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辨別梔子是否染了顏色
梔子一定不會染顏色的,因為它本身就會把別的染色,梔子自帶顏色,不用染。
有些時候會發現有的梔子泡出來顏色特別黃;有的特別淺,這是正常現象,並不是黃的被染色了。黃梔子上色有些黃有些不黃,是因為你在使用黃梔子時方法不對。使用黃梔子時要先把黃梔子放水裡煮,用煮出來的水上色,然後再搭配糖一起上色就均勻了。
梔子的色素是一種水溶性類胡蘿卜素,極易被人體吸收,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烹飪中可用於鹵制、醬制、腌制,一般以調色為主,有時用於禽類或米製品的調味,是一種對人無害的天然黃色素,對蛋白質、澱粉等具有優良的染色能力,可用於糕點、雪糕等。
另在烹調中可用於鹵制各種菜品,如在鹵水中適量添加黃梔子(用時敲破,更容易上色),可以使鹵出來的菜品顏色金黃,長時間放置不掉色。在烹製冷盤鹽焗雞、鹽焗雞翅時在湯鹵中加入黃梔子鹵制,成菜後顏色金黃、色澤光亮,是非常好的天然色素。
在醬制或腌制食材時,可以先把黃梔子敲破放入水中,用溫水泡製半小時,再把水倒入食材中可起到染色作用。例如在腌製冷盤蘿卜皮時,也可以用黃梔子泡出來的水來腌制上色。
② 梔子真假鑒別,求懂的人來,最好說明細節,不要直接就說真的假的,真的請說明怎麼真,假的請說明怎麼假了
梔子又稱越桃、黃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為常用中葯。生於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等地,每年10月間果實成熟果皮呈黃色時採摘,除去果柄及雜質,上屜蒸半小時或置2%的明礬沸水中略燙,取出烘乾或曬干即可入葯。其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以及扭挫傷等症。市場上發現有一種同科植物水梔子偽充梔子出售,使用時要注意鑒別。
真品梔子 外觀呈橢圓形或長卵形,長約1.5~3.5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有翅狀縱棱5~8條,頂端宿萼殘存,有非腺毛,多碎斷,果皮薄而脆;聞之氣微,口嘗味微酸而苦。用乙醇溶液進行熒光測試,真品測試呈藍色。
偽品水梔子 外觀為長圓形,長3~7厘米,個兒比真品大,表面有翅棱6條,較凸出,且多卷折,頂端宿萼較大,無非腺毛,果皮較厚;口嘗鼻聞與真品相似,但用乙醇溶液進行熒光測試不顯藍色。
現代葯理研究表明,梔子的水及醇提取液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對許蘭氏黃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製作用;製成流浸膏有鎮靜、降壓作用;所含的去羥梔子苷有瀉下作用;製成油膏可加速軟組織的癒合,而偽品水梔子雖與真品為同科植物,但不具有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梔子使用。
③ 梔子怎麼辨別
梔子介紹
1.生梔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2.山梔仁:取凈梔子,用剪刀從中間對剖開,剝去外皮取仁。
3.山梔皮:即生梔子剝下的外果皮。
4.炒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涼。
5.焦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
6.梔子炭: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須存性,取出,放涼。
7.《雷公炮炙論》:凡使梔子,先去皮須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乾,搗篩如赤金末用。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定】:果實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4-3.5cm,直徑0.8-1.8cm。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翅狀縱棱6-8條,每二翅棱間有縱脈1條,先端有暗黃綠色殘存宿萼,先端有6-8條長形裂片,裂片長1-2.5cm,寬2-3mm,多碎斷,果實基部收縮成果柄狀,末端有圓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內表面鮮黃色或紅黃色。有光澤,具隆起的假隔膜2-3條。折斷面鮮黃色,種子多數,扁橢圓形或扁矩圓形,聚成球狀團塊,棕紅色,表面有細而密的凹入小點;胚乳角質;胚長形,具心形子葉2片。氣微,味微酸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果實中部橫切面:圓形,縱棱處顯著凸起。外果皮為1列長方形細胞民,外壁增厚並被角質層;中果皮外側有2-4列厚角細胞,向內為薄壁細胞,含黃色色素,少數較韌型維管束稀疏分布,較大的維管束四周具木化的纖維束,並有石細胞夾雜其間;內果皮為2-3列石細胞,近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壁厚,孔溝清晰,有的胞腔內可見草酸鈣方晶,偶有含簇晶的薄壁細胞鑲嵌其中。種子橫切面,扁圓形,一側略凸,外種皮為1列石細胞,近方形,內壁及側壁顯著增厚,胞腔含棕紅色或黃色色素,內種皮為頹廢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多角形,中央為2枚扁平的子葉,細胞內均充滿糊粉粒。
【理化鑒別】:
1.取該品粉末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熱3min,濾過。取濾液5滴,置瓷蒸發皿中,烘乾後,加硫酸1滴,即顯藍綠色,迅速變為黑褐色,繼轉為紫褐色。(檢查藏紅花素)
2.該品1%熱水浸出液,濾過。取濾液10ml,置有塞量簡中,加乙醚5ml,振搖,水層呈鮮黃色,醚液無色。(檢查藏紅花素)
