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雞苗出殼後都有什麼方法

雞苗出殼後都有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7 16:34:13

Ⅰ 雞雛一般在出殼時需要做什麼

雞苗一般在孵出後24~26小時開食。開食後可將小米、碎玉米等飼料,撒在紅色或綠色的塑料布上面,讓雞苗練習啄食,3天後再逐漸換為配合飼料。飼喂次數,一般1~45日齡每天飼喂5~6次;46日齡以後飼喂4~5次。每次不宜飼喂得太飽,要少喂勤添,以飼喂8成飽為宜。隨時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1~4日齡,最好飲5%的溫紅糖水,以利於雞苗腹中剩餘蛋黃的吸收利用。飼喂時要隨時注意飼料的消耗變化,飼料消耗過多或過少,都是雞苗患病的先兆。

Ⅱ 剛出殼的小雞怎麼

1、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泄,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泄物,以免弄臟屋裡。

(2)雞苗出殼後都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1、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

2、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喂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濕羽毛。

3、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喂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濕,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Ⅲ 雞苗孵化方式有哪些

一般要有專門的設備,就是所謂的孵化小雞器,類似於一個有加熱等功能的箱子,並要有環境相對好的特定孵化室。(說實話挺麻煩的)

至於具體操作如下:
1、種蛋的選擇、保存和消毒用於孵化的種蛋大小和形狀要符合品種要求,過大過小、過長過圓、蛋殼過薄、殼面粗糙的「沙皮蛋」、蛋殼過於堅硬的「鋼皮蛋」和雙黃蛋都不能用來孵化。雞蛋以55-65克為宜。要注意增加種蛋收集的次數,產蛋箱要經常更換墊草,以避免種蛋污染。收集的種蛋應放在清潔乾燥的的器具里,在乾燥無塵的環境中保存,保存溫度以12-15℃為宜,保存時間一般不超過1周。種蛋集中後要立刻熏蒸消毒。
每批孵化結束之後,立刻對設備、用具和房間進行沖洗消毒。孵化器及孵化室的清洗消毒步驟 取出孵化盤及增濕水盤,先用水沖洗, 再用新潔爾滅擦洗孵化器內外表面(注意機頂的清潔),用高壓水沖刷孵化室地面,然後用熏蒸法消毒孵化器,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42毫升、高錳酸鉀21克,在溫度24 ℃、 濕度75%以上的條件下,密閉熏蒸1小時,然後開機門和進出氣孔通風1小時左右,驅除甲醛蒸氣。
2、目前家禽人工孵化給溫有兩種主張:一種是變溫孵化,另一種是恆溫孵化。我們主要推薦變溫孵化:主張根據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環境溫度(主要是孵化室溫度)和禽的不同胚齡,給予不同孵化溫度,理由是不同胚齡的胚胎,需要不同的發育溫度。推薦方案見下表: 胚齡(天) 孵 化 器 溫 度
1-6 38.5 -38.0
7-12 38.2- 37.8
13-18 37.8 -37.6
19-21 37.5 -36.9
3、濕度:孵化器50%~ 60%,出雛器65%~75%。適宜的濕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熱良好,孵化後期有利於胚胎散熱,也有利於破殼出雛,出雛時適宜的濕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使蛋殼中的碳酸鈣變成碳酸氫鈣,殼的質地變脆。
4、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除最初幾天外,都必須不斷地與 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而且隨著胚齡增加而加強。尤其是孵化19天以後,雞胚胎開始用肺呼吸,其耗氧量更多。
5、翻蛋:翻蛋的目的在於改變胚胎方位,防止粘連,促進羊膜運動。一般每天翻蛋6~8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15度為宜,轉蛋時動作要輕、穩、慢。機器孵化一般到第18天停止轉蛋和進行移盤。21天出雛
09-03-22 | 添加評論 | 打賞
0

