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火車脫軌時應注意
火車出事時,應遠離門窗。甚至可趴下來,以免被拋出車廂。同時緊靠在牢固的物體上,低下頭,下巴緊貼胸前,以防頸部受傷。火車出軌向前沖時,不要嘗試跳車。
當乘客處於列車的不同車廂、不同位置時也有不同的方法進行自救和逃生。
1、在座廂:如果火車發生傾斜、搖動、側翻,而且如果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就應該平躺在地上,面朝下,手抱後脖頸。
在此時,快速反應是防範金屬扭曲變形、箱包飛動、玻璃破損飛濺而受傷的最佳求生辦法。你在人多的車廂里如何求生取決於你的反應。動作一定要快,必須馬上反應。
背部朝火車引擎方向的乘客如果太晚接觸地面,應該趕緊雙手抱頸,然後抗住撞擊力。
2、在走道:躺在地上,面部朝地,腳朝火車頭的方向,雙手抱在腦後,腳頂住任何堅實的東西,膝蓋彎曲。
3、在衛生間:如果有時間反應,趕快採取行動:坐在地上,背對著火車頭的方向,膝蓋彎曲,手放在腦後抱著。
4、在列車外:如果有列車正接近撞擊的車輛、被卡在鐵軌裡面的汽車或者發現一些搗亂的人在鐵軌上放置破壞物的時候,你可以發信號讓火車停下來。
Ⅱ 火車的車輪與車軌是怎麼樣連接的
火車的車輪和鐵軌是卡住的,防止脫軌!
以下是火車制動原理
19世紀初,以蒸汽為動力的火車出現了。在1829年舉行的一次「火車競賽」中,斯蒂芬森駕駛著滿載的「火箭」號機車,以時速56公里創造了陸地第一個車輛奔跑速度。此後不久,逗宏呼嘯的火車開始賓士在美國和歐洲大陸。形成了鐵路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但是,這時的火車還不夠完善。致命的缺點是剎車不靈,經常導致運行事故。在一般公眾眼裡,火車也是一種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有人將它戲稱為「踏著輪子的混世魔王」。
當時的火車剎車裝置十分原始,最初僅僅裝在車頭上,完全憑司機的體力扳動閘把來剎車,很難使沉重的列車迅速停下來。後來改進為每節車廂上都安一個單獨的機械制動閘,配備一個專門的制動員,遇有情況,由司機發出信號,各個制動員再狠命接下閘把。這樣雖然稍好一些,但仍然不能迅速地剎住列車。因此,發明一種靈敏有效的火車剎車裝置,已成了鐵路系統一項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很多人都曾致力於改進火車剎車裝置的研究,但誰也沒想到,最終獲得成功的卻是一位貧困的美國年輕人——威斯汀豪斯,他發明了一種靈敏可靠的空氣制動閘,給火車這匹巨大不羈的「鐵馬」,繫上了「韁繩」,在鐵路安全運輸史上豎立了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
威斯汀豪斯發明新型火車空氣閘的念頭,是由一次偶然的事件激發起來的。他在一次旅行中,恰好趕上了因火車剎車不靈造成的嚴重撞車事故。目睹了一場車毀人亡的慘劇,他當時就下定決心,要發明一種有效的制動閘,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鐵路運輸的安全。
他首先想到了蒸汽。既然列車是蒸汽推動的,為什麼不能用蒸汽來制動呢?他設計了一套裝置,用管路把鍋爐和各個車廂連接起來,試圖用蒸汽來推動汽缸活塞,從而壓緊閘瓦,達到剎車的目的。但由於高壓蒸汽在長長的管路里迅速冷凝,喪失壓力,實驗未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威斯汀豪斯正在一籌莫展時,有一天他偶然買了一份《生活時代》報,一條報道法國開鑿塞尼山隧道,介紹壓縮空氣驅動大型鑿岩機的消息,使他聯想到苦思山配冊冥索的制動閘:既然壓縮空氣可以驅動鑿岩機,開掘堅硬的岩石,或許也能夠驅動火車制動閘。
基於這個想法,威斯汀豪斯終於製成了新型的空氣閘。其原理並不復雜,只要增加一台由機車帶動的空氣壓縮機,通過管道將壓縮空氣送往各個車廂的汽缸就行了。剎車時,只要一打開閥門,壓縮空氣就會推動各車廂的汽缸活塞,將閘瓦壓緊,使列車迅速停下來。
1868年,年僅23歲的威斯汀豪斯取得了空氣制動閘的專利權,組成了賣慎威斯汀豪斯制動閘公司。直到今天,空氣制動閘仍然是火車和汽車運行的安全保障。
Ⅲ 駕駛火車,是怎麼保證它在鐵軌上行駛的是跟開汽車一樣,一直掌握方向盤,還是鐵軌有吸力,能保證火車不
火車輪子是帶有凸出一邊的(如圖)火車兩邊的兩個輪子的這兩個凸出的邊卡在軌道上,動力有了之後就沿著軌道前行,貨車司機一般很輕松,像飛機駕駛員一樣,只是處理緊急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