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古刺綉鑒別方法

古刺綉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3 19:48:12

怎麼樣知道蘇綉是手工刺綉還是機器

1)手工綉制的蘇綉正反面線頭整齊,線條流暢,色彩過渡自然,圖案逼真;
2)機器綉制的蘇綉背面線頭比較雜亂,圖案死板,摸上去比較僵硬。
【辨別蘇綉優劣】

蘇綉是一項手工極強的傳統藝術品,因此,在如今的市場上蘇綉沒有真偽之分,只有優劣之辨。
一件好的蘇綉藝術品是工藝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作品凝結的藝術效果也就成為鑒別蘇綉工藝品和藝術品的重要標准。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辨認。一是作品圖案的整體構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細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處理和藝術效果。一件藝術價值高的蘇綉藝術品一般是圖案秀美,做工精細,色彩典雅,富有深遠的意境。而價值低劣的蘇綉工藝品,圖案一般比較呆板,缺乏藝術性,做工也相對粗糙。
挑選蘇綉時最主要的是看蘇綉表面的光潔度,如果綉的比較稀的話,光潔度就不夠,好的綉品針線綉的很密,使圖案有立體感,光潔度高。同時從蘇綉花線的粗細也可以辨別出優劣,蘇綉中一根花線的1/2粗稱「一絨」,1/12粗稱「一絲」。「劈絲」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蘇綉會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靈活綜合運針,而且花線劈絲粗細合度,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的質感。如綉金魚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再比如綉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掌握絲理,綉出來的貓毛茸茸地形萬言書逼真生動,而綉的粗糙的貓毛就會象鋼針一樣扎著。
蘇綉的座架一般為中國古典式紅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別蘇綉好壞的一種辦法。質次的蘇綉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時間一長就容易龜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紅木的手感細膩。

㈡ 怎樣區別中國四大名綉

四大名綉區別是特點不同。湘綉特點是以畫稿為藍本,以針代筆,以線暈色;蜀綉特點是針法嚴謹、片線光亮、針腳平齊;粵綉特點是圖案繁茂、場面熱烈、大紅大綠;蘇綉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四大名綉指的是我國刺綉中的蘇州蘇綉、湖南湘綉、廣東粵綉、四川蜀綉。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

如何鑒別手工蘇綉與機器蘇綉

1、看手感

機綉用線是化纖材料製成的絲光線,比較光滑。機器綉時拉的比較緊,無法採用天然蠶絲線來通過機器生產,因此手感比較硬。二是製作工藝的原因,不能斷線,背面滿是連線,所以綉片質量很重,提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

手工蘇綉用線材料採用天然蠶絲製作,俗稱「花線」帶有自然的光澤,再加上製作工藝的特殊,即便是滿綉,綉好以後整幅綉片質量較輕、軟,對著光看有細小的毛頭。

2、看精細度

機綉:綉品畫面用線因工藝原因,不能斷線,所以整幅畫面是線同樣粗細,造成效果看上去比較呆板。

手工蘇綉:用線因採用天然的蠶絲製成,可以劈絲。一幅手工刺綉畫,因工藝的原因,畫面綉制的過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粗細的線去綉,所以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

3、看顏色

機綉過程中是「不可控」的,經常會出現顏色分布不均勻的情況。

手綉的顏色過渡則比較靈活,色彩看上去更舒服,不會有生硬之感。

4、看價格

手工蘇綉的作品價格要遠高於機綉的作品。

㈣ 怎麼區分手工刺綉和機器刺綉

1、看題材

機綉是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考慮到市場需求的數量,必須選擇較多人可以接受和喜歡的題材。比如牡丹(花開富貴)、梅花(報春圖)、山水(旭日東升)、老虎(高瞻遠矚)等等。看到這樣題材的大幅刺綉,立刻心裡就要產生警惕。如果價格便宜得不可思議,那麼就可以判斷為機綉產品。

2、看線光

機綉最初使用的綉線是化纖質地的,而且往往雙股線編結在一起,好像細細的麻繩一樣。這樣的機綉是很容易分辨的。後來,機綉對綉線進行了改進,使用化纖添加少量真絲混紡的綉線,而且改成單股的,這樣就與純蠶絲線很接近了。

