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孤獨症應該做哪些方面訓練
自閉症患者治療講究早診斷,早干預,運用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教育行為訓練的過程中,特別對人際交往能力,溝通技能,動作技能,個人自理能力.學業等進行系統的訓練。目前自閉症機構很多但專業的寥寥無幾.聽說樂清循優培訓機構還是不錯的選擇。
② 怎麼樣控制住自己的孤獨感
你只要認為孤獨是偉大了,孤獨並可可怕,勇敢的面對孤獨就可以了。
1、孤獨是偉大的
這樣理解,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特別是夜晚,同樣也覺得寂寞孤獨冷,如果在這個時候你控制住自己那種常規的孤獨情緒,那麼你離成功已經又近了一步。一個自控力很強的人,在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等都不會隨便敷衍自己,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女性或者殘疾等弱勢群體,就順勢倒下去。
我們不能因為背景不如別人就放棄努力,所以你的自控能力就決定了你的習慣,你不會隨意敷衍別人也不會隨意取悅別人。你的一切自控只為讓自己活得更加自由,所以這樣的人往往在各方面比別人過得更加精緻。他們內心是成熟穩重的,不會輕易把這種情緒隨便就向全世界宣布,即使孤獨也會自己找事情做來排遣過去。
只要你能夠勇敢面對,就能自己尋找快樂,訓練這種能力,讓自己變得快樂。這是人生存在世界上的一種必須的能力。孤獨來了,到外面去找陌生人聊聊天,不要自個郁悶,感情要宣洩出來,能量釋放出來,將憤懣和痛苦拋諸腦後。開始尋找新的快樂源泉,不要垂頭喪氣,不要愁眉苦臉,人生即是如此。
③ 朋友們知道怎樣對孤獨症的孩子進行家庭訓練呢謝謝!!
一、家庭訓練的主要方法
1、 遷移法:
此法是指在兒童異常行為發生之前,家長及時採用表揚,情感轉移等形式,阻止其不良行為的發生。
在兒童異常行為發生之前,通常會有一些行為徵兆。只要家長准確把握這微小的變化,我們就可以採用及時表揚或馬上做一些它較為感興趣的事,使其注意力發生轉移,從而阻止了異常行為的發生,省去了行為出現後再矯治的繁瑣。李某是個10歲的孤獨症男孩,不知何時他對花草樹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凡經他雙手觸摸之處,都繪花殘葉落,並且屢教不改。後發現他在揪花葉之前總會很小心地環顧四周,見沒人注意他,就迅速將他的手伸出。找到這一規律,每當他在花草前環顧四周的時候,家長及時走上前對他說:「李真棒,沒有揪花,他知道只能用眼睛看。」並用手撫摸她的頭或輕輕的拍一下,以示鼓勵,還可以獎給他一些他喜愛的食品。逐漸強化,這不但及時阻止了他的揪花的行為,而且還讓他意識到花應該用眼睛看,以及長輩喜歡他看花而不揪花的行為,使其揪花草的行為被矯正。
2、運動療法:
此法是指通過對孤獨症兒童進行運動訓練時期減輕刻板行為,穩定情緒,培養其廣泛的興趣及愛好的方法。
張某是一名11歲的孤獨症男孩,3歲被診斷為孤獨症,他有一個明顯的刻板動作-------搖手,家長想到用滑旱冰的方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父親做教練教孩子滑的技巧,當他滑旱冰是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掌握平衡上,當張某掌握了這一技能時,父親又要求他背手滑。經過長期訓練,搖手這一刻板行為在九歲時已完全消失。現在家長又開始訓練其游泳技巧了。
3、鏈鎖法:
鏈鎖法是將目標行為分解為一連串連續行為。由最初入門環節開始,綜合強化,使孤獨症兒童牢固掌握每一步驟,直到掌握整個目標為止。為了減輕孩子的自我壓力,增加體驗成就感,建議家長對一些行為訓練使用逆向鏈鎖法,即從最後一步學起,逐步向前推進。
