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關注音樂本體選擇教學方法

關注音樂本體選擇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9 11:17:04

㈠ 5種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

音樂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帶給我們堅持和希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這邊我給大家介紹5種不同的教學方法。

1、體驗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之一,它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腦去思考。一句話,就是學習者要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視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視學習者的個人知識、經驗、生活世界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學習者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參與、活動、探究、實踐,將教學過程變為整合、轉化間接經驗成為學生直接經驗的過程,將學習過程變為融學習者個人經歷、感受、見解、體驗為一體,從而自我解讀、自我操作的過程。

對於 "體驗",《音樂課程標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這句話所以重要,是由於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教學和音樂學習須採用一種同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方式---體驗的方式。原則上,音樂教學與音樂學習是不能依靠講授的,因為講授的方式與學習者自身的音樂體驗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體驗代替學習者的體驗。

2、比較

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或將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體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風格不同等音樂內容進行比較,以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審美注意力,並且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是指教師不將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分析交流,發現與探索問題並獲得結論的過程。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還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探究在新課程中都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它可以使學習者保持獨立的持續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體驗,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並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4、合作

合作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助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並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准,達成和實現共同的學習或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學習者之間相互支撐和配合;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小組成員有效溝通,妥善解決組內矛盾;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

合作學習的方式目前在音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著,其共性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按音樂素質、能力和性別劃分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充分交流,研討,協作,例如對歌曲進行演唱處理,由各小組自行討論設計演唱形式,編創表演動作,製作表演道具,選擇伴奏樂器及音型、節奏型等。融合游戲、競賽因素,促進小組間的競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器樂演奏學習中,分成若干小組 (各組演奏水平均包括上、中、下三個層次)進行游戲式的競賽,讓各種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表現,機會均等,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團隊精神。

5、綜合

作為音樂課程目標之一,它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其根本的要義在於有益於改變人格的片斷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善化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

具體地說,綜合包括音樂課程內部學習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姊妹藝術 (舞蹈、戲劇、曲藝、影視、美術、書法)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藝術之外其他學科 (語文、外語、歷史、地理、政治、數學、物理、化學、體育)之間的相互融合等三種方式。例如, "鑒賞"和 "表現"兩個學習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不僅會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再如,充分發揮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與線條表現音樂的明暗及相同與不同等。此外,通過軟化學科邊緣,加強音樂同其他學科的聯系並在教學中整合與實施,例如,同語文結合,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亦可運用詩化的語言和抒情散文式的表達來描述音樂的情境;同史地學科綜合,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音樂,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同體育學科綜合,可以運用韻律操配合

不同節奏、節拍的音樂;同數、理、化學科綜合,可以聯系 "黃金分割線"將美學概念與數學概念整合起來,將音樂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聲音性質同物理學的頻率、振幅等知識聯系起來;等等。

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這是音樂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誠然,基於綜合理念的貫徹,音樂課中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藝術門類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但涉及它們是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如果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學科或藝術門類的方向,用文學、政治、歷史、地理、舞蹈、美術、戲劇等內容作為學生音樂課學習、探究的主要對象,那音樂課的自身功能必然會受到削弱和損害。這顯然是同 《音樂課程標准》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

㈡ 音樂教學方法技巧哪些

決定 教學 方法 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我收集的音樂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音樂教學方法技巧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技巧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 音樂欣賞 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通過討論或 辯論 進行學習的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論的方法。

發現法(研究性學習) :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查閱資料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教學中宏觀的對策與方略,它是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它與教學方法是戰略與戰術之別。因為它所起的作用是規范、指導具體方法。而在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就需要創造性思維教學策略的支撐。

(一)開放性教學策略

是開放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思維空間、表現形式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它是實施創造性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裁體。開放的教學內容包括:教科書

內容、生活內容、實踐內容、時代內容的有機融合。課堂向課前、課後開放,學校向家庭、社會開放,以充分開放思維空間,教會學生從小敢聽唱,能聽唱,敢想做,能想做,鑒於此,課堂教學應以激發學生「聽唱想做」的興趣,教會學生「聽唱想做」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聽唱想做」的意識,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為主線,使開放性教學成為「唱、想、做、評」教學新模式形成有力的助推器。

(二)創設支持創造的音樂環境策略

在學校,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布置理想的教室及校園環境,如在音樂教室、在教學樓的樓到牆壁上適當地懸掛音樂家的畫像,張貼一些有 教育 意義的音

樂格言,還可以出版一些音樂牆報或音樂板報;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播放、評論音樂家的優秀音樂作品,介紹音樂家的生平、 故事 ,發表學生對社會音樂生活的種.種議論或評價。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策略

