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手學跳舞的簡單舞有哪些
1、街舞:
街舞訓練是小肌肉群的運動,它很好地彌補了其它健身項目的局限,使鍛煉更全面,同時由於它的動作多出現在音樂的弱拍上,使動作的韻律更富於變化,強度更易於減肥健身,提高協調能力。
⑵ 舞蹈入門20個基本動作是什麼
一、素質訓練
素質訓練是對初學舞蹈的學生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初學舞蹈的學生,對舞蹈的接觸情況不同,在理解與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樣,身體自然條件有很大的差異。素質訓練就是為了解決學生身體自然條件的差異,縮短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需要之間的距離。素質訓練可分為腰和腿的「軟」「開」兩個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體語言表達的,要使學生盡快達到肢體所需要的素質條件,應從「軟」開始。軟度訓練中可分為肩、胸、腰、腿、胯幾個部分分別加強訓練。
1、壓肩胛帶是訓練肩和胸的軟開度。在訓練過程中可用趴把桿前壓肩胛帶,也可以兩人一組互相後拉肩胛帶。
2、腰是身體運動的軸心。腰的軟度訓練是為了增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訓練中,我們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桿吊腰和下腰、甩腰來練習。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訓練中,把桿上壓腿使腿內側的肌肉韌帶得以舒展達到軟的效果。而大踢腿則使腿部不僅有軟度,還更加強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軟度即是髖部的開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擴大動作的空間范圍,增大動作的幅度,使身體的下肢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用坐地分腿練習和躺地分腿練習。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強胯的軟度的好方法。
二、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即塑造身體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形體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在這里,一般分為「扶把動作」和「離把動作」訓練。
扶把動作是藉助把桿進行對身體的柔韌、力量、重心、美感的訓練。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訓練為主。腰在達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須柔韌地靈活地運用。在把桿上,我們可以用胸腰、前旁後下腰、單腿前後下腰、跪下腰等訓練項目。腿的訓練包括胯的開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腳踝關節的柔韌靈活和腳背的綳提。
在訓練中,可以圍繞芭蕾基本元素「開、綳、直」來完成。
開:指髖關節向人體兩側外開。腿部運動過程中,從髖關節到膝關節再到腕關節、腳趾尖全部向外轉開,這樣可以舒展人體的線條,使整條腿看上去更修長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以用蹲等練習。
綳:指腳背有力地綳提。使腳的線條顯得更加修長漂亮。訓練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劃圈、控制等項目練習。
直:指在動作中,主力腿和動力腿的膝蓋都必須直立穩定。訓練過程中,在沒有特定動作需要下必須要求直,使腿更修長優美,增強了身體的表現力。另外,扶把動作訓練的應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樂伴奏,然後再用快速的音樂。但必須節奏鮮明,使學生易懂,從而增強動作的記憶力。
離把動作訓練主要訓練學生在完全脫離把桿的情況下身體做到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通常都以小組合練習。如離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組合的音樂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採用一些歡快跳躍節奏鮮明的音樂可以增加學生對動作的興趣,促進組合的完成。
三、技巧訓練
學生在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能力基礎上,進行技巧訓練。技巧有一定的難度,是技巧性很強且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包括「轉、翻、跳」等特技。無論從數量、質量、速度及姿態等方面都要「精」。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的能力、條件、特長來「因材施教」。
訓練中,以單一項目反復訓練為主,力求達到穩、准、動作流暢的標准。
1、轉即旋轉,以身體垂直於地面的軸心,給予恰當的動力,沿著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轉運動。旋轉一般有原地自轉,移動轉和空中轉。
2、翻即翻身。以身體的中心線為軸心,翻轉三百六十度。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腰翻身、點翻跟串翻項目進行訓練。
3、跳就是跳躍,即在空中形成一中優美的造型姿態。
四、舞姿訓練
舞姿即身體的基本姿勢形態。舞姿講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體軀干、腿部、手臂、頭和眼睛的協調性而完成。基本舞姿包括手腳的基本形態姿態,基本位置,部法的訓練,配合腰腿功、技巧形成一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教學中,應該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
1、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
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
壓旁腿和後腿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伴奏帶:選用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
2、壓肩
