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作文什麼叫寫作方法

作文什麼叫寫作方法

發布時間:2025-05-06 07:24:50

❶ 常見的寫作手法有哪些並舉例。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

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二、欲揚先抑

在作文中,採用這種手法,先表達對所描寫的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後,一般來說,總是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了看法。但在轉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三、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對比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寫作中的對比手法。

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五、前後照應

指文章中的前伏或交代與後文相照應。

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開頭說:「我早已想寫—點文字,來記念幾個青年的作家。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藉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

這里是一個伏筆。後文有許多地方與這段文字相照應。這些前呼後應的文字,不僅使文章結構嚴密無隙,而且反復嘆詠,強化了感情表達。

❷ 寫作方法與技巧有哪些的

寫作方法與技巧有哪些的

寫作方法與技巧有哪些的,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寫作文的方法,可是隨著大家步入職場,都慢慢遺忘了,我們可以來重溫一下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寫作方法與技巧有哪些的相關資料。

寫作方法與技巧有哪些的1

一、含義

寫作技巧就是表現的技巧、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採取有效藝術手段。寫作技巧受限於作者的世界觀、藝術觀,同時又作用於他的寫作實踐,為寫作活動服務。

二、特點

有四個特點:

1、穩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穩固。

2、互滲性。文章寫作中的技巧和方法,雖因文章門類和品種的不同有所差異,但在文章寫作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參照、相互影響的,於是就形成了寫作技巧的互滲性特點。

3、創新性。寫作技巧如果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規,而無創作發展,那麼文章就會僵化、萎縮,乃至消亡。

4、審美性。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寫作技巧,將不同時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組合成絢麗多姿的文章大廈,因而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

三,方法

寫作技巧在寫作活動中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寫作技巧是實現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作者的寫作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寫作意圖。所謂的寫作意圖,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達什麼樣的生活和思想內容,以及通過這種表達達到什麼目的。而要使這一寫作意圖圓滿實現,就必須依靠寫作技巧。

第二,寫作技巧是構成文學作品藝術性的內在因素。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即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或表達思想感情所達到的完美程度。這種藝術性的取得,決定於作者的世界觀、創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在具體的作品中,藝術性表現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意境我典型形象,從而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文學作品的藝術性雖不同於形式美,但它更多地體現在與內容和諧統一的藝術形式之中,而藝術形式的完美創造,則依靠寫作技巧。

那麼什麼是寫作技巧的操作訓練呢?

(一)師法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豐富多採的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材料,而且為我們提供了生動鮮活的關於寫作形式與寫作技巧的深刻啟示。例如,巧合與懸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固有形式或手法對比與映襯,常常是構成大自然優美景觀及藝術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人生和自然的規律中寓含著曲折美、變化美、節奏美;蟬鳴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常見的`景象中包含著動與靜相反相成的藝術辨證法則......因此,我們學習寫作技巧,必須首先向生活學習。只有勤於觀察生活,深入體驗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閱讀、借鑒

即從古今中外的優秀文章(以及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凡優秀的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較高,其寫作技巧往往是嫻熟而又富於創造性。多讀優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內容的同時,注意其寫作技巧,看作者是運用哪些來表現思想內容,實現寫作意圖的,並且分析這些寫作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及其所取得的寫作效果。在此基礎上,還應結合實際(寫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藝術修養的實際與題材和表現對象的實際)進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來,經過改造為我所用。這樣,久而久之,潛移默化,自己的寫作技巧,自然會有所提高。

(三)經常練筆

這是具有本質意義的技巧操作訓練。清人唐彪寫道: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作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沈虹野雲:文章硬澀由於不熟,不熟由於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寫才能熟,熟才能生巧,這是不可更易的規律,任何企圖改變或超越這一規律的人,永遠也掌握不了寫作技巧,永遠也寫不出好文章。只有經常寫,反復寫,才可能在寫作者身上固定下一個寫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統,一個自動化的寫作行動方式。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懂得那些語言藝術大師們為什麼諄諄勸誡我們大家都應該寫、寫、寫,寫得盡量多了。

