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談大學教學方法的理解

談大學教學方法的理解

發布時間:2023-09-18 22:00:31

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了,不知多少年前就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並長期爭論不休。前些年提倡素質教育,不知多少專家學者寫了多少文章,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就我所知,一般的看法,都是說「滿堂灌」式教學方法不好,應改行「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然而,奇怪的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依然是「滿堂灌」式教學方法大行其道,特別是在大學課堂上,更是普遍如此。

有道是,存在的是就是合理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這句名言,不知德文原文怎樣,翻譯成中文,其實是不確的,常引起人們的誤解。我理解,所謂合理也者,並非完美之意,而是有理由,有原因之謂,也即合乎其賴以存在的理由。試以此來觀察教學方法,我以為滿堂灌式教學方法,既然能夠在世人長期口誅筆伐之下,依然大行其道,那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的理由或原因,而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方法等,既然盡管人們起勁地宣傳,提倡,但卻依然千呼萬喚不出來,也一定有其難以存在的理由和原因。

這個問題我以前曾經想過,這個學期開學以來,因為各門課程第一次上課時要講教學安排和教學要求,又進一步仔細想了一下,越想越覺得,滿堂灌式教學方法,雖然大家普遍感到厭倦,但其實倒實在是大學課堂上最好的教學方法。其好處在於:課堂氣氛寬松,有助於自由思考;課堂教學內容充實,教學效率高;課堂教學場面平淡無奇,有助於培養寧靜致遠的正確學風。反觀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不過是表面上熱鬧,內里空虛,愚人子弟,誤人前程的偽教學罷了。

為了理解上述觀點,我們需要明確一下,大學教學的目標到底是什麼?通常人們總是說,上學是為了學文化,學知識,學技術等等。我想,這種說法如果放在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也許基本上還算正確。但在大學里則實在是大謬不然。就多年來上學和任教的經驗來看,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絕大多數在實際工作中用不上,而真正能夠用得上的知識和技能則絕大多數需要在工作實踐中接受培訓和自學。因此,大學教學的真正目的主要不在於,也不應該在於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在於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也就是通過大學教學,應該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其貌不揚,其味不濃 ,平淡枯燥,這些常常導致人們批評和指責的缺點,恰恰正是其了難能可貴的優點,而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其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所謂優點,則恰恰正是應該被人們摒棄的缺點。前者給人以思考的機會,後者則(從理想的角度來講,也就是假定真正實行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的話)近乎完全剝奪了受眾獨立思考的機會,實在真的是愚人子弟,誤人前程,為害不淺。

為了增加說服力,不妨舉出傳銷的例子。筆者看過一些傳銷的報道資料,其培訓講課的做法,可謂典型的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教學方法,但結果是一個個精明伶俐的才子佳人硬生生弄成了傻子獃子,完全失去了基本的是非辨別能力。

❷ 大學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

面對黑壓壓的學生,高校教師在大課上講得口乾舌燥但又孤掌難鳴,學生卻昏昏欲睡收獲很少。大課究竟怎樣上才能取得成效呢?接下來我來講講大學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大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學生夾雜在眾多同學之中有一種「隱逸感」,遲到、早退、課上、玩手機的現象相比小班課尤為嚴重。教師要確定可能出現的課堂管理問題的優先順序,並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對策。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維持良好課堂紀律的關鍵是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學生很快會覺得課堂與我無關分心到其他事情上甚至溜出教室。

2.不能阻止學生帶手機、電腦到課堂上,就鼓勵他們利用網路解決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但需確保問題足夠難,學生不能通過網路輕松搜到答案。

3.在講授內容時教師要在教室內四處走動,從學生身邊經過可以避免學生走神分心。

4.性格各異的學生齊集一堂,有時候難免有學生對教師教學提出異議。為了減少異議發生的可能性,教師在學期之初應明確提出教學異議的訴求方式。在課堂上確實發生時,教師不能視之不顧,應以溫和的態度根據具體問題決定是當場或是課後解決。

反饋評價要及時。

理想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有多種途徑實踐學到的知識並且獲得足夠的反饋評價,而大課人數龐大,評價措施也應作出相應調整。 例如:

1.給學生布置課堂主動學習任務,並於當堂課下課時返回,教師在下次上課前檢查一部分測驗結果,以了解學生的共有疑惑,便於新課開始前解答。

2.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技術手段實時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重復講解某個難點或是讓學生相互指導或討論。

