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護衛艦和訓練艦又什麼區別
護衛艦是以艦炮,導彈,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輕型軍艦。它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又稱為護航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只。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是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面艦艇。
初期的護衛艦排水量為240噸~400噸,裝備艦炮主要是為了對付潛艇。有時,甚至使用艦體去沖撞敵方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為800噸~1300噸,航速12節~20節,以深水炸彈和魚雷、水雷為主要武器,並裝備了聲納和雷達、炮和高射炮。護衛艦可參加海戰和兩棲登陸作戰。20世紀70年代以來,護衛艦裝備了各種導彈,大大提高了防空反艦能力。現代護衛艦滿載排水量達2000噸~4000噸,航速30節~35節,續航能力500海里~600海里,採取封閉式結構,具備「五防」能力,裝備武器全面。還配備有多種類型雷達、聲納和自動化指揮系統、武器控制系統,以及及艦載直升機,擔負遠程反潛警戒、導彈中繼制導等任務。
護衛艦是一種古老的艦種,早在16世紀時,人們就把一種三桅武裝帆船稱為護衛艦。到本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德國潛艇肆行海上,對協約國艦艇威脅極大,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協約國一方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新的護衛艦噸位,火力,續航性等方面都有了提高。當時最大的護衛艦的排水量已達1000噸,航速達16節,具有遠洋作戰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故技重演,採用「狼群」戰術打擊同盟國的艦船,損失很大。並且飛機也日益成為對艦隊和運輸船隊的嚴重威脅,這就使護衛艦的需要量更大,其擔負的任務也更加多樣化。作為對應策略,同盟國又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對艦隊和運輸船隊的嚴重威脅,這就使護衛艦的需要量更大,其擔負的任務也更加多樣化。各國大量建造性能更好的護衛艦,僅英,美,法,德,意5國就建造護衛艦達1800艘之多,整個戰爭期間共建造了多達2000艘的護衛艦。排水量達1500多噸,航速提高到18—20節,護航中的防空、防潛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護衛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潛,防空,護航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多次參加機動編隊海戰和兩棲登陸作戰。這期間的護衛艦滿載排水已達800-1300噸,裝備76-127毫米艦炮2-3門,高射機關炮8-10門,並裝備了魚雷,水雷,深水雷達,聲納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護衛艦除為大型艦艇護航外,主要用於近海警戒巡邏或護漁護航,艦上裝備也逐漸現代化。70年代後,導彈和直升機開始裝備上艦,出現了導彈護衛艦等新的概念。同時,為了滿足第三世界國家200海里的經濟區內護漁護航及巡邏警戒的需求,還發展了一種小型護衛艦,排水量在1000噸左右,武器以導彈為主。此外,還有一種噸位更小,通常只有幾十至幾百噸的護衛艇,用於沿海或江河巡邏警戒。
現代護衛艦已經是一種能夠在遠洋機動作戰的中型艦艇,滿載排水量一般為2000—4000噸,航速30—35節,續航力4000—7500海里。已成為噸位在600噸以上各類艦種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艦艇。
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艦艇曾多次闖入旅順口俄國海軍基地,對俄國艦艇進行了多次魚雷,炮火襲擊,並布放水雷,用沉船來堵塞港口,限制俄國艦隊的行動。起初俄艦隊巡邏,警戒港灣的任務由驅逐艦數量少,它本身還承擔有其它任務,而改裝的民用船戰術,技術性能又很差,於是在日俄戰爭後,俄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專用護衛艦。最初的護衛艦排水量小(400-600噸),火力弱小口徑艦炮,抗風浪性差,航速低,只適合在近海活動。
50年代後,護衛艦的發展趨勢與驅逐艦相類似,向著大型化,導彈化,電子化,指揮自動化的方向發展,並有專用的防空,反潛,雷達警戒護衛艦的分工,一些護衛艦上還載有反潛直升機。現代護衛艦與驅逐艦的區分並不明顯,只是前者在噸位,火力,續航能力上稍遜於後者,甚至一些國家的大型護衛艦在這些方面還強於某些驅逐艦。目前的護衛艦排水量一般在1500-4000噸,少數達5000噸以上。
現代導彈護衛艦是一種能夠在遠洋機動作戰的中型艦艇,滿載排水量一般為2000~4000噸,個別已達4900噸,航速30~35節,續航力4000~7500海里。主要武器是導彈、魚雷、火炮等,一般均可攜1~2架反潛直升機。根據武器配備情況及所執行任務的不同,護衛艦可分為多種類型,如防空型、反潛型、反艦型等。在20世紀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護衛艦是英國的22型「大刀」級護衛艦的第3批艦,達4900噸,比一般驅逐艦還要大。「大刀」級裝有8枚「魚叉」反艦導彈、1座115毫米主炮、4座30毫米防空炮和1套「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此外,還裝有2座六聯裝「海狼」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和2架「海王」反潛直升機。
訓練艦自然用來訓練的嘛
B. 杜魯門號航母配備4至6艘護航艦艇,包括什麼
二是護航編隊合同訓練。杜魯門號航母配備4至6艘護航艦艇,包括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和後勤保障艦船等,這些不同類型的艦艇將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航母戰斗群,戰斗群之間必須進行作戰協同訓練。
三是聯合戰役協同訓練。航母戰斗群不僅與美國空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兵力進行協同,還要與盟軍等外國軍隊進行協同作戰。
C. 中國護航艦隊資料
引中國海軍護航艦艇編隊各級指揮員 中國海軍首次派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編隊,2008年12月26日下午從海南三亞軍港起航。3艘軍艦已經全部駛出碼頭,武漢號在前,微山湖號居中,海口號在最後。 中國海軍護航艦艇編隊由「武漢」號導彈驅逐艦、「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和「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並帶有2架艦載直升 「武漢」號、「微山湖」號、「海口」號
