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能在一個新的城市紮下根
實際一些,想要在一個新的城市紮根下去,在我看來需要的技能有很多,比如說最基本的自身能力,社交等。
先說自身能力問題吧,離開自己之前非常熟悉的城市,再接觸一個自己之前沒有生活過的城市還要在那兒紮根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失去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你帶不走,所以隻身一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對於自己來說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不管這個城市大小,想要在這個城市先基本的存活下去,就必須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這樣才能給自己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是為自己以後的強大打基礎,這樣紮根下去就不會有什麼基本的困難了。
渠道陌生的城市肯定會不喜歡,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我們的額心態也要改變,不能自再像以前一樣的做事態度,也就是說該改掉不好的習慣就應該改掉這也是為自己好,紮根另一個城市就是要拔掉身上的刺,學會如何做事如何和身邊的環境融為一體,但是卻還不失去自己本身,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考驗,但是如果學會了那麼你在這個城市就有了主動權。
之前也說對於我們來說社交很重要,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你什麼都不熟悉,如果不快速的認識一個或兩個自己覺得還不錯的人,一個人會很孤獨,而且在各個方面朋友都多少會給你幫助和給你安全感。安全感有了就會想繼續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生活下去才會一步一步紮根。
『貳』 桂花樹根部發出新芽咋樣讓紮根
桂花樹根部發出新芽用壓條法能讓它紮根。
壓條法是把母樹枝條壓入土中,待枝條長出新根後與母樹切斷而成為新的植株。這種方法簡單,生長快,成苗時間短。
『叄』 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背井離鄉在外紮根安家
首先得有一個一技之長,能找到一份薪資還算可以的工作,但是在北京這種城市工資5000也就是剛剛夠的到溫飽線,想攢錢要非常節儉、過得非常苦才行。其次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開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通過跳槽或升職來提高薪資水平。如果不是國企或事業單位,那就不要考慮穩定,穩定跟你沒關系,掙錢才是硬道理,因為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水平是你稍微一不努力就連飯也吃不上的地方。
『肆』 榕樹的氣生根一碰到盆里的泥土就幹掉,什麼樣才能使它往土裡紮根
對於榕樹來說不管是盆栽還是露栽的都會有氣生根,榕樹盆栽氣生根也可提高榕樹的觀賞性。下面介紹三種培育引導榕樹氣生根的方法。
1、靠接法:類似於嫁接中的靠接,但也有不同之處,這里的靠接是將根系較多的小榕樹帶盆接於所要造型的榕樹的枝幹上。其方法與靠接法嫁接相同,成功後,除去盆和根間土壤,讓小榕樹的根生長。
2、半折枝法:選擇要長根的側枝,在近主幹處割一刀,深達木質部,用手輕輕折斷,並用泥漿堵住傷口。不久後,從斷裂處就會長出許多側根,引導側根向下生長,可造成獨木成林的景觀。
3、金屬絲綁扎法:根據造型要求,選擇需要生長氣根的樹枝,用鐵絲纏繞一圈,並用鉗子將鐵絲扎緊,迫使樹液不能流通,並取濕苔蘚覆住傷口。不久後,即可從傷口處生出乳白色的根芽。這時,要用塑料盆做一個活絡套,盆內放上濕潤的細砂、蛭石或鋸末。將根栽在盆中,逐漸牽引,達到要求後,去掉活套即可。
據觀察如果空氣濕度較大,溫度理想,自然也會長出氣生根。還有花友說榕樹的年歲越長,氣根就會越多。其實高溫高濕是榕樹長氣根的主要原因,與年齡關系不大.只要處在高溫高濕的華南一帶,青壯年的榕樹照樣布滿了大量氣根.至於盆栽榕樹多是用物理催根或化學催根催出來的。
『伍』 有什麼方法能使植物比較容易生根
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高生根率:
1、選擇插穗的時間
清晨花卉枝椏含水分充足,插種後傷口復合快,易滋生根芽,成活率高。
2、選擇健壯的枝條最好帶嫩芽
桂花、山茶花、無花果等用這個的枝條最好。
3、扦插用生根液
采插穗前幾天對母本勻稱噴施滋生根芽液,通過幼芽和嫩皮汲取後在樹體內進行傳導,可使枝葉中抑制長物質單寧明顯消退,發芽力加強,插穗插種後滋生根芽快。
