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關於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的論文

關於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2-05-18 22:10:24

❶ 寫一篇關於植物細胞或動物細胞的論文,五百字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系統及其在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
摘要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醫學圖象分析儀器,現已廣泛應用於熒光定量測量、共焦圖象分析、三維圖象重建、活細胞動力學參數監測和胞間通訊研究等方面。其性能為普遍光學顯微鏡質的飛躍,是電子顯微鏡的一個補充。本文以美國Meridian公司的ACASULTIMA312為例簡要介紹了激光掃描共聚顯微鏡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學應用前景。

關鍵詞;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粘附細胞分析與篩選(ACAS)


ChenYaowen,LinJielong,LaiXiaoying,MeiPinchao

(ShantouUni.Med.College,CentralLab,ShantouGuangdong515031)

ment,.,conpocalimageandlyusis,3-Dreconstruction,,,etc.Inthispaper,ACSAULTIMA312(MeridianCo,USA),.

(ACSA)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簡稱LSCM)是近代生物醫學圖象儀器的最重要發展之一,它是在熒光顯微鏡成象的基礎上加裝激光掃描裝置,使用紫外光或可見光激發熒光探針,利用計算機進行圖象處理,從而得到細胞或組織內部微細結構的熒光圖象,以及在亞細胞水平上觀察諸如Ca2+、pH值、膜電位等生理信號及細胞形態的變化。已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胚胎學、免疫學和神經生物學等領域[1、2、3],對生物樣品進行定性、定量、定時和定位研究具有很大的優越性,為這些領域新一代強有力的研究工具。

創建於1983年的美國Meridian公司,在90年代推出的「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這一項具有劃時代的義意的高科技產品,曾獲得美國「政府新產品獎」和兩次「高科技領先技術獎」,它能達到每秒120幅畫面的高速掃描激光共聚焦觀察,可提供實時,真彩色的激光共聚焦原色圖象。我院最近引起的ACASuLTIMA312是Meridian公司最新的高科技產品,為同類儀器中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精密儀器。現以該儀器為例介紹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系統及其在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

1、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成像原理及組成

有關共聚焦顯微鏡的某些技術原理,早在1957年就已提出,二十年後由Brandengoff在高數值孔徑透鏡裝置上改裝成功具有高清晰度的共聚焦顯微鏡[5],1985年WijnaendtsVanResandt發表了第一篇有關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在生物學中應用的文章,到了1987年,才發展成現在通常意義上的第一代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成像原理如圖1所示,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經過擴束透鏡和光束整形鏡,變成一束直徑較大的平行光束,長通分色反射鏡使光束偏轉90度,經過物鏡會聚在物鏡的焦點上,樣品中的熒光物質在激光的激發下發射沿各個方向的熒光,一部分熒光經過物鏡、長通分色反射鏡、聚焦透鏡、會聚在聚焦物鏡的焦點處,再通過焦點處的針孔,由檢測器接收。

從圖1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物鏡的焦平面上發出的熒光才夠到達檢測器,其它位置發出的光均不能過針孔。由於物鏡和會聚透鏡的焦點在同一光軸上,因而稱這種方式成像的顯微鏡為共聚焦顯微鏡為共聚顯微鏡。在成像過程中針孔起著關鍵作用,針孔直徑的大小不僅決定是以共聚焦掃描方式成像還是以普遍學顯微鏡掃描方式成像,而且對圖像的對比度和解析度有重要的影響。

ACASULTIMa312採用快速鏡掃描或台階掃描對樣品逐點掃描成像,由於樣品中不同的掃描點始終在物鏡和會聚透鏡的光軸上,因而它以相同的信噪比掃描整個樣品,掃描精度達0.1μm,掃描面積最大的為10cm×8cm,當激光逐點掃描樣品時,針孔後的光電倍增管也逐點獲得對應光點的共聚焦圖像,並將之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至計算機,最終在屏幕上聚合成清晰的整個焦平面的共聚聚焦圖像。一個微動步進馬達控制栽物台的升降,使焦平面依次位於標本的不同層面上,可以逐層獲得標本相應的光學橫斷面的圖像。這稱為「光學切片」。再利用計算機的圖像處理及三維重建軟體。可以得到高清晰度來表現標本的外形剖面,十分靈活、直觀地進行形態學觀察。

2、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硬體和軟體系統

2.1ACASULTIMa312硬體及參數指標 激光光源:氬離子激光(50mW的紫外光、999mW的可見光),能同時/順序/分別輸出紫外光和可見光,激發波長為351-364nm;488nm;514nm。 計算機系統:80586/133MHzPCI/80MBRAM/2000MBSCSI硬碟/150MBBernoulli盤驅動器/17』』大屏幕顯示器。 共聚焦系統:計算機自動控制光路准調節;計算機控制孔徑校準;計算機調節孔徑大小;自動Z軸調節(最小0.1μm)。 光學探測系統:3個測窗式PMT採集熒光;1個CCD系統;12位的高速A/D轉換器。 圖像解析度:圖像大小1535×1535;像素最小距離:0.1μm;灰度為4096級。 掃描方式:快速鏡掃描DualScan台階掃描;掃描精度0.1μm;掃描面積最大為10cm×8cm;掃描平面:XY和XZ和獨特點、線、面掃描。2.2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軟體系統

ACASULTIMa312系統採用獨特設計的軟體將激光細胞儀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結合,產生快速、高效、靈活的操作系統,完備的數據採集、分析與管理功能。基於生物醫學研究有如下的軟體。

ImageAnalyze—對於單色、比色和三色標記的二維熒光圖像的定量分析,可產生透射光圖像重疊,同時AutoImage可多個區域的自動掃描和熒光定量,以及相同區域的時間順序掃描。 RatioAnalysis和Kinetics—測定細胞內的離子變化,可有點掃描、線掃描及圖像掃描三種測定形式,以監測各種速率的生物反應。 Cell–CellCommunicationandFRAP-相鄰細胞的FRAP分析。該軟體首先用可光淬滅特異的細胞熒光,然後在多個時間點掃描,此掃描可對單一區域或細胞的多個選擇區域,可產生透射光圖像並與其它圖像重疊。 CellList—儲存被選擇細胞的位置,即可自動對較大樣品進行掃描,又可產生較小樣品特異部位的網路位置表,以進行自動的測量、篩選和重復測定。 CellSorting—ACAS具備如下四種分選方式: AblationSort:預選定義一個熒光閾值,然後對特定細胞殺傷。②CookieCutterSort在用戶定義的中心點四周切割Cookies。③QuickSort:對已定義的細胞表列,用Ablation或CookieCutter作分選。④ManualSort:直接使用滑鼠控制載物台位置及激光脈沖,並殺滅和分選細胞,進行細胞顯微外科,染色體切割和光隱阱等操作。 ConfocalImaging—共聚焦分析,可實現Z軸定量,三維立體圖像分析(包括SFP模擬熒光處理法,DP深度投影法和SP文體投影法),以及視點移動動畫。