「武漢」號、「微山湖」號、「海口」號 機。 編隊指揮員、各艦艦長和政委以及特戰指揮員名單如下: 編隊指揮員:杜景臣海軍少將 編隊副指揮員:殷敦平海軍少將 169艦—武漢號導彈驅逐艦:艦長龍卷海軍上校、政委羊逸海軍上校 171艦—海口號導彈驅逐艦:艦長鄒福全海軍上校、政委劉劍忠海軍上校 887艦—微山湖號補給艦:艦長席飛峻海軍上校、政委袁澤華海軍上校 特戰指揮員:謝增嶺海軍少校 3艘軍艦共有官兵880餘名,包括部分海軍特戰隊員。
編輯本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護航編隊啟航
中國海軍護航艦隊
2008年12月26日下午,冬日的三亞陽光明媚,暖意融融。軍港內軍樂高奏,鋼鐵戰艦整齊列陣。長長的碼頭上,身著新式軍服的官兵們盡情地揮手道別。 「再見啦!我們等著你們凱旋!」「請戰友放心,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一定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堅決完成好護航任務!」編隊官兵肅立在甲板上,向祖國庄嚴敬禮。 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出席歡送儀式並致詞。 吳勝利說,海軍艦艇編隊執行此次護航任務,是我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是我軍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是我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 經編隊指揮員請示,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下令啟航。13時45分,由「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和「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以及2架艦載直升機、數十名特戰隊員組成的護航艦艇編隊,在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參謀長杜景臣少將的率領下,緩緩駛離碼頭,踏上遠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新征程。編隊將經西沙、南沙,過新加坡海峽、馬六甲海峽,穿越印度洋,抵達任務海區,總航程4400多海里,預計10天後編隊能到達執行任務海域。 近年來,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海盜日益猖獗,作案數量逐年遞增,2009年年初至11月,有40多艘船隻被索馬裏海盜劫持,涉及船員600多人,目前仍有20多艘船隻、近300名船員被海盜扣押。2009年前11個月,我國就有1265艘次商船通過這條航線,20%受到過海盜襲擊。該海域頻繁發生的海盜襲擊事件,嚴重危及我過往船隻和人員安全,對我國家利益構成重大威脅。針對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的海盜行為,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4項決議,呼籲和授權世界各國到亞丁灣海域打擊海盜。 我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是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採取的行動,是我履行國際義務、維護國際與地區和平安全的舉措。編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中國航經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船舶和人員安全,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運送人道主義物資船舶的安全。護航行動將以伴隨護航、區域護航和隨船護衛等方式進行,不上岸執行任務。 參加這次護航任務的3艘艦艇都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現代化軍艦,具備長期執行遠洋非戰爭軍事任務的能力。 外交部、交通運輸部、解放軍四總部和海軍有關領導參加了當天的歡送儀式。
編輯本段人民解放軍海軍護航編隊大事記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時45分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從海南三亞啟航,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護航編隊由「武漢」號和「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兩架艦載直升機和部分特戰隊員組成,共800餘名官兵。 2008年12月28日,經過兩天兩夜的航行,護航編隊駛離南海,踏上穿越馬六甲海峽、走向大洋的征程。 當日上午9時30分,編隊官兵在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附近海區,舉行了「走向大洋」宣誓儀式。 2008年12月29日早晨, 「武漢」號、 「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和 「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先後駛入新加坡海峽,上午10時多,護航編隊駛入馬六甲海峽。 2008年12月30日下午,護航編隊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並順利完成首次海上綜合補給。 2009年1月1日,護航編隊全體官兵和隨艦人員,在印度洋上迎來2009年元旦,此時艦上時間已與北京時間有約3個小時時差。「海口」艦上舉行了「喜迎新年,建功大洋」升國旗儀式。 2009年1月2日晚,護航編隊已駛入阿拉伯海,艦上第三次調時,調後艦上比北京時間晚3小時。 2009年1月6日,經過十天十夜的航行,中國海軍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編隊,亞丁灣當地時間6日凌晨順利抵達任務海域,正式開始護航。 2009年1月8日,在「海口」號導彈驅逐艦的護航下,「河北翱翔」號和「觀音」號駛離海盜威脅區域,抵達位於亞丁灣和紅海之間的曼德海峽入口處,至此,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圓滿完成第一次護航任務。 2009年1月12日6時,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為包括台灣商船「宇善」號在內的4艘船舶組織實施護航,這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抵達亞丁灣以來的第2次護航行動。
編輯本段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二批護航編隊出發
中國海軍第二批護航編隊 中國海軍第二批護航艦隊出發