遺憾的是,這樣做出來的機綉雖然很像手綉,但是綉面上泛著一層賊光,與絲綢溫潤蘊藉的光澤大不相同。熟悉絲綢的人一看便知。所幸機綉不能完全採用純桑蠶絲的綉線。

因為綉花機器的機針運動頻率很快,如果使用純絲線的話,一定會起球。而且純絲線的強度不夠,很容易拉斷。

3、看劈線

手工刺綉需要根據造型、工藝的需要將綉線劈成16份、32份,最多可以達到64份。然後使用其中的幾份製作刺綉。因此,手工刺綉作品中,綉線粗細是富於變化的。一般總會有2、3種不同粗細的線,或者多達十多種不同粗細的線。

機綉最初是不能劈線的。後來經過改進,開始使用不同的粗細的線製作不同區域。但是,機綉的綉線粗細選擇是有限的,現在看來一般只有2種。也許未來,機綉會採用更多的粗細選擇,但是還是很難達到手工刺綉的水平。

4、看造型的細節

機綉無法處理好造型的邊緣、尖端等細節。對於工筆風格的花鳥,手工刺綉可以使用適當的針法將花瓣綉製得非常均勻、干凈、玲瓏剔透。而機綉製作的花瓣邊緣和尖端部分是模糊的、混亂的、參差不齊的。

對於其他的一些細節,如小鳥的尖喙、羽毛的紋理、葉片的向背等,也是如此。現在,機綉在這些細節上已經有了重大改進,但是仍然與手綉無法相比。

5、看色彩配置

機綉的色彩選擇是有限的,色塊之間的過渡比較生硬。可遠觀而不能近玩焉。手工刺綉的色彩豐富,過渡中間色的層次很多。畫面細膩生動,氣韻流暢。

(4)古刺綉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傳統技藝「刺綉」:傳承不易 創新很難。

刺綉業似乎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不少流派進入了地方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非遺傳承人的手工藝人,有了政府保護和資助,有了安心研究傳統藝術的心境;

在禮品市場和收藏品市場上,刺綉獲得熱捧,明代綉娘韓希孟以董其昌的畫作為粉本的綉品,如今拍出的價格甚至高過畫作本身;江蘇、湖南等地,更是形成了初具規模、運作良好的綉品市場,養活了眾多以刺綉為生的綉娘。

但市場紅火,也讓人心浮躁。一件作品拍賣出高價,必然會招致一窩蜂的模仿、跟風,進而又降低了整體的藝術水準。

例如,蘇綉首創、多用於綉制中西繪畫作品的「亂針綉」如今隨處可見,但由於許多綉娘對國畫、油畫等缺乏理解,沒有繪畫基礎和審美修養,難以處理光影明暗、色調變化等各種關系,刺綉行業設計人員又嚴重缺乏,綉品大多經不起端詳,綉出的人像經常出現嘴斜、鼻歪等形狀。

除了市場浮躁導致藝術水準下降外,傳統刺綉還面臨著原料、輔件等配套缺乏帶來的巨大困擾。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刺綉傳習館館長、沈壽刺綉傳人張蕾說,刺綉要使用編織緊密的塔夫綢和色彩穩定、細致的16或24色上好絲線,現在都很難買到;

各種刺綉針法所需長短不一、各有「奧妙」的綉花針,如今多半隻能在日本、香港等地尋覓;好作品「三分綉七分裱」,刺綉品最好手工裝裱,而如今機器裝裱盛行,優秀的手工裝裱師傅卻越來越難找。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手工刺綉

網路-電腦綉花

人民網-傳統技藝「刺綉」:傳承不易 創新很難

㈤ 古代刺綉,求鑒定!

現代的,機器綉的。
古代刺綉你去看時有種看中國古代名畫一樣的感覺,很美 ,很精緻,民間的大多綉花鳥龍鳳蟲魚的圖案。古代刺綉是人工綉的,針腳細密,和現代機器綉的不一樣。

㈥ 中國有哪幾大名綉如何鑒別各大名綉呢

中國四大名綉是指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綉",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綉",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綉"和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綉"。中國的刺綉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四大名綉是中國刺綉的突出代表。

作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的湘綉,向來以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品類繁多而聞名海內外。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湘綉製品,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出土的一件絲織品,它所使用的針法與現代湘綉所差無幾,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湘綉工藝就已經產生了。此後經過漫長的發展,湘綉逐漸將國畫傳統特點引入其中,從而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格。至清末民初(20世紀初期),湘綉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甚至超越了蘇綉,在中國刺綉業中獨占鰲頭。新中國成立後,湘綉工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致力創新,使湘綉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湘綉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尼綸等為原料,配以各色的絲線、絨線綉制而成。它以中國畫為神,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達到構圖嚴謹,形象逼真,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綉品中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

