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毛筆書法的誤區,寫字要緊緊握筆嗎
所謂毛筆執筆法,插圖較多的有《漢溪書法通解》、《歷代書法技藝》等,其多認為"五字執筆法"(擫、押、鉤、格、抵)是最好的執筆法,對其闡釋也各不相同。書法中的執筆,主要是書法家如何使用毛筆的問題。執筆可分為狹義執筆法和廣義執筆法。狹義執筆法僅指五指操作或加上腕部一起動作,主要用於寫中、小字,主要是調整指、腕執筆時的姿勢,涉及身體的部位很少。廣義執筆法是指手指、掌、腕、前臂、肘關節、上臂、肩關節等整個身體系統的合作動作。
學習寫毛筆字首先要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執筆得法,寫字時才能運用自如;如果執筆不當,養成不正確的習慣,糾正起來會很困難,也不利於把字寫好。
執筆方法被歷代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重視。只要我們翻開古今書法理論的典籍,關於執筆方法的探討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單鉤法、雙鉤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四字法、回腕法等等。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則是故弄玄虛。
執筆方法要解決的就是五個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並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保證順利地書寫。要根據手指的生理特點,使手指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執筆。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 ·書法論》中說:"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們對擫、押、鉤、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了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執筆要點:
(1)手指實:手指要實在地壓在筆管上,使握筆穩。(2)手心虛:手掌不要握緊,放鬆自然,掌心有一定空間,能夠自由運筆即可。
(3)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呈自然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要刻意。
(4)手掌豎:手掌豎起,能使手把筆拿直。
腕法要點:
懸腕法(3)懸腕:將整個手臂提起,手肘不要高於肩膀,用手掌及肩膀的力度運筆,活動范圍大,適宜寫大字。
Ⅱ 楊再春:書法里的哪些誤區一旦解決,可能會有一個突破嗎
中國書法協會創始人之一的書法大家楊再春先生也言,學習書法要先解決一些誤區,這些問題解決了,那你的書法水平才有可能得以突破。而楊再春先生所言的誤區是什麼?即書法到底“寫什麼”,“怎麼寫”和“如何寫”。
誤區一:練字應該寫什麼,應寫漢魏隸書
黃庭堅曾言:“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也。”這與楊再春先生的觀念不謀而合,即學習書法無非就是從臨摹大家之作開始,可是中國歷朝歷代的書法各有千秋,到底臨摹哪一個時期的書法,哪一位大家的作品較為合適呢?現如今不論是傳統學校的教育,還是社會上的教學,都以推崇“顏柳”的書法楷書為第一,認為從工工整整、規規矩矩的楷書入手最為適宜。
當老師提點他,讓他想一想中國書法歷史的發展與演變進程時,他才恍然大悟,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伊始,楷書位列末端,老師所言的意思是他臨摹的楷書是漢字演變後的定型,是最難的那一部分。
Ⅲ 在自學書法的過程中,一般會進入哪些誤區
書法,可以說是中國的象徵,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標志,自古以來,書法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求。書法和書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書法中,"書 "代表著書寫和法度。自然是指佛法和規則。書法是一個簡單的書寫概念,范圍很廣,沒有法律限制,所以不能混淆。
字體的選擇。對於書法字體,不是專業的人,大多不會很了解。硬筆書法,常見的字體有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等,所以不難看出,對於考證,隸書和草書是禁忌,對於楷書和行書,有一些人就是在選擇上犯了錯誤,往往追求自然瀟灑,追求速度,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都會用到。簽名寫文章之類的就很美了,有很多人選擇了行書或者流水賬,而往往這些人,事倍功半,甚至沒有效果,花了很多時間,而行書或者流水賬在考試中是不對字體的,往往有些人走了這條靈巧的路,那麼,我們可能會問,到底從哪裡開始練字呢?