4月2日上午從廣東湛江啟航,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接替護航任務。 第二批護航編隊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黃山」號導彈護衛艦和首批護航編隊留下來的「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以及2架艦載直升機和部分特戰人員組成,整個編隊共800餘人,主要任務是保護我國航經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船舶、人員的安全,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運送人道主義物資船舶的安全。 第二批護航編隊將航經西沙、南沙、新加坡海峽、馬六甲海峽,穿越印度洋,抵達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總航程4600海里。 「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黃山」號導彈護衛艦,這兩艘軍艦都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具備先進武器裝備性能的現代化戰艦。 「深圳」號導彈驅逐艦被譽為「神州第一艦」,艦長154米、寬17.1米,滿載排水量6580噸,裝備有現代化的武器系統和新型裝備,搭載一架直-9C型艦載直升機,具有對海對空攻擊能力和反潛能力。自1999年2月服役以來,「深圳」艦遠涉重洋,到訪過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的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總航程超過10萬海里,創造了中國海軍對外交往的許多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外交明星艦」。 「黃山」艦是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新型導彈護衛艦,艦長134米,寬16米,滿載排水量4053噸,全柴聯合動力裝置 ,雙槳雙舵,主要裝備艦艦導彈系統,近程防禦艦炮等先進武器,搭載一架直-9C型艦載直升機,服役以來出色完成了多次戰備、演習等重大軍事任務。
編輯本段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會合
2009年4月13日,中國海軍第二支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東部、索馬裏海域,與首支護航編隊會師
。 經過11個晝夜的航行,中國海軍第2批護航編隊4月13日上午在亞丁灣東部海域與剛剛完成第40批護航任務的首批護航編隊順利會合。 當地時間13日6時(北京時間11時)許,「武漢」號導彈驅逐艦駛至「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平行位置,兩艦分別打出「歡迎戰友到來」和「你們辛苦了,向你們學習」的旗語。「武漢」艦鳴笛一長聲,第2批護航編隊的「深圳」艦和「黃山」艦鳴笛回應。之後,3艦同時鳴笛1分鍾。順利會合後,首批護航編隊派出部分人員前往「深圳」艦介紹亞丁灣海域海盜活動情況以及3個多月來的護航經驗。同時,第2批護航編隊部分人員換乘到「武漢」艦,現場學習了解護航行動的組織實施程序。 按預定計劃,中國海軍兩批護航編隊13日至18日期間,共同執行兩次聯合護航任務。 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黃山」號導彈護衛艦組成的第二支批編隊,將會接替在該帶水域的中外商船護航任務。按計劃,兩支編隊將聯合執行兩次護航,之後首支編隊就會返航。
編輯本段中國海軍兩批護航編隊順利交接
亞丁灣 第一、二批護航編隊共同為第41批商船護航
當地時間2009年4月15日15時30分(北京時間20時30分),中國海軍兩批護航編隊在「武漢」艦順利完成交接。 根據海軍部署,從北京時間4月16日零時開始,第二批護航編隊接替首批護航編隊擔負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任務,「微山湖」艦轉交第二批護航編隊指揮。 交接過程按照編隊指揮組、政工組、後勤組、裝備組的順序組織實施。首批護航編隊將相關文件、物資、器材和備品配件移交給第二批護航編隊,並報告了護航編隊的兵力態勢。 首批護航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參謀長杜景臣和第二批護航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副司令員么志樓在任務交接書上簽字。 完成交接後,兩批護航編隊將於16日從曼德海峽東口起程,執行最後一次共同護航任務。按照計劃,首批護航編隊將於18日駛離亞丁灣,預計28日返回海南三亞。 首批護航編隊副指揮員、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殷敦平在接受隨艦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已圓滿完成護航任務,祝願第二批護航編隊的戰友們圓滿完成護航任務。」 自2008年12月26日從三亞起航以來,由「武漢」艦、「海口」艦、「微山湖」艦組成的首批護航編隊共為212艘船舶護航,其中伴隨護航41批166艘、區域護航46艘。此外,首批護航編隊還解救了3艘遇襲船舶,接護1艘漁船(天裕88號)。
編輯本段解放軍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啟航
護航官兵接受護航任務
2009年7月16日上午,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從浙江舟山東海艦隊某軍港啟航,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接替第二批護航編隊執行護航任務,此舉標志著中國海軍護航行動常態化運行又有了新的發展。 第三批護航編隊指揮員王志國對中央電視台介紹稱,第三批編隊由國產最新型的導彈護衛艦「舟山」號、「徐州」號,「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以及2架艦載直升機和數十名特戰人員組成,整個編隊800餘人。 本次擔任第三批護航任務的作戰艦艇「舟山」號和「徐州」號都是國產新型導彈護衛艦,噸位相對較小。「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二代遠洋綜合補給艦。它航速高、適航性強,可伴隨驅、護艦編隊實施航行橫向干、液貨補給,縱向液貨補給,直升機干貨垂向補給,還可對傷病員實施海上早期醫療救治和後送任務。 面對持續時間長,跨區大,環境復雜等情況,第三批編隊將接受更加嚴峻的考驗。 王志國介紹,為順利完成各類護航任務,出發前護航編隊先後完成了單兵專業基礎強化訓練,分隊任務協同訓練,和模擬護航全過程實兵演練三個階段的針對性訓練。對晝夜連續航行,直升機著艦救助,海上補給等課目進行演練,對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進行了修改完善。 第三批護航編隊遂行任務期間,將定期組織各艦船靠港補給,進行休整,並視情與外軍開展友好互訪活動,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 海軍政治委員劉曉江主持歡送儀式,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出席歡送儀式並致辭。外交部、交通運輸部、浙江省有關領導,解放軍四總部機關有關人員參加了歡送儀式。 吳勝利在講話中說,護航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從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自去年12月26日海軍執行護航任務以來,各護航編隊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密切協同,連續奮戰。截至目前已順利完成78批432艘中外船舶伴隨護航和121艘中外船舶區域掩護任務,解救遭海盜襲擊的外國船舶5艘,為有效保護航經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的中外船舶航行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充分展示了我負責任大國的風范,顯示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形象,展示了人民海軍輝煌的建設發展成就和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的堅強決心,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吳勝利說,當前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海盜活動依然猖獗,海區氣象惡劣多變,護航行動面臨著許多新挑戰、新考驗。全體任務官兵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策意圖,始終牢記胡錦濤主席的指示要求,充分發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努力踐行「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以堅定的信念,旺盛的鬥志,勇於迎接一切挑戰,堅決完成本次護航任務,以優異成績向建國六十周年獻禮。
