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糧食分析方法分類

糧食分析方法分類

發布時間:2022-05-01 22:30:14

1. 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分析方法哪些

3變數間的相關關系1 1、變數之間除了函數關系外,還有相關關系. 例:(1)商品銷售收入與廣告支出經費之間的關系 (2)糧食產量與施肥量之間的關系 (3)人體內脂肪含量與年齡之間的關系 不同點:函數關系是一種確定的關系;而 相關關系是一種非確定關系. 相關關系與函數關系的異同點: 相同點:均是指兩個變數的

2. 五穀雜糧,都有哪五穀啊,怎麼分的啊

粟、豆 、麻、麥、稻

五 谷 史 話

五穀是什麼

「谷」是「谷」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五穀」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於《論語》。根據《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後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夫子?」

親愛的讀者,你分得清五穀嗎?

五穀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書經》等裡面,只有「百穀」,沒有說「五穀」的。從百穀到五穀,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而且「百」字在這里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並不是真有一百種。五穀這一名詞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五穀這一名詞在當初創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後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一種有稻而沒有麻,另一種有麻而沒有稻。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穀裡面,比較合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穀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於後一種說法。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後的人對五穀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把這兩種說法結合起來看、共有稻、黍、稷、麥、菽、麻六種主要作物。戰國時代的名著《呂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紀作品)里有四篇專門談論農業的文章,其中《審時》篇談論栽種禾、黍、稻、麻、菽、麥的得時失時的利弊。禾就是稷。這六種作物和上面所說的六種完全相同。《呂氏春秋·十二紀》中說到的作物,也是這六種。

很明顯,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所謂五穀,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但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五穀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現在所謂五穀,實際只是糧食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糧食作物罷了。

3. 糧油檢測知識

糧油檢測的工作內容:

1、物理檢測

這項檢測是通過物理的方式來進行檢測,主要檢測糧油食品的外觀,觀察其物理特性以及品質。例如米粒是否完整、是否含沙、粉類的粗細程度等。通常物理檢測是針對食品的加工方面,能夠保障產品的加工質量以及經濟效益的提升。

2、化學檢測

這項檢測是對糧油食品的化學性質或者化學成分特性進行檢測。主要通過儀器進行分析,對糧油食品中的添加物以及營養物質進行檢測。例如是否含有重金屬、殘留農葯、真菌毒素等。化學檢測的精準度較高,主要針對的是糧油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3、感官檢測

這是較為傳統的檢測方式,通過人類的感官來進行對糧油食品的品質進行判斷。例如看糧油食品的光澤、聞糧油食品的氣味、嘗糧油食品的口感、通過製作其他食品來檢測糧油食品的品質等。這樣的檢測方法比較簡單也不需要儀器,但主觀性太強,誤差也較大。感官檢測用於補充其他檢測方法的數據,也是糧油食品檢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糧油質量檢測技術要點:

a.收購糧食質量檢測。

檢測糧食質量時,首先,應重視對收購階段糧食質量的檢測。當前,國家就糧食檢測出台了相關的政策與標准,要求糧食檢驗流程、方式等都要遵循國家糧食質量檢驗標准。其次,收購方應及時整理收購回來的糧食,將不同年度所收購的糧食依照不同規范來存放。通過對糧食質量的檢測,發現糧食發生霉變,需要清理掉霉變的糧食,防止其他糧食被污染,還要做二次檢驗,避免出現糧食質量問題。最後,相關部門應對不同品質、類型的糧食進行單存與單收,便於控制收購糧食的質量。

b.儲存糧食質量檢測。

檢測儲存糧食質量時,要求依照國標檢驗規范實施。檢查糧食儲藏質量時,檢查人員需要依照國標的《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試行)》來開展,檢查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部位。檢測糧食質量時,薄層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聯用法與重金屬檢測技術等是最常使用的檢測方法。檢測糧食中是否含有重金屬時,樣品前期處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與消解法等,檢測重金屬的技術包括原子光譜法、紫外分光光度計法與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等,同時,還可使用生物感測器法、免疫檢測法與電化學分析法等快速檢測技術。

c.糧食出庫質量檢測。

儲存糧食時,對於使用過化學葯劑的糧食,應重點對其葯劑殘留量進行檢驗;若糧食出現氣味、色澤異常,需加強衛生指標檢驗;省級糧食部門需要結合轄區中糧食可能受到真菌感染、有毒物質污染的情況,強化衛生檢驗。做好糧食出庫檢驗是控制糧食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糧食質量監管的主要內容。

d.糧食衛生質量檢測。

檢查糧食衛生質量是糧食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在糧食衛生質量檢查上,各地區的糧食部門需結合《糧食衛生標准》、《食品衛生法》等衛生標准對糧食開展衛生檢測,結合糧食受污染度或霉變度來調整檢測項目。若糧食衛生指標不合格,各個地區需要建立相關的衛生質量檢查機制,結合實況作妥善的處理,防止不合格的糧食進入市場。在檢查糧食衛生質量時,若糧食經營者未能履行質量義務,需結合相關規定予以處罰,或根據處罰的許可權移交給相關部門。

e.市場糧油質量檢測。

檢測糧食質量時,檢驗機構需積極地協助工廠、質檢部門、糧食部門等來監管糧食市場,結合《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的具體規定來發揮人員、技術、設備等的優勢。市場糧油質量的檢測與監管,應加強市場准入機制建設,重視對糧油質量的安全抽檢,避免有害、有毒糧油流入市場。檢測市場糧油質量時,應運用色譜分析、免疫分析與光譜分析等優質的糧油質量安全檢測新技術和主要摻偽鑒別檢測技術來檢測食用油產品的質量。

