地黃丸,就是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加入鹿茸和牛膝,研成細末,煉蜜為丸的。這兩首處方被近代人用來治療嚴重的佝僂病、骨質增生症、重症肌無力、性功能衰退等均有卓效。在防治骨質疏鬆症時,可以此二方為基礎,依具體情況加以調整使用。
有些喜歡飲酒的人,將鹿茸浸入酒中作為補品享用,這雖是簡便之法,然而,用量不易控制,而且酒中的乙醇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利用,因而不夠理想。
民間將鹿茸當做滋補品來用時,往往依舊俗相傳之食參法:嚴謹地選在冬至這一天,並用精瘦的肉類共同燉食。此法若是用於增強性功能,或是治療亞健康的腰膝酸軟、血虛暈眩、精疲力乏等證,或用於治療急重疾病癒後的頑固性失眠,或用於治療舊稱的神經衰弱症,乃至用於治療胃潰瘍或經久不愈的癰疽等頑固性的疾病時,用肉燉鹿茸來作突擊性調治,是適合的。可是,若用於防治骨質疏鬆症之類的「靜病」,則嫌麻煩也難奏效。再說,鹿茸不同於紅參,紅參能提高人體對產熱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適量服食之後能提高抗寒能力,所以選在入冬前服食就比其他季節服食有較多的好處。無此作用的鹿茸就不必選擇在冬季而任何季節皆可服食。
利用鹿茸的補腎健骨之功,針對骨質疏鬆症及其他類似的慢性病症而用時,最好的用法就是取1~2片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讓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後再將余渣嚼碎吞下。這樣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用量也較少,還可以從中辨認所用茸片的質地優劣。
茸片用於燉服時,每次的用量為1~4克(約合市秤3分到1錢2分);而直接含服茸片的用量則為0.5~1克(約合市秤為1.5~3分)。鹿茸的服食時間並無嚴格的要求,通常均以日間半空腹的時候(一日2~4次)為最適合。因為它的有效成分會與水果和蔬菜與茶湯中的鞣酸發生反應而被破壞,因而屬配合禁忌。此外,凡患新感染而發熱的疾病和突然發生劇烈痛證的人,都屬暫忌;正在服用含茸的丸、散劑的人,遇到這兩種病證時,也應該暫時停葯。還應該注意的是,凡體格壯實而無需服食的人或食茸過量的人,都容易引起頭漲、胸悶或鼻衄等反應,須立即停葯觀察,而不可強行續用。
⑨ 鹿茸片好壞的鑒別
一般是從色澤、質地、氣味等方面加以鑒別比較。鹿茸片的形態,通常呈賀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4厘米,片極薄。外皮為紅棕色。鋸口面為黃白至棕黃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或無、色較深,裡面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有的呈棕褐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
一般來說,鹿茸片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致 密者為上乘品。古人對鹿茸片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如在《增訂偽葯條辨》一書中所載:"茸之頂尖,最首層之白如蠟,油潤如脂,名之曰蠟片;次層白中兼黃,純系血液貫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層片有蜂窩,色紫黑透孔,名曰風片,俗雲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則骨毗連,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見其鑒別之精說,辨析之明了。在現代葯材商品市場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頂處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約1毫米,呈蜜脂色,微紅潤,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稱做"粉片"。粉片厚約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細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氣。"沙片"則臨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孔。血片功效甚佳,價格昂貴,粉片次之,價格也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質量比沙片為差。
近代葯物學家通過葯物化學分析發現,鹿茸的頂部浸出液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的淺表組織細胞也是愈近頂部愈呈幼稚像,及至髓部頂端充滿大而長的紡錘形細胞。鹿茸的基底部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間部的化學成分及含量,基本上可以代表整個鹿茸的平均值。
⑩ 如何識別假鹿茸
花茸片:圓形或近圓形,切面直徑1~5cm;外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色細茸毛(有時可見燎痕或利痕);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中部黃白色、無骨化、密布細孔;體輕質軟富彈性(有時可見小而角質樣片即蠟片);氣微腥、味微咸。
馴鹿茸片:長橢園形或長園形,切面長軸直徑 1~5cm,短軸直徑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長;外皮灰棕色,角質化較厚;中部白色或紅棕色,可見由外向內的骨化圈明顯,約為直徑的 1/2,中間可見蜂窩狀孔紋、稀疏、質硬、無彈性,有時透明;氣微味淡。
理化鑒別
分別稱取花茸、馬茸、馴鹿茸粉末各0.1g加水4mL、置水浴中加熱15分鍾、放冷濾過。取濾液各1mL,加2%茚三酮溶液3滴、搖勻、加熱煮沸數分種觀察。花茸片、馬茸片液呈藍紫色;馴鹿茸片液呈淡藍色。 取濾液各1mL,加 10%NaOH2滴,搖勻、滴加0.5%CuSO₄溶液觀察。花茸片、馬茸片試液呈藍紫色;馴鹿茸片試液呈淡色。 結果表明花茸片在正品檢驗中呈陽性反應為正品;馴鹿茸片呈陰性反應為偽品。
顯微鑒別
現將花茸片、馬茸片、馴鹿茸片的茸毛顯微特徵比較如下: 中部直徑:花茸片為13~60mm;馬茸片為15~70mm;馴鹿茸片為20~80mm。鱗片排列方式:花茸片為復瓦狀多見、平行狀少見;馬茸片為平行狀、中部到基部呈網狀;馴鹿茸片為尖部多呈復瓦狀,平行狀少見。髓質形狀;花茸片為連珠狀多見、梯綸狀少見;馬茸片為梯綸狀多見,連珠狀少見;馴鹿茸片為多網狀,尖部可見連珠狀。
1. 鹿茸:真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假鹿茸則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另外,假鹿茸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能溶於水,溶液呈混濁狀。
2.鹿茸片: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厘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假鹿茸片也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直徑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皮可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