編輯本段中國海軍第二三批護航編隊交接
中國海軍第二批護航編隊與第三批護航編隊實現任務交接 2009年8月1日當地時間10時(北京時間15時),中國海軍第二批護航編隊與第三批護航編隊在「深圳」艦順利完成接替護航任務交接。 交接儀式在雄壯的軍歌聲中拉開帷幕。交接過程按照編隊指揮組、政工組、後勤組、裝備組的順序組織實施。第二批護航編隊將相關資料移交給第三批護航編隊,並通報了護航編隊的兵力態勢。 第二批護航編隊指揮員么志樓和第三批護航編隊指揮員王志國在任務交接書上簽字並致詞。 么志樓說:「祝願第三批護航編隊圓滿完成護航任務,充分展示好我負責任大國和我軍和平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王志國說:「我們將積極學習第二批護航編隊的好傳統、好經驗,堅決完成好護航任務,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 交接儀式前,第二批護航編隊向第三批護航編隊介紹了亞丁灣海域海盜活動情況以及護航經驗。 預計當地時間1日17時,兩批護航編隊將從曼德海峽東口起程,執行最後一次共同護航任務。完成這次護航任務後,第二批護航編隊將於近日駛離亞丁灣,踏上返回祖國的航程。 自4月16日接替護航以來,第二批護航編隊順利完成了45批393艘船舶的護航任務,解救遭海盜襲擊的外國商船4艘,接護獲釋外國商船1艘,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贊譽。
編輯本段解放軍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啟航
中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從舟山港啟航 溫州號護衛艦
2009年10月30日上午10時,隨著海軍政委劉曉江啟航命令的下達,身著新式海軍軍裝的編隊官兵在各自戰艦上分區列隊,向祖國和人民庄嚴敬禮、揮手告別。中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從浙江舟山東海艦隊某軍港起航,向遠海大洋進發,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將完成與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的正常接替,進一步展現我護航行動已經進入有序接替、常態化運行的新階段。 海軍執行護航任務以來,截至目前已順利完成127批735艘中外船舶伴隨護航和276艘中外船舶區域掩護任務,解救遭遇海盜襲擊的中外船舶16艘,有效地保護了航經亞丁灣船舶的安全。我編隊指戰員在護航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性、有效性和獨特靈活的護航方式,在國內外贏得了廣泛贊譽。 第四批護航編隊由海軍東海艦隊「馬鞍山」號、「溫州」號兩艘國產新型導彈護衛艦和第三批護航編隊中的「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及兩架艦載直升機、數十名特戰隊員組成,整個編隊共計700多人。 此前,中國海軍已經派出了三批護航編隊。首批護航編隊包括「武漢」號和「海口」號導彈驅逐艦,以及「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第二批護航編隊包括「深圳」號導彈驅逐艦、「黃山」號導彈護衛艦,和繼續執行護航任務的「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第三批編隊則由國產最新型的導彈護衛艦「舟山」號、「徐州」號,「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 外交部、交通運輸部、浙江省有關領導、解放軍四總部機關有關人員及部分護航官兵家屬代表參加了歡送儀式。 當地時間11月12日9時許,中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與第三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東部護航航線A點海域會師。第三批護航編隊「舟山」艦與第四批護航編隊「溫州」艦代表兩批編隊舉行了簡短的會師儀式,兩艘軍艦同時鳴笛1分鍾,並各自掛出問候旗組,兩批編隊部分官兵分別佇立艦艇右舷互相敬禮致意。 當地時間14日16時(北京時間21時)許,隨著中國海軍3艘導彈護衛艦護送的「富強」「開天」「富裕星」等16艘中外商船安全抵達亞丁灣西部解護點,中國海軍第134批護航任務宣告順利完成。這是中國海軍第三批和第四批護航編隊首次共同完成護航任務。 11月27日,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與第四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西部海域順利完成護航任務交接並海上分航。「馬鞍山」艦、「溫州」艦和原屬第三批護航編隊的「千島湖」艦將擔負起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的護航任務。
編輯本段解放軍海軍完成新航線護送任務
護航艦上的官兵正在訓練
【資料圖片:12月26日,在中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的「馬鞍山」艦上,護航海軍信號兵發射信號彈紀念海軍護航一周年。當天,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舉行多種活動,紀念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一周年,以表達護航官兵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完成任務的堅強決心。】 2010年01月19日下午(當地時間),在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馬鞍山」艦、「溫州」艦護送下,「振華26」「明月」「寶石快運」等20艘中外船舶順利抵達亞丁灣東部預定海域。至此,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完成了新航線單批次最大數量船舶的護航任務。 被護船舶包括11艘中國船舶和9艘外國船舶。17日上午,這些船舶分3路縱隊自西向東航行,護航編隊採取伴隨護航的方式,並派出艦載直升機加強巡邏。航行途中,面對多艘可疑船隻襲擾,編隊加強警戒,並發射爆震彈和信號彈加以成功驅離。 2010年1月1日起,中國海軍護航航線從東部會合點向東延伸50海里後,護航編隊認真分析新航線海盜活動特點,大力提高各作戰單元快速反應和協同出擊能力。