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的轉氨酶太低了。
轉氨酶 (aminotransferase;transaminase)
轉氨酶是催化氨基酸與酮酸之間氨基轉移的一類酶。普遍存在於動物、植物組織和微生物中,心肌、腦、肝、腎等動物組織以及綠豆芽中含量較高。種類很多,體內除賴氨酸、蘇氨酸中外,其餘α-氨基酸都可參加轉氨基作用並各有其特異的轉氨酶。其中以谷丙轉氨酶(GPT)和穀草轉氨酶(GOT)最為重要。前者是催化谷氨酸與丙酮酸之間的轉氨作用,後者是催化谷氨酸與草醯乙酸之間的轉氨作用。GOT以心臟中活力最大,其次為肝臟;GPT則以肝臟中活力最大,當肝臟細胞損傷時,GPT釋放到血液內,於是血液內酶活力明顯地增加。在臨床上測定血液中轉氨酶活力可作為診斷的指標。如測定GPT活力可診斷肝功能的正常與否,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T活力可明顯地高於正常人;而測定GOP活力則有助於對心臟病變的診斷,心肌梗塞時血清中GOT活性顯示上升。
轉換酶中的一類。催化氨基酸和a-氧代酸(a-酮酸 )或醛酸之間的氨基轉換反應,生成與原來的a-氧代酸或醛酸相應的a-氨基酸或ω- 氨基酸,原來氨基酸轉變成相應的氧代酸。轉氨酶催化的反應都是可逆的。轉氨酶可按底物的不同分成3大類。L-a-氨基酸(酮酸轉氨酶) 、ω- 氨基酸(酮酸轉氨酶)和D-氨基酸轉氨酶。轉氨酶的輔基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兩者在轉氨基反應中可互相變換。
轉氨酶參與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氨基酸轉氨後生成的酮酸或醛酸可經氧化分解而供能,也可轉變成糖類或脂肪酸。相反,酮酸或醛酸也可經轉氨酶的作用而生成非必需氨基酸。某些氨基酸之間的互變也有轉氨酶參與。在高等動物各組織中,活力最高的轉氨酶是谷氨酸 : 草醯乙酸轉氨酶( GOT )和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GPT)。
轉氨酶是人體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當肝細胞發生炎症、壞死、中毒等,造成肝細胞受損時,轉氨酶便會釋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轉氨酶升高。
通常,體檢中主要檢查的轉氨酶有丙氨酸轉氨酶(ALT,俗稱谷丙轉氨酶)和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俗稱穀草轉氨酶),其中尤以前者(ALT)最為常用。1%的肝臟細胞損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濃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較敏感地監測到肝臟是否受到損害。
轉氨酶水平在0—40之間是正常的。如果超出正常范圍,在排除由於實驗室設備故障和操作錯誤等因素造成誤差的可能後,如果轉氨酶水平還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但要確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還需要做其他檢查,結合病史、症狀、體征等全面分析。對於健康人來說,轉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圍內升高或降低,並不意味著肝臟出了問題,因為轉氨酶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內的不同時間檢查,轉氨酶水平都有可能產生波動。
轉氨酶高不一定都是肝炎。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臟可能受到了損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轉氨酶增高。引起轉氨酶升高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則:
1)肝臟本身的疾患,特別是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變、肝膿腫、肝結核、肝癌、脂肪肝、肝豆狀核變性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轉氨酶升高。
2)除肝臟外,體內其他臟器組織也都含有此酶,因此當心肌炎、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肺結核、乙型腦炎、多發性肌炎、急性敗血症、腸傷寒、****、瘧疾、膽囊炎、鉤端螺旋體病、流感、麻疹、血吸蟲病、擠壓綜合征等,亦均可見血中轉氨酶升高。
3)因為轉氨酶是從膽管排泄的,因此如果有膽管、膽囊及胰腺疾患,膽管阻塞,也可使轉氨酶升高。
4)葯源性或中毒性肝損害,以及葯物過敏都可引起轉氨酶升高,並常伴有淤膽型黃疸和肝細胞損傷。例如生病時吃了會損傷肝臟的葯物,紅黴素、四環素、安眠葯、解熱鎮痛葯、避孕葯,還有半夏、檳榔、青黛等中葯。在停用這些葯物後,轉氨酶水平會很快恢復正常。
5)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轉氨酶升高的常見原因。
6)對於一些看起來沒什麼大病的人來說,還有可能因為長期酗酒導致酒精肝,或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脂肪肝,造成轉氨酶高。
另外,健康人的轉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暫時超出正常范圍。劇烈運動、過於勞累或者近期吃過油膩食物,都可能使轉氨酶暫時偏高。如果在檢查轉氨酶前一晚加班工作,沒睡好覺,或是體檢前早餐時吃了油炸的東西,檢查結果可能就會超出正常范圍。一個人剛剛在操場上跑了幾圈,就立刻檢查他的轉氨酶水平,結果也可能會高出正常范圍。
㈡ 轉氨基作用實驗報告怎麼寫
轉氨基作用實驗報告如下。
一、實驗目的
1、學習氨基酸紙層析的基本原理;2、掌握氨基酸紙層析的操作原理。
二、實驗原理
轉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反應,在轉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a-耐酸j a-酮基的互換反應稱為轉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廠泛地存在於機體各組織器官中,是體內氮基酸代謝的重要途徑。
