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學專業考研的分數如何構成
具體:
教育學原理100
中外教育史100
教育心理學40+30(選做)
教育研究方法30+30(選做)
具體情況可以到我空間看看~
② 小學F代表多少分
F是40-50。
等級是九十分以上,B等級是七十之八十九,C等級是六十到七十,D等級是六十分以下。
等級的分數范圍和常用的優、良、中、差一樣,1-2年級和3、4、5年級標准不太一樣。既然是分等級,而不是評分數,那和老師的主觀印象也是分不開的,但基本上是參照下面的標准。
1-2年級:A 等級90以上; B等級75以上 ;C等級60以上;D等級60以下。3-5年級: A等級85以上; B等級70以上;C等級60以上;D等級60以下,F是40-50。
實行等級制的目的:
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是小學生生動活潑王動地學習成長。
積極引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全面素質培養。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在辦學方向上的導向作用,促進學校從應試教育轉問素質教育。
大力改變社會、家長對學生片面的期望,創設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
③ 在教育研究中什麼測量可以將多項指標概括為一個分數
摘要 你好親,久等了,很高興為您解答。
④ 教育學學術型碩士考研總分多少啊考試科目有哪幾門一般教育學分數線高不高好考嗎
教育學學術型考研總分為500分,分別是:政治100分,英語一100分,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300分。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分兩種情況:
一是全國統考
(1)試卷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2)考試內容結構
必答題270分
教育學原理 100分
中外教育史 100分
教育心理學 60分
教育研究方法 70分
必選題30分為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
教育學全國統考已經歷時三年,教育學的統考的出題模式、出題風格、出題重點都已經基本成型,2010年教育學統考大綱與2009年相比,沒有任何變化,但我們不難發現,教育學統考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出題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與教育實際相結合。新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體現出注重基礎知識、考查實踐能力、聯系現實生活、體現時代氣息等特點。
統考院校有: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聊城師范大學、山東中醫葯大學、青島大學、魯東大學、中石油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蘇州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大學、揚州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溫州大學、漳州師范學院、深圳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學院、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雲南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北農業大學、寧夏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大學、青海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喀什師范學院、石河子大學、西藏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北華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體育學院
二是院校自主命題,考的內容基本與統考一致,可能其中偏重略有不同。請關注各校具體信息。
自主命題的院校有: 西安理工大學、延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北民族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長春師范學院、渤海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揚州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中南民族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鄭州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東華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大學
國家線不高310,自主劃線的學校則多在340左右。
教育學考研參考書目
1、教育學原理
王道俊、王漢瀾著:《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黃濟、王策三著:《現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孫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1996年重印
成有信主編:《教育學原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葉瀾著:《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十二院校版,《教育學原理》
2、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吳式穎著:《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葉瀾著:《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裴娣娜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袁振國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教育心理學
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三人行考研跟北師大老師合作,你願意的話,可以關注一下。
⑤ 分數到底有什麼意義(短短的一段就好)
首頁>>>教學資源庫>>>教學設計庫>>>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
楊建維 (山東省煙台市毓璜頂小學)
--------------------------------------------------------------------------------
教者簡介:
楊建維,男,27歲,1992年畢業於山東省煙台師范學校,至今任教於煙台市毓璜頂小學,小學以及教師。他愛崗敬業,勇於探索,連續參加區、市、省優質課評選,均獲一等獎。1998年以來,承擔了煙台市小學數學"創新學習"課題研究,成績斐然。2000年9月所研究的課題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鑒定。同年10月,在全國小學數學第九屆年會薩活了一節觀摩課,受到與會專家和代表的好評。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129-130頁。
教學目的:
1.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讓學生通過到圖書館查資料,初步了解分數產生的條件、背景和發展史。
2.讓學生在玩學具的過程中理解單位"1",感受什麼是分數,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的教學。
教學難點:突破一個整體的教學。
教具、學具:蘋果、一分米、方塊、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介紹分數的產生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回去查閱資料,誰能結合你的資料來說說分數是怎樣產生的事?(學生舉手)
師:(指手裡拿著一本書的女生)你來說說。
(女生拿著自己查的資料走到講台前,把自己的資料放在實物投影下)
生說:我是從《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上查到的。分數起源於分。在原始社會,人們集體勞動要平均分配果實和獵物,逐漸有了分數的概念。以後在土地計算、土木建築、水利工程等測量過程中,當所用的長度單位不能量盡所量線段時,便產生了分數。
師:您查的挺好的。通過她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分數起源於分。
師:(看到有學生舉手,指其中一男生)你來說說。
男生:(拿著資料來到講台上的實物投影前,指著資料書)我是從《新編小學生數學詞典》上查到的。人類在生產勞動的長期實踐活動中產生了分數,起初是使用具體的分數,如二分之一用"一半"來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來表示,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才出現了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數。
師:嗯,好,請回。通過他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數表現形式和現在的表現形式一樣嗎?(學生齊說不一樣)1/2是用"一半"來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來表示,那麼,照此推算1/8就是(學生齊說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師:看來同學們是真理解了,那誰還有別的資料嗎?
