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沒有什麼類似高教的《機械設計》、《機械原理》這樣的英文教材求在美國的學長學姐推薦!
根據你的情況,我想到一本我看過的書,叫《機械工程導論》是美國人Jonathan Wickert寫的機械專業學生入門教材,在國內能買到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影印版,很便宜。
本書入門性地介紹了機械工程領域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機械零件與機床;結構與流體力學;材料和應力;熱和能量系統;機械的運動和機械設計。各章後有多種類型習題供生思考、練習,篇幅適當,適合我國高等學校機械、能源、動力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一、二年級學生使用。
它的特點:1.涵蓋機械工程主要研究內容;2.英文原版,用詞用語專業地道;3.深度不深,適宜基礎一般者;4.語言生動人性,易於理解且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
實在是難得的機械專業學生入門的英文好書。
Ⅱ 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課本都有那些
機械工程專業的課本:
主幹課程:機械工程制圖、電工與電子技術應用、機電設備自動檢測、機械結構分析、液壓系統應用與維護、機械製造技術、數控設備操作與維護、機械繫統安裝與調試、設備電氣控制與修理、現代設備管理、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實踐教學:金工實訓、維修電工實訓、機修鉗工綜合實訓、機床排故與檢修實訓、高級職業資格技能實訓及鑒定、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
(2)機械工程分析方法的教材擴展閱讀:
技能要求: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該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基礎、市場經濟及經營管理等基礎知識;
3、具有該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
4、具有該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5、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發展進程:
17世紀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在英、法等國迅速發展,許多人致力於改進各產業所需要的工作機械和研製新的動力機械——蒸汽機。製作機械的主要材料逐漸從木材改為金屬。機械製造工業開始形成,並逐漸成為重要產業。
機械工程從分散性的、主要依賴匠師個人才智和手藝的技藝發展成為有理論指導的、系統的和獨立的工程技術。機械工程是促成18~19世紀的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機械大生產的主要技術因素。
Ⅲ 溫州中級機械工程師自學需要哪些教材
大概需要20多種教材。
1.工程力學,2.材料力學,3.工程數學,4.機械工程材料,5.機械制圖,6.鑄造,7.熱處理,8.電力拖動,9.機械設計,10.製造工藝,11.電工與電子技術,12.公差與測量,13.金屬工藝學,14.計算機應用,15.工程經濟,16.質量管理與控制,17.自動化技術,18.高等數學,19.科技英語,20.液壓與氣動技術,21.機械工程檢測技術,22.機械設備控制技術,23.計算機繪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目前資格認證分為「機械工程師」、「專業工程師」、「中級機械工程師」、「高級機械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對獲得「認證資格」的人員實行登記注冊,每三年進行一次。
Ⅳ 機械類研究生使用的課本是哪些本人想自學
你想問機械類研究生都開了什麼課吧?
機械動力學、控制工程(現代控制部分)、機構分析與綜合、現代設計方法、機器人、現代測試技術、有限元分析(理論部分)等等。
還有數學基礎:泛函、工程與科學計算、矩陣論等等。
Ⅳ 初學機械設計、機械工程,看到大家推薦的入門書籍卻不清楚到底是哪個版本,請大家予以推薦。在線等!!!