例如張某,家長在訓練他刷牙時,首先把牙膏擠好,水倒好,讓其直接刷牙;第二步,家長把水倒好,讓張某自己擠牙膏;第三步,家長將東西准備好,教他先倒水,再擠牙膏,刷牙;最後,提示他東西放在哪,讓張某自己准備,逐漸使其掌握刷牙的一系列活動。
4、 融入社會進行訓練:
此法是指在家長的帶領下指導孤獨症兒童走入社會,了解、學習適應社會的技能的方法。孤獨症明顯特徵之一是不主動與他人接觸,缺乏與人交流。
陳某是個8歲男孩,父母經常利用休息時帶他走出家門。訓練陳某在商場購物。他們首先帶他去商店看別人購物,讓他了解要用錢買東西,而不能隨便拿;然後,讓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後,把正好的錢交給他,讓他來實現購物這一活動;最後過渡到讓陳某主動要錢來買他想要的東西,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可教孩子正確使用錢幣。一次陳某家長在單位組織旅遊中,利用同事孩子(3歲)隨行的機會對陳進行了關心他人,照顧小朋友的教育。在給他東西吃時,教他分給小朋友吃,並用小朋友的「謝謝!」示以正強化,有一次小朋友哭了,教他說「**,你別哭」。經過此次旅遊,陳某在這兩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開學初,班內一同學在哭時,陳忽然走了過去,用手給他抹眼淚,嘴裡還說著「**,你別哭」。以後凡是遇見這種情況,他都會前去安慰,在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贊揚下,這種行為得到了鞏固。
這個例子說明,只要努力為孩子創造參與活動的機會,並抓住教育的時機,及時表揚好的行為,孤獨症兒童就會逐步走出自己的的內心世界,主動接近他人。
④ 如何給自閉症(孤獨症)兒童上課如何做康復訓練謝謝
孤獨症是嬰兒時期就有的毛病,大部分都不是後天的毛病,是先天的。所以你要先知道孩子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如果是先天的,看下面: 其實,顧名思意,孤獨症,說明小孩很孤獨,孤獨最缺少什麼,朋友?家人? 其實都不是,只要在小孩一個人呆著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就好,讓他覺得身邊一直都有人在。 你也可以觀察一下孩子每天做什麼,是自己一個人呆著,什麼人都不理,還是說自己一個人玩玩具,多看一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參與到他的生活中去,陪著他說話,即使他不回答;陪著他玩玩具,可能他根本不理你。但是這是要耐心的,也不要怕說自己會像神經病一樣,跟一個不理自己的人說話,只有你多跟他說話,說你自己的事,有趣的事,開心的事,或者自己的感受,(別講大道理)慢慢的,他會發現,也會有感覺,也許會回答或者說一兩個字,在這時候你千萬不能走開,或者讓別人來,那就前功盡棄了。你要試著帶他到外面去,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游樂場,要讓他多看看生活中的東西,發現美好的事情,這樣一來情況又會好一點。 這樣的時間要持續的長一些,接著要讓他接觸一下別的人,但是你不能走開,也要多關注他,帶著他慢一點的接觸別人,給他說一下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趣的,人都有自己很好的地方,要鼓勵他去發現,就像探險一樣的去發現別人的好,優點,這樣他最後會好的。只是在他受到挫折或者傷害的時候要進行開導,不然他可能會回到原來的狀態的。 現在說下後天的: 其實後天的比先天的好處理,也是首先要觀察,發現孩子後天得自閉症的毛病的根源是什麼,找到,然後看這小孩是屬於怎麼樣的情況。然後扒開他的傷口,讓他大哭一場,(你一定要在旁邊)。有些孩子看上去受傷害沒事,其實在表面的傷疤下傷口已經腐爛了,一定要讓他再次的鮮血橫流,他才會真正的好掉。 最重要的的:一切有恆心,有耐心,都不是問題!!
