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報考幼兒園的講課方法和技巧

報考幼兒園的講課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2-15 18:35:41

㈠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哪些

01
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1)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2)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3)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圖片
02
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2)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慾;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3)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圖片
03
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運用暗示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1)運用暗示教學法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暗示手段。
2)把握好暗示的時機,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有利於向有意識心理活動轉化。
3)創設好暗示的環境,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無需強記的無意識活動。
4)重視教學中教師行為、觀念、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對幼兒可能發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發揮積極影響。
圖片
04
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圖片
05
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㈡ 幼兒園教學方法與技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玩耍中學習,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㈢ 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方法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5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6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7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8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9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是學生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㈣ 幼師上課技巧

幼兒園教師上課技巧
介紹:什麼是幼師教學?

如何依據《幼兒園教育綱要》和幼兒教材,如何根據孩子實際,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後向聽課的教師講述"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素質、理清教學思路、把握教學目標、用好教學手段,教學活動要求教師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中的矛盾和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備課、寫教案、只要求寫出教學目的、准備、過程等這些"做"的內容,而說課要求教師從活動目標、教材、准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

技巧:如何在幼兒園說課?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的關理論,闡明這樣做的道理。1.根據教材
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幼兒園的教材不統一,可供選擇的比較多,所以說教材時一是盡量說清說透選擇教材的目的,(如主題活動的需要、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的需要等);二是教材的來源(如來自幼兒的用書、或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等);三是說清教材的難易程以便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即:知識的難以理解之處、技能的難以掌握之處,便於選擇的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如歌曲《雪花和雨滴》這一教材可以這樣分析:這首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第一、三句,二、四句基本相似,便於幼兒記憶和掌握,整首歌曲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小雪花和小雨滴擬人為孩子的朋友,使人倍感親切。兩段歌曲有不同的情緒,輕柔、優美、活潑、熱情,使得小雪花、小雨滴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同時也寓德育教育於音樂之中,教育幼兒養成活潑、熱情、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2、根據目標
對於目標的制訂我們都會從認知、能力、情感幾方面來考慮,在說活動目標時就是要說清認知、能力、情感等幾方面的要求和層次,把握活動目標是說課的重要環節,正確理解、分析、把握目標是教學活動成功的基礎,說活動目標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析:

(1)、說目標的來源的依據。
是根據國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還是根據本地的課程標准、或是某一年齡段幼兒普遍的年齡特徵和發展規律,還是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而定的,如"學習棉簽畫"的目標之一 "有控制地變換方向畫線條"就是根據小班的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民兵規律而定的;而目標之二"養成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就是選自《小班素質教育目標》。

(2)、說對目標的理解和分析。
就是要說出選擇目標的原因和理由、說清目標的重點和難點,對目標的理解和分析要有理有據。如:"有控制地變換方向畫線條",有一個教師就是這樣分析的:我班孩子是小班後學期,他們已有了初步的繪畫經驗,較好地掌握了基本線條的練習,但由於他們年齡小,他們的腕骨和指骨還未得到很好地發展,為了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靈活性,我選擇制定了符合本班年齡特徵和實際水平的目標,即"有控制地變換方向畫線條",這是一個在原有基礎上有待於進一步熟練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我主要以有趣的活動進行設計,使幼兒有興趣主動參與到活動之中,變原來無控制地亂畫到視覺上有控制地塗畫,從無目的無方向地畫到有目的變方向地畫線條。

在分析、制定目標時主要考慮兩個:一是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使目標要稍高於幼兒的實際水平,讓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二是要從心中只有知識轉到心中只有幼兒,落腳點要放在提高幼兒能力和素質上,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說活動准備
就是要說出為完成教學目標要進行的知識經驗准備和物質准備的理由。經驗的准備就是幼兒與新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的准備和與新知識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准備。物質的准備是環境的創設、教具的准備和學具的准備,但要注意幼兒的參與性。在准備教具與學具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講究教具與學具的利用價值和實用性,不要追求教具的多樣性和變化性而偏離方向,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有些教具准備得十分精美,但在活動中只展示一下,沒有操作和利用的價值,這樣即浪費時間又效率不高,對完成目標沒有很好影響的教具我們盡量避免使用。二是提供的教具和學具要反映幼兒不同層次發展水平的要求;三是避免教具過多、過新奇、過刺激;四是提供的教具和學具便於幼兒主動探索和主動學習。

