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葯臨床研究的分期及各期特點
臨床試驗的原則和方法——新葯臨床試驗的分期和主要內容
一、新葯臨床試驗方案設計要求
1.遵守有關的法規體系
臨床試驗應遵守有關法規和指南,如葯品管理法、葯品注冊管理辦法、新葯審批辦法、葯品臨床試驗管理辦法(附3)等。同時所有以人為對象的研究必須符合《赫爾辛基宣言》(附4)和國際醫學科學組織委員會頒布的《人體生物醫學研究國際道德指南》的道德原則,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試者最大程度受益和盡可能避免傷害。法規是履行法律,具有強制性、比法律更具體、具可操作性;指南比法規更詳細具體、與法規保持一致,但指南的要求是非強制性的。
2.試驗方案的制定
試驗方案依據「重復、對照、隨機、均衡」的原則制定。實例見附錄2: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雙盲、雙模擬、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二、新葯臨床試驗的分期和主要內容
新葯臨床通常分為4期,每一期均有不同要求和目的,需要的病例數也不盡相同,表2列出了4期新葯臨床試驗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1.新葯臨床I期
為初步的臨床葯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是在大量實驗室研究、試管實驗與動物實驗基礎上,將新療法開始用於人類的試驗。目的在於了解劑量反應與毒性.進行初步的安全性評價,研究人體對新葯的耐受性及葯代動力學,以提供初步的給葯方案。受試對象一般為健康志願者,在特殊情況下也選擇病人作為受試對象。方法為開放、基線對照、隨機和盲法。一般受試例數為20至30例。
2.新葯臨床II期
主要對新葯的有效性、安全性進行初步評價,確定給葯劑量。一般採用嚴格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以平行對照為主。通常應該與標准療法進行比較,也可以使用安慰劑。我國現行法規規定,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例數都不得低於100例。需注意診斷標准、療效標準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統一性。要根據試驗目的選擇恰當的觀測指標,包括診斷指標、療效指標、安全性指標。選擇指標時,應注意其客觀性、可靠性、靈敏度、特異性、相關性和可操作性。參照臨床前試驗和Ⅰ期臨床試驗的實際情況制定葯物的劑量研究方案。應有符合倫理學要求的中止試驗的標准和個別受試對象退出試驗的標准。對不良事件、不良反應的觀測、判斷和及時處理都應作出具體規定。應有嚴格的觀測、記錄及數據管理制度。試驗結束後,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由有關人員對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使用劑量等作出初步評價和結論。
3.新葯臨床III期
為擴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旨在進一步驗證和評價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試驗組例數一般不低於300例,對照組與治療組的比例不低於1:3,具體例數應符合統計學要求。可根據本期試驗的目的調整選擇受試者的標准,適當擴大特殊受試人群,進一步考察不同對象所需劑量及其依從性。
4.新葯臨床IV期
Ⅳ期臨床試驗是在新葯上市後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加強監測,在更廣泛、更長期的實際應用中繼續考察療效及不良反應。可採用多形式的臨床應用和研究。Ⅳ期臨床試驗一般可不設對照組,但應在多家醫院進行,觀察例數通常不少於2000例。 本期試驗應注意考察不良反應、禁忌症、長期療效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以便及時發現可能有的遠期副作用,並評估遠期療效。此外,還應進一步考察對患者的經濟與生活質量的影響。
表2. 新葯臨床研究分期和主要內容
分期研究類型研究目的舉例
I期人體葯理學評價耐受性;葯物動力學/葯效學的定義和描述;葯物代謝和葯物相互作用;評價葯物活性。單劑量、多劑量的耐受性研究;單劑量、多劑量的葯物動力學和/或葯效學研究;葯物相互作用研究。
II期探索治療作用研究對目標適應證的作用;為後續研究估計給葯方案;為療效確證研究(III期研究)的設計、終點、方法學提供依據使用替代或葯理學終點或臨床措施,在小范圍的精選患者中進行相對短期的最早期試驗;劑量-效應探索研究。
III期確證治療作用說明/確定療效;建立安全性資料;為利益/風險關系評價提供足夠依據以支持注冊;確立劑量-效應關系。良好的對照研究以確證療效;隨機平行的劑量-效應研究;臨床安全性研究;死亡率/發病率結果的研究;大規模試驗。
IV期臨床應用改進對葯物在一般患者、特殊患者和/或環境的利益/風險關系的認識;確定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改進劑量推薦。死亡率/發病率結果的研究;比較療效研究;其他治療終點的研究;大規模試驗;葯物經濟學研究
三、新葯臨床試驗應注意的事項
在臨床試驗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
1. 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明確其職能,參試者的篩選標准,參試者的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書),參試者人數;