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伴奏帶:中速,節奏舒緩2/4
3、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3-4拍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
雙腳背練習亦同。年齡小的學生在做此類訓練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范動作。
4、把桿訓練組合
少兒舞蹈培訓與專業舞蹈訓練有很大區別。在做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不可能像專業學員那樣的強度和難度。除非是經過若干年業余訓練,自身條件可以達到專業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難度和強度並舉的動作組合。少年兒童活潑好動,喜愛好玩有趣的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在編排這類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注意結構簡單易學,學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學,自然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在教學中不斷給予學生以適當的鼓勵和贊許,學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
1)、(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組合
2)、(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組合
3)、(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組合
4)、五位腳,單手扶把小踢腿組合
5)、五位腳,單手扶把移重心組合
6)、(雙手/單手)轉腰組合
這些組合,適宜於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隨著學生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5、踢後腿
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後退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切忌身體前傾。如果在反復強調,學生還是做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先單一的聯系控後腿即雙手扶把桿,把一條腿向後抬起來,糾正學生的姿態,然後再過度到踢後退。
6、劈腿跳
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准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意雙腳同時一前一後打開.打開過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7、大踢腿
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的綳直.有許多學生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這樣做頸部便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非常難看。
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誡她們,踢不高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姿態。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會越踢越高,韌帶越拉越長。在踢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鬆下來。
8、下腰
年齡偏小的學生腰的柔韌性不錯,但是手腳都沒有力量,支撐不住身體,常常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教師都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保護她們,糾正下腰的姿態,告訴她們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
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好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眼睛看腳後跟。
對年齡偏大,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讓她們做甩腰訓練,加大訓練強度。結束後注意做回腰練習,雙腳並攏蹲下來,雙手抱住雙膝,頭埋下來。教師順著脊柱給學生做按摩,保護她們的脊柱不受到傷害。
9、劈腿
有利於拉伸學生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鬆弛,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
1)、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2)、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3)、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的豎叉,重復動作1。
10、小跳組合
訓練學生的彈跳能力,可以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⑶ 跳舞的技巧與方法
跳舞沒感覺是因為練習少,不能准確表現動作舞姿,也不能抒發舞蹈情感。須要多加練習,孰能生巧,要注意一些細小的地方,很多小細節才能體現出舞蹈感覺。學舞蹈要掌握舞蹈的風格特點,要充分通過肢體和表情將這種風格性的東西表現出來,這就是說的感覺了,動作舒展到位,節奏掌握精確。
主要是大腿肌肉的主動能動性還不高,外加身體控制不夠造成的。練習的方法有:芭蕾基礎訓練蹲與半腳尖站立。舞蹈時控制身體的收緊程度提高身體能動性。跳舞中運用的核心力量,我們每次做仰卧起坐時在起身的時候腹部就會收縮,這就是核心力量。在舞蹈時我們每次的呼吸都會讓腹部有頻率的收縮,可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要將這個收縮與舞蹈時的節奏合二為一,以此來增加動作力度與身體張力。每個呼吸點與節奏點都要配合好,就可以使舞蹈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更有韌性!這個習慣要慢慢養成!
