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效度我知道··在我書里·你看吧
B. 效度的評估方法
工作分析法概念:工作分析法是一種以確定職位工作要求與責任范圍為目的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通過工作分析,可以明確所從事的工作任職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哪些素質是必不可少的,哪些素質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素質是無關緊要的。 工作分析法步驟。
1、根據測評目的與工作要求,確定需要調查的職位范圍,制定調查提綱和計劃
2、採用一定方法廣泛收集有關職位任職者的主要工作要求和內容素材
3、通過定性的方法栓選,形成內容全面的素質調查表,包括品德,智能,知識,經驗和資歷。
4、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調查,要求被調查者對調查表上的素質內容進行評價與補充
5、對調查結果進行多元統計分析,栓選主要素質項目
6、對選出來的主要素質測評項目進行測試或者專家咨詢,保證素質測評目標的實現。
(2)研究方法的外部效度擴展閱讀
效度分為內部效度、外部效度、構思效度和統計結論效度。
1、內部效度
研究的內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存在一定關系的明確程度。
2、外部效度
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夠一般化和普遍適用到樣本來自的總體和到其它的總體中的程度,即研究結果和變數條件、時間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適用性。
3、構思效度
研究的構思效度是指理論構思或假設的合理性、科學性,及其轉換為研究目標的恰當程度和可操作性。
4、統計結論效度
統計結論效度是關於研究的數據分析處理程序的效度檢驗,或者說,它是檢驗研究結果的數據分析程序與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標。
C. 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①含義: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如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②優點:適用范圍較廣;簡便易行;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生態效度高。
③缺點:不能揭示因果關系;結果難以重復和驗證;結果難以進行精確分析;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容易出現觀察者效應和觀察者偏差。
觀察者效應是指因為觀察者的存在,觀察對象的行為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觀察結果的真實性。觀察者偏差是指觀察結果受到觀察者個人特徵等主觀因素的影響。
(2)實驗法
①含義:在有計劃、有目的的控制條件下,操縱某些因素以引起心理活動的變化,考察這些因素與心理活動之間的關系,如考察照明情況對按鍵反應的影響。
②優點:可以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實驗結果可以重復和驗證;實驗結果數量化指標明確;自然實驗結果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外部效度。
③缺點:容易產生實驗者效應和被試的要求特徵;實驗室實驗帶有人為性質,外部效度不高;自然實驗對條件控制不夠嚴格,無法保證內部效度。
實驗者效應是指實驗中,主試可能以某種方式有意無意地影響被試,使被試的反應迎合主試的期望,如羅森塔爾效應。要求特徵是指在實驗中,被試根據自己對實驗目的的假想,做出符合實驗目的的行為,如霍桑效應。
(3)測驗法
①含義: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如測量智力。
②優點:簡便易行;測驗編制嚴謹,可靠性高;數量化程度高,便於統計分析;有常模可以參照。
③缺點:不能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對施測者要求較高;不適合文化水平較低者;是對心理活動的間接測量,只反映結果,無法反映心理活動過程。
(4)調查法
①含義:以提問的方式,讓調查者就某一問題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的方法,如調查中國公民的國家認同感。