4. 糧食的種類有哪些

主要有麥類、豆類、稻類、粗糧類。

1、麥類:小麥,大麥,青稞(元麥),黑麥,燕麥。

2、豆類:大豆,小豆(紅豆),綠豆。

3、稻類:粳稻,秈稻,糯稻,陸稻(旱稻),深水稻。

4、粗糧類:玉米,高粱,蕎麥,粟(穀子、小米),黍(糜子)。

此外尚有作為補充主食用的糧食作物:

木薯,番薯(紅薯、白薯),馬鈴薯(土豆)。

(4)糧食分析方法分類擴展閱讀

糧食作物是谷類作物(包括稻穀、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穀子、高粱等)、薯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木薯等)、豆類作物(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小豆等)的統稱。

亦可稱食用作物。其產品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等。栽培糧食作物不僅為人類提供食糧和某些副食品,以維持生命的需要,並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料,為畜牧業提供精飼料和大部分粗飼料,故糧食生產是多數國家農業的基礎。

通常,糧食作物也是農作物中的主導作物,世界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5%,其中小麥、稻穀和玉米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0%。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國,糧食作物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8%(1987年),糧食總產量及稻穀、小麥、穀子、甘薯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5. 糧食的具體分類

LS/T 1703—2004
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糧食及加工產品分類與代碼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grain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frain and prcessing proct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全國糧食及加工產品的分類與代碼,採用了范圍的產品名稱。
本標准使用與糧食行業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1350 稻穀
GB 1351 小麥
GB 1353 玉米
GB 1354 大米
GB 1355 小麥粉
GB/T 1533 花生仁
GB 1534 花生油
GB 1535 大豆油
GB 1536 菜籽油
GB 1537 棉籽油
GB/T 7635(所有部分)全國主要產品分類與代碼
GB/T 8231 高粱
GB/T 8232 粟(穀子)
GB/T 8611 油脂業用大豆
GB/T 8613 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
GB/T 10458 蕎麥
GB 10464 葵花籽油
GB/T 11762 油菜籽
GB/T 11763 棉籽
GB/T 11764 葵花籽
GB 11765 油茶籽油
GB/T 11766 小米
GB/T 13355 黍
GB/T 13356 黍米
GB/T 13357 稷
GB/T 13358 稷米
GB/T 15681 亞麻籽
GB/T 17891 優質稻穀
GB/T 17892 優質小麥 強筋小麥
GB/T 17893 優質小麥 弱筋小麥
GB/T 17890 飼料用玉米
GB/T 18810 糙米
GB 19111 玉米油
GB 19112 米糠油
LS/T 1102 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品性質和質量的名詞術語
LS/T 3101 大麥
LS/T 3102 燕麥
LS/T 3201 麵包用小麥粉
LS/T 3202 面條用小麥粉
LS/T 3203 餃子用小麥粉
LS/T 3204 饅頭頭用小麥粉
LS/T 3205 發酵餅干用小麥粉
LS/T 3206 酥性餅干用小麥粉
LS/T 3207 蛋糕用小麥粉
LS/T 3208 糕點用小麥粉
LS/T 3217 人造奶油(人造黃油)
LS/T 3218 起酥油
LS/T 3221 可可豆
LS/T 3222 可可脂
3 分類原則與方法
3.1 本標准按產品的產業源和產品的物理性質,加工工藝,用途等基本屬性進行分類。
3.2 本標准採用線分類法。
4 編碼方法及代碼結構
4.1編碼方法
4.1.1 本標准採用層次碼,代碼表分五個層次,各個層次分別命名為部類,大類,中類,小類,細類。
4.1.2 本標准代碼用七位阿拉伯數字表示。第一至第四層各用一位數字表示,第一層代碼為0~4,第二,三,四層為0~9,第五層為三位數字表示,代碼為001~999,採用了順序碼。
4.1.3對分類終止於中間某一層的類目名稱的代碼,信息處理時補「0」至設計的總碼長,標准文本不補「0」。
4.2 代碼結構
× × × × ××× 代碼

第五層 細類

第四層 小類

第三層 中類

第二層 大類

第一層 部類
5 編碼原則
5.1 本標準是開放體系,其代碼表可在各層增加內容和增加層次,給產品的新類別及新產品留有充分的位置。
5.2 所有代碼僅表示該產品在本分類體系中的位置和代號,不表示其他含義;產品的排列次序和層次與其重要性無關。
5.3 代碼一般不採用數字「0」。
5.4 標准中除指明具體產品名稱的類目外,一般增加「其他」為收容項,代碼為「××9」,「×99」或「999」。
6 糧食品種及加工產品的分類與代碼表
表1 糧食品種及加工產品的分類與代碼表

