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練丹田氣最簡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練習肺活量,肺活量越大,丹田氣也就越強,因此可以嘗試聯系呼氣吸氣。
練丹田氣最簡的方法
如果做不到氣沉丹田,那麼說話的時候會覺得沒底氣,聲音單薄無力沒有質感。看過很多訓練丹田發聲的方式,但方法太過復雜,且贅述太多,讓人越看越糊塗,更無法養成經常練習的好習慣。下面這個方法只需簡單幾步,每日練習必有成效。
1.深吸一口氣,盡量將氣往下(即丹田位置)壓,使小腹用力向外擴張。
2.屏住呼吸三秒左右(隨著訓練的進階可逐步加長時間)。
3.上下牙微微閉合,舌尖抵住上齒背發si音,發聲的強弱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氣息均勻呼出,直到氣息用盡、小腹感到脹痛為止。
4.每日早晚各練習四次,若發覺自己已經能夠自由控制氣息,可改發mi、ma音,進一步加強訓練。
Ⅲ 氣沉丹田怎麼練
1、先練松靜站立,按要求將姿勢站好,全身放鬆,但要松而不懈,精神貫注,氣勢騰挪。採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強,多著意於放鬆。
2、取松靜站立姿勢,用逆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內收,提肛縮腎,兩脅微向外張。與吸氣同時,兩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墜肘。呼氣時,小腹放鬆,外凸,會陰仍要微微提住,兩脅向內向下合,同時兩手向外推,以意引氣,達於指梢,雙腳則五趾抓地。
3、選幾個動作簡單而蓄發、開合、節奏分明的太極拳招式練習,如太極拳掩手肱捶、摟膝拗步等,將動作與呼吸緊密結合,一定要做到開吸合呼,蓄吸放呼,閃跳為吸,發力為呼。吸為提,呼為下練時要慢,要自然,不須練多久,就可達到氣沉丹田了。
(3)訓練丹田氣最簡單的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丹田的作用:
1、上丹田在督脈的循行路線上,督脈屬於陽經,故上丹田屬陽,是陽氣積聚之處,又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思維意識活動的神經中樞之所在,是練功入靜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鍛煉神經系統,控制自己的意識活動,平衡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抑制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機體的儲能性效應。
這樣,有利於人體修養生息、蓄積精力、發揮潛能,與疾病作斗爭,以獲健身之效。所以,練功後會感到體力增強,精力充沛,周身舒適。
2、中丹田位於胸部膻中穴處,為氣會之所在,在針灸治療疾病時,所有關繫到「氣」方面的病症,均取此穴。
凡是屬於中氣下陷之疾患,如脫肛、胃下垂、腎下垂、子宮垂脫、經量過多、氣虛哮喘等等,均可以通過意守中丹田而治癒。但在意守中丹田時意念不可過重,要似有似無,以免造成胸悶、脅脹等不適。
Ⅳ 練習丹田的方法
會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用氣唱,而如何用氣就是唱歌好壞的關鍵.而氣卻又是從哪來的呢?如何練氣呢?其實氣是從丹田而發,而提氣上沖,嗓子只是過聲,並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會唱歌的人少.而從嗓子過氣後,沖入腦門,腦門與後腦,以及鼻發生共振,從而達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調整.但腦門的共振卻是非常大的,若達到一定階段,唱久後,腦門就會痛.而吸氣卻並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聞花香一樣,輕輕的切均勻的吸氣.
而丹田氣,實際上有很多的的鍛煉方法,如練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瘋子一樣大喊也可以.
但我這里是一種大家都沒聽過的練氣方法,用枕頭(裡面放滿沙子)然後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練聲,唱歌等...大約不久就會漸漸感覺到自己的丹田氣.
下面也是一個比較重要常識,就是唱歌前一定要開腔.所謂開腔就是,如大喊,或是象學聲樂那種吊嗓子,也就是從低音到高音...升降調...