寫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技能階段,一是熟練階段。技能階段,是無法之中求有法,能過觀察、體驗、多讀、多寫,學習並掌握了一些寫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將它們運用於寫作實踐。這是掌握寫作技巧的第一階段。熟練階段,是有法之中求變化。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而掌握了包括寫作的辨證藝術在內的多種寫作手法,並能將它們純熟自如、富於創造性地運用於寫作實踐。這是掌握寫作技巧的第二階段。古人說: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規矩也。識得活法,並能運用活法是掌握寫作技巧第二階段的重要標志。

掌握寫作技巧,對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任何否定寫作技巧在寫作中的客觀作用的觀點無疑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把技巧絕對化,走到唯技巧論的極端。因為,決定文章價值的主要因素,還是內容,脫離了豐富而深刻的內容,文章的審美價值乃至藝術性,也就不復存在了。這一點,尤其應該引起初學寫作者的重視。

寫作方法與技巧有哪些的2

一、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先學好本單元的課文。

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這個單元的例文,均有啟發引領本單元作文思路的作用。我們要分清課文的類型,知道課文是寫什麼的。文中運用了那些描寫,常見的描寫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場面描寫、環境描寫、肖像描寫等,用筆把這些描寫畫出來,並練習在自己的作文中應用。有不少課文中運用了不同的修辭方法,課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歇後語、對偶、引用、反問、設問等,試著先把它們找出來,再把它們畫出來,看能否在自己的作文中運用。還要看課文的開頭怎樣扣題的,中間怎樣把主要內容一步步說清楚的,結尾是怎樣升華主題的。這些都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照著葫蘆畫瓢」是課文和作文關系的真實寫照。

二、在學習第一篇課文時,老師就要把本單元的作文任務傳達給同學們。

說明本單元的課文安排類型和作文類型,讓同學們提前知道作文任務,帶著任務學課文效果會更好些。老師要求同學自己讀懂要求,吃透寫作內容,明白寫作范圍。有了課文引路,又知道了寫什麼內容,用一周多的時間醞釀怎樣寫,這樣每一篇作文都是打的「有準備之仗」。這樣的文章能寫不好嗎?

三、明白了要寫的內容和范圍之後,就要留意自己的生活和身邊的人物,尋找寫作的素材,主動「找米下鍋」。

「留心處處皆文章」,只要細心觀察,我們就有寫不完的材料,有趣的事,快樂的事,後悔的事,每件成功的失敗的事都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們身邊有各具不同特點的人,熱心的,善良的,淘氣的,貪吃的,芸芸眾生中有寫不完的人。生活中的吃喝玩樂,學習中的酸甜苦辣,課內課外,各種活動,都可以寫進我們的作文,這樣的作文是真實的,而且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大家愛讀,生命力就強。

四、明白了寫什麼,找到了寫作素材之後,就要給自己的作文擬一個好題目,好的作文題目既能和作文內容完全吻合,又能新穎別致,看了富有新意的題目,人們就想看全文的內容。

像美國小朋友BoyuCHen寫的《我們班的兩座「山」》,北京亦庄實驗小學的連曉曦的《是誰偷走了我的快樂》,黑龍江蘿北縣楊洪金的《冤家路寬》,我們學校賈培崢同學的《情滿教師節》等作文題目,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用簡妙作文的寫法寫出簡潔扣題的好開頭來。

《簡妙作文,一學就會》是我們編輯部李凌總編獨創的一種作文教學方法,曾在中央電視台《成長在線》欄目中多次播出,受到全國小朋友的歡迎,其教材多次修改,出版17次,一次次掀起搶購狂潮。簡妙作文的開頭要求是扣題、定位、引下文。扣題就是把題目中的重點字或詞寫進第一段中。如黑龍江蘿北縣第三小學的趙佳欣同學的《「不男不女」的尹嘉宇》開頭是這樣寫的:「在蘿北縣第三小學六年一班裡,有位『不男不女』的同學,她就是我的朋友尹嘉宇。」北京瀛海二小的張彬同學的《大度的爺爺》開頭是這樣定位的:「我的爺爺是一個很大度的人,他對人溫和忍讓,從不和別人斤斤計較。」這樣的開頭既扣住了題目,又讓人產生看下去的慾望。

