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生物葯敏試驗(一):紙片擴散法
葯敏試驗,是評估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對特定抗生素敏感性或耐葯性的科學程序。這項試驗的目的是理解致病微生物如何對各類抗生素作出反應,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選擇最佳抗生素治療患者感染的依據。葯敏試驗結果可以分為敏感、中介和耐葯三種情況,分別表示葯物對細菌的活性程度和治療可能性。
葯敏試驗在臨床治療、耐葯性監測和新葯驗證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它指導臨床合理選擇抗生素,防止葯物濫用,減少治療成本,縮短療程,並對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控制疾病的傳播起到關鍵作用。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將浸有抗生素的紙片貼在含有致病菌的瓊脂平板上,觀察抗生素擴散形成的抑菌圈大小,以此判斷微生物對特定葯物的敏感程度。
紙片擴散法(Kirby-Bauer法)是葯敏試驗中常用的簡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抗生素紙片中的葯物通過瓊脂傳遞給周圍微生物,形成遞減濃度梯度。在抑菌濃度范圍內,微生物生長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直徑與葯物對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濃度(MIC)呈負相關,即抑菌圈越大,MIC值越小,表示微生物對葯物的敏感度越高。
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收集樣本並進行無菌處理,分離出待測菌種,制備合適的菌懸液,確保其濃度滿足試驗要求。之後,將菌懸液均勻塗布在瓊脂平板上,並貼上預先准備的葯敏紙片。紙片需緊貼瓊脂表面,間距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試驗結果的准確性和重復性。平板需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一段時間,期間觀察抑菌圈的形成情況。
試驗結果的判斷依據是抑菌圈的大小,以此評估微生物對特定葯物的敏感性。敏感、中介和耐葯分別對應不同的MIC值和治療策略。敏感表示葯物在常規劑量下對病原微生物有效,中介表示在高劑量下或特定條件下有效,而耐葯則表示葯物無法抑制微生物生長。
通過葯敏試驗,研究人員可以了解不同微生物對多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葯性,為臨床醫生提供精確的治療建議,確保患者得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有助於監測和控制耐葯菌株的產生和發展。這種試驗在普通微生物實驗室中應用廣泛,為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領域提供了重要支持。
❷ 通過抑菌圈直徑判斷細菌對不同葯物的敏感性,而不以最小抑菌濃度(MIC)判斷葯物抗菌作用的葯敏試驗方法是
【答案】:C
本題考查具體的葯敏試驗方法。葯敏試驗方法包括稀釋法(肉湯稀釋法、瓊脂稀釋法)、紙片擴散法、E-test法等。其中稀釋法和E-test法均為讀取抗菌葯物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紙片擴散法是通過比較含葯紙片在培養基上產生的抑菌圈直徑(mm)與CLSI規定規定的敏感、中介、耐葯的直徑值,從而判斷細菌對不同葯物的敏感性。
❸ 幽門螺桿菌葯敏實驗怎麼做