此外,護航編隊加強與被護船舶溝通,採取了及時向商船通報海盜活動信息、檢查商船防範措施、合理編組隊形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確保了被護船舶的安全。 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即將起航 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由南海艦隊導彈驅逐艦「廣州」艦、導彈護衛艦「巢湖」艦、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以及兩架艦載直升機和部分特戰隊員組成。其中「巢湖」艦已先期到達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組成編隊的三艘戰艦均為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戰艦。新型現代化導彈驅逐艦「廣州」艦,全長155.5米,艦寬17.2米,滿載排水量5585噸。具有較強的防空、反艦、反潛作戰和電子對抗能力。新型導彈護衛艦「巢湖」艦,艦長134米,寬16米,滿載排水量4000噸。服役以來多次出色完成上級戰備、演習等重大活動。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滿載排水量20560噸,可同時對3艘艦艇和1架直升機進行補給,曾多次完成出訪艦艇的伴隨保障任務,並連續執行過兩次護航任務,目前已安全行駛近10萬海里。 自2008年12月26日以來,海軍已派出四批11艘艦艇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截止目前,已經成功為172批1643艘中外船舶實施護航,解救遭海盜襲擊的中外船舶23艘,成功接護5艘獲釋中外船舶,為國際社會共同反海盜作出了積極貢獻。
編輯本段解放軍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起航
2010年3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將從海南三亞某軍港啟航,前往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接替第四批護航編隊執行護航任務。 此次護航編隊將由「廣州」號導彈驅逐艦、「巢湖」號導彈護衛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以及2架艦載直升機和數十名特戰隊員組成。其中,「巢湖」號導彈護衛艦已先期到達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正在執行第四批護航任務。
「廣州」號導彈驅逐艦
我國自行研製和建造的新型現代化導彈驅逐艦。全長155.5米,艦寬17.2米,滿載排水量5585噸,具有較強的防空、反艦、反潛作戰和電子對抗的能力。多次代表南海艦隊執行遠洋出訪任務,在去年「和平—09」海上多國聯合軍演中,「廣州」艦創下了「六個第一」。
「巢湖」號導彈護衛艦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導彈護衛艦,艦長134米,寬16米,滿載排水量4000噸,主要裝備有艦艦導彈系統,近程防禦艦炮,服役以來出色地完成了上級戰備、演習等重大活動,目前正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滿載排水量20560噸,具備燃油、淡水、主副食等干液貨綜合補給能力。可以同時對3艘艦艇和1架直升機進行補給。2007年曾與「廣州」艦一起出訪歐洲多個國家。目前,「微山湖」號已安全行駛近10萬海里。
編輯本段解放軍海軍第六批護航編隊起航
2010年6月30日中國海軍第六批護航編隊從廣東湛江起航,前往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接替第五批護航編隊執行護航任務。第六批護航編隊由南海艦隊「昆侖山」船塢登陸艦、「蘭州」導彈驅逐艦和正在執行第五批護航任務的「微山湖」綜合補給艦,以及4架艦載直升機和部分特戰隊員組成,整個編隊1000餘 998「昆侖山」號登陸艦
人。此次護航編隊的3艘戰艦都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具備先進武器裝備性能的現代化戰艦。其中排水量18500噸的「昆侖山」 艦,是我國目前噸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作為海軍最新裝備在護航行動中首次亮相。[1]
「昆侖山」船塢登陸艦
「昆侖山」艦,排水量18500噸,是我國目前噸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
「蘭州」導彈驅逐艦
蘭州號裝配大名鼎鼎的"中華神盾"相控陣雷達,使探測距離產生了質的飛躍,可以在很遠距離發現目標,而且能夠引導艦載導彈進行攻擊,它的垂直導彈攻擊系統可以更快速、攔截批數更多的空中目標。
「微山湖」綜合補給艦
「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最大補給艦,排水量近3萬噸,可同時對3艘艦艇和1架直升機進行補給,可攜帶1架直升機。該艦在履行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軍事等職能的同時,還充當著國際交往的角色,曾迎接過英國海軍參謀長阿蘭·韋斯特上將的來訪;圓滿完成了出訪巴基斯坦、印度、泰國、俄羅斯、英國、西班牙、法國、日本等艦艇伴隨保障任務、遠航中的訓練和聯合軍演;目前已安全航行近10萬海里。[2] 中國海軍第六批護航編隊6月30日從廣東湛江起航,前往亞丁灣、索馬裏海域接替第五批護航編隊執 「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解纜起航。
行護航任務。這批編隊由南海艦隊「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蘭州」號導彈驅逐艦、兩型塢載艇和正在亞丁灣執行第五批護航任務的「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 「昆侖山」艦總長210米,最大寬度28米,正常排水量1.85萬噸,是我國船塢登陸艦的首艦,也是我國目前噸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它的服役填補了我國國內船塢登陸艦的空白,更新了我軍傳統登陸作戰理念。由「昆侖山」艦所攜帶的兩型塢載艇,作為中國海軍最新裝備在護航行動中首次亮相,具有海上機動能力強,速度快等特點。 「蘭州」艦艦長156米,寬17.2米,滿載排水量7000餘噸,最大航速30節,是我國目前最新型的導彈驅逐艦,有「中華神盾」的美譽。2005年9月正式加入人民海軍序列,服役以來曾多次參加重大軍事演習。 「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最大補給艦,排水量近3萬噸,可同時為兩艘以上艦船進行補給。這艘艦曾參加過第一、第二批護航任務。第六批護航編隊抵達任務海區後,「微山湖」艦將加入其中,繼續為護航行動提供補給保障。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D. 請教個關於航母護航編隊問題
遼寧號戰斗群
除了航母,其他艦船如下:
2艘神盾艦,一般是051C、052C、052D、055各型艦只中選擇。
2艘054A護衛艦,將來可能上054B級
1艘攻擊型核潛艇,可能是093或者093B
1艘是901級大型補給艦(4萬噸),專門給航母補給
1艘是903A型補給艦(2萬噸),專門給艦隊中剩下的其餘艦只補給
如果有需要,可能還有其他艦只(例如掃雷艦等)。
以上是平時訓練時候的配置,如果是戰爭期間,需要增加防空神盾艦的數量,不排除用4艘神盾艦作為航母的護航艦隊!另外,如果任務不同,則艦艇配置也不一樣。