⑤ 孤獨症語言訓練方法
一、親情接納,用心溝通。 要尋找語言訓練的切入口,首先要讓孤獨症兒童從心裡接受主訓教師。為此,訓練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孤獨症兒童的興趣喜好,設法與其溝通感情,獲得他們的信任。只有這樣,在以後的訓練中,他們才不會產生排斥心理,從而順利接受訓練。例如,對於一名初次來到語訓室,面對主訓教師大哭大鬧的孤獨症兒童,教師可以拿他最喜歡的食物與他溝通感情。讓孤獨症兒童的語言訓練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拉開序幕。 二、游戲訓練,互動模仿 對於完全無語言發音的孤獨症兒童,語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他們建立動作模仿,為發單音作準備。這一階段的訓練表達性語言訓練前期,其間,主要通過各種口部動作模仿及呼吸訓練游戲來完成。 常用的游戲主要有: 1、口部動作模仿:利用「老虎吃果果」、「小兔打哇哇」、「嘴唇甜不甜」等游戲訓練兒童模仿張口、閉口、抿嘴、伸舌、舔唇等動作。 2、呼吸訓練類:利用「口吹蠟燭」、「吸管飲水」、「仰卧起坐」、「壓腹發聲」、「抓癢發聲」等游戲增強孤獨症兒童的肺部呼吸功能。 三、音樂陶冶,視動結合。 孤獨症兒童由於缺乏溝通技能,而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狀態。而音樂恰恰能陶冶人的性情,誘發人的動力。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它可以成為孤獨症兒童自我表達的媒介,豐富其自我情感,促進其自我成長,從而幫助孤獨症兒童宣洩內在的情緒,使他們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因此,藉助音樂,對孤獨症兒童進行語言訓練時,注重的是主動的體驗、參與和表達,而不是被動的聆聽。為孩子布置一片藍天,就要給於孩子引導的腳步。自閉症的困擾讓父母嘆息,愛的源泉源源不斷,喚醒孩子沉睡的大腦,迎接屬於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的童年,只要愛的持之以恆,選擇專業的言語機構,
⑥ 孤獨症不說話怎樣訓練
強制性的訓練
⑦ 孤獨症的訓練有哪些方法
訓練方法很多,像游戲訓練、音樂訓練、自然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等
⑧ 社交心理學科普知識普及---人生中如何戰勝孤獨
⑨ 你們孤獨時怎麼辦
孤獨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些人是選擇孤獨,而有些人是被迫獨孤,所謂的「孤獨的滋味讓人五味雜陳」,那意味著你是被迫孤獨,與其說是孤獨,不如說你是寂寞。一個真正選擇孤獨的人,是不會被孤獨所吞噬的。
就拿自閉症患者來說,醫學表明自閉症患者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可以說他的精神世界裡什麼都有,雖然他不與外界溝通,但實際上他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不願意與外界接觸的原因,是因為他更喜歡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所謂的孤獨,如果是自己主動選擇孤獨,恐怕是因為世界上沒有能夠與他交流的人,或者他沒有遇到那個值得他放棄孤獨的人。
當我們獨處時感到孤獨,其實這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孤獨了,而是變成了寂寞。以生活為例,孤獨是一個人生活,而寂寞是想要找個人一起生活。孤獨代表著自己可以承受一切,而寂寞只是希望有個人與自己承受一切。當一個人感到孤獨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他感到寂寞,希望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出現一個人,能夠度過無聊的人生。但是,當一個人主動選擇孤獨時,孤獨對他來說是有意義的,可以靜下心來做事或思考,他的內心也必然是平靜的,也就不存在五味雜陳的情況,因為他自己已經足夠強大。
而且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如果自己感到孤獨了,那就想辦法去多接觸社會,多認識新朋友,多與朋友、家人、親戚進行溝通,讓自己融入到家庭、生活、社會當中去,讓自己被身邊的人同化,慢慢的也就感覺不到孤獨了。有時候我們感到孤獨,不是因為外界,而是因為內心,是自己給自己戴上了孤獨和寂寞的枷鎖,自己不想走出去,別人怎麼能幫你呢?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