3.可行的話,將主動學習採用的練習方式融入到考試當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主動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如果在課堂活動中將學生表現作為期末加分項目,可以增加出勤率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給學生充當「教師」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及時得到評價回饋,形成良性循環。主動學習提高學生活力在大課上採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教師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關注每位學生的聽課效果。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很難跟上教師的節奏,學習效果不佳。主動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機會在課堂上臨場思考、分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過,勞埃德-斯特瓦斯認為主動學習不是講授式教學法的替代,將二者結合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師可以參考下列做法結合實際進行運用:

1.每次課上至少進行一次主動學習活動,不必過於復雜,簡單的TPS(Think,Pair,Share)策略效果就很好。

2.問題要有深度。簡單的選擇題不會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好將實際問題和課堂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分析並提出辦法。

3.分組學習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學生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再在課堂上分享各自的觀點,能夠促進全面思考。錦上添花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各自思考寫出自己的觀點或是問題的解決辦法,再相互討論。

4.教師可以引導討論過程,隨時提出問題,及時給出反饋,以掌控課堂的進程,而不是把時間全部交給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旁觀者。在解決大課學生出勤率的問題上,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技術手段解決點名打卡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逃課往往是因為課堂枯燥乏味,學習效果很差。因此,營造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是保證學生出勤的有效手段。

❸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哪些

教學方法有:以語言傳遞為主、以直觀感知為主、以實際訓練為主。教學手段有:情景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

一、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定義: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講述:教師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對教學內容做系統敘述和形象描繪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人文學科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又分為科學性講述和藝術性講述。

講解:教師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教材內容進行解釋、說明、論證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自然學科教學中運用較多。

講讀:教師把講述、講解同閱讀教材有機結合,講、讀、練、思相結合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用於語文、外語教學中,也可用於數理化學科教學。

講演:以教師的學說或報告的形式在較長的時間里系統地講授教材內容,條分縷析,廣征博引,科學論證,從而得出科學結論的一種講授方式。因為講演時間長、知識面涉及廣、難度大,主要運用於大學教學中,中小學中較少運用。

優缺點:能在短時間系統傳授知識,但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2)、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運用談話法,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談話法的前提。

優點:能照顧每個學生的特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通過談話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

缺點: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能廣泛使用。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優缺點:有利於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但是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級運用較多。

(4)、讀書指導法

定義: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讀書指導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讓他們學會自己按照方法來讀懂課文,感受語言。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定義: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的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運用演示法時要注意幾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運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時間,難度不宜太大;演示內容要貼近生活。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它可以分為三類:准備性參觀、並行參觀、總結性參觀。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進行實際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方法。練習的種類很多。按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按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進程分為: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教學中運用得較多。實驗法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3)、實習作業法

實習作業法,又稱實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

(4)、實踐活動法

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是中心,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顧問,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

二、教學手段

1、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PPT圖畫片,再加上生動的文學語言,並運用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情景現場,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事內如臨其境。

2、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通過互動過程讓學生學習記憶,例如上化學課老師找同學一起做實驗就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方式。

3、案列教學法,案例學習就是通過具體案例去理解相關知識,這一點經常運用在法律條文的學習中。研討式教學法,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學習,類似於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在參與中積極思考和理解問題。

4、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經常運用在大學教學中,老師只勾勒出大致輪廓,而具體的內容需要學生自學填充。

5、項目驅動教學法,項目驅動常用於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中,通過給定一定論題,學生下來自行論證,這種方法適用於成人。

❹ 大學教學方法

先講中國的學生,他她們喜歡干什麼就干什麼
作為老師:學生喜歡干什麼,我們就讓他們干什麼
除了作壞事 。
再講老師。首先,同學普遍認為老師比較公平,對任何學生都一視同仁(這是一個老師的起碼要求)
第二,他知識很豐富,上課時會講一些有趣的事,且把握有度,該嚴肅時嚴肅,風趣時風趣.
第三,他很認真負責.
最後說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很多學生思維靈活,想法奇特,這時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教育機智,巧妙自然的即興發揮,能夠調節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但是如果對學生的想法不予理會,也許就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首先,在課改過程中,根據新課程標准,我把數學教學當成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即強調活動、操作,強調直接經驗,與傳統教學中強調間接知識學習截然不同。此外,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不可能有創新,真正的學問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體會、內化,進而形成的一種能夠靈活運用的個性化智慧。否則,一切只能是紙上談兵,不會產生真正的力量。因此,教學中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在大量的數學活動中,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教師只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有創造的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嘗試、感受、體悟、總結、發現,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讓課堂煥發活力,讓學生充滿自信。
倡導」對話式」的課堂,在老師的心目中,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都是他智慧的火花,都有其可貴的一面。對學生的創見要充分鼓勵;對學生的異見要尊重理解;對學生的誤見要寬容引導。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建立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置學生與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臨下的發問甚至責問,消除學生在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願意同你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說,才能對話,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估算與計算,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此外,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因此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❺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5篇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1