春天是扦插的好季節,不少盆載植物都在這個季節繁殖,最常見的就是扦插繁殖,想要提高扦插繁殖的成活率,就得能讓插穗快速生根,如果掌握這6種讓花卉快速生根的方法,以後什麼盆栽植物都能養活了,還特容易爆盆。
生根,指植物正在生長的根系,正在發育的根系、或已經紮根秧苗開始生長。秧苗已經開始紮根生長了,旱生根、澇長苗;「龍根生」噴灑水稻秧苗,長出來的根系潔白、粗壯。
『陸』 促進扦插生根的方法有哪些
扦插育苗能繁育出大量苗木,且能保持母株原有的優良性狀,扦插育苗成敗的關鍵在於扦插枝條能否快速生根,有的樹種生根比較困難,扦插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生根。由於扦插時間過長,造成水分虧缺或插條腐爛。為了促進插穗生根,減少腐爛,下面介紹幾種早生根、快生根、多生根、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1)醋酸浸泡
醋酸或食醋溶液含有生長素類物質,可促進插穗生根。一般使用濃度為5%的醋酸或食醋稀溶液,將硬枝浸泡12~24小時,嫩枝浸泡6~12小時取出扦插。這種方法具有加快傷口癒合,促進發根,比用其他植物激素,快速、安全、價廉。
(2)蘸催根素
催根素是一種復合型生長素,成品為黑色粉末,性質穩定,不易變質失效,使用極為方便。扦插時把插穗放在水中浸濕,再蘸上催根素,或先把粉末加水拌成糊狀,再蘸插穗,然後扦插。
(3)蔗糖液浸泡
用蔗糖浸泡扦插枝,可以補充插枝營養物質的不足,從而促進生根。將蔗糖配成1%~5%的溶液,硬枝浸泡20小時,嫩枝浸泡10小時,然後扦插。
(4)激素催根
生產上經常使用生長類激素來促進插穗生根,主要有萘乙酸、吲哚乙酸等。吲哚丁酸效果好,但價格較貴,所以在生產上大多使用萘乙酸。但應注意的是,激素的濃度和處理時間非常重要。濃度過小、時間過短起不到催根作用。濃度過大、時間過長,反而抑制生根,甚至使插穗死亡。所以應根據不同生長激素和氣候條件來確定,一般硬枝扦插比嫩枝扦插濃度要高,氣溫低比氣溫高時濃度要高。主要方式有:
①萘乙酸液浸泡 萘乙酸用少量酒精或70℃溫水將其溶解,然後加水稀釋到50毫克/千克濃度使用,硬枝浸泡12~14小時,嫩枝浸泡6~8小時,取出扦插,效果十分理想。
②激素紙包紮 用萘乙酸或吲哚丁酸1克,加2毫升95%的酒精溶解後,對水10千克配成溶液,然後用衛生紙或其他廢紙浸入溶液中撈出陰干,包紮扦插枝條的下部再扦插,可提前2~4天生根,根系發育健壯,且枝葉繁茂。
(5)噴灑復合肥料液
用0.1%的氮、磷、鉀復合肥液,或用0.1%~0.2%、磷酸二氫鉀肥水溶液浸泡12~14小時,能滿足插穗生根、發芽所需要的養分和水分,從而生根快、發芽早、成活率高。或用0.1%的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肥液噴灑苗圃地或浸泡插穗,生根效果良好。對萌發出新嫩枝葉的插穗噴灑時,濃度須降低一半,同時使氮的比例小於磷、鉀,效果更為理想。
(6)楊條浸出液浸泡
選當年生楊枝條切成10厘米長左右,浸於水中,待楊條與木質部分離後,留液備用,把插穗捆成小捆,使基部浸入液中1~2天,待削麵形成愈傷組織扦插,促進苗木早生根,可提高成活率20%左右。
(7)生根粉浸泡
用ABT、「911」生根粉對硬枝、嫩枝進行生根處理,效果都十分理想,不僅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其使用濃度和浸泡時間應根據不同樹種的特性和使用說明確定。
(8)馬糞窖藏
先挖好溝,溝底鋪上一層馬糞,上面再鋪上濕沙。馬糞發酵後產生熱量,提高沙藏坑的溫度。將已剪好的插穗,正放(芽子向上)在坑內,然後用濕沙填滿。由於溝下面的溫度高,有利於生根;溝上面的溫度低,有利於控制芽苞萌動。
(9)溫床催根
春季氣溫、土溫偏低,扦插後不利於生根,可先採用溫床催根後再扦插。選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方,挖深25厘米、寬1米的低床。床的北面稍高、南面稍低,床底鋪河沙,將種條倒埋在河沙床上,蓋上濕沙並灑上水,再蓋上塑料薄膜以提高沙床內的溫度。床上面向陽、溫度高,有利於生根,床下面溫度低,有利於抑制發芽。
『柒』 紮根理論的基本思路
紮根理論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由於紮根理論的主要宗旨是建構理論,因此它特別強調研究者對理論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論是在設計階段 ,還是在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時候,研究者都應該對自己現有的理論、前人的理論以及資料中呈現的理論保持敏 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構理論的線索。保持理論敏感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收集資料時有一定的焦點和方向,而 且在分析資料時注意尋找那些可以比較集中、濃縮地表達資料內容的概念,特別是當資料內容本身比較鬆散時 。
