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人家長者難,難在育心,該如何培養小孩情商
為人家長者難,難在育心,該如何培養小孩情商?在幼兒期,兒童將發展出基本的個性和自我意識。孩子們會關注他人,對他們的情緒高低做出反應。教育孩子不僅要教給他們科學知識,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一般來說,它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情緒和自我意識。
㈡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1.父母怎樣幫助孩子們提高情商
雖然孩子們現在可能還不會說話,但是孩子們時刻都在學習。父母的情緒會通過說話的語氣和面部表情傳達給孩子。這些孩子們都會注意到,並且會進行仔細的研究。父母是不是緊張?精神有沒有集中?孩子們不僅僅會觀察父母,同時還會魔方父母。因為是父母在教孩子們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雖然孩子們可能不知道父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通過父母說話的語氣他們能夠分辨出父母的心情是怎樣的。同樣,當父母在和新生兒說話的時候,他們也能夠從父母的說話風格上了解父母的意思。通過調節孩子們在情緒上的一些變化能夠幫助孩子們提高他們的情商。
2.接受並且理解孩子們的感受
人們釋放消極情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和別人訴說這樣的情緒。但是,事實上人們更需要的是不帶任何批評性的看法去接受這些負面情緒。父母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們提高他們的情商。
因此,父母可能會對哭泣的孩子們說:「你現在是不是不開心,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對於一個微笑著的孩子父母則可能會說:「你今天早上看起來真開心啊!」父母在對孩子們的行為或者是情緒進行干預的之前應該要先對孩子們的情緒進行命名並且接受孩子們的感受。比如說,如果孩子不想吃飯的話,父母就可以讓孩子們先嘗試著吃一點點,然後再用其他的方法讓孩子們吃東西。接下來父母就要接受並且理解孩子們的感受了,這也是提高孩子們情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3.從幼兒抓起
這種簡單基本的提高孩子們情商的方法父母在孩子們剛剛懂事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他們,並且讓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也這么做。接受孩子們的感受不僅僅能夠幫助孩子們提高情商,同時還能夠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們有出色的社交技能的話,那麼,這些方法都是非常實用且有效的。
一、傾聽和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化的時候,家長不要著急去抑制孩子的情緒,而應感同身受地去傾聽,用感官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活動,不要批評孩子。孩子有時候會大吵大鬧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家長不要去指責或打罵孩子,應該接受和認可孩子的這種情緒並幫助孩子排解情緒,媽媽可以輕聲詢問:「寶貝,你怎麼啦?是不是不太開心呢?」家長應該用真誠、平等的語氣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訴苦的機會。
二、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有位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忘記給兒子買生日蛋糕,這位媽媽就向孩子承諾「明天補一個給你」。孩子聽完還是很傷心,賭氣沒有吃晚飯,兒子的做法讓這位媽媽覺得自家兒子就是鬧脾氣。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是缺乏同理心,完全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這位媽媽嗎可以換位思考想一下:如果老公承諾給自己過生日,結果到了生日那天,老公有事情趕不回來。想必這位媽媽也會不開心。
具備同理心,就要學會接納、尊重別人、不隨意批評他人、及時溝通和交流。具備同理心,不僅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還能使自己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和諧。
三、幫助孩子表達和釋放情緒
在兒童的情商教育中如何表達和釋放情緒是重要的環節。家長必須理性、客觀地對待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把情緒正確地表達、釋放出來。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有什麼事情可以和媽媽分享。」家長也可以採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比如畫畫和音樂可以讓孩子釋放情緒。
四、以事實為依據,贊美孩子
每個人都需要父母的表揚,當受到表揚時,孩子會受到激勵,更加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家長也要記住,贊美孩子要掌握技巧,要根據事實來表揚。有些家長盲目地對孩子誇贊,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還會讓孩子變得狂妄自大。
對孩子的情商有巨大的影響作用,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未來。要知道,每個人生下來時都沒有非常明顯的差別,但是後天的教育可以輕易改變一個人。如果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情商,可以從以上幾方面做起。
現在的父母都知道,情商對於一個人有多麼重要。你可能在學業、工作上很聰明,但是不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情緒,不知道身體和情緒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懂得體諒別人,你會發現自己到處碰壁,甚至明明很有能力,卻不自信,或者總覺得沒有動力和熱情。
一些學校已經開始把情商內容納入到課程中,不過,你指望他們把情商課程當成主要課程還是不那麼現實。既然情商是人們的生活基本技能,我們父母為什麼不在家庭中通過一些方式傳授這些技巧呢?兒童心理學家、專欄作者Katie Hurley分享了可以在家庭中進行的練習。