(學生舉手)
師:(指一女生)好,你來。
女生:(拿著資料走到實物投影前展示)我是從資料書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筆記本上。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後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的資料查的不錯。今天我們就不一一交流了,建議課後大家再把查到的資料互相交流一下。通過這幾個同學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分數實際上是由人們的生產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二、探索分數的意義
1. 小組探究,共同參與。
師:我們三年級時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說出幾個具體的分數嗎?
(學生舉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師:嗯,說的還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師:你也知道很多分數。
丙生:2/4、2/8、5/10、20/100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很多的分數,那要是給大家幾種材料,你們能動手分一分,並且用分數來表示嗎?
(學生說能)好,拿出老師給大家准備的材料,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五分鍾左右。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了解情況。)
2.匯報交流,力求創新。
師:大家得到分數了嗎?哪個小組來說你們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舉手)
師:(指甲組)你們來說說。
(一個學生代表甲組,拿著一個蘋果走到實物投影前)
甲組:我先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師板書:平均分分數1/2)
甲組:我又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師板書:1/4)
甲組:我又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師板書:1/8)
甲組:這樣,依次類推,可以分成許多份,得到許多分數。
師:行不行啊,老師感覺他裡面有句話說的非常好,誰來說說。
生說:依次類推。
師:那你明白依次類推是什麼,意思嗎?
生說:懂,就是一個一個往下類推。
師:也就是說還可以再接著分,看來這個小組已經想的很透徹了,誰還有別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嗎?
(學生舉手)
師:(指乙組)你們來說說。
(一學生代表乙組,拿著一分米的紙上來展示)
乙組:我們小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如果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飛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師板書:1分米1/10)
師:他剛才說了很多分數。咱就按照這個同學剛才說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們還能得到別的分數嗎
一生:把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十分之一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十分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這樣,依次推下來,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幾。
師:也就是表示其中幾份就是它的十分之幾,你們同意嗎?
(學生齊說:同意)
師:誰還有別的材料需要展示嗎?
(學生舉手)
師:(指丙組)你們來說說。
(兩個學生代表丙組,拿著八個方塊到前面來展示)
丙組:我們把八個方塊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師板書:八個 1/2 )
丙組:把八個方塊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兩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師板書:1/4、2/4、3/4)
(教師看到下面同學有很多急著舉手的)
師:你們有問題嗎?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兩個方塊,他為什麼說是四分之一呢?展示的丙組男生回答:把這八個方塊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質疑:這其中的一份是兩個方塊,為什麼說是1/4,我還不明白。
丙組男生:因為這兩個方塊組成一份。
師:你滿意嗎?
女生:不滿意。師:不算很滿意,那你們能再來解釋解釋嗎?
丙組女生很急切的解釋:因為它要分成4份的話,這兩個方塊,並不是論塊,而是論份,這兩個方塊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師:你說的很有特點,看來這是一個難點。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們要想得到一個分數,必須要把八個方塊看成一個整體,這兩個方塊或者四個方塊只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我們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那誰還有別的材料需要展示。
(學生舉手)
師:(指丁組)你們來說說
(一生代表了組,拿著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示)
丁組:我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這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然後,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兩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師板書:10根小棒1/10、1/5、1/2)
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這一份是幾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師:很好,請回,(指舉手的同學)你想展示?
生:我這有6面紅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紅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兩面紅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類推,把六個紅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師:平均拿走一面紅旗是什麼意思?
生補充:我想換一種說法,就是把這六面紅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師:你說的真好。我們要想得到幾分之幾時,必須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幾份。
(教師板書: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構建新知。
師:我們剛才得到了很多的分數,(指黑板)以前我們研究過了分一個物體,(板書:一個物體)分一個計量單位。(板書:一個計量單位)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分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這些我們通常都可以把它們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師:除了這些你還能再舉幾個單位"1"的例子嗎?
生:一個西瓜。
生:一個蛋糕。
生:一個蘋果。
師:剛才同學都舉的是一個物體的,還能舉一些別的嗎?
生:10個人。
生:10本書。
生:8個鉛筆盒。
生:5瓶啤酒。
生:3塊橡皮。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理解了單位"1"。那你能結合剛才的這些例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叫分數嗎?小組先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一分鍾左右)
師:誰來說說。
甲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乙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師:剛才都是說分一個物體,還有沒有別的啦?