蜀綉也稱"川綉",它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產品的總稱。蜀綉的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充分發揮了手綉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綉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品種除了綉屏之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 明式傢具. 早在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蜀綉之名就已譽滿天下,漢朝政府還在成都專門設置了"錦官"進行管理。漢以後至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四川相對安定的局面為蜀綉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大,刺激了蜀綉業的飛速發展。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蜀綉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綉品在工藝、產銷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獨步天下。清朝(公元1644~1911年)中葉以後,蜀綉逐漸形成行業,當時各縣官府均設"勸工局"以鼓勵蜀綉生產。新中國成立後,在四川設立了成都蜀綉廠,使蜀綉工藝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技術上不斷創新,品種日益增多。

粵包括「潮綉」和"廣綉"兩大分支。它是出產於廣東省廣州、潮州、汕頭、普寧、揭陽、中山、番禺、順德一帶刺綉品的總稱。據史料記載,唐代的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廣東南海縣一位名叫盧媚娘的少女曾在一塊一尺左右的絹面上綉出七卷《法華經》,粵綉從此名揚天下。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廣州港的繁榮促進了粵綉工藝的飛速發展,粵綉品開始輸出國外。明代(公元1368~1644年),廣州的刺綉藝人已經能夠嫻熟地運用各色絲絨線刺綉,並創造性地使用動物的尾羽纏絨作線,使綉品更加自然生動。到清代的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第一個粵綉行業組織"粵綉行"在廣州成立,當時從事刺綉的藝人眾多,粵綉在工藝和針法上都得以不斷發展完善。1915年後,潮綉作品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等國際賽會上多次獲得大獎。

蘇綉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的刺綉產品的總稱。蘇州刺綉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關於蘇綉製作的記載。此後經過歷代的不斷發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時,蘇綉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綉"的局面。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蘇綉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綉市"的譽稱。

㈦ 刺綉四大名綉都有什麼區別呢

1、蘇綉是江蘇地區的綉品總稱,江蘇地處江南之地,當地婦女有綉花的傳統習俗,此處氣候溫和,絲綢在這里盛產,就是這樣的有利條件,蘇綉就這樣在一代代手工藝人傳承。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綉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極高藝術形式的蘇綉,為人們帶來了奢華精美的享受。

蘇綉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綉工精細的的地方特色,有著「東方明珠」的美譽,可見在當時的評價之高。

2、湘綉是以湖南地區的綉品總稱,地處中部的湖南省,曾參加萬國博覽會,受到國內外一致贊賞。

其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原理就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特殊處理,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起毛,這種綉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綉」,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

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綉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3、粵綉,是廣東地區以潮州為中心的綉品總稱,說到粵綉,就不得不說他的倆大流派潮綉和廣綉。

潮綉是主流,其特點是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鮮艷、富麗堂皇,據史料記載,它的針步短,色彩濃艷,花紋生動寫實,高檔綉品有條幅、掛屏等。

粵綉之一的廣綉,其特點是遠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細非常,圖樣多為西方油畫風格,惟妙惟肖,極富有表現力,可謂是中西合璧,用色濃艷且非常注重光影變化,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當地綉工皆為男子,且比女工綉得還好,甚為驚奇。

4、蜀綉,也稱「川綉」,四川地區綉品的總稱,最早起源於川西民間,在發展過程中,受氣候因素、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多方面要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有特色的蜀綉。

其特點是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且渾厚圓潤、色彩明快,其作品的選材很廣泛,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魚蟲、人物肖像等,所銹作品針腳整齊,畫面精美,很富有藝術觀賞價值。

蜀綉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不加代筆,花紋邊緣如同刀切一般過於齊整,色彩鮮麗等特點,是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

刺綉的起源:

更細的縫紉工具和柔軟的紡織物,是刺綉的前提條件。刺綉,是指用彩色色、絨、棉線等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圖案的總稱。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綉工藝應用於美化生活。

關於刺綉的起源,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它隨著中國社會生產力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發展而衍生出來的工藝產品和藝術文化;因為刺綉製品的特殊性,早期的成品不可能長時間保存下來,所以無法證實它確切出現的朝代。但刺綉出現,無疑是極大地充實和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