3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在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

3.1定量熒光測量

ACAS可進行重復性極佳的低光探測及活細胞熒光定量分析。利用這一功能既可對單個細胞或細胞群的溶酶體,線粒體、DNA、RNA和受體分子含量、成份及分布進行定性及定量測定,還可測定諸如膜電位和配體結合等生化反應程度。此外,還適用於高靈敏度快速的免疫熒光測定,這種定量可以准確監測抗原表達,細胞結合和殺傷及定量的形態學特性,以揭示諸如腫瘤相關抗原表達的准確定位及定量信息。
3.2定量共聚焦圖像分析

藉助於ACAS激光共焦系統,可以獲得生物樣品高反差、高解析度、高靈敏度的二維圖像。可得到完整活的或固定的細胞及組織的系列及光切片,從而得到各層面的信息,三維重建後可以揭示亞細胞結構的空間關系。能測定細胞光學切片的物理、生物化學特性的變化,如DNA含量、RNA含量、分子擴散、胞內離子等,亦可以對這些動態變化進行准確的定性、定量、定時及定位分析。

3.3三維重組分析生物結構

ACAS使用SFP進行三維圖像重組,SFP將各光學切片的數據組合成一個真實的三維圖像,並可從任意角度觀察,也可以藉助改變照明角度來突出其特徵,產生更生動逼真的三維效果。

3.4動態熒光測定

Ca2+、pH及其它細胞內離子測定,利用ACAS能迅速對樣品的點,線或二維圖像掃描,測量單次、多次單色、雙發射和三發射光比率,使用諸如Indo-1、BCECF、Fluo-3等多種熒光探針對各種離子作定量分析。可以直接得到大分子的擴散速率,能定量測定細胞溶液中Ca2+對腫瘤啟動因子、生長因子及各種激素等刺激的反應,以及使用雙熒光探針Fluo-3和CNARF進行Ca2+和pH的同時測定。

3.5熒光光漂白恢復(FRAP)--活細胞的動力學參數

熒光光漂白恢復技術藉助高強度脈沖式激光照射細胞某一區域,從而造成該區域熒光分子的光淬滅,該區域周圍的非淬滅熒光分子將以一定速率向受照區域擴散,可通過低強度激光掃描探測此擴散速率。通過ACAS可直接測量分子擴散率、恢復速度,並由此而揭示細胞結構及相關的機制。

3.6胞間通訊研究

動物細胞中由縫隙連接介導的胞間通訊被認為在細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ACAS可用於測定相鄰植物和動物細胞之間細胞間通訊,測量由細胞縫隙連接介導的分子轉移,研究腫瘤啟動因子和生長因子對縫隙連接介導的胞間通訊的抑製作用,以及胞內Ca2+,PH和cAMP水平對縫隙連接的調節作用。

3.7細胞膜流動性測定

ACAS設計了專用的軟體用於對細胞膜流動性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熒光膜探針受到極化光線激發後,其發射光極性依賴於熒光分子的旋轉,而這種有序的運動自由度依賴於熒光分子周圍的膜流動性,因此極性測量間接反映細胞膜流動性。這種膜流動性測定在膜的磷脂酸組成分析、葯物效應和作用位點,溫度反應測定和物種比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8籠鎖—解籠鎖測定

許多重要的生活物質都有其籠鎖化合物,在處於籠鎖狀態時,其功能被封閉,而一旦被特異波長的瞬間光照射後,光活化解籠鎖,使其恢復原有活性和功能,在細胞的增值、分化等生物代謝過程中發揮功能。利用ACAS可以人為控制這種瞬間光的照射波長和時間,從而達到人為控制多種生物活性產物和其它化合物在生物代謝中發揮功能的時間和空間作用。

3.9粘附細胞分選

ACAS是目前唯一能對粘附細胞進行分離篩選的分析細胞學儀器,它對培養皿底的粘附細胞有兩種分選方法:(1)Coolie-CutterTM法,它是Meidian公司專利技術,首先將細胞貼壁培養在特製培養皿上,然後用高能量激光的欲選細胞四周切割成八角形幾何形狀,而非選擇細胞則因在八角形之外而被去除,該分選方式特別適用於選擇數量較少諸如突變細胞、轉移細胞和雜交瘤細胞,即使百萬分之一機率的也非常理想。(2)激光消除法,該方法亦基於細胞形態及熒光特性,用高能量激光自動殺滅不需要的細胞,留下完整活細胞亞群繼續培養,此方法特別適於對數量較多細胞的選擇。

3.10細胞激光顯微外科及光陷阱技術

藉助ACAS可將激光當作「光子刀」使用,藉此來完成諸如細胞膜瞬間穿孔、切除線粒體、溶酶體等細胞器、染色體切割、神經元突起切除等一系列細胞外科手術。通過ACAS光陷阱操作來移動細胞的微小顆粒和結構,該新技術廣泛用於染色體、細胞器及細胞骨架的移動。
4、結語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醫學圖像分析儀器,與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相比,大大地提高了解析度,能得到真正具有三維清晰度的原色圖象。並可探測某些低對比度或弱熒光樣品,通過目鏡直接觀察各種生物樣品的弱自發熒光。能動態測量Ca2+、pH值,Na1+、Mg2+等影響細胞代謝的各種生理指標[9],對細胞動力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激光掃描共聚顯微鏡可以處理活的標本,不會對標本造成物理化學特性的破壞,更接近細胞生活狀態參數測定。可見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普遍顯微鏡上的質的飛躍,是電子顯微鏡的一個補充,現已廣泛用於熒光定量測量,共焦圖像分析,三維圖像重建、活細胞動力學參數分析和胞間通訊研究等方面,在整個細胞生物學研究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❷ 細胞生物學論文該怎麼

從細胞的類型,作用,功能,深入闡述,最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再聯系現實生活談,也可以寫些細胞間的相互協作,怎樣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選取一些作用獨特的細胞寫,更吸引人!