六、下大力氣寫好中間部分。

簡妙作文把作文的開頭叫做鳳頭,把中間段稱作豬肚,它應該是豐富飽滿的。因為它是全文的重點和核心,我們一定要下大功夫把它寫好,要詳細描寫事情的全過程,運用多種描寫和修辭,把經過寫的生動而富有情趣。有的同學寫作文時按開頭中間結尾三段式寫法,從我們學的課文上看,卻大多把文章分成許多層次,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移位,一層層地反映出課文的全貌。我們來看一下《大度的爺爺》的中間部分:「那天早上,朝陽初上,空氣清新,我爺爺照例早起鍛煉,他沿著村裡的土路散步,正在土路中間慢慢走著,一個青年男子卻把我爺爺給撞倒了,爺爺一看,他就是我們村出名的不講理的人,所以人們都管他叫張不理,更可氣的是他撞了人連句客氣話都不說就揚長而去,爺爺看清撞他的人是張不理,就沒跟他計較,爬起來拍拍身子前面的土,繼續散步。

爺爺回到家,我爸和我三叔、四叔看到我爺爺身子後面全是土,就吃驚地問爺爺:「爸,您這是怎麼了?」我爺爺說:「沒怎麼呀!就是張不理在道上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摔倒在了地上,又沒受什麼傷,沒事的!」我爸一聽就火了,叫上我三叔、四叔去找張不理,邊走邊氣哼哼地說:「撞了人也不過來看看,太不懂道理了!」我爺爺在後面緊追,不讓爸爸去找人家,氣頭上的爸爸哪能聽爺爺的。

爸爸和三叔四叔一口氣跑到了張不理家,找到了張不理,張不理還在那兒狡辯呢,我爸剛要伸手教訓他,我爺爺就氣喘吁吁地跑來了,讓我爸快住手,爺爺說:「人家撞我是不小心,誰家還沒個著急事,都是鄉里鄉親地住著,有話好好說,吵吵嚷嚷像什麼!不怕人家笑話嗎?」一席話說得爸爸低下了頭,連平時最不講理的張不理也臉紅了,趕緊給爺爺拿了個小板凳,讓爺爺趕快坐下。

七、有許多初寫作文的`同學,對中間段的描寫總是不過關,寫的過於粗略,缺少對人物的刻畫和情節的描述,不少老師給學生寫上「不具體,缺細節」的批語,但這對以後的作文並不起什麼作用。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難以扭轉的局面呢?「作文是問出來的」,教師應採取多問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增補能力。記事的作文我們可以設如下問題:你把事情的時間地點交代清楚了嗎?當時的情景和場面是怎麼樣的?有哪些人參加了這件事?他們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對這件事有什麼不同的態度?這件事開始怎樣?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事情的結果如何?你怎樣評價這件事?下面是連曉曦作文《捉魚》的中間部分:我們站在岸邊,俯身往水裡一看,嘿!魚還真不少,我們個個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都迫不及待地挽起褲腳,撲通撲通跳進水裡,我們一人一個角,把魚圍起來,來個瓮中捉鱉。大家眼中有魚無人,只見黎薇和梁瀟為了搶一隻小魚,「咣」地一聲撞上了,小魚擺擺尾巴遊走了,不再和她們捉迷藏。高尚更可笑,魚還未捉到一條,人卻撲通一下坐到了水裡,先把自己變成了一條美人魚。張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抓到一條魚,真是笨得優秀。「啊」從後面傳來一聲驚喜的聲音,任凱陽為了抓到那隻和他周旋了半天的小魚,竟趴在了水裡,攤開手一看,魚早沒了蹤影,「唉!魚比人聰明呀!」他坐在水裡自我解嘲。畢竟有幾個聰明人,不長時間我們就抓了一大些魚。「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我們拿著勝利的果實,亨著小曲兒,朝小區門口走去。沒想到還沒到小區門口,就被保安叔叔攔了下來,他讓我們把魚倒回去,說那是小區養的魚,我們不放魚他就不放人,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沒辦法,我們只好按保安叔叔的要求,把撈來的魚完璧歸趙。