代碼 名稱 說明
1 農業產品 GB/T 7635
11 穀物 GB 1350
111 小麥及混合小麥 GB 1351
1111 冬小麥
1111001 白色硬質冬小麥
1111002 白色軟質冬小麥
1111003 紅色硬質冬小麥
1111004 紅色軟質冬小麥
1111019 其他冬小麥
1112 春小麥
1112001 白色硬質春小麥
1112002 白色軟質春小麥
1112003 紅色硬質春小麥
1112004 紅色軟質春小麥
1112019 其他春小麥
1113 優質小麥 GB/T 17892,GB/T 17893
1113001 優質強筋小麥
1113002 優質弱筋小麥
1113019 其他優質小麥
1114 混合小麥
1119 其他小麥
112 玉米 GB 1353
1121 黃玉米
1121001 馬齒型黃玉米
1121002 硬粒型黃玉米
1121019 其他黃玉米
1122 白玉米
1122001 馬齒型白玉米
1122002 硬粒型白玉米
1122019 其他白玉米
1123 糯玉米
1124 混合玉米(雜玉米)
1125 澱粉用玉米
1126 發酵工業用玉米 GB/T 8613
1129 其他玉米
113 稻穀 GB 1350
1131 秈稻穀
1131001 早秈稻穀
1131002 晚秈稻穀
1132 粳稻穀
1132001 早粳稻穀
1132002 晚粳稻穀
1133 糯稻穀
1133001 秈糯稻穀
1133002 粳糯稻穀
1134 優質稻穀 GB/T 17891
1134001 優質秈稻穀
1134002 優質粳稻穀
1134003 優質秈糯稻穀
1134004 優質粳糯稻穀
1134099 其他優質稻穀
1139 其他稻穀
114 粟(穀子) GB/T 8232
1141 粳粟
1141001 大粒粳粟
1141002 小粒粳粟
1142 糯粟
1142001 大粒糯粟
1142002 小粒糯粟
1149 其他粟
115 高粱 GB/T 8231
1151 硬質高粱
1152 軟質高粱
1159 其他高粱
116 糙米 GB/T 18810
1161 秈糙米
1161001 早秈糙米
1161002 晚秈糙米
1162 粳糙米
1162001 早粳糙米
1162002 晚粳糙米
1163 糯糙米
1163001 秈糯糙米
1163002 粳糯糙米
1169 其他糙米
117 大麥和米大麥
1171 大麥 LS/T 3101
1171001 六棱大麥
1171002 四棱大麥
1171003 二棱大麥
1171004 其他大麥
1172 米大麥(元大麥,青稞)
1172001 冬播米大麥
1172002 春播米大麥
118 不在細分的穀物和雜豆類等
1181 黑麥
1182 黑小麥
1183 燕麥 LS/T 3102
1183001 裸燕麥(莜麥)
1183002 有穎燕麥
1184 蕎麥 GB/T 10458
1184001 甜蕎麥
1184002 苦蕎麥
1184003 翅蕎麥
1185 糜子
1185001 糯性糜子(黍)
1185002 粳性糜子
1186 稷 GB/T 13357
1187 雜豆類
119 其他穀物
14 油籽類和含油果實
141 草本油料
1411 食用草本油料
1411001 大豆
1411002 花生 GB/T 1533
1411003 油菜籽
1411004 芝麻
1411005 棉籽 GB/T 11763
1411006 葵花籽 GB/T 11764
1411007 亞麻籽 GB/T 15681
小麥胚 代碼人3112003
米糠 代碼人3111001
1411008 芥籽
1411011 紅花籽
1411012 油沙豆
1411013 線麻籽
1411014 蘇籽
玉米胚 代碼人3113002
1411015 月莧草籽
1411016 南瓜籽
1411299 其他食用草本油料
1412 非食用草本油料
1412001 蓖麻籽
1412002 蒼耳籽
1412299 其他非食用草本油料
142 木本油料
1421 食用木本油料
1421001 油茶籽
1421002 油橄欖
1421003 油棕果
1421004 可可豆 LS/T 3221
1421005 椰果
1421006 文冠果籽
1421007 核桃
1421008 花椒籽
1421011 杜仲籽
1421012 木棉籽
1421999 其他食用木本油料
1422 非食用木本油料
1422001 油桐籽
1422002 烏桕籽
1422003 漆籽
1422004 橡膠籽
1422299 其他非食用木本油料
143 有機油料
144 轉基因油料
149 其他油籽類和含油果類
2 加工食品 LS/T 1102
21 植物油脂
211 壓榨成品油
2111 一級壓榨成品油
2111001 一級大豆壓榨油 GB 1535
2111002 一級花生壓榨油 GB 1534
2111003 一級菜籽壓榨油 GB 1536
2111004 一級棉籽壓榨油 GB 1537
2111005 一級葵花籽壓榨油 GB 10464
2111006 一級油茶籽壓榨油 GB 11765
2111007 一級米糠壓榨油 GB 19112
2111008 一級玉米壓榨油 GB 19111
2111099 其他一級壓榨油
2112 二級壓榨成品油
2112001 二級大豆壓榨油
2112002 二級花生壓榨油
2112003 二級菜籽壓榨油
2112004 二級棉籽壓榨油
2112005 二級葵花籽壓榨油
2112006 二級油茶籽壓榨油
2112007 二級米糠壓榨油
2112008 二級玉米壓榨油
2112099 其他二級壓榨油
三級壓榨成品油
001 三級大豆壓榨油
002 三級菜籽壓榨油
003 三級棉籽壓榨油
004 三級葵花籽壓榨油
005 三級米糠壓榨油
006 三級玉米壓榨油
099 其他三級壓榨油
2114 四級壓榨成品油
2114001 四級大豆壓榨油
2114002 四級菜籽壓榨油
2114003 四級葵花籽壓榨油
2114004 四級米糠壓榨油
2114005 四級玉米壓榨油
2114099 其他四級壓榨油
212 浸出成品油
2121 一級浸出成品油
2121001 一級大豆浸出油
2121002 一級花生浸出油
2121003 一級菜籽浸出油
2121004 一級棉籽浸出油
2121005 一級葵花籽浸出油
2121006 一級油茶籽浸出油
2121007 一級米糠浸出油
2121008 一級玉米浸出油
2121099 其他一級浸出油
2122 二級浸出成品油
2122001 二級大豆浸出油
2122002 二級花生浸出油