❸ 細胞生物學 應用

經歷了近兩年的艱苦努力,《葯學細胞生物學》一書終於完稿待印。在欣慰之餘,編寫組的

全體人員期待著藉此書同讀者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溝通。

細胞生物學是最活躍的生物學科之一,其知識結構更新迅速,而葯學版細胞生物學書籍國內

外尚無先例可借鑒。為適應學科發展的實際需要,改變國內葯學院校細胞生物學課程一直只

能選用《細胞生物學》或《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而與葯學專業有一定偏離的被動局面,我

們竭盡所能,編寫了此書。

鑒於本書主要為葯學本科專業的生物學基礎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既著重考慮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礎性與系統性,又充分注意到將內容的新穎性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相結合。本書的主線

是根據當前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兩門學科交叉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從細胞、超微結構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層次,闡述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的規律和本質,特別強調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緊

密聯系,並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葯學示例,以有助於葯學專業讀者對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理解與

把握。本書力求使讀者既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又增強對葯學知識的理解和應

用。

本書雖是應實際所需而編寫,但畢竟是初次嘗試,編者深感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圍和編寫深度上難免有不當、疏漏甚至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努

力完善與修正。

編者

2005年9月
作者簡介:目錄:第一章緒論(1)

內容提要(1)

第一節細胞生物學概述(1)

一、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內容(1)

二、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5)

三、細胞生物學與諾貝爾獎(9)

第二節細胞生物學與現代葯學(11)

一、細胞生物學是現代葯學的基礎理論(11)

二、細胞生物學研究成果與技術在葯學領域中的應用(12

)

三、葯學細胞生物學的涵義(19)

思考題(20)

參考文獻(20)

第二章細胞概述(22)

內容提要(22)

第一節細胞的基本生物學意義(22)

一、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22)

二、細胞是生物有機體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23)

三、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本單位(23)

四、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23)

第二節細胞的化學組成(23)

第三節細胞的形態與大小(24)

一、細胞的形態(24)

二、細胞的大小(25)

三、細胞的計量單位(25)

第四節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26)

一、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6)

二、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7)

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基本特徵的比較(29

)

第五節細胞與葯物作用靶標(31)

一、葯物作用靶標的概念(31)

二、細胞的葯物作用靶標(31)

三、靶標葯物在抗腫瘤研究中的應用現狀(33)

思考題(33)

參考文獻(33)

第三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與技術(35)

內容提要(35)

第一節細胞形態顯微觀察技術(35)

一、顯微鏡的發展簡史(35)

二、顯微鏡的分類(37)

三、顯微技術的基本概念與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學顯微鏡(44)

五、電子顯微鏡(48)

六、顯微技術在葯學領域的應用(58)

第二節細胞化學技術(63)

一、酶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4)

二、免疫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5)

三、放射自顯影術(67)

四、原位雜交技術(69)

五、問題與展望(69)

第三節細胞及其組分的分級分離與分析(70)

一、細胞的分離與純化(70)

二、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73)

三、細胞分離與純化技術的整合應用(77)

四、細胞組分的顯色分析(78)

五、流式細胞計量術及其應用(79)

第四節細胞培養與細胞制葯工程(85)

一、細胞培養概述(85)

二、動物細胞培養與Caco-2細胞模型(88)

三、細胞工程制葯的主要技術與發展(93)

第五節功能基因組學及其重要研究技術(97)

一、功能基因組學的定義和內涵(97)

二、功能基因組的重要研究技術(98)

思考題(101)

參考文獻(102)

第四章細胞膜(103)

內容提要(103)

第一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特徵(104)

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104)

二、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模型(110)

三、細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節物質的跨膜運輸(116)

一、小分子物質和離子的穿膜運輸(117)

二、大分子物質的膜泡運輸(124)

第三節膜表面受體與介導的主要信號轉導(129

)

一、離子通道受體(131)

二、G蛋白偶聯受體與其介導的信號轉導(134)

三、酶偶聯受體(142)

四、受體理論與臨床用葯(147)

第四節細胞膜異常與疾病(148)

一、細胞膜轉運系統異常(149)

二、細胞膜受體異常(149)

三、細胞膜與腫瘤(150)

四、細胞膜損傷(151)

第五節細胞膜在葯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152

)

一、葯物與細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細胞膜研究熱點內容(158)

三、細胞膜技術及其在葯學研究中的應用(158

)

思考題(164)

參考文獻(164)

第五章細胞內膜系統(166)

內容提要(166)

第一節研究細胞內膜系統的方法學(167)

一、放射自顯影術(168)

二、熒光蛋白技術(168)

三、亞細胞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無細胞系統(168)

五、遺傳菌株突變技術(169)

第二節內質網(169)

一、內質網的基本結構特徵(170)

二、內質網的化學組成(171)

三、內質網的類型(172)

四、內質網的功能(174)

五、內質網與疾病(183)

六、分子伴侶及其應用(185)

七、內質網研究展望(188)

第三節高爾基體(188)

一、高爾基體的基本特徵(190)

二、高爾基體的功能(194)

三、高爾基體的病理狀態(203)

四、高爾基體與葯學研究的相互促進(204)

第四節溶酶體(205)

一、溶酶體的基本結構特徵與分類(205)

二、溶酶體的功能(207)

三、溶酶體的形成(210)

四、溶酶體與疾病(212)

五、溶酶體的相關葯學應用(213)

第五節微粒體與葯物代謝(217)

一、微粒體與細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葯物代謝研究的基本概念與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謝酶舉例(229)

思考題(234)

參考文獻(235)

第六章線粒體(237)

內容提要(237)

第一節線粒體的生物學特徵(237)

一、線粒體的形態與結構(238)

二、線粒體的化學組成與酶定位(240)

三、線粒體的增殖方式(242)

四、線粒體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節線粒體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細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謝能量轉換的主要環節(249)

第三節線粒體與醫葯學(256)

一、病理過程中的線粒體變化及線粒體病的診斷(256

)

二、葯物與毒物對線粒體的影響(257)

三、線粒體靶標葯物制劑技術(262)

四、線粒體與糖尿病(264)

五、線粒體與細胞凋亡(264)

思考題(265)

參考文獻(265)

第七章細胞核(267)

內容提要(267)

第一節細胞核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二、染色質的結構與染色體的構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84)

四、細胞核基質(核骨架)(288)

五、細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節細胞核異常相關疾病及其治療(291)

一、遺傳性疾病(291)

二、惡性腫瘤(294)

思考題(294)

參考文獻(295)

第八章核糖體(296)

內容提要(296)

第一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與存在類型(297)

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297)

二、核糖體的存在類型(297)

第二節核糖體的理化性質(298)

第三節核糖體的自組裝(299)

第四節核糖體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質的類型(301)

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節異常情況下核糖體的變化(308)

第六節影響蛋白質合成的葯物(308)

一、血紅素對血紅蛋白合成的調節(309)