寫人的作文也要通過多問,全面反映出人物的特點。需要指出的是,人物的特點必須用具體的`事例反映出來。對記人的作文,我們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你寫的人物是誰?他是干什麼的?和你的關系如何?他的特點是什麼?你准備用幾件事來突出他的特點?你想用什麼描寫來表現他的特點?你能應用修辭方法嗎?你對這個人有什麼評價?我們來看一下孫小劍同學的作文《嚴厲的哥哥》的中間部分:這不,在今天的聽寫中,我又寫錯了一個字,我正在改這個字的時候,哥哥走過來,拿起我的本看了看說:「真有能耐,剛剛學過的字也能寫錯!」我無可奈何地笑了笑,趕緊把錯字改對了。

接下來,哥哥並沒有因我改錯態度認真而放過我,他又翻開我的語文書問了我好幾個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我能很熟練地答上來,有的回答得不很熟練,哥哥聽了我的回答後,臉色有些不高興了,他生氣地說:「這些都學過了,怎麼還這么生?」我趕緊分辯說:「不是……」哥哥不容我解釋:「不是什麼?你就別強詞奪理了!」我今天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

他正數落我的時候,我的好友李斯特來找我玩,我哥可不管這些,還是當著同學的面毫不客氣地批評我,真讓我下不了台。我心想:我都這么大了,你怎麼也得給我留點面子呀!後來在李斯特的央求下,他總算開了恩,允許我們出去玩會兒,臨出門時,他不忘給我戴上「緊箍咒」:「2點半,不,2點10分必須給我回來,否則的話,你學過的課文都得給我讀10遍!」

八、文章的結尾是能否得高分的關鍵,「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也可用在作文結尾上。

《簡妙作文,一學就會》的結尾要求是照應開頭寫所感。這個所感就是感想、感受和感悟。結尾通過獨到的認識和中肯的評價,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自己的認識得到提高,提升了作者的做人品味。我們看一下趙卓亞的《小雨沙沙》的結尾:雨啊!你不雜塵滓,有著天使一般的心靈,用生命為萬物譜寫樂章。你將世界洗刷,讓一切都變得清晰,將醜陋骯臟收在自己的體內,隨自己葬入土地。有人說,下雨是雲發怒的樣子,我想不對,雨應該是雲最美的化身,是上蒼贈與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還有趙雁南同學的作文《讓愛永恆》的結尾:看,生活中竟有這么多的愛。愛是那麼偉大,又是那麼無聲,何必不讓愛永恆呢?只要每一個人都伸出我們的雙手,幫助一下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愛就產生了。幫助別人是愛,被人幫助也是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就會愛滿人間。

九、 寫作文要遵循從說到寫的原則

當我們學好課文、吃透本單元的作文要求、把要寫的素材、要用的修辭和描寫、文章的題目、作文的開頭中間結尾等這一切都准備好後,我們還應該把作文內容在大腦中過濾一下,給同學或老師說一說。說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有利於理清思路,為以後的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十、作文的材料確定之後,又細致地給別人說了一遍,作文的雛形已形成了。

這時就可以找出稿紙,動筆寫作文了,要按格式要求,題目居中,每段空兩格,標點佔一格,一行末的標點可放在格外,每行的第一格不能是標點。層次要清楚,語句要通順,不寫或少寫錯別字。寫完後要認真通讀一遍後,沒有問題了,再交給老師批改審閱。這樣認真地寫過課本上的八次作文後,老師排好名次後再發給你,你就有半個作文集了,一個學期就有一本屬於自己的作文書了。只要堅持寫下去,到高中時有不少同學就真的可以出書了。

這就是我們寫作文的線路圖,每個同學都能做到,大部分同學都能完成,到那時,我們的作文將會大上一個新台階。

❸ 作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

任何年級段的學生,對於寫 作文 ,都會感到很頭疼!作文真的是這么難嗎?對於作文,該怎麼辦?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作文的寫作技巧和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高中作文 的技巧和方法

我認為,其實,包括大作家在內,寫作(文),面臨的莫過於就是解決三個問題,即「寫什麼,為什麼寫,怎麼寫」的問題!