E. "遼寧"號航母編隊訓練過程中,有哪些護航艦
艦只如下:
通常都是2艘神盾驅逐艦,現在一般是052C、052D之類的,到了以後,會換成055型。
兩艘護衛艦,通常是054A型遠洋護衛艦。
再加上一艘兩艘攻擊型核潛艇,一般是093A、093B型。
如果是長時間出行,還需要加2艘補給艦。
1艘是901級大型補給艦,為給航母航行提供補給,4萬噸。
1艘是903A型補給艦,排水量2萬噸,可以滿足4-6艘驅逐艦(護衛艦)1個月的物資。
F. 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等等這些戰艦的作戰任務是怎麼分配的。
驅逐艦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以導彈,魚雷,艦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是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
驅逐艦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90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一節=一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面手」稱號。
護衛艦是以艦炮,導彈,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輕型軍艦。它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又稱為護航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只。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是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面艦艇。
G. 遼寧號航母訓練時有哪些護航艦,武器
護衛艦有052D,驅逐艦有054c,潛艇有039型攻擊潛艇,遼寧艦自身有強大的鷹擊18反艦導彈,空中有直18,殲15
H. 中國護衛艦做什麼
中國目前的護衛艦多裝備近程-中程防空導彈,為艦隊或護航目標提供近距離的防空,以及反艦、反潛任務,以中國目前最先進的054A驅逐艦為例,裝備32聯垂發系統冷發射的HQ-16中近程防空導彈,兩座4聯C803反艦巡航導彈,76毫米艦炮,以及反潛火箭發射裝置,魚雷發射管,還有730近防系統,從其武器配備可以看出其主要作用是進程防空,反潛反艦,可以再低烈度沖突中扮演區域防空角色,但因為其沒有裝備大型的相控陣雷達,在大規模海上對抗當中只能配合大型的驅逐艦(如052C 051B/C)作戰,通過數據鏈獲得遠距離目標並且配合大型驅逐艦上的遠程防空導彈構成立體式的防空全,總體作用從火力射程角度講介於遠程防空導彈和近防武器系統之間。目前中國規劃在建054A15艘,在役11艘,3艘已完成建造工作,1艘在建,部署情況以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分別為5:4:3)。
I. 狼群戰術的戰爭運用
就算在這段由大型水面戰艦主導的時期,體積較小的U型潛艇仍然擊沉了大量盟軍船隻。德國U型潛艇的艇長們稱這段時間為「快樂時光」。U型潛艇的巨大成功源於新戰術的運用和對盟軍運輸船隊關鍵弱點的仔細研究。在戰爭的第一年裡,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就涌現出許多王牌艇長,如奧多.克萊茲默,岡特.普利恩,喬吉姆.賽普克和弗里茲.蘭普。他們指揮U型潛艇獨立展開攻擊行動,每艘艇平均每個月可以擊沉25艘盟軍船隻。但是鄧尼茲認為把大量潛艇集結起來,一起向受到護航艦保護的船隊發起攻擊,可以進一步發揮U型潛艇的特點,擴大攻擊效果。
這個觀點非常的簡單。但是U型潛艇要是想在開闊的海域對運輸船隊發起攻擊,有三個關鍵的問題:第一個是尋找船隊的初始位置,第二是在船隊周圍集結,第三才是真正的攻擊。鄧尼茲的方案是把潛艇編為若干分隊,每個分隊都成直線部署在垂直於船隊航線的方向上,同時在總部通過無線電指揮各個分隊的行動。潛艇指揮官白天把他們中午時的位置信息傳回鄧尼茲所在的潛艇總部,如果需要的話,還要報告天氣情況。反過來,總部指揮官根據最新得到的情報,通知潛艇指揮官調整分隊方位。
如果一切正常,一個潛艇分隊可以攔住一個運輸船隊,同時報告船隊的位置、航向和航速。雖然潛艇可以通過聲納裝置定位船隻的機械噪音,但只有在可視距離內才能發現目標。隨著戰爭的發展,U型潛艇的聲納性能幾乎可以媲美護航艦的雷達。這簡直就是一場發生在盟軍制定船隊航線的指揮官和德國潛艇總指揮官之間的競賽。因為發現目標往往是最難的,許多時候,船隊就從一個潛艇巡邏分隊的中間穿過,卻沒有被發覺。
U型潛艇一旦發現目標,就立即隱蔽起來,監視並跟蹤著船隊。同時向其他各艇發送常規信號報告自己的位置,另外,再發送一個用於方向定位的中頻DF信號。分隊中的其他潛艇收到信號之後,就馬上向船隊靠攏過來。U艇作戰命令中規定了每艘潛艇必須跟蹤記錄其它潛艇發現目標的報告。盡管在這一過程中,潛艇分隊之間頻繁的無線電通信非常容易被海岸上的DF基站攔截,但是鄧尼茲仍然堅信這種戰術運用起來十分安全。
通過監聽海上德軍潛艇發出的DF信號收集情報是非常重要的。在認真研究了這些信號的發送模式後,盟軍積累了一些重要的數據,可以通過對陸地基站截獲的DF信號的分析,粗略的估算出德軍在海上的U型潛艇的數量和大致位置。這種無線電通信流量分析技術的作用非常明顯。但是在1939年,陸地基站只能估算出50英里范圍內的潛艇位置,而且,也沒有人能夠設計發明一種尺寸小到可以安裝在艦船上的DF信號監聽裝置,所以,盟軍的DF信號監聽收集的情報不具有戰術作用。無論如何,U型潛艇的攻擊行動直接暴露了他們的存在,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依靠對無線電通信的監聽。因此,在1940年,德國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U型潛艇的無線電信號是用高度復雜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加密過的。每個密碼機上都有一系列的字母轉子和連接在插板上的插線。轉子的旋轉位置和插線的連接方式每天都根據密碼本進行修改。因此,當操作員敲擊鍵盤上的一個數字或字母,屏幕上顯示的將會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數字或字母。3到4組轉子和不同的插線連接方式可以產生幾千萬種可能的字母組合。鄧尼茲很清楚由恩尼格瑪密碼機加密的信號是可以被破解的,只不過完全破解非常耗時。因此,短時間內破解的信號相當有限,不足以影響潛艇的行動部署。
在U型潛艇發動的最後一次編隊攻擊行動中,潛艇之間非常鬆散,僅通過無線電保持聯系,這次攻擊為他們贏得了「海狼」的綽號。在下令分散攻擊之前,鄧尼茲集結了盡可能多的U型潛艇包圍了運輸船隊,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狼群行動」。對於每艘潛艇,沒有任何的戰術協調,因為要想在那種環境下進行協調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據當時的條件,決定在晚上從船隊的暗處發動攻擊。潛艇利用黑色的夜空作掩護,悄悄接近,而盟軍船隊卻在月光下顯得輪廓分明。攻擊一波接著一波。潛艇下潛到最適合攻擊的深度,僅露出指揮塔。它們迅速突破了護航艦的防禦圈,直撲運輸船隊。高速沖擊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將艇首的4對魚雷全部發射出去,如果可能的話,再發射艇尾的2枚魚雷。在所有魚雷發射完畢之後,潛艇就向船隊的末端方向撤離,或者在商船留下的一片混亂之中下潛溜走。