二、干擾素對蛋白質合成的調節(309)

三、抗生素對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影響(309)

思考題(310)

參考文獻(310)

第九章細胞骨架(311)

內容提要(311)

第一節細胞骨架概述(311)

一、細胞骨架的概念與主要功能(311)

二、細胞骨架的遺傳學研究方法(313)

第二節微絲(314)

一、微絲的分子結構(314)

二、微絲結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縮系統(319)

四、微絲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絲的遺傳學新方法(324)

第三節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結構(324)

二、微管結合蛋白(326)

三、微管組織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節中間纖維(332)

一、中間纖維的類型(332)

二、中間纖維的分子結構(334)

三、中間纖維結合蛋白(335)

四、中間纖維的功能(335)

五、三種細胞骨架的比較(336)

第五節細胞骨架蛋白與疾病及新葯開發(336)

一、細胞骨架蛋白異常表達與疾病的舉例(336

)

二、微管抑制劑作為抗腫瘤葯物的研究與開發(338)

三、功能基因組學為細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347)

思考題(348)

參考文獻(348)

第十章細胞增殖(350)

內容提要(350)

第一節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麼是細胞周期(351)

二、細胞同步化(353)

第二節有絲分裂(354)

一、細胞分裂的類型(354)

二、有絲分裂的基本過程(354)

第三節減數分裂(363)

一、間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節細胞周期調控(369)

一、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細胞周期的主要調控因子及其調控方式(374)

三、DNA復制的調控(381)

四、細胞周期關卡的調控(382)

五、生長因子的調控(384)

六、蛋白質合成對細胞增殖的影響(384)

第五節酵母細胞周期調控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實例(385

)

一、尋找周期性表達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達基因的轉錄調控(386)

五、細胞周期調控的基因表達的保守性(387)

第六節基於細胞周期相關機制的新葯開發(389

)

一、細胞周期研究在抗腫瘤新葯開發中的應用(389)

二、細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與抗真菌葯物開發中的應用(

395)

三、利用細胞周期標記分子研究葯物作用的機制與篩選新葯(395)

思考題(396)

參考文獻(397)

第十一章細胞分化(398)

內容提要(398)

第一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398)

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特點(399)

二、細胞分化的主要標志與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410

)

第二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與基因表達的調控(414)

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414)

二、細胞分化基因表達的調控(415)

第三節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細胞內部組分對細胞分化的影響(421)

二、位置信息對分化的影響(422)

三、外部信號等對細胞分化的誘導和抑制(423

)

第四節細胞分化及其相關技術在腫瘤研究中的應用(426

)

一、細胞分化與腫瘤(426)

二、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價值與腫瘤(433)

三、腫瘤與誘導分化(439)

四、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腫瘤誘導分化的葯物靶標(

442)

思考題(445)

參考文獻(445)

第十二章細胞凋亡與衰老(446)

內容提要(446)

第一節細胞凋亡的特徵與分子機制(447)

一、細胞凋亡的形態學與生物化學特徵(447)

二、細胞凋亡與壞死的區別(452)

三、細胞凋亡發生的四個階段(453)

四、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細胞凋亡檢測技術(460)

第二節細胞凋亡在葯物開發中的應用遠景(463

)

一、細胞凋亡異常與疾病(463)

二、細胞凋亡葯物的應用遠景(464)

第三節細胞衰老(470)

一、細胞衰老的機制(471)

二、抗衰老葯物(476)

思考題(480)

參考文獻(480)詳細介紹:
《葯學細胞生物學》為國內第一部將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有機結合,面向全國高等葯學院

校各專業本科生的生物學基礎教材。本書以細胞生物學理論、原理和技術為基礎,

研究其在新葯研發、葯學研究以及葯品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全書共12章,涵蓋葯學細胞生物

學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一些研究熱點,包括緒論、細胞概述、研究方法、細胞膜、細胞內膜

系統、線粒體、細胞核、核糖體、細胞骨架,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與凋亡,並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關的葯學知識與應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將對讀者有所啟迪,使其更加易於理

解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術。

❹ 細胞生物學論文都有哪些選題

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是在顯微、亞顯微和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上,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各種生命規律的一門科學。細胞生物學由細胞學發展而來,細胞學是關於細胞結構與功能(特別是染色體)的研究。現代細胞生物學從顯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層次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及生命活動。在我國基礎學科發展規劃中,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生態學並列為生命科學的四大基礎學科
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從細胞的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個層次,以動態的觀點, 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活史和各種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前沿分支學科之一,主要是從細胞的不同結構層次來研究細胞的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從生命結構層次看,細胞生物學位於分子生物學與發育生物學之間,同它們相互銜接,互相滲透。
細胞生物學
運用近代物理學和化學的技術成就和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概念,在細胞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動的科學,其核心問題是遺傳與發育的問題。

細胞生物學與其說是一個學科,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領域。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它的核心問題的性質──把發育與遺傳在細胞水平結合起來,這就不局限於一個學科的范圍。二是它和許多學科都有交叉,甚至界限難分。例如,就研究材料而言,單細胞的原生動物既是最簡單的動物,也是最復雜的細胞,因為它們集許多功能於一身;尤其是其中的纖毛蟲,不僅對於研究某些問題,例如纖毛和鞭毛的運動,特別有利,關於發育和遺傳的研究也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但是這類研究也可以列入原生動物學的范疇。其次,就研究的問題而言,免疫性是細胞的重要功能之一,細胞免疫應屬細胞生物學的范疇,但這也是免疫學的基本問題。