丙生:把幾個同樣的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師:通過你們說的,教師知道你們已經明白了,那麼到底數學家是怎樣歸納的呢,請同學們看屏幕。
屏幕展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找生讀,學生質疑。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分數的意義。
(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師:那你能通過3/10,說說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生:分數線、分子、分母組成。
師:分母、分子各表示什麼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
師:這一物體也就是單位"1"。
三、 鞏固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3.填空:,
(1)把一堆蘋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這堆蘋果的( )兩份是這堆蘋果的( )。
(2)把今天來上課的同學平均分成()組,一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二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4.糖塊游戲。
拿走9塊糖的1/3,拿走幾塊?為什麼?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幾塊?為什麼?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幾塊?
四.總結(略)
教學設想
"分數的意義"是五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八冊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第五冊里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本節課設計上力求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思路獨特新穎,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做文章。
這節課在設計時有幾個突出特點:
1.注重學習方法的熏陶。教師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分數產生的有關知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這種學習方法的滲透,把課堂教學向課前延伸,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確立探索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放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與,共同探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放下架子,走下講台,成為課堂的一員,成為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4.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感知的同時,體現個性、展示特色,把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⑥ 教育學考研單科分數線>100 什麼意思
碩士研究生考試教育學初試科目為教育學綜合(300分),包括教學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學;以及英語(100分)、政治(100分)。
在劃定分數線時,即要求總分又要求單科分數,單科分數線>100指的是教育學綜合(300分)單科分數不低於100分。
⑦ 教育學考研專業課分數線是怎麼劃分的
因為這些是全國統考專業,專業課一張卷子,滿分300分;而非統考的有兩張專業卷子,每張只有150分。過線分是按單張卷子劃的,這些專業總分高,過線分自然要同,其實不難過線的。
教育文化產業將後來的十年裡一直會很熱門,家家都有孩子,教育的投資時不分窮富的,所以只要又個教育類的本本,那麼出去後個大教育機構都會很好找工作,而且教師也是很好的公務員,不需要考試就可以受聘任教。
⑧ 分數的表示方法演變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之"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3、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4、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准備:蘋果、小刀、學生用紙、水彩筆、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體驗分數的產生過程
1、談話:同學們,你們在家裡,或者在學校里分過東西嗎?都分過些什麼呀?(指幾名學生回答,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導出"平均分"。)
2、我們一起來分蘋果,好嗎?
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4÷2=2(個)
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2÷2=1(個)
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1÷2= ?
3、你能自己創造一個數來表示"半個蘋果"這個結果嗎?(同學們各抒己見,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4、比較各種表示方法,並體會分數的簡潔性與含義(除號與分數很相似),初步認識分數的表示形式。
5、說明像1/2這樣的數,我們稱之為分數。
二、聯系生活,引導參與,理解1/2的意義
1、 (出示一個餅)這里有一個餅,(演示:平均分成兩份)我們把這個餅怎樣分了?(指名回答)出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
2、 你們認為怎樣才算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了呢?(指幾名學生回答)演示:把兩個半塊翻轉、重合再還原)
3、 剛才我們把一個餅平均分成了兩份,(演示:閃動半個餅)這半個餅是幾份中的幾份?誰知道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實際上,可以用1/2來表示。(出示:1/2)另外半個餅可以怎樣表示呢?你是怎樣想的?(指名回答,出示:1/2)
4、 小結:從剛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 。(出示:每份是它的1/2)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餅的1/2的?(同桌交流)
5、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餅的 ,誰有本領找出下面圖形①的1/2?(用水彩筆劃上斜線,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
6、 看來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2,只要怎麼辦?
三、 嘗試遷移,設疑激趣,認識1/3
1、有人也找出了幾個圖形②的1/2,(出示圖)你認為對不對?同桌討論一下。
2、那你認為圖3的塗色部分該用什麼數表示呢?你是怎樣想的?(板書:1/3)
多媒體演示最後一圖形平均分成3份
3、 問:除了紅色部分可以用1/3表示外,還有哪部分也可以用1/3表示?
四、 實踐操作,自主探索,創造其它分數。
1、 剛才我們認識了1/2、1/3,這樣的數,叫做分數。(板書:分數)猜猜看,你覺得還可能會有哪些分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 的確有這些分數,你能不能藉助下面的這些圖形③把所要表達的一個分數表示出來?(學生用塗色表示,小組交流)
3、 反饋: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誰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上來展示一下。(組織學生上台展示)
4、 討論:最後一張圖中幾個不同分數的表示方法(如1/2、1/4、1/8等)以及同一分數的不同表示形式(例如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
五、 分數的讀寫及各部分的名稱。
1、 結合板書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分數,下面我們一起把這些分數讀一下。
2、 自學教材P95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 下面老師說幾個分數,請你寫寫看,看誰寫得又對又好。
A:八分之一;
B:一個分數,分母是12,分子是1;
C:一個分數,分子是1,分母是20。
六、 學習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逐步出示例5(1),比較1/2與1/3 的大小。
問:為什麼1/2>1/3?