組織各種音樂社團,如合唱團、樂團、鋼琴組、作曲小組等,給學生提供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機會;組織各種音樂演出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表演慾望,發現並培養音樂骨幹;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同樣影響也很大。

(四)引導獨立探究策略

所謂獨立探究,就是在音樂情境中引導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 思維方式 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音樂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外界刺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以原有的知識 經驗 為基礎,通過學習環境的互動,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意義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探究的實踐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絕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決絕不暗示,而要千方百計去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

(五)評價體驗策略

評價體驗的主要任務在於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力,提高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評價內容,一是對學生在獨立探究、合作學習、實踐運用等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性、主動性、獨創性等精神品質進行積極評價,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究知識的成功與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二是要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 反思 ,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以多 渠道 地獲取改進音樂教與學的信息,及時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方式,以提高音樂教與學的質量。

㈢ 音樂的教學方式有哪些

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它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與魅力,在當下的音樂教學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它們不同於傳統的一貫式課堂,而是提供更多元的教學方法,把游戲互動融入在音樂教學中,鼓勵孩子的音樂創造力,引領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受並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讓音樂課更有趣味性。下面是我准備的教學方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大音樂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方向

三種教學法既可以各自成一體系,也可以互相結合來運用。三者都會極大的激發孩子身體中本能的音樂屬性,可融入於聲樂、鋼琴、器樂、合唱、樂理、視唱練耳的教學中,是在校音樂老師及琴行機構教師都非常需要的學習科目。

1. 奧爾夫:

奧爾夫音樂的最大特點是著眼於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鼓勵和啟發他們自己去創造和編排。學生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沉浸在一種游戲般的歡快之中,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接受到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同時,奧爾夫音樂可融入於集體課,讓孩子懂得了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2. 柯達伊:

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學為主,從簡單的單聲部旋律到輪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演唱的方式來實施教學。兒童能在“唱”中學會呼吸、歌唱的技巧,各種音樂的知識和常識也能通過“唱”的方式來學習。

柯達伊教學法中有一套非常實用的手勢——科爾文手勢,可以讓孩子通過視覺形象來感受音高的概念。

3. 達爾克羅茲:

其特色是體態律動教學,立足於“聽”音樂,它要求學生把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體驗音樂中的各個元素,如節奏、旋律、和聲、復調、曲式等。

三大音樂教學法的比較

三大音樂教學法是由國外流入中國,並且它們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下產生的,所以我們對於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

不同的教學法將會帶來不同的教學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將其融合,根據其不同的特點應用在音樂教學上。

1.對於奧爾夫教學法,我們需要准備更為適合兒童的音樂教材,這種教學方式強調一切從兒童出發。我們可以選擇兒童更為喜歡的民歌民謠作為音樂教材,並且融合舞蹈、歌唱等一些元素的創造性音樂教學來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不是單一的枯燥課堂,而是充滿著音樂氛圍的享受性課堂模式。

2.對於柯達伊教學法,音樂源於自然,源於生活,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在教學課課堂中,教學者應該通過無伴奏的歌唱,讓學習者也跟著節奏學習。在一般的中小學教學課堂,這種教學比較普及,通過最基本的聽說讀寫進行教學,從一開始的旋律,再到節奏感,最後再到樂譜的演唱來鍛煉學生的音樂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學習曲調、師生合唱、輪唱等模式更適合我國國情。通過民謠童謠等一些素材的改編教學,從小就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提高音樂素養,慢慢地掌握聽唱讀寫的能力。

3.相比上面兩種教學模式,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則更為開放,更加生動。這種教學法注重學習者音樂的全面發展,本著“人體本身就是一種樂器”的指導思想,達爾克羅茲教學法與普通的音樂課大致相同,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區別,授課不是以教學者的講課為主,而是通過聽音樂用動作來表達音樂只是不以講授為主,而是聽音樂用動作表現音樂。這種教學方法強調“音樂是動的藝術”,音樂是動作和情感的表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動態的音樂教學。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親身感受和聆聽音樂,同時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樂的魅力,使課堂教學更豐富多彩,更適合活潑的中小學生。比如隨著音樂讓學生進行走路再加之手腳的各種動作來啟發學生的想像,使其暢享在音樂之中。這種開放式活動教學更受學生的喜愛。與坐著上課聽講相比,學生有著更大的樂趣,學生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加上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和即興音樂這些元素,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音樂能力提升效果也比較明顯。

4.柯達伊和奧爾夫教學法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二者對教學藝術和審美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標准和要求。但是奧爾夫教學法主要強調的是創新靈活性,不是枯燥的教學,是有著生動即興活潑的課堂。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區文化特點融入自己的元素,加以改進,提高教學質量。而柯達伊教學法則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是以全面的音樂教育系統為主,在音樂教材和較高藝術標準的基礎下進行的教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它以大量的有特色的教材等教學資源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來實施有特色的中小學音樂教育。

5.達爾克羅茲教學法與之相比則有著更大的不同點,對於教學,學生不光要學會如何聽音樂,教學者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身體運動去接觸音樂的各種要素。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所有感官,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來獲得音樂的知識和能力。這種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讓學生全身都融入音樂之中,培養學生的聽覺和動覺,感知和對音樂的反應能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方法

一,沒有特色,幼兒的興趣無法調動。那麼如何採取正確的方法,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呢?