❺ 生物細胞小論文

論細胞生物學的發展 悠悠300餘年,關於細胞的研究碩果累累;近50年來更進入了分子水平,老樹又綻新花。許多研究成果已經或將要走進我們的生活:植物細胞在培養瓶中悄然長成幼苗;動物體細胞核移植誕生了克隆動物;不同生物細胞間DNA的轉移創造出新的生物類型及其產品;病危的生命期盼著幹細胞移植的救助…… 現在,生物學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的使用愈加廣泛。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曾經說過:「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這句話明顯說明了細胞生物學對整個生物科學的研究有著怎樣的重要性。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談起細胞生物學,不得不提的是建立於19世紀的《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建立可謂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細胞學說》的兩位建立者——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經過長時間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分別從結構、功能和分裂三個方面對細胞進行了探究,並從中提煉出了三個要點,構成了《細胞學說》的主體。《細胞學說》的建立,不僅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基礎,更為後人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細胞學說創立的100年間,人們對細胞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簡單觀察和形態描述的水平,細胞在生物學家的眼中多多少少還像一團膠狀物,裡面雜亂地散布著一些含混不清的東西。此時出現了一名科學家——美國的細胞生物學科學家克勞德,他決心把細胞內部的組分分離開,探索細胞內組分的結構和功能。當時分離細胞器所遇到的困難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的。許多人對他冷嘲熱諷,認為把好好的細胞弄碎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克勞德堅信,要深入了解細胞的秘密,就必須將細胞內的組分分離出來。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終於摸索出採用不同的轉速對破碎的細胞進行離心的方法,將細胞內的不同組分分開。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轉速離心法」。 如果說《細胞學說》是通往細胞生物學的一扇門,那麼我認為克勞德的「轉速離心法」便是這扇門的鑰匙。這種方法的發現,使人類對細胞內部的進一步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對細胞內更深入的探究,人類發現了細胞中一個新的世界。細胞中每個組分如此精巧,一個個小小的細胞器,在細胞中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霍中和院士在《細胞生物學》中寫到:「我確信哪怕最簡單的一個細胞,也比迄今為止設計出的任何只能電腦更精巧。」人類也曾經試圖組裝出一個細胞。1990年,科學家發現人體生殖道支原體可能是最小、最簡單的細胞。1995年,美國科學見文特爾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種支原體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它僅有480個基因。如果在480個基因中辨認出對細胞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基因」,那麼就有希望人工合成這些基因——一段不很長的DNA分子。 文特爾的方法是破壞一個又一個的基因,看那些基因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終於篩選出了300個對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基因,但其中100個基因的重要性尚不清楚。 文特爾以及其他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能人工合成這300個基因的DNA分子,再用一個細胞膜把它和環境分隔開,在培養基中培養,讓他能夠生存、生長和繁殖,組裝細胞就成功了。科學家現在已經能夠合成長度為5000個鹼基因對的DNA片段,文特爾估計生殖道支原體的DNA的鹼基對比這要多100倍,因此,DNA的人工合成還需要方法上的創新。怎樣給DNA分子包上細胞膜也是一個難題。他們的設想是,把生殖道支原體細胞的DNA破壞掉,再把人工合成的基因組「注入」支原體細胞。 有關實驗還在進行中,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人類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愈加深入,對人類今後的發展就愈加有利。通過不斷的科學探究和深入研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細胞生物學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科學領域,會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研究。它也會綻放出他耀眼的光輝,來迎接著這嶄新的時代!

❻ 求最新的生物學的技術研究現狀

經歷了近兩年的艱苦努力,《葯學細胞生物學》一書終於完稿待印。在欣慰之餘,編寫組的

全體人員期待著藉此書同讀者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溝通。

細胞生物學是最活躍的生物學科之一,其知識結構更新迅速,而葯學版細胞生物學書籍國內

外尚無先例可借鑒。為適應學科發展的實際需要,改變國內葯學院校細胞生物學課程一直只

能選用《細胞生物學》或《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而與葯學專業有一定偏離的被動局面,我

們竭盡所能,編寫了此書。

鑒於本書主要為葯學本科專業的生物學基礎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既著重考慮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礎性與系統性,又充分注意到將內容的新穎性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相結合。本書的主線

是根據當前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兩門學科交叉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從細胞、超微結構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層次,闡述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的規律和本質,特別強調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緊

密聯系,並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葯學示例,以有助於葯學專業讀者對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理解與

把握。本書力求使讀者既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又增強對葯學知識的理解和應

用。

本書雖是應實際所需而編寫,但畢竟是初次嘗試,編者深感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圍和編寫深度上難免有不當、疏漏甚至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努

力完善與修正。

編者

2005年9月
作者簡介:目錄:第一章緒論(1)

內容提要(1)

第一節細胞生物學概述(1)

一、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內容(1)

二、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5)

三、細胞生物學與諾貝爾獎(9)

第二節細胞生物學與現代葯學(11)

一、細胞生物學是現代葯學的基礎理論(11)

二、細胞生物學研究成果與技術在葯學領域中的應用(12

)

三、葯學細胞生物學的涵義(19)

思考題(20)

參考文獻(20)

第二章細胞概述(22)

內容提要(22)

第一節細胞的基本生物學意義(22)

一、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22)

二、細胞是生物有機體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23)

三、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本單位(23)

四、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23)

第二節細胞的化學組成(23)

第三節細胞的形態與大小(24)

一、細胞的形態(24)

二、細胞的大小(25)

三、細胞的計量單位(25)

第四節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26)

一、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6)

二、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7)

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基本特徵的比較(29

)

第五節細胞與葯物作用靶標(31)

一、葯物作用靶標的概念(31)

二、細胞的葯物作用靶標(31)

三、靶標葯物在抗腫瘤研究中的應用現狀(33)

思考題(33)

參考文獻(33)

第三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與技術(35)

內容提要(35)

第一節細胞形態顯微觀察技術(35)

一、顯微鏡的發展簡史(35)

二、顯微鏡的分類(37)

三、顯微技術的基本概念與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學顯微鏡(44)

五、電子顯微鏡(48)

六、顯微技術在葯學領域的應用(58)

第二節細胞化學技術(63)

一、酶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4)

二、免疫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5)

三、放射自顯影術(67)

四、原位雜交技術(69)

五、問題與展望(69)

第三節細胞及其組分的分級分離與分析(70)

一、細胞的分離與純化(70)

二、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73)

三、細胞分離與純化技術的整合應用(77)

四、細胞組分的顯色分析(78)

五、流式細胞計量術及其應用(79)

第四節細胞培養與細胞制葯工程(85)

一、細胞培養概述(85)

二、動物細胞培養與Caco-2細胞模型(88)

三、細胞工程制葯的主要技術與發展(93)

第五節功能基因組學及其重要研究技術(97)

一、功能基因組學的定義和內涵(97)

二、功能基因組的重要研究技術(98)

思考題(101)

參考文獻(102)

第四章細胞膜(103)

內容提要(103)

第一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特徵(104)

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104)

二、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模型(110)

三、細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節物質的跨膜運輸(116)

一、小分子物質和離子的穿膜運輸(117)

二、大分子物質的膜泡運輸(124)

第三節膜表面受體與介導的主要信號轉導(129

)

一、離子通道受體(131)

二、G蛋白偶聯受體與其介導的信號轉導(134)

三、酶偶聯受體(142)

四、受體理論與臨床用葯(147)

第四節細胞膜異常與疾病(148)

一、細胞膜轉運系統異常(149)

二、細胞膜受體異常(149)

三、細胞膜與腫瘤(150)

四、細胞膜損傷(151)

第五節細胞膜在葯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152

)