4、教學方法
說教法,就是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要求,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說教法不是單一的方法介紹,更不是機械的拼湊和組合,它解決的是"怎樣教的問題",回答的是"為什麼這樣做"的理由和依據,我們知道教學方法很多,如: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演示法、情景表演、多媒體、嘗試教學等,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有趣的蘿卜》就是這樣進行說課闡述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教學方法:(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對蘿卜進行分類,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延伸和應用。

5、教學生方法
學法就是幼兒學習的方法。不僅要說明教給幼兒什麼樣的學習方法,(積極思考、專心聽講、動手操作、獨立活動等)培養哪些能力(觀察力、表達力、想像力和閱讀能力等)還要說明做的益處是什麼。如在完成目標"向上拋接球時"老師發現幼兒接不住球,有的幼兒不敢接而向後躲,於是老師分析這是幼兒懷有恐懼心理,便從解決幼兒恐懼心理入手,先採用拋較輕的物體--氣球,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掌握了"接"的方法,老師就讓孩子接稍重一點的物體,最終使目標得以順得完成。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學的目的是達到不需要教,由有師自通自會,達到無師自通自會,這不僅僅是教與學的共同方向,也是教與學的共同目的"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這樣做可以給幼兒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學法指導突出一個方向,--培養"自能"能力,最終實現一個目標--由"學會"到"會學"。所以說重視學法的指導下功在教師,受益在幼兒。

6、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一是說教學環節。教學分幾個環節進行,每個環節解決什麼問題,環節之間是什麼關系、每個環節要達到什麼目的;二是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針對問題准備解決的教學方案;三是如何面向全體,因人因材施教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是如何體現師生的雙邊活動等。說教學程序時,各環節環環相扣,目標層層遞進,由易到難。如《有趣的蘿卜》先是激發興趣(情境:小兔的蘿卜豐收了)--再是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蘿卜)--接著是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卜)--繼而是游戲體驗(體驗蘿卜的生長過程)--然後是品嘗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品嘗蘿卜食品)--最後是審美延伸(蘿卜小製作展示),這樣六個環節將整個活動連穿起來,使活動完整且豐滿。

