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財務風險識別的方法
摘要: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企業決策的有效性、市場因素變化以及政策調整等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首先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探討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的方法,然後提出強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希望能夠給企業財務工作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識別方法
有效的風險識別是做好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也是保證企業做出正確決策的前提。這就要求企業應有強烈的財務風險危機意識,針對企業經營活動中潛在的財務風險能夠及時的識別出來,並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以有效防範和應對財務風險,保證企業經營活動正常運行。目前,為了保證企業發展的安全性,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識別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企業財務風險定性識別方法
企業財務風險定性識別方法主要包括專家調查法、財務風險結構形式識別矩陣以及四階段症狀法。專家調查法就是利用系統程序,擬好調查的提綱,為專家調查提供背景資料,不斷徵求不同專家的預測建議,最後將專家預測的結果進行匯總,形成一份簡易的預測結果報告;財務風險結構性質識別矩陣,主要是根據某項具體的財務風險在企業運營中發生的可能性,結合其對企業可能造成影響的嚴重程度,判斷財務風險的結構性質,將其分為高等級風險、顯著風險、中等風險以及低等風險。以此類推,將企業財務風險的結構性質用矩陣進行表示;四階段症狀法主要研究的是企業財務危機,根據企業財務危機的程度,可以將其分為危機潛伏期、發作期、惡化期、實現期四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根據表現的不同,判定企業財務危機的嚴重性,對症下葯,提出風險管理的意見。
二、企業財務風險定量識別方法
對企業財務風險定量識別的研究開始於國外,定量識別也經歷了好幾個階段,最終形成財務預警模型,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一,單變數預警模型。主要是對單個的財務比率值或者趨勢,對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對單向的財務風險具有很強的識別預測能力。但是單變數預警模型在企業綜合財務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預測過程中容易受到主觀選擇因素的影響。第二,多變數預警模型。就是利用多個財務比率指標,通過加權匯總,形成多元線性函數公式,再通過相應的計算,對企業財務危機進行預測。這種多變數預警模型也經過了不斷完善,成為企業財務風險定量識別中關鍵的技術。第三,Logistic預警模型。多變數預警模型中,採用多個衡量指標對企業經營效益進行衡量評估,對風險識別具有較大的效果,符合自變數正太分布的假設。Logistic預警模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採用多個財務指標,對財務風險發生概率進行計算,然後根據投資者以及銀行等方面,設定一個風險警戒線。第四,非統計模式預警模型。這種定量識別方式,是在傳統統計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其中神經網路模型就是代表性的模型之一。根據對人體神經網路系統的模擬,重復訓練過程,積累學習經驗,提高了預警模型的糾錯能力,也提升了預測模型的智能化水平。第五,非財務指標財務預警模型。由於根據財務指標制定的預警模型中,受財務信息准確性因素的影響,導致預警系統無法實現事前預警效果。因此,建立非財務指標的預警模型,能提升財務預警模型預測的准確性以及抗干擾性。其中,會計師信息以及公司治理因素都可以作為非財務指標的變數因素。定性識別方法主要是對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同時判斷企業財務風險的結構性質等;而定量識別,主要是根據各項具體的指標,設定風險范圍,成立風險預警模型,提高了對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的准確性。
三、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
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是為風險防範與控制提供服務的,為提高企業防範財務風險的能力,需要做好相應的措施。第一,不斷培養企業風險意識,重視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樹立全員參與的風險管理理念,動員全體員工參與到財務風險防範與控制工作中。第二,明確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市場環境以及企業內部環境,增強戰略目標的靈活性。第三,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監督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風險監督流程,明確風險管理責任,將責任細化到個人。另外,建立企業風險報表分析制度,按周、月、季度、半年、年等,對企業會計信息、財務信息等進行審核。第四,企業領導層需要提高對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的重視程度,綜合利用多元化的風險識別方法,保證風險能夠准確預測,及時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第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對企業財務進行動態化監控,保證企業財務信息渠道的暢通性、安全性。第六,提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一方面提升其業務能力,包括企業財務核算、審核等能力,另一方面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財務管理人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企業財務風險防範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對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的方式,不僅有定性的,還有定量的,但是無論採用那種風險識別方式,都必須保證識別方法的有效性,同時在風險識別過程中,建立風險識別與防範意識,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範與控制措施,規避風險,並將企業財務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為企業健康發展創建良好的環境,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朝陽 單位:福建東野傢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梁舒萍.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形式、識別及對策研究[J].管理學家,2013(19).
