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滴血可以測出癌症嗎
「一滴血查癌症」里提到的概念是腫瘤標記物檢測。其實,這項檢測並不是確診癌症的根本標准。
「一滴血查癌症」概念是腫瘤血清標記物檢測,這種檢測值並不能診斷是否患有癌症。現在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比如腫瘤血清標記物比較高,都會超過標准,專業上叫做假陽性;還有一些人群得了癌症,一直到去世的整個過程中,一直都沒有超標。這個比例比較大,超出醫學上可以接受的范圍,基於這樣的原因,它並不是診斷腫瘤可信的標准。
一種只憑0.5毫升靜脈血,就可以預測肝、肺、胃、乳腺等10種癌症的新技術「多腫瘤標志物蛋白質晶元檢測系統」3月8日率先在京使用。中科院數十名女科學家成為第一批嘗試者。
有關人士認為,這一新技術的推廣,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癌症檢測將像血、尿常規化驗一樣簡單易行且准確。
據介紹,用晶元測癌症程序簡單,醫生只需從受檢者的手臂上抽取0.5毫升血液,然後將晶元放入儀器中兩小時後,一旁的電腦就能顯示出早期預測原發性肝癌、肺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10種癌,還可以用於腫瘤手術後的回訪。預計檢測費用只相當於傳統腫瘤全面檢查費用的三分之一。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發現,其治癒率可達80%。
領銜這一課題的是中科院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胡賡熙博士,這一新技術已獲得國家葯監局國家一類新生物製品(國內外尚未批準的上市生物製品)證書。這意味著京城居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這種先進設備進行癌症檢測的人群。 (新華社)
2. 靜脈血能驗出癌症嗎
凡事沒有絕對,有一類物質醫學上叫腫瘤標志物,在腫瘤發生發展的時候會出現或升高。比如甲胎蛋白(AFP),原發性肝癌患者絕大多數都會升高;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會升高;像胃癌、食管、腸癌等癌胚抗原(CEA)會升高。所以查一下有好處,一般建議年齡40以上的查一查AFP、CEA等。不過只能用來提示,如果高了不一定是癌,需做進一步檢查才行。要想確診是不是癌症,金標準是做病理。
3. 日本一滴血能驗出13種癌症的方法是什麼
2017年8月23日 據日媒報道,近日,日本某癌症研究中心研發出通過一滴血就能同時診斷13種癌症的檢測方法。
報道指出,長期保存的血液中微小RNA有可能發生變質。因此將推進臨床研究,採集新被診斷為癌症等的3000多人的新鮮血液,調查是否有效。現階段無計劃以一般人為對象開展研究。據悉團隊力爭首先作為乳腺癌的檢測方法獲得認證。
4. 常見癌症的血液檢查項目分別是什麼
血液檢查:癌症診斷過程的下一步是血樣的實驗室檢查。有兩類用於幫助癌症診斷的血液檢查。 1、非特異性檢查絕大多數血液檢查是非特異性的。這意味著它們能顯示血液中的異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確具體是哪一種。 