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就必須嚴格遵循教學常規,進行精心的安排和周密的計劃,在學校前輩們的細心點撥和指導下,我懂得作為教師如何作好自己的「 教 」,更使我懂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演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等都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優化。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精心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適合教師自己和知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編寫出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動態的生成情況,才能對症下葯,游刃有餘。

二、認真上課。教學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關注學生學習的整體狀態和個體差異,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應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把學法指導寓於教學之中,為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提供充分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手段、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學效率。

三、認真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要符合要求,應當重視實效性,形式應當靈活多樣。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次作業、選擇性作業。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業,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精批與抽查相結合,批改標准要明確,同時要以鼓勵為主,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 寫好教學反思。總結成功之處,查找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糾正。用於更好地指導今後的教學。

常規課的教學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最多的教學活動,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就應將日常的教學常規落實到底、落實到位,但這說得容易,做得難。借用屈原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2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

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瞭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型鉛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或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了"折扣"的內容後,組織學生開展"我看打折"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課余時間到本地的超市、商店實地體驗、調查,搜集"三衫租者折優惠、促銷價、買四送一、降價70%、買200元送50元"等"打折"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挖掘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而從商品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折扣"問題。同學們在數學日記中寫道:"打折"的問題實際上可以轉化為數學知識,即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打折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能帶動消費、盤活貨源、促進資金周轉。但有的商家抓住顧客的心理,以次充好,或者提供虛假信息、抬高原價,欺騙消費者。還有,"砍價"也大有學問呢,一不小心就會上商家的"套"。建議有關部門要規范商家的"打折"活動,同時消費者也要學會自己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不要貿然購物…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研究之趣、實踐之意,體會到成功之樂。

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分工協作意識、研究意識、探究發現意識、信息處理意識、數學應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商品經濟意識也會有很大提高,這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大舞台、為學生這一生命主體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

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3

一、收獲之處: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以前說過:「學生眼裡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於思考、熱愛知識的人,

教育教學工作反思。」「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為此,自畢業以來我不斷進修學習,先後取得了專科和本科學歷,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強專業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課程標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潛力不斷提高。

2、對學生能傾注全心的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傾注愛心,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對學生用寬容的眼光看待,對學生盡心盡責,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因此學生也喜歡學習數學。

3、落實課堂常規,關心學困生的成長

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平時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優輔差。在每學期初,就確定了班級里需要課後輔導的學困生,充分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輔導,使這些學生的生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又注重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嚴格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4、更新教育觀念,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喜歡民主、平等型的課堂,期盼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總是堅持多渠道查閱跟學習資料相關的資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備課、上課。課堂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較喜歡上語文課。

5、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務必要一種開放的心態全面理解、把握課程,以科學、民主的精神組織實施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調整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繼續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真正的勝任肩負的使命。平時里,我經常翻閱有關教育理論專著和報刊,上網了解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斷提升。

二、反思與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務必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在 教學設計 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時時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樂意學,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困難。

(2)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素質的主要場所,但它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惟一途徑。教育教學應當滲透在學生參與的各類活動中,滲透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之中。

(3)要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探索未知比掌握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比學會一門技能更為重要。因為這天的學生將要迎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挑戰。

(4)敢說一個「不」字

實施創新教育,要敢於對目前阻礙學生創新潛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並進行不斷的創新。如教材里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能夠對教材中的有關資料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說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備課,力爭舊教材體現新理念