2122003 二級菜籽浸出油
2122004 二級棉籽浸出油
2122005 二級葵花籽浸出油
2122006 二級油茶籽浸出油
2122007 二級米糠浸出油
2122008 二級玉米浸出油
2122099 其他二級浸出油
2123 三級浸出成品油
2123001 三級大豆浸出油
2123002 三級花生浸出油
2123003 三級菜籽浸出油
2123004 三級棉籽浸出油
2123005 三級葵花籽浸出油
2123006 三級油茶籽浸出油
2123007 三級米糠浸出油
2123008 三級玉米浸出油
2123099 其他三級浸出油
2124 四級浸出成品油
2124001 四級大豆浸出油
2124002 四級花生浸出油
2124003 四級菜籽浸出油
2124004 四級葵花籽浸出油
2124005 四級油茶籽浸出油
2124006 四級米糠浸出油
2124007 四級玉米浸出油
2124099 其他四級浸出油
217 化學改性油脂
2171 氫化油脂
2172 脂交換油脂
2179 其他化學改性油脂
218 專用油脂製品
2181 人造奶油 LS/T 3217
2182 起酥油 LS/T 3218
2183 可可脂 LS/T 3223
2184 可可脂代用品
2185 調和油
2186 調味油
2187 蛋黃醬及色拉調味汁
2188 花生醬
2199 其他專用油脂
22 植物蛋白
23 糧食碾磨加工品
231 小麥粉 GB 1355
2311 通用小麥粉
2311001 小麥特製一等粉
2311002 小麥特製二等粉
2311003 小麥標准粉
2311004 小麥普通粉
2311005 全麥粉
2311019 其他通用小麥粉
2312 專用小麥粉
2312001 麵包用粉 LS/T 3201
2312002 面條用粉 LS/T 3202
2312003 饅頭用粉 LS/T 3204
2312004 餃子用粉 LS/T 3203
2312005 酥性餅干用粉 LS/T 3206
2312006 發酵餅干用粉 LS/T 3205
2312007 蛋糕用粉 LS/T 3207
2312008 糕點用粉 LS/T 3208
2312019 其他專用小麥粉
2313 營養強化粉
2319 其他小麥粉
232 混合小麥粉
234 不另分類的去殼穀物,穀物粗粉和粗粒
2341 不另分類的去殼穀物
2341001 小米 GB/T 11766
2341002 高粱米
2341003 大麥米
2341004 黍米 GB/T 13356
2341005 稷米 GB/T 13358
2342 不另分類的穀物粗粉和粗粒
2342001 玉米粗粉
2342002 玉米糝
2343 燕麥片
235 其他穀物類糧食製品
236 半碾的和全碾的大米
2361 秈米 按加工精度可分為:特等,標准一等,標准二等,標准三等四個等級。
2361001 早秈米
2361002 晚秈米
2362 粳米 按加工精度可分為:特等,標准一等,標准二等,標准三等四個等級。
2362001 早粳米
2362002 晚粳米
2363 糯米 按加工精度可分為:特等,標准一等,標准二等,標准三等四個等級。
2363001 秈糯米
2363002 粳糯米
2364 清潔米
2365 營養強化米
2366 蒸穀米
2367 特製米
2369 其他半碾和全碾的大米
239 其他糧食碾磨加工品
24 糧食非碾磨加工品(澱粉產品)
241 澱粉產品
2411 谷類澱粉
2411001 小麥澱粉
2411002 玉米澱粉
2411099 其他谷類澱粉
2412 薯類澱粉
2412001 木薯澱粉
2412002 甘薯澱粉
2412003 馬鈴薯澱粉
2412099 其他薯類澱粉
2413 豆類澱粉
2413001 綠豆澱粉
2413002 蠶豆澱粉
2413099 其他豆類澱粉
2414 澱粉衍生物
2414001 預糊化澱粉
2414002 可溶性澱粉
2414003 陰離子澱粉
2414004 氧化澱粉
2414005 陽離子澱粉
2414099 其他澱粉衍生物
2415 澱粉水解物
2415001 麥芽糖
2415002 高麥芽糖
2415003 果葡糖漿
2415099 其他澱粉水解物
2499 其他澱粉產品
3 糧食加工副產品
31 穀物加工副產品
311 大宗穀物加工副產品
3111 稻穀加工副產品
3111001 稻殼
3111002 米糠
3111003 米粞
3111004 碎米
3111005 毛糠
3111099 其他稻穀加工副產品
3112 小麥加工副產品
3112001 麩皮
3112002 次粉
3112003 小麥胚
3112004 麥粞
3112099 其他小麥加工副產品
3113 玉米干法加工副產品
3113001 玉米皮
3113002 玉米胚
3113099 其他玉米干法加工副產品
312 小宗穀物加工副產品
3121 大麥皮
3122 高粱皮
3123 粟糠
3129 其他小宗穀物加工副產品
319 其他糧食加工副產品
32 油料加工副產品
321 油料壓榨副產品
3211 壓榨餅
3211001 大豆壓榨餅
3211002 菜紫壓榨餅
3211003 花生壓榨餅
3211004 棉籽壓榨餅
3211005 葵花籽壓榨餅
3211099 其他壓油料榨餅
3212 棕櫚纖維渣
3219 其他壓榨油料副產品
322 油料浸出副產品
3221 高溫粕
3221001 大豆高溫粕
3221002 菜籽高溫粕
3221003 花生高溫粕
3221004 棉籽高溫粕
3221005 葵花籽高溫粕
3221099 其他油料高溫粕
3222 低溫粕
3222001 大豆低溫粕
3222002 菜籽低溫粕
3222003 花生低溫粕
3222004 棉籽低溫粕
3222005 葵花籽低溫粕
3222099 其他油料低溫粕
3229 其他浸出油料副產品
323 油料皮殼副產品
3231 大豆,菜籽等油料種皮
3232 花生,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皮殼
3239 其他油料皮殼
324 油脂精煉副產品
3241 水化油腳
3242 鹼煉皂腳
3243 脫臭餾出物
3249 其他油脂精煉副產品
329 其他油料加工副產品
39 其他副產品
4 加工飼料
41 粉狀飼料
411 濃縮飼料(料精)
412 添加劑預混料
413 復合預混料
419 其他粉狀配合飼料
42 非粉狀飼料
421 顆粒飼料
422 軟顆粒飼料
423 膨化顆粒飼料
429 其他非粉狀配合飼料
49 其他加工飼料
(完)