「情商」這個話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引起討論的話題之一,這是有理由的。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能幫助孩子建立起更好的人際關系,鞏固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幫助孩子培養領導能力。
確實,情商應該被歸類為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應該成為校園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項新的德國研究顯示,那些能夠全面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的孩子(情商高的表現)更能夠在學習的環境中保持專注。簡而言之,積累情緒的詞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校園生活的起起伏伏。
作為一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有許許多多的孩子曾經坐在我的沙發上,糾結著如何去理解他們自己的情緒。先不去提對他人的同理心這件事了,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情緒狀態缺乏了解,讓他們去准確地評估他人的情緒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
孩子應該學會如何去讀懂情緒。情商能幫助孩子在家裡、學校里和社區里健康成長。而好消息是,學習情緒這件事,永遠都不會太晚。
情商教育是早教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把精力花在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上,事實上,很多時候,情商教育不局限於讓孩子學會彼此之間分享和學會解決在操場上玩耍時發生的糾紛。
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閱讀面部表情,然後讓他們學會在環境壓力之中,根據非視覺的線索,評估社交中的情緒狀態。讓孩子學會理解情緒能讓他們懂得在必要的時候主動尋求幫助,學會體諒他人的情緒,並且在情緒激烈的時候學會應對。
盡管在學校的教育體系裡,學業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毫無疑問,把情商教育融入課程設置的一部分已經是一個引起公眾關注的話題。雖然我堅信在學校中設置社交情緒的課程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但我同時也理解讓每個學校都作出這樣的課程設置在現階段看來並不現實。而作為父母,在家中也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幫孩子建立起這一重要技巧。
1.學會辨別情緒
大多數孩子都能分辨開心和難過,生氣和平靜,但這些不是外面的世界裡僅有的幾種情緒。與此同時,孩子的情緒轉變是很快的。你的孩子可能在上一秒還自得其樂,在下一秒就大崩潰。學會了解情緒以及引發情緒的誘因,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在他們自己的情緒無預警地轉變時如何去應對。
我很喜歡的一樣東西叫作情緒海報(在一張海報上畫著各種各樣的表情並寫著對應的情緒名稱,通常海報上還會問上一句「現在你的心情如何?」)。因為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前可以先仔細地觀察海報上的各種情緒,並且在心裡評估幾個選項,而不是簡單地喊出他們現在開心或者難過。我在女兒18個月大的時候就在家裡貼了一張情緒海報,我們一直用到現在。
你可以去買一張這種海報,自己動手做一張甚至從網上下載一張,然後把它貼在家裡你們最常待著的房間。選擇孩子心情平和的時候來使用它(因為這種時候你們可以好好談談一些難以處理的情緒,比如嫉妒和憤怒),也可以在孩子發生情緒轉變的時候使用它。了解每一種情緒所對應的表情能夠幫助孩子處理他們自己的情緒。
2.建立起身體和心靈的聯系
對很多孩子來說,憂慮的情緒會以胃不舒服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時候還會引發頭痛和肌肉酸痛。而猛烈的憤怒情緒則會導致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而嫉妒有可能會引發牙齒方面的問題(比如睡覺磨牙)。
情緒往往會導致身體不適,但大多數孩子不會把情緒和身體的感覺聯系起來。在我們家,我們會試著畫出何種情緒對身體造成何種影響的「身體地圖」,或者你也可以向孩子解釋你自己經歷情緒時的身體反應,讓他們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我經常和我女兒說,每次我一擔心,我的脖子就會開始疼,因為那是我的腦子給我發射的信號,提醒我緩一緩,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你也可以思考一下情緒帶給你的生理反應,然後告訴孩子大腦會給身體發射什麼樣的信號。
3.確認孩子的情緒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需要被傾聽、被理解。作為家長,我們做得更多的是試圖去解決問題,或者輕描淡寫地處理孩子的情緒,以免他們一直帶著負面情緒呆坐在那裡。我們試圖保護他們,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他們的情緒。
當你的孩子情緒激動地來找你傾訴的時候你應該用心傾聽(不管你心裡覺得這件事多麼微不足道)。對孩子的情緒進行確認,並允許他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你不應該只提供解決方案,還要告訴他你對問題的理解,並且給孩子自己靜一靜、調節情緒的機會。
4.與孩子談談同理心
教育孩子要有同理心的最佳辦法就是以身作則。盡管有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表現得更富同理心,但所有的孩子都會通過觀察身邊的大人在生活中表現出富有同情心的舉動而從中受益。
告訴孩子,學會同情他人意味著什麼。當他和一個同齡人鬧得不開心的時候,和他討論到底是哪些原因可能導致那個同學表現出負面的態度。跟孩子談談,做些什麼可以向他人表達你的同理心,即使有時候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一個富有同理心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他人的幸福和健康給予更多的關注。這對孩子來說是值得上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