通常,質的研究者比較擅長對研究的現象進行細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對理論建構不是特別敏感,也不是特 別有興趣。紮根理論出於自己的特殊關懷,認為理論比純粹的描述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度,因此強調研究者對理 論保持敏感。 使用有關的文獻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為資料分析提供新的概念和理論框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 不要過多地使用前人的理論。否則,前人的思想可能束縛我們的思路,使我們有意無意地將別人的理論往自己 的資料上套,或者換一句話說,把自己的資料往別人的理論里套,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削足適履」,而不是「 量體裁衣」。
在適當使用前人理論的同時,紮根理論認為研究者的個人解釋在建構理論時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 者之所以可以「理解」資料是因為研究者帶入了自己的經驗性知識,從資料中生成的理論實際上是資料與研究 者個人解釋之間不斷互動和整合的結果。原始資料、研究者個人的前理解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間實際上是一 個三角互動關系,研究者在運用文獻時必須結合原始資料和自己個人的判斷。研究者本人應該養成詢問自己和 被詢問的習慣,傾聽文本中的多重聲音,了解自己與原始資料和文獻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一級編碼(開放式登錄,Open Coding)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盡量「懸置」個人的「偏見」和研究界的 「定見」,將所有的資料按其本身所呈現的狀態進行登錄。這是一個將收集的資料打散,賦予概念,然後再以 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的操作化過程。登錄的目的是從資料中發現概念類屬,對類屬加以命名,確定類屬的屬 性和維度,然後對研究的現象加以命名及類屬化。開放式登錄的過程類似一個漏斗,開始時登錄的范圍比較寬 ,隨後不斷地縮小范圍,直至碼號出現了飽和。在對資料進行登錄時,研究者應該就資料的內容詢問一些具體 的、概念上有一定聯系的問題。提問的時候要牢記自己的原初研究目的,同時留有餘地讓那些事先沒有預想到 的目標從資料中冒出來。在這個階段研究者應該遵守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既什麼都相信, 又什麼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為了使自己的分析不斷深入,研究者在對資料進行開放式登錄的同時應該經常停下來寫分析型備忘錄。這 是一種對資料進行分析的有效手段,可以促使研究者對資料中出現的理論性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寫作的方式逐 步深化自己已經建構起來的初步理論。這一輪登錄的主要目的是開放對資料的探究,所有的解釋都是初步的、 未定的。研究者主要關心的不是手頭這個文本里有什麼概念,而是它可以如何使探究深入進行。
在進行開放式登錄時,可以考慮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則:1 )對資料進行仔細的登錄,不要漏掉任何重要的 信息;登錄越細致越好,直到飽和;如果發現了新的碼號,應該在下一輪進一步收集原始資料。2 )注意尋找 當事人使用的詞語,特別是那些能夠作為碼號的原話。3 )給每一個碼號進行初步的命名,命名可以使用當事 人的原話,也可以是研究者自己的語言,不要擔心這個命名是否合適。4 )在對資料進行逐行分析時,就 有關的詞語、短語、句子、行動、意義和事件等詢問具體的問題,如:這些資料與研究有什麼關系?這個事件 可以產生什麼類屬?這些資料具體提供了什麼情況?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5 )迅速地對一些與資料有關的 概念的維度進行分析,這些維度應該可以喚起進行比較的案例;如果沒有產生案例,應該馬上尋找。6 )注意 列出來的登錄範式中的有關條目。 二級編碼(又稱關聯式登錄或軸心登錄,Axial Coding)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建立概念類屬之間的各種聯系,以表現資料 中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關聯。這些聯系可以是因果關系、時間先後關系、語義關系、情境關系、相似關系、差 異關系、對等關系、類型關系、結構關系、功能關系、過程關系、策略關系等。在軸心登錄中,研究者每一次 只對一個類屬進行深度分析,圍繞著這一個類屬尋找相關關系,因此稱之為「軸心」。隨著分析的不斷深入, 有關各個類屬之間的各種聯系應該變得越來越具體。在對概念類屬進行關聯性分析時,研究者不僅要考慮到這 些概念類屬本身之間的關聯,而且要探尋表達這些概念類屬的被研究者的意圖和動機,將他們的言語放到當時 的語境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考慮。