yuminfuhuashebei

一、煤油燈孵化機
1.構造 用木料做一個長200厘米、寬100厘米的保溫箱,箱壁厚7厘米,箱壁中空處裝填NBD73石粉或泡沫塑料碎粒,箱內做成3層木格,使蛋盤保持40度的傾斜,箱頂可用棉被代替。箱的正面要有2個門,供通風和出雛用,在箱的兩頭離地15厘米處各有2根直徑3厘米的鐵管,管口各放一盞煤油燈,這4根鐵管在箱內斜向上交叉從對面穿出,穿出後向上設一段煙筒。孵化機內的溫度就靠這4根鐵管散發的熱量來維持。
2.操作 通過調節煤油燈火力的大小,可調節箱內溫度的高低。在的孵化設備底部要設置水盤,以調節箱內的濕度。入孵前要預先調試好溫度,然後入孵。每天要檢查調整溫度4~6次,手工翻蛋6~8次。孵化室內的溫度20℃左右。在孵化後期注意濕度與通風。煤油燈一次可孵肉鴿、鵪鶉、鷓鴣等珍禽蛋3000個,只需煤油25千克左右。只要掌握好火候,同樣可取得高孵化率,較電孵機節省資金,但要勤觀察、勤調整,並防止火災。
二、電燈泡孵化箱
製作電燈泡平面孵化箱需要15瓦和25瓦電燈泡各1隻,大小紙箱各1個(大套小後周圍空4~6厘米),木屑(或谷殼)數千克,紗布、麻袋、薄被各1塊,干濕球溫度計1支,直徑6厘米左右小口盅或小碗1隻,直徑15~2厘米左右管筒(竹或膠質)兩小段等材料。由於沒有控溫設備,故溫度調節較困難(註:如加1支水銀導電表控溫或用熱敏電阻控溫儀均可),可憑經驗通過加蓋麻袋或薄被(視室外氣溫高低而定),或增大或減少燈泡瓦數來調整溫度。深夜電壓略高,要注意避免孵化箱內超溫。
三、熱水加溫式孵化機
由箱體、蛋盤、熱水瓶等組成。箱體由一大一小的紙箱疊套在一起,並在兩箱間填實保溫材料(如棉花、谷殼、木屑等)製成。箱體內水平放置3~4隻盛滿熱水的玻璃瓶作熱源,瓶上蓋濕毛巾,兩側各疊放4~6根小方木條,用來調整架在其上的蛋盤與熱水瓶的距離,以使蛋盤內的溫度穩定在一定數值上,蛋盤上覆蓋一些薄棉墊或毛巾保溫。一般容積為0.3立方米的孵化箱,約可入孵鵪鶉蛋60~100個。剛加熱水時,水溫較高,往往超過40℃,這時應將蛋盤上的覆蓋物取一些放在熱水瓶上而隔熱,不使蛋盤內溫度過高。約1小時後,由於水溫下降較多,應從熱水瓶上取下覆蓋物返還蓋在蛋盤上,並逐漸減少木條的根數,使蛋盤慢慢向熱水瓶靠近,保持盤內溫度穩定。熱水瓶里的熱水每隔4~6小時換1次,可在翻蛋、調整蛋盤位置時進行。
四、 熱水管孵化機
容器長95厘米、寬83厘米、高76厘米,外層需採取相應的保溫措施(與熱水加溫式孵化箱同)。箱體分上、中、下三部分。從箱頂到距箱頂31厘米處為上部,從箱底到距箱底33厘米處為下部,上下部之間(僅12厘米)為中部,平放有「目」字形熱水管。上下部可分若干層放蛋盤。由於上部在熱水管之上,溫度較高,宜孵孵化初期的珍禽蛋,下部在熱水管的下面,溫度稍低,宜孵孵化後期的珍禽蛋。熱水管與箱外的熱水鍋相通,熱水鍋下置2盞煤油燈。熱水溫度可通過調整燈火大小來調節。相對濕度可通過增減搭在固定熱水管的木柵條上的濕布調節。溫度計宜放在孵化箱體中部。一般箱體上部可入孵珍禽蛋750個左右。
五、微電腦全自動孵化設備、全數字式智能化控制,可分批孵化出雛自動控溫,自動控濕 自動翻蛋超溫超濕報警 自動降溫、降濕、科學循環的通風系統,正壓排氣,負壓進氣.可靠精確的溫濕度控制,進口溫濕度感測器。穩定可靠的自動翻蛋機構。

Ⅳ 剛出殼的小雞該怎麼辦

1、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泄,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泄物,以免弄臟屋裡。

Ⅳ 小雞出殼後怎麼辦

一、小雞出殼困難怎麼辦?

千萬不要人工剝,小雞破殼是它生命中必須經過的過程,如果人手剝的話,小雞無法獲得適應外界生存的能力,很快就會死去。這種狀況是十分正常,若是用雞抱的在其周邊灑水,若是用機子在蛋上灑水,一句話加強濕度,不能手工幫忙,否出的小雞是菜貨。

機器大批量孵化雞,特別要注意的是濕度,尤其到了後期,蛋殼被啄破之後,一定要保持在65~70 %的濕度,不然小雞出殼會比較困難。如果濕度過低,緊貼蛋殼的一層膜比較乾燥,它頂在小雞兒的身上,小雞兒就無法轉動,也就無法轉圈把膜和蛋殼啄開。 建議用加濕機提高濕度,或用噴霧器定時用純凈水噴霧。

21天後每天用溫水噴灑蛋面1次,當有部分雛雞啄殼時,可把溫度提高到39℃左右。對個別不能及時出殼的雛雞還應人工助產。

二、小雞啄殼不出殼的原因有哪些?

