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簡單邏輯常用的邏輯方法

簡單邏輯常用的邏輯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1 12:58:49

A. 邏輯推理的十種方法

邏輯推理的方法沒有十種,邏輯推理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關系推理等形式。邏輯推理一般指演繹推理,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與「歸納法」相對。推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是一種確實性推理。

推理形式介紹

1、三段論

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2、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兩種。

3、選言推理

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個(或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要肯定剩下的一個選言支。

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個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否定其它選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支,結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支。例如下面的兩個例子:

4、關系推理

是前提中至少有一個是關系命題的推理。

B. 邏輯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邏輯思維的方法有哪些?我來回答,邏輯思維方法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基本的方法,是邏輯思維的活動程序和格式,是在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方法,也是人們獲得間接性的知識或探求新知識的邏輯工具。 明白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我們進行邏輯思維的前提。那麼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
假設法
假設法就是對於給定的問題,先做一個或多個假設,然後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如果與題目所給的條件矛盾,就說明假設錯誤,然後再用其它的假設。
排除法
排除法:已知在有限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對於一個答案,不知道它是否正確,但是知道這個答案之外的其它答案都是錯誤的,所以推斷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著名偵探福爾摩斯說過:「當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還剩一個時,不管有多麼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
反證法
反證法是「間接證明法」一類,是從反面的角度的證明方法,即:肯定題設而否定結論,從而得出矛盾。具體地講,反證法就是從反論題入手,把命題結論的否定當作條件,使之得到與條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題的結論,從而使命題獲得了證明。
常見步驟:
第一步:假設命題結論不成立,即假設結論的反面成立。
第二步:從這個命題出發,經過推理證明得出矛盾。
第三步:由矛盾判斷假設不成立,從而肯定命題的結論正確。

C. 能不能介紹幾種邏輯推理方法

演繹推理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關系推理等方法。

1、三段論

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2、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兩種。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結論就肯定大前提的後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後件,結論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後件,結論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結論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後件

3、選言推理

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行測邏輯推理技巧

1、問題先於題干原則。

先看問題再讀題干陳述,邏輯判斷題根據題目中問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幾大類,因此,閱讀題干前先看問題,根據問題判斷屬於哪一類題型,再帶著問題閱讀題干陳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確答案。

2、緊扣題干答題原則。

題目陳述部分是整個題目的精髓所在,應堅持緊扣題干答題原則,不可隨意加入個人的主觀臆斷,因為邏輯判斷題其前提與結論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結論決不能超出前提所規定的范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邏輯推理

D. 邏輯學中的方法有哪些

不太清楚你所指的「方法」的范圍,我只就邏輯學中的邏輯方法提供參考答案。

邏輯學中常見的邏輯方法主要有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和探求事物因果聯系的邏輯方法。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主要有定義、劃分、限制和概括;探求事物因果聯系的邏輯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求異並用法、共變法、剩餘法。

E. 邏輯推理技巧有哪些

所謂邏輯推理技巧,就是如何正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把話說得更准確、更清楚的一種技巧。邏輯推理技巧在口語表達中應用十分廣泛,有的人說話所以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就是因為他掌握和運用了一定的邏輯推理技巧。

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任何一個真實反映現實的概念都具有內涵和外延這兩種基本性質。概念的內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亦即概念的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那一對象或那一類對象的總和,即通常所說的概念的適用范圍。如「勞動」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人們使用生產工具以改變自然物質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外延是:指工業勞動、農業勞動、服務性勞動及家庭勞動等一切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在口語表達中正確運用概念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這就要求給事物下個科學的定義,這個定義應是嚴謹的、無懈可擊的,否則觀點站不住腳,容易被對方反駁。古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人是有兩條腿的動物。」有人指著一隻雞反問:「這是人嗎?」蘇格拉底發現給人下的定義有問題,又補充說:「人是有兩條腿而無羽毛的動物。」那人又反駁道:「這么說來,拔去羽毛的雞就是人了。」蘇格拉底再也無法回答。正是由於蘇格拉底給人下的定義不科學,因而才遭到了別人的反駁而無言以對。「人是有兩條腿的動物」定義過寬;「人是有兩條腿而無羽毛的動物」,沒有揭示出「人」的本質屬性。反駁的人正是抓住這一點,進行了駁斥。

(2)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時要明確概念之間的關系。從外延方面考慮,概念之間的關系主要有四種:

第一,全同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的關系。如「北京」和「中國首都」。

第二,交叉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的內涵不同,而外延有部分重合的關系。如「青年」和「企業家」這兩個概念就有交叉,有些青年是企業家,有些不是;也有些企業家是青年,有些企業家不是青年。