每一組概念類屬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來以後,研究者還需要分辨其中什麼是主要類屬,什麼是次要類屬。這 些不同級別的類屬被辨別出來以後,研究者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把它們之間的關系連結起來。當所有的主從類 屬關系都建立起來之後,研究者還可以使用新的方式對原始資料進行重新組合。為了發現這些分析方式是 否具有實踐意義,研究者還可以在對各種類屬關系進行探討以後,建立一個以行動取向或互動取向為指導的理 論建構雛形。這種理論雛形將分析的重點放在處理現實問題和解決現實問題上面,其理論基礎是當事人的實踐 理性。 三級編碼(又稱核心式登錄或選擇式登錄,Selective Coding)指的是:在所有已發現的概念類屬中經過系統的分析以後選擇 一個「核心類屬」,分析不斷地集中到那些與核心類屬有關的碼號上面。核心類屬必須在與其他類屬的比較中 一再被證明具有統領性,能夠將最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囊括在一個比較寬泛的理論范圍之內。就像是一個魚網的 拉線,核心類屬可以把所有其他的類屬患成一個整體拎起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歸納起來,核心類屬 應該具有如下特徵:1 )核心類屬必須在所有類屬中占據中心位置,比其他所有的類屬都更加集中,與最大數 量的類屬之間存在意義關聯,最有實力成為資料的核心。2 )核心類屬必須頻繁地出現在資料中,或者說那些 表現這個類屬的指標必須最大頻度地出現在資料中;它應該表現的是一個在資料中反復出現的、比較穩定的現 象。3 )核心類屬應該很容易地與其他類屬發生關聯,這些關聯不應該是強迫的,應該是很快就可以建立起來 的,而且相互之間的關聯內容非常豐富。 4)在實質性理論中一個核心類屬很容易發展成為一個更具概括性的 理論;在發展成為一個形式理論之前,需要對有關資料進行仔細的審查,在盡可能多的實質理論領域進行檢測 。5)隨著核心類屬被分析出來, 理論便自然而然地往前發展出來了。6)由於不斷地對核心類屬在維度、屬性、條件、後果和策略等進行登錄,因此其下屬類屬可能變得十分豐富和復雜,尋找內部變異是紮根理論的一個 特點。
在核心登錄階段,研究者應該經常問:「這個(些)概念類屬可以在什麼概括層面上屬於一個更大的社會 分析類屬?在這些概念類屬中是否可以概括出一個比較重要的核心?我如何將這些概念類屬串起來,組成一個 系統的理論構架?」這個時期研究者寫的備忘錄應該更加集中,針對核心類屬的理論整合密度進行分析,目的 是對理論進行整合,直至取得理論的飽和和完整性。核心類屬被找到以後,可以為下一步進行理論抽樣和資料 收集提供方向。
核心式登錄的具體步驟是:1)明確資料的故事線;2)對主類屬、次類屬及其屬性和維度進行描述;3)檢 驗已經建立的初步假設, 填充需要補充或發展的概念類屬;4)挑選出核心概念類屬;5)在核心類屬與其他類 屬之間建立起系統的聯系。如果我們在分析伊始找到了一個以上的核心類屬,可以通過不斷比較的方法,將相 關的類屬連接起來,剔除關聯不夠緊密的類屬。 上述問題涉及到行為或事物的後果:「如果這個東西看起來如此,那麼它可能會帶來危害生命的後果嗎? 」此時,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具體條件,如:如果病人移動得太快,或者他晚上睡覺的時候翻身,或者 這個管子掉出來了,他的身體發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生命會受到威脅。我們也可以就醫務人員使用的策 略發問:「為什麼他們把管子這么插著,而不那麼插著?」或者就病人使用的策略發問:「他是否與護士協商 使用另外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就雙方之間的互動發問:「當機器連到他身上時,他和護士之間發生了什麼 事情?他們是否事先告訴他了,是否給了他一些警告呢?他們是不是沒有告訴他就這么做了,結果他感到很驚 恐呢?」(最後這個問題也是涉及到雙方互動所產生的結果。)
這些問題被給予初步的回答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形成一些假設了。有的假設還需要進一步通過觀察或訪 談進行檢驗,但是我們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訪談了。我們也許會發現一個連接病人鼻子 的管道雖然不舒服,但是很安全。因此,我們可以就這一點進行訪談。如果我們希望對「導致不安全的條件」 繼續進行探詢,我們可以問護士:「在什麼時候這些連接對病人來說不安全?」我們也可以注意觀察當病人的 鼻子被機器連接變得不安全時,有什麼條件出現,比如連接突然斷了,或者連接的方式出了問題。