如何用新課程標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我需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一種個性化、創造性的勞動。備課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要備如何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如何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要備如何引發學生個性的綻放。備課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收集資料,不斷創新。教師要有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潛力。教學反思要詳細具體,在學習中,廣泛吸取教改的新鮮空氣,力爭解決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3、創設學生喜歡的民主、平等型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有超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很多時候我就這樣去做的,在學生方面,的確做到了注重學生的個性,但結果呢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資料,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雖然在學生身上化了許多心思,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有個別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徹底養成。有部分同學做題時審題還不夠仔細、嚴密,審題潛力還須培養。有個別同學仍字跡潦草,盡管我反復教育他們,甚至讓他們重寫,作業的字跡沒多大好轉,只有老師坐在他們面旁邊,他寫一個我說一下,他們才會寫得稍端正些。有些學生的作業還不能按時完成,時而會不做或少做作業。我想也許他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才會不完成作業,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作業能樂此不疲,這是我需要探究解決的問題。

5、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潛力。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來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報刊雜志,多與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6、加強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反思應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反思的主要資料為: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貼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到達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工作。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4

教學常規作為一項重要的 規章制度 ,他的制定與執行,意義重大。他可以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學生觀念,認識教師的角色和地位,認識教學常規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樹立常規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目前,我校常規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是:形式主義嚴重,如還是單純的講與聽,上邊說,下邊記,活動已結束,一問不知道;集體備課其實就是單人備課。效率不高,如,很少把所學所記的內容應用到教學之中;學習氛圍較差,雖然每次強調會場紀律,但總是有人在說話,也有人打電話,會場之中不時的響起手機的聲音等等。因此,加強教學常規的督察與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常規在人們的心中,頗為反感,一說查常規,眾人反對。大家開始補、寫查缺補漏,忙了半天,效果甚微。不是人們水平太高,而是人們認識欠妥,沒有認識到常規的重要性及考評的科學性。作為一項考評制度,他的執行與評估必須要嚴密。一項考評細則,他的制定要符合科學性與民主性,他需要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從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執行的阻力必定減少。同時,執行必須嚴格,不徇私情,這樣才有說服力。我認為教學常規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熟悉教學大綱,明確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強集體備課。針對本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恰當可行的教學目標,並完成詳細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動態的生成情況,才能對症下葯,游刃有餘。因此,我們成立備課小組,博取眾長,進行集體備課。

認真上課,提高效率。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能為了課堂氣氛的調動而故意離題千里。真正的課堂活躍,是建立在師生教學相長的基礎之上的。精講精煉,不搞題海戰術。抓關鍵、抓重點,牽牛要牽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認真布置作業及時批改。作業的布置要符合要求,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業,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同時也不能不安排作業,借口逃避責任。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精批與抽查相結合,批改標准要明確,不能籠統的對與錯,同時要有鼓勵與批評,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寫好教學反饋。明確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及時糾正;總結成功的地方,進一步保持。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按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結合「以學為主,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積極吸收他人在教學常規中的先進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努力縮小差距,爭取更大的進步。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5

在課外閱讀中我了解到分層教學,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理解潛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後到達課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學的實踐中總結,我認為分層教學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學生分層

了解學生,是使教學活動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更為有效,從而是大面積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學生的學習技巧,思維和記憶的發展水平,知識面、日常生活狀況,對群眾,教師和學校的態度等。對全體學生進行前期調查和測試工作。資料包括學生的智能、體能、心理、學科成績、在校表現、在家表現及家庭環境等,並對所獲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而這不同層次小組的學生不是長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級(沒有降級)。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二、備課分層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潛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為了到達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准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補差",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三類學生。[復習鞏固](10分鍾左右)。針對新授與練習中的反饋信息作適當處理,對普遍存薄弱點或個別不及矯正的問題進行補救,將本節課所學資料系統化,便於學生理解和運用,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延伸](5分鍾左右)。分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要求。對優生,設計一些基礎題讓他們完成,並讓他們探索思考撥尖題;對差生,診斷他們學習本課中的疑難,採取有效方法補救,讓他們完成基礎題;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自我復習鞏固,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

這樣,我們就能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自己視線之中,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有利於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分層

那裡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務必基本上到達課程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用心作用。

四、作業分層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並採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撥尖題,只批改革1-2本,其餘由學生自己核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用心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用心性。

五、考核分層

考核包括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考核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透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忙"。以確保各類學生都到達預定的階段目標。

透過階段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個別輔導,絕不降級。這樣做,不但能夠幫忙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這樣的個別學生,切忌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忙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用心進取的學習熱情。