[2]宋卓卓.完善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4.
[3]徐潔.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識別與控制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4(31).
㈡ 樹誠會計:財務風險分析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主要體現在籌資風險、投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
1、籌資風險指的是由於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籌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再融資風險、財務杠桿效應、匯率風險、購買力風險等。
2、投資風險指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後,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投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金融衍生工具風險、道德風險、違約風險等。
3、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資產不能正常和確定性地轉移現金或企業債務和付現責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把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從企業的變現力和償付能力兩方面分析與評價。
㈢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識別方法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識別的方法有哪些
1、杠桿分析法,是狹義上的財務風險的衡量方法,主要通過計算杠桿系數來初步識別財務風險水平的高低,其指標包括財務杠桿系數和資產負債率。
DFL=EBIT/(EBIT-I)
DFL指財務杠桿系數,反映企業的稅息前利潤(EBIT)增長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增長幅度。DFL越大,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高。
RLA=L/A
RLA:資產負債率;L:企業的全部負債;A:企業的全部資產
RLA是衡量企業財務風險健康狀況的核心指標,RLA越高,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高。當RLA大於50%,一般認為企業的財務風險水平較高;反之,當小於50%時,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水平較低;當RLA接近100%水平時,說明企業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
2、EPS法,主要衡量並購前後購買企業每股收益的預期變化,屬於廣義上財務風險的衡量方法。
EPS=[(EBIT-I)(1-t)]/Q
EPS:企業每股收益;I:利息支出;t:加權所得稅率;Q:股票總數。
當並購之後的EPS大於並購前的EPS時,說明企業並購決策行為是合理的;反之,則是不合理的。
3、股權稀釋法,主要比較並購前後原股東股權結構的變動情況,屬於廣義上並購財務風險的衡量指標。
RIE=(Q0+Q1)/(Q0+Q1+Q2)
RIE:股權稀釋率,反映企業原股東所控制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占總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的比率;Q0:並購前企業的原股東所持有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Q1:並購時企業的原股東所增持的新發行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Q2:並購時企業的新股東所持有新發行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
當並購前後的RIE發生激烈變化,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投資者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的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RIE小於50%,說明股權稀釋的財務風險較高;反之,說明股權稀釋的財務風險較低。
4、成本收益法,指比較並購的成本與收益水平,屬於廣義的並購財務風險的衡量方法。
RCR=C/R
RCR:企業並購成本收益率;R:並購的預期收益,包括成本節約、分散風險、較早地利用生產能力、取得無形資產和實現協同效應以及免稅優惠等預期收益;C:並購的預期成本,包括直接的購買支出、增加利息、發行費用及傭金和管製成本,以及各種機會損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機會成本和喪失好的投資機會的損失)。
當RCR小於1時,說明預期收益大於預計成本,則並購行為是合理的;反之是不合理的。
5、現金存量法,指比較並購前後企業預計的現金存量水平,看現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計算現金流動資產率和現金總資產率。
RCCA=C/CA
RCA=C/A
RCCA:現金流動資產率;RCA:現金總資產率;C:企業廣義現金存量,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短期投資等;CA:企業的流動資產;A:企業的總資產。
並購後的RCCA和RCA越低,說明企業面臨的現金短缺的財務風險越高,反之越低。
6、模型分析法,指藉助於統計學和數學的模型構建來總體判斷並購財務風險的方法,最常見的方式是建立回歸分析模型,以識別企業是否面臨過高的財務風險。
CR=a0+a1x1+a2x2+a3x3+...+anxn+E
CR:財務風險水平;a0、a1、a2、a3,...,an:系數值;x1、x2、x3,,...,xn:各種財務風險因素;E:殘差。
可以根據歷史數據來估計一個衡量財務風險的標准值(CR0),當企業並購後預期CR大於CR0,則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很高,反之則較低。
每種風險識別方法都有各自的不同的特徵和適應情況,在使用的時候不能盲目使用,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具體分析到底應該使用哪種方法。