④ 梔子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干灰色,小枝綠色,有垢狀毛。葉長橢圓形,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無毛,革質有光澤。花單生枝端或葉腋,白色,濃香。果卵形,具6縱棱,頂端有宿存萼片。花期6~8月。變型、變種有:
大花梔子:葉較大,花大而重瓣,香味極濃。園林中普遍應用。
水梔子:又名雀舌梔子,植株較小,枝常平展匍地,葉小而狹長,花也較小。
核桃紋梔子:葉卵形,葉脈突出,似核桃紋,花大,香味較淡。
小葉梔子:葉小,革質,葉脈不明顯。
柳葉梔子:株形矮小,葉闊披針形。
梔子
⑤ 梔子花從葉子或枝條上怎樣分辨
梔子(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屬茜草科。為常綠灌木。單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倒卵形,革質,翠綠有光澤。花白色,極芳香。漿果卵形,黃色或橙色。喜濕潤、溫暖、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但忌強光暴曬。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種植。可用扦插、壓條、分株或播種繁殖。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實可消炎祛熱。是優良的芳香花卉。通常說的梔子花指觀賞用重瓣的變種大花梔子。產區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南部等省份。 梔子花同時是湖南省岳陽市的市花。(1986年7月2日)形態特徵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較低矮。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四季常綠灌木,木本花卉。高1餘米,葉對生或3葉輪生,有短柄,葉片革質,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頂端漸尖,稍鈍頭,表面有光澤,僅下面脈腋內簇生短毛,托葉鞘狀。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單生枝頂;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伸展,花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種(大花梔子)。花期較長,從5-6月連續開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黃色,卵狀至長橢圓狀,有5-9條翅狀直棱,1室;種子很多,嵌生於肉質胎座上。
⑥ 誰有《中葯鑒定學》總結謝啦!有急用。。。。。。
1.葉柄殘基斷面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列(綿馬貫眾)
2.有「星點」(異常維管束)環列或散在(大黃)
3.斷面可見黃白色小點(異常維管束)斷續列成2-4輪同心環(牛膝,川牛膝)
4.斷面可見大理石樣花紋(檳榔)
5.葯材表面常見發亮的結晶牡丹皮厚朴
6.斷面有銀白色膠絲杜仲
7.形似毛筆頭辛夷
三、葯材顯微特徵
1.草酸鈣簇晶大黃、何首烏、太子參、白芍、地榆、人參、西洋參、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吳茱萸、小茴香、梔子、蓼大青葉、丁香、金銀花
2.草酸鈣砂晶牛膝麻黃細辛枸杞子鉤藤秦皮洋金花
3.草酸鈣針晶(束)麥冬商陸(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蒼術、半夏、麥冬、龍膽、山葯、天麻、兒茶、廣藿香、肉桂
4.草酸鈣方晶麻黃細辛甘草苦參石菖蒲、枳殼梔子雞血藤厚朴、黃柏、紅花
5.草酸鈣柱晶補骨脂沉香、肉桂
6.草酸鈣棱晶五倍子
7.草酸鈣結晶防己(細小桿狀)豬苓(雙錐八面體形)、西紅花豆蔻浙貝母
8.晶纖維雞血藤、黃柏、番瀉葉苦參石菖蒲
9.晶鞘纖維番瀉葉、甘草
10.樹脂道人參、三七、西洋參
11.石細胞烏頭、附子、黃連、延胡索、苦參、黃芪、防風、黃芩、玄參、巴戟天、黨參、蒼術、槲寄生、雞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黃柏、秦皮、麥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吳茱萸連翹枸杞子梔子檳榔砂仁
12.油室當歸川芎枳殼吳茱萸丁香、木香、蒼術
13.油管小茴香、防風、柴胡
14.乳管桔梗、黨參
15.油細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
16.澱粉粒大黃、何首烏、商陸、太子參、烏頭、附子、防己、葛根、板藍根、甘草、人參、西洋參、白芷、川芎、黃芩、半夏、石菖蒲、川貝母、浙貝母、山葯、鉤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
17.糊粉粒苦杏仁補骨脂小茴香豆蔻
18.菊糖桔梗、蒼術、黨參、木香
19.鍾乳體穿心蓮
20.薄壁細胞含核狀物地
⑦ 如何從梔子花花葉識別問題
摘要 如何區分梔子花的花芽和葉芽寫回答
⑧ 如何區別味連,雅連,雲連的外觀性狀特徵
雅連髓部有石細胞 味連皮部有石細胞,中柱有少數石細胞,髓部有薄壁細胞,有時可見石細胞 雲連皮部、中柱及髓部均無石細胞摘 要:
中葯飲片,即中葯材按照中醫葯理論、中葯炮 制方法,經過加工炮製後得到的可直接運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葯。傳統醫學對於疾病的治療有現代醫學沒有的優勢,其中中葯是中醫學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中葯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受到關注,患者對中葯的接受度普遍增加。中葯是用於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特殊商品,具有特殊使用價值,飲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中醫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用葯安全。因此,中葯飲片的質量驗收尤為重要,對驗收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中葯飲片質量鑒別的重要性