②優點:不受時空條件限制,運用較為容易;可以對數據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③缺點:不能揭示因果關系;耗時耗力;受研究者的主觀影響較大。
(5)個案法
①含義: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心理與行為現象的原因,如對超常兒童的研究。
②優點:能夠解釋個體心理和行為的發展變化原因;有助於研究者提出某種理論或假設。
③缺點:實驗結果僅適用於個別情況,缺少普遍性。
(6)相關法
相關法並非研究方法,而是統計分析方法,可以不記。
①含義:探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之間聯系程度的方法。
②優點:可以發現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現象進行預測;可以為實驗法提供基礎。
③缺點:無法確定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D. 外部效度的影響外部效度的因素
影響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4個方面:研究被試方面、變數的定義和測試方面、研究手段和程序方面、實驗者方面。具體來說有以下八個方面 :
1.總體效度,指研究結果對於總體的普遍意義,受到樣本代表性的影響。
2.自變數與因變數的定義與測試方式。
3.對測量的敏感化,由於事前測量或事後測量使得被試發生敏感效應,應盡量少用容易產生敏感效應的測量。
4.多重實驗的干擾,被試參加多個實驗會產生敏感效應。
5.特異性效應,實驗採用了新的情景,減少了研究的外部效度。
6.實驗者效應,建議採用雙盲實驗。
7.研究與實際情景的相似性。
8.被試選擇和實驗處理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會降低研究的外部效度。
E. 論文研究方法中的總體效度是什麼
為什麼要寫研究局限性
論文寫作中添加有關研究局限性的描寫有助於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如果審稿人發現某一局限,但是作者未事先說明,審稿人可能會對論文產生負面印象。如果在未來的研究背景下討論論文的每個局限性,即提出在未來研究中提高研究有效性的方法,你的文章更有可能被引用,因為它將為其他研究人員的研究問題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如何識別研究局限性
你應該從兩個角度思考你的研究 -內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內部有效性是指研究推斷的強度,即你是否懷疑對所觀察到的結果是由測試變數引起的?其他因素是否會影響結果?如果是,你的研究的內部有效性可能有局限性。
外部有效性是指結果可以推廣到更普遍的程度。如果要在不同的環境中利用相同機制重新進行研究,例如,不同的研究對象或不同的環境中,這類研究會得到類似的結果嗎?如果沒有,您的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可能有局限性。
不應該擔心局限性
提醒一下,所有研究都以某種方式存在疑問。在這篇文章中......
我們列出了科學、技術、教育和醫學領域(STEM)研究中最常見的局限性,並提供了真實的例子。但請注意,這不是一份全面的清單。此外,請注意這些限制並不相互排斥,許多可以重疊。
研究局限性的示例
Selection bias
選擇偏差
當用於分析的個體、群組或數據的選擇不是隨機的,會發生選擇偏差。
例如,假設一項研究回顧性地對比了不同外科手術的死亡風險[例1]。其中一項外科手術較其他的更新。當測試了新的外科手術後,外科醫生當然選擇最理想的手術。因此,研究結果會受到外科醫生選擇手術類型這個個體的影響,即只為其中的一個治療組選擇最理想的手術治療。
Confounding
干擾因子
干擾因子是另一個例子,有時會被隱藏,是一個影響因變數的變數。如果一個干擾因子沒有被考慮到,任何測試變數和結果的關系都不會准確。
例如,設想一項研究檢驗了眼球追蹤測定認識性能[例2]。眾所周知,認識性能隨著年齡增加會減弱。因此,如果年齡不作為一個干擾因子,效應量會被低估或高估。
另一個例子,假設在研究中檢驗了骨關節炎和心血管事件的關聯[例3]。心血管事件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吸煙狀況,腹部肥胖,心血管家族史等,這些都會干擾結果。
Survivorship bias
倖存者偏差
如果僅僅對一些經過相同選拔流程的和由於缺乏可見性沒有被忽視的學科偏差作出推論,就會發生倖存者偏差。
例如,假設一項研究檢驗了騎車和性功能障礙之間的關聯[例4]。一個人遭受性功能障礙可能是因為騎車會影響活躍。因此,如果該項研究只研究了經常騎車的人,這個人會被忽視,並構成該研究結果的偏差。
Study scope limitations
研究范圍局限
不可靠或不可用的數據能限制研究范圍,甚至整個結果。