把方法給你說說 首先,把肺里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凈 然後,並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 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 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 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鍾時間 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鍾 最後,漸漸放鬆,也不要一下放鬆,大約五秒時間 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 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 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別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
練氣也不能純粹追求氣流的大小長短,而是要結合「聲」來完成。可以經過一些物理的方法來幫助達到一定的目的,但最終目的是找到一種正確的聲氣結合的「感覺」,用這種感覺來歌唱最舒服、動聽。
正因為是一種「感覺」所以有的人找了許久也未能撐握,而有的人一個小時已能抓住。有的老師、講授也知道如何運用自如,但其也不一定知道要傳授給學生的是一種正確的歌唱「感覺」,因沒有人提出這個理論。
而我們帶著要 意識去找那種正確的"聲氣結合"的感覺當然就快多了,因為我們不是為練氣而練氣,而是為了尋找歌唱感覺而練氣。第一步,尋找「有氣」的感覺。
1、 行樓梯法。你家是否住三樓以上,是,好辦,你平時可以邊唱歌邊上樓,回到家裡時候你會感到很累,很「自然地」深吸了一口氣,抓住這種「感覺」,下次深吸一口氣後,發一個盡可以長的「啊…」音,尋找用氣發聲的「感覺」,再下次,自然吸氣後唱一句自己最喜愛的樂句,尋找用氣唱歌的「感覺」。
2、 長音法。吸一口氣,自然地發一個「啊…」,盡可能地延長(可以在不同音調上),你忍無可忍了,你就會停下來,接著你就會口鼻一起吸一口氣,抓住這種「吸氣」的「感覺」。
3、 躺床法。躺在床上,雙腿自然放直,雙手張開放在腹上,吸一口氣,發一長音,忍無可忍時你會停下來並自然鼻口一起深吸氣,抓住這種吸氣的「感覺」,這時放在腹上的雙手也助於你感覺到吸氣入腹,然後結合發聲練習;這一方法很好,特別是要學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者,用這一方法更好,要堅持一段時間,直到牢固。
4、 其他一些常用方法。其他一些練聲方法中當然也不乏有很多優秀的方法,但假如單純地把練聲從聲氣結合中分開來練,就不在我的理論之中,不接納,也不借鑒,如狗喘氣法等。
看到這里,請先別往下看,可以選擇看一下電影或聽聽歌,放鬆一下,要按以上方法練習一段時間後,再學習第二步。 第二步,尋找「夠氣」的感覺。經過第一步的學習後,有的性急的朋友就後問,怎麼搞的,我不覺得唱歌有怎麼不同呀,還沒唱兩句我就沒氣了,高音時更沒有氣,只是吸氣多了點。請先別急,等學完本課後你就有一大長進了。目的「感覺」:盡可能讓最少的氣(氣流)唱出最長最動聽的樂句。
1、 拉橡皮條法。找一條50厘米的橡皮條,盡量要有好的彈性。自然站直,雙腳分開一腳掌長,左腳稍向前,重心在左腳(座姿要座直),雙手拉住橡皮條兩端在面前慢慢拉開,至橡皮條將拉盡時放,再重復慢慢拉開。好了,現在來做發聲練習。吸一口氣,在慢慢拉開橡皮的同時,輕輕發出一個「U」(嗚)音,在橡皮將要拉盡時要有氣有聲保持,在放回橡皮時同時吸氣,重復以上練習。注意,聲音要保持連慣圓滑,有保持有控制地呼出,始終保持有足夠的氣支持,盡量不能讓肚子癟下來。反復練習到有「感覺」時,抓住這種感覺來進行唱歌練習。
2、 雙手插腰法。自然站直,雙腳分開一腳掌長,左腳稍向前,重心在左腳(座姿要座直),雙手輕插腰,張口用口鼻一起吸氣,然後有控制地把氣向前呼出。吸氣時感覺到腹部向兩邊脹起,呼氣時盡量還是保持腹部向兩邊膨脹的「感覺」(只是一種控制的想像),重復練習。現在用「U」(嗚)代替呼氣。注意,聲音要保持連慣圓滑,有保持有控制地呼出,始終保持有足夠的氣支持,盡量不能讓肚子癟下來。好了,以上方法看起來簡單,但要真的撐握卻不容易,要堅持練習,找到正確「感覺」還要鞏固,嫻熟運用。注意在整個練習過程中,要用真聲,聲音無論大小不能「虛」,在高音區可以,真假聲結合,但始終要飽滿,有力,有根(氣)。先氣後聲,聲收而氣猶存,第一個音都要有氣包裹著送出來。到目前,只要你真正撐握了以上學過的「二講」,並且你有一定的感情表現力,只要你生理發聲沒有問題,你就完全可以成為一名了不起的「通屬」歌手了。只要你有一定的機遇還完全可以大紅大紫 我說的是師付的真功夫,你真的有毅力的話,試試吧抄於網路
Ⅳ 怎麼運用丹田之氣發聲
丹田的運用必須配合腹式呼吸的方式。
1、首先,把肺里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凈。然後,並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
