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言文分析題比對方法

文言文分析題比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0 02:26:28

❶ 文言文中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又分為類比和對比),怎樣區分這幾種方法,謝謝!急用

(1)歸納法:這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分完全歸納與不完全歸納。一般為不完全歸納,使用完全歸納法的較少,如《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一文。歸納法按照舉例的先後可分為兩種:先列事例後歸納,或得出結論再舉例說明。後者被稱為「例證法」。
(2)演繹法:這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就形式而言有以下幾種: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主要為三段論。三段論是由一個共同概念聯系著的兩個前提推出結論的演化演繹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大、小前提有時可為一項。
(3)比較法:這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分兩類,一類是類比法,一類是對比法。前者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進而引出結論,如《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後者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如《朋黨論》。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❷ 文言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閱讀技巧和解題方法
文言文閱讀是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有些時候是因為讀不懂內容犯錯,有些時候是因為字詞的用法不恰當犯錯,下面就為大家提供了文言文閱讀技巧及方法,希望大家能夠耐心閱讀,進而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如何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閱讀也是閱讀,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麼?文章寫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如果是議論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是什麼?有哪些論據?

2、劃分層次、結構

很多同學覺得劃分層次比較麻煩,對於文言文來說恰恰要通過劃分層次來幫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結構,這樣才能提升對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錯率。

3、敢於直譯

直譯就是直接翻譯,平時學習中,很多學生讀古文都是「一邊看文章、一邊看譯文」其實這樣很不利於考試答題,因為,一旦到了考場同學們很容易失去答題信心,總覺得自己答的不對,所以,在平時要多練習直譯,幫助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自信。

4、多讀幾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當我們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時,不妨先不看問題,靜下心來多讀幾遍文章,或許從中能找到解題靈感。

5、圍繞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觀題時通常會用這三種方式來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圍繞核心思想來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會影響總體得分,但是,如果撇開核心思想,就會離題萬里,不僅浪費了時間也得不到高分。

文言文閱讀解題方法

1、要善於藉助。例如,善於藉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

2、代入法----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於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4、析結構。推斷它在文章中的結構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

文言文翻譯的易錯點

1、專有名詞,強行翻譯。文言文中的一些國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號以及一些稱號等專有名詞可不翻譯。有些考生對此強行翻譯,從而「畫蛇添足」。

2、文白摻雜,該譯不譯。翻譯講究字字落實。有些考生在翻譯句子時往往有個別的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摻雜,不倫不類。

3、脫離語境,誤譯詞語。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多。有些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義。因此,考生翻譯時一定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免誤譯詞語。

4、當刪不刪,成分贅余。在文言文中,有些詞語只是語氣詞,或者只有語法功能而沒有實際含義,那麼考生在翻譯時就應把這些詞語刪去。

5、當補不補,漏掉得分點。成分殘缺的句子或省略句,翻譯時必須添加其殘缺或省略的成分,將句子補充完整。

6、句式不明,不合規則。比如,文言文中,倒裝句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考生應將其恢復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而有很多考生弄不懂句式特點,從而使譯文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

❸ 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及套路解題技巧有哪些

如果你指的是文言文翻譯的話,就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落實「留,換,刪,補,調,變」六字訣,平時多積累常見實詞和虛詞,多做題。文言文答題能力一定是在文言文做題中慢慢積累的。

❹ 語文文言文對比閱讀答題方法與技巧 急急急

文言文:斷句的話多讀文言文讀出語感要麼就靠翻譯
翻譯逐字解釋
然後調整語序使句子通順
再看看缺不缺少成分如主語賓語
思想感情就多讀文章讀多了意思就明白了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但是要注意隱含的思想聯系作者當時處境吧
現代文比文言文簡單
讀懂
至少三遍然後再做題

❺ 賞析文言文的方法技巧

一、認真審讀,整體感知鑒賞詩歌。

首先應讀懂詩歌,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容、主旨、情感傾向。這當然要從詩的文字元號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復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標題、作者、注釋等也是不可忽視的。

標題往往包含許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思想內容、情感傾向、詩歌類型等,有助於把握詩歌內容,理解主題;作者能揭示詩歌的背景、創作的思想傾向等;注釋往往是對關鍵詞句、時代背景的交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鑒賞時,對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鑒賞古詩的關鍵在於准確把握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情意與詩中描繪的圖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品味詩歌的意境,離不開想像。鑒賞詩歌應抓住具體的意象,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去補充、拓展、豐富詩歌的意境。

三、吟詠推敲,品味語言

詩貴含蓄。由於詩歌要用極小的篇幅容納豐富的意蘊,所以,與其它文學作品的語言相比,詩歌語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鑒賞詩歌,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難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語言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品味關鍵詞語。動詞、修飾語、疊詞、表顏色的詞等都是要關注的對象,而改變了詞性的詞,應特別予以重視。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詩眼」或「詞眼」。

其次,品味變化了的句式。詩歌為了格律的需要,給讀者留下藝術想像的空間,不僅改變詞性,還常常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語言,還需將這些詩句還原,把握詩意詩情。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讀起來不知所雲,但實際上是運用了倒裝,正常的語序應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倒裝的目的只是要強調「香稻」、「碧梧」,通過稻粒的富足、梧葉的茂盛來反映盛世氣象。

第三,品味修辭技巧。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把握表達效果,有助於正確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題「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的嬌羞之態,表露了詩人的憐愛喜悅之情。