例如,假設一項研究檢驗了不同世界地區內的熱產生[例5]。研究人員沒有關於家庭使用木材的數據。在一些地區,比如,發展中國家,家庭木材的使用產生了打了的熱。因此,這些地區的熱產生會被低估。
Sample size limitations
樣本大小的局限
如果某個特殊的結果是真實發現以及類型II的錯誤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發生,比如,虛無假設是錯誤的,研究小組間的差異未被報道,則樣本大小可能很難確定。
例如,設想一項研究檢驗了血栓溶解在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功效。血栓溶解對急性心肌梗塞的的影響很重要但是很小。因此,樣本量相對較小的研究可能無法揭示這一較小的影響,還可能會導致類型II的誤差 [6]。
Experimenter bias
實驗者偏見
當進行實驗的個體對不同試驗組的參與者以不同的無意識表現不經意地影響實驗結果時,就是實驗者偏見。
例如,設想一項研究測試了游戲玩家是否知道其與一個人或人工智慧對戰的能力 [例7]。服務商在參與者的背後觀察著游戲對戰。如果服務商意識到人工智慧的本性,他們可能會無意地影響參與者。
Referral bias
轉診偏倚
轉診偏倚是指病人從一個診所轉至另一個的現象,經常是專業單位,傾向於比非就診的病人更可靠。在包含許多轉診的研究中,風險因素可能被高估。
例如,設想一項研究在某專業轉送中心評估了神經結節病的臨床表現[例8]。慢性無菌性腦膜炎是最常被報道的凈勝異常——37%的病例。和其他研究相比,這個頻率是相對較高的。該轉送中心以慢性腦膜炎專業為人熟知。因此,這種病例可能會被轉送到該中心,構成轉診偏倚。
Self-reported data
自述數據
自述數據受多種偏差影響,比如,選擇性記憶,誇張等,並且不能各自證實。
例如,設想一項研究在確定智能手機用戶壓力時,檢驗了輸入壓力的有效性 [例9]。要求參與者回想壓力,並在一定范圍內排序。隨後檢測輸入壓力。無論什麼原因,參與者可能高估或低估壓力水平,從而影響了研究結果。
Limitations of exploratory studies
探索性研究的局詳性
如果對於某個存在極少或沒有先前研究的主題,研究人員可能需要建立一個與研究問題和研究設計相關的基準。由於不存在基準作對比,結果的有效性受爭議。
例如,設想一項探索性研究測試了電視用戶使用新的遠程式控制制器 [例10]。不是按鈕,而是遠程擠壓或吸。直到結果可重復,否則不認為研究發現是決定性的。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方法局限性
這是指對研究中方法論的相關局限性。
例如,設想某研究測試了端粒長度用作先天性角化不良的診斷參數[例11]。該研究採用了來自兩個醫院的先天性角化不良病人的數據。每個醫院採用自己的方法提取DNA,其中一家提取的是較短的DNA,這個局限性會影響研究結果。
另一個例子,設想某研究測試了一種新穎的技術監測結構損傷的能力,而結構損傷是很難被監測的(例如,下橋)[例12]。該研究認為新技術是有前景的,然而,其覆蓋范圍只有30 × 30 m,意味著該新技術只適用於短距離范圍。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
系統的文獻綜述
在一篇系統的文獻綜述中,研究人員使用定義明確的搜索技術搜索相關研究問題的文獻。然而,取決於搜索標准,無法保證可以搜索到所有相關的文獻。通常,灰色文獻和技術報告不包括在內,系統的文獻綜述只包括一種語言,典型的是英語呈現的研究。
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是指當參與者意識到自己被觀察的時候表現不同的現象。
例如,設想某研究測試了恐懼訴求信息促進在線安全行為的能力[例13]。給參與者展示網路攻擊的盛行和影響的詳細恐懼性訴求,隨後在線調查他們的行為。在4周後,再次考察參與者,看恐懼訴求的影響是否在持續,以及是否有採取行動的意向。參與者可能假裝聲稱已經改進自己的行為試圖減少因沒有改變行為的羞恥,或試圖使研究者滿意。
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
趨中回歸
這是指某變數首次測試是極端的(即遠不止平均水平),而第二次測試不那麼極端的現象。典型地是伴隨著不對稱采樣發生,例如,研究只採用最差或最好的。但是,它仍會偶然發生(見示例)。
例如,設想某研究檢驗了血細胞比容(紅細胞體積占血總體積的比例)對鳥類飛行特性的影響[例14]。在先期試驗中,即,在操作血細胞比容前。鳥在試驗組中被認為是具有相當好的飛行特性。即使沒有操作,如果反復測試,由於趨中回歸,這些鳥的飛行特性也會被減弱。因此,後期測試的結果,即,操作以後,可能受到該效應的影響,並且可能不是操作真實效果的反映。
Repeated testing
重復測試
重復測試參與者可能導致偏差。先期測試可能以未曾料到的方式使參與者敏感,影響後期測試的結果。