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是兩個方面,即先天因素和孵化條件。先天因素主要是指種蛋來源而言,如果種蛋來自近親繁殖的雞群,受精蛋生命力弱,自然胚胎死亡率高。飼養管理水平也很重要,如果種雞飼養管理不良,營養差,其所產種蛋不僅無精蛋多,孵化成績也不會令人滿意。

孵化條件是營養孵化成敗的直接因素,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可致使小雞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

1、孵化後期超溫:特別是一台立體孵化機,一次性入孵種蛋上萬枚,夏季更不易控溫,若溫度達44℃,持續2小時,胚胎會全部死亡。如果短時間超溫,胚胎死亡率顯著增加,並有少數雞提早出殼,但出雛時間拖得很長,弱雛增多,不好飼養。

2、孵化溫度低:孵化溫度低,胚胎發育慢,到21天尚不啄雞蛋殼,大批雛雞悶死在蛋內。剖開後可發現雞胚發育齊全,羽蓋全身,大腹凸臍。如果孵化後期溫度偏低,很多小雞無力破出雞蛋殼。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叨顯增加,出雛期後延,雛雞體大無力,站立不穩,弱雛增多,育雛困難。

3、通風換氣不良:雞胚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氧氣,通風換氣必不可少。如果孵化後期通風換氣不良,機內二氧化碳增多,則胚胎發育遲緩,死亡率增高,而為了提高出雛率,建議對不能出殼的雛雞助產。

通過上面內容大家已經知道解決小雞出殼困難的方法以及造成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的原因了,養殖戶在進行種雞蛋孵化工作時,一定要掌握掌握好相關孵化技術知識,從而提高養雞場雛雞孵化率,一旦發現小雞出殼困難的情況可以參考文中的方法進行

Ⅵ 剛出殼雛雞的飼養如何管理

雛雞溫度保持在35度左右,濕度在65%左右,全天二十四小時光照,雛雞進舍休息一兩個小時後先飲溫開水,在水中可加維生素和抗生素以便預防沙門氏菌感染,一至兩小時後可少量喂飼,可以是飼料,當然很小顆粒的玉米更好,可用報紙鋪在地方或網、籠上用手抓一把灑到上面。雛雞就少量多餐,間隔2-4小時更換一次飲水,一個星期後降溫1-2度,光照可選擇性降1個小時,8日齡可做新支120滴眼免疫也可注射新支滅活疫苗,到10-14日齡可法氏囊滴口免疫..........

Ⅶ 剛出殼雞苗怎麼喂養

剛出殼的小雞苗,由於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健全,怕冷,因此,雞舍環境溫度開始要控制在33°C-34°C左右,隨著雞日齡的增加,雞舍溫度也隨之下降,一般以每周下降2°C為宜,直到降到20°C的室溫。溫度過高,雞苗散開,張嘴呼吸,容易脫水,溫度過低,雞苗扎堆,容易壓死。

剛出殼的小雞,先注射馬力克氏疫苗,然後在移入雞舍。到雞舍後不要急著餵食,要先飲溫開水,有條件的可在飲水中添加少量的葡萄糖或維生素C,這樣可緩解小雞苗從37.8°C到33°C等環境條件的變化產生的應激,補充體內水代謝平衡,防止脫水,水槽要充足,保證每隻雞苗都能飲足水;

飲完水後方可餵食,市面飼料門市有售專門的雞苗飼料,其配比是按照雞苗的營養需求配製的,飼料粒度適中,易消化,第一周內,由於小雞苗採食能力差,先不用料槽,可將飼料撒在淺料盤或塑料布上,讓雞苗自由採食,保證大小強弱都能吃到,一周齡後改用料槽,仍然自由採食。


(7)雞苗出殼後都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1)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30天以上的小雞,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

(2)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喂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3)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

(4)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5)怕潮濕。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濕,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Ⅷ 小雞出殼後要怎麼辦

放在大的紙板箱里,喂青菜葉,嶄成碎沫,母雞媽媽在晚上的時候抱進去,過五六天就可以放出了

Ⅸ 剛出殼的小雞應怎樣管理

1、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泄,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泄物,以免弄臟屋裡。