第三,從屬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在兩個概念中,一個概念被另一個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的關系。其中外延寬的那個概念叫屬概念,外延窄的那個概念叫種概念。在說話中,屬概念和種概念一般不能並列使用,否則就犯了邏輯錯誤。例如:我們這次展銷會,不僅接待國內和本市的用戶,還歡迎世界各地貿易界人士光臨。這里,「國內的用戶」和「本市的用戶」是屬種關系的概念,並列使用造成了語意重迭、含混不清。

第四,並列關系。這種關系指兩個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的關系。如「發光物體」與「不發光物體」,「商品」和「非商品」,「馬」和「非馬」等。

(3)由一個概念上升到另一個概念,程度要適當。要對行為的動機和目的作實事求是的分析,不能扣大帽子,不能無限上綱。如有一位青年工人搞技術革新,將一台鑽孔機拆壞了。車間主任批評他:「你這是破壞集體財產、破壞社會主義建設。」這種批評就不是實事求是的,讓人無法接受。

(4)不能以局部代替整體,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如某廠有一位團員遲到了幾次,有人提出批評說:「團員違反勞動紀律,這個共青團支部還能稱為先進青年的組織嗎?」這便是以偏概全,顯然不符合邏輯,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運用判斷必須真實恰當。

具體來說,運用判斷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用事和理來檢驗判斷的真假。客觀實際是檢驗判斷真實和虛假的標准。真實的判斷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判斷,虛假的判斷就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判斷。例如:

1967年在一次政治局碰頭會上,張春橋認為上海的形勢一派大好,並天花亂墜地進行介紹。李先念反駁道:「你那個大好形勢我看不到,我只曉得上海的存糧只夠吃7天了。搞到最後,大家一起餓飯。」谷牧拿出了一系列統計數字,補充指出:「上海有一半的工廠停工,鐵路半癱瘓,港口堵塞,這樣亂下去,上海這個工業中心就要垮了!」

康生隔著會議桌,用多疑的目光盯著谷牧:「你說的都沒有誇大嗎?」

谷牧一句話就把康生擋了回去:「你是要我縮小嗎?」

既是事實,無需誇大,也無法縮小。事實有力地說明了張春橋的判斷是虛假的。

(2)防止判斷自相矛盾。判斷或是肯定,或是否定,都是不變的。不能前面肯定,後面否定,否則就是「自相矛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青年對愛迪生說:「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要發明一種萬能溶解劑——它能溶解一切物質。」愛迪生回答說:「那麼,你打算把它放在什麼容器里呢?」愛迪生抓住了對方自相矛盾的地方。既然萬能溶解劑能溶解一切物質,它當然能溶解掉裝它的容器,那麼這種溶解劑又何處安身呢?

推理必須合乎邏輯。

推理,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人們說話,不能老是堆積概念,也不能老是簡單地判斷事物是什麼,不是什麼,尤其是演講或辯論之類的系統講話,需要把一些有某種關系的判斷聯系起來,以反映事物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這就離不開推理了。

推理有正面推理和反面推理兩種方法。正面推理包括:

①演繹推理。這是由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其具體做法是:首先提出一個正確的觀點作為大前提,然後提出一個與此相關的要論證的問題作為小前提,再通過引申發揮,使兩者充分地統一起來,得出結論,使論點成立。

②歸納推理。這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從特殊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歸納推理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兩種。完全歸納推理是由一類對象的每個分子都具有某種屬性而推知該類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對象的部分分子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該類對象的全體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

③類比推理。這種推理就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或者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的某些屬性的相同或相似,而推論出它們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間接推理形式。這樣得出來的結論雖然是或然性的,但它是根據事物的某種相同點用已知的事物來說明未知的事物,所以能起到啟發聯想和觸類旁通的作用。因此,作為一種邏輯技巧,類比推理在說話藝術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反面推理包括:

①反證法。通過論證與對方論題相反的論題是正確的,從而推翻對方論題的一種邏輯論證方法,叫反證法。反之亦然。

②歸謬法。按照邏輯規律,任何推理,必須有正確的前提,才能推出正確的結論。而「歸謬法」卻違反「前提必須正確」這一規律,故意假設對手的錯誤觀點是正確的,並以此假設為前提,一步一步進行推論,引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從而使對手的論點不攻自破,達到駁斥對手的目的。

F. 邏輯思維方式有哪幾種

常見的邏輯思維包括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比較思維法、因果思維、遞推法、 逆向思維等七種。

