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標准農田驗收標准
高標准農田改造主要提出了8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整治田塊,提高農田平整度,促進田塊集中,優化農田結構布局;二是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養分平衡,改善耕作層土壤理化性狀;三是建設灌排設施,改善農田灌排和集蓄水條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增強旱澇保收能力;四是整修田間道路,提高田間交通配套水平,提高農業機械作業覆蓋率;五是完善農田防護林網,提高農田水土保持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改善農田生態條件;
高標准基本農田,是一定時期內,通過土地整治,建設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包括經過整治的原有基本農田和經整治後劃入的基本農田。
二、高標准高在哪裡?
原則上看,全國的高標准基本農田應該是高等級、集中連片的農田,但由於耕地質量等別區域間不平衡,在保證一定面積的基礎上,不同省份確定的高標准基本農田質量等級不完全相同。
高標准基本農田除了與各省的耕地質量等別情況有關外,還與各省的城市化進程和耕地等級決定因素有關系。一般而言,城市化進程中各省份會損失較多高等級的耕地。另外,由於我國自然條件南北、東西差異較大,區域、局部性的耕地資源匹配情況不同,導致耕地質量等級建設難度不同,也會影響各省劃分高標准基本農田的結果。
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中必須全面以全國耕地分等定級成果為支撐,充分發揮其在提高耕地質量等級、優化耕地質量布局、嚴格占補平衡、監管耕地質量變化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這個高標准對於全國各個地區是不一樣的,是一個區域內相對的高標准。
三、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的目標
1、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實現集中連片,發揮規模效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高標准基本農田面積比重。
3、提高基本農田質量,完善田間基本設施,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4、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發揮生產、生態、景觀的綜合功能。
5、建立保護和補償機制,促進高標准基本農田的持續利用。
2. 高標准農田和高標准基本農田的區別
高標准基本農田標准到底有多高?隨著《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的頒布實施,各界對「高標准」的關注越來越多。相對於4億畝的建設規模和6000億元的資金投入來說,「高標准」是對質量的一種界定,也是一種承諾。
《規劃》要求經整治的基本農田平均提高1個等級,可見「高標准」與耕地質量等級直接掛鉤。既然如此,有人會問:高標准基本農田究竟是幾等地?耕地質量分等定級成果讓所有耕地有了全國統一、可比的標准,但也顯示出我國耕地質量區域分布不均衡、決定因素復雜等特徵。優等地僅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7%,高等地佔30%,中、低等地佔67.3%;等別最高的1~3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等7個省份,等別最低的13~15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等22個省區。在這種耕地質量國情下,很難一刀切出一個全國通用、對應某個等級的「高標准」,通常建成後的耕地質量等級應達到所在縣的較高等級。《規劃》將「提高1個等級」作為可測定、可考核、可檢驗的平均標准提出來,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學精神,也要求各地結合耕地質量實際制定區域性的質量等級「高標准」。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基本農田質量的「高標准」?2011年我國首個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規范出台,從國家層面對建設過程各環節以及田間基礎設施佔地率、耕作層厚度等諸多要素提出了量化要求。然而,正如「高標准」並非全國通用的絕對標准一樣,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也應該是一種統籌區域特徵的差別化土地整治活動。比如,東北平原區主要應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基本農田,積極推行規模化、機械化糧食生產基地建設;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和華南丘陵平原區應注重改善基本農田生態;雲貴高原區應將農田整治與陡坡退耕還林政策有效結合,加強坡耕地整治;黃土高原區應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和風沙防治綜合治理,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可見,「高標准」在一定程度上說更是對基本農田建設過程的高要求,需要各地從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出發,探索實施符合當地特徵的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模式。
3. 什麼是高標准基本農田
高標准基本農田是一定時期內,通過土地整治建設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包括經過整治的原有基本農田和經整治後劃入的基本農田。
截至2018年12月,300多縣區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機專業戶超過500萬——「宜機化」將納入高標准農田建設指標。
(3)高標准農田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國土資源部頒發的《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規范》,南陵縣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條件具體要求有:
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土地、農業、水利、環保等部門的有關規定。
2、水資源有保障,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標准,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無潛在土壤污染和地質災害。
3、建設區域相對集中連片。
4、具備建設所必需的水利、交通、電力等骨幹基礎設施。
5、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積極性高。
4. 高標准農田與永久基本農田的區別
基本農田是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長期不得佔用的耕地。是從戰略高度出發,為了滿足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而必須確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稱之為「吃飯田」。
高標准基本農田是一定時期內,通過土地整治建設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包括經過整治的原有基本農田和經整治後劃入的基本農田。
5. 什麼是高標準的農田建設所謂的「高標准」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鄉村土地整治項目(水稻田)基本建設,是糧食生產安全的必須,是迎戰、備荒發展戰略的規定,是完成農業現代化的必須。是其改變分散化小塊塊的計劃經濟方式,變宏觀經濟的大農業。可根據推行機械自動化工作完成了農作、春種、夏管,豐收、冬儲的所有機械自動化,和電化做業。改變,手推,肩挑,牛拉,驢馱的舊方式。把解放了的生產效率,分離到三產公司,擴張了農戶的收益。
土地整治項目基本建設補助標准多少錢?據統計,在中國中央財政部公布的《2018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工作要點》文檔中有明確提出將把土地整治項目基本建設列入重中之重。換句話說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技術專業大戶人家、農業合作社等機構在平原區地域基本建設土地整治項目不少於5000畝,丘陵地帶基本建設的土地整治項目不少於2000畝就能申請辦理土地整治項目補助。一般來說,補助標準是1500元一畝,但是於北京、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等區域很有可能更高一些,實際可以依據實際情況為標准。
6. 什麼是基本農田和高標准基本農田
基本農田,是指中國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
高標准基本農田是一定時期內,通過土地整治建設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