2、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鍾時間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鍾。最後,漸漸放鬆,也不要一下放鬆,大約五秒時間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一定要堅持下來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
3、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不要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
4、養成用丹田氣說話的習慣。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說話,用小腹[臍下兩寸的點]說話。多練仰卧起坐,加強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較弱]。口腔要打開[後上下牙距離],整個口腔形成:前緊[開、齊、合、撮]後松[打開後槽牙]之勢。
5、長期堅持科學訓練。情、氣、聲的訓練:情—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語言表達訓練;氣—-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法;聲—-聲音的彈性訓練。
(5)訓練丹田氣最簡單的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如何感覺丹田位置簡單的訓練方法:
一.氣入丹田:先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氣,記得用腹式呼吸,用手放在腰的兩側,要感覺腹部有在漲大,這就是氣入丹田。
二.閉氣寧神:當無法再吸入時,憋住口中真氣,集中注意力在肚臍下方約三指幅寬,感覺丹田周圍的肌肉有在用力支撐著。
三.聚力吐氣:只利用丹田周圍的肌肉用力支撐著,其他部位放鬆,並緩緩的將氣吐出來。
四.氣盡神散:把身體里的氣全吐完後,全身放鬆,准備再吸一口氣。
五.如此幾遍後,會感覺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點酸,每次用力時與上大號的感覺是相類似的,請記得這種感覺。這個位置會因為每個人的體型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記得下次要用力的位置。
六.可以正確把握丹田的位置時,要做快吸快吐的訓練,把氣快速地吸入小腹部,再快速吐出,像小狗在喘氣,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動,使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縮動作。
七.只能利用丹田周圍的肌肉用力,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鬆的。這個動作可強化腹肌的力量,建議只要時間地點允許,可以多多練習這個動作,尤其是孕婦更要多練習,在生產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Ⅵ 如何練丹田之氣
1.上吸下呼法
端坐或盤坐均可,以自然舒適為度。眼簾微垂,舌尖輕抵在上齒齦處,雙手虎口相交,疊放於下丹田處,自然呼吸。在吸氣時,意想宇宙上空真氣被吸到頭頂(百會穴處),呼氣時,意想真氣從百會經印堂穴流到中丹田處(膻中穴區域)。呼吸一定要勻、緩、自然,意念一定不要過重。每天早、午、晚練習三次,每次20~30分鍾,大約3~10天即會感到每一呼吸時,即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此法習練1~5天時,可產生中丹田緊張感,屬正常現象。
當每一呼氣即感到熱流注入中丹田時,則意息相隨,在呼氣時延伸下沉,慢慢地熱流自然向下丹田處推進。經過5~15天習練,即可達到每次呼吸時,都會感到一股熱流注入下丹田。此時脾、胃、腸、膀胱、腎等疾病都會好轉或痊癒。
當感到每一呼吸時有股有流注入下丹田時,此時再練時,呼氣要輕輕地止於下丹田,呼氣要緩、勻、慢,意念要輕、淡。再過5~10天,即感到丹田氣足,明顯有一氣團存在,此即氣丹產生,再繼續習練,經絡及大、小周天將逐步打通。
2.金丹直灌法
端坐或盤坐,姿勢皆同上。自然呼吸。在吸氣時意想宇宙上空黃色真氣聚成一乒乓球大小的金丹,呼氣時意念金丹穿過頭頂百會穴慢慢地沿著中脈降下丹田。如此吸氣聚金丹,呼氣降金丹,每日3次,每次30分鍾左右。大約經過30~40天的習練,即可感到金丹(氣團)的存在。
3. 旋轉金丹法
站、坐、卧均可,余皆同上。自然呼吸。意想下丹田處又金黃色的一個鴨蛋大小的金丹。雙手交疊輕放在下丹田處,然後均勻、緩慢地逆時針旋轉120~360圈,然後再順時針旋轉120~360圈。每轉一圈大約5秒鍾,每天2~3次,大約20~40天即可感到小腹又熱脹,氣丹轉動感。
4. 呼吸封丹法
姿勢同上,呼吸自然。先觀想下丹田處有一鴨蛋大小的金黃色氣丹3分鍾。吸氣時意想鴨蛋大小的氣丹脹到足球大,呼氣時意想氣丹恢復到鴨蛋大小。每天習練2-3次,每次30~40分鍾,大約20~40天即可感到丹田脹熱,氣丹存在。
5. 自然歸回法
此法適合練功有一定的根底的人,即全身經絡或大小周天都暢通無阻的人。坐、卧、站均可,自然呼吸,全身放鬆,似守非守下丹田有一鴨蛋大小的金丹。吸氣時觀想宇宙間真氣通過全身毛孔進入體內,呼氣時觀想或內視全身經絡里的精氣流歸下丹田並聚集成丹。每天3次,每次30分鍾左右,堅持習練30~60天,可內視或感覺到下丹田處有一光丹形成。