G. 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有哪些

邏輯思維 方法 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基本的方法,是邏輯思維的活動程序和格式,是在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方法,也是人們獲得間接性的知識或探求新知識的邏輯工具。 明白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我們進行邏輯思維的前提。那麼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

假設法

假設法就是對於給定的問題,先做一個或多個假設,然後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如果與題目所給的條件矛盾,就說明假設錯誤,然後再用 其它 的假設。

排除法

排除法:已知在有限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對於一個答案,不知道它是否正確,但是知道這個答案之外的其它答案都是錯誤的,所以推斷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著名偵探福爾摩斯說過:“當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還剩一個時,不管有多麼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

反證法

反證法是“間接證明法”一類,是從反面的角度的證明方法,即:肯定題設而否定結論,從而得出矛盾。具體地講,反證法就是從反論題入手,把命題結論的否定當作條件,使之得到與條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題的結論,從而使命題獲得了證明。

常見步驟:

第一步:假設命題結論不成立,即假設結論的反面成立。

第二步:從這個命題出發,經過推理證明得出矛盾。

第三步:由矛盾判斷假設不成立,從而肯定命題的結論正確。

等級和階段

等級:事物的發展過程分為多個等級,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進入相應的等級。

階段:事物的發展過程分為多個階段,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進入相應的階段。

等級和階段的作用:

(1)區分作用。一些事物可以按照所處的等級或階段來進行區分。

(2)描述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例如:我們常說一個事物發展到什麼階段了,或者一個事物發展到什麼等級了。

篩選思維

篩選:通過淘汰的方式對事物進行的挑選。

對於多層篩選,需要為每層都設置通過的條件,符合條件的事物可以通過,不符合條件的事物被淘汰掉,那些符合條件的事物再進入到下一級別篩選,從而實現一層一層的篩選。

#FormatImgID_0#

限定思維

限定是為了縮小范圍。語言中的定語就是為了限定主語和賓語,從而縮小主語和賓語的范圍。

(1)用形容詞限定主語:

例如:“貓”→ “黑色的貓”。“黑色的”這樣的限定,就縮小了指定的貓的范圍。

(2)用名詞所有格限定主語:

例如:“貓”→ “小明的貓”。“小明的”這樣的限定,就縮小了指定的貓的范圍。

(3)用數詞限定主語:

例如:“兩只貓。”“兩只”是數量上的限定。

計演算法

定性決定事物的性質,而定量是決定事物的數量,很多時候要用計演算法來解決事物的定性和定量問題。

(1)計演算法解決關於定性的問題:

例如:計算質子數來決定化學元素。

例如:計算分數判斷考試及格還是不及格。

(2)計演算法解決關於定量的問題:

例如:在商店買了幾件商品,一共花了多少錢。

表格法

表格上的一個值,是由某一個行值和某一個列值所確定的一個值。

計算機的SQL資料庫的數據就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現的,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很多信息以表格的形式來組織。

時間與空間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

點線面體

點組成線,線組成面,面組成體。

數學上,一條直線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

一根直線是一維的,一根曲線則是二維的。

一個平面是二維的,一個曲面則是三維的。

體是三維的。

作圖法

作圖法可以描述有些時空關系的問題。

例如:基於一維坐標軸的繪圖、基於二維坐標軸的繪圖、基於三維坐標軸的繪圖、基於極坐標的繪圖、矩陣繪圖、流程圖繪圖等。

集合

子集:對於兩個非空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稱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交集:一般地,給了兩個集合A和B,由既屬於集合A又屬於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交集。

並集:一般地,對於兩個給定的集合A和B,把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並集。

補集:一般地,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S中的補集。

建模

對事物建立模型,就是按照需要,留下重要部分,去掉次要部分,從而簡化事物、突出重點。

聚集形式

第一種:按功能聚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或者功能互補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第二種:按性質聚集。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例如:在水中,很多疏水的物質趨於聚集),或者性質相反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例如:一個磁鐵的南極和另一個磁鐵的北極,相互吸引。)