㈣ 如何分析企業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預知可控」企業的平均壽命通常為10年左右,中國的企業則更短。目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衡量與管理還比較滯後,許多企業都是在危機發生後來總結失敗的教訓。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贏利,必然圍繞著采購、製造、銷售的運營軌道進行。生產需要生產資料和勞動資料的投入,這就會帶來投資回收風險;產品生產出來如果不能及時賣出,就會形成資金沉澱風險;產品賣出以後更須及時收回貨款,否則會有資金回收風險。運作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有損失乃至發生破產的風險。縱觀企業運營,卓越者做成了百年「老店」,平庸者甚至開業不到一年就被迫關門。百年企業成功的經驗各不相同,而企業短命的原因基本相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無效甚至是沒有管理。因此,企業經營必然面臨風險,但關鍵是如何管理控制,做到「預知可控」。本文結合工程機械產品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周期長、流動資金周轉慢的特點,設計了以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分配為研究對象,以財務風險分析為手段,財務預警系統為基礎,選擇合理的風險管理方法實施過程式控制制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准確定位和衡量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點財務活動是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條件,它是籌集資金、使用資金、收益分配等活動環節的有機統一,財務活動的全過程都有可能發生風險。如果僅將財務風險定義為由於籌集貨幣資金不能償還到期債務而帶來的風險,則過於片面,不盡恰當。對財務風險的理解,必須從財務活動的全過程,財務的總體觀念出發,並最終聯繫到財務收益上來。企業財務風險按目前理財活動的內容,主要有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管理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對財務風險的衡量,即對財務風險的識別與分析。正確預測和衡量財務風險將為成功管理、控制財務風險奠定基礎。針對企業負債融資、投資、資源分配結構等方面,有杠桿分析法、概率分析法、財務比例分析法等方法財務風險的預測和衡量。建立一套適時地財務預警系統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對發現並及時解決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實現動態調控,應付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三方面的功能:第一,基本監測系統:主要對宏觀經濟情況、企業適用稅收政策的預測分析、利率變化趨勢的預測分析、行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企業目標變化的分析。掌握這些,可以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財務政策,在宏觀經濟環境較好的情況下適當增加負債比率,這時企業不會出現問題;而宏觀環境不利時,採取同樣的政策可能會導致集團陷入困境。第二,適時監測系統,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適時監視,主要包括:現金流量監測、獲利能力監測、應收賬款監測、資產運營能力監測、存貨監測、負債能力監測、成本費用監測、銷售收入監測。根據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並發出預警警報,採取相應的措施。第三,跟蹤監測系統,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對可能引起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長期財務決策進行監控。企業財務狀況惡化一般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一些財務決策可能一時沒有給公司帶來不利影響,卻是公司以後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因此,這種長期的跟蹤監控更加重要。有針對性地實施過程式控制制雖然各種分析方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起到預警作用。但我們還要綜合各種因素,運用前面各種衡量方法,全面、系統、綜合地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關鍵,防患於未然。1.要選擇合適的籌資時機,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確定合理的籌資結構,制定合理的籌資策略進行管理,控制風險。2.在投資決策和實施過程中,首先根據公司的市場風險和特有風險確定投資規模,然後注意同行業分散、地區分散、新產品市場、產品多元化和相關投資的多樣化風險管理控制。3.從戰略的高度及時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銷售與回款業務的流程化信用管理系統和客戶信用分析系統,按期對銷售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控制資金回收風險。4.在公司的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別採用每股比例、固定比率、中和政策和剩餘股利的方法控制分配風險。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個企業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一個成功的企業應該是:逆境中能生存,順境中有危機感,在嚴格風險管理中求發展。企業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經濟風險,是企業所面臨全部風險的貨幣化表現形態,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但中航油的教訓告訴人們,財務風險體系是否得以順利實施,關鍵在於企業經營管理者。中儲棉、中航油等企業都有完善的內部決策和風險控制制度,但最高經營管理者獨立於企業控制之外,必然導致體系失效。所以,還須進一步優化系統,在日常的考核機制、市場化的選聘機制、強化對董事及經營層的受託責任、提高國企運作透明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從制度建設上保證財務風險體系的運行。
㈤ 財務風險分析的基本方法
1、水平分析法:將反映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也就是會計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財務狀況的信息進行對比,研究企業各項經營業績或財務狀況的發展變動情況。
2、趨勢分析法:又叫比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通過對財務報表中各類相關數字資料,將兩期或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得出它們的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和現金流量變化趨勢。
3、比率分析法:通過同一期財務報表上若乾重要項目的相關數據的有關指標的比率計算,包括獲利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成長能力比率、周轉能力比率等,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㈥ 公司財務風險分析可以從哪些方面分析,或者從哪些指標分析
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可以從方面從指標分析,
一般從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分析。
捕捉:報表各項目的具體數據只是表面,結構(各種比率或指標)是骨架,趨勢是核心。結構比數值重要,而趨勢比結構重要。
對比:財務報表只有通過對比式閱讀才有意義,通常情況下至少要橫比三家縱比三年才能得出相對科學的結論。
掌握:各種會計原則都有天然的局限,不能迷信或局限於報表分析,不妄下結論。
㈦ 財務風險的分析方法
從資金來源劃分財務風險,主要有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資金回籠風險。