❻ 大學的教育方式

大學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偏向於社會性的一些,因為大學本來就是學生和社會之間連接的一個通道,然後呢它的教育方式自然也不同於初中高中,像這種的它是以學習為主題的教育方式,但是大學呢可能更側重於你能力的一個培養,就比如說你到了大學會發現會整天做報告做總結,像這些東西都是你以後工作要用的,包括你以後的人際關系都是需要你去出處理的,所以他的教育可能就是沒有單純的學習比例佔有很多。

❼ 關於大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面對黑壓壓的學生,高校教師在大課上講得口乾舌燥但又孤掌難鳴,學生卻昏昏欲睡收獲很少。大課究竟怎樣上才能取得成效呢?接下來來講講大學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大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方位出擊

課堂管理要有策略

學生夾雜在眾多同學之中有一種“隱逸感”,遲到、早退、課上聊天、玩手機的現象相比小班課尤為嚴重。教師要確定可能出現的課堂管理問題的優先順序,並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對策。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維持良好課堂紀律的關鍵是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學生很快會覺得課堂與我無關分心到其他事情上甚至溜出教室。

2.不能阻止學生帶手機、電腦到課堂上,就鼓勵他們利用網路解決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但需確保問題足夠難,學生不能通過網路輕松搜到答案。

3.在講授內容時教師要在教室內四處走動,從學生身邊經過可以避免學生走神分心。

4.性格各異的學生齊集一堂,有時候難免有學生對教師教學提出異議。為了減少異議發生的可能性,教師在學期之初應明確提出教學異議的訴求方式。在課堂上確實發生時,教師不能視之不顧,應以溫和的態度根據具體問題決定是當場或是課後解決。

反饋評價要及時

理想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有多種途徑實踐學到的知識並且獲得足夠的反饋評價,而大課人數龐大,評價措施也應作出相應調整。例如:

1.給學生布置課堂主動學習任務,並於當堂課下課時返回,教師在下次上課前檢查一部分測驗結果,以了解學生的共有疑惑,便於新課開始前解答。

2.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技術手段實時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重復講解某個難點或是讓學生相互指導或討論。

3.可行的話,將主動學習採用的練習方式融入到考試當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主動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如果在課堂活動中將學生表現作為期末加分項目,可以增加出勤率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給學生充當“教師”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及時得到評價回饋,形成良性循環。

主動學習提高學生活力

在大課上採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教師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關注每位學生的聽課效果。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很難跟上教師的節奏,學習效果不佳。主動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機會在課堂上臨場思考、分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過,勞埃德-斯特瓦斯認為主動學習不是講授式教學法的替代,將二者結合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師可以參考下列做法結合實際進行運用:

1.每次課上至少進行一次主動學習活動,不必過於復雜,簡單的TPS(Think,Pair,Share)策略效果就很好。

2.問題要有深度。簡單的選擇題不會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好將實際問題和課堂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分析並提出辦法。

3.分組學習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學生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再在課堂上分享各自的觀點,能夠促進全面思考。錦上添花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各自思考寫出自己的觀點或是問題的解決辦法,再相互討論。

4.教師可以引導討論過程,隨時提出問題,及時給出反饋,以掌控課堂的進程,而不是把時間全部交給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旁觀者。

在解決大課學生出勤率的問題上,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技術手段解決點名打卡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逃課往往是因為課堂枯燥乏味,學習效果很差。因此,營造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是保證學生出勤的有效手段。

鏈接麥可思研發的Mita(麥可思智能助教)是一款基於大數據的輕量級應用軟體,具有教學輔助、學習預警和過程性教評功能,可以幫助教師輕松實現課堂簽到、測試、提問和分組等功能。

頭腦風暴創造課堂新技巧

主動學習是營造積極學習氛圍的關鍵因素,但是主動學習採用的策略若是一成不變難免使學生感到厭煩、失去興趣,經常換用新穎的教學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喬治亞大學教與學中心組織了若干教師學習委員會,人數在5至15之間,每三周組織一次例會,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課堂技巧。這一行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某位教師的課堂主動學習方法轉化為人人都可以掌握並運用的課堂策略。

同時,學校還成立了25位教師組成的創新合作團體,其中23名教師都有超過百人的大課。2015年,該團體完成了翻轉課堂的運用。2016年,他們把目光放在Scale-Up方法上,這一教學策略由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一位物理學教授率先運用:學生分為三組,每組三人一桌共用電腦,共同完成練習,教師則在教室內穿插徘徊提供指導。這一方法已經在200多所高校得以運用,實踐證明能提高大型導論課的通過率。