這一思考線索可以進一步導引我們對維度進行細分,提出更多的問題,形成更多初步的假設。比如,對那 些比較容易脫落的機器連接,我們可以問:「它們是如何脫落的?是因為事故、疏忽,還是故意的(比如病人 感到惱怒、不舒服或害怕時自己拉掉的)?護士使用了什麼策略和技巧盡可能避免或預防脫落?給予特殊照顧 ?警告病人不要亂動?強調個人的安全取決於不論多麼疼都不要動或者不要拉斷連接?或者通過『合作』的方 式,保證只連接幾個小時?或者定期地移走機器,使他們放鬆一下?」上述這些問題、假設和區分不一定「屬 實」,但是如果「屬實」,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就此進行探究,找到「是—不是—可能」和「為什麼」。顯然, 我們最終總是要問更多的有關條件和後果的問題的,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病人本人,而且還有病人的親屬、護 士、不同的工作人員、病房的功能,可能還會問到對某些機器部位的重新設計。
上述比較有針對性的探究會自然地引導我們追問:「我可以在哪裡找到『X』或『Y』的證據?」這個問題 提出的是「理論抽樣」的問題。通過前面的調查,我們開始為自己初步出現的(也許是十分原始的)理論 尋找有關的人群、事件和行動作為抽樣的依據。對於研究新手來說,這個抽樣通常是隱蔽地在比較的活動中進 行的,主要是對不同的子維度進行對比。 受到上述理論的導引,我們還可以更加廣泛地進行抽樣。比如,就其他機器的安全和舒適程度進行抽樣, 看這些機器是否與人的身體相連,如X光設備、飛機、烤麵包機、 鋤草機或那些受雇在街上打破水泥路面的工 人手中的機器震動時對身體的震盪。這么比較不是為了對所有的機器或安全的/危險的機器形成一個概括性的 理論,而是為了給在醫院環境下使用醫療設備的有關理論提供理論敏感性。我們的外部抽樣是與內部抽樣緊密 相聯系的。當然,這些比較也可以從我們自己的其他經驗資料中獲得(即所謂的「逸事比較」),比如我們自 己與機器有關的個人經歷、觀看別人使用機器、自己閱讀有關機器的小說、自傳或報告文學等。
本文著重介紹了質的研究中紮根理論的方法,特別是其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在質的研究中存在很多其他 不同的建構理論的方式,研究者個人所受訓練的流派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採取 一種不同的對待和處理理論的方式。因此,讀者在考慮理論建構的問題時,需要採取一種開放、靈活的態度。
『捌』 什麼是紮根方法,請結合具體的研究方法加以說明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GT)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這是一種從下往上建立實質理論的方法,即在系統性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事物現象本質的核心概念,然後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建構相關的社會理論。紮根理論一定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不在其經驗性,而在於它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學思想上,紮根理論方法基於的是後實證主義的範式,強調對已經建構的理論進行證偽。
紮根理論的方法起源於格拉斯和斯特勞斯兩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醫院里對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這個方面的形成與兩方面的理論思想有關,分別來自哲學和社會學:一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特別是杜威、G.米德和皮爾士的思想,他們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注重對有問題的情境進行處理,在問題解決中產生方法;另外一個影響來自芝加哥社會學派,該學派廣泛使用實地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 ,強調從行動者的角度理解社會互動、社會過程和社會變化。
『玖』 水草多長時間可以紮根在泥里,我的草稍微一動就浮起來了,固定不住
水草缸:
扦插的水草一般25度水溫一周左右可生根,是否能定植跟底砂的厚度和水草的浮力相關。底砂太薄或水草浮力太大,可在水草下部壓或捆綁重物,等水草根系完全能自主定植於底砂後,卸去重物即可。
水塘:
水草要插入到淤泥下較硬的土層中,半月內保持池塘水相對安靜。