氨基酸反應時均轉化為氮酶催化,此酶催化氛基酸的a-氛基轉移到另一a一酮基酸上。各種轉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臟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催化如下反應:a-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實驗以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為底物,加肝勻漿保溫後。
用紙層析法檢查谷氨酸的出現以證明轉氨基作用。紙層析屬干分配層析。以濾紙為支持物,濾紙纖維與水親合力強,水被吸附在濾紙的纖維素的纖維之間形成固定相。有機溶劑與水不相容,把預分離物質加到濾紙的一端,使流動溶劑經此向另一端移動。
這樣物質隨著流動相的移動進行連續、動態的不斷分配。由於物質分配系數的差異,而使移動速度就不一樣,在固定相中,分配趨勢較大的組分,隨流動相移動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動相分配趨勢較大的成分,移動速度快,最終不同的組分彼此分離。
物質在紙上移動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物質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數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對穩定,因此在同一層析體系中可用Rf值來鑒定被分離的物質。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試劑:1、0.01mol/LpH7.4磷酸鹽緩沖液。2、0.2mol/LNa2HP04溶液81ml與02mol/LNaH2P04溶液19ml混勻,用蒸餾水稀釋20倍。3、01mol/L丙氨酸溶液稱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1mol/LpH7.4磷酸鹽緩沖液中以10NNaOH仔細調至pH74後加磷酸鹽緩沖液至100ml。
儀器:玻璃勻漿器、10ml試管、培養皿、表面皿、沸水浴鍋、37℃恆溫水浴箱、9cm圓濾紙、烘箱、手術剪刀、分液漏斗。
四、實驗步驟:1、肝勻漿制備:取新鮮動物肝05克剪碎後放入勻漿器加入冷0.01mol/LpH7.4磷酸鹽緩沖液1.0ml,迅速研成勻漿用上述緩沖液4.5ml混勻備用。2、酶促反應過程。
五、實驗結果記錄
六、實驗討論
可以看出,測定管上清液點樣出現了兩個色斑,根據Rf值的計算也可以看出,測定管中氨基酸發生了轉氨基作用。
轉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的途徑之一。指的是一種α-氨基酸的α-氨基在氨基轉移酶的催化下,轉移到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應的α-氨基酸;而原來的α-氨基酸則轉變為相應的α-酮酸。
結果是生成了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種新的α-酮酸。反應由轉氨酶和其輔基磷酸吡哆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維生素B6的衍生物。人體內最重要的轉氨酶為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它們是肝炎診斷和預後的指標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轉氨基作用
㈢ 磷酸吡哆醛參與的反應
選E.
氨基轉移酶為了攜帶氨基需要磷酸吡哆醛的輔助,所以所有的脫氨基作用都需要磷酸吡哆醛.
㈣ 磷酸吡哆醛是那些常見酶的輔酶
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是轉氨酶的輔酶,也是某些氨基酸脫羧酶及半胱氨酸脫硫酶等的輔酶。磷酸吡哆醛又是某些氨基酸脫羧作用所必需的輔酶。
㈤ 生物化學中PLP代表什麼
PLP:磷酸吡哆醛
分子式:C8H10NO6P
磷酸吡哆醛是由維生素B6與磷酸結合形成的,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體內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其中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可以互相轉變,皆為活性型。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中幾乎不溶。
體內與ATP經酶作用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可參與亞油酸轉變為花生四烯酸的過程。動物缺乏維生素B6時,可致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分子結構式如圖:
(5)磷酸吡哆醛國標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PLP在生物化學中的作用
1、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謝中的轉氨酶及脫羧酶的輔酶,能促進谷氨酸脫羧,增進γ-氨基丁酸的生成,後者是神經抑制性遞質。
2、磷酸吡哆醛是瓜氨酸的輔酶,又是鳥氨酸的輔酶,是臨床上用於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葯物。促進轉氨酶進行轉氨作用提高體內多巴胺的含量。
3、通常共價結合到轉氨酶活性中心賴氨酸殘基的ε-氨基上。
㈥ 磷酸吡哆醛和5』-磷酸吡哆醛是同一種物質嗎
是,前者是後者的一個簡稱
㈦ 什麼叫磷酸吡哆醛有什麼用途
即維生素B6,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體內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其中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可以互相轉變,皆為活性型。
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謝中的轉氨酶及脫羧酶的輔酶,能促進谷氨酸脫羧,增進γ-氨基丁酸的生成,後者是神經抑制性遞質。
是臨床上用於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葯物。促進轉氨酶進行轉氨作用提高體內多巴胺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