用於癌症診斷的血液檢驗 非特異性檢測 鹼性磷酸酶 骨和肝臟的腫瘤 血清穀草轉氨酶和血清谷丙轉氨酶 有肝損害時升高 (SGOT和SGPT) 膽紅素 肝臟有疾病時升高,特別是膽汁阻塞 尿酸 在痛風、血液及淋巴結癌症和腫瘤治療後升高 肌酐和血尿素氮 腎臟疾病時升高 鈣 癌症播散到骨時升高,由於腫瘤產生類甲狀旁腺素蛋白而升高和在多發性骨髓瘤升高,同時一些非惡性疾病也升高 電解質(鈣、鉀、二氧化碳、氯化物)用於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性疾病,以檢測營養狀況和療效 澱粉酶 用於檢查胰腺疾病 特異性檢測和標記物 --不是所有癌症都產生這些標記物 CEA(癌胚抗原)患結腸、直腸、肺、乳腺和胰腺癌時升高 CA-125 患卵巢癌和子宮癌時升高 CA-19-9 患結腸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時升高 CA15-3/CA27-29 患乳腺癌時升高 甲台蛋白(AFP)患原發性肝癌和某些睾丸時升高 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一些睾丸癌、卵巢癌和一些肺癌中升高;妊娠中也升高 PAP(前列腺的酸性磷酸酶)在某些前列腺癌明顯升高 PSA(特異性的前列腺抗原) 血清蛋白電泳 用於前列腺癌的診斷,檢查復發和指導治療在多發性骨髓瘤發現異常的γ球蛋白(單克隆的"峰") IgG、IGA、LgM(血清蛋白免疫電泳法)同上,但可對異常的γ球蛋白分類 例如,血常規檢查可查出貧血。為什麼會貧血?原因許多,其中包括癌症。貧血可能與腫瘤無關,但需排除有腸道出血史,並且X線檢查未發現結腸癌。肝臟功能檢查顯示肝功能的異常,原因可能是膽石、肝炎、腫瘤或葯物毒性所致。一些檢驗指標提示腫瘤或其他原因的膽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標提示肝炎,但這些指標實際上只是重要的線索。但不能解決診斷問題。 有如此多的用於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檢查方法,使醫生能獲得完善的檢查結果,如血常規檢查,新陳代謝的檢測(包括電解質的水平,如鈣)及肝、腎、甲狀腺功能檢查等。檢查結果可提示某類型的腫瘤,但不能單獨根據檢查做出確切的診斷。 2、特異性檢查:另一些血液檢查是專門針對特殊種類的癌症,常常是幾種,如果醫生高度懷疑這些腫瘤中的某一個,就會下醫囑檢查。 最重要的是對稱作腫瘤標志物的化學物質的檢測。這些物質由於不同類型的腫瘤產生。例如,乳腺、肺及腸道腫瘤產生一種稱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質(CEA)。同樣地,前列腺癌及許多睾丸癌和卵巢也會產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學物質。也可以應用這種檢查。 3、其他血液學檢查:當癌症起源於血細胞本身,做出診斷最必須的是檢查血液造血器官。白細胞的癌症--白血症,常常能通過指頭或手臂的血樣檢查診斷,然後通過檢查製造這些細胞的骨髓細胞,以明確診斷。骨髓分析也用於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原生質細胞佔主要的惡性腫瘤。
5. 一滴血84項檢查,包括潛伏身體5年以內的癌細胞都可以提前檢測出來[強][強]哪裡有科學嗎
有這樣一串冷冰冰的數字:2015年,我國新增429.2萬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達到281.4萬,很多人因此談癌色變。2015年我國新增的癌症病例大約是430萬,死亡的是280萬,也就是平均每分鍾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經超過8人。然而,另一個更加痛心的事實是,早期的癌症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到了晚期才被發現。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於是,一個新的世界性課題,如何及時發現癌症一直困擾著國內外的醫學界。二十多年來,羅永章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尋找答案,並且有了歷史性突破!這支中國醫療團隊,發明的一款「照妖鏡」,可讓癌症早早現出原形,挽救成千萬人的生命!