寫作文,首先,要明確你的寫作內容或叫寫作對象是什麼,你只有知道要寫的是什麼,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下筆不離題。其次,要知道自己的寫作動機是什麼,即為什麼寫的問題。你要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寫這個而不寫那個,是因為寫這個能充分表達你的思想和情感。最後就是怎麼寫,這包括表達技巧和結構安排兩大方面。即用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和結構布能實現你自己的寫作目標。

對於高中作文,按照新課標,現在的考試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察,這是個綜合內容,所以高二的學生,一方面要關注時事,關心周邊的人和事,要善於思考,善於從本質看問題,要有自己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要多讀多練筆,多積累素材,多參加一些類似 辯論 賽的活動。切不可單純的背 範文 ,死板硬套編作文!

作文怎麼輔導

孩子讀小學,不喜歡寫作文,作文水平一般,家長可以怎麼輔導他呢?—— 小學作文 輔導系列3:揭掉「作文我不行」的錯誤標簽。

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大家好!這里是100 教育 家長之家頻道,我是我09。今天是2018年12月3號,是我們的第189期。

本期主題:小學作文輔導系列3,揭掉「作文我不行」的錯誤標簽

近期的小學作文輔導系列專題課程,我將手把手教會家長如何成長為一個小學作文輔導業余專家,以自身的能力和能量引領、帶動自家孩子走上作文高分之路!本期是繼上期家長輔導作文要配合「五個一」之第二個「一」:一個 故事 。

1、孩子作文能力學情診斷,家長配合「五步走」之「一個故事」

怎樣寫好小學作文呢?應當根據小學不同學齡段來具體分析和輔導。常規來說,家長所能夠提供幫助的階段,只限於小學作文階段、到高中 高考作文 時候,大多數家長就無能為力了。但話說回來,只要小學階段的作文基礎牢靠了、扎實了,到初高中時候,通過中高考前的魔鬼式綜合訓練,中高考高分作文就自然而然了,家長們也不必再費心和操心了!

為了方便非跟讀的家長准確捕捉本課程重要信息,有必要重復說明一下小學生作文能力學情診斷的五個原因,以及家長成為自家孩子作文輔導專家的「五步走」:

五個原因:一是寫作文門檻定得太高。二是學生自己心理設限而生出了畏難情緒,認為「我不行」。三是把寫作文從語文課和生活中,完全獨立了、脫離了。四是寫得太少。五是寫了不改。

五步走:第一步,一通電話。第二步,一個故事。第三步,一次「惡作劇」。第四步,一個輸入法。第五步,一台家用列印機。

孩子作文能力學情診斷的五個原因,以及家長必須學會並熟練掌握、反復應用的這「五步走」,既是針對學情診斷五個原因,分別制定的五個相應解決策略。這些小方法、小策略都是我在輔導孩子們作文時候,根據不同學齡段同學的不同作文能力,針對性實踐過的,且是確確實實可以快速見效的。

2、「一個故事」的設計思路和原理是什麼?

「孩子作文能力學情診斷,家長配合五個一」的第二個「一」,是「一個故事」。

「一個故事」的作文能力學情診斷創設,是以心理學「錯誤認知」相關原理為依據,以「左右腦全腦思維」的作 文化 應用,針對性消解「學生自我心理設限而生出畏難情緒,認為我不行」這個問題。

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高中生,有很多同學在每次語文考試中被作文拉低分數,最直覺的反應是:「作文?我不行!」

真的是這樣子嗎?不,絕對不是。作文是什麼,作文只不過是一個人表達自己慾望的方式和手段而已,尤其對於思維極度活躍的小學生而言,還有人完全沒有表達慾望的么?只要有想要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慾望,那麼,作文就是再自然不過的必然結果。可是,為何這個本該那樣自然而然的過程和結果,在很多小學生那裡卻不能夠順利達成呢?細細分析,至少有三種類型的原因。