2、觀察它的雞嗉子,一般會儲存很多食物,所以不要急著喂它東西,否則會撐到小雞的,撐過勁了會導致小雞死亡的,先餓它幾天沒關系。

3、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

4、剛出生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厘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5、可以讓小雞曬曬太陽,日光照射可以增溫、增加食慾,利於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發育,並能殺菌。但不能曬的時間過長,如果經常被太陽照射,小雞也受不了,應採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於消化、增重和換羽。

(9)雞苗出殼後都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1、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

2、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喂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濕羽毛。

3、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喂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濕,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Ⅹ 養殖土雞苗有哪些科學的方法

一、進雞苗前的消毒
空雞舍中會殘留病菌、病毒等致病因子,如果不消毒放進來的雞苗很易感染病原而發病。在進雞苗的一周前,要對雞舍進行清掃並嚴格徹底的消毒,可選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的混合液進行熏蒸,熏蒸期間關閉雞舍門窗,直至消毒24小時後再開窗通氣。

二、雞苗的選擇
在選擇雞苗時,一定要選擇大廠家、信譽好、有售後服務的孵化場進苗。在准備購進的雞苗中隨機抓幾只雞苗解剖,查看肝臟、腎臟、膽囊、肺、腸道等部位是否有病變,確保購回的雞苗健康。

三、雞舍溫度控制
雞苗對溫度要求非常苛刻,特別是剛出殼的雞苗,但也不能照搬教科書,在雞苗剛放進去雞舍的時候,就升溫到34/35度。因為雞苗在運輸車里的溫度肯定沒有這么高,一下子進入高溫環境,這么的溫差雞苗應激大,對雞苗的傷害很大。

正確的做法是剛把雞苗放進雞舍時,雞舍的溫度能達到30度左右就行了,可以慢慢升高溫度,在3-4個小時後逐漸升高到35℃。
四、雞舍濕度的控制
雞苗很少各個系統發育還沒有完善,特別是雞苗的呼吸系統。如果雞舍濕度過低,在高溫的環境中,雞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損傷而誘發呼吸道疾病;當然雞舍濕度過高,雞舍過於潮濕也會造成雞苗發病。

正常情況下,7日齡之內的雞苗,雞舍的濕度應控制在60%~65%;7日齡之後的雞苗,雞舍濕度應控制在50%~60%為宜。
五、雞苗的飼養
1、及時飲水

雞苗在拉回來後,要及時讓雞苗飲水。初飲非常重要,雞苗出殼後及時(盡量在出殼36小時內能飲到水,在出殼3小時內飲到為宜)飲水能促進體內卵黃的吸收,並有助於雞苗及時排除胎糞,來刺激其飲食的慾望。
給雞苗提供的飲水一定要清潔(溫開水),並能保證雞苗在半米內都能找到水源。飲水的溫度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過低雞苗會洗澡,造成著涼感冒,太高雞苗的飲水量會不足,過高的水溫還會損失雞苗的腸道,最適宜的水溫在18-24度之間。
在雞的飲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維生素C,可以給雞苗提供一定的營養,同時緩解雞苗運輸的應激反應。
2、餵食
雞苗初飲後,就會吃開口料了,剛開始喂雞苗時不要控料。不要控料,也不是在料槽里加很多飼料,這樣雞苗吃不完會造成浪費,而且飼料易發生霉變,雞苗吃食後危害很大。
正確的餵食方法是勤加少放,雞苗吃完後再添料,如果雞苗吃不完時,要及時把料從料槽里清掃出來。
六、雞苗的養殖管理
1、光照

隨著小雞苗日齡增加,光照時間要保持不變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的小雞苗視力弱, 22—23小時的光照才能確保小雞苗的採食和飲水,以後每周逐漸減少20分鍾,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直到20周齡;室內照明可按30瓦/10m2計算。
2、通風
雞舍內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通過換氣可以排出;利用自然通風實現室內外空氣交換。
3、分群
按照小雞苗的大小、強弱來分群,每半個月調整一次。要控制好小雞苗群的密度,密度過大會使小雞苗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4、防病
養殖小雞苗應遵循「防重於治」的原則;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雞免疫程序為: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水;15日齡用雞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飲水;21日齡進行雞痘刺種;35日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水;40日齡用雞Ⅱ系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水。

閱讀全文

與雞苗出殼後都有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5
手機淘寶猜你喜歡推廣方法介紹 瀏覽:995
胡夫金字塔用作比較的方法怎麼寫 瀏覽:22
蘇州牛皮癬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14
正確的供奉方法圖片 瀏覽:393
練微笑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154
茅台vip用酒查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144
手臂刮汗毛用什麼方法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