楷書厚重、穩定,重心明顯,所以,書寫者的基礎薄弱,應從楷書開始,逐步改變字體,因為楷書是一切風格的基礎。書法沒有捷徑,在練習楷書的過程中,有很多人,拿到筆就開始從整字開始,這是不行的,必須先從筆畫的角度,不知不覺地把左邊的四鉤折點,不落,就像很多羲之的 "永字 "一樣,把握好規律,(永字八法到底好不好做解釋),在掌握了結字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形態特徵後,要重點練習整字,會有很好的效果。
Ⅳ 當今書法界很混亂,那麼如何才能合理推進書法藝術的進步
當今的書法界所謂的「大師」越來越多,整個書法分為烏煙瘴氣,我們該怎麼來面對這些問題,從而使書法藝術得到良好的發展呢?對於當代書風中一些純粹追求視覺震撼,博人眼球的做法,我們理應持謹慎的態度,盲目地跟風,無益於書法的進步。對於書風藝術創作中的融通畫法的實踐可以嘗試一些,但亦不能過度。書法畢竟還是有區別於繪畫,書法作品所強調的寫意並意味著只是線條的橫陳,觀者不明所以,只感其意就行。書法作品可以抽象,但不能面目全非。
三、建立良性循環機制
如何處理好書法創作、書法展覽和書法批評與收藏這三者的關系,直接影響到書法展覽的回歸程度。具體來說,建立書法創作一書法展覽一書法批評與收藏一書法再創作的良性循環機制,就是通過舉辦書法展覽展出書者的書法作品,得到或批評或收藏的審美反饋,通過批評使收藏者更好地認識和選擇優秀作品,從而促使書者在今後的創作中取長補短,更具有積極性和責任感,促進國內整體書法的進步,大量涌現書法大家,提高國民整體書法教育和審美水平。
四、提高受眾鑒賞水平
通過前文的機制分析,有必要站在觀眾的角度簡要談一下書法批評與收藏這一承前啟後的重要環節。啟功先生曾說,文物鑒賞中書畫鑒賞最難,而大鑒賞家中又往往應該是大書畫家。作為欣賞者,不僅需要了解書法專業知識,還須要具備文、歷、哲、音樂、美學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才能提高書法欣賞能力,從而形成對當代書法展覽進行有效的審美反饋,如多看名人名帖,通過閱讀相關評論書籍、書法講座或者與書法家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書法名作。不僅是觀眾需要提高書法欣賞能力,書者更應該多將自已的作品與歷代書法作品進行比校融合。真正的鑒賞家,最好自身也進行書法創作,才能更好地分析出某書者不同階段作品的差異和真偽。
Ⅳ 如何避免學習硬筆書法過程中的一些誤區
很多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網上買的抄寫本,給孩子描述,上課描述一段時間後,孩子在做作業和考試時寫的還是一樣,加上本身寫字枯燥,孩子不喜歡,家長和孩子矛盾不斷。我們來看看學習硬筆書法有哪些錯誤。只知道描寫不能去,大部門家長買了很多字帖回來,只是讓孩子繼續描寫,但大都堅持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覺得孩子練字沒有效果,孩子的信心也受到打擊,家長也很難陪孩子堅持下去。其實,描寫可以讓你了解扇面字的形狀,可以感受定位,敲定書寫字體,但我需要在描寫後跟帖,以促進書寫進度。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包括孩子在做考試的過程中,首先是要讀題,書法也是一樣。
因此,孩子練習幾個月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同樣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及早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和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到長情陪伴,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誤區四:我們介紹的自省、請教別人才是自我檢查,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盡可能多地請教別人,比如老師,寫得好的同學,讓他們檢查哪裡有問題,可以寫得更好,因為有時候我們看不到哪裡有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別人的實踐經驗和體會中得到更多的啟發,這更有利於我們的進步。