例如,設想某研究測試了以不同眼睛測試,診斷青光眼導致的焦慮[例15]。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進行了其中的一項測試。這可能導致低估了焦慮會隨著測試的進行而增加。
Population validity
總體效度
總體效度指研究中的樣本如何代表目標人群。
例如,設想某研究中目標人群都是美國的網際網路用戶。僅僅使用推特用戶就不具有代表性,因為美國的成年推特用戶更年輕,並且相對於普通大眾更可能是民主黨 [16]。
如何表現局限性
通常,研究局限性以過去在討論部分的結尾給出。以開始局限性作為開始。提出圍繞這個問題,是否採取任何措施。描述任何證據可能會減小局限性的影響。討論局限性如何影響研究結果。最後,如果可用,討論能夠採取的措施在未來的研究中克服局限性。
參考文獻:
Stiles ZE, Behrman SW, Glazer ES, Deneve JL, Dong L, Wan JY, Dickson PV. Predictors and implications of unplanned conversion ring minimally invasive hepatectomy: an analysis of the ACS-NSQIP database. HPB. 2017 Nov 1;19(11):957–65.
Rosa PJ, Gamito P, Oliveira J, Morais D, Pavlovic M, Smyth O. Show me your eyes! The combined use of eye tracking and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2015 wor
F. 外部效度的外部效度的條件
上述4方面因素,有時單獨存在,有時同時存在若干方面的影響。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必須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上述各種影響因素。外部效度的要求是研究能夠符合客觀情況,適用於更大的總體。其中,關鍵的一環就是做好取樣工作。取樣工作不但包括被試的取樣,而且也包括有代表性的研究背景(工作場所、學校、家庭、實驗室)、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時間等的選擇。取樣的背景與實際情景越接近,研究結果的可用性、適用性、推廣性就越強。一般來說,隨機取樣,提高模擬現實情景的程度,採用多種相關的研究方法,變化研究條件尋求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是獲得外部效度、提高研究結果可應用性的重要條件。
G.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 什麼是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內部一致性來加以表示該測驗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數愈高即表示該測驗的結果愈一致、穩定與可靠。系統誤差對信度沒什麼影響,因為系統誤差總是以相同的方式影響測量值的,因此不會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隨機誤差可能導致不一致性,從而降低信度。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測量到的結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內容的程度,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和結構效度。
H. 實驗研究法的實驗法與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較
實驗法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驗研究者有獨立自主性,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提出的假設來決定研究的變數、設計變數的水平等,而不用完全遵守現實環境的「自然狀態」。但其他研究方法則要按現有數據和觀測值給出假設。第二,從時序角度看,實驗法是縱貫式研究,實驗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可在多個時點進行測量,得以研究變數的動態變化,而其他研究方法像問卷調查等,只有某一時刻的測量值,不能直接觀測出一段時期內的變化。第三,它能夠比其他方法更令人信服地估計因果關系。從哲學的觀點來看,因果關系永遠不能被肯定地證實,只可能不斷地逼近。實驗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實驗研究者可以通過操縱自變數來觀察因變數的變化,還可以通過設立控制組來判斷操縱的強度。第四,實驗方法能夠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控制外源變數的影響,從而分離出實驗變數並估計其對因變數的影響。第五,實驗方法下,可以通過調整變數和實驗條件觀察到常規狀態下很難出現的極端值和交互作用。第六,實驗方法是可以重復的,這是研究科學性的中要體現。第七,實驗法的成本通常較低,因為控制變數、樣本數都比較小,持續時間較短,而現場研究、問卷等方法的出差費、訪談費都比較大。