1、插根法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像皇冠草、辣椒草、水蘭等,這些水草有明顯的根系,有些根系十分龐大,有些具有塊莖或球根。我們在拿到水草以後先不要著急栽種,可先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鍾左右(莫絲浸泡時間要相應減半,因為莫絲泡後比較容易黃葉),再用清水沖洗出來,去除一下螺螄和卵或者寄生蟲,然後修剪入土。
水草長的慢,總是自己浮起來,4種正確栽種方法,可能原來的錯了
在插根之前,要盡量去除老根和老葉,因為在新的環境中,原有的根和葉不一定能適應生存,很有可能會不適應,爛掉等。對一些具有鱗莖(噴泉草)、球莖(網草)塊莖(荷根)的水草時,即使老根和葉都去掉,只要有相應的莖,也能很快的長出新的葉和根的。又如皇冠草,其實盡量去除旁邊的葉子,只保留中間的就可,根也可去除一部分,不要怕根少了水草不會活,水草要生長必須依靠栽種後長出的新根。
水草長的慢,總是自己浮起來,4種正確栽種方法,可能原來的錯了
2、插莖法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有莖類水草,比如蜈蚣草、金魚草、紅絲青葉等。這類水草可能並不具有完整的根系,一般都是剪枝,也是先要泡高錳酸鉀,再沖洗,一定要確保水草干凈。栽種時用鑷子直接插入底床種就可以生長,要注意,埋入土中的莖一定要帶有莖節,這樣新根才能從莖節出生長出。
水草長的慢,總是自己浮起來,4種正確栽種方法,可能原來的錯了
在栽種時要盡量剪短,下部老化的莖和葉一定要去掉,留下好的叫它們吸收養分生長。栽種時可單株的入土,注意流出足夠的間距,也可多株插莖,可先捆綁在入土。在插小葉的水草時一定要注意分布合理,可稍微加大間距,這樣可長成為以大片,而不是一大團。
水草長的慢,總是自己浮起來,4種正確栽種方法,可能原來的錯了
3、捆綁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水榕、莫絲等。綁之前別忘了泡和洗啊。在綁水榕的時候不要以為綁的越多長成後就越茂盛,如果綁的又大又厚一層又一層,上面的葉可以受到光照,但不能紮根在沉木上,而下面的葉片受不到光照,又無法光合作用無法生長,時間一長,上層的就浮起來,下層的就爛掉了。正確的方法只要捆綁一層就可以,去掉老葉多留一些新葉,叫葉子都舒展開能接收到光照。
水草長的慢,總是自己浮起來,4種正確栽種方法,可能原來的錯了
莫絲類除了用線捆綁還可以用膠粘,粘的時候注意厚薄,薄薄一層就可以,另外我們買的莫絲一般都是一片一片的,可以將網片直接捲成圓筒,穿過沉木枝也可,免去粘膠的麻煩。
水草長的慢,總是自己浮起來,4種正確栽種方法,可能原來的錯了
4、干種法
所謂干種不是說不加水,是只加水到底床下半部分,保持濕度、光照和溫度,在底床上栽種細小的水草(矮珍珠、迷你矮、挖耳草等),經過一段時間叫它們自己的根去深入底床找水。這樣可以比缸里灌滿水以後扎的根要深,就不容易浮起來了。
以上4種栽種方法其實都很簡單,無非就是一個仔細,可能現在用心多一點,將來就能多省心一點。
『拾』 如何進行紮根研究
紮根理論(GroundedTheory,GT)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Strauss,
1987、5)。
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上升到系統的理論。
這是一種從下往上建立實質理論的方法,即在系統性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事物現象本質的核心概念,然後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建構相關的社會理論。
紮根理論一定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不在其經驗性,而在於它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哲學思想上,紮根理論方法基於的是後實證主義的範式,強調對已經建構的理論進行證偽。
紮根理論的方法起源於格拉斯和斯特勞斯兩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醫院里對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
這個方面的形成與兩方面的理論思想有關,分別來自哲學和社會學:一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特別是杜威、G.米德和皮爾士的思想,他們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注重對有問題的情境進行處理,在問題解決中產生方法;
另外一個影響來自芝加哥社會學派,該學派廣泛使用實地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強調從行動者的角度理解社會互動、社會過程和社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