一、我們先從音樂教學的內容著手,一堂優秀的課的形成它的選材內容是關鍵。那麼對於音樂教學的內容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對我們幼兒音樂教師又有哪些要求呢?

1、音樂教學的內容應進行創新

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根植於兒童自己“自然的生長土地上”,符合兒童自然發展法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游戲時選用活潑的鋼琴曲等。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如果教師生硬地要求幼兒唱一些難懂的歌曲,幼兒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內容,也就無法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2、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呈現方式要為幼兒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要增強教學的選擇性與開放性。

3、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適應時代需要,突出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同時要擴展和更新現有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內容。

二、有了合適的教學內容,最具挑戰的就是如何來運用手上的這份內容材料來施展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了。

1、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孩子們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進取精神,應該為幼兒創設情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在進行唱歌教學時,借用美術、游戲、故事等表現形式,生動直觀地把歌曲內容表現出來,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比如《十二生肖》是一首好聽的、故事性很強的歌曲,教學中老師邊唱邊跳,讓幼兒通過觀看、欣賞,產生了要表現要學唱歌曲的強烈願望。

2、運用多種形式,訓練歌曲節奏。

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所以節奏是音樂 的生命。那麼如何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唱歌教學呢?如何指導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第一步驟;運用兒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

兒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現新的節奏之前,要為歌曲節奏難點配上一個琅琅上口的兒歌,使幼兒通過朗讀兒歌掌握節奏。例如:歌曲《拉拉勾》里出現了多個附點節奏,是幼兒較難掌握的。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教師有目的地訓練,幼兒生動活潑、饒有興趣地朗讀,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有助於發展音樂節奏感。

第二步驟;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無音樂、無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示出來,而不是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要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解釋節奏,表達對節奏的認識。比如,在幼兒熟練掌握用手拍打的動作以後,教師要對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請幼兒用跺腳、拍腿、拍肩等動作代替拍手,訓練幾次後,再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創編其它能力和遷移能力。

第三步驟:運用歌詞,訓練歌曲節奏。

一首歌曲中的歌詞,實際上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幼兒在掌握歌曲節奏後,教師出示歌詞,要求幼兒自己將歌詞填入節奏。這是節奏與歌詞的同步訓練,幼兒運用已掌握的節奏,成功地將歌詞填入,他們會滿足於自己的勞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3、啟發引導,使幼兒掌握演唱技巧。

幼兒缺乏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高興時往往用力喊叫,破壞了音樂的美感。因此必須指導幼兒處理好歌曲的快慢、強弱、連貫與跳躍的變化。如:表達高興時要唱得歡快、活潑;抒情時則要連貫、柔和;表達悲傷時則要緩慢、低沉。例如,幼兒演唱《大母雞》這首歌曲時,啟發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受,尋找處理這首歌的方法。大母雞在生蛋的時候應該表現的怎麼樣,(用力,辛苦)生了又多又大的蛋它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開心的快樂的)

4、運用已有知識,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編。

幼兒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創編簡單歌詞,能給幼兒更多的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和勇於創造的機會,這無疑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大有好處。如在進行創編活動《顛倒歌》的教學中,啟發幼兒根據原有作品的歌詞創編一首新的歌曲內容。這首歌曲原內容是:小小老鼠樹林裡面稱大王,大獅子害怕那個小老鼠,螞蟻扛大樹,大象沒力氣,事情全顛倒,哈哈你說多可笑!為了便於幼兒創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憑借想像、記憶進行創編。教師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幼兒自己商量創編新的歌曲內容。如:公鴨會生蛋,母鴨嘎嘎叫等等,啟發幼兒邊編邊唱。最後,每組幼兒上台表演,大聲地唱出自己的創編作品,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慾望,又提高了幼兒創造的積極性。

㈣ 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以下我來給大家帶來一些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授法又稱「口述教學法」。提示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兩種。

優點:a.使音樂教師有較充分的主動性;

b.易於把握所傳遞的音樂課程標准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樂知識及音樂常識:

c.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系統連貫的知識。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展示食物、圖片等教具,進行示範性的演唱、演奏,或採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3.練習法

練習法是為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培養創造能力,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復多次完成某些動作或活動的教學方法。