我是學航空發動機的,學機械的時候,大一是畫法幾何(簡單幾何體)+機械制圖(工程圖),大二是加工工藝+機械原理。
先說說教材的叫法
《機械原理》不是初學用的,是研究機械特性的。
《機械基礎》肯定不是機械類學生的教材,可能是近機械類的通識教材,初學也可以。
《機械制圖》一般包括畫法幾何+機械制圖,適合機械類學生初學。
《機械設計》一般是包括以上原理制圖兩書+國家標准+零件學習+機械產品設計技巧案例之類,不一定適合初學,但一般比較全面,書也比較厚。
下面是推薦:
《機械制圖》 張崇本、 張雪梅 機械工業出版社,
機械設計基礎(第5版) 楊可楨、程光蘊、 李仲生 高教社,
這兩本比較不錯。
PS我學的是北航出版社《機械設計基礎(上)》(就是畫法幾何+機械制圖+國家標准+一些零件),這本計算機制圖比較多,適合學習計算機制圖(非常重要!!solidworks和CAD)
剛開始學習機械設計要對幾何圖形有足夠的「感覺」多看圖多畫圖。
推薦輔導書
科學出版社的機械設計基礎學習方法及習題解答配它的練習冊,寫的很好 劉靜華寫的。
Ⅵ 哪位介紹幾本工程機械簡介的書籍
這里有近500本PDF的機械方面書籍免費下載,包括設計手冊,機械原理動畫,機械與設備介紹~~~等等:
機加工工藝及裝備、材料匯總貼
1.機械加工先進工藝竅門與新技術應用圖示例解及常用速查手冊(998元)
2.機械零件結構工藝性300例(好資料,這是實踐經驗的總結)
3.機械加工專用檢具圖冊
4.《刀具刃磨技術》(1985.PDF)
5.機械加工工藝圖集 國內外先進工藝、技術革新、專利與竅門1000例
6.機械加工實用經驗
7. 實用鉗工修鉗手冊
8.機械失效的實用分析
9.《設備安裝工程禁忌手冊》
10.《機械製造工藝及專用夾具設計指導》PDG,PDF+書簽
11.高級機修鉗工技術 PDF版(好資料,市場上售價可要近100元)
12.《模具的失效分析》
13.《精密與特種加工技術 》
14.一本不錯的《常用機械加工設備圖冊》
15.車工技師手冊
16.《工藝管理簡單講》[PDF+書簽]
17.常用機械加工設備圖冊(PDF非掃描版+詳細書簽)
18. 冷加工基礎(不錯的好書)
19. [分享]熱處理技術數據手冊 [PDF+書簽]
20.群鑽及其刃磨(書籍)
21.機械加工常用刀具數據速查手冊(值得收藏)
22. 實用機械維修技術手冊
23. 熱處理150問(<日>大和久重雄的)
24.機械結構工藝性(非常經典的教材,文字和圖形都很清楚)
25.機械工藝師專用手冊
26.《機械加工竅門集粹 》
27. 機械加工教材(好資料,歡迎下載)
28.板金工放樣基礎知識(珍藏本)
29.精品書籍:高級熱處理工工藝學
30.《機械構造解剖圖鑒 》
31.機械加工過程中的金屬防銹(一本非常好的古董級資料)
32.非標設備製作安裝便攜手冊
33.機床夾具結構圖冊(PDF格式)
34.機械製造算圖手冊(搞加工的人來說很實用的一本書)
35.機床輔具生產圖冊(絕好資料)
36.《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
37.曲軸設計生產新技術、新工藝要點解析與質量控制、檢驗標准實施手冊 (2007新書)
38.精密加工技術實用手冊(王先逵主編 2001年版)
39.《實用鉗工計算手冊》PDF+書簽
40.《螺紋加工新工藝》__計志孝等編著.pdf+書簽
41.《現代表面處理新工藝、新技術與新標准》(PDF非掃描版+詳細書簽)
42.金屬材料標准手冊(上下冊)
43.機加工車_鑽_鉸_拉_磨缺陷及解決措施PDF
43.材料加工新技術與新工藝(2004版)
44.《齒輪加工工藝、質量檢測與通用標准規范全書》PDF+書簽
45.機械加工誤差與控制(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46.超精密加工技術(書籍,pdf版)
47.常用模具鋼熱處理性能
48.材料大辭典
49.《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PDF+書簽]
50.典型零件機械加工生產實例(機械工業出版社)
51.《鉗工裝配問答》PDF+書簽
52.機械工藝標准匯編
53.最新實用金屬材料手冊 [PDF+書簽]
54.《機修鉗工技師手冊》[PDF+書簽]
55.《金屬熱處理常見工藝技術五百種》998元
56.鏜工手冊(羅其昌)機械工業出版社PDG格式
57.第九篇(機械加工工藝竅門)已添加完整書簽.pdt
58.《小孔加工》PDF 機械工業出版社
59.《鉗工鑽孔問答》PDF+書簽 機械工業出版社
60.《無心磨削的理論與實踐》PDF國防工業出版社
61.《新編銑工計算手冊 》PDF+書簽 機械工業出版社
62.《深孔加工技術》PDF+書簽
63.金屬材料化學分析300問(2003年上海交大出版)
64. 超詳細的汽車構造flash(見附圖)(免費)
65.培訓-先進製造加工
66.坐標鏜工實用技術手冊(PDF掃描版)
67.實用鉚工經驗與竅門精選(pdf機械工業出版社)
68.《槍彈葯筒製造工藝學》(pdf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69.《安裝技術 》 [PDF+書簽]機械工業出版社
70. 刀具的刃磨與研磨
71.先進的設備和工夾具(PDG格式,1984年,(俄))
72. 銑工操作技能手冊 (第2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73熱處理實用數據速查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葉衛平)
74. 精密加工工藝學(好資料,比較系統,也有具體的加工實例)
75. 夾具-非標准夾緊裝置PDF(機械工業出版社)(搞工裝的朋友不可錯過的好資料)
76.機械加工工藝圖表設計軟體(幫助大家剪掉很多重復的反復性的工作)
77.機械製造工藝基礎-華中科大版
78. 鉗工操作技術要領圖解
79.《機械零件失效分析》(PDF)
80.焊工操作技能手冊(高級)
81.電焊工操作技術要領圖解
82.機械修理大全(1-4卷合集)很全面的修理資料
83.金屬切削機床-夏廣嵐
84. 冷沖壓工藝手冊(梁柄文)
85.鏜工工時定額(特輔機武備機械加工工時定額 )
86. 鏜工技術(羅其昌)機械工業出版社
87.最新金屬材料牌號、性能、用途及中外牌號對照速用速查手冊
88.《機械製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
89.電鍍手冊
90.《焊接手冊》(第2版,全三卷,掃描PDF)
91.《實用鑽孔技術》 [PDF+書簽]
92.機械行業專業工種勞動定額方法(已加書簽)
93.《機械零件切削加工工藝與技術標准實用手冊》[PDF 書簽]
94.銑刀標准圖冊(實用性很強)
95.《機械加工餘量手冊》
96.汽車零件加工用特殊刀具》-強烈推薦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