舞蹈時的呼吸是一個慢慢養成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時有規律的做到一松一緊來配合肢體的力量就可以將動作的張力與爆發力做到最大。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就要慢慢養成這個習慣來得到最大的提高。讓腹部一直在收縮、收縮、收縮!除了呼吸上的配合還有就是根據音樂的節奏來讓中斷做到一放一收的作用,如此一來在肢體上的舞蹈動作與身體的張力上就會被放到最大化,內斂的一股勁就會表現的淋漓盡致。
⑷ 新手學跳舞蹈的六大技巧
新手學跳舞蹈的六大技巧
新手學跳舞蹈的六大技巧,想學好舞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舞蹈中蘊含著深奧的學問,想要舞蹈速成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但是讓你的舞蹈變得越來越好是有技巧的。以下是我整理的新手學跳舞蹈的六大技巧。
一、練習身體協調性
即便是很多成功的舞者,最開始也會出現身體不協調的情況,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的要做是調節身體不協調,因為身體不協調就沒有舞蹈的感覺、沒有習慣舞蹈的節奏。新手或者基礎較差的熱可以選擇簡單的入門舞蹈動作,入門的話動作會簡單些、音樂會適中些。 另外多聽音樂來培養自己的節奏感,空閑的話可以把自己在音樂中聽到的節奏、旋律、鼓點都記錄下來,以此來更高地強化自己的律動,慢慢地就會變得協調且會舞蹈。
二、增強律動
多聽音樂,什麼音樂都聽只要是自己喜歡的hiphop、jazz、rock roll、pop等等。這是對腦子的律動練習,之後是身體對音樂的練習,不同的風格都跳跳、讓身體都去接觸一下。之前說的updown與wave也是很好的方法,同樣是讓身體接觸不同的動作來練習靈活性與協調性。 最後是情緒上的律動,舞蹈的`最終表現就是情緒的表現。無論是什麼風格,由情緒來帶動肢體由肢體來提升情緒。所以在多聽、多跳的同時也練習到了情緒或者有意識的去練習自己的情感,訓練自己的對於情感上的控制與律動。
三、努力練習力度的控制
力度的控制確實是需要花時間來練習與強化的。一般來說,通過仰卧起坐與俯卧撐可以增加手臂與中段力量的提高。每個動作需要出力的地方。要做的就是將擁有的力量運用進去。目前來說重要的的是將手臂、腹部、大腿這三塊的肌肉增強,因為這是最重要的三部分。 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天堅持用5到10分鍾的時間練習仰卧起坐、俯卧撐與負重深蹲,次數可在15至25之間,相信在一個月後你就會感覺到區別的。另外不用擔心手臂會粗、腿會粗或者個子長不高等等。平時的練習量來看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目的只是增加動作中的「爆炸點」而不是將自己練成「猛男」或者「猛女」。
四、調整張力與力度
在張力與力度之間的方法就是強化肌肉素質,多練習仰卧起坐,和俯卧撐。讓肢體的控制力提高也可以達到張力與力度同時存在的可能。
五、轉圈要轉的穩而且多
要轉圈轉的穩就必須練習半腳尖站立,選擇一條你覺得轉圈相對來說較穩的支撐腿。在平時休息是讓它以半腳尖的狀態站立起來而另一腿膝蓋彎曲腳尖內側緊貼支撐腳膝蓋內側,上半身挺胸收腹、肩膀放鬆、下巴略微抬起。保持這個姿勢的時間越長越好,練習自己的重心與腳尖的控制力。慢慢的轉圈就會變得得心應手了!支撐腿要保持直立,也有屈腿轉的,不過我們先練好直腿先、掌握好重心之後什麼圈都不在話下了。
六、關於跳舞中運用的核心力量
我們每次做仰卧起坐時在起身的時候腹部就會收縮,這就是核心力量。在舞蹈時我們每次的呼吸都會讓腹部有頻率的收縮,可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要將這個收縮與舞蹈時的節奏合二為一,以此來增加動作力度與身體張力。每個呼吸點與節奏點都要配合好,就可以使舞蹈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更有韌性,學跳舞蹈的過程中,這個習慣要慢慢養成。
跳舞的5個小技巧
1、首先切忌貪快
很多剛剛接觸舞蹈的初學者都恨不得練兩三個月就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殊不知這樣的心理是練不好舞蹈的。舞蹈的基本功講究的是一朝一夕、循序漸進式的提高。
2、要用心帶著腦子去學
在學習舞蹈時,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動作的感覺,要用腦子做動作,反復體會老師對每一個動作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死練。所以自己也要去想、去琢磨,想不通的就找老師問。
3、舞蹈感覺很重要
好舞蹈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無人能比的舞蹈感覺。我們不要過分的去強調軟開度和技巧性。舞蹈的感覺很重要,要靠對動作的熟悉與了解,慢慢去找,千萬不要著急。
4、提高身體素質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
5、注重表情和肢體語言
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所以要學會「眉目傳情」。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的藝術形象,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備。舞者的面部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服務的。