2. 分配參試者到各組去的隨機化方法,隨機化編碼表的制定和管理(特別是盲底的管理),出現緊急情況時緊急解盲的程序;
3. 對照葯物選擇(安慰劑),療效指標的選取;
4. 隨訪計劃,不良事件的定義和處理程序;
5. 病例報告表的設計、填寫、管理;
6. 數據的核對、錄入和計算機資料庫的設計、維護和管理;
7. 出現失訪和中途退出等事件時的對策;
8. 第三方監察機構的設立和職責;
9. 中期分析計劃,中期分析解盲程序,統計分析計劃,ITT(意圖治療分析)原理,處理可疑值的操作程序;
10. 整個實施過程中所有資料的歸檔、責任人的簽名等。
B. 臨床研究的種類
臨床研究分為多種。人們用研究來檢驗腫瘤預防、篩檢、治療和方法能否改善腫瘤病人生存質量。人們用臨床研究來評價可能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個病人進入一項治療研究並不意味著他僅僅接受實驗性治療,情況經常是新葯物或新療法與有效的葯物或方法結合應用,來觀察是否有額外的效果。
葯物臨床研究包括臨床試驗和生物等效性試驗。
C. 臨床試驗主要分幾期
臨床試驗主要分4期
1、Ⅰ期臨床試驗
包括初步的臨床葯理學、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及葯代動力學試驗,為制定給葯方案提供依據。包括:耐受性試驗:初步了解試驗葯物對人體的安全性情況,觀察人體對試驗葯物的耐受及不良反應。 葯代動力學試驗:了解人體對試驗葯物的處置,即對試驗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消除等情況。
2、Ⅱ期臨床試驗
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葯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葯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此階段的研究設計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採用多種形式,包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
3、Ⅲ期臨床試驗
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葯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系,最終為葯物注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
4、Ⅳ期臨床試驗
Ⅳ期臨床試驗為新葯上市後由申請人進行的應用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葯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系以及改進給葯劑量等。
(3)臨床研究按照方法學分類擴展閱讀
IV期臨床試驗技術特點:
1、Ⅳ期臨床試驗為上市後開放試驗,不要求設對照組,但也不排除根據需要對某些適應症或某些試驗對象進行小樣 本隨機對照試驗。
2、Ⅳ期臨床試驗病例數按SFDA規定,要求>2000例。
3、Ⅳ期臨床試驗雖為開放試驗,但有關病例入選標准、排除標准、退出標准、療效評價標准、不良反應評價標准、判定療效與不良反應的各項觀察指標等都可參考Ⅱ期臨床試驗的設計要求。
D. 每期臨床試驗中包括什麼類型的試驗
臨床試驗的分期與新葯研發的時間順序相關聯。在應用於人類的新葯研發過程中主要有四類研究,分別為人類葯理學、治療探究、治療確認和治療應用研究。每種類型所進行的試驗與研究階段有關。Ⅰ期臨床中,應用人類葯理學研究評估人類受試者第一次使用新葯的毒理、葯代動力學和葯效學。Ⅱ期臨床中,應用治療探究試驗評估量效關系和危險利益比率,這可用於評價試驗設計、終點和療效評估方法並可為小范圍患者群中應用新葯提供療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基本資料。Ⅲ期臨床中,將在治療確認試驗中大量入組患者以評估新葯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以向管理當局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新葯安全有效。治療應用研究主要在Ⅳ期試驗中使用,包括與其他產品的比較試驗、大規模上市後的調查試驗以及目的在於進一步向醫生提供新葯信息的臨床試驗。這四類研究可以在各期臨床試驗中交叉應用。例如,當申辦者在新葯上市後想進一步研究能否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應用時,將應用人類葯理學研究評價新葯對肝功能損害患者的葯代動力學和葯效學。
E. 臨床試驗類型有哪些
1、安全性試驗:僅評估研究葯物在試驗計劃的使用情況下的安全性。
2、有效性試驗:僅考量研究葯物作用於疾病或健康狀態的效果。
3、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同時考量和評價研究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生物等效性試驗/生物利用度試驗:生物利用度指葯物活性成分從制劑釋放吸收進入全身循環的程度和速度;生物等效性試驗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葯代動力學參數為指標,比較同一種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劑型的制劑,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無統計學差異的人體試驗。