第三種:按傳輸關系聚集。前一個事物的輸出是後一個事物的輸入,為了方便傳輸而聚集。

第四種:按照時間關系而聚集。

第五種:隨機聚集。

上位效應

一個事物的選擇受上一個事物的控制,既以上一個事物的選擇為前提。

#FormatImgID_1#

(1)肯定上位:上一個事物選擇否定,才輪到下一個事物選擇肯定或否定,如果上一個事物選擇肯定,下一個事物就沒有決定的機會。

(2)否定上位:上一個事物選擇肯定,才輪到下一個事物選擇肯定或否定,如果上一個事物選擇否定,下一個事物就沒有決定的機會。

例如:遺傳學中的顯性上位和隱性上位就是這個原理。

定性與定量

定性決定事物的性質,定量決定事物的數量、程度。

例如:植物開紅花或白花是定性,植物的高低則是定量。

例如:黑鼠和白鼠的皮毛顏色是定性,而鼠的體重是定量。

增、減、換

(1)增是事物的增加,分為重復增加和不重復增加。

例如:有的DNA插入了重復的序列,形成了重復的DNA片段。有的DNA受到異位DNA的插入,形成了增加但不重復的DNA。

(2)減是事物的減少。

例如:有的DNA片段缺失了。

(3)換:就是替換,就是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例如:基因的點突變,就是鹼基發生了變化。

與“增、減、換”相對應的是“增、刪、改”。“增、減、換”可以是自然發生的,也可以是人為發生的,而“增、刪、改”通常是人為發生的。

轉化與代換

(1)轉化:

事物的轉化,按照性質,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事物由一個狀態轉化為另一個狀態。

第二種:一個事物轉化為另一個事物。

事物的轉化,按照方向,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單向轉化。例如:紙在燃燒時,轉化為灰,但是灰不能轉化成紙。

第二種:雙向轉化。例如:很多化學反應是可逆的。

(2)代換

代換和轉化不同,代換是用另一個事物替換原來的事物。最常見的代換是等價代換。

繼承與補充

(1)繼承:

繼承分為兩種:

第一種:揚棄繼承:新事物繼承舊事物中好的方面,拋棄舊事物中不好的方面。

第二種:許可權繼承:新事物只繼承舊事物中新事物有權繼承的方面。

(2)補充:

繼承後,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新事物對舊事物補充新的內容。

第二種:新事物不補充新的內容,就是只保持繼承下來的內容。

補充分為兩種:

第一種:補充好的方面,從而繼續發展事物。例如:在前人創造的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創新、發展、完善。

第二種:補充壞的方面,從而阻礙事物的後續發展。例如:三國時期,蜀國的劉禪繼承劉備的大業,卻補充了壞的方面,以至於蜀國最終滅亡。

短板原理

短板原理又叫木桶原理,就是一個木桶的盛水量取決於圍成水桶的最短的那個木板,從而用來說明:對於有些事物,短處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長處卻不起決定性作用。

語言邏輯

第一, 句子 (事件)關系:

1.因果關系。

意義:原因產生結果。

關鍵詞:因為、所以、因此。

2.前提條件關系。

意義:實現事件所需要具備的條件。

關鍵詞:只要、就可以、才能。

3.目的關系。

意義:做事都有目的。

關鍵詞:為了、使。

4.順序關系(承接關系)。

意義:事件發生有先後的順序。

關鍵詞:然後、之後。

5.並列關系。

意義:幾個事件可以同時發生。

關鍵詞:同時。

6.選擇關系。

意義:按照目的進行選擇。

關鍵詞:還是、不是...就是、寧可...也不。

7.遞進關系。

意義:一步步的加強或增加性質。

關鍵詞:不僅...而且、不但...還。

8.轉折關系。

意義:先肯定,然後部分否定。

關鍵詞:但是、可是、卻、然而、雖然...但是。

9.假設關系。

意義:假想的事件。

關鍵詞:如果、假如、要是、如果...那麼。

第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和邏輯與、邏輯或、邏輯非

充分條件:A可以推導出B,A就是B的充分條件。

例如:因為A,所以B。

例如:A,才能B。

必要條件:B可以推導出A,但是A不能推導出B,A就是B的必要條件。

例如:因為B,所以A。

例如:B,必然A。

充要條件:A可以推導出B,B也可以推導出A,A就是B的充要條件。

例如:因為A,所以B,並且因為B所以A。

例如:A才能B,並且B,必然A。

邏輯與:多個條件都必須具備才行。

邏輯或:多個條件只要具備其中任何一個就行。

邏輯非:任何一個條件都不具備就行。

1.A是B的充要條件,B多個充要條件之間是邏輯與的關系,都必須滿足。

逆推:事件B發生了,意味著事件B的所有充要條件都發生了。

例如:

充要條件:有錢才能旅遊,旅遊必須有錢。

充要條件:不下雨才能旅遊,旅遊必須不下雨。

如果旅遊,必然有錢並且不下雨。(注意:是邏輯與的關系)

2.A是B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那麼B的多個充分條件之間是邏輯或的關系。

例如:

充分條件:周末才能旅遊,但是旅遊不一定是周末,也可以是放假的節日。

周末或者放假的節日才能旅遊。(注意:是邏輯或的關系)

邏輯思維的方法

演繹推理法、歸納推理法、實驗法、比較研究法、證偽法

1.演繹推理法

演繹推理就是由一般性前提到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按照一定的目標,運用演繹推理的思維方法,取得新穎性結論的過程,就是演繹推理法

例如:一切化學元素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惰性氣體是化學元素,所以,惰性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確實能夠發生化學反應。這里運用的就是演繹推理方法。

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法。三段論法就是從兩個判斷中進而得出第三個判斷的一種推理方法。上面的例子就是包含著三個判斷。第一個判斷是一切化學元素都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提供了一般的原理原則,叫做三段論式的大前提。第二個判斷是"惰性氣體是化學元素"--指出了一種特殊情況,叫做小前提。聯合這兩種判斷,說明一般原則和特殊情況間的聯系,因而得出第三個判斷:"惰性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確定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結論。

只要作為前提的判斷是正確的,中間的推理形式是合乎邏輯規則的,那麼,必然能夠推出“隱藏”在前提中的知識,這種知識,盡管沒有超出前提的范圍,但畢竟從後台走到了前台,對我們來說,往往也是新的,而且由於我們常常是為了某種實際需要才做這種推理,其結論很可能具有應用價值。這樣演繹推理的結論就可能既具有新穎性,又具有實用性

↓↓↓點擊下一頁還有更多精的 邏輯思維的方法 ↓↓↓

H.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邏輯推理是解題時候常用的方法,邏輯推理包含很多種方法,每種方法的解題技巧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的相關信息吧,一起來看看。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1

1、類比推理:

在邏輯學上,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裡尚未發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

2、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關於個別事物的觀點過渡到范圍較大的觀點,由特殊具體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的解釋方法。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般,都存在於個別、特殊之中,並通過個別而存在。一般都存在於具體的對象和現象之中,因此,只有通過認識個別,才能認識一般。

3、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與「歸納法」相對。推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是一種確實性推理。

運用此法研究問題,首先要正確掌握作為指導思想或依據的一般原理、原則;其次要全面了解所要研究的課題、問題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性;然後才能推導出一般原理用於特定事物的結論。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2

1、三段論

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2、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兩種。

3、選言推理

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個(或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要肯定剩下的一個選言支。

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個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否定其它選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支,結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支。例如下面的兩個例子:

4、關系推理

是前提中至少有一個是關系命題的推理。

I. 邏輯推理的方法

邏輯推理的方法

邏輯推理的方法,邏輯推理是遵循一些邏輯的規律來分析推理的思路,這是邏輯推理的一條重要思維規律。邏輯推理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需要思維能力特別強的人才能做到,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些。

邏輯推理的方法1

1、類比推理:

在邏輯學上,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裡尚未發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

2、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關於個別事物的觀點過渡到范圍較大的觀點,由特殊具體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的解釋方法。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般,都存在於個別、特殊之中,並通過個別而存在。一般都存在於具體的對象和現象之中,因此,只有通過認識個別,才能認識一般。

3、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與「歸納法」相對。推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是一種確實性推理。

邏輯推理的方法2

1、三段論

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2、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兩種。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結論就肯定大前提的後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後件,結論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後件,結論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結論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後件

3、選言推理

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閱讀全文

與簡單邏輯常用的邏輯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卡在鐵軌上用什麼方法 瀏覽:532
洗隱形眼鏡的正確方法 瀏覽:789
美顏油使用方法 瀏覽:826
沖鋒衣怎麼洗滌方法 瀏覽:239
婚前債務的計算方法 瀏覽:530
色環電阻與熱繼電器的連接方法 瀏覽:24
落枕了什麼方法最有效 瀏覽:299
雙頭眼影筆使用方法 瀏覽:685
鑒賞小說環境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31
柳蒿芽兒的種植方法 瀏覽:763
金屬裝飾彩鋼板安裝方法 瀏覽:987
治療甲亢最好的方法是 瀏覽:630
香皂怎麼做簡單方法 瀏覽:669
電腦貼膠布的正確方法 瀏覽:489
吃蘆薈方法小視頻 瀏覽:790
304熱水器波紋管的連接方法 瀏覽:30
四年級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口訣 瀏覽:469
黃柏使用方法 瀏覽:293
led應急日光燈怎麼接線方法圖 瀏覽:223
快速系蝴蝶結方法圖解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