⑸ 幾種實用的舞蹈教學方法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藝術培養,舞蹈便是熱門藝術 教育 之一。而舞蹈老師在教學中採用的 教學 方法 ,不應該是主觀隨意的,不能盲目的胡亂教,要對教學內容有科學的認識,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舞蹈教學法吧。
▼▼目錄▼▼
分解教學法
組合動作教學
完整教學法
幾種實用的舞蹈教學方法
● 一、分解教學法
把一個完整的動作橫向拆開,分解為在時間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銜接的幾個部分,然後結合起來掌握整套的完整動作,這就是分解教學法。
1)按照動作部位運用分解
一般先學下肢動作,然後學習上肢動作,最後上下肢配合成完整動作。如維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老師就應該先教受腳下的動作,等學生完全學會了腳下的步伐,再學習手臂的動作。當腳底下動作掌握牢固的時候,配上手臂動作就比較容易了。
2)按照動作時間進行分解
就是進行動作速度的分解,一拍完成的動作用兩拍來完成,而且在動作的每一個過程,都可停住,並進行講解或糾正。
如藏族舞蹈中的第一基本步,正常的速度是一拍完成一面,在分解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更加仔細的了解動作運行的線路,老師就可以一拍一步,用四拍來完成。等基本掌握後,再把正確的速度提上來。
3)按動作方向進行分解
適用於教那些協調性比較高動作。這些動作主要表現在動作方向的不對稱性,分解教學時.先學一個方向的動作,再學習另一個方向的動作,然後將兩個方向動作同步完成。
如膠州秧歌中的八字繞扇,先學習一個手由前向後的環繞動作,再學另一個手由後向前的環繞動作,最後兩手同時完成不同方向的環繞形成最終的完整動作。
分解法主要運用於復雜一些的動作。這些動作一般協調性要求比較高,參與動作的部位比較多,動作方向比較復雜。舞蹈中大部分動作是可以拆開來控制的,這就為使用分解法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
>>>
● 二、組合動作教學
學習組合動作或是成套動作時,不可能把所有的動作一口氣教完,所以,我們需要運用到分段教學的教學法。一般具有一下幾種方法:
1、難易動作分解法
先教主題動作,再教其他部分的組合動作,簡而言之,就是先教難的再教簡單的,最後再串聯成完整的舞蹈。較適用於有基礎的學生,否則容易把動作順序搞亂。
2、反復分解法
就是用「滾雪球」的方法,先教1再教2,把1和2連接起來,教完3再把1、2、3連接起來,逐漸增加動作內容,並且每一次都要從第一個動作進行重復,直到成套動作學完為止。
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教課的過程和時間會延長,但卻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動作記憶,並對組合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3、匯總分解法
把組合練習中的所有動作拆分成單一動作,分開來一個一個動作的教給學生,最後再進行匯總,使這個舞蹈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舞蹈組合。
這種方法適用於簡短的組合練習,如果組合太長,動作太復雜,學生很難立刻從整體對其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在舞蹈教學中,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用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幾十年來,舞蹈教學方法在其傳承的過程中,教學理論應當成為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而不應該成為其在探索過程中的羈絆。
老師想要求教學方法設計和控制的科學化,必須對其教學內容的本質具有科學的認識,一旦認識有了偏差那麼就不會得出科學的方法論,更談不上科學的指導和控制舞蹈教學,相反,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
● 三、完整教學法
把整個動作或成套動作從頭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學法。它廣泛運用於那些相對簡單、易學的動作。實際上並不是只有簡單的動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學,只要在動作技術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的時候,都可採用完整法進行教學。
因此,事先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這些基礎包括已學過的單個動作或聯合動作,掌握新動作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條件等。例如學習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長靠動作,學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韻律和手臂的動作,這些都是實施完整教學法的基礎。