4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提問法」,是師生通過相互提問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推理獲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增進記憶的一種方法。它包括:啟發式談話和問答式談話。

5.討論法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為解決教學中某一問題,相互啟發,討論辯論,各抒己見的教學方法。

6.欣賞法

欣賞法式學生在音樂教師指導下,體驗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藉以陶冶情感和培養審美感的教學方法。

7.發現法

發現法又稱「探索法」,是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按發現過程編制的教材或材料進行「再發現」,以掌握知識並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發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

8.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

以上簡單介紹了八種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但必須指出的是:音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是萬能的。除了上述八種外,還有分類音樂教學法,和音樂專題教學法等。總之,音樂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具體任務,具體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班級和學生個人的特點,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並可結合當地、本校和音樂教師自身的有利條件,揚長避短,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益。

㈤ 音樂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中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教唱新歌的方法很多,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以下教學方法。 一. 講授法‘范唱法混合使用 示範法:范唱歌曲,讓學生體會氣口和表情等情感,學唱簡單的樂譜,循循漸進的學習。對一些音樂作品會給學生簡單的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等,教師帶感情的范唱,讓學生標出強弱記號,學生主動學習之後,可以再講授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識點,再講解每一樂句該用何種情緒讓學生跟著模唱。一首歌曲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或者學生唱得不夠正確的地方,老師給學生范唱。學生主動學習之後,可以再講授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二. 欣賞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通過播放歌曲讓學生去體會,如一些童聲演唱的歌曲,讓學生去聽歌曲的演唱順序和情感。 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提問法通過提問,讓學生能更深的了解歌曲的內容,表達歌曲抒發的是什麼樣的感情。比如通過欣賞,歌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等四. 練習法根據 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讓學生反復的練習,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 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授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們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講解。這是因為各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任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㈥ 如何在音樂課堂中關注教學細節

一、關注作品分析的細節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度會影響教學的深度,只有當教師對音樂本體的細節有著深入淺出的把控能力,才能夠了解作品的特點,繼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例如,在講《靜夜思》這首歌曲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演唱,還需要對歌曲的要素與風格進行前期的分析。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搜集的相關資料先進行表達,最後教師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只有當學生對該曲目的風格有所了解之後,對演唱的難點進行前期俯瞰之後,才能夠快速大格局的把控這首歌曲。基於此,筆者對歌曲的合唱部分進行了分析。
例如,在第一小節,聆聽的重點乃是高聲部,至於聆聽的主要內容,則主要為音準與時值。因為運動的低聲部較易被感覺,而靜止的高聲部則很難被察覺。而在第二個小節,聆聽的重點乃是兩個聲部的音高關系,兩聲部之間沒有大音程與小音程的色彩變換,有的只是純音程的和諧統一。這樣就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以提高教學的效果[1]。
二、關注授課過程中的細節
不管是上唱歌課,還是說上音樂欣賞課,學生的上課時的傾聽狀態都非常重要,會影響其音樂能力的發展。在音樂課堂中,經常會看到教師採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唱、聽,但是學生卻難進入狀態,游離於音樂之外。因為教師缺乏一個正確的指導方法,對課堂細節的關注有所不夠,所以學生的學習效率較為低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不斷的減弱。而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對授課過程的細節予以重視,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關注歌曲演唱的細節
在音樂課堂上,有時會看到教師帶著學生毫無目的的反復演唱的情景,而學生只能一遍一遍的跟著教師「喊唱」,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因為音樂教育水平較差,教師和學生對聲音的控制有所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關注歌曲演唱的細節,從一開始的含糊到後面的清晰。事實上,只有當教師關注對學生演唱細節的指導,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歌唱狀態,那麼學生歌唱水平就會得到提升。
筆者一直強調「輕」與「清」的歌唱要求,所謂「輕」指的是在音樂課上不管是歌唱還是樂器伴奏,都需要有所控制,才能使學生體驗音樂的美感。但是,在控制演唱聲音之時,學生雖然做到了「輕」,卻會出現聲音不清楚的問題。故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經常提示學生,讓他們要保證自己的演唱聲音具有穿透力,即便聲音再輕,也需要讓他人聽清楚。換而言之,要讓學生關注自己的吐字以及咬字[2]。
2. 關注音樂鑒賞中的細節
在音樂欣賞課中,因為課時較少,所以許多教師忽略了「完整聆聽」的重要性,只是讓學生聽取一個片段,再加上教師的講解不夠精準,所以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就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故此,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需要盡量將音樂完整地呈現給學生。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舞劇《白毛女》時,筆者先讓學生聆聽兩遍,了解故事情節,讓學生去聽辨序曲的演奏形式,在第二遍時,出示樂曲的部分譜例,引導學生對照譜例去辨別樂曲的結構。這樣就實現了「點」與「面」的相結合,使學生對作品更容易理解。
三、關注培養學生聆聽能力的細節
在音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有效聆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對他們的聆聽能力進行培養,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才會得到提升。
1. 關注聆聽興趣的細節
要想讓學生愛上音樂,需要對他們的聆聽興趣進行培養。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經常設計一些趣味化的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來關注聲音的變化。如,在講述到《聲音的強弱》時,筆者就在課堂上設計了小老鼠的游戲,當學生聽到強音時,學生就會不由自主跟隨音樂的節拍去走路,並且還會表現出老鼠高興玩耍的情景。而當學生聽到弱的聲音時,學生就會用輕輕走路的方式,體現小老鼠害怕的樣子。通過該游戲,使學生對聲音的敏感度有所提升,而且因為該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所以能夠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3]。
2. 關注聆聽習慣的細節
當學生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之後,就告訴學生不僅要用心去聽,而且要一邊聽音樂一邊思考,使學生做到有效聆聽。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是其中的重點,為此,需要學生關注課堂上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例如歌唱的聲音、伴奏聲等。在聆聽過程中,可以用一些與音樂情緒相吻合的動作、眼神等與學生進行交流,在音樂響起之後,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安靜地坐下來,與學生一起聆聽音樂,切忌隨意走動而破壞音樂的美感。那麼教師的這種行為也會感染著學生,使學生形成一個認真聆聽的習慣。在音樂課上,教師需要多用音樂的聲音來代替語言的講解,以便學生更好的享受音樂的美,以提升其審美情趣。