1940年秋,新的狼群戰術充分利用了盟軍海上運輸的致命弱點。至此,沿岸附近成為受到U型潛艇威脅的主要海域。這些潛艇通常單獨行動,且攻擊時保持下潛狀態。因此,在大西洋兩岸都部署了反潛護航艦。而在廣闊的大西洋中部海域,向東航行的船隊由巡洋艦、較老的戰列艦或者是盟軍潛艇提供保護。而向西航行的船隊一旦離開有德國潛艇出沒的指定危險海域,就分散開來,獨自航行。因此,橫跨大西洋的船隊在沒有護航艦保護的海區航行時,特別容易遭到U型潛艇的攻擊。而護航艦本身,也只能一次對付一艘潛艇。 1940年10月16日,6艘U型潛艇攔截攻擊了編號為SC7的船隊,但是這次攻擊進行的不太理想。這個從加拿大出發的慢速船隊由34艘船隻組成,同行的有為船隊提供東海岸保護的3艘反潛護衛艦和皇家空軍的S25桑德蘭型遠程水上轟炸機。實際上,U-48號潛艇在第一個發現船隊之後立即擊沉了兩艘運輸船,但是馬上就遭到了轟炸機的驅逐。於是鄧尼茲重新集結了一個潛艇編隊,並於第二天晚上發動了攻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類似於鯊魚進食時的狂暴情形,甚至是德國人也搞不清他們都幹了些什麼——有5艘潛艇居然在船隻之間隨意穿行。 到了攻擊結束的時候,共有22艘船被擊沉,這是二戰期間北大西洋所有的船隊中損失率最高的一次。在10月20日,一個新組建的包括了5艘潛艇的編隊(其中有幾艘參加了攻擊SC7船隊的行動)再次攻擊了編號為HX79的盟軍船隊,盡管為這個船隊提供護航的戰艦在11艘以上,包括2艘驅逐艦和3艘輕巡洋艦,但還是有12艘運輸船被擊沉。
U型潛艇的狼群行動讓盟軍在1940-1941年的冬天吃盡了苦頭,但是盟軍不久就制定了明確的對策。最重要的莫過於發明了能夠安裝在小型戰艦和飛機上的雷達,尤其是最新的發射波長為10cm的雷達裝置,可以探測到海面上的U型潛艇和艇上高頻DF信號接收器。2月份,英國皇家海軍把西區司令部從英格蘭南部遷到了利物浦,讓其全權指揮北大西洋商船護航的任務。他們可以動用戰區內皇家空軍的海岸作戰飛機參加反潛行動。另外,英國還在冰島建造了海軍和空軍基地,這將反潛護航范圍延伸到了大西洋中部。1941年3月6日,丘吉爾宣布,英國政府決心投入更多的力量,以贏得北大西洋戰役的勝利。
同時,西區司令部明確規定了護航艦隊的組成,艦隊的領導體制和訓練方法,並且研究了標准化的戰術反潛作戰條例。1941年4月,發布了第一本戰術手冊——西部戰區護航作戰指導原則。按照該原則,護航艦隊的首要任務是護送運輸船隊安全及時地達到目的地,其次才是擊沉德軍的U型潛艇。
在護航艦隊的反潛作戰能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天氣也有了很大的好轉,而且英國雷達的性能也提高了許多,這些有利條件為英國在3月中旬取得的巨大勝利奠定了決定性基礎。在那次戰斗中,2艘大型U型潛艇普利恩號和斯開普客號在海面上被擊沉,而另外一艘克萊茲默號,被皇家海軍俘虜。這三艘潛艇的損失,標志著U型潛艇「快樂時光」的結束。沙恩霍斯特號和內賽勞號撤回了法國布雷斯特港,德國封鎖切斷不列顛群島的威脅也隨著解除。1941年4月,美國政府宣布擴大中立海域。新的海域包括了冰島和大部分大西洋中部海區,這使得焦慮的英國人更加鬆了一口氣。至此,美國海軍的護航范圍覆蓋了半個北大西洋,同時可以通過公開頻道放心的廣播盟軍船隊和飛機的位置。
1941年春季,在大西洋中部海區為運輸船隊提供反潛護航的行動正式結束。在同年6月,剛剛組建不久的加拿大皇家海軍在紐芬蘭建立了一個基地,加拿大護航艦隊從這里出發可以直達冰島,在那裡和英國艦隊交接運輸船隊。這填補了船隊航線上的最後一個空缺。位於紐芬蘭的加拿大皇家海軍護航艦隊擁有幾艘新造的輕巡洋,一些從美國海軍退役的舊驅逐艦(艦員全部都是新手),再加上數量非常少的高性能的驅逐艦,因此,他們的戰鬥力比較弱。但是,西區司令部的總司令說:「這基本可以解決船隊在北大西洋的安全問題」。所有人都不希望他們和德國潛艇遭遇。1941年夏,英國人在破解英格瑪加密信息的過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幾乎可以確保船隊在海上再也不會面臨任何來自U型潛艇的危險。 到了5月份,在A3護航艦隊中,美國海軍只剩下了幾艘海岸警衛隊的輕型裝甲艦和極少的驅逐艦。這支護航艦隊名義上是美國艦隊,但主要卻由加拿大輕巡洋艦構成。加拿大皇家海軍再次接替了大部份快速船隊的護航任務,而第24艦隊下屬的作戰部隊絕大多數也都是加拿大人。由於冰島已經不再作為護航交接地,船隊必須在愛爾蘭北部和紐芬蘭之間直航。只要船隊按直線航行,同時這些輕巡洋艦和驅逐艦不要太熱衷於攻擊德國潛艇,那麼安全方面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但事與願違,德國潛艇在1942年夏末充分利用了這些潛在的機會發動了多次攻擊。
鄧尼茲將軍發現了商船隊緊靠著北部遠處巨大的回環型路線航行,他們的護航艦隊非常的薄弱,因此,他就把潛艇部隊主力轉移到了大西洋中部海域待機行動。加拿大護航艦隊依舊護衛著慢速船隊,他們還沒有安裝更加先進的艦載雷達裝置。艦上的第一代雷達很容易被U型潛艇上最新的雷達信號探測器發現,而且護航艦隊中的驅逐艦太少——驅逐艦航速較快,這在反潛作戰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整個艦隊中只有一艘加拿大皇家海軍護衛艦安裝了最新的DF信號監聽裝置。更要命的是,從2月份開始,盟軍再也無法對德軍U型潛艇的無線電通訊流量作精確分析。隨著在大西洋中部海域潛艇數量的迅速增加,戰役發生了重要轉折。
1942年秋,雙發的遭遇戰最終爆發。經過一系列的海上戰斗,加拿大海軍戰敗並撤出了大西洋中部。從7月到1942年底,盡管跨洋商船隊中由加拿大負責護航的船隊只佔總數的30%,而且幾乎全是慢速船,但是損失的船隻卻佔到了盟軍同時期在該海域所有損失的80%。英國隨即譴責了加拿大海軍的無能,但是沒有高性能雷達的戰術支持,加拿大皇家海軍只能盲目的作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曾經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比如提前發射照明彈幫助發現並預防潛艇攻擊。但是這種方法很笨也很危險,所以很快就放棄了。相比之下,發展快速船隊並由裝備精良的英國戰艦提供護航,效果會好得多。英國驅逐艦上最新的DF信號監聽裝置可以截獲U型潛艇在海面上發出的電波,這迫使附近的德軍潛艇只能下潛到海面之下,和外界的聯系也因此中斷。同時,英國海軍的10cm雷達可以在夜間為整個船隊構建一個堅固的防禦網。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准確的戰術情報,英國海軍擋住了「狼群」的圍攻,逐退並最終擊沉了U型潛艇。
11月,在一次圍繞編號為SC106的船隊的保護戰中,加拿大艦隊慘敗——15艘船被擊沉。在這之後,英國於12月初就著手部署,以便讓加拿大海軍和剩下幾艘美國戰艦撤出大西洋戰區,不再為跨洋船隊提供護航保護。盡管A3艦隊在大西洋中部的戰績沒有其它4個加拿大艦隊那麼差,但是它的裝備和加拿大戰艦一樣的落後,賽克特里級輕型裝甲艦航速過慢。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原因。
自從1941年將大西洋西部航線的控制權和加大拿艦隊的指揮權交給美國以來,英國一直耿耿於懷。而且在11月末,由於需要支援盟軍在北非的登陸行動,英國暫停了在大西洋東部海域的反潛護航作戰。英國不僅要和整個世界並肩作戰,還要獨自穿越滿布U型潛艇的大西洋中部。所以,英國接管了整個大西洋戰役的作戰指揮。1942年1月,加拿大退出了戰役,A3艦隊也准備解散,至此,為橫跨大西洋的商船提供護航的重任就全部落到了英國人身上。