97.初.高級冷作工技術
98.機床加工操作禁忌實例——技術工人操作禁忌叢書
99.激光加工工藝手冊
100.《特種加工》第五版
101.潤滑技術手冊
102. 軸承裝配工藝(書籍)
103.焊工技術1000問(中國電力出版社)
104.組合機床切削用量計算圖(大連組合所)高清版39頁1973
105. 一組經典機加資料及工藝,希望有大家有所幫助
106.《賓士發動機加工刀具》非掃描版
107.鉚接工藝資料
108.多年經驗總結,車削加工中的小經驗
109.《工藝竅門與鈑金件設計製造技術方法及圖集典範實用手冊》
110.機械工人切削手冊第五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111.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設計指導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
112. 材料磨損與耐磨材料PDF版 東北大學出版社
113.工時定額計算手冊(老一輩總結的經驗)
114. 熱加工工藝規范 [PDF+書簽]機械工業出版社
115.《機械製造工藝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116.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術(課件)
117.《典型機械零件熱處理》,兵器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118.《真空熱處理工藝與設備設計》(pdf+書簽)
119.孔加工常用工藝裝備
120.老查做模一千零一招.rar
121.《典型機械零件熱處理》,兵器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122.電鍍手冊(上、下冊)國防工業出版社
123.《製造技術工程實訓》(金工實習的好教材)
124.航空製造工程手冊·機載設備精密加工
125. 刀具材料及其合理選擇(第二版)
免費下載地址:
http://www.haoyuansz.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ID=4317&page=1
Ⅶ 機械工程在大一的教材都有什麼啊
基本都是學校的基礎課程,你們專業的專業課要到大三之後才會有涉獵
機電學院本科生培養方案-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機械、電子、控制、信息、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機械電子產品設計、製造自動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獲得機械電子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方面的綜合訓練;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機械、自動化、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富有創新精神的寬口徑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業務素質培養要求:
1.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較系統的基礎科學理論,較寬廣且扎實的技術基礎理論以及必要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懂得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法律知識和國防知識,了解有關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2.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等專業基礎知識。
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工程設計能力;具有工程的質量和效益觀念,有初步的科技研究、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基本掌握一門外語,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Expec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並了解其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
2掌握本專業必備的機電系統集成及智能化、電液控制、電子--氣動控制、應用流體力學、信號處理與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知識;
3.具備必要的制圖、設計、計算、測試、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應用能力和一定的文獻檢索能力,並具備一定的人文、藝術及其他社會科學基礎素養;
5.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學時與學分
總學分:185
課內教學學時/學分:2767/167 占總學分的比例:90%
其中:
通識教育基礎課學時/學分:1522/93.5 占總學分的比例:50%
專業基礎課學時/學分:710/41.5 占總學分的比例: 22.4%
專業課學時/學分:535/32 占總學分的比例: 17.3%
集中性實踐環節周數/學分:9/18 占總學分的比例: 9.7%
五、主幹學科:
機械工程
六、主幹課程:
工程械制圖Mechanical Graphing、理論力學Theoretical Mechanics、材料力學Mechanics of Materials、電工技術Electrical Engineering、電子技術Electronic Engineering、 控制工程基礎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公差與測量技術Tolerance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液壓與氣動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現代製造工藝基礎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單片機原理及應用Fundamentals of Mono-Chip Computer and Applications、機械電子工程導論Introction to Mechan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機床數控原理與應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CNC Machine Tools、機械製造基礎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工業機器人Instrial Robot工業電氣控制Instrial Electrical Control、、工程測試技術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ique、機械原理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機械設計Mechanical Design、機械製造技術裝備及設計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原理及應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空間機電設計理論與方法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echanicalandElectrical Design in Space、感測測量技術MeasurementTechniqueof Sensing先進製造系統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
我就是這個專業的,有事情可以問我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Ⅷ 武漢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用的哪些教材
武漢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用以下教材:
靜力學及動力學 (statics and dynamics);
固體力學及材料強度學 (solid mechanics and strength of materials);
量度及儀器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熱力學、傳熱、能量轉換、冷卻及空氣調節(thermodynamics, heat transfer, energy conversion, and refrigeration/air conditioning);
流體力學及流體動力學(fluid mechanics/fluid dynamics);
機構設計(mechanism design, including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製造技術或過程(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r processes);
液壓學和氣動學(hydraulics & pneumatics);
工程設計(engineering design)
機電整合及控制理論(mechatronics and/or control theory);
工程繪圖、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固體塑模(Solid Modelling)
Ⅸ 清華大學用的機械設計,機械原理教材
機械原理用到《機械原理教程》第二版 申永盛編寫 清華大學出版社
機械設計 用的是 吳宗澤編寫的《機械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機械設計(machine design),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專用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潤滑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製造依據的工作過程。
機械設計是機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械生產的第一步,是決定機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機械設計的努力目標是:在各種限定的條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論知識和計算手段等)下設計出最好的機械,即做出優化設計。優化設計需要綜合地考慮許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製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環境污染。
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因機械種類和用途的不同而異。設計者的任務是按具體情況權衡輕重,統籌兼顧,使設計的機械有最優的綜合技術經濟效果。過去,設計的優化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知識、經驗和遠見。隨著機械工程基礎理論和價值工程、系統分析等新學科的發展,製造和使用的技術經濟數據資料的積累,以及計算機的推廣應用,優化逐漸舍棄主觀判斷而依靠科學計算。
服務於不同產業的不同機械,應用不同的工作原理,要求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各產業機械的設計,特別是整體和整系統的機械設計,須依附於各有關的產業技術而難於形成獨立的學科。因此出現了農業機械設計、礦山機械設計、紡織機械設計、汽車設計、船舶設計、泵設計、壓縮機設計、汽輪機設計、內燃機設計、機床設計等專業性的機械設計分支學科。但是,這許多專業設計又有許多共性技術,例如機構分析和綜合、力與能的分析和計算、工程材料學、材料強度學、傳動、潤滑、密封,以及標准化、可靠性、工藝性、優化等。此外,還有研究設計工作的內在規律和設計的合理步驟和方法的新興的設計方法學。將機械設計的共性技術與理性化的設計方法學匯集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的機械設計學科是機械工程實踐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