6. 五穀是稻、麥、豆、栗、黍,那都指什麼糧食呢

五穀有些廣泛 根據我的了解 五穀有 : 粳米 (即水稻或叫大米), 粟米(即玉米), 小麥 , 大豆 ,糯米(即 黍 , 又叫大黃豆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 它是可以用來做 切糕 的 米 )

下面是一些無辜的資料——

五穀

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目錄[隱藏]
【釋義】
【五穀的不同說法】
【發展】
【穀物文化】
【五穀文化】
【五穀藝術】
【五穀糧食畫】
【五穀糧食畫作品欣賞】

[編輯本段]【釋義】

詞目:五穀
拼音:wǔ gǔ
基本解釋
[the five cereals of rice,two kinds of millet ,wheat and leans] 指糧食,五穀即稻、黍、稷、麥、豆
詳細解釋
五種穀物。所指不一。
《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葯養其病。」 鄭玄 註:「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趙歧 註:「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楚辭·大招》:「五穀六仞。」 王逸 註:「五穀,稻、稷、麥、豆、麻也。」《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 王冰 註:「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蘇悉地羯羅經》卷中:「五穀謂大麥、小麥、稻穀、大豆、胡麻。」後以五穀為穀物的通稱,不一定限於五種。
五穀糧食畫:五穀糧食畫是以各類植物種子和五穀雜糧為本體,通過粘、貼、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貼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鳥、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畫面,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對其進行特殊處理所形成的圖畫。每幅五穀糧食畫都要經過特殊工藝處理,採用永久保存技術,可將作品長期保存和收藏。五穀糧食畫起於唐,盛於清,清代時曾是重慶府敬獻皇帝之貢品。大焱五穀糧食畫是唐大焱老師五代傳承工藝,唐大焱是重慶五穀糧食畫傳承人。
基本概念
五穀即粟(稷)、豆(菽) 、黍、麥、稻 。
「谷」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五穀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穀物,後泛指糧食類作物。
俗名分別為 黃米、穀子(北方俗稱小米)、水稻(俗稱大米)、小麥(製作麵粉主要用料)、豆類
另外,也曾有關於「五穀」劃分為「天谷」、「地谷」、「懸谷」、「風谷」、「水谷」的。天、地、懸、風、水所代表「五穀」並不一定都是糧食:「天谷」含諸如稻、谷、高粱、麥等果實長在頭頂類的作物;「地谷」含諸如花生、番薯等果實長在地面下的作物;「懸谷」含諸如豆類、瓜類等果實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長果實的作物;唯有「風谷」特殊,指玉米是通過風傳播花粉,將頭頂花粉吹到作物中節長出的須上從而結出果實的作物。------(本人在農村插隊時聽老農口述)
有句俗語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就是四肢,就是怕走路,怕動手幹活;五穀就是指:谷、黍、麻、麥、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懶人就沒有分變事物的本質了,變相的說一個人懶。因為古時大多數人都是農業勞作,不去勞動的人,到了農田也就不認識什麼樣子的農作物是五穀了,尤其幼苗小時候樣子有點相似。 谷的特徵是生活在北方的乾旱地的幾種作物。 所以五穀不可能有稻。穀子去殼,就是現在的小米;黍子去殼,就是黃米,磨粉可以做糕,北方俗稱:黃糕;麻主要是用來農作生產的,麻子,可以吃,就象瓜子一樣的吃法,就象黃豆一樣的大小,他的莖的皮,也可以做繩子,麻衣,麻紙,是很好的粗纖維,去皮後的莖,古時可以當柴燒,可以蓋房子,有點木質的感覺,現在的皮與桿,可以提煉纖維,做宣紙等各種高檔紙;麥子,與豆子,大家都知道,這就不多介紹了。但是後來也有演化。
[編輯本段]【五穀的不同說法】

「五穀」即是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書經》等裡面,只有「百穀」,沒有說「五穀」的。從百穀到五穀,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而且「百」字在這里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並不是真有一百種。五穀這一名詞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關於「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
五穀這一名詞在當初創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後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一種有稻而沒有麻,另一種有麻而沒有稻。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穀裡面,比較合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穀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於後一種說法。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後的人對五穀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兩種說法結合起來,就得出了稻、黍、稷、麥、菽、麻六種作物。戰國時代的名著《呂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紀作品)里有四篇專門談論農業的文章,其中「審時」篇談論栽種禾(稷)、黍、稻、麻、菽、麥這六種作物的情況;「十二紀」篇中說到的作物,也是這六種。
很明顯,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所謂五穀,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但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五穀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現在所謂五穀,實際只是糧食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糧食作物罷了。
糧食作物的統稱。「五穀」之說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但解釋卻有不同,一說是黍、稷、麥、菽、稻;一說是黍、稷、麥、菽、麻。這二種說法的主要區別在於稻麻的有無,之所以出現分歧,是因為當時的作物並不止於五種,「百穀」、「六穀」和「九穀」說的存在就是一個明證,而各地的作物種類又存在差異所致。「五穀」說之所以盛行,顯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因此,籠統地說來,五穀指的就是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
據史料記載,最早種植「五穀」的出現於我國商周時期。商周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社會的繁榮時期,人們所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增多,並且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農業,「井田制」實行集體勞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統,人們開始使用糞肥.綠肥.以及草木灰。這些條件使得商周時期的農業進一步發展。
[編輯本段]【發展】