1943年初,英國皇家海軍承擔了在北大西洋為船隊提供護航的主要職責,而大西洋中部海域也成為德國第七代U型潛艇最後一個可以肆意妄為的「獵食」場所。德國海軍希望贏得某種戰略性的勝利。1943年初,在超出盟軍常規路基戰斗機作戰范圍之外的大西洋中部海域,一共游弋著100多艘U型潛艇。船隊要想避開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1943年的1月和2月,在破解U型潛艇通信密碼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所以,盟軍船隊再次進入了該海域。但是和加拿大艦隊在秋季的遭遇一樣,慢速船隊只要離開了友軍戰斗機的保護范圍,一旦遇到20到30艘潛艇,那命運是很悲慘的。1月份,為了保護編號為SC118的船隊,英國皇家海軍的護航艦隊與德國潛艇進行了激烈的交戰。此役盟軍共擊沉4艘U型潛艇,而自己損失船隻11艘。
1943年2月20日,德國人截獲了重要情報,編號為ONS166的盟軍慢速商船隊將向西跨越大西洋,隨後,U型潛艇奉命在大西洋中部海域集結待機。為船隊提供護航的是A3艦隊,它的組成包括美國輕型裝甲艦斯賓賽號(WPG-36)和坎培爾號(WPG-32),加拿大輕巡洋艦羅森號、屈利姆號、多芬號和豈力沃克號,英國輕巡洋艦蒂安薩斯號和波蘭驅逐艦布澤號。第一艘U型潛艇發現船隊之後由於害怕被DF偵查裝置發現,所以馬上撤退了。第二天,英國皇家空軍120飛行中隊的一架「解放者」遠程轟炸機炸沉了一艘潛艇。但是,隨著船隊逐漸遠離了空軍的保護范圍,德國潛艇加強了攻勢。在21日夜晚,U型潛艇突破了護航艦隊的外圍防禦。盡管坎培爾號擊沉了一艘潛艇,但是由於海面天氣惡劣,德軍潛艇的攻擊又是一波接著一波,這使得組織有效的防禦幾乎不可能。24日,加拿大改進型凱特來納巡邏機飛抵增援,一舉炸傷2艘德軍潛艇,並將其餘大多數潛艇擊退。但是德國潛艇躲到了濃霧中繼續向船隊攻擊。2天之後,殘酷的戰斗結束了,盟軍損失了14艘船隻。
3月份一系列激烈的護航作戰再次證明了一點——就算是強大的重型艦隊也不能把商船隊平安無恙的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目的地。盟軍之前一直把U型潛艇用於報告天氣情況的信號編碼作為破解德軍部署攻擊行動時無線電通訊的關鍵。一旦德軍改變了編碼方式,那麼盟軍情報部門就無法再獲取必要的信息,以制定能夠避開大量潛伏在大西洋中部海域的德軍潛艇的船隊航線。在3月份的前三周,所有的船隊航線都被德國截獲了,其中一半遭到了攻擊,損失率達到了22%。
在3月16日到20日之間對編號為SC122和HX229的船隊的攻擊行動中,德國海軍取得了最為輝煌的勝利。40多艘U型潛艇參與了攻擊,這是整個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狼群」。攻擊持續了4天,盡管盟軍把兩個船隊結合在了一起並加強了護航力量,但還是有21艘船被德軍潛艇擊沉。3月下旬,由於海上風力非常大,盟軍商船隊才得以躲過U型潛艇的猛烈攻擊。到3月底為止,盟軍在大西洋中部海域一共有71艘船被擊沉。 盡管如此,但是到了3月末,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盟軍達成決議,把從西經47°到不列顛群島之間的北大西洋海域控制權全部交給英國,從1943年3月30日開始,在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所有作戰行動受英國的統一指揮。盟軍不僅調派了幾艘盼望已久的航空母艦和更多的遠程作戰飛機加強該海域的反潛力量,而且組建了強大的後援力量,及時提供有效的海上支援。 另外,盟軍的密碼專家破譯了德軍的密碼,這使得盟軍可以設計更加安全的航線。同時,通過監聽德軍潛艇的無線電通信,發現他們的士氣非常低落——反攻的時機成熟了。更為有利的是,海面上的天氣大為緩和,暴風雨少了很多,這使得驅逐艦利用雷達和DF偵查裝置清掃海面更加高效。英國總指揮部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開辟了遠離德軍潛艇潛伏區域的安全航線,運送了大量物資。同時將反潛力量強大的船隊作為誘餌派遣到U型潛艇的包圍圈中——宰殺「狼群」的時刻終於到了。英國的戰術終於奏效,打破了「狼群」神話。在4月末,英國艦隊保護一支有46條船組成的編號為ONS5的船隊由東向西航行時遭遇了德國潛艇。1943年4月28日,一艘德國潛艇發現了船隊,但是立即就被前來增援的美國海軍的一架卡特里娜轟炸機驅逐到了冰島南部。艦隊奮力抵抗U型潛艇攻擊,它們亟須支援。在那時,情報不是很精確,所以制定航線時需要一定的猜測技巧。同時,德國海軍的情報部門破譯了盟軍船隊的通信密碼,因此至少有40艘U型潛艇集結在ONS5船隊的前方海域。從1943年4月29日到5月1日,一直有盟軍飛機斷斷續續從冰島和紐芬蘭起飛支援船隊。紐芬蘭的戰機向最西邊的德軍潛艇發動了攻擊,並擊沉了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第2後援艦隊的4艘驅逐艦也加入了1943年5月2日和3日的戰斗,一直到補給燃料時才離去。
盡管船隊航線設計的比較成功,盡管遠程戰斗機飛行員在不利天氣下作戰相當英勇,但還是沒能擋住U型潛艇在5月4日再次對ONS5船隊發動攻擊。由於護航艦數量少了許多,防禦力量嚴重不足,導致6艘商船在晚上被擊沉。到了5日,德國潛艇利用惡劣的天氣作掩護又擊沉了另外4艘,而盟軍派出支援的戰斗機卻沒有發現船隊。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只剩下了7艘護航艦,船隊已經不可避免的陷入了15艘德軍潛艇的包圍之中。
但是很幸運,在6日凌晨,這7艘戰艦盼望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第1護航艦隊及時增援。同時海上起了大霧,這對皇家海軍驅逐艦上的10cm雷達來說,正是發揮作用的大好機會。當U型潛艇四下摸索而找不到目標時,護航戰艦則一個一個搜尋德國潛艇並擊沉他們。到了日出的時候,護航艦隊一共擊沉了5艘潛艇。另外有兩艘潛艇在搜尋船隊時相撞而沉沒。經過一夜的混戰,德軍損失了7艘潛艇,鄧尼茲不得不放棄進攻。
盟軍完全放棄了躲避戰略,整個5月份,盟軍戰艦一直在主動搜尋攻擊德國潛艇,許多U型潛艇遭到「屠殺」。比斯開灣是U型潛艇轉移時的必經之地,在這里,50架盟軍空軍戰機對潛艇發動了猛烈攻擊,取得了巨大勝利。僅5月份,盟軍就擊沉了41艘U型潛艇,同時只損失了7艘商船。1943年5月24日,鄧尼茲將軍被迫承認了失敗,召回了「狼群」。不管懷著何種目的,北大西洋戰役已經結束了。1943年,商船損失直線下降,而新船建造迅速飆升,這一年新增船舶運量達到了1400萬噸。
在1943年的整個夏天,U型潛艇試圖繼續在從加勒比海到北非的北大西洋南部海域發動攻勢,並在燃油補給艇的支援下,擴大作戰范圍。但是德國潛艇使用的英格瑪密碼已被破解,它們的行蹤完全暴露在盟軍面前,完全成了美國海軍由航空母艦組成的反潛艦隊的獵物。9月份,德國海軍在U型潛艇上安裝了重型防空武器和新研製的聲音制導魚雷,准備再次發動大西洋攻勢,但最終都失敗了
到了1943年底,U型潛艇在大西洋上已經很難運用「狼群」戰術了。它們只能獨立作戰,而且不能對外發送無線電信號以免暴露自己,這使它們成為了正真意義上的潛艇。雖然在二戰末期的最後18個月中,德國潛艇一直在海上巡遊,但它們再也不能對盟軍構成威脅了。
J. 霍頓爵士怎麼訓練美國潛艇
1942年4月起飽受潛艇之苦的美國也開始編組護航船隊。但是,鄧里茲的」」狼群」」繼續南下,進入了加勒比海和南美海域。廣闊的大洋上有無數條航線,處於攻擊一方的德國潛艇完全掌握了主動權,不斷把目標從一個點轉移到另一個點,美英有限的護航兵力疲於奔命,防不勝防。整個1942年,商船的月損失都保持在60萬噸左右,像注足了氣的氣球,居高不下。
1942年11月,英國的霍頓爵士接替諾貝爾,負責指導反潛戰。在諾貝爾負責期間,由於缺乏護航艦只,所有的新艦都是立即投入戰斗以至於人員都不曾接受適當的訓練,等到雷頓接手時,由於造船工業的加速發展,專供反潛作戰的艦只開始逐漸增多,於是他可以把它們組成護航群,加以適當的訓練,以迎接大西洋中的新戰斗。
霍頓也像鄧里茲一樣,深知士氣在戰爭中的極端重要性。所以他也像鄧里茲一樣要求其司令部具有高度的指揮能力和奉獻精神。這樣才能使所有護航艦只的艦長和飛機機長對一切戰斗都充滿信心。
正像鄧里茲站在碼頭上歡迎潛艇返航一樣,霍頓親自乘坐小型護航船隻和巡邏飛機在海上監督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