教師們聚在一起進行教學技巧“頭腦風暴”,提出了許多新穎的主動學習方法,激發了課堂學習積極性。加里•T.格林教授就使用過“扔紙團”:學生在紙上列出三個知識點,然後把紙張揉成小團扔給其他同學,接到紙團的學生打開之後補充三個知識點,如此,拿到九條知識點紙團的學生就能藉以總結當堂課的主要內容。

格林教授還帶過紙袋到教室,首先根據學習內容提出有深度的問題的學生可以獲得紙袋內的物品,包括金槍魚三明治、口香糖和蜘蛛俠玩具。“這一下就激發了學生的活力。”他說道。

有時候,很小的技巧也非常實用。為了快速收攏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活動後的注意力,一些教師配備了計時器和麥克風。在大課上給學生幾分鍾時間重溫筆記、做些填空練習,能夠緩解學生緊綳的神經,避免陷入海量的課堂知識中而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步伐。

增進師生關系 營造溫暖氛圍

不論課堂大小,友好融洽的氣氛對教學效果大有益處。“陌生感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成長沒有好處。”德寶拉•J.科漢說道。她是南卡羅來納州大學博福特校區的社會學副教授。大課人數甚眾,師生和學生間容易產生陌生感。打破陌生、拉近關系對大課教學尤其重要。

科漢教授在第一堂課上會播放歌曲《三隻小鳥》,歌詞“什麼都別擔心,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傳入學生的耳朵,舒緩其緊張情緒。科漢不僅讓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並放在桌前,還會在學期的前2至3周課上堅持點名以認識每位學生。

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上,科漢常常採取討論的形式,有時是分組討論,有時讓學生單獨在台上發言。她還會讓學生進行隨堂或課後寫作,並在課堂上隨機匿名抽讀寫作內容,以便讓不愛開口的學生的觀點也能得到展現。

作為社會學副教授,科漢還有一個非常“社會學”的做法,她向學生發放電子問卷,收集學生的家庭情況、課程安排、工作、愛好甚至是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等個人信息。根據學生的反饋確定需要單獨溝通的名單,以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指導和關懷,她也鼓勵沒有進入名單的學生主動與自己聯系以增進了解。

科漢教授不僅注重師生關系,還採取措施在學生間營造相互關心、互相理解的氛圍。她定期收集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寫下的關於社會和個人問題的郵件,在徵得寫信人同意後,她會在課堂上朗讀信件內容。這一做法使學生更加了解同學的經歷、看法,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很喜歡聽你念別人的故事,我們都有各自的經歷、困惑甚至是痛苦、掙扎。聽到有人和我經歷相似,我會覺得感同身受。知道別人也在了解我的感受讓我覺得莫名的親近。”一位同學這樣說道。

結語

無疑,大班教學的挑戰性非常強,要求教師有優秀的課堂策略去調動眾多學生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看,“人多就是力量”,學生數量龐大為課堂帶來了豐富的多樣性,無論教師的教學內容如何,很可能會有學生作出回應,教師合理利用這一點也能激發課堂潛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之“度”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目的和任務要求,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定的教育教學內容,教師和 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步驟程序和技術手段的總稱[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是構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要素,對於完成課程教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運用應把握度、深度、熱度、溫度、梯度、效度等六個“向度”。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角度”

在物理學中,力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作用點選得好,物體就容易被移動或轉動。同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有個作用點。作用點選得精當,學生就容易接受,教學就容易展開。這個作用點就是教學導入,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什麼樣的角度和方式來切入,使學生順暢進入課堂角色,並將其注意力及時、高效地集中於特定的教學任務與程序之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精巧的教學導入能夠成為課堂教學良好的開端,為課堂講授奠定適當的基調,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產生“先入為主”和“先聲奪人”之效。