2、出示例5(2),比較1/3與1/5的大小,為什麼?
3、分子是1的分數在比較大小的時候,你有沒有新的什麼發現?(分母越小,分數越大。)
4、 你能舉一個這樣的例子,並用圖進行說明嗎?(為學生提供說明的圖形④)
( )〇( ) ( )〇( )
七、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還想進一步了解關於分數的哪些知識?
註:
①三個圖形分別取自練習二十一第1題或演變於其它形式。
②演變於練一練第2題,其中第三圖即為P95例2。
③四個圖形分別取自於P95例3、例4,練習二十一第1題及演變於練一練第3題。
④取自練習二十一第4題及其它
⑨ 求助:舉例說明什麼是教育研究
有一篇論文,你可以參看一下
題 目:淺析素質教育
作 者:人文學院/石蕾
摘 要:本文就什麼是素質、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 全面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本文將從什麼是素質教育,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的分析。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不同。「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為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教育對象不同。「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
4、教育方法不同。「應試教育」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題海戰術,猜題押題、加班加點、死記硬背、「填鴨式」等,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素質教育則要求開發學生的潛能與優勢,重視啟發誘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5、教育評價標准不同。「應試教育」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備考這個中心而展開,要求學生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形式、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師將分數作為教學的唯一追求,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質教育則立足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水平。
6、教育結果不同。在「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下,全體學生的潛能達到充分發揮,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為今後繼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二、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我們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在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實踐當中,在完成新的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面臨著資金、技術、和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素質和人才問題。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這正如十五大報告所指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國民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人力資源的開發所指就是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而且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實現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民族素質。正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所指出的:「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2、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發展速度加快,新領域突破增多;學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綜合;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大大縮短;知識信息傳播超越時空。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就帶來了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職業的廣泛流動性。所有這些都對未來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紀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的挑戰,每一個都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調整、提高、發展自己。在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下,基礎教育階段具有特殊的意義,每一個人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要打好基礎,養成基本素質,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地發展自己。
3、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要求,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
我國正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指的是依據法律,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適齡兒童青少年必須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實施,標志著社會教育觀念從少數到全體、從權利到義務、從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到社會公務的革命性轉變。義務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反映了義務教育的這一本質要求。
終身教育是我們打開21世紀大門的一把鑰匙。「終身教育」概念起初應用於成人教育,後來逐步應用於職業教育,現在則包括整個教育過程和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終身教育變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達方式和一切階段的教學行動構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關系時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現方法」「它首先關心兒童教育,幫助兒童過著他應有的生活。同時它的主要使命是培養未來的成人,使他們准備去從事各種形式的自治和自學。」④這就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以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
實施素質教育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我國中小學教育長期為「應試教育」傾向,為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困擾,違背了《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原則,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不利於青少年一代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不利於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更不能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
「應試教育」的傾向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也正是在克服「應試教育」傾向中逐步明確、逐步提出的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素質教育是我們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也是我們克服「應試教育」影響的總對策。
三、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1、改變教育觀念。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化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同時也是「人」的現代化,並最終取決於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質。我國目前在一定范圍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敗、道德滑坡、法制觀念淡薄等現象,與部分國民的素質不高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時,我國的現代化不可能離開國際大環境孤立地進行,我們將長期面臨激烈的挑戰和競爭。中華民族要振興、要發展、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素質教育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提高民族素質,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轉變教育觀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普及。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淡化選拔意識,要承認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調動個體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自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使整體素質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轉變學生觀。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必須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積極主動精神,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為本。基礎教育應對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要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著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鬆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而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或一種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來進行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一是要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特徵和趨勢來審視過去的教學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傳統問題;三是要吸收科學技術的新成果。
此外,校園文化對於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某些素質的形成,如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往往比課堂教學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多種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學術的、文娛的、體育的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注 釋:
①《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0頁
②《面向21世紀中小學素質教育論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頁
③《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頁
④《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頁
⑩ 教育學研究生分數是怎麼計算的
考研錄取,有兩個分數線層次,首先是國家線。若國家線不通過那就什麼後話都沒用了。另外是各個高校有自己的分數線,按擬定招生人數定的。你的問題,英語政治還有專業課,國家都有一個單科分數線,有時三個都過線了可能還達不到國家線。 所以要好好准備多考些分數。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