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陝西渭河現狀
1.污水排放現狀
渭河橫貫關中地區,已經成為關中地區的排污河,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從2007 年監測資料來看,渭河水不僅作為飲用水源己經不可能,作為農業灌溉用水也受到嚴重的威脅,而且幹流水體魚類等水生生物已經基本絕跡。渭河不僅基本喪失了它原有的功能,還影響到黃河的水質。關中地區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狀況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排污口及排污狀況統計表
2.面源污染
區域面源污染主要與降雨徑流過程、土地利用、植被及人類活動等因素有關。渭河水系水質污染主要來自點源污染,即城鎮工業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於沒有對河流面源污染狀況做詳細調查監測,在此僅對能夠產生面源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作出分析。
(1)與該區的水土流失密切相關,經多年治理後,年產沙量5529 萬t,佔全省7.4%,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998t/km2。
(2)與土壤背景值有關,渭河流域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於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最高,依次是寶雞、銅川、咸陽、渭南等市。
(3)與農葯化肥的使用狀況有關,據統計,渭河流域農葯年總使用量為4728t,畝均使用量0.279kg,高於全省畝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總使用量341.5 萬t,畝均使用量128kg,高於全省畝均使用量70.2%。農葯畝均使用量西安市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陽、寶雞、銅川。
(4)與大氣污染和酸雨有關,據監測,1995 年渭河流域7 個市縣SO2 年均值為0.085mg/m3,日均值范圍為0.003~1.130,超標率14.1%。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的只有銅川市,出現在冬季;1995 年關中地區降水pH 值范圍為4.35~9.35,全年採集酸雨總量占采水總量的2.75%,酸雨樣品占總雨量的2.0%。關中僅在西安和渭南兩市出現酸雨。
(5)與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有關。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開墾,森林覆蓋率的降低,人類活動的加劇等,都會使面源污染負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林地和草地的總面積呈銳減的趨勢,由於耕地的減少,坡地開墾增加,關中地區大於25°陡坡耕地有124.94hm2,佔到耕地面積5.8%,其中寶雞地區陡坡耕地佔到17.1%,陡坡地開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渭河水系水質的惡化,導致渭河流域土壤性能下降等。
渭河流域水質現狀
1.河流水質現狀
(1)斷面選擇
選擇了渭河幹流陝西段的6 個監測斷面(拓石、林家村、咸陽、耿鎮、華縣、潼關吊橋)、支流8 個監測斷面(黑河黑峪口、灃河入渭口、灞河馬渡王、涇河張家山、景村、北洛河吳起、交口、狀頭)作為評價斷面,控制河長493km。
(2)評價指標、評價標准、評價方法
依據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 2002 表1 中的24 個指標。
(3)評價結果
北洛河水系:評價河長541.4km。全年平均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58.8%,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41.2%。主要超標項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涇河水系:評價河長為222.5km,全年平均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72.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27.4%。主要超標項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渭河水系:干、支流評價河長總計524.7km。全年平均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35.0%;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29.4%;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35.6%;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2.功能區達標評價
渭河流域:2007 年參加評價的水功能區22 段,評價河長1288.6 km。
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31.8%;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4.3%。見表2。
表2 渭河流域按功能區評價統計表
在評價的22 段水功能區中一級區6 段,河長527.6km。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16.7%;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3.6%。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在評價的22 段水功能區中二級區16 段,河長761.0km。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25.0%;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4.7%;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污染原因分析
1.河道生態水量不足
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內6-10 月集中了全年60%的降水和70%的徑流。渭河流域關中地區自產徑流約70 億m3/a,扣除汛期水量,僅餘20億~30 億m3/a 水量,從渭河年取地表水約20 億~25 億m3,其中,渭河寶雞峽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 年平均年取水量4.83 億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見表3)。因此平時河道生態水量甚少,河流稀釋凈化能力較低。
表3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 年引水量
註:年引水量=年徑流量-斷面下游實測年徑流量.