>>>
實用的舞蹈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 教師應掌握的8種舞蹈教學方法
★ 舞蹈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
★ 舞蹈的教學法有哪幾種
★ 5種常見的幼兒舞蹈教學方法
★ 幼兒舞蹈的幾種授課方法
★ 藝校舞蹈的教學法有哪幾種
★ 幼兒學習舞蹈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 現代舞包括哪幾種舞蹈
★ 2020精選小班舞蹈教學方案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⑹ 跳舞入門基本步法是什麼
1、圓場、單碾步、雙碾步、花梆步、蹉步(錯步)、顛步(墊步)、跑跳步。
2、蹦跳步,提起腳跟並腳跳又稱蹦跳步
做動作時,兩腳並立,身體稍向下蹲作準備,一拍或兩拍跳一步,按音 樂的性質和節奏輕輕跳起,落下時要用前腳掌著地,屈膝而有彈性。
3、碎步走、小步跑
碎步走的動作是兩腳踮起用前腳掌輪流快速地向前走,膝蓋稍彎曲。
小步跑就是小跑步,半拍一步,每一拍的前半拍,左腳向前跑一小步,同時右腳離地,膝微屈;後半 拍,右腳向前跑一小步,同時左腳離地,膝微屈,依次交替,連續向前。
4、滑步
滑步是一拍一步,向側面進行。前半拍左腳向左擦地滑一步,後半拍左腳輕輕跳起,右腳急速向左腳 並上。右腳動作同上,方向相反。
5、娃娃步
擺動手臂拐拐腳就是娃娃步,是兒童舞中大頭娃娃的動作。
6、交替步
交替步是幼兒常用的抒情的舞蹈步法,動作節奏不均等,幼兒比較難掌握,必須反復練習,才能動作自如。
7、進退步
進退步是幼兒跳新疆舞的基本步法,實際上幼兒跳的進退步是一前一後的墊步。依次幼兒學習進退步,必須在學會墊步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8、小鈴鐺步
小鈴鐺步是很靈巧的兒童舞蹈步法,為幼兒所喜愛。它象鈴鐺一樣的形象和節奏,熟練的動作(一搖 一擺) ,看起來很靈巧象搖鈴鐺一樣。
⑺ 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
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
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我們在合適的時候運動更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相信很多人在中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用這項運動來鍛煉身體了,適量運動才能對生活充滿熱情,有氧運動可以增加我們大腦中的氧含量,以下分享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有什麼好處。
第一種、揮手搖擺式
雙手舉過頭頂揮動拍手、身體跟著節奏扭動。這種舞步比較簡單屬於熱身舞步、適合剛到場子暖身用的。
第二種、踏步向前式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shuffle、熱身舞步2.0.其實也就是「為人民服務「加原地踏步。
第三種、拉窗簾式
適合重低電音的動作、踩著節奏、抖動身體、幻想自己在拉窗簾。
第四種、司機倒車式
老司機狗爺帶來的舞步、想像一手握著檔位桿、一手扶著方向盤、跟著節奏、轉動方向盤。回頭看一下、然後再轉再回頭、然後重復。
第五種、狂野甩頭式
這個動作合適長發蹦迪選手們、如果沒有請上網淘一頂。甩起頭發來你最搖擺。
一、素質訓練
素質訓練是對初學舞蹈的學生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初學舞蹈的學生,對舞蹈的接觸情況不同,在理解與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樣,身體自然條件有很大的差異。素質訓練就是為了解決學生身體自然條件的差異,縮短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需要之間的距離。
素質訓練可分為腰和腿的「軟」「開」兩個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體語言表達的,要使學生盡快達到肢體所需要的素質條件,應從「軟」開始。
軟度訓練中可分為肩、胸、腰、腿、胯幾個部分分別加強訓練。
1、壓肩胛帶是訓練肩和胸的軟開度。在訓練過程中可用趴把桿前壓肩胛帶,也可以兩人一組互相後拉肩胛帶。
2、腰是身體運動的軸心。腰的軟度訓練是為了增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訓練中,我們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桿吊腰和下腰、甩腰來練習。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訓練中,把桿上壓腿使腿內側的肌肉韌帶得以舒展達到軟的效果。而大踢腿則使腿部不僅有軟度,還更加強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軟度即是髖部的開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擴大動作的空間范圍,增大動作的幅度,使身體的下肢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用坐地分腿練習和躺地分腿練習。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強胯的軟度的好方法。