中葯飲片的質量直接影響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葯材品種來源復雜,種 類繁多,分布廣泛,同名異物、異物同名多見,生態環境及種植、栽培或養殖、採收與加工方法各異,質控標准未能完全統一,地方習慣用葯及混淆品大量存在,再加上人為的摻雜造假,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使中葯質量控制檢查的難度大大增加,這樣會給患者的安全用葯增加風險。
2、中葯飲片驗收常用鑒別方法
2.1 看品種
臨床應用的中葯大部分植物來源只有 1 科 1 屬 1 種,但還有近三分之一的中葯有多種植物來源,大多是同屬不同種,其性狀特徵、有效成分與含量會有一些變化。品種鑒別被葯典收錄的主要有 150 余種原品種葯物,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多品種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黃連有味連、雅連及雲連 3 種。味連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雅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過橋」較長;雲連彎曲呈鉤狀,多為單枝,較細小。 川貝母有松貝、青貝、爐貝以及人工栽培品。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外層鱗葉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青貝呈類扁球形,外層鱗葉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爐貝呈長圓錐形,表面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栽培品呈類扁球形或短圓柱形,表面有的具淺黃色斑點,外層鱗葉大小相近,頂部多開裂而較平。百合有百合、卷丹及細葉百合 3 種來源。3 種商品的主要區別在於:百合窄小而略厚,卷丹較寬而片薄,細葉百合粗大而色暗。
2.2 看真偽
在掌握法定正品的基礎上,有助於准確識別偽品。由於同科同屬的品種繁多、形態相似,鑒別界限模糊,加之趨利行為,有意摻偽,造成中葯材偽品大量存在且鑒辨難度高,特別是貨源稀少、價格昂貴的貴稀葯材,偽品的出現頻率更高。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及臨床經驗才可分辨,慣用此法的中葯見於以下幾種。
赭石冒充硃砂:硃砂粉久置後顏色變暗,容易與赭石粉混淆。經驗鑒別最簡單的方法是火試:硃砂遇熱生成不可逆的黑色硫化汞,放冷後仍為黑色;赭石被燒時亦變黑,但放冷後很快就恢復本色。水梔子冒充梔子:水梔子與梔子外形相似,水試是鑒別的最佳方法,梔子水浸液鮮黃色而水梔子則為棕紅色。
湖北木蘭的樹皮冒充厚朴:厚朴表面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指甲劃之顯油痕,內層紫棕色顆粒狀帶纖維性,油潤性;湖北木蘭的樹皮內表面多呈黃褐色,內層纖維狀。除此之外重樓、冬蟲夏草、穿山甲、沉香等貴細葯的偽品也較多見。
⑨ 梔子粉末顯微鑒別
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厚,有大的圓形紋孔,胞腔棕紅色,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厚,呈瘤狀伸入胞腔,孔溝末端常膨大呈圓囊狀,胞腔及孔溝含棕色物。
⑩ 什麼是梔子
梔子
梔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英)Cape Jasmine Fruit
別名 黃梔子、山 枝子、大紅桅。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實。
植物形態 常綠灌木,高達2m。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2~7cm,全緣;托葉2片,通常連合成筒狀包圍小枝。花單生於枝端或葉腋,白色,芳香;花萼綠色,圓筒狀;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或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於山坡、路旁。分布於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採制 9~11月果實成熟顯紅黃色時採收
性狀 果實橢圓形或長卵圓形,長1.5~3.5cm,直徑1~1.5cm。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具翅狀縱棱5~8條,兩棱間有縱脈1條,頂端有宿萼。果皮薄而脆;種子多數,扁長圓形,暗紅色或紅黃色。氣微,味微酸而苦。
化學性質 含梔子甙(geniposide)、羥異梔子甙(gardenoside)、山梔甙(shanside)、梔子新甙(gardoside)、梔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梔子黃素(gardenin)、番紅花甙-Ⅰ(crocin-1)、番紅花酸(cro-cetin)、雞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花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傑腫痛、火毒瘡瘍、扭傷。
【英文名】 FRUCTUS GARDENIAE