五穀的概念形成之後雖然相沿了兩千多年,但這幾種糧食作物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卻因時而異。
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與此同時,人們發現宿麥(冬麥)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長季節進行種植,並能起到解決青黃不接的作用,加上這時發明了石圓磨,麥子的食用從粒食發展到麵食,適口性大大提高,使麥子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重視,從而發展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並與粟相提並論。儒家經典《春秋》一書中,它谷不書,至於禾麥不成則書之。可見,聖人在五穀之中最重視麥與禾。西漢時期的農學家趙過和氾勝之等都曾致力於在關中地區推廣小麥種植。
漢代關中人口的增加與麥作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於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人口的增長主要集中於東南地區,這正是秦漢以來被稱為「地廣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過北方,有人估計是6:4;此後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遠大於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與水稻生產分不開的。水稻很適合於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區種植,但最初並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穀之外。然而卻後來居上。
唐宋以後,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據明代宋應星的估計,當時在糧食供應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絕對優勢,大、小麥、黍、稷等糧作物,合在一起,只佔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糧食作物的范疇,只作為蔬菜來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糧食作物的行列時,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糧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馬鈴薯相繼傳入中國,並成為現代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1、哪些糧食為「五穀」,我國歷史上的說法並不一致。一種說法是指黍、稷、菽、麥、稻,見於古書《周禮『職方氏》;另一種說法是指麻、黍、稷、麥、豆,見於古書《淮南子》。當時人們把大麻子當食物,所以麻歸於糧食類;後來麻主要以纖維織布,便不列為糧食類。
2、「五穀」之說逐漸形成的習俗,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黃米,稷指粟,菽指豆類。3、如今,「五穀」已泛指各種主食食糧,一般統稱為糧食作物,或者稱為「五穀雜糧」,包括谷類(如水稻、小麥、玉米等),豆類(如大豆、蠶豆、豌豆、紅豆等),薯類(如紅薯、馬鈴薯)以及其他雜糧。2》五穀是什麼?通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稻、黍、稷、麥、菽。另一說是黍、稷、麻、麥、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種都是糧食作物。稻、黍、稷、麥、菽、麻是中國傳統作物,我不僅應該認識它們,而且要了解它們的習性與淵源,否則就會「五穀不分」了。
3、西漢「五穀」是什麼? 西安出土的木牘揭答案 新華網西安10月19日電(呼延思正) 西漢時期人們所吃的「五穀」到底是什麼?近日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出土的一枚木牘揭示了這個答案。 這枚記有177字的長方形木牘長23厘米、寬4.5厘米、厚0.4厘米,下側邊緣處略有殘缺,文字主要以古隸體墨書書寫,其中夾雜了一些俗字草體,大都清楚可辨。這枚木牘上字跡自右至左共分8行,每行上方均標有一個小黑點,以示為章節之始,每行字數由15到25字 不等,上面有關漢代五穀種植的內容基本完整,清楚地記載了當時的五穀是指粟、豆、麻、麥、稻,其順序也不是隨便排列的。這與在秦漢時代專用於選時擇日的《日書》中所記載內容基本一致。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出土這枚木牘的墓葬處於西漢漢宣帝杜陵陵區,應該是杜陵的陪葬墓,因而墓主當為與漢宣帝較為接近的高官。結合木牘內容分析,墓主生前的身份應與皇室禮儀活動及農業生產活動相關,故判斷其任職應為大鴻臚或大司農。據了解,漢代的「五穀」究竟指哪些穀物,古籍記載歷來含混。這枚木牘的出土第一次明確了西漢時期陝西關中地區「 五穀」的種類與名稱。
另外古代道家有「吃五穀,百病出」的說法,道家認為,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黃庭內景經》雲:「百穀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反老得還嬰?」同時,人體中有三蟲(三屍),專靠得此谷氣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產生邪欲而無法成仙。因此為了清除腸中穢氣
積除掉三屍蟲,必須辟穀。辟穀即不吃五穀,是方士道家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又稱「卻谷「、「避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等。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游》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辟穀術起於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集秦漢前禮儀論著的《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道教創立後,承襲此術,修習辟穀者,代不乏人。《漢武帝外傳》載,東漢方士王真「斷谷二百餘年(當為「日」之誤——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④《後漢書·方術傳》載:「(郝)孟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辯道論》載郗儉善辟穀事,謂曾「躬與之寢處」以試之,「絕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達、魯女生等皆行辟穀術。
史書記載辟穀之人如此之多,辟穀時間或幾月、幾年甚至幾十年,其中難免有誇大不實之處,但恐非純屬子虛。1988年1月7日《人民日報》第三版以《麻城農家女十年粒米未進言行自如》為題,報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鋪區月形塘村二十五歲姑娘熊再定,十五歲時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脫險後即不復進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進。令人驚異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後,竟能獨立行走,談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務。這真是人間奇跡。如果當今科學能對之作出解釋,將個中原因弄個明白,這對人體科學、現代養生學將有巨大的貢獻。
大米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的功效。冬天室內暖氣較熱,空氣乾燥,早晚喝點大米粥,可以遠離口乾舌燥的困擾。特別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調方法對血糖的影響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飯比稀飯對血糖的影響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進食干飯有利於控制血糖。
小米
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小米熬粥時上面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俗稱為「米油」。中醫認為,米油的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最強,有「米油可代參湯」的說法。
小麥
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麥麩含高膳食纖維,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痔瘡、老年性便秘、結腸癌都有防治作用。
玉米
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亞油酸能防止膽固醇向血管壁沉澱,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有積極作用。此外,它還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國科學家還發現,吃玉米能刺激腦細胞,增強人的記憶力。玉米中所含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可以預防老年人眼睛黃斑性病變的發生。
苡米
苡米又叫薏米,其所含蛋白質遠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對減輕胃腸負擔、增強體質有益。中醫認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苡米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將苡米與大米煮粥或加入適量冰糖食用,能使腫瘤患者食慾增加、減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此外,苡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對橫紋肌有抑製作用,可減少皺紋,愛美的人不妨多吃。
高粱
高粱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兒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鍋炒香,去殼磨粉,每次取2至3克調服。但高粱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黃豆
黃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用黃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葯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
谷類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玉米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 穀物通過加工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谷類可因種類、品種、產地、生長條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營養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別。
[編輯本段]【穀物文化】