中國每8分鍾新增一位癌症患者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教授:2015年咱們國家新增的癌症病例大約是430萬,死亡的是280萬,也就是平均每分鍾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經超過8人。
羅永章,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4月22日,在這場癌症新型標志物的研討會上,他一開始就拋出了一連串冷冰冰的癌症數字。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將達到2000萬,因癌症死亡1200萬人。尋找到癌症治療和監測的有效手段是全世界眾多科學家為之努力的方向。可是在現實中,如何及時發現癌症一直困擾著國內外的醫學界。
羅永章:那麼腫瘤為什麼一旦被發現,多半都是中晚期,這是我問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大家都知道,90%以上的惡性腫瘤最終死於轉移,但是如果能早期發現的話,治癒率可以高達95%。
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
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腫瘤具有隱秘性,早期的腫瘤雖然好治癒,可是由於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到了晚期才容易被人發現。而晚期的腫瘤已經轉移、擴散,很難醫治。羅永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剛畢業時就痛苦地看到了這個事實。
羅永章:大學畢業以後,我同班一個同學就被發現得了癌症,而且是胰腺癌,手術以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所以在我這個同學去世以前,希望我能學與腫瘤相關的專業。
要好的同學因為癌症而去世,深深刺激了羅永章,在美留學期間他毅然從本科的化學專業改成了生物學,從此,開始了與癌症斗爭的事業。1998年,一個偶然的契機,促使羅永章回國,並研發出抗癌新葯恩度,讓葯價大幅下降。不過,腫瘤早發現的問題,還一直困擾著羅永章。醫學界現有的,用於檢測癌症的腫瘤標志物,都存在不穩定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究竟如何才能找到一條及時發現腫瘤的快速通道?二十多年來,羅永章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尋找答案。
事實上早在1989年,學術界就發現了人體中的熱休克蛋白90α可以成為腫瘤發現的標志物,二十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的研究團隊已經圍繞這個蛋白,發表了超過1萬篇研究論文,並產生3位美國院士和3位歐洲院士,但遲遲沒有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2009年羅永章團隊開始介入研究,並通過重組蛋白質大規模製備技術,人工制備出了結構穩定的熱休克蛋白90α。這相當於他們可以自由「製造」這種蛋白。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羅永章:把人的血液拿過來,以後放在這個盒子裡面,跟抗體相互作用,看顏色的變化,這樣可以定量檢測天然HSP90α的含量。
2013年,羅永章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八家醫院,搜集了2036例入組樣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熱休克蛋白90α作為肺癌標志物的臨床試驗。在全球首次證明了熱休克蛋白90α,是一個全新的腫瘤標志物。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已通過臨床試驗驗證,獲得國家第三類也是最高類別的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歐盟認證,獲准進入中國和歐盟市場。
羅永章團隊的研究在國際醫學界引起轟動,DNA雙螺旋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博士的專門來信祝賀。於2009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引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很快將其批准用於肺癌患者的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這是人Hsp90α被發現24年來,全球第一個將其用於臨床的產品。
在肺癌之後,羅永章團隊在2016年完成了肝癌上的臨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可用於肝癌患者的檢測,現已被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在臨床中使用。除了肝癌和肺癌的監測外,由於有了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技術,當一些癌症轉移到肝部和肺部兩個器官時,醫生能夠及時獲得信息,從而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癌症「照妖鏡」獲國家許可,卻遇推廣門檻
羅永章團隊研發出了可以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而這個試劑盒只是一種實驗室產品,要想讓它服務千百萬患者必須實現它的產業化,這個過程也並不簡單。
2008年,普羅吉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同組建了抗腫瘤蛋白質葯物國家工程實驗室,這也是國家發改委在清華大學批准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公司的實驗室里,研發中心負責人李米川給我們展示了已經量產出來的熱休克蛋白90α試劑盒。使用試劑盒檢測人體熱休克蛋白90α ,全程只需要3小時,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可是試劑盒的標准化量產卻並不容易。
煙台普羅吉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大偉:在生物制葯領域,其實最開始的實驗室研究很多時候都會成功,但是一到真正量產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叫做放大的這個實驗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會遇到困難。
2009年,崔大偉到煙台辦起了熱休克蛋白90α試劑盒工廠。要將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首當其沖就是技術放大難題。實驗室的科研對熱休克蛋白90α抗體需求量小,不需要讓它保持太久的穩定性。而崔大偉要量產試劑盒,必須讓熱休克蛋白90α溶液有著足夠的穩定期,才能保證產品有較長的銷售期。為了讓量產的熱休克蛋白90α溶液穩定下來,崔大偉耗時一年,開發了一套針對熱休克蛋白90α的保護溶液體系。這讓他們可以把產品有效期做到一年以上。而國外最高水平只能維持6個月的穩定。
熱休克蛋白90α試劑盒從實驗室進入工廠,再從工廠走下了生產線,研發生產團隊可謂是一路坎坷。不過熱休克蛋白90α是否真能成為癌症的照妖鏡,最重要的還需要臨床的檢驗,那麼熱休克蛋白90α的檢測效果究竟如何呢?
