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都有哪幾種區別都是什麼
考慮我國實際情況,財政部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一般有4種,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000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1-2%)/2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採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使用年限平均法的優點是:①計算簡單、容易理解;②由於每年的折舊額相同,使企業產品成本穩定並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缺點是:①只著重固定資產使用的長短,忽略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強度及效率;②也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2】某企業的一輛運貨卡車的原價為600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500000公里,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5%,本月行駛4000公里。該輛汽車的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位里程折舊額=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4000×1.14=4560(元)本例採用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工作量法是指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使用工作量法的優點是:①簡單明了、容易計算;②計體的折舊額與固定資產的使用程度想聯系,既充分考慮了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因素的影響,又符合配比原則;③按照實際使用過程磨損程度計算,能正確反映運輸工具、精密設備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舊費用與業務成果聯系起來。
缺點:①即使每年的折舊費用是變動的,工作量法仍然類似於直線法。②工作量法沒能考慮到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③是對固定資產的工作總量難以可靠的估計,也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優點是:①計算折舊的基數不是固定資產原值而是凈值;②折舊率按同等條件下直線法折舊率的2倍計算;③考慮到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缺點是:①計算年折舊額時都比較繁瑣,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②計算公式中當直線法折舊大於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時,改用直線法本身也不符合加速折舊的原理。
【例3】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100%=40%
第1年應提的折舊額=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應提的折舊額=(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40%=144000(元)
從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4年、第5年的年折舊額=[(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舊額根據年折舊額除以12來計算。
本例採用了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或者: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額
使用年數總和法的優點是:①計提折舊的基數不變;考慮了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②充分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缺點是:折舊率逐年降低,計算起來比較麻煩,容易出錯。
(1)企業一般用什麼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預期使用的期限。有些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也可以用該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數量來表示。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如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准備,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參考資料:網路-固定資產折舊
② 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是什麼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准以上,並在使用中保持原來實物形態的資產。按工會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規定,一般設備單位價值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800元以上;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准,但使用時間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1)固定資產分類。工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
①房屋和建築物。
②專用設備。
③一般設備。
④文物和陳列品。
⑤圖書。
⑥其他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計價。工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價標准一般有兩種:
①原始價值。指事業單位購建某項全新的固定資產時所支出的貨幣總額。
②重置價值。指事業單位在當前情況下,重新購置同樣固定資產所需支出的全部價值。具體來說,工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應按下列規定的價值記賬:
第一,購入、調入的固定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或調撥價、運雜費、安裝費等價值計賬。購置車輛規定支付的車輛購置附加費計人購價之內。
第二,自製固定資產,按開支的工、料、費記賬。
第三,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應按改建、擴建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的變價收入後凈增加值,增記固定資產值。
第四,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協議確定的設備價款、運雜費、安裝費等記賬。
第五,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或根據所提供的有關憑證加接受時發生的相關費用記賬。
第六,盤盈的固定資產,按重置價值入賬。
第七,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移交手續的固定資產,可先按暫估價值入賬,待確定實際價值後,再進行調整。
(3)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①固定資產增加的賬務處理。
第一,購置固定資產。工會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時,應按資金來源分別借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事業支出」、「專項支出」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
例1:某文化宮用事業經費購入一套音響設備,買價為20000元,運雜費200元,有關款項銀行存款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事業支出20200.00
貸:銀行存款20200.00
同時,借:固定資產20200.00
貸:固定基金20200.00
例2:某文化宮用專項資金專款購入一輛運輸汽車,買價及購置附加費為60000元,分錄如下:
借:專款支出60000.00
貸:銀行存款60000.00
同時,借:固定資產60000.00
貸:固定基金60000.00
第二,接受捐贈固定資產。工會事業單位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
第三,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工會事業單位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時,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科目;支付租金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同時借記「其他應付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例:文化宮獨立經營非獨立核算餐廳融資租賃冰箱一台,租賃協議確認價款30000元,分三年每年支付10000元,另以銀行存款支付安裝費1000元。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31000.00
貸:其他應付款30000.00
銀行存款1000.00
每年支付租金時,作分錄:
借:其他應付款10000.00
貸:銀行存款10000.00
同時,借:經營支出10000.00
貸:固定基金10000.00
第四,盤盈的固定資金。工會事業單位盤盈的固定資產,按重置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
例:某文化宮資產清查中,盤盈彩電一台,重置價值6000元,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6000.00
貸:固定基金6000.00
②固定資產減少的核算。工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減少指出售投資報廢及盤虧等。
第一,出售固定資產。工會事業單位出售固定資產,按實際收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同時按原價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例:工會幹校出售一輛舊轎車,售價40000元,原價150000元,款已收到存入銀行,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40000.00