一、葯物與細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細胞膜研究熱點內容(158)

三、細胞膜技術及其在葯學研究中的應用(158

)

思考題(164)

參考文獻(164)

第五章細胞內膜系統(166)

內容提要(166)

第一節研究細胞內膜系統的方法學(167)

一、放射自顯影術(168)

二、熒光蛋白技術(168)

三、亞細胞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無細胞系統(168)

五、遺傳菌株突變技術(169)

第二節內質網(169)

一、內質網的基本結構特徵(170)

二、內質網的化學組成(171)

三、內質網的類型(172)

四、內質網的功能(174)

五、內質網與疾病(183)

六、分子伴侶及其應用(185)

七、內質網研究展望(188)

第三節高爾基體(188)

一、高爾基體的基本特徵(190)

二、高爾基體的功能(194)

三、高爾基體的病理狀態(203)

四、高爾基體與葯學研究的相互促進(204)

第四節溶酶體(205)

一、溶酶體的基本結構特徵與分類(205)

二、溶酶體的功能(207)

三、溶酶體的形成(210)

四、溶酶體與疾病(212)

五、溶酶體的相關葯學應用(213)

第五節微粒體與葯物代謝(217)

一、微粒體與細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葯物代謝研究的基本概念與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謝酶舉例(229)

思考題(234)

參考文獻(235)

第六章線粒體(237)

內容提要(237)

第一節線粒體的生物學特徵(237)

一、線粒體的形態與結構(238)

二、線粒體的化學組成與酶定位(240)

三、線粒體的增殖方式(242)

四、線粒體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節線粒體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細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謝能量轉換的主要環節(249)

第三節線粒體與醫葯學(256)

一、病理過程中的線粒體變化及線粒體病的診斷(256

)

二、葯物與毒物對線粒體的影響(257)

三、線粒體靶標葯物制劑技術(262)

四、線粒體與糖尿病(264)

五、線粒體與細胞凋亡(264)

思考題(265)

參考文獻(265)

第七章細胞核(267)

內容提要(267)

第一節細胞核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二、染色質的結構與染色體的構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84)

四、細胞核基質(核骨架)(288)

五、細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節細胞核異常相關疾病及其治療(291)

一、遺傳性疾病(291)

二、惡性腫瘤(294)

思考題(294)

參考文獻(295)

第八章核糖體(296)

內容提要(296)

第一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與存在類型(297)

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297)

二、核糖體的存在類型(297)

第二節核糖體的理化性質(298)

第三節核糖體的自組裝(299)

第四節核糖體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質的類型(301)

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節異常情況下核糖體的變化(308)

第六節影響蛋白質合成的葯物(308)

一、血紅素對血紅蛋白合成的調節(309)

二、干擾素對蛋白質合成的調節(309)

三、抗生素對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影響(309)

思考題(310)

參考文獻(310)

第九章細胞骨架(311)

內容提要(311)

第一節細胞骨架概述(311)

一、細胞骨架的概念與主要功能(311)

二、細胞骨架的遺傳學研究方法(313)

第二節微絲(314)

一、微絲的分子結構(314)

二、微絲結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縮系統(319)

四、微絲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絲的遺傳學新方法(324)

第三節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結構(324)

二、微管結合蛋白(326)

三、微管組織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節中間纖維(332)

一、中間纖維的類型(332)

二、中間纖維的分子結構(334)

三、中間纖維結合蛋白(335)

四、中間纖維的功能(335)

五、三種細胞骨架的比較(336)

第五節細胞骨架蛋白與疾病及新葯開發(336)

一、細胞骨架蛋白異常表達與疾病的舉例(336

)

二、微管抑制劑作為抗腫瘤葯物的研究與開發(338)

三、功能基因組學為細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347)

思考題(348)

參考文獻(348)

第十章細胞增殖(350)

內容提要(350)

第一節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麼是細胞周期(351)

二、細胞同步化(353)

第二節有絲分裂(354)

一、細胞分裂的類型(354)

二、有絲分裂的基本過程(354)

第三節減數分裂(363)

一、間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節細胞周期調控(369)

一、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細胞周期的主要調控因子及其調控方式(374)

三、DNA復制的調控(381)

四、細胞周期關卡的調控(382)

五、生長因子的調控(384)

六、蛋白質合成對細胞增殖的影響(384)

第五節酵母細胞周期調控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實例(385

)

一、尋找周期性表達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達基因的轉錄調控(386)

五、細胞周期調控的基因表達的保守性(387)

第六節基於細胞周期相關機制的新葯開發(389

)

一、細胞周期研究在抗腫瘤新葯開發中的應用(389)

二、細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與抗真菌葯物開發中的應用(

395)

三、利用細胞周期標記分子研究葯物作用的機制與篩選新葯(395)

思考題(396)

參考文獻(397)

第十一章細胞分化(398)

內容提要(398)

第一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398)

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特點(399)

二、細胞分化的主要標志與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410

)

第二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與基因表達的調控(414)

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414)

二、細胞分化基因表達的調控(415)

第三節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細胞內部組分對細胞分化的影響(421)

二、位置信息對分化的影響(422)

三、外部信號等對細胞分化的誘導和抑制(423

)

第四節細胞分化及其相關技術在腫瘤研究中的應用(426

)

一、細胞分化與腫瘤(426)

二、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價值與腫瘤(433)

三、腫瘤與誘導分化(439)

四、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腫瘤誘導分化的葯物靶標(

442)

思考題(445)

參考文獻(445)

第十二章細胞凋亡與衰老(446)

內容提要(446)

第一節細胞凋亡的特徵與分子機制(447)

一、細胞凋亡的形態學與生物化學特徵(447)

二、細胞凋亡與壞死的區別(452)

三、細胞凋亡發生的四個階段(453)

四、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細胞凋亡檢測技術(460)

第二節細胞凋亡在葯物開發中的應用遠景(463

)

一、細胞凋亡異常與疾病(463)

二、細胞凋亡葯物的應用遠景(464)

第三節細胞衰老(470)

一、細胞衰老的機制(471)

二、抗衰老葯物(476)

思考題(480)

參考文獻(480)詳細介紹:
《葯學細胞生物學》為國內第一部將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有機結合,面向全國高等葯學院

校各專業本科生的生物學基礎教材。本書以細胞生物學理論、原理和技術為基礎,

研究其在新葯研發、葯學研究以及葯品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全書共12章,涵蓋葯學細胞生物

學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一些研究熱點,包括緒論、細胞概述、研究方法、細胞膜、細胞內膜

系統、線粒體、細胞核、核糖體、細胞骨架,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與凋亡,並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關的葯學知識與應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將對讀者有所啟迪,使其更加易於理