㈦ 如何選擇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講授法、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它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易於把握所傳遞的所有的音樂知識及音樂常規(包括基本樂理、音樂表現手段、作品的分析處理等)。它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運用時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靈活變換講授的具體方式。如果運用不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可能就會受到壓抑,甚至形成一講到底的「滿堂灌」,並將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運用講解法時,語言要生動形象,在講述教學內容時可以穿插一些形象的描述或者與講述內容有關的趣聞,以增強講述的效果。在講解時,還可穿插直觀的掛圖、音頻、示範等,使講解更明了、透徹。

二、律動法

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如:節奏接龍的方式,由教師演示一段節奏,學生通過改編或者編創一段節奏進行接龍演示,以此類推。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律動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由於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舞蹈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示範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現代音樂課堂上的示範法不僅僅由教師范唱范奏,還可以運用教具及手勢提示,藉助多媒體等手段相配合。示範時要綜合運用完整示範和重點示範,對內容的重、難點適時地加以示範或對比示範,更便於學生理解。合理運用示範法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

四、欣賞法

欣賞課占音樂課程的比重日漸增大,所以欣賞法的運用也日趨重要。欣賞法是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或觀看作品,感受音樂表達的內容與情緒。所以欣賞法,要通過提問啟發,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從而讓學生了解音色與音樂作品表現之間的聯系,通過聯想和想像,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與意境,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引起內心共鳴。對於較為復雜的作品,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運用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分析音樂作品。通過聽賞音樂的情緒情感變化,逐步領會音樂作品的整體情感,感受節拍、節奏、音色、和聲、配器等音樂要素的對比與變化,充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選擇教學方法要依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一堂好的音樂課一定是融會貫通的。只有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才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仍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㈧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文章

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講授法相比較可多用。

學生的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音樂素質較好的班級,可適當加大音樂知識和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實。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就可採用視唱法。而對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應以聽唱法、跟唱法為主學新歌,教學進度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

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授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們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講解。這是因為各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任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的總結

介紹

新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突出的特點是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具體來說,每一門課程目標都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

目標

課程標準的 「課程目標」同教學大綱的 「教學目的」有所不同,目標雖含 [2] 有目的、里程的意義,但目標不同於目的的那種總體性、終極性和普遍性價值,它更體現為具體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價值。因此,對於課程目標,可大致理解為:在學校教師指導下,學生某種學習活動的具體的行為變化表現和階段性、特殊性的學習結果。

課程目標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完成和達到,因此,在某一方面、領域和學時的教學中,還有著更為明確和具體的教學目標,如音樂課程中的音樂教學目標。

目標功能

從音樂課程的角度來說,其目標具有的功能有:明確音樂教育發展方向,提示音樂教育計劃要點,提供音樂學習經驗方法,確定音樂教育評價基礎,等等。這四者的關系是通過明確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提示音樂教育計劃要點,為學生提供達到目標的最優的音樂學習內容、方法與經驗,並以此確定為評價音樂教育活動結果的標准。

作用

而對於更為明確和具體的音樂教學目標來說,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導向———明確音樂教學方向,提出音樂教學任務,確定音樂教學方式,主導音樂教學過程。