四、明辨技法,賞析妙處

古典詩歌常通過各種表達技巧的運用曲折而藝術的抒情言志。鑒賞詩歌,也應從整體著眼,立足主旨,賞析表達技巧運用的妙處。

❻ 文言文概括分析題解題技巧

第一步: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出來
第二步:什麼倒裝句啊什麼的,位置換過來
第三步:有什麼省略了,比如省略了主語啊,賓語啊之類的,些出來
第四步:然後覺得很怪,就寫的好一些,比如我一個句子翻譯出來是
他講:xxxxxx
就可以換為,他說:xxxxxx
這只是個例子

然後文言翻譯一共有8 9個步驟,先記這4步,就好了,到了初三老師會系統講的,這4步辦好,基本就是滿分
文言的3個要求,信 達 雅
信是不要翻錯
達是要表達出意思,就想省略啊什麼的補出來
雅,就是我說的第四步

然後多看書啊,多做題啊
我文言還是比較好的,因為經常看文言,什麼史記啊,三國啊什麼的

❼ 高中文言文答題技巧與方法

1解題技巧:一個原則,四種方法

原則:自下而上的原則

做文言文閱讀題,首先應對文段用心精讀一遍,文段後的注釋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關注。文段中出現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暫不去管它。我們在大腦中應快速存貯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經歷、官運仕途、從政業績、人品性格以及其他與之相關的人和事(可以在試卷上圈點勾畫),但我們如果做完其他題再考慮「信息篩選題」與「分析概括題」,又必須重讀選文,費時費力。同時,「分析概括題」不管是「正確的一項」,還是「錯誤的一項」,錯誤的只在一小點,換句話說,選擇項中絕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內容都是正確的,這就大大有助於我們理解閱讀文段,有助於我們理解解答文言實詞、文言虛詞以及信息篩選題時所應該掌握的具體的語境。因此,精讀原文之後,接著我們就應該趁熱打鐵,從後往前做題,這就是所謂的「自下而上」原則。

方法1.文言實詞題—詞性法

解答此題,我們可以析字形,明字義;可以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辨別實詞的詞性來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擾項。眾所周知,漢字的詞性不一樣,字義也就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這一特點來幫助解題。

方法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課外知識是課內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並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麼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方法3.信息篩選題—排除法

⑴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在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選文中出現的人名不止一個,而我們在答題時需要熟悉的僅是題干中的這個人(也可能是兩個人,2002年考題中的父子)的行為舉止,此時我們可以根據主人公來做初步的篩選:把羅列的句子中不是「這個人」

所說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應的,包含這個句子的選項也就可以排除了。

方法4.分析概括題—對照法

此類題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可能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所以,對句意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先通過對照,找准選項中與原文的不同點,之後,把難以區分的地方向原文詞語上靠,找到對應的詞彙,看看人物事跡的敘述注意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准確、人物性格是否准確等,同時,主旨性的選項要結合全文,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要總體把握文意。

2高中文言文答題套路

第一部分:讀懂文言文

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麼去讀

(1)先讀最後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後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第二部分:如何答題

一、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❽ 中考文言文比較閱讀中分析異同題

有,二者求同存異,先說相同點,再議論不同點。要比較兩者的寫法,角度,內容之後再答題。立意要正確,分析要到位得體,說理要准確。這樣你的分就不會低。絕對經驗。我就這么過來的。我曾經是語文課代表。絕對的經驗!!!

❾ 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答題技巧

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答題技巧

1、 抓住人物外貌特徵的描寫

在做文言文閱讀理解和課文學習時,老師們經常會提問:文章中哪幾句話是描寫人物外貌特徵的?同學們找一找,畫一畫。了解一下,文言文是如何運用古代漢語文字描寫人物的外貌特徵的?把這些句子翻譯、讀熟、學習修辭手法,這就是幫助同學們先讀懂文言文,疏通了文意,轉換成了現代文字語言,就比較好理解了。通過文言文中,抓住人物外貌特徵的描寫,分析出人物的形象特徵,確保考試的每道題都能准確作答。

通過敘事來梳理人物形象,也要把握的是敘事的結構,比如:情節發展的走向、起因、過程、矛盾、沖突、結果,在敘事中,人物都是怎麼表現的,抓住這些詞,就能體會出人物的形象。而且很多文言文在描寫細節的時候,通過對人物形象和內心世界的表述,我們只要翻譯出文言文,也能理解到人物的形象。而且在描寫段落上,古代漢語言往往通過寥寥數筆,2、3個詞,就把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3、 找出對比的內容,找出人物的性格區別

通過對比描寫,不管是對處理事件的過程,還是對比人物形象的描寫,此類考題常考看起來不太重要的那一個人物特徵。還是以《鴻門宴》為例,項羽和劉邦的性格特點,就是運用對比的首發,來使其性格特點更顯鮮明和突出。在《廉頗藺相如傳》中,也是運用對比的首發,刻畫出藺相如對廉頗的態度。只要我們在文言文中讀到了2個或者以上的人物時,就先理清人物的關系,通過閱讀對比分析出人物性格的區別,這樣就能分析出人物形象了。

❿ 0基礎怎麼能把文言文三個選擇題做對 求方法

第一題,斷句憑語感,選項相互比對。
第二題,文言常識,根據原文判斷。
第三題,同第二題。
太過絕對,直接錯

閱讀全文

與文言文分析題比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非洲菊怎麼插花方法 瀏覽:82
夏季風熱感冒的治療方法 瀏覽:658
韓國sk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409
動物基因檢測的方法 瀏覽:766
消消樂837關怎麼過方法 瀏覽:393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5
手機淘寶猜你喜歡推廣方法介紹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