實驗研究方法的缺點主要是:第一,研究者人為地營造實驗條件,使其遠離現實情境中的「自然狀態」,會導致外部效度降低。第二,如果研究樣本本身不具有代表性,即便在分組時做到了隨機化分派,也會使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降低。第三,研究只能限於當前問題,對過去問題和將來問題的研究,實驗方法不太可行。第四,當研究變數和水平數目增多時,成本會急劇增加。第五,管理領域的實驗研究中,實驗對象大多是人,人類行為變異相當大,較難控制,同時也使實驗研究面臨許多倫理和法律方面的限制。第六,難以找到合適測量工具,即使找到,也容易造成使用的偏差。 結合實驗方法的優缺點,可以大致總結出實驗研究方法的應用條件:第一,對現狀的研究。進行歷史研究或預測研究,單獨使用實驗法是不可行的或很困難的。第二,需要對研究環境和研究條件實施嚴格的限制才能凸顯研究變數。第三,客觀條件允許施加所需要的控制。第四,實驗不會違反當地的倫理和法律規范。
盡管實驗方法可以獨立地取得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但為了謹慎起見,研究者通常將實驗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相結合,使研究結論更加令人信服。
I. 佛洛依德學說的缺陷
弗洛伊德的理論也有許多致命的缺陷。
首先,它是一種打著理智晃子的浪漫主義,因為它理論的核心是,「只有一個人本我、自我、超我實現完美的和諧,一個人才能快樂和健康」。但是,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和諧」的人。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論是必將人類引向理想主義和接踵而來的悲觀主義。而弗洛伊德本人成了象基督那樣,判斷別人「對」與『錯「的制訂者。使每個人都感到「有病」,是一種缺陷取向的理論。盡管他反對「一神教」,但是,他自己也不知不覺地成了「精神分析第一神」,他是理論的創立者,他認為每個學精神分析的人必須首先被分析。這樣一來,弗洛伊德就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別人分析過的「永遠正確」的精神分析鼻祖。所以,他的理論在情感上是難以被別人接受的。其次,由於弗洛伊德自身的情結拖累、以及由於他是一個男性分析師,導致他過分強調俄底浦斯情結,使他忽視了母嬰關系,導致他的理論在解釋一些心理現象、尤其涉及口欲期沖突的時候的,顯得牽強附會,難以令人滿意。而且,由於弗洛伊德個人的性格氣質,使他所進行的精神分析過於理智化,常常使人理解了很多,但是,情結並沒有被真正修通。……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的這些缺陷,為精神分析後來的分化和發展,准備了動力。
另外,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的局限還有:
1.潛意識基礎論:
俗稱」人為萬物之靈」,這靈就意味著人有語言,會思維,能自覺行動而區別於萬物,成為萬物之首。如果把潛意識理解為人們為精神生活的一種值得的補充形式與方面,那是無可厚非的。但像弗洛伊德那樣把潛意識抬得過高弗洛伊德竟理解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基礎與核心,而貶斥了意識對人的精神生活和行為活動的調節指導作用作出一種合乎實際的理論概括
2.泛性論:
弗洛伊德把從對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德出的有關性的情結與結論,擴大應用在嬰幼兒的攝食、排便等生理活動中,甚至推廣應用到人文學科領域中,違反了具體對象應作具體分析的實事求是的一般科學原則。弗洛伊德對於無論是生理現象、心理現象還是社會現象都應用同一規律,同一思維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論去加以分析說明,雖引起過一般人不同與不同學科專家的重視與爭論,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產生了較大影響,但它在理論上局限與錯誤始終是明顯存在的
3.本能論:
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視本能,強調本能,並對本能加以歸類確極其明確。但是誇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為主宰人的整個佸動的決定者,那就故過份強調本能兒將人混同於動物,降低為動物,突現了人的自然屬性,從理論上是把本能絕對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無視於人的社會性的實質。弗洛伊德的本能論也在實踐中產生的消極影響。因為按照他的理論,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現為破壞與侵犯的天性,那麼犯罪與戰爭也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客觀上不啻為現實社會中的破壞和侵犯行為進行辨護,提供的理論依據。
以上三方面的剖析來看弗洛伊德理論的不足與局限,可歸結為弗洛伊德在人性問題上的錯誤。
(二)研究對象與研方法的局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在其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上受到心理學界的批評:在研究對象與主題方面受到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最嚴厲的批評,在研究方法與外部效度方面則受到實驗心理學家一再責難。
1.研究主題與對象的局限:
研究不健康的人必然會產生畸形心理學這樣的推論是否妥當,是可以商榷的。但馬斯洛在此表明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則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弗洛伊德以研究病態心理來替代或或推論對正常人心理的研究,是以偏概全,是沒有足夠的外部效度的。
2.研究方法的局限:
具體收集資料方面,實驗心理學家批評,弗洛伊德顯然是在那些不系統的未加控制的條件
下進行的。弗洛伊德對每個病人說出來的東西,他不是客觀地一字不差地做記錄,而是在看過病人幾小時之後才寫記錄,並研究這些記錄。因此,數據只包含弗洛伊德記憶中的東西。在進行抽象推論時,他可能本著自己的意願去尋找那些支持假設的材料。弗洛伊德根本沒有試圖確定他病人所作報告的准確性,因此批評者認為,關於所描述的事件,他應該詢問病然的家屬或朋友來證實報告的准確性。因此,弗洛伊德建立理論的基本步驟----收集數據,很可能描述的不完全,不完善和不正確。而根據資料津行抽象的推理和概括,沒有一個人確切滴知道弗洛伊德是怎樣進行的。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他的結論,既不包括做結論時所依據的數據、分析數據時所用的方法,也不包括關於他的經驗材料的系統說明。弗洛伊德不願意完全遵照科學報告的慣例來介紹自己的材料,使人們對精神分析的科學性留下許多疑點。更有甚者,因為弗洛伊德不主張他的資料的數量化,所以要斷定他的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或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是不可能的。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由研究方法的不嚴僅且帶有某種神秘性引起人們對其整個研究的科學產生懷疑。
J. 簡述實驗法的優缺點
優點:可檢驗因果關系,實驗法最主要的優點是明確區分自變數和因變數,明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與其他社會研究方法相比,實驗法的研究對象少,研究所需時間較短,成本相對較低。
缺點:研究者人為地營造實驗條件,使其遠離現實情境中的「自然狀態」,會導致外部效度降低。如果研究樣本本身不具有代表性,即便在分組時做到了隨機化分派,也會使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降低。
研究只能限於當前問題,對過去問題和將來問題的研究,實驗方法不太可行,當研究變數和水平數目增多時,成本會急劇增加,管理領域的實驗研究中,實驗對象大多是人,人類行為變異相當大,較難控制。
實驗法的應用條件
結合實驗方法的優缺點,可以大致總結出實驗研究方法的應用條件:對現狀的研究。進行歷史研究或預測研究,單獨使用實驗法是不可行的或很困難的。
需要對研究環境和研究條件實施嚴格的限制才能凸顯研究變數,客觀條件允許施加所需要的控制,實驗不會違反當地的倫理和法律規范。
實驗方法可以獨立地取得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謹慎起見研究者通常將實驗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相結合,使研究結論更加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