Ⅶ 如何練丹田氣
內功:鍛煉身體內部器官的功夫。內功是通過氣的練習而成的,練氣講究呼吸吐納,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漸進,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內部器官的目的。武術中可以提高耐力、戰鬥力和極強的自我保護作用等。
說起內功,大家可能會想到《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里那些玄妙的東西。又有不少人說內功根本是胡說八道。那麼到底有沒有內功這種東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這篇小文就叫內功簡介嘛,沒有內功還簡介個X啊~~那麼我來說一說吧。先來澄清一個事實,輕功和硬氣功不算內功。這兩種功夫雖然用氣,但用得不系統。較之內在的力道來說,更傾向於外在的力道。硬功重在皮肉,輕功重在腰腿。它們的氣是在長期的鍛煉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專門練出來的。我來逐一說明:
一,輕功。輕功的練法很多,大多是漸進著練的。比如說,用一個大竹笸籮(直徑約2米),內裝滿沙子。在笸籮邊上走,熟練了就跑。要求是不能把笸籮踩翻。當然,在一開始,這個要求是很容易達到的。然後用一個碗從笸籮里把沙子掏出去一碗,再跑。熟練了以後再掏一碗沙子……如此練習,當笸籮里的沙子全部掏空的時候,你就達到身輕如燕了。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很自然地形成一股氣。正所謂「提氣輕身」。不過大家不要嘗試,因為你怎麼練也不太可能達到標准,因為這裡面還有用氣的訣竅是不能說出來的。如果有誰知道這些用氣的訣竅的話,運用這些訣竅,並勤加苦練的話,最多1年,可以達到身輕如燕的境地。
二,硬功。硬功大多是用木棒等物敲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用這種刺激來減輕身體被打到時的痛苦,也就是所謂的抗擊打練習。外在的皮肉練到一定地步,再加上硬功用氣的訣竅。身體也會產生一股自然而然的內力。
也許這些東西你們已經覺得很神奇了,但是,這不能算是內功。因為他們的氣都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是本身的控制用出來的。那麼,內功難道還要神奇嗎?從外觀上來看,是的。從科學上來看,不是的。正如亂影說的,任何人都不能打破自然科學規律的束縛。也許有些東西自然科學也解釋不了,不過,再怎麼樣也不能把大米白面變成核武器。內功也有他的極限。一個人通過修煉,可以達到種種近乎「不可思議」的地步,但是,人的肉體永遠都打不過飛機大炮。
說內功之前,先說一些自然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
第一,人體的穴位和經絡。西方人大多不相信這些,中國人基本相信這個。從解剖學上解釋不出來,不過穴位和經絡的存在是確切無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類似穴位的理論。瑜珈認為人的脊柱上有14個生命能源點,瑜珈的修煉正是刺激這14個能源點,從而達到強身的功效。中國的穴位理論更加詳細,穴位不僅存在於脊柱,更存在於身體的其他部位。而經絡起到一種類似於綱領的作用。奇經八脈把人身的穴位貫穿起來。
第二,氣。氣這種東西,連很多中國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為沒見過。當然,氣是看不見的東西,我也沒見過,不過親身體驗過。它的存在也是確切無疑的。連中醫里也有很多關於氣血的理論。
下面說說內功的理論。各家的內功理論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各家的內功心法不同。中國武術門派眾多。內家有太極、八極、形意、八卦等等。不論哪一門,都有一種所謂的「氣拳」,每一個招勢都要靜止很長時間,這就是內功的修煉。用行話來說叫「樁功」。初級的樁功只是為了體驗氣,比如某一個姿勢,你要感覺到有熱氣從腳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間。有這種感覺說明練對了,沒有就說明練得不對。當你對於內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練習更加高深的樁功,這時,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導、控制你的內力,並使之在身體里如何運行。