(1)籌資風險。我國房地產開發其主要動因是資金驅動型。在現行模式下,房地產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例一般較低,主要用於解決土地成本問題,而對於後期開發,則較多的是通過各種融資手段和前期銷售款回收予以解決。因此,銀行資金是地產企業資金鏈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房地產企業不顧高負債水平帶來的高額資金成本以及到期不能償本付息的風險,盲目、大規模地籌集資本帶來了較大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債務規模過大、利率過高而導致的籌資成本費用過高。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造成債務到期過分集中,或由於自有資金不足或銷售計劃未能按時完成而導致財務危機,在極端情況下,存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這樣就產生了籌資風險。
(2)投資風險。在房地產較長的開發周期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它們對開發企業投資項目的成敗和企業的經濟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由於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房地產項目不能達到預期效益,從而影響盈利水平和償債能力的風險即為投資風險。在現實情況中,多數房地產企業過多地注重大量籌集資金、上大項目、追求高收益,在進行房地產開發投資過程中忽略了對市場以及項目等的可行性分析評價,從而表現為:投資項目在技術上不可行或尚不成熟;市場調研有誤,產品上市後滯銷、落後;投資項目規劃過大或過小,行業過度擴張或無力控制管理;負債率過高造成債務負擔沉重;技術、市場等情況發生變化導致企業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相差過大等,時間上的跨度與空間上的廣度必然給財務活動與未來的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3)資金回收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是房地產企業開發的又一財務風險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在房地產開發產品達到可出售狀態後,
由於政策因素或自身銷售手段的失誤,使得銷售狀況欠佳導致回款緩慢,因企業本身資產負債水平高,若資金回收不能與資金需求同步,就會造成企業的償債能力急劇下降,現金支出壓力陡升,進而陷入財務困境,使企業的形象和聲譽遭到嚴重損害,甚至導致破產。
三、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1)合理實施財務預算。由於財務預算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致使房地產企業在開發經營周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這直接關系了企業投資項目的成功與否,也給企業的經濟效益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房地產企業財務部門應該把項目預算和資本預算當成前提條件,合理具體的安排好企業資金的投資項目、收支比例、利潤獲取及資金調整。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可採取月度考核、季度審查、年度小結等各種方式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企業的財務職能。
(2)實施資金流動性管理。房地產企業的開發項目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結束,由於開發周期長這一特點常常會給企業的資金使用帶來困難,若資金鏈條在某一環節出現異常,就會造成資金鏈的斷裂,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就需要企業加強對資金流動性的管理,在財務收支中要進行嚴格的估算與審查,對資金調度合理安排,以保證建設項目施工運營和營銷資金滿足具體需要。還要不斷加快支出資金的周轉,優化庫存結構,盡可能減少存貨資金的數額,讓企業在經濟方面的支付能力得到加強,促進企業信譽度不斷增加,給下次融資鋪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3)實現資金結構的優化。房地產企業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資金結構,對於負債經營適當控制,在充分估算企業償債能力的情況下,通過合法途徑籌集到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
在採用傳統方式籌集資金時可以按照融資渠道多樣式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分配外部多的儲備資金,在協調資本權益比率方面要保證比例的有效性,將資產負債率降至最小,這樣能夠避免企業在資金籌備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大大降低財務風險。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對預售房款、銀行回款等傳統的融資渠道加強管理,還要確保資金的回收能按時到位,避免資金的浪費;企業還可以利用股票、債券、合作經營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資金儲備,讓企業的運營規模得到擴大,使更多投資者與企業實現合作交流,不斷擴展投資者與企業合作的項目。對於降低財務風險的控制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
(4)提高房地產企業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作為決策者要增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決策能力;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修養。通過經驗和自身能力進行科學的判斷決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風險。同時,還要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對高效率科學管理的客觀要求,改變過去重視樓盤銷售輕視財務管理的陳舊管理方式。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管意識,督促財會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㈧ 企業的風險分析方法包括哪些
避免風險:
消極躲避風險。比如避免火災可將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陸路運輸等。因為存在以下問題,所以一般不採用。
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預防風險: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採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自保風險:
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佔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採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