這位正在采血的中年人,是一名癌症患者。他在2014年被確診為肺癌晚期。之後進行了手術並進行化療,他急需一種有效的腫瘤檢測手段,及時了解自己病情的變化。當他偶然了解了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技術後,便做了包括它在內的多種腫瘤檢測。今天,他來體檢中心,檢查自己的熱休克蛋白90α值。
患者:到了9月份的時候又做了一次,這次距離手術已經有9個月了,這個時候其他的情況都還顯示是正常的。像CE1、Ca125腫瘤標志物,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90α就到了100多、120幾的樣子。這個不正常。
除了熱休克蛋白90α的數值異常,別的腫瘤標志物都顯示正常,再加上沒有別的反應,使這位患者並未引起太大的重視。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到了2015年,其他的腫瘤標志物指標也不正常了。
癌症患者:一直到了2015年,這個時候CT已經明顯出問題了,體感也能夠感覺到不好的感覺。後來這個時候開始吃葯。當時是在CT和其他幾個提前半年,90a反映出來的,如果我當時有這方面的知識,應該警覺,早一點干預。
眼下,經過積極治療,這位患者的病情已經得到控制。運用多種手段檢測身體的變化,成為了他的必修課。
患者:到了2016年6月份,90a又降到60幾,因為CT顯示也不錯。
臨床數據表明,在肺癌中,傳統的腫瘤標志物CEA靈敏度只有54%,符合率為66%;而熱休克蛋白90α的靈敏度達到72%,符合率為75%,明顯優於CEA。而在肝癌中,傳統的標志物AFP靈敏度為53%,符合率為74%;熱休克蛋白90α的靈敏度達到93%,符合率為92%。
天津市人民醫院腫瘤研究所所長王華慶:熱休克蛋白90α在基礎實驗當中以及已經開展的在非小細胞肺癌、在肝癌已經發現它大大的優於目前我們臨床上常用的這些標志物。
在穩步推進肺癌、肝癌檢測的同時,羅永章團隊還在積極試驗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其它癌症的可行性。目前,普羅吉公司的內部試驗數據顯示,熱休克蛋白90α在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上的靈敏度,達到了73%。
王華慶:在淋巴血液系統,就是我所從事的惡性淋巴瘤的研究當中,在基礎實驗也有了非常好的苗頭。它又敏感、特異性又高。我們覺得這個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發現,那麼由我們中國人牽頭開展這樣的研究,不僅是對我們中國有利,而且對世界范圍內,在癌症的早診早治,能作出我們的貢獻,我們覺得它價值非常大。
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肝癌、肺癌的有效性已經在臨床得到充分驗證,對於其它癌症檢測的有效性試驗也在穩步推進,在外人看來熱休克蛋白90α應用前景應該是一片光明,而崔大偉卻認為,好日子還遠遠沒有到來。眼下,雖然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技術獲得了國家許可,但是推廣的時間比較短,銷量並不大。普羅吉的煙台工廠,常常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崔大偉:現在總體的銷量還是不夠大的,這也是我們迫切需要發展的一塊,我們現在的話因為銷量不夠,所以我們的廠房並不是連續在生產的,我們生產一次大概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供應三到四個月的使用量。
停工的日子裡,普羅吉試劑盒工廠的員工,只能靠維護機器、生產培訓消磨時間。前期研發投人巨大,而產銷量卻不足,使得企業無法降低生產成本。眼下,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在醫院的平均價格為300元左右。而其他的腫瘤檢測,如CA系列,平均價格僅80、90元。此外,由於普羅吉還未申辦進醫保的手續,患者在醫院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不能享受醫保。