二、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即塑造身體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形體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在這里,一般分為「扶把動作」和「離把動作」訓練。
扶把動作是藉助把桿進行對身體的柔韌、力量、重心、美感的訓練。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訓練為主。
腰在達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須柔韌地靈活地運用。在把桿上,我們可以用胸腰、前旁後下腰、單腿前後下腰、跪下腰等訓練項目。
腿的訓練包括胯的開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腳踝關節的柔韌靈活和腳背的綳提。在訓練中,可以圍繞芭蕾基本元素「開、綳、直」來完成。
開:指髖關節向人體兩側外開。腿部運動過程中,從髖關節到膝關節再到腕關節、腳趾尖全部向外轉開,這樣可以舒展人體的線條,使整條腿看上去更修長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以用蹲等練習。
綳:指腳背有力地綳提。使腳的線條顯得更加修長漂亮。訓練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劃圈、控制等項目練習。
直:指在動作中,主力腿和動力腿的膝蓋都必須直立穩定。訓練過程中,在沒有特定動作需要下必須要求直,使腿更修長優美,增強了身體的表現力。
另外,扶把動作訓練的應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樂伴奏,然後再用快速的音樂。但必須節奏鮮明,使學生易懂,從而增強動作的記憶力。
離把動作訓練主要訓練學生在完全脫離把桿的情況下身體做到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通常都以小組合練習。如離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組合的音樂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採用一些歡快跳躍節奏鮮明的音樂可以增加學生對動作的興趣,促進組合的完成。
三、技巧訓練
學生在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能力基礎上,進行技巧訓練。技巧有一定的難度,是技巧性很強且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包括「轉、翻、跳」等特技。無論從數量、質量、速度及姿態等方面都要「精」。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的能力、條件、特長來「因材施教」。訓練中,以單一項目反復訓練為主,力求達到穩、准、動作流暢的標准。
1、轉即旋轉,以身體垂直於地面的軸心,給予恰當的動力,沿著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轉運動。旋轉一般有原地自轉,移動轉和空中轉。
2、翻即翻身。以身體的中心線為軸心,翻轉三百六十度。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腰翻身、點翻跟串翻項目進行訓練。
3、跳就是跳躍,即在空中形成一中優美的造型姿態。跳躍一般有三個步驟:
(1)起跳。「起法兒」身體快速離開地面,向騰空做好准備。
(2)騰空舞姿。當人體重心想上最高點時做出的造型姿態。
(3)落地。人體重心向地上掉下時應前腳掌先著地,過度到後腳跟著地,膝關節屈曲,起到緩沖的作用,達到輕巧穩健。
挑胸腰
仰卧地面,頭朝3點或者7點方向,雙手手心貼地,距離頭部45度。由胸椎主動,一節節挑起到頭頂,頭要留住,稍離地面即可。一個八拍一節節挑起,半拍停,半拍一節節躺平。
耗胸腰
面對把桿,小八字站立,雙手扶把。由頭頂耗胸腰,由頭頂帶動,經上往遠往後挑胸腰,達到胸腰與天花板平行的狀態(頭頂對正後方,鼻尖對天花板)。一個八拍由頭頂帶動,一節節到胸腰。半拍停,半拍還原。
劈腿有利於拉伸學生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鬆弛,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的豎叉,重復動作。
小跳組合訓練學生的彈跳能力,可以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⑻ 怎麼簡單的學跳舞
如果基本功都沒有,就不要急著學舞蹈,給一些基本功練習的提示。
如何去練習控制