谷類作為中國人的傳統飲食,幾千年來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國的膳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當作傳統的主食。
《論語·鄉黨》:「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這是孔子作為周代貴族時,按照貴族的生活習慣主食(穀物)應佔有最大比例。
《靈樞·刺節真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是說五穀的營養是中國人後天最重要的營養。
近年來,學者對中國人以五穀為主的優缺點爭議也很大。
美國學者尤金.N.安德森在《中國食物》一書中指出,中國大陸具有海拔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盆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可選擇食物多;中國人選擇了最經濟和營養差的穀物,從而養育了眾多人口。
中國學者聶文濤則認為,既然可選食物多,選擇穀物就顯得相對從容和理性,這是古代貴族倡導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與中國養生理念相關的民族習慣,是穀物保護。
此外,對穀物蛋白質含量問題作為判定其食物優劣的標准,雙方也有分歧。
[編輯本段]【五穀文化】

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人類文明之起源。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觀察到高粱的痕跡,說明五穀孕育了人類十多萬年。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五穀糧食畫是五穀文化的最高藝術體現,是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
[編輯本段]【五穀藝術】

五穀糧食畫起於唐,盛於清,清乾隆時期曾是重慶府敬獻皇帝之貢品,重慶是中華五穀糧食畫的發源地,後向北發展,在陝西、山西一帶也有分布。唐大焱老師是重慶五穀糧食畫傳承人。五穀糧食畫在流傳過程中名稱眾多,依據民間傳統,應叫「五穀糧食畫」,簡稱「五穀畫」或「糧食畫」,也可美其名曰「五穀藝術」。我國西北部分山區稱之為「糧藝」、「谷藝」、「豆塑畫」、「百米圖」、「米畫」等。五穀糧食畫起源於盛唐,當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五穀」在佛教和道教規儀中,地位極高,被視為奪天地之精華的吉祥物,民間則將「五穀」作為辟邪之寶,故用之作畫。在清代十分興盛,全國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戰亂不休,國不寧日,故五穀糧食畫不能興盛。當代五穀糧食畫的興起,反映現代社會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民族統一、欣欣向榮。五穀藝術是和諧社會的真實寫照。唐大焱老師所作《五穀豐登》,在中國第十屆工藝美術大師博覽會上獲獎,是五穀糧食畫的代表作。反映了建國六十周年來國家繁榮富強,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大焱用五穀藝術展示當今中國的美好景象,重慶人民用土生土長的五穀藝術在向全人類述說著重慶文化的發展。重慶五穀藝術是重慶的一張名片,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交往的橋梁和紐帶。
[編輯本段]【五穀糧食畫】

五穀糧食畫是以各類植物種子和五穀雜糧為本體,通過粘、貼、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貼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鳥、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畫面,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對其進行特殊處理所形成的圖畫。每幅五穀糧食畫都要經過特殊工藝處理,採用永久保存技術,可將作品長期保存和收藏。五穀糧食畫起於唐,盛於清,清代時曾是重慶府敬獻皇帝之貢品。大焱五穀糧食畫是唐大焱老師五代傳承工藝,唐大焱是重慶五穀糧食畫傳承人。唐大焱老師將傳統五穀糧食畫繼承和發揚,並對全國的五穀糧食畫進行了系統分類,將五穀糧食畫分為原色五穀糧食畫、彩色五穀糧食畫、合成色五穀糧食畫和夜光五穀糧食畫四大類。

7. 糧食產量預測有哪些模型

分析糧食產量與農民收入的關系時採用相關分析法。相關分析法是測定經濟現象之間相關關系的規律性,並據以進行預測和控制的分析方法。實踐中進行相關分析要依次解決以下問題:(1)確定現象之間有無相關關系以及相關關系的類型。對不熟悉的現象,則回歸方程線需收集變數之間大量的對應資料,用繪制相關圖的方法做初步判斷。從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方向看,變數之間有時存在著同增同減的同方向變動,是正相關關系;有時變數之間存在著一增一減的反方向變動,是負相關關系。從變數之間相關的表現形式看有直線關系和曲線相關,從相關關系涉及到的變數的個數看,有一元相關或簡單相關關系和多元相關或復相關關系。(2)判定現象之間相關關系的密切程度,通常是計算相關系數R及絕對值在0.8以上表明高度相關,必要時應對R進行顯著性檢驗。(3)擬合回歸方程,如果現象間相關關系密切,就根據其關系的類型,建立數學模型用相應的數學表達式-----回歸方程來反映這種數量關系,這就是回歸分析。(4)判斷回歸分析的可靠性,要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回歸方程進行檢驗。只有通過檢驗的回歸方程才能用於預測和控制。(5)根據回歸方程進行內插外推預測和控制。

8. 糧食的定義有哪些

糧食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糧食可以從品種和用途兩個角度分類。
狹義的糧食單指禾本科作物的種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蕎麥種子)。廣義的糧食還要包括馬鈴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莖部。糧食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糖類(澱粉為主),其次是蛋白質。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對糧食的定義包括三大類穀物,包括麥類、稻穀、粗糧(又稱雜糧,即經常被用作動物飼料的糧食,包括大麥、玉米、黑麥、燕麥、黑小麥、高粱)。中國在先秦即有五穀之說,指稻、黍、稷、麥、菽物種作物,其種子稱作稻米、黍米、粟米、麥粒、菽豆。
按照用途,糧食分為口糧、飼料、工業用糧和種子用糧。

9. 糧食有幾大類

五穀雜糧嘛,五大類了!