很多人都急於求成,特別是上了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知道,學校的作業很多,每天放學回家的時間都用來寫作業,不一定能應付過來,寫了就要寫快。雖然如此,但還是要提醒大家,基本筆畫和普通字的練習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來完成設計,形成系統的書寫感覺。這段時間包括練字時不能圖快,包括寫作業時學會用的方法,只要你堅持一段時間,熟練掌握書法的書寫要領,把你的手部肌肉和大腦結合起來,達到深刻記憶,寫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到那時,不僅能寫,還能寫得快。
Ⅵ 硬筆書法的幾大誤區,你走出來了嗎
硬筆書法的誤區:
範本偏小。在市面上出版的鋼筆書法字貼中,由於是鋼筆書寫的原因,字都偏小。雖然筆畫精細,結體嚴謹,但不便於初學者摹寫。大多數人又懶於摹寫,認為只有小學生才這樣做,殊不知摹寫是學書法關鍵的一步,是避免「抄貼」學習無收效的有效方法。一個不摹只臨者,很難發現自己書寫的弊病,只有 先摹後臨,摹臨結合,才能有進步。
方法不當。學習硬筆書法,多數人是為了實用,寫起來快速流暢、美觀易認,以提高工作效益為目的。為了速成,可以直接學行書。但多數學書者受「寫好了正書才能寫行書」正統觀念的影響,長期精描細畫地寫楷書,一旦實用需寫行書發現沒有進步就喪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寫行書或正、行結合練,都是短期見效的方法。
選帖不當。在書法字帖中,有規范嚴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個人性格的不同使得愛好各異。同樣一本字帖,某甲寫起來心手俱暢,而某乙寫起來卻不合胃口、難有進步。一個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寫起來往往不拘泥於點畫,喜歡寫大幅的行草書。雖然瀟灑、流暢,但法度不足、草得天書一般。而一個性格內向、深沉的人則常常喜歡寫工整精美的正書,但在寫行書時過分計較點畫的精細,難以擺脫僵硬、死板的書寫習慣。所以,對各種風格類型的字帖加以選擇再定自己的專攻對象是第一步,在學的過程中據已特點對症下葯地換帖是第二步。選擇,深入,沖淡,融合,才能逐步提高。
用筆不當。毛筆書法中講究中鋒行筆,「用筆如調生馬駒」,鋼筆書法同樣重 視運筆的正確性,如果握筆過緊,僵硬,轉折或運筆時筆尖一側著紙,就容易掛紙,難 寫流暢。正確的握筆方法是松緊適度,使筆尖下水縫處於筆的正中位置,在書寫過程中根據筆畫的粗細、主次決定用力的大小,而這種技法,要求學書者在對帖練習時注意觀察分析才能逐漸掌握。
五、不善思辯。有些很下功夫的學書者長期只知苦練,摹臨某帖倒還象,隨手一寫還是自己學書前的老字體,不知自己的毛病所在。而另一類學書者又是另一個極端:不愛靜心練,面對字帖,心猿意馬,只知狂怪,不明規矩,提筆便是龍飛鳳舞的一套。以上兩類人的共性就是學帖成為抄帖,抄了過後就忘記,既不善學帖之優點,又不善檢查自己的缺點,學書就難有進步。
Ⅶ 書法練習誤區
注意結字和用筆.
初期階段要以鍛煉結字為主要目標.結字做的好的話最起碼能讓你發現自己的進步.臨摹時候不要總盯著某個筆畫的一個小地方細扣.
筆法的練習想速成是不可能的,毛筆的性質要去慢慢體會.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才可能得到進步.
多寶塔還是比較力求精緻的作品.建議樓主在臨習多寶塔的同時去看看麻姑仙壇記(現在這個階段僅僅是看看).你現在看他肯定覺不出來好.等你什麼時候能覺出好來你就不俗了,也大概入門了.
練習書法沒有什麼訣竅.但是有方法.
首先毅力是非常關鍵的,三天打漁肯定是不行的.
再有就是動腦子.臨完帖拿你臨的和原帖多比較,主要觀察:部件間關系,如誰高誰低之類的;再有就是留白的控制,布白當黑這個道理你應該懂得吧.
