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商的測定方法是什麼
智商,英文簡稱IQ(IntelligenceQuotient),是通過測驗、測量出來的智力指數,是受測者在智力測試上所得的分數,是一個人與相同智力年齡或同社會階層的人相比較智力的高低,它反映了被測者在測驗題目上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把IQ視同為智力。
智商就是表示相對智力的數字,是智力年齡(Mentalage)除以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將除得的數字乘以100,然後除去小數點部分。
智商(IQ)已成為人所皆知的詞彙,然而真正了解其意義的人卻為數不多。和其他心理學詞彙一樣,智商一詞常常被誤用。比如,人們往往把智商(IQ)與智力年齡概念相混淆。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是:智力測驗的得分通常顯示的是人們的「智力年齡」的水平。但是,如果要確定一個人的智商,就必須聯系他的實際年齡來考慮他的智力年齡。
事實上所謂的智力,就是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我們常常以智力發達來形容一個人聰明,同時也以智力低下、弱智等詞語來表述一個人大腦的愚笨。說得更具體一些,智力就是一個人了解、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由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五個方面構成,智力就是這五種能力的綜合。
心理學家做過形象的比喻:觀察力是智力的眼睛,記憶力是智力的儲存倉庫,思維力、想像力與創造力又構成了智力的加工廠。
以科學與量化的方式測定看不見摸不著的智力,一直是心理學家的夢想,也是現實的需要。經過許多心理學家的努力,科學測量智力的方式逐步完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英文簡稱為IQ,智商也就是科學測定智力所獲得的數據,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它的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IQ(智商)=MA(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100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智商就是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率。100是為使智商成為一個整數。
例如,一個10歲的孩子經過智商測驗,他的測驗分數達到了12歲孩子的平均水平,那麼他的智力年齡就是12,這個孩子的智商即為:IQ=12/10×100=120,也就是說這個孩子的智商略高於同齡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2. 如何測試智力
智力年齡是指某個年齡組別的孩子,平均所能達到的智力水平。比如,一個8歲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測試的表現,跟普通10歲的孩子一樣好,我們就說,這個孩子智力年齡是10歲。
智力測量的方法
人的智力是通過活動和行為表現出來的,因此可以通過人的活動和行為表現來測量人的智力。要測量人的智力,可以採用多種方法,比如談話法、觀察法、實驗法、個案法、活動產品分析法、測驗法等,下面簡單地分別作一介紹:
談話法
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可通過談話法來完成,當然,這種方法不太准確。孔子對其弟子的智力分類主要就是採用這一方法。專家們一致認為,採用談話法時,要有明確的計劃和步驟,提出的問題應難易適度,適合被試者的水平和年齡及理解程度。內容要確切恰當,簡單具體。在面對面的交談中,盡量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不要搞得過於緊張,影響被試者水平的正常發揮。要及時作好記錄,用錄像或錄音記錄更方便、可靠。
觀察法
觀察法可以通過觀察被試人的行為舉止、言談笑語來了解其智力水平。例如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談話水平,來了解其語言表達能力及掌握詞彙的水平;通過觀察一個人動作的靈活、機敏程度,來了解其動作能力的發展水平。觀察可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盡量使被觀察者處於自然狀態。長期而系統的觀察能大體確定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實驗法
實驗法能以比較准確的數字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從19世紀上半葉就已經開始,到目前已發展到相當的水平。通過實驗,可測定一個人的感知水平和反應速度;可測定一個人注意的廣度、轉移和分配的快慢及難易程度;可測定一個人的記憶水平,包括記憶的連續性、准確性、持久性等;可測定一個人的想像力水平;可測定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判斷其分析綜合水平、抽象概括水平和比較分類水平以及判斷推理的水平;可測定一個人的運動能力,測定出一個人動作的准確性、速度及穩定性。
個案法
個案法是一種比較持久而系統地研究一個人智力形成,發展、變化及其特點的方法。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關於智力發展四個階段的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其孩子長期地個案研究而得出的;我國心理學家陳鶴琴,也是通過對其第一個孩子800多天系統的觀察研究而於1925年寫成了《兒童心理之研究》,具體分析了孩子的動作發展、言語發展等問題。
活動產品分析法
這種方法也比較常用,因為活動產品是一個人智力活動的產物,它從一個方面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比如通過分析中小學生的作文、日記、作業等,可大致了解其觀察力、想像力、語言表達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年人的勞動產品更能反映出其智力水平,如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一部富有獨到見解的專著,一項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和更新等。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等也都可以作為測量其智力水平的依據。
測驗法
測驗法是智力測量中最有效且准確的一種方法,因而應用也最廣泛。智力測驗是通過測驗的方法來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種科學方法,由於智力是由多種智力因素構成的,因此智力測驗又稱「普通能力測驗」。編制這類測驗,是為了綜合評定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故多採用一些概括性測驗。通常一種測驗只提出一種分數,或者至多提出屬於心智功能的幾種分數,而智力測驗涉及到各種心理測驗法,因而也是最有影響的一種智力測量的方法。
3. IQ怎麼測試智力
IQ指的是智商.一個人的IQ高低也能證明這個人的智力高低.所以最好的用IQ測試智力的方法是,回答IQ問題.即用回答IQ問題來檢測自己的智力.
4. 怎麼測一個人的智商的指數
智商測驗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完成整個測驗大約需要一小時,匯總分析,寫出測驗報告約需要一個小時。
1.智商有兩種,一種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齡÷實足年齡=智力商數。如果某人智齡與實齡相等,他的智商即為100,標示其智力中等。
2.另一種是離差智商,把一個人的測驗分數與同齡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數之比作為智商。現在大多數智力測驗都採用離差智商。
3.為了准確表達一個智力水平,智力測量專家提出了離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個人在他的同齡中的個對位置,即通過計算受試者偏離平均值多少個標准差來衡量,這就是離差智商,也稱為智商。
4.比如說,兩個年齡不同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智力測量得分高於同齡組分數的平均值,另一個的測驗分數低於同齡組的平均值,那麼我們就作出這樣的結論:前者的IQ比後者高。
5.智力測驗問世後,要區別智力的差異就變得容易起來。人們發現智商極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極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為少數。
6.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間者約佔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過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於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低常。
5. 智商是怎麼測出來的
通過智商測試測出。
智商測試是一種科學測試行為。智商測驗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完成整個測驗大約需要一小時,匯總分析,寫出測驗報告約需要一個小時。
起源
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據這套測驗,大多在85到115之間。
智力是遺傳基因控制的,人為無法改變。由於先天多種因素,人的智力發育會有所不同。通過一系列標准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它必須與靈商(SQ)配合運用才行。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智力表現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CQ)。目前認為智力由三種能力組成:短期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