(2)規劃———明示音樂教學計劃,界定音樂教學范圍,規范音樂教學進度 ,提出音樂教學要點。

(3)調控———調節與改進音樂教學的操作過程和方法。

(4)評價———檢測與評價音樂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效果。

分類

在音樂新課程中,課程目標是由三個維度構成的,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段表述清晰地說明了新的課程目標的設計思路和內涵。新的課程目標的表述方式,體現了新的知識觀和學生觀,體現了在人的發展中多維目標的整合,體現了素質教育對課程目標體系的要求。

核心

長期以來,基礎教育課程目標指向單一的認知領域,把課程視為知識,視為學科。知識為中心、知識標准化、知識統一化支配著課程的構建、設計與實施。這種單一、片面的課程觀所帶來的弊端顯而易見,它加重了基礎教育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造成了課程結構突出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缺乏整合,課程內容 「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等一系列問題。而新的課程觀建立在對傳統 「知識本位」、「學科本位」批判與反思的基礎上,突出 「以人為本」和強調課程的整合。具體來說有下列內涵:

第一,學生是課程的核心

課程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把學生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以學生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作為依據,既要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又應立足學生未來生活的構建。它關注學習者的興趣、態度和需要,關注學習者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習者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關注學習者與課程各因素之間的聯系,以一種整體的觀點來看待「學生是課程的核心」,並將學生的發展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

第二,突出課程的整合

課程目標的設計建立在對人的生命存在及發展的整體關懷上,而不僅僅是認識性目標。過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均被排除於課程目標之外,其價值成為知識的附庸。而新的課程觀在體現由 「知識本位」向 「人本位」轉變的同時,必然導致課程目標由單一的認知性目標轉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多種目標的有機整合。

表述

音樂教學目標的表述是每一個音樂教師都要面對的具體問題,一般來說,應該包含三方面的要素。

目標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

音樂教學目標在具體表述上不同於音樂課程目標,更有別於傳統音樂教學大綱中的 「教學目的」。音樂課程目標是從宏觀的角度規定某一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而音樂教學目標則是從微觀的角度,預計某一時段、某一環節音樂教學所要獲得的結果,是學生在音樂教師指導下,其音樂學習活動具體的行為變化表現。目標雖含有目的、里程的意義,但目標不同於目的的那種總體性、終極性和普遍性價值,它更體現為具體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價值。因此,表述音樂教學目標的首要一點,就是目標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然而,一些音樂教師由於對此認識得不夠清晰,加上傳統大綱的影響,往往把 「課程目標」或 「教學目的」當作教學目標來對待,目標表述得非常寬泛,籠統。例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增強音樂文化素養,熱愛祖國,成為 ‘四有’新人」,「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通過學習這首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共產主義道德風尚」,「通過欣賞這首樂曲,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習和掌握簡單的樂理知識」,「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等等。這些又虛又空的所謂目標對音樂課堂教學沒有指導意義,也沒有評價的價值。

正確的音樂教學目標表述應明確,具體和簡潔,主要涵蓋本課時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過程及要達到的程度和水平。

目標要涵蓋三個維度

教學目標由單向變成多維是音樂新課程同傳統音樂課程在目標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以往,音樂教學目標重點關注的是知識與技能方面,例如,「學習sol,mi兩音,能夠唱准它們的音高。用sol,mi兩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創造簡單的旋律」,「指導學生准確和諧地唱好這首歌曲。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掌握大合唱的有關知識,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標缺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識與技能」維度。正確的目標確立方式應該是三個維度的表述。

正確使用目標的行為動詞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 「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圖片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圖片

教師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就是說,課堂教學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而過去在「教師中心」和 「學科中心」的傳統觀念里,音樂教學目標通常表述為 「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與歌唱能力」這樣的句式,目標的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這種表述方式體現了從教師角度來表述教學目標的特點,即教師要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而實際上,判斷教學效果的根本依據是學生想在課堂上獲得哪些音樂方面的進步,而這恰恰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主觀願望能夠實現的。如此看來,像 「通過……使學生……」, 「通過……培養學生……」,「通過……引導學生……」這類在傳統音樂課程 「教學目的」中經常使用的行為動詞,已不符合音樂新課程 「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求。相反,由於音樂新課程是從學生、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表述目標的,因此其行為動詞多為 「對」、「在」、「用」、「能夠」、「感受」、「體驗」、「了解」、「掌握」等。

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音樂教學目標的確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自主行為,不必過於追求統一,千篇一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藝術,而藝術是需要個性的,沒有個性就形不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傳統音樂教學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比較統一,強調共性,過於追求標准化與規范化,許多教師都是一個模子,一個套路,這種缺乏實效的表面文章不可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音樂新課程則首先關注一個 「新」字,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表述必然會精彩紛呈,煥然一新。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傳統的 「教學目的」同現在的 「教學目標」有著根本的區別:前者帶有濃厚的 「學科本位」和 「教師中心」痕跡,其設計體現為 「教什麼」,「怎樣教」,「通過教達到什麼目的」,等等;後者則體現了從 「教師中心」到 「學生本位」的轉變。「教學目標」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來設計目標要求及目標水平。