首先是在肢體方面的技巧,比如肘關節略微彎曲以便使得力量能完全的蘊藏在身體里而不是釋放出去。然後是肌肉方面的強化,這方面就比較簡單了。就是通過如:仰卧起坐、俯卧撐等練習來增強手臂、腹部、腰部、大腿的肌肉素質。最後是的方面比較靈魂層次一點點了,就是通過音樂或舞蹈用自己的心和情感來抒發自己的理解與想法與舞蹈本身。完全是出於身體本能的對舞蹈上的控制。對於初學者來說,力度的控制是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練習與強化的。一般來說,通過仰卧起坐與俯卧撐可以增加手臂與中段力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在每次授課時,老師都會說明每個動作需要出力的地方。大家要做的就是將擁有的力量運用進去。不要著急,總有個過程。目前來說大家要做的是將手臂、腹部、大腿這三塊的肌肉增強,因為這是最重要的三部分。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天堅持用5到10分鍾的時間練習仰卧起坐、俯卧撐與負重深蹲,次數可在15至25之間,相信在一個月後就會感覺到區別的。另外不用擔心手臂會粗、腿會粗或者個子長不高等等。
⑼ 舞蹈基本功有哪些 學舞蹈的技巧
舞蹈基本功有壓腿,踢腿,橫叉,豎叉,撕叉,滾叉,下腰,涮腰,搬腿,搶臉,小鯉魚,虎跳,大跳,掃堂,空中分叉,倒踢紫金冠等。
舞蹈基本功一般分為把上和把下兩部分:
1、把上動作:蹲、擦地、小踢腿、劃圈、腰、跨掖蹲(單腿蹲)、壓腿(朝天蹬)、控制、下叉、大踢腿等。
2、把下動作: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
1、增強律動、多聽音樂
(1)可以聽不同風格的音樂,比如古典的、流行的、爵士等等,這不僅是對腦子的律動練習,也是身體對音樂的練習。嘗試不同的風格都練習,讓身體去接觸不同的動作,從而練習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
(2)在情緒上的律動,舞蹈的最終表現也就是情緒的表現。不管是哪種風格,都是由情緒來帶動肢體,由肢體來提升情緒。因此在多聽多跳的同時,也可以練習到情緒或情感,訓練情感上的控制與律動。
2、練習身體協調性
(1)如果身體不協調,就缺乏舞蹈的感覺,把握不了舞蹈的節奏。對於新手或者基礎比較差的人群,可以先選擇簡單的入門舞蹈動作,一般入門的動作比較簡單、音樂也比較適中。
(2)此外,可以多聽音樂來培養舞蹈的節奏感,可以將在音樂中聽到的節奏、旋律和鼓點都記錄下來,為了更高強化自己的律動,使其慢慢變得協調,這樣對舞蹈動作也有一個好的把控。
3、調整張力與力度
調整張力和力度之間的方法,就是要強化肌肉的素質,可以多加練習仰卧起坐和俯卧撐,來提高肢體的控制力,從而達到張力和力度同時存在的可能。
4、練習力度的控制
(1)力度的控制需要花費時間來練習與強化,可以通過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撐,來提高手臂和中段力量。每個動作出力的地方,需要將擁有的力量運用進去,主要增強手臂、腹部和大腿的肌肉。
(2)可以每天練習5到10分鍾的仰卧起坐、俯卧撐與負重深蹲,次數可以在15至25之間,時間久了就可以感受到。
5、核心力量運用
(1)在做仰卧起坐時,在起身時腹部會往裡收縮,這也就是核心力量。在舞蹈時每次的呼吸也會讓腹部有頻率地收縮,需要將收縮和舞蹈時的節奏合結合,從而增加動作的力度與身體的張力。
(2)將每個呼吸點和節奏點之間配合好,就會讓舞蹈看上去更有生命力和韌性,所以學跳舞蹈的過程中,需要將這個習慣慢慢養成。
⑽ 新手學跳舞的簡單舞有哪些
1、看喜歡什麼風格,如果想學拉丁的話要看韌帶,如果很緊的話打基礎的時候會比較累,芭蕾的話也是有身體條件要求,韌帶緊的真的會很累,街舞的話推薦爵士,和wacking,wacking現在女生喜歡的相對多一些,屬於比較帶氣質的類型。
2、雖然有的舞蹈視頻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並不全是適合零基礎女生跳的舞。總體來說,目前適合零基礎女生跳的舞,在抖音上較火的類型屬於爵士舞類型。例如之前爆火的隔壁泰山、98K、嘟拉舞、開車舞等。
3、街舞訓練是小肌肉群的運動,它很好地彌補了其它健身項目的局限,使鍛煉更全面,同時由於它的動作多出現在音樂的弱拍上,使動作的韻律更富於變化,強度更易於減肥健身,提高協調能力。
4、民族民間舞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和可伸縮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種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個民族的標志物,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它需要藝術家進行高度的再創造,從民間來最後又回到民間去。
(10)簡單的跳舞方法擴展閱讀:
沒有基礎的女生學習跳舞:
1、如果你想學習舞蹈的話,自己的基礎又是十分的薄弱的話,建議就是自己要先鍛煉一段時間在進行學習。
2、鍛煉的時候,我們應該鍛煉一些什麼呢,就是自己身體的柔韌性以及身體的協調性都是需要鍛煉的。
3、我們應該怎麼樣去鍛煉呢,首先就來提一提柔韌性的鍛煉吧,我們練習柔韌性的時候,就是要壓腿,劈腿,橫縱劈叉。
4、一個零基礎的人想要練習這些的話,就是需要很大的動力去練習的,我們可以選擇的就是自己來每天練習柔韌大概一到二個小時。
5、在練習好橫縱劈叉之後,我們還有就是正反下腰的動作,這個動作是比較難度大的,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練習。
6、舞蹈的基本功是很難的,練的話也不是一天二天的就能練好,最好就是練習句一點,自己要跟著音樂的節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