第一是情緒化推論導致的。什麼是情緒化推論?就是把自己的情緒當做真理的證據——可是,親愛的,一個人的情緒有什麼合理性可言呢?那就是三月的天、孩兒的臉,每一秒都有可能變的呀。可是不少小學生,卻從不良 家庭教育 模式中,被動習得了這么一種思維模式:「我感到無力和無望,所以我的問題肯定不可能解決」;「我有欠缺,所以我的語文和作文都學不好,我一定是一個毫無價值的人」。

第二是心理過濾導致的。什麼是心理過濾?這是一個連有些成年人都數十年如一日擺脫不了的錯誤認知方式 ,比如今天一大早出門一腳踩到狗屎了,於是這一天的大大小小所有事便都特別不順,簡直每一樣兒都叫人加倍痛苦和痛恨。小學生也一樣,如果父母是那種負能量滿滿的人,看電視,從國家新聞到地方新聞、從嚴肅型焦點訪談到娛樂型相親節目,哪一個都能說出一大堆的不好,於是孩子也便潛移默化習得了這種模式:他們的眼睛裡只能看得見日常生活和學校生活中的「消極東西」,一個心裡裝滿了消極東西的人,能寫出「有意思和有意義」的、符合審美要求和考試要求的好作文嗎?不但寫不出,而且這種「選擇性吸收」的灰度認知,將會隨著日復一日長進小學生的思想意識里,成為他們的血液,即所謂積習成命,並將成為他真實人生的樣子。

第三是貼錯標簽導致的。什麼叫做「貼標簽」?認為一件事一旦發生了,它就會反復發生,尤其是不好的事情。比如有些小學生一次作文寫不好,於是便會形成「寫作文?我不行」的認知,進而形成「學語文?我不行」的認知,再泛化而形成「學習?我不行」的認知。於是,從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這孩子都會告訴自己「我不行!」時日漸久,「我不行」就成了他的標簽、成為他這個人。由於社會教育大環境和家庭教育小環境雙重原因,每一個小學生身上都或被動、或主動地貼上了各種各樣的錯誤標簽。

3、「一個故事」,是如何解決小學生錯貼標簽認為「作文我不行」的問題?

一個人為什麼會認為「我不行」?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自己能力確實有限,二是所取得的成功與期望值之間的差距不合乎自己或身邊人的目標。

第一種,能力確實有限的情況。對已經上到四五年級的學生而言,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能夠一路從小學一年級持續學習各科目,並順利升級到需要寫五六百字甚至千字作文的學齡段,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該同學的智商是沒問題的!

對一個智商沒問題的學生而言,每天都在主動或被動使用著母語,並通過母語的口頭表達與身邊人們實現各種各樣的交互——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作文的過程,區別無非是這些口頭表達的語言有沒有被記錄下來而已。就連《論語》那樣的千古絕唱,也不過是日常的口頭表達,被有心人記錄下來整理成冊而成。小學生每天每時每刻的口頭表達中,不知有多少如同星光和太陽光那樣閃耀著無垠光芒的思想火花,而這些思想的閃光,這些代表他們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年輕人,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以及應試教育小背景、家庭教育小環境等共同作用下的個性化思考、年輕化語境,或尖銳激進、或中正平和、或有趣有料……但無一不烙印了他們這個年齡段年輕人的群體+個性的雙重特徵。具備這樣顯明群體特徵的、互聯網時代語境下的語言或思考,我們這些自詡有思想有文化的成年人可以寫出來說出來嗎?

我以自身的體驗與實踐告訴大家:不能夠!

不自吹地說,我很是一個會與孩子們「共情」的成年人,不論是小學生或初中生,我帶過的和正在帶著的同學,他們一致的反饋就是:「在一起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年齡差,說什麼都能不隔閡、有共鳴!」但事實上,我卻沒法子寫出跟他們那樣思路和語境的文字。我再怎麼設身處地,我寫出來、想出來的,是帶著我這個年齡段思想烙印、時代特徵和生命軌跡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學四五年級寫作文這件事的話,我不如他們!因為他們從剛一出生就與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天然地、緊密地粘合在一起,他們所有的口頭表達與思想閃光,天生就是與這個時代高度偕行的,是開放的、平等的、協作的、快速的、分享的!