貸:專用基金——修購基金40000.00
同時,借:固定基金150000.00
貸:固定資產150000.00
第二,報廢毀損及盤虧固定資產。工會事業單位報廢、毀損及盤虧固定資產,按減少的固定資產的原值,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③ 企業採用什麼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直線法
根據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磨損狀態而確定的成本分配結構。
直線法依據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強度比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線法下,折舊金額是時間的線性函數。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1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 1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3)企業一般用什麼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擴展閱讀:
1、直線法優點: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明了,易於掌握,簡化了會計核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工作量法的優點:
由於工作量法自身的特點,在有些情況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較合理。當有形損耗比無形損耗更重要量。或在各個期間資產使用不均衡的。不經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與產品的生產工作量有關。在這些條件下,可以選擇工作量法。
實際工作中,在運輸企業和其他的專業車隊和客貨汽車。某些價值大而又不經常使用或季節性使用的大型機器設備中,可以用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
④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
累計折舊的四種計提方法很重要,很多學員反映這四種方法老是搞混淆記不住,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困惑,現特將累計折舊四種計提方法總結如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指按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平均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按照這種方法計算提取的折舊額,計算的提取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舊的積累額呈直線上升趨勢。
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二)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資產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工作量法也是直線法的一種。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例】某公司有貨運卡車一輛,原價為150000元,預計凈殘值率為5%,預計總行駛里程為300000公里,當月行駛里程為5000公里,則該項固定資產的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程里程折舊額=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5000元*0.475=2375元
(三)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按雙倍直線折舊率來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它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來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雙倍余額遞減法不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在使用這種方法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按照現行制度的規定,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四) 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來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以上幾種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中,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屬於加速折舊法。採用加速折舊法,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早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其遞減的速度逐年加快。
⑤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幾種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⑥ 固定資產如何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企業一般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他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余額,也可根據實際使用年限預計殘值。
公式如下: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凈殘值/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年折舊額除以12=月折舊額。
【法律依據】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十四條,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⑦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一般採用哪種方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注意問題
1.注意計提折舊的范圍,按現行企業會計准則規定,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a.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b.按照規定單獨計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c.處於更新改造過程中的固定資產。
2.未使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也要計提折舊。
3.注意再計提固定資產這就是應考慮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4.注意折舊期間跨年度時年折舊額的確定。
⑧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有哪些方法
固定財產折陳,是指固定財產在運用進程中漸漸耗費而變化到商品或者用度中往的那局部價格,也是企業在消費籌備進程中因為運用固定財產而在其運用年限內攤派的固定財產奢侈。那麼,固定財產的折陳本領是何如樣的呢?
企業計提固定財產折陳的本領有多種,基礎上便不妨分為二類,便直線法(囊括年限平衡法和處事量法)和添快折陳法(囊括年紀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該當按照固定財產所含經濟便宜預期名現辦法採用沒有共的本領.企業折陳本領沒有共,計提折陳額出入很大.
企業該當按月計提固定財產折陳,當月減少的固定財產,當月沒有計提折陳,從停月起計提折陳;當月縮小的固定財產,當月仍計提折陳,從停月起遏止計提折陳。提腳折陳後,盡管是否連接運用,均沒有再索取折陳;提早報廢的固定財產,也沒有再補提折陳。
直線折陳法
(1)年限平衡法
年限平衡法是指將固定財產的應計折陳額平衡地攤派到固定財產預訂運用壽命內的一種本領。沿用這種本領計劃的每期折陳額十分。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 =(1 - 估計潔殘值率)/ 估計運用壽命(年)*100%
月折陳率 = 年折陳率 / 12
月折陳額 = 固定財產本價 * 月折陳率
(2)處事量法
處事量法是按照名際處事量計劃每期應提折陳額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單元處事量折陳額 = 固定財產本價 * (1 - 估計潔殘值率)/ 估計總處事量
某項固定財產月折陳額 = 該項固定財產當月處事量 * 單元處事量折陳額
添快折陳法
(1)年紀總和法
年紀總和法也稱核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財產的本價減往估計潔殘值後的潔額,趁以一個以各年年頭固定財產尚可運用年限干分子,以估計運用年限逐年紀字之和干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劃每年折陳額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 =尚可運用年限/估計運用年限的年紀總和*100%
估計運用年限的年紀總和=n*(n+1)/2
月折陳率 = 年折陳率 / 12
月折陳額=(固定財產本價-估計潔殘值)*月折陳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沒有商量固定財產估計潔殘值的情景停,按照每期期始固定財產本價減往乏計折陳後的余額(便固定財產潔值)和雙倍的直線折陳率計劃固定財產折陳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2/估計運用壽命(年)*100%
月折陳率=年折陳率/12
月折陳額=固定財產潔值*月折陳率
因為每年年頭固定財產潔值沒扣除估計潔殘值,所以,在運用這種本領計劃折陳額時必需提防沒有能使固定財產的潔值落矮到其估計潔殘值以停,便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陳的固定財產,常常在其折陳年限到期前二年內,將固定財產潔值扣除估計潔殘值後的余額平衡攤派。
⑨ 一般企業固定資產使用什麼折舊法
一般企業固定資產採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便於核算!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