崔大偉:我們確實比現有的一些標志物要貴,第一塊就是我們現在前期的研發投入是巨大的,這是一方面。第二塊我們現在市場沒有打開,我們平均的成本的攤銷就會很高,所以這也是一塊,隨著我們市場推廣,那麼我們肯定會成本價格越來越下降,這樣子的話也會有利於更多的人民群眾去使用我們這個產品。
生產線不能充分發揮產能,手裡捧著金飯碗卻找不到銷路。眼下,普羅吉公司正在一個省一個省地做推廣。他們已經通過了13個省市的物價審批,正在100多家醫院辦理入院手續。
羅永章:我呼籲給父母送一個禮物,最好就是送一個體檢的禮物,這是最重要的,讓大家能夠早發現,然後治療,把腫瘤消滅在萌芽之中,早發現就是一個人的命,晚發現就是什麼葯都無能為力了。
半小時觀察:抗癌還需更多「世界第一」
俗話說,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盡早發現是癌症治療最有效的途徑。讓我們非常欣慰的是,羅永章團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為中國拿到了一項癌症檢測領域的世界第一,這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世界第一」,我們希望它推廣的腳步能夠再快一點,這樣的中國製造能夠再多一點。多一點這樣的「世界第一」就能為千千萬萬的癌症患者多贏得一點時間,多生出一分希望。
6. 血液里怎麼檢查癌症的
通過血液檢查癌症,一般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某些血液類癌症,可以可以從血液里,檢測出癌症細胞;
第二種方式是,癌症細胞大多有特徵性的分子標記物,可以通過檢測血液里的分子標記物,來判斷癌症的類型和階段;
第三種方式是,血液中含有癌症細胞的遺傳物質,通過檢測dna的方法,對血液進行基因解碼檢測,可以判斷血液中的DNA的種類和基因信息,從而對癌症進行診斷。
7. 癌症早期篩查的方式有哪些
1.痰液細胞學檢查:塗片找脫落的肺癌細胞。
2.胸部低劑量CT照片: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3.直腸指檢和盆腔檢查:排除婦科癌症和直腸癌。
4.乙狀結腸鏡檢查:50歲以上,有親屬患腸癌的最好40歲就開始。
5.大便潛血試驗: 每天收集一次標本(兩份),連續3天。試驗結果陽性者,應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6.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7.前列腺癌:包括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和直腸超聲檢查。
8.乳腺鉬靶照相:40歲每年一次鉬靶結合B超的篩查,35歲以下年輕女性更應首選B超。35~40歲期間應做一次基礎乳腺攝影,以作日後對照。乳腺自我檢查,每月做一次。
9.腫瘤標志物:靜脈血,有目標再查。
10.B超:腹部、盆腔、乳腺、甲狀腺等。
望採納。
8. 請問目前癌症檢測的方法都有哪些
基因檢測是通過被檢測者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等,利用生物基因技術,通過特定設備及分子生物技術檢測方法、擴增受檢者基因信息後,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腫瘤患者的基因檢測的樣本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活檢後取得的病變組織樣本,也可以是血液、其他體液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積液、甚至是腦脊液等。常用方法包括組織/細胞活檢及液體活檢兩種。
9. 癌症到底是怎樣被檢查出來的體檢可以檢查出來嗎
一、在沒有症狀的人身上檢查癌症(或可能變成癌症的異常細胞)稱為篩查。
已知罹患癌症風險高於其他人群的人包括患有以下任何一種疾病的人:
1、有個人癌症史。
2、有家族癌症史。
3、某些與癌症有關的基因突變(改變)。接觸致癌物質,如煙草煙霧或工作場所的化學物質。
4、有不明原因形成的血塊。
5、老年人。
科學家們正試圖更好地了解哪些人可能得某些類型的癌症。他們研究我們所做的事情以及我們周圍的事情,看看它們是否會導致癌症。定期體檢有助於醫生確定哪些人應該接受癌症篩查,應該使用哪種篩查測試,以及應該多久做一次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