第二種,是所取得的成功與期望值之間的差距不合乎自己或身邊人的目標。上期專題課,是作者「霧夜木偶」的「中小學生為什麼成績不好」,里頭有這么一段:

「學霸是能力足以考一百分,而學神是考試只有一百分。考試往往並不需要憑天賦,即使別人的天賦比我們強出許多,在考試上也並不能將我們打敗。做不了學神,還成不了學霸嗎?考試的深度,只有那些。也許我們在學1+1的時候,學神已經開始學乘法了。也許我們在學平面圖形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做立體幾何了。也許我們在學三角函數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做微積分了。但是那又如何呢?學加法的時候只考加法,學平面的時候只考平面。考試的深度總是固定的啊,就算他已經擁有了遠超我們的水平,就算在學識水平上我們難以望其項背。但是那又怎麼樣呢?考試畢竟只有一百分。就算你有1萬分的水準,還是只能考一百分。也就是說,單論考試成績的話,天才與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寫作文也是一樣的道理,那些終成一代大家的,無非是兩種人:一是人家有興趣,二是人家寫得多。換句話說,人家是基於興趣出發,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完全開發了「感性思維腦區」「 理性思維 腦區」的左右腦全腦思維之神器。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感性思維腦區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鍛煉。由於來自家長或老師的暗示,以及自我心理設限,對作文和語文生出了畏難情緒,從而或主動或被動地貼上了「寫作文?我不行」的標簽。真的不行嗎?我舉個例子來看看,你們到底行不行?!

對四五年級的同學而言,不從一代大家、一代名作的標准要求的話,他們每天每時每刻都產生著大批量的口頭作文。正如我的一個學生,兩個小時的課時,除了第一個環節的習作批與改、第三個環節的提煉與小結之外,第二個環節的頭腦風暴式作文交互時間,其實也就70分鍾左右,他的口頭作文數量達到了17篇之多!我曾把這個過程錄下來,然後花費了些時間和精力,根據錄音原模原樣整理成文字,每一篇字數都超過了1000,最長的一篇甚至過了2000字——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學生寫作文湊不夠字數,絕對不是真正的問題症結。

當然,從作文質量上來看,雖不至於篇篇是珠玉,但整體水平,橫向比較的話,與歷年 中考作文 高分卷也差不多同樣水準了;縱向比較的話,與某些點擊量較高的網路寫手,也沒啥大差——這不是故意偏向或抬舉,他本人也參與了錄音整理,邊整理邊不住驚奇感嘆:嗚哇,我居然能這么精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連作者本人都驚嘆意外的情形呢?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神奇的變化和成果呢?原因有兩個,一是通過第一步「一通電話」的反復操練,以及隨機應變式的遷移操練,徹底拆除了他腦袋裡「寫作文很難」這個錯誤的思維之牆。二是在課時進行狀態中,形成了某一種特殊的氣場:「我特別想痛痛快快地表達心裡那些想法」。甚至完全忘記了是在「學習寫作文」,換句話說,「寫作文?我不行」的這個標簽,被揭掉的很徹底,他大腦里關於「作文很難」的那個舊認知,被「作文就是痛痛快快表達自己」的這個新認知給完全替代了。

4、「一個故事」,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一個故事」的作文學情診斷,有三個環節。

第一是由家長找一篇開放式結尾或悲劇式結尾的短篇故事。

第二是家長與孩子一起「讀」完這個故事。

第三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共同參與,對這個短故事的結尾進行聯想式、展開式改寫。

注意事項有三個,分別如下:

第一個,找到的故事一定得是開放式結尾或悲劇式結尾的。大團圓的那種,已經指向真善美的那種,改寫難度高,影響孩子們的積極性。如果家長們有困難,我直接提供一個:比如說家長和孩子都比較熟悉的短篇小說《項鏈》(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來展現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可憐的瑪蒂爾德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才還清債務。最後,卻得知所借的項鏈是一串假鑽石項鏈……莫泊桑想要的雙重諷刺意味是很明顯,但問題是,多少同樣愛慕著美麗的年輕女子們,對瑪蒂爾德卻抱有著無限感同身受的同情呢?