㈤ 幼兒園故事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技巧有

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往往存在著這樣一套模式:首先是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講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哪些人物或動物?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接著是邊出示圖片邊分段講故事,提問:這一段里有誰和誰?都說了些什麼?這中間還要讓幼兒學說新詞和短句。最後是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錄音,並要提一個總結性的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剖析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它存在著以下幾個弊端: 第 一、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影響了故事內容的傳授,教師無論講什麼故事,都把它套進這個模式里,勢必會影響幼兒聽故事的新鮮感和敏銳感。 第 二、失去了故事教學的愉悅性和趣味性,這是故事本身所蘊含的魅力,一則好的故事,往往能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春雨潤物般的情感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她)產生情感上的呼應和共鳴。 第 三、幼兒是帶著回答問題的壓力來聽故事的,他們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從何談起?如果故事教學只滿足於使幼兒獲取知識、接受教育這樣一種表層功能,那麼故事教學的深層功能——開啟幼兒熱愛文學的心靈之門,引導幼兒踏進文學殿堂的啟蒙功能又體現在哪裡呢?因此,我認為要改善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模式,不拘一格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故事教學的功能,尤其是深層功能,使幼兒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精神需要。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內容、情節和結構,我覺得要激發幼兒聽講故事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題、情節,使之產生心靈上的呼應和共鳴,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工作,教師必須反復鑽研作品,分析故事的主題,掌握故事的情節、結構,找准其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出適合幼兒和作品的教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此, 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一、活動參與法 幼兒生性好動,年齡越小,這個特點就越明顯。因而故事教學不應僅僅是靜態的,還必須與幼兒的身體活動、操作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有關詞彙和句子,也可以使他們進一步熟悉作品,體驗思想情感和鞏固記憶。 故事《小老鼠和落葉》里鼠媽媽和小老鼠打掃落葉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有趣,是全文的重點、難點所在,這里不僅有「頂、扛、掃、耙、扛」這些表示打掃的動詞,還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就准備了一些小老鼠的頭飾和簡單的道具,讓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他們興致極高,演得怡然自得,在表演過程中,他們會自然地運用作品中的對話、動作、表情來再現作品,活動參與法真不愧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難點前置法 學前期幼兒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處於萌芽狀態,對於一些需要經過多層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們還是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在故事教學前.僅僅是按常規設計教案,那麼有些故事內容對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還不太豐富的幼兒來說,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這時,就不妨採取難點前置法,將難點放在教學之前,通過某些輔助手段引導幼兒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去交流。 比如故事《包公審石頭》,我考慮到幼兒很難理解「包公為什麼會罰觀看熱鬧的人每人一枚銅錢,並讓他們把所罰的銅錢扔入水中,由此來判斷偷賣油條小孩錢的小偷是誰?」課前,我就准備幾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沒有沾油的硬幣,在講述故事前,讓幼兒分組做個小實驗,將兩種硬幣分批投入清水中,通過觀察實驗操作中的現象,使幼兒明白故事中的道理,達到啟發幼兒思維,開發智力的目的,同時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三、擴充講述法 有些故事短小精悍,非常適合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力,進行擴充性的講述,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就誕生了。 象故事《小蝸牛》,篇幅不長,字里行間蘊含著四季的典型特徵和季節輪換的順序。課前我精選春、夏、秋、冬四幅圖片,並把它們布置在活動室的四周。上課時,我邊操縱指偶邊講述故事的第一段,提問: 「這是哪個季節發生的事?」幼兒異口同聲地說:「春天。」「春天就象蝸牛媽媽說的只是樹葉兒發芽了嗎?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我們快幫小蝸牛找找吧!」幼兒很快地來到春意圖前,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他們彷彿置身在萬物復甦的美好春光里,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許多春天的景色,比如:小草變綠了,桃花紅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嘀嘀噠!嘀嘀噠!」小蝌蚪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朋友手拉著手去春遊……凡是在春天裡發生的事全讓他們說到了,同樣的,在以後的夏、秋、冬三季的擴充性講述中,幼兒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這個活動,不但加深了幼兒對四季特徵和輪換順序的認識,而且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最值得欣慰的是誕生了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小蝸牛》,實現了師幼互動。 四、情景激勵法 故事教學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有極大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和環境.使之親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想像、去大膽表述自己的意願,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分析故事《最奇妙的西瓜》,我認為最重要的要讓幼兒感受到參賽西瓜的奇妙之處,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精心製作一些新穎有趣的西瓜模型:手提包形的西瓜、外面是瓜瓤裡面是瓜皮的方形西瓜和狀如水塔、裝著水龍頭的大西瓜。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教師頭戴王冠,以瓜瓜國國王的身份,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小貴賓(由幼兒扮演),幼兒饒有興趣地參觀西瓜展示會,初步感受到這些西瓜的奇妙之處,愉快地和小夥伴交流自己的參觀所得,同時他們也非常想知道這些西瓜是誰發明的?這時候,「國王」就安排他們觀看情景表演,讓他們知道故事的內容,同時也解開了他們心中的疑團。接著,「國王」徵求小貴賓的意見,讓他們說說:「最喜歡誰發明的西瓜?奇妙在哪裡?」最後,「國王」讓小貴賓談談:「我想發明怎樣的西瓜來參加明年的西瓜節?」縱觀這個活動,幼兒始終置身在寬松、自由的游戲情景中,他們想說、愛說、敢說,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愉快的情緒得到了體驗,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倡導的精神相一致的。 五、師幼對講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者是上下段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邏輯推理關系,這時,你大可不必把整則故事一古腦兒地全部講出來,而可巧妙地採取留下一半給孩子的方法,啟發、鼓勵幼兒積極思維,講述出故事的另一半,通過師幼對講的方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述故事《小兔逃跑》前,我簡要地向幼兒介紹師幼對講的方法——要求幼兒聽清我的上句,編出下句。我示範講完第一組對句後,問了兩個問題:「小兔想變成什麼逃跑?兔媽媽變成什麼去追?」幼兒不假思索地說出:「小兔想變成小魚逃跑,兔媽媽就變成釣魚人把小兔釣上來。」我馬上予以肯定,接下來,我要求幼兒圍繞「如果你是小兔,你會變成什麼逃跑?」「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變成什麼去追?兩個問題,引導幼兒分別站在小兔和兔媽媽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參照第一組對句的句式進行回答。由於這種「你逃我追」的游戲方式深受幼兒喜愛,幼兒也不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幼兒非常投人,他們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回答接連不斷,尤其是後面的仿編部分,幼兒表現得更為積極,有的說:「要是你變成荷塘