內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體本身知道氣的運行」的意思。再說得「武俠」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這個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學中醫的人都學過穴位,同時有一首口訣,講的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順序和時間。子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午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一天12個時辰正好周身運行一遍。這就是一個周天(先天大周天)。這個周天是人生來就不停運行的。練內功的人,控制他的內力在身體內快速運行,把本來應該一天完成的運行用一個小時完成,他還可能和正常人一樣嗎?而這個周天(後天周天)又分兩種,一種是大周天,一種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氣血只繞行於任督二脈(上起頭頂百匯穴,下止襠部會陰穴。身體前面中央線為任脈,身體後面中央線為督脈),速度快但是長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氣血繞行身體所有經絡,長功快但是速度慢。這種程度的內功修煉則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
達到「身知」的人真的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有一位太極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當時已八十多歲高齡)坐於一把藤椅上,一個身高1米9的壯漢雙手壓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壓住他。老人家只是大喝一聲,就用內力把壯漢彈出2米多遠,這就是「身知」的威力。
另外,還有一種不為打人的內功。武當派的老道有一種功夫叫「寒暑鐵布衣」,是張三豐創立的,練這種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時只穿單衣蔽體而能雲游四海。這種內功不僅涉及到上面所說的理論,還要提到道家獨特的宇宙觀和養生理論。在此不贅述。不過還是那句話,內功也是有極限的。像我現在在長春,經常下雪,天氣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襯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絨服。寒暑鐵布衣比我還要狠,但是也絕不可能只穿一個小褲衩到南極科考去。
以上是關於內功講解來源於書籍及民間的傳說,尚無考證及科學依據
內功來源於中華武術,尚有許多的深奧之處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研究與考證
Ⅷ 怎麼練習丹田之氣
絕大多數人使用的呼吸是較淺的:胸式呼吸(特徵:淺呼吸,吸氣時聳肩、提胸)
正確的呼吸狀態:胸腹式聯合呼吸(特徵:氣沉丹田,吸氣,兩肋及小腹向周圍擴張。呼氣時,兩肋和小腹丹田自然向里收縮)
找到正確的呼吸狀態,進一步增強氣息控制能力,下面提供幾個小練習供大家練習氣息控制。
1.慢呼慢吸,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2.一口氣數葫蘆、數棗練習。
3.彈跳音「嘿哈吼」
4.腹部壓書呼吸。
5.吹紙片、吹蠟燭
Ⅸ 如何快速練習出丹田,用氣唱歌。
用丹田出氣唱歌的練習方法:
1、氣入丹田:先用腹式呼吸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氣,用手放在腰的兩側,感覺腹部有在漲大。
2、閉氣寧神:當無法再吸入時,憋住口中真氣,集中注意力在肚臍下方約三指幅寬,感覺丹田周圍的肌肉有在用力支撐著。
3、聚力吐氣:只利用丹田周圍的肌肉用力支撐著,其他部位放鬆,並緩緩的將氣吐出來。
4、氣盡神散:把身體里的氣全吐完後,全身放鬆,准備再吸一口氣。
如此幾遍後,會感覺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點酸,每次用力時與上大號的感覺是相類似的,即可正確把握丹田的位置。接著要做快吸快吐的訓練,把氣快速地吸入小腹部,再快速吐出,像小狗在喘氣,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動,讓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縮運動,全身的其他部位放鬆,可以強化腹肌的力量。
強化練習後,便可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丹田氣,找到正確的聲氣結合唱歌感覺。
(9)訓練丹田氣最簡單的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丹田發聲的好處:
1、美化聲音
不管是什麼嗓音,只要通過科學合理的丹田發聲訓練,都能夠迅速改變自己的聲音,男聲變得渾厚大氣,女聲變得圓潤動聽。
2、美化氣色
氣是人的立命之本,丹田氣訓練能夠調動全身氣血運行,幫助疏通經絡,,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3、治療疾病
丹田發聲訓練用的是丹田之力發聲,而不是用喉嚨的力量發聲。掌握了丹田發聲,能夠長時間發聲不累。很多打針吃葯動手術難以根治的喉部疾病,如咽炎、咽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喉肌弱、聲帶麻痹等,只要堅持進行丹田發聲訓練,便能不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