教學導入以開啟新的知識內容與教學環節為目的,要求“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坎上”,進而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導入的設計與運用要根據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針對性和啟發性,注重新穎性與精煉性。合理的角度切入與互動,能夠帶領學生自然地進入到特定的教學情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抬頭率”、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或順利過渡到新的教學環節,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引發他們對新的知識內容的探究興趣。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深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以真理的力量去震撼、教育和引導學生。這就要求以教材作為基本遵循,以學生的思想困惑作為基本指向,不斷整合、深化教學內容,注重以邏輯嚴謹、深入淺出的講授方式增強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與理論性,提高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去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缺乏深度與高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容易致使課堂出現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教師照本宣科地對某些詞條或概念進行簡單的字面解釋,或者進行從理論到理論的枯燥推導,缺乏對教學內容深入而條理的分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學生感到興味索然,而且極大地降低了理論講解的可信度和啟發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難以帶給學生意味深遠的思想啟示,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二是沒有一定理論高度和深度的思想理論課教學,容易致使課堂出現娛樂化甚至媚俗化傾向。一些教師為了追求“眼球效應”,片面強調授課方式的活潑、多樣,以表面的熱鬧消解學生學習的枯燥,用淺層的娛樂方式代替系統的理論講解和深度剖析。這種捨本逐末、缺乏深度的教學方式極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失真,根本無法實現課程本身所追求的信仰與價值觀教育的目標。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溫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溫度”,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親和力與感染力。強大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有助於營造師生交流的良好情境,增強教學的可接受度和實效性。

親和力反映了教師的態度、胸懷和氣場,是教師個性特徵和人格魅力的體現。教師對待學生和藹、友善、理解、尊重、平等、謙遜,學生自然會覺得教師可親可近、可信可愛,進而在心理上接納和融通。實際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與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從接納和喜愛任課教師開始的。而感染力則是指教師要以自身強烈而真摯的情感,努力營造具有感染力的課堂氛圍。它要求教師不僅要用自己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和引導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信念、修養、情感、語言等去感化和激活學生。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形成一種積極有力的正面氣場,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起到巨大的“調節”與“催化”作用。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熱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熱度”,是指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打破“多數沉默”的課堂狀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熱度”,從本質上說,就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與說服力。

在西方媒體中有一個“吸引力法則”。這個法則的核心就是:同頻共振,同質相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與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產生共振與共鳴,就必須與他們保持“ 同頻 ”,即關注學生關注的“ 熱點”,捕捉學生成長的“需求”,並在教學中去反映他們的“熱點”、擊中他們的“需求”。吸引力不僅是教學方法問題,更是一種教育智慧。而提高思想政治理 論課教學的說服力,重要的是增強理論的針對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來自於發現學生的“疑點”,說服力來自於回答學生的“疑點”。只有善於發現和捕捉學生的思想困惑,才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只有敢於正視和正確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增強教學的說服力。教師以我為主、自說自話,無視學生的“疑點”,或者隔靴搔癢、閃爍其詞,躲避學生的“疑點”,其教育教學都不可能取得實效。

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梯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梯度”,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遵循的層次性原則。它具體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教學對象的層次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由於他們的年級層次、學科專業、思維方式、知識構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他們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反應度、認知度、接受度等各不相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層次性差別,站在不同層級的邏輯起點上,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任何超越教學對象層級的教學設計,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是教學內容的層次性。人對新事物的認知必須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即較高層次的認知必須以較低層次的認知為基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情感、信仰和價值觀教育為最終目標,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樣需要經歷一個由低到高,即由知識灌輸、情感升華、思想引領到人格塑造的過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必須據此進行層次分明的設計,一方面要遵循學生認知的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另一方面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適當選擇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目標。

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或實效性,即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它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介四個基本教學要素不斷相互影響、協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度”,必須從這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這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前提和保證;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優化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參與度;三是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政治性和時代性,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可接受性;四是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介和手段的更新。主要是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此外,由於教學效果是四個基本教學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加強四個方面建設的同時,還要注意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對其進行系統化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閱讀全文

與談大學教學方法的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增強氣場簡單方法 瀏覽:18
判斷不等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99
秦皮特殊鑒別方法 瀏覽:693
多元回歸是研究方法嗎 瀏覽:374
電腦開機界麵灰屏解決方法 瀏覽:971
馬栗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瀏覽:671
華為6s怎麼設置出廠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3
男性去毛方法是什麼 瀏覽:41
鹵煮製作方法小視頻 瀏覽:866
殺滅炭疽芽孢常用方法 瀏覽:738
如何學好數學最有效的方法初中生 瀏覽:92
楊梅爬樹方法視頻 瀏覽:505
治療耳鳴快方法 瀏覽:397
袖子編織的正確方法 瀏覽:528
斜角肌的鍛煉方法 瀏覽:123
去塞拉摩濕地最佳方法 瀏覽:545
散酒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66
律師代理一審民訴工作步驟方法 瀏覽:615
車身貼膜有哪些方法 瀏覽:398
電腦剪線方法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