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溶膠的制備、凈化極其性質的實驗中: 製得的溶膠為什麼要凈化加速滲析可以採取什措施
你好,我正好有這方面的資料就和你分享下了。 目前硅溶膠的主要生產方法有:溶解法、離子交換法、膠溶法、分散法等。 1、硅溶解法:採用無機或有機鹼作催化劑,以單質硅與純水反應來制備硅溶膠的方法稱為硅溶解法。該法的優點是硅溶膠成品中雜質... 自來水出廠之前進過一系列的消毒,其中有個步驟是用氯氣消毒,部分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鹽酸,導致水中有極多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電離,鹽酸酸性較強你知道的)!! 膠體遇到到離子,就會沉降下來~~~ 所以,自來水不能用了配製膠體,要... 不行,自來水裡本來就含有很多化學物質,消毒物質,如氯氣,也有其形成的離子。會有很多可以中和膠粒上的電荷,使膠體聚沉。 溶膠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統,具有較高的表面能,是熱力學不穩定系統,因此溶膠粒子有自動聚結變大的趨勢。但事實上很多溶膠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穩定存在而不聚結。經研究得知,這與溶膠粒子帶有電荷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粒子帶電是溶膠相對穩定... 因為溶膠的固有性質決定了,它的穩定性不是長效的,有可能因為一些溶液環境改變,或者外部環境改變而導致分散系崩壞。所以加穩定價,均衡電荷以及一些膠體粒子之間的作用,是的分散系更加穩定。 定義 膠體(英語:Colloid)又稱膠狀分散體(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種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另一種連續。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膠體是一種分...
⑵ 1.製得的溶膠為什麼要凈化,加速滲析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溶液的分散質粒子 < 1nm 膠體的分散質粒子介於1-100nm 溶液的分散質粒子比膠體的分散質粒子要小得多,溶液的分散質粒子能通過半透膜而膠體則不能,因此用半透膜能分離提純膠體。(滲析)
⑶ 製取膠體用什麼方法
制備膠體的必要條件是要使分散質粒子大小在l nm~100 nm之間。膠體是不穩定體系,在制備過程中還要加入穩定劑 (如電解質或表面活性物質) 。制備方法原則上有兩種,一是使固體顆粒變小的分散法,一是使分子或離子聚結成膠體的凝聚法。
一、分散法
常用的分散法有研磨法、膠溶法等。
1、研磨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脆而易碎的物質,例如,工業上為了得到膠體石墨(用於塗電視機顯像管背後的玻璃外壁)和膠體顏料,要將粗顆粒放進膠體磨,充分研細。在研磨過程中需加一些丹寧或明膠作為穩定劑,防止所得的膠體凝聚。對於柔韌性的物質必須先硬化後再粉碎,例如,將廢輪胎粉碎,先用液氮處理,硬化後再研磨。
2、 膠溶法
膠溶法又稱解膠法,換句話說,膠溶法是通過向新生成並經過洗滌的沉澱中加入適宜的電解質溶液作穩定劑,再經攪拌,使沉澱重新分散成膠體顆粒而形成膠體,這種過程稱為膠溶作用,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澱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可製得紅棕色的Fe(OH)3膠體。
這種方法一般用在化學凝聚法制膠體時,為了將多餘的電解質離子去掉,先將膠粒過濾,洗滌,然後盡快分散在含有膠溶劑的介質中,形成膠體。
3、其它分散法
利用超聲波 (頻率大於16000Hz) 所產生的能量來進行分散的超聲波分散法。制備金、銀、鉑等金屬水膠體的電弧法。
二、凝聚法
凝聚法有多種方法,應用也比分散法廣泛,主要可分為化學反應法、物理凝聚法等。
1、化學反應法
所有反應,只要能生成難溶物,都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用來制備膠體。利用化學反應的凝聚法制膠體時,不必外加穩定劑,它的穩定劑一般是某一過量的反應物。
⑴利用水解反應
教材中介紹的Fe(OH)3膠體的制備,利用的就是FeCl3的水解反應:
FeCl3 (稀) + 3H2O煮沸 Fe(OH)3 (膠體) + 3HCl
如果將鹼金屬硅酸鹽類水解,則可製得硅酸膠體:
Na2SiO3 (稀) + 2H2O = H2SiO3 (膠體) + 2NaOH
⑵利用復分解反應
可用稀的AgNO3溶液與稀的KI溶液的反應來制備AgI膠體:
AgNO3 (稀)+ KI (稀) = AgI (膠體) + KNO3
2H3AsO3 (稀)+ 3H2S = As2S3 (膠體) + 6H2O
⑶利用分解反應
把四羰基鎳溶在苯中加熱可得鎳膠體:
Ni(CO)4 (苯溶液) △ Ni (膠體) + 4CO
⑷利用氧化還原反應
把氧氣 (或SO2) 通入H2S水溶液中,H2S被氧化,得硫磺膠體:
2H2S(稀) + O2 = 2S (膠體) + 2H2O
2H2S(稀) + SO2 = 2H2O + 3S (膠體)
2、物理凝聚法
⑴改換溶劑法
關於改換溶劑法則是利用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相差懸殊的性質來制備膠體,而且兩種溶劑要能完全互溶。
松香易溶於酒精而難溶於水,把松香的酒精溶液滴入水中,由於松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溶質以膠粒大小析出,即形成松香的水膠體。
利用的就是硫磺在酒精 (或丙酮) 和水中溶解度懸殊的特性來制備硫膠體。
⑵蒸氣驟冷法:將汞的蒸氣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膠體。
無論採用哪種方法,製得的膠體常含有很多電解質或其他雜質,除了與膠粒表面吸附的離子維持平衡的適量電解質具有穩定膠體的作用外,過量的電解質反而會影響膠體的穩定性。因此,制備好的膠體常常還需要作凈化處理。
⑷ 膠體的凈化方法
首先用濾紙過濾,除去懸濁液,再使用半透膜,過濾出溶液,則半透膜中得到的是膠體。
⑸ 用滲析的方法凈化膠體,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讓較小的分子,離子通過 為什麼不對
凈化過程中如果還有粒子直徑大於100納米的物質,那麼這類雜質就會和膠體在一起不被除去.故不能達到目的,為錯解.