課程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人的成長歷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引導人健康向上、樂觀積極的精神基石。

傳統的課程觀由於過分強調認知而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的功能,致使該項目標形同虛設,從而導致把豐富、生動的教學活動局限於狹隘單調的認知主義框框中。這種缺乏情感內涵、充滿理性的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枯燥和單調,甚至恐懼、苦惱,喪失了學習興趣,而且極易造成學生的 「情感營養不良」、「情感偏枯」等現象。

新的課程觀將情意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和高度來理解,賦予其在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例如,情感,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度,在表現為學習追求、學習責任的同時,更表現在對生活的樂趣、進取、向上的態度;價值觀,既反映在個人價值方面,同時反映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自然價值的統一;等等。這三個具有獨立意義的要素已成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學科,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取向和內涵是不同的。在音樂課程中,由於音樂課程的性質和價值所決定,必須突出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以體現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這一特點。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應主要不在於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是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過程和方法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重視過程,強調方法,其實質是尊重學生的學習經歷、體驗和方式,這是一個學習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個人生存、生長、發展的內在需要。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只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獲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徑。這種排斥個性思考,否定智慧參與,只關注知識掌握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利於人的發展,它使一個個鮮活的人成了一架架機械、呆板、只會接受與記憶,不會思考與評析的學習機器。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尚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徵。過程與方法所以對音樂學習非常重要,是由於音樂教育多體現為一種 「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其教學目標往往蘊涵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方法上說,授人以 「魚」不如授人以 「漁」,學會音樂不如會學音樂,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在音樂上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音樂新課程中, 「過程與方法」目標可細化為五個具體目標:即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綜合。

1、體驗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之一,它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腦去思考。一句話,就是學習者要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視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視學習者的個人知識、經驗、生活世界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學習者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參與、活動、探究、實踐,將教學過程變為整合、轉化間接經驗成為學生直接經驗的過程,將學習過程變為融學習者個人經歷、感受、見解、體驗為一體,從而自我解讀、自我操作的過程。

對於 「體驗」,《音樂課程標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這句話所以重要,是由於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教學和音樂學習須採用一種同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方式———體驗的方式。原則上,音樂教學與音樂學習是不能依靠講授的,因為講授的方式與學習者自身的音樂體驗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體驗代替學習者的體驗。

2、比較

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或將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體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風格不同等音樂內容進行比較,以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審美注意力,並且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是指教師不將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分析交流,發現與探索問題並獲得結論的過程。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還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探究在新課程中都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它可以使學習者保持獨立的持續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體驗,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並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4、合作

合作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助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並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准,達成和實現共同的學習或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學習者之間相互支撐和配合;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小組成員有效溝通,妥善解決組內矛盾;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

合作學習的方式目前在音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著,其共性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按音樂素質、能力和性別劃分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充分交流,研討,協作,例如對歌曲進行演唱處理,由各小組自行討論設計演唱形式,編創表演動作,製作表演道具,選擇伴奏樂器及音型、節奏型等。融合游戲、競賽因素,促進小組間的競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器樂演奏學習中,分成若干小組 (各組演奏水平均包括上、中、下三個層次)進行游戲式的競賽,讓各種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表現,機會均等,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團隊精神。

5、綜合

作為音樂課程目標之一,它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其根本的要義在於有益於改變人格的片斷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善化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

具體地說,綜合包括音樂課程內部學習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姊妹藝術 (舞蹈、戲劇、曲藝、影視、美術、書法)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藝術之外其他學科 (語文、外語、歷史、地理、政治、數學、物理、化學、體育)之間的相互融合等三種方式。例如, 「鑒賞」和 「表現」兩個學習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不僅會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再如,充分發揮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與線條表現音樂的明暗及相同與不同等。此外,通過軟化學科邊緣,加強音樂同其他學科的聯系並在教學中整合與實施,例如,同語文結合,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亦可運用詩化的語言和抒情散文式的表達來描述音樂的情境;同史地學科綜合,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音樂,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同體育學科綜合,可以運用韻律操配合

不同節奏、節拍的音樂;同數、理、化學科綜合,可以聯系 「黃金分割線」將美學概念與數學概念整合起來,將音樂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聲音性質同物理學的頻率、振幅等知識聯系起來;等等。