解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術。

❼ 求一篇關於細胞生物學的英文論文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filename=SWJS200405001144&dbname=CPFD2004【論文摘要】 腫瘤是危害人類的惡性疾病,人們對此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然對其認識未產生質的飛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腫瘤發生與幹細胞發育異常有密切的關系。本文從幹細胞理論概述了幹細胞與腫瘤發生的關系及幹細胞工程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前景。 【英文論文摘要】 Tumor is one of deadly diseases to mankind. Up to now, it is known little about its mechanism. Stem cell biology has come of age.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how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genesis and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stem cell. This shot view intends to give a general over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and stem cells, and prosperity for tumor recovery. 建議你用教育網來下載,是免費的,不然就要收費~~~(是中國知網哦~~) 答案補充 你用教育網上,就可以免費下載了。就是在高校的網路下載

❽ 醫學細胞生物學糖尿病如何預防小論文

細胞生物學與醫學(小組成員:王萌,周蒙,趙曉嬌,趙麗葵,鄭大芳,朱慧鳳)摘要:醫學是以人體為對象研究人體生老病死的機制,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轉歸的規律,從而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和預防,以達到增強人體健康。它是綜合的學科,必須吸收或利用其他各種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服務,使之不斷提高和發展。而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學科,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各項成果、課題當然與醫學的理論和實踐密切相關。 關鍵字:細胞信號轉導,基因工程,治療性克隆細胞生物學的某些主要研究領域與醫學意義一.細胞信號轉導(一) 細胞信號轉導的概念指細胞通過胞膜或胞內受體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經細胞內信號轉導系統轉換,從而影響細胞生物學功能的過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必須首先與胞膜受體結合,啟動細胞內信號轉導的級聯反應,將細胞外的信號跨膜轉導至胞內;脂溶性信息分子可進入胞內,與胞漿或核內受體結合,通過改變靶基因的轉錄活性,誘發細胞特定的應答反應。(二) 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導致信號轉導異常的因素分別有生物學因素;理化因素;遺傳因素;免疫學因素和內環境因素無論是受體,配體或者受體後信號轉到通路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可能會影響到最終效應,使細胞曾之,分化,凋亡,代謝或者功能失常,並導致疾病 1.信息分子異常 2.受體信號轉導異常 3.G蛋白信號轉導異常 4.細胞內信號的轉導異常 5.多個環節細胞信號轉導異常 6.同一刺激引起不同的病理反應 7.不同刺激引起相同的病理反應(三)細胞信號轉導異常性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1.調整細胞外信息分子的水平 如帕金森病患者的腦中多巴胺濃度降低,通過補充其前體L-多巴,可起到一定的療效。 2.調節受體的結構和功能 針對受體的過度激活或不足,可分別採用受體抑制劑或受體激動劑達到治療目的。 3.調節細胞內信使分子或信號轉導蛋白 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有調節胞內鈣濃度的鈣通道阻滯劑,維持細胞cAMP濃度的β受體阻滯劑和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4.調節核轉錄因子的水平 如NF-κB的激活是炎症反應的關鍵環節,早期應用抑制NF-κB活化的葯物,對控制一些全身炎症反應過程中炎症介質的失控性釋放,改善病情和預後可能有益。(四) 細胞信號轉導的醫學應用細胞間的協調、細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也是由信號轉導來完成的。細胞增殖和凋亡的不 1/4頁平衡導致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細胞癌變的本質是細胞信號轉導的失調。現在,分子腫瘤學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癌變是因為調控細胞的分子信號從細胞表面向核內轉導的過程中某些環節發生病變,使細胞失去正常調節而發生的。以這些病變環節為靶點的信號轉導阻遏劑有望成為高效低毒的抗癌葯物,因為從理論上它們可以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干擾引起癌變的根本環節,起到選擇性治療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增殖與死亡處於動態平衡中,這種平衡受到外環境和內在因子通過細胞信號轉導分子傳遞的變化影響. 阻斷腫瘤相關基因的信號轉導途徑,能誘導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生長。有四條細胞信號轉導途徑的異常與腫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它們包括TGF-周期素途徑、p19-p53途徑、端粒酶途徑和Ras-MARP途徑。這些信號轉導途徑既獨立又相互影響,以這些信號轉導途徑中的分子為靶點可尋找新型特異性抗腫瘤葯物