很關鍵的一點,也是能讓練過的字進入腦子的一點,就是臨創的結合.光臨摹,合上帖就不會寫的話,練字也就沒有意義了.每日臨摹過後,選幾個今天臨過的字,然後造幾個詞出來寫.這樣帖上有的字得到了鞏固,原本沒有的字,則要盡量的把風格往帖上靠.
有朝一日,就算別人把你的字給捧上天了,你也要明白自己的東西欠缺在哪裡,你要知道寫字這個東西真的沒有頭,"大美"是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中的.寫字是對心的一種修煉,也是對中國人信念上的堅守.
Ⅷ 當代中小學生如何走出練字與學書法的誤區
為什麼有的人是寫字、練字,有的人卻說在學書法。為什麼不是所有的練字都叫學書法。因為學書法有本質的要求。比如對工具、對筆法、章法乃至心境,都與普通的練字,都有本質的區別。
練字和書法不是一回事。
練字是書法的初級階段,書法是練字的高級階段。練字的目標,是要把字寫得規范工整,清楚流暢。以滿足我們工作學習的交流使用,以實用為主。
練字是一門技術,只要有方法,是能在短時間之內速成的。書法的標準是字要抒發書者的情感。要有個性,要有自己的風格,以觀賞為主。書法是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需要傾其畢生的精力。
如果要把練字和書法做個比喻的話,好比是廣播體操和藝術體操。前者誰都可以練,後者只適合專業人士練。
Ⅸ 硬筆書法的走出誤區
關於練字是不是一定要先練楷書的問題,我在這里簡單地談一談。其實楷書與行書的寫法有相通之處,卻也有很大的不同。楷書有楷書的書寫規范,行書有行書的書寫規范,兩者是不能混同的。不能認為把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把行書再寫快了就成草書了。
人們常把楷書比作站立,把行書比作行走,自然草書就是跑了,要先學站再學走。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同時也是著重強調練字要練基本功的問題。但是人們忽視了這基本功有二層含義:一是控筆的能力,二是對各種書體的認識和筆畫特點的把握能力。因而,在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已經掌握了的情況下,本著實用書寫的目的,是可以直接練行書的。因為在練行書的時候,也能訓練控筆的能力呀。由於楷書的規范與行書的並不一樣,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這樣一些人,一筆一畫的字,寫得很工整,但是一寫行書,又亂套了,再寫快點就成「鬼畫符」了,這就是因為沒有按照不同的書體的規范書寫的緣故。歷史上眾多書家中,有以楷書見長的,有以行書見長的,還有以草書見長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作為硬筆書法,你完全可以對哪種書體感興趣就練哪種書體,因為硬筆沒有軟筆那麼難於控制。作為實用的練字,你能夠並且必須從練行書入手。當然,各種字體都練一練,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感受與體會,對你練任何字體都是有幫助的。另外,特別說明一下,有些人寫的很工整的一筆一畫的字,嚴格來講,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楷書。 漢字的書寫規范,是千百年來歷代書家書寫實踐的結晶,是一種被歷代書家所公認了的、約定俗成的書寫方法。同一個字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寫法,也即有不同的書寫規范。如真、行、隸、草、篆這幾種字體,就各有其特定書寫規范。就是同一個字的同一種書體,其寫法也有不一樣的,各有各的風格。
漢字的書寫風格,則是書寫者在書寫漢字時,所體現出的個性特徵。一個字或一幅字,無論是在筆畫上、還是在結體上、或是在章法 上作些變化,都會使這個(幅)字,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但無論風格怎樣,它們都是要合乎傳統的書寫規范的,於是人們都認可。 練字,首先必須掌握字的基本書寫規范,而不要求風格的統一。每個人書寫風格的形成,均有其復雜的過程,有的人甚至能寫出幾種不同的風格。對於初學者,最好不要注重強烈的個人風格,而應當嚴格要求書寫的基本規范。當您的字寫規范了,您對字的審美意識提高了,再來追求個人的風格。風格大多時候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