⑹ 澱粉膠體中混有Nacl,如何凈化,提純膠體
滲析法。將澱粉膠體裝進半透膜中,將其置於流動的清水中,則氯化鈉會被流水帶走,剩下的就是純凈的澱粉膠體
⑺ 用高壓電對氣溶膠作用來除去煙塵,以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是利用什麼原理
這個應該是利用膠體的聚成吧。。。因為這個是利用膠體的帶電性進行除塵的!!電除塵器內部主要有電暈極(陰極)、收塵極(陽極)及振打系統組成。當電除塵器通電後,電暈極與收塵極間形成電場,煙氣粉塵進入除塵器後在電場作用下發生電離,粉塵在此帶上離子電,按照電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基本原理,帶正離子的灰塵向電暈場移動,而帶電子和負離子的灰塵則移向沉澱極進行荷電,荷電後的粉塵逐向收塵極和電暈極。通過對這兩極的振打,粉塵落入灰斗達到收塵目的。
所以是凝聚,是一種物理現像.而電泳是電化學現像.
⑻ 凈化膠體需要那些操作
滲析時將膠體溶液置於由半透膜構成的滲析器內,器外則定期更換膠體溶液的分散介質(通常是水),即可達到純化膠體的目的。滲析時外加直流電場常常可以加速小離子自膜內向膜外的擴散,為電滲析。
⑼ 溶膠的制備與凈化
為了得到溶膠,我們需要制備與凈化。 由於制備溶膠要求分散質以交替狀態分布於介質中,而且這種分散體系能在穩定劑存在下能夠穩定下來。從粒子大小看,由於溶膠粒子小於可濾出的粒子,而大於一般溶液的小分子,故可採用兩種途徑達到:將大塊物質利用膠體磨等手段,磨成直徑0.1—1μm的粒子,即分散法;或使更小粒子凝聚成膠體粒子,即凝聚法。
分散法:可以採取機械研磨,超聲作用,電分散或化學法等。
凝聚法:使小分子聚集成膠體粒子最簡單的辦法是更換溶劑法,例如將乙醇的硫磺溶液倒入水中,形成硫磺的水溶液;也可以利用化學反應生成難溶性產物。在此,難溶性化合物從飽和溶液中析出的過程中,使其停留在膠粒大小階段。因為晶體粒子成長決定於兩個因素:晶核生長速度W和晶體生長速度Q,所得粒子分散度與W/Q之比值成正比,那些有利於晶核大量生長而減慢晶體生長速度的因素都有利於溶膠形成(不利於得到大晶體) 用各種方法製得的溶膠都會含有一定的電解質分子或離子的雜質。這些雜質會影響溶膠的穩定性,因而需要凈化。一般有兩種方法:
透析法:利用溶膠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的性質,分離出電解質。透析時將溶膠裝在透析袋中,並將其放入流水。長時間後,大部分電解質穿過膜隨水流去。可以通過檢查膜外流水中的離子來監視透析情況。
超過濾法: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用半透膜代替濾紙,在減壓或加壓下使得溶膠過濾,可以將溶膠與其中小分子雜質過濾開來。
⑽ 氣溶膠怎麼去除
氣溶膠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其分散相為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大小為5nm~100μm,分散介質為氣體。雲、霧、塵埃、未燃盡燃料產生的煙、氣體中的固體粉塵等都是氣溶膠,而目前大氣污染主要成分正是氣溶膠。氣溶膠的詳細劃分與表述如圖1所示。
根據尺寸大小將氣溶膠顆粒物定義為如下幾類:核級:5nm~50nm,煙級:50nm~10μm,塵級:≥10μm。根據「呼吸沉積」理論可以得知,塵級顆粒物不能通過呼吸道進入體內,7μm~10μm顆粒物可進入咽喉,可深達肺泡沉積,並進入血液和淋巴循環,導致心、肺方面疾病,而室內2.5μm以下顆粒污染物會導致新生兒產生致命疾病。
氣溶膠存在於大氣環境和室內空氣中,氣溶膠的危害已被人們逐漸認識。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空氣凈化技術主要有:高效塵埃過濾器、光觸媒法、活性炭法、水凈化、靜電式凈化器等,這些技術或裝置只能去除粒徑2.5μm以上的氣溶膠,而對於分子級別以及粒徑2.5μm以下特別是粒徑1μm一下的對人體有巨大傷害作用的氣溶膠顆粒即核級以及煙級氣溶膠卻不能去除。
由於近來空氣質量持續下降,室內空氣質量相應降低。為改善人類室內居住環境,急需發明一種能夠除去核級與煙級氣溶膠的技術來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潔,保障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