從表3 看出:1995 年以後,盡管年徑流量逐年減少,但年引水量並沒有減少,且有增加的趨勢,造成河道的生態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得不到稀釋和降解,從而說明河道生態水量的不足是1995 年以後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化肥農葯使用不合理
據資料分析,渭河流域寶雞市土壤養分失衡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有機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土壤板結、耕層變淺、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現象日趨嚴重;且由於大量使用廉價低質的氮肥和農葯,以及氮、磷、鉀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沖入水體造成污染。
3. 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
由於用水量加大而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水質型缺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據《陝西省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記報告》資料,渭河廢污水年排放量達7.71 億t,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渭河水資源嚴重不足,污徑比不斷增大,自凈能力下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渭河,大於渭河本身的環境容量,使得渭河幾乎失去了自然稀釋凈化的功能。
4.水土流失問題
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輸沙量達4.58 億t,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劇。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還嚴重地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保護對策
1.保證河道生態需水量
從分析可知,渭河寶雞林家村斷面以上引水量與下游斷面河流徑流量之比不斷上升,致使渭河徑流量銳減,環境容量喪失,污染加劇。因此通過農業節水灌溉減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徑流量,在近期內使河流徑流量提高,以改善渭河水質,減輕治污壓力。同時,關中平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補給。因此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營造水源涵養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量,從而保證河道生態需水量。
2.加強面源污染控制
(1) 推廣、採用各種類型的「持續農業」耕作法,減少土壤侵蝕,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積物減少,從而減少化肥中N、P 流入水體的量,防止渭河水體富營養化。
(2) 完善農田灌溉方式,採用噴灌、滴灌、滲灌等新技術以及肥料與水混合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節省肥料,防止水體污染。
(3) 改善施肥方式,減少肥料流失。
(4) 加強土壤和化肥的化驗和檢測,科學定量施肥。
(5) 調整化肥品種結構,加強開發生態肥料與農葯,開發和推廣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術,鼓勵使用有機肥,減少常規化肥、農葯的使用量。
(6) 加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增加地表覆蓋,實施濕地恢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體。
3. 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及其污染控制
渭河流域造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是造成COD 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
(1)通過工業布局、產業結構及產品結構的調整,淘汰排污量大的重點污染企業和產品。
(2)對重大工業污染戶嚴格實行限期治理。對機械、電力和造紙工業等,其污水必須治理達標後方可允許排放。
4.實施生物生態治理
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鎮和農村排放的城鎮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根據中小城鎮和農村的基本現狀,首先考慮採用荒地、廢地、劣地以及坑、塘、窪,建一廢水土地處理系統和廢水穩定塘系統等多種形式的處理系統,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質。這種經濟、簡易、節能的處理技術,如果與當地的生態農業相結合,形成污水回收與再用的生態農業就可以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達到生態治理的目的。
5.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保護水環境應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綜合利用的方針。對於將來可能產生新污染的新工業,首先要嚴格控制興建,污染不重的要從預防為主,是工業污染物要在生產過程中解決;其次對污染物進行綜合利用;再次就是進行污水處理,根據河段和行政區域情況把污水處理到一定程度後排放。
6.總量控制
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既污水處理設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並合理利用各種水環境的稀釋自凈能力,將過去的排放濃度控制改為總量控制。結合各水功能區、各行政區,及時對流域內的各種水體進行監測,逐漸做到從根本上解決污染。
❷ 渭河的水文、氣候、土壤、植被特點如何
渭河流域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夏季降水比較多。
渭河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結冰,渭河含沙量比較大。
渭河流域主要土壤是黃土。原始植被屬於溫帶落葉闊葉林。
❸ 比較渭河南北兩側支流河流含沙量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渭河南側支流:流域內降水較多,枯水期較短,水位較高,水位變化較大,徑流量多,支流眾多.因雨季較長,使汛期較長,年內河流徑流量變化較大.秦嶺山脈直接造成南側支流流域面較小且河流短,也使南側支流的水能資源豐富.南側的秦嶺山脈植被多,水土流水不嚴重,河流含沙量較小.
渭河北側支流:水位低,水位變化較小,徑流量小,支流較少且長,汛期短,河流徑流量全年變化小,水能資源匱乏,含沙量大
❹ 從南北兩側分流特徵說明為什麼渭河河道淤積嚴重
如上圖所示:
1.渭河北側支流特徵:支流較多、流程較長,但大多流經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
2.渭河南側支流特徵:大多發源於秦嶺山區,支流較短、水流較急,易於帶來泥沙。
綜上所述,渭河河道淤積嚴重。
❺ 分析渭河沿岸黃土台塬塬面高出河床較多的原因
流水侵蝕造成。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夏季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壞,流水侵蝕嚴重,河床不斷加深,沒有沒侵蝕掉,保留下來的就是黃土塬面
❻ 讀渭河流域區域圖,回答問題。(10分) (1)說出渭河谷地地質構造類型,並
(1)斷層(地塹)(1分) 先是地殼運動,形成地塹,(1分)後流水沉積作用,形成平原。(1分) (2)渭河流域范圍內大部分為深厚的黃土覆蓋,質地疏鬆,易被侵蝕;(2分) 上游以及北岸支流,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2分) 長期濫墾亂伐,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2分)(任答兩點4分) (3)北部高原,南部山地,城市數量少,(1分)中部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城市數量多;(1分)城市多沿河流分布,幹流及河流交匯處更密集。(1分) ❼ 分析渭河支流含沙量大主要原因 流經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夏季多暴雨,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所以河流含 沙量大。 ❽ 從地形 、地質和水文特徵角度分析渭河幹流河段不宜建設水電站的原因
地處渭河平原,地勢平坦,落差小,水力資源不豐富; ❾ 渭河的資料
渭河(Weihe River ),又稱渭水,亦作Wei River ,Wei Ho或Wei He。 ❿ 渭河和汾河水文特徵
渭河水文特徵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渭河幹流主要流經地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有7、8月,年降水較少,河流徑流量較小;汛期一般出現在7、8月;主要流經在渭河平原,流速較穩定;其支流多來自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較大;冬季寒冷,有結冰期.」 與渭河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5
手機淘寶猜你喜歡推廣方法介紹
瀏覽:995
胡夫金字塔用作比較的方法怎麼寫
瀏覽:22
蘇州牛皮癬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14
正確的供奉方法圖片
瀏覽:393
練微笑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154
茅台vip用酒查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