5、葯代動力學/葯效動力學試驗:葯物在機體一段時間內的行為,包括吸收、組織分布和定位、生物轉化和排泄的過程稱為葯代動力學;葯物對生物系統的作用稱為葯效動力學。
F. 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體內外實驗等區分,急急急!
你所列的為葯品上市前的研究。
臨床試驗有(在人身上實施):1期、2期、3期、上市後研究。
臨床前研究(在動物身上實施)
細胞試驗、動物實驗、體外實驗是因觀察的對象不同而區分。即分類目的與上邊的不同。
詳細的請多讀國家局的指導原則,會幫你澄清概念。(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的資料庫,或使用網站上的搜索相關文章。)
G. 常用的醫學研究方法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優點:簡便易行;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均勻,代表性比較好;抽樣誤差一般小於單純隨機抽樣。 局限性:總體較大時,抽到的個體分散,資料難以收集;總體各單位排列有某種規律、而且與研究結果有關時,若利用該排列抽樣,可產生系統誤差(偏倚)。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分層抽樣 將調查的總體按照某種特徵分成若干層,然後在每層中進行隨機抽樣的方法。 可按年齡、性別、職業、種族等分層 在各層內再進行隨機分組 層 層 層 總體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分層抽樣 優點:抽樣誤差小;便於對不同層採用不同的抽樣方法;便於對各層獨立進行分析;當層間變異大、層內變異小時,最適合用分層抽樣的方法。 局限性:總體較大時,抽到的個體分散,資料難以收集,不適於大型流行病學研究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整群抽樣 從總體中隨機抽取若干群體為抽樣單位,對其中所有人進行調查的方法。 將總體分成若干群組 以群組為抽樣單位進行隨機抽樣 被抽到的群組中的全部個體均為調查對象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cluster sampling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整群抽樣 優點:易於組織、實施方便,易為研究對象所接受,節省人力和物力。 局限性:抽樣誤差較大,通常要比其他方法增加1/2的樣本含量,分析工作量也較大。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多級抽樣 抽樣過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可採用以上任意一種方法抽樣,即將上述抽樣方法綜合運用,優勢互補。常用於大型流行病學調查。 先將總體分成若干層,然後整群抽樣 按行政區域逐級進行整群抽樣。從總體中抽取范圍較大的單元(一級抽樣),從一級單元中抽取范圍較小的單元(二級抽樣),依此
H. 臨床研究的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分為I、II、III、IV期。
I期臨床試驗:初步的臨床葯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於新葯的耐受程度和葯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葯方案提供依據。
II期臨床試驗: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葯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葯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此階段的研究設計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採用多種形式,包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
III期臨床試驗: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葯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系,最終為葯物注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試驗一般應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
IV期臨床試驗:新葯上市後應用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葯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系以及改進給葯劑量等。
生物等效性試驗,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葯代動力學參數為指標,比較同一種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劑型的制劑,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無統計學差異的人體試驗。
2. 通常由專職的臨床研究員進行。
I. 臨床醫學專業要學的課程有哪些
臨床研究方法學課程 在線免費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f2Jtatri6nx53i2quX4ZgA
1、臨床研究方法學課程|上市臨床葯品的臨床研究申報和批准.WAV|如何撰寫臨床研究方案.WAV|如何閱讀和評價臨床研究論文.WAV|臨床研究中倫理學基礎知識及相關問題(下).WAV|臨床研究中倫理學基礎知識及相關問題(上).WAV|臨床研究方法學作業點評 陽豐老師(一).WAV|臨床研究方法學作業點評 陽豐老師(二).WAV|臨床研究方法學講座 Real World Study.WAV|臨床研究的統計設計與分析(下).WAV|臨床研究的統計設計與分析(上).WAV|臨床研究的常用設計.WAV|非隨機分組與Propensity Score分析(下).WAV|非隨機分組與PropensityScore分析(上).W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