第二個,讀故事的方式,是真的「讀」,即大聲地讀出來,最好由家長讀給孩子聽。在家裡找個最舒服的角落,孩子怎麼舒服就怎麼窩著,當媽的或當爸的,像一個說書先生那樣,一邊手足並用的比劃,一邊活靈活現的通過聲音的再演繹,把故事跟孩子「讀」的精彩些,能夠真正把小傢伙帶入到故事情節里最好。等他很投入聽著聽著,發現後面沒了,或者結局跟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時候家長趕緊切入,「多可憐啊!怎麼能這樣慘呢!不,我們把這個結局給改了,故事不就是人寫出來的嗎?他寫成他想要的這樣,咱們就能改成我們想要的那樣!」

第三個,改故事的過程,一定要錄音哦。最好是家長和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的熱烈討論,事後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再由孩子讀給家長聽。家長一定要在聽完新版故事後,及時對孩子給予鼓勵和肯定,孩子必然能夠找到意料之外的成就感,也能在相當程度上消除「作文很難」的心理認知,並潛移默化訓練作文思維和作文能力。

以上這種方法我曰:「玩」和「玩出來的作文」

有必要再次強調的一個重要事項,也是這個系列課程中自始至終需要注意重要事項,整個過程中,家長千萬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不要讓孩子自己動筆寫出來!就像玩一個又一個親子游戲那樣,只要孩子玩得痛快,並能最終看見紙上那個「玩出來的」作文成果,就已經達到目的了!至於這個「玩」的背後還有什麼,不必跟孩子強調——因為,整個這個系列課,擔負著兩層重大任務!

第一要務,就是揭掉多年以來家長、老師和孩子自己,給孩子心裡貼上的那個「作文無能」的標簽!

第二要務,就是通過「玩」和「玩出來的作文」,讓孩子充分享受到「玩作文」的愉悅過程,以及「列印在紙上的作文」這一新成果所帶來的成功感,最終達到重新啟動孩子對語文和作文興趣的目的。

「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只要孩子從內心深處產生了興趣,那麼,即使你不讓他寫,他也會像一個真正的反偵察戰士那樣想出一切辦法也要達成「寫」這個目標!「心急吃不了熱豆飯!」所以,千萬別急,慢慢來。

相關 文章 :

1. 寫作技巧:教你簡單寫好一篇文章

2. 寫作方法與技巧

3. 作文指導:2018小學作文寫作方法和技巧

4. 語文作文寫作方法

5. 語文作文寫作方法的精髓

❹ 作文,閱讀有什麼寫作手法

一、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二、在現代文閱讀的題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從而導致答題錯誤。特別是當題目問表達方式、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時,怎樣區別它們呢?
1、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2、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3、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對比、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總之,表達方式是就文章的寫作內容而言,寫作方法(表現手法)是就文學作品寫作的具體技法而言,而修辭手法是就語言修辭效果而言。因為角度不同,說法也就有一定差異,對此,應注意區分。

閱讀全文

與作文什麼叫寫作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拍出美照的小方法 瀏覽:590
找水果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652
雅閣副駕玻璃升降失靈解決方法 瀏覽:74
櫃門螺絲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620
兩塊板焊在一起的教學方法 瀏覽:290
銷售巔峰技巧和方法 瀏覽:99
pr圖片置頂有幾種方法 瀏覽:272
兒童雙杠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605
淘寶自定義導航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13
梯步安裝方法 瀏覽:368
如何快速掌握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654
方向盤套正確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699
菠蘿蜜北方種植方法 瀏覽:257
文盲帶孩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870
房子裝修後用什麼方法除鉀醛 瀏覽:205
雞飼料鑒別方法 瀏覽:317
經絡錘使用方法 瀏覽:507
塑料袋使用方法 瀏覽:114
治腰疼有哪些好方法 瀏覽:326
可以讓手機殼變得很乾凈的方法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