㈧ 如何簡單判斷蘇綉的好壞

蘇綉是一項手工極強的傳統藝術品,因此在目前的市場上,蘇綉沒有真偽之分,只有優劣之辨。一件好的蘇綉藝術品是工藝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作品凝結的藝術效果也就成為鑒別蘇綉工藝品和藝術品的重要標准。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辨認:一、綉品的整體處理
。包括整件作品的顏色是否失真、層次布局是否合理等。
二、做工的精細程度
。同樣品圖案的整體構思,但做工精細程度的高低決定作品的好壞,要粗細分明,並要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
做工精細首先就要從劈絲開始。劈絲是蘇綉技法之一,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如1/2,1/4還有分為四十八分之一,甚至更細。(蘇綉中一根花線的1/2稱一絨,1/16稱一絲)。如蘇綉金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綉魚身線條就要略粗,排針密,才能表現渾厚感。再比如綉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掌握絲理,綉出來的貓毛茸茸地逼真生動。
三,
就是線條拉的長短
。就如房子、船的線條,簡單的就可能是幾條直線並列排開,沒有明暗變化,立體感不強。立體感要強,表現在明暗的過渡要自然和諧,要有層次感。
四、排針要得當。
價值低劣的蘇綉一般是把品圖案列印上去,然後用幾根顏色相近的線搭配而成,較遠看給人幻覺是一件刺綉作品,仔細看就可看到其背後圖案,(由於是機器列印,所以時間長了墨汁存在褪色問題,作品不能保留長久)這種作品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假蘇綉。一件藝術價值較高的蘇綉藝術品,它雖然有底圖的存在,但無論你怎麼仔細看都看不到其底圖,即底圖已經被絲線所覆蓋;(好的一般都是手工制圖。機器制圖和手工制圖的製作過程不一樣,效果也有差別。機器制圖是先電腦噴畫後再綁在架上固定,在固定過程中由於絲綢具有的柔韌性圖案容易變形,而手工制圖則不同,它是先固定在框架上再繪制,不會出現變形的現象)。藝術價值最高的蘇綉藝術品,要求作者不但要有刺綉技能,還要求其要有很高的美術功底,其作品是沒有底圖,只有一個圖案的輪廓,其餘的要由作者自行發揮。所以,
刺綉作品也並不單純只是臨摹仿造,它凝聚了綉工的創造精神。
頂級的平綉作品同頂級的亂針綉作品相比,平綉難度更高,更具有欣賞價值。

㈨ 如何鑒別清代刺綉與明代刺綉

明代刺綉品題材廣泛,所使用的多為植物色,色彩整體感覺鮮而不艷,濃郁而沉穩。這一時期的題材大多是線條粗、圖案大,但多數綉品構圖規范,做工也不粗糙。與其他時代相比顯得大氣、豪放,最多的構圖是纏枝蓮紋,據說和提倡廉政、廉明有關。這時期的很多工藝都是空前絕後的,以紗為基本經緯組織的灑線加綉、緙絲加綉等工藝,灑線加綉17世紀以後再也沒有用過。緙絲加綉清乾隆以後也基本絕跡。相對而言,明代的綉品主流還是社會上層,普通百姓使用刺綉品的人較少。

清代刺綉品題材多樣,所使用的色彩,業內常用的有三種稱呼:五彩綉、三藍綉和墨綉,色彩協調,追求豐富飽滿,含蓄文雅。這時期的題材構圖風格追求粗線條,突出主題,講究渾厚、緊湊,盡量接近生活,平金工藝則細線條、密分布。這一時期的很多主題紋樣主要象徵美好、富貴和幸福,清代的綉品工藝精細,色彩清秀淡雅,具有鮮明的特色。現在刺綉融合了明清和現代的手法和顏色後,做出來的作品更加完美,一涵的作品完全融合了明清刺綉和民國以後發展出來的刺綉,做工,顏色都會更加精緻完美。

閱讀全文

與古刺綉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用鍛煉器材方法 瀏覽:711
鶴叔嘴角痘的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457
知識傳播訓練方法 瀏覽:533
u鋼計算方法 瀏覽:307
上推下拉浮漂不變目數解決方法 瀏覽:818
治療軟疣最好的方法 瀏覽:671
類似推理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258
殘疾孩子康復訓練方法 瀏覽:445
運動的減肥方法怎麼樣 瀏覽:7
讓人們快速取快遞的方法 瀏覽:241
有什麼方法醒酒快 瀏覽:162
思維能力的測量與評價方法是什麼 瀏覽:367
文化產業的研究方法 瀏覽:516
如何比較兩種絡合方法的可行性 瀏覽:117
戴隱形眼鏡的方法視頻 瀏覽:44
插鋼絲繩的方法視頻 瀏覽:453
車胎胎壓檢測方法 瀏覽:651
引產方法有哪些 瀏覽:242
鉻釩元素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93
綠茶品種鑒別方法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