❾ 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細胞生物學廣泛地利用相鄰學科的成就,在技術方法上是博採眾長,凡是能夠解決問題的都會被使用。例如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基因的結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染色體上的各種非組蛋白和它們對基因活動的調節和控制或者利用免疫學的方法研究細胞骨架的各種蛋白(微管蛋白、微絲蛋白、各種中等纖維蛋白)在細胞中的分布以及在生命活動中的變化。起源於分子遺傳學的重組DNA技術和起源於免疫學的產生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技術,也成了細胞生物學的有力工具。顯然,一種方法所解決的問題不一定屬於原來建立這一方法的學科。例如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解決了核小體的結構,嚴格地說這應是形態學的范疇。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這里學科的界限也被抹掉了。也許可以說細胞核移植、微量注射和細胞融合是細胞生物學自身發展起來的方法,但是用這些方法進行的實驗往往也需要其他方法配合來做進一步分析。 細胞生物學與其說是一個學科,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領域。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它的核心問題的性質──把發育與遺傳在細胞水平結合起來,這就不局限於一個學科的范圍。二是它和許多學科都有交叉,甚至界限難分。例如,就研究材料而言,單細胞的原生動物既是最簡單的動物,也是最復雜的細胞,因為它們集許多功能於一身;尤其是其中的纖毛蟲,不僅對於研究某些問題,例如纖毛和鞭毛的運動,特別有利,關於發育和遺傳的研究也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但是這類研究也可以列入原生動物學的范疇。其次,就研究的問題而言,免疫性是細胞的重要功能之一,細胞免疫應屬細胞生物學的范疇,但這也是免疫學的基本問題。
由於廣泛的學科交叉,細胞生物學雖然范圍廣闊,卻不能像有些學科那樣再劃分一些分支學科──如象細胞學那樣,根據從哪個角度研究細胞而分為細胞形態學、細胞化學等。如果要把它的內容再適當地劃分,可以首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研究細胞的各種組分的結構和功能(按具體的研究對象),這應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把它們羅列出來,例如基因組和基因表達、染色質和染色體、各種細胞器、細胞的表面膜和膜系、細胞骨架、細胞外間質等等。其次是根據研究細胞的哪些生命活動劃分,例如細胞分裂、生長、運動、興奮性、分化、衰老與病變等,研究細胞在這些過程中的變化,產生這些過程的機制等。
當然這僅是人為地劃分,這些方面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有關連的。從細胞的各個組分講,例如表面膜與細胞外間質有密切關系,表面膜又不是簡單地覆蓋著細胞質的一層膜,而是通過一些細微結構──已經知道其中之一是肌動蛋白分子,這又聯繫到細胞骨架了──與細胞質密切相連。這樣,表面膜才能和細胞內部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從研究的問題出發,研究分裂、分化等生命現象,離不開結構的基礎。例如研究細胞分裂就涉及到染色質怎樣包紮成染色體,染色體的分裂和運動,細胞骨架的變化包括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與表面膜有關的分裂溝的形成,還有細胞分裂的調節與控制。再如研究細胞分化除去要了解某種細胞在分化過程中細胞器的變化、它們所特有的結構蛋白質的變化,主要地還要了解導致分化的物質基礎以及這些物質怎樣作用於基因調控的水平,導致有關的基因被激活。可見研究的重點盡管可以人為地劃分,但一定要把細胞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一定要把生命過程和細胞組分的結構和功能聯系起來。 既然細胞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是把發育和遺傳聯系起來,細胞分化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為就整個有機體而言,遺傳特點不僅顯示在長成的個體,而是在整個生命過程不斷地顯示出來。在細胞水平,細胞的分化也就是顯示遺傳特徵的過程,例如鳥類、爬行類的水晶體,其中所含的晶體蛋白是α、β、δ三種,不同於哺乳類,後者含有α、β、γ三種。在鳥類的晶體分化中首先出現大量的δ晶體蛋白,但是在哺乳類晶體分化中卻找不到這種蛋白。可見某種細胞的分化特徵的出現,也就是它們的遺傳特徵的出現。但是這僅是在細胞水平就一種生化性狀(特異的蛋白質)在一種特化細胞中的出現而言,情況當然還比較簡單,如果涉及到一個由多細胞組成的形態學性狀,情況會復雜得多,但是性狀發生的過程仍然是遺傳表現的過程。
像晶體細胞分化這樣的例子,細胞生物學的術語稱之為終末分化,也就是走向成熟的分化,其分化的產物就是這種細胞的終末產物。由於取材方便,產物比較單一易於分析等原因,細胞分化的研究中關於終末分化的研究占很大的比重,研究得比較多的是紅細胞、肌細胞、胰臟細胞、晶體細胞、黑色素細胞、軟骨細胞等。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紅細胞中血紅素的轉換。人類胚胎早期的紅細胞中首先出現胚期血紅素,後來逐漸被胎兒期血紅素所代替,胎兒三個月之後,後者又被成體型血紅素所代替。關於這些血紅素已經有很多研究。例如它們各自由那些肽鏈組成,這些肽鏈在個體發育中交互出現的情況,它們各自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各個肽鏈的基因位點,以至基因的結構都已比較清楚,工作可以說是相當深入了。
但是,追根到底有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甚至沒有解答──這也適用於關於其他細胞的終末分化的研究。例如,為什麼胚期血紅素會在紅細胞而不在其他細胞中出現?為什麼會發生血紅素的轉換?關於前一問題,有人曾分別地從雞的輸卵管細胞(不產生血紅素)和紅細胞(產生血紅素)提取染色質,用酶來切割,觀察到兩種來源的染色質對酶的抵抗力不同。來自紅細胞的易於受到酶的攻擊,推測這可能由於核小體的構型不同。紅細胞中含有珠蛋白基因段落的核小體構型較鬆弛,因而易於受到影響;構型較鬆弛也就為RNA聚合酶在上面轉錄產生信使RNA提供了條件。但是如果追問下去,為什麼單單在紅細胞里核小體的構型比較鬆弛?RNA聚合酶怎樣識別出這樣的段落?這些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其次,關於胚期血紅素向胎兒期血紅素的轉換。用兩種熒光染料標記兩種免疫抗體,觀察到在同一紅細胞中有兩種血紅素的存在,說明轉換不是由於出現不同的細胞,而是由於同一細胞相繼地產生了不同的血紅素。是什麼原因使得血細胞停止生產原有的而產生出新的血紅素?也許可以說是發育的「程序」,但還要回答發育程序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是什麼。所有這些問題的解答,將使我們對基因選擇性表達的認識有極大的邁進。 實現了終末分化的細胞,已經失去了轉變為其他細胞類型的潛能,只能向一個方面分化。例如紅細胞,雖然發生血紅素的轉換,但不能轉變為其他類型的正常細胞,與胚胎細胞相比,它們的情況要簡單些,因為胚胎細胞在尚未獲得決定的時候是具有廣泛潛能的。拿中胚層細胞來說,它們既可以分化為肌細胞,也可以分化為前腎細胞、血細胞、間質細胞等。已經初步知道,外界因素可以影響中胚層細胞向肌細胞或紅細胞的方向分化,但是這因素是什麼,怎樣作用,都一無所知。在這里,首先要使中胚層細胞向某一方向分化,然後那一方向(例如紅細胞)所特有的一套終末分化的步驟才得以進行下去。形象化地說,中胚層細胞中似乎存在著向不同方向分化的開關,打開某一個開關(例如紅細胞的),才能進行那一方向的分化,這當然比終末分化更復雜些,對此還一無所知。

❿ 細胞生物學論文範文

目的:(1)對目前國內經我們檢測的三大類醫療器械的細胞生物相容性的現狀進行分析。(2)提出醫療器械細胞生物相容性試驗的重要影響因素,為醫療器械的生產、改進提供指導性建議。(3)比較活細胞計數法和MTT法兩種細胞生物相容性評價試驗方法的差異,得到一種准確、。

閱讀全文

與關於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6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0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瀏覽:927
分析和綜合思維方法的運用 瀏覽:783
aca電蒸鍋使用方法 瀏覽:851
畫疊被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61
舞蹈正確踢腿方法 瀏覽:820
企鵝支架訓練方法 瀏覽:572
常用的安全風險分析評估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2
配音秀中測試方法哪裡看 瀏覽:625
人生解決問題方法 瀏覽:100
毛線打結方法視頻 瀏覽:807
蘋果手機里緩存的騰訊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6
常用表示溶液的方法有 瀏覽:934
三周孩子高燒有什麼快速退熱方法 瀏覽:60
疑病失眠的治療方法 瀏覽:356
夢想變現的最佳方法 瀏覽:852
李逵敗給李鬼是什麼修辭方法 瀏覽:796
節約使用食用油的方法 瀏覽:340
蘇麻的食用方法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