幽門螺桿菌葯敏實驗是一種檢測方法,用於確定幽門螺桿菌是否存在於人體內,以及哪種抗生素對這種細菌最為敏感。這種檢查對於診斷和治療胃部疾病至關重要,尤其是當患者出現胃區不適時,醫生會建議進行這種檢查。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常見的胃部疾病原因之一,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檢測。其中最常用的是碳十四或碳十三呼氣試驗,這種試驗可以在三甲醫院的消化內科進行。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呼氣試驗,通過檢測呼出氣體中的特定成分來判斷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當患者出現胃區不適的症狀時,建議前往正規的三甲醫院消化內科進行診治。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葯敏實驗。只有在確診後,醫生才能根據實驗結果選擇最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從而有效控制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葯敏實驗的結果對於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通過這項實驗,醫生可以了解不同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的敏感性,從而選擇最有效的葯物進行治療,提高治療成功率。
總的來說,幽門螺桿菌葯敏實驗是診斷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鍵步驟。患者在出現胃部不適時,應及時就醫並進行相關檢查,以確保獲得准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❹ 葯物敏感試驗的葯物敏感試驗的方法
測定細菌對抗菌葯物敏感性的試驗稱為葯物敏感試驗或簡稱葯敏試驗。由於養雞業中抗菌葯物的廣泛使用,導致抗葯菌株越來越多,盲目用葯常常效果不佳。因此,進行葯物敏感試驗已成為正確使用抗菌葯物的必要手段。葯物敏感試驗的方法有多種,如紙片擴散法、試管法、挖洞法等。其中,紙片擴散法簡便易行,出結果快,是目前生產中最常見的方法,現將該種方法介紹如下:
(1)葯敏紙片的准備
常用抗菌葯敏紙片已有商品供應,一般可以買到,可直接利用。
(2)葯敏培養基的制備
①普通肉湯瓊脂:又稱營養瓊脂。蛋白腖10克、氯化鈉(NaCl)15克、磷酸氫二鉀(K2HPO4)1克、瓊脂20克、牛輪歲逗肉浸出液1000毫升(可用牛肉浸膏10克浸於1000毫升蒸餾水代替)。
牛肉浸出液的配製方法:取瘦牛肉去掉脂肪、腱膜等,絞碎或切碎,按500克牛肉加1000毫升蒸餾水混合,置4℃冰箱內過夜,取出後加熱到80~90℃,經1小時後,以數層紗布濾除肉渣並擠出肉水,再用脫脂棉過濾,量其體積並用蒸餾水補足1000毫升,分裝後20分鍾高壓蒸汽滅菌,即製成牛肉浸出液。
將以上其他成分加入到牛肉浸出液中,加熱溶解,冷卻後調pH至7.6,煮沸10分鍾,用濾紙過濾後分裝,再以10.4萬帕高壓蒸汽滅菌25分鍾,取出後冷卻至55℃左右,在90毫升直徑滅菌的平皿上傾注成4毫米厚的平板。做好的平雀乎板,密封包裝後可在冰箱中保存2~3周。使用前應將平皿置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確認無菌後再用於試驗。
②鮮血瓊脂:將滅菌的營養瓊脂加熱融化,至45~50℃時加入無菌鮮血5%(每100毫升營養瓊脂中加入鮮血5~6毫升)傾注平皿。無菌鮮血,用無菌手術取健康動物(綿羊或家兔等)的血液,加入盛有無菌5%檸檬酸鈉溶液的容器中(血與5%檸檬酸鈉的比例為9∶1)混勻,置冰箱中保存備用。
(3)試驗方法
臨床上分離到的細菌進行純培養。用滅菌的接種環挑取被檢菌的純培養物劃線或塗布於平板上,並盡可能使其密而均勻。用滅菌鑷子將葯敏紙片平放於平板上並輕壓使其緊貼平板。直徑9.0厘米的平皿可貼7張紙片,紙片間距不少於24毫米,紙片與平皿邊緣距離不少於15毫米。貼好後將平板底部朝上置於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取出觀察結果。
(4)結果判定
凡對被檢菌有抑制力的抗菌葯物,由於向周圍擴散,抑制細菌的生長,故在紙片周圍出現一個無細菌生長的圓圈,稱為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說明該菌對此種葯物敏感度越高,反之越低。如果無抑菌圈,則說明該菌對此種葯物具有耐葯性。所以,判定結果時,以抑菌圈直徑的大小來作為細菌對該葯物敏感度高低的標准。
一般來說,抑菌圈直徑70毫米以上為極度敏感,15~20毫米為高度敏感,10~15毫米為中度敏感,10毫米以下為低敏感,無抑菌臘賣圈為不敏感。對多黏菌素的作用,抑菌圈在10毫米以上者為高度敏感,6~9毫米為低度敏感。
經葯敏試驗後,應該選擇極度敏感或高度敏感的葯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