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這是音樂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誠然,基於綜合理念的貫徹,音樂課中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藝術門類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但涉及它們是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如果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學科或藝術門類的方向,用文學、政治、歷史、地理、舞蹈、美術、戲劇等內容作為學生音樂課學習、探究的主要對象,那音樂課的自身功能必然會受到削弱和損害。這顯然是同 《音樂課程標准》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基礎教育中的任何課程,只要是一門學科,必然會有系統的知識技能體系。因此,對於高中音樂課程來說,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是必要的,這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音樂文化素質的需要,同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在音樂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於以往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認識存在誤區,單純地以樂理知識和識譜技能作為音樂知識與技能的主體,並過分強化了知識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術作用,從而導致了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片面化傾向,造成了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恐懼與厭倦心理。

基礎教育中新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觀認為: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還特別包括音樂創作、音樂歷史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的知識。音樂技能不僅僅體現為視唱、練耳、識譜等方面,也不只是發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唱歌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歌唱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將其視為音樂表現活動的一個環節和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有利於構成基礎音樂教育知識與技能的整體體系。

此外,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式上,也須作根本的改變。既要改變音樂教學中單純傳授音樂知識,以講授代替體驗的理性方式,又要改變機械訓練音樂技能,以枯燥練習代替探究、研究的傾向。應把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放在豐富的、生動的、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同情感、態度、興趣、智慧等因素緊密結合,通過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過程來完成。

㈨ 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課題

1.激發興趣法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行動的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音樂教學如果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音樂教學既是一項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活動,又是一項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審美活動。它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並在此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自發地表現美、創造美。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從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還不夠,而他們特有的活潑、好奇心理又使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投入極大的注意力。實踐證明,只要抓住並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教學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年級和所學新課的內容,教學方法亦應有所不同。一般情況是,上課鈴聲一響即可播放新樂曲,這樣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並使其對這一課新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同時又根據授課內容出現新的發聲曲、新的節奏型,滲透著樂理知識。這樣,幾分鍾之內就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趁這個機會,有故事情節的,再用生動的故事導入新課。例如,第四冊《我愛雪蓮花》,先讓學生聆聽《新疆好》中的一段歡快的樂曲,老師在講台上一邊走,一邊隨樂曲做一些優美的新疆舞蹈動作,學生邊聽邊看,情緒很快調動起來了。隨後問:「大家說這首曲子是什麼風格?」接著,把課前准備好的幾幅表現新疆人民生活情趣的彩色圖片展示出來,同時節奏型也出現了。這種一邊讓學生練習發聲,一邊作簡單的表演動作,創造了一種熱烈而活潑的氛圍與情景。處於這種情緒之中的學生,學新歌的心情非常迫切,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2.「唱遊」融合法
唱歌與游戲相結合,主要是改變單調的「我教你唱」的教學形式而創造的一種活潑而又新穎的教學方式。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化,音樂課已逐漸從單一的歌唱型和知識能力型的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向寓歌唱於多種形式中的審美型發展。這一轉變就要求音樂教師開動腦筋,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形式,把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強烈的感染力充分表現出來。所以在「唱遊」中,要按歌詞的內容、角色來設計課堂活動。有的採取表演形式,有的配上對話,有的還要配上解說詞,在邊唱邊演的同時,讓解說詞給歌曲增加色彩。比如《小紅帽》這首歌,學生會唱,其寓言故事情節也都知道,如果只是一味地唱,效果不好。為了提高這首歌的感染效果,把它編成游戲讓學生來做。,讓學生戴大灰狼和小紅帽的頭飾扮演其中的角色,又注意運用圖象、形體、畫外音、解說詞等多種烘托形式和手段,為這首歌創造全新的多維的立體背景。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了,整個游戲過程活潑而又生動。

㈩ 音樂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音樂課的教學方法有以下:

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根據時代的發展,還可以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話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等,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方法。

閱讀全文

與關注音樂本體選擇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流電流表改直流表方法視頻 瀏覽:443
自行車燈光安裝方法 瀏覽:54
電腦藍屏時解決方法 瀏覽:499
昌吉排球訓練方法 瀏覽:151
怎麼用純天然的方法去黑頭 瀏覽:245
安裝平米造價指標計算方法 瀏覽:148
樓梯扶手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824
上門回收電腦的方法 瀏覽:464
起重機行程檢測方法 瀏覽:761
手動美容儀使用方法 瀏覽:702
銅絲米數計算方法 瀏覽:837
感應電筆怎麼用使用方法 瀏覽:855
雀梅如何地栽方法 瀏覽:139
釘釘圖片合成編輯方法 瀏覽:838
120除以5簡便方法 瀏覽:484
鋁縮管連接方法 瀏覽:98
剖視圖常用的剖切方法 瀏覽:803
研究數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45
甲醛檢測研究方法 瀏覽:444
加班工資計算方法是稅前還是稅後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