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賀作詩
《李賀作詩》 原文一: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後。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① 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②如素構,自名③曰《高軒過》④,二人大驚,自是⑤有名。
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⑥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⑦,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⑧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⑨兒要嘔心乃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愈為作諱辯,然卒亦不就舉。賀亦早逝,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
(節選自《新唐書·文藝下》)
《李賀作詩》 原文二:
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後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④,騎距⑤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嘔出心始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
(選自唐.李商隱《樊南文集》)
翻譯:
李賀,字長吉,是鄭王的後代,七歲就能寫文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到還不相信,到他家時,讓李賀寫詩,李賀提起筆馬上就能寫好,並且就像早已構思好的一樣,他自擬題目為《高軒過》,二人大吃一驚,李賀因此而出名。
(李賀)長得單薄削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初升時,就騎著一頭瘦弱的馬,帶著一個小童僕,背著破爛不堪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錦囊中。不曾有過先確定題目再寫詩的事,就像其他牽強附和舊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來,就整合成一首詩。若非大醉時或吊喪的日子他都是這樣,過後也不怎麼反省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這孩子啊,要嘔出心血了才罷休啊!」。
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與「進」同音)終身不得登第,韓愈為他作《諱辯》詩辯解,但是最後仍然不是舉人。因為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很少有世代傳頌的。
2. 從李賀作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李賀什麼的寫作態度和寫作特點
李賀詩歌詩風以空靈甚至詭異見長,在內容上主要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描寫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寫人民的疾苦;揭露時弊、批判統治者的荒淫昏聵,歌頌邊塞將士英勇衛勉等。其藝術特點為:想像奇譎,辭采詭麗,變幻繽紛,刻意創新。詩歌意象跳躍,結構不拘常法。修辭的奇巧和詩歌語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虛幻而往往流於晦澀險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連貫的情思脈絡,難於索解。
3. 《嘔心瀝血》中李賀刻苦作詩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賀作詩非常嚴肅仔細,他每天早上騎一頭驢出門,帶上一書童,背著一錦囊,遇到心有所得的詩句就寫上去扔進錦囊里。早晨回去後他再把詩句分解一篇,假如那天不是大醉或許吊喪就每天如此。他的母親派侍女找來錦囊,發現外面詩稿很多,就責怪他:「這孩子只要到嘔出心血來才會罷休。」
4. 李賀作詩有什麼獨特之處
李賀詩詞特色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像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煉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被稱為"詩鬼".
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辟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庄、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歷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薛雪(《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匯》);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黎簡甚至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致陳毅》)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於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錢鍾書評曰:「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2]《談藝錄》另一方面由於李賀仕進無路,體弱多病,盡管是一個青年詩人,術特色李賀的詩想像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作品中出現的「死」字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同時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貶李者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
5. 李賀作詩對你的寫作有什麼啟示
第一,注意積累好詞佳句如李賀每當想到好詩句就寫張字條放到錦囊里一樣。
第二,用心創作,多思多想,學習李賀嘔心瀝血寫詩的精神。
6. 李賀寫詩可以怎麼劃分段落
李賀作詩
李長吉①細瘦,通眉②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每旦日出,與諸公交,未嘗得題③,然後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④,騎距⑤驢,背一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嘔出心始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⑦成之,投他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