㈥ 新幼師上課步驟新幼師上課主要怎麼講課

新幼師的上課步驟首先要吃透教材內容、然後進行課前准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巧妙提問孩子等;做好這些工作後,新幼師上課主要可以這樣講課:聲音甜美、教學內容有童趣且短小、上課方式靈活等,具體內容如下:

1、上課步驟

新幼師上課步驟為:吃透教材內容、有備無患,課前准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巧妙問與答等等,具體內容如下:

(1)吃透教材內容

老師要吃透教材,同時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如本班幼兒對哪些內容比較熟悉,對哪些材料興趣度更高,對哪些領域的活動仍感到陌生等,通過這些信息來設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有備無患,課前准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上好一堂課,老師應認真備好課。問問自己是否已將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牢記於心,是否記住了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方法,是否記住了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重點內容。除此之外,還需要提前備好課上會用到的物品,如:幼兒游戲材料、幼兒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3)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平時有老師疑惑:班上的孩子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該怎麼辦?其實幼兒能夠維持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平時與幼兒建立的深厚感情是吸引幼兒的關鍵。

(4) 巧妙問與答

提問與應答,是教學活動中老師最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很多時候讓孩子受益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由提問與應答引發出的思考。

2、正確講課

在做好各種上課的准備之後,新幼師接下來就要開始講課,正確的講課是,老師語言要表現甜美、內容有童趣、簡短、上課過程中要靈活、生動,具體內容如下:

(1)甜美

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即期望得到教師的「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度回報你,教師的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都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有效地激發起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2)童趣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容易為興趣所左右。所以,教師要用生動、形象、具有兒童情趣的語言來描述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3)短小

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瞬時記憶不發達。因此他們對較長或復雜的語句理解較困難。如果一句話超過了8個詞,那麼幼兒就會聽了後面而忘了前面。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用短小、富有節奏感、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才會樂於接受。

(4)靈活

課堂中靈活地運用一些自然、親切、似家常絮語、像親朋敘舊的「插入語」,可以起到調節幼兒聽課情緒,增強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注意事項:

1、新幼師在講課過程中,記得要多與小朋友進行互動,比如可以多提問,或者讓小朋友多思考,從而增強他們的參與感,這樣他們才有興趣聽課。

2、另外,老師講話的語言要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就像平時和小朋友說話,語調誇張一些也是可以的,包括加上一些動作,小朋友其實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動作方面,他們更容易地是畫面感。

㈦ 幼兒園教學的教法和學法有那些

1.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2.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4.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5.發現法

發現法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6、觀察指導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7)報考幼兒園的講課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內涵特點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 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中國教學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

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

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㈧ 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報考幼兒園的講課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0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5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0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3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1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6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4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0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3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9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0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1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4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9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6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9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5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3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