【別名】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枝子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乾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葯。9~11 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採收,除去果梗及雜質,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乾燥。根夏秋採挖,洗凈曬干。
【製法】
梔子:除去雜質,碾碎。
炒梔子:取凈梔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黃褐色。
【性狀】本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5~3.5cm,直徑1~1.5cm。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具 6條翅狀縱棱,棱間常有1 條明顯的縱脈紋,並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澤;內表面色較淺,有光澤,具2~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紅棕色。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果皮纖維細長,梭形,直徑約10μm,長約至 110μm,常交錯、斜向鑲嵌狀排列; 含晶石細胞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17~31μm,壁厚,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直徑約8μm。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60~112μm,長至230μm,壁厚,紋孔甚大,胞腔棕紅色。草酸鈣簇晶直徑19~34μm。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熱3 分鍾,濾過。取濾液5 滴,置蒸發皿中,蒸干,加硫酸1 滴,即顯藍綠色,迅速變為褐色,繼轉為紫褐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溫水浴中浸 2小時,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梔子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15: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8nm。理論板數按梔子苷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梔子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0.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20分鍾,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梔子苷(C17H24O10)不得少於1.8%。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三焦經。
【功能主治】
果實: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根: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於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
【用法用量】 6~9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敷。根1~2兩。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備注】
(1)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2)用於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症。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常與生地、側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瘡瘍腫毒,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熱利濕,可用於濕熱郁頡所致的黃疸、面目皮膚發黃、疲倦、飲食減少等症,常與黃柏、茵陳蒿等同用。又用生梔子研末,與麵粉、黃酒調服,有消腫活絡的作用,可用於跌仆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等症,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葯」,尤其適用於四肢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損傷。
(4)梔子,一名山梔,輕清上行,能瀉肺火,去肌表熱,在外感熱病、表裡有熱之際,能起雙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涼血清心熱,可用於熱病心煩;血熱妄行及熱淋尿血等症。故山梔既能清氣分熱,又能清血分熱。至於泄熱利濕,可用治黃疸,也是它的特長。本品配黃芩,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能雙解表裡之熱,配以黃芩,能瀉三焦火、清心熱;配以生地、丹皮,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黃柏、茵陳,能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過去在臨床應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在上海地區已予簡化,均用整個梔子,不再分梔皮、梔仁。
【摘錄】《中國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