粟、豆 、麻、麥、稻

五 谷 史 話

萬國鼎

一、五穀是什麼

「谷」是「谷」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五穀」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於《論語》。根據《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後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夫子?」

親愛的讀者,你分得清五穀嗎?

五穀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書經》等裡面,只有「百穀」,沒有說「五穀」的。從百穀到五穀,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而且「百」字在這里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並不是真有一百種。五穀這一名詞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五穀這一名詞在當初創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後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一種有稻而沒有麻,另一種有麻而沒有稻。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穀裡面,比較合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穀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於後一種說法。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後的人對五穀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把這兩種說法結合起來看、共有稻、黍、稷、麥、菽、麻六種主要作物。戰國時代的名著《呂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紀作品)里有四篇專門談論農業的文章,其中《審時》篇談論栽種禾、黍、稻、麻、菽、麥的得時失時的利弊。禾就是稷。這六種作物和上面所說的六種完全相同。《呂氏春秋·十二紀》中說到的作物,也是這六種。

很明顯,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所謂五穀,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但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五穀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現在所謂五穀,實際只是糧食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糧食作物罷了。

10. 陳化糧的檢測方法

國內外學者對稻穀新陳度( freshness )檢驗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稻米新陳度檢測染色法作了深入研究,目的在於指導稻穀的出入庫(儲存品質判定)、貯藏條件的調控、商檢把關和進出口檢驗等。
日本對稻穀的研究較早,且在稻穀方面的研究比較成熟,日本食糧廳昭和49年(即1974年)5月編標准計量方法中規定了關於稻穀新陳度的染色檢驗法。我國在1985年頒布的糧食、油料檢驗色澤、氣味、口味鑒定法的附錄A中有對糧食新陳的染色檢驗法,其中規定了三種分析方法:愈創木酚反應法、愈創木酚-對苯二胺並用法、酸度指示劑法。
我國的稻米種植面積大、區域廣闊(北方助產粳稻,南方主產秈稻)、品種多(分為粳稻、秈稻、糯稻),由於這些因素的影響,在稻米新陳度的檢測上,就需要研究適合我國稻米的新陳度檢測的方法。
徐君逸和關裕亮(1994年)研究進出口大米年產度(新陳度)的測定,對愈創木酚反應法、愈創木酚-對苯二胺並用法、降落值測定法、脂肪酸值測定法、糊化黏度測定法、酸度指示劑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愈創木酚法能鑒別新米與陳米,但對陳米要判斷是陳一年米還是陳二年米的靈敏度較差;愈創木酚-對苯二胺並用法能鑒別陳二年以上的米,但要判斷新米與陳一年米靈敏度較差;降落值法適合於鑒別不同年產度的粳米陳化度;脂肪酸值測定法,能夠較好的判斷稻米的新陳度;利用糊化儀測定稻米達到最高黏度後5min內粘度下降值,可以判斷其新陳度;酸度指示劑法測定三個年度的稻米,其顯色液均有明顯差異。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透光率,可定量鑒別三個年產度的稻米。
陳志行,鄭宗坤,冼堅等對酸度法鑒定大米新陳度的方法進行了對照研究,其中對酸性指示劑法、酸鹼度測定法、酸性指示劑的分光光度法、脂肪酸值測定法等方法進行了對比研究。通過對比這幾種方法得出:酸性指示劑的分光光度法與脂肪酸值測定法這兩種定量方法,准確度較高;酸鹼度測定法、酸性指示劑的分光光度法、脂肪酸值測定法的綜合應用,可獲得對稻米新陳度較全面的評價。
黃曉贊,朱永義,陳立君等對稻米新陳度的鑒別方法進行了研究探討。比較發芽率、TTC顯色法、愈創木酚顯色法、碘化鉀顯色法、酸性指示劑法、脂肪酸值法、對苯二胺法、蒸煮品嘗品質和色澤判斷法等對稻米的陳化度進行評價,經過對比發現所有這些方法中單就一種很難准確的判斷稻米的新陳度,其中脂肪酸值法能較准確的反映稻米的陳化程度。
Chen C F和Chen C L等將整糙米與含有愈創木酚與過氧化氫混合液的鄰聯二茴香胺溶液反應,比色法測定不同收獲季節、在稻米容易加速陳化的條件下貯藏的稻米反應液液的光吸收值,檢測稻米新陳度,結果發現:稻穀品種、貯藏時間和貯藏溫度對稻穀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有顯著的影響,反應溶液顯現的紫色有明顯的差異,並且從不同收獲季節抽取的整糙米樣品的過氧化物酶活性也有差異。這種方法能夠區分不同收獲節的整糙米,另外,將這種方法與數據分析程序結合可以檢測樣品的新陳米粒的混合比。

閱讀全文

與糧食分析方法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變頻率計測量方法 瀏覽:495
電梯平層精準度檢測方法 瀏覽:146
治療淋病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23
奶牛乳房炎治療方法 瀏覽:494
治療骨刺方法 瀏覽:878
黑山料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08
治療耳石症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144
列數字是什麼方法 瀏覽:531
孕期牙神經疼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778
高三物理解題技巧與方法 瀏覽:489
常用打招呼的方法 瀏覽:697
公路土方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58
ver教學方法 瀏覽:855
狗狗取水最佳方法 瀏覽:350
簡單的編織小金魚的方法 瀏覽:377
產品報廢說明方法有哪些 瀏覽:888
呋喃西林溶液使用方法 瀏覽:88
有哪些對工程信號進行濾波的方法 瀏覽:783
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 瀏覽:42
尿黃治療方法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