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圖文教育教學方法

圖文教育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9 01:49:45

1. 如何使用多媒體教學 如何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一、巧設情景,激發興趣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還能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例如,在執教《莫高窟》一課時,由於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我藉助多媒體把它形象地描述出來,既有資料的介紹,又有圖片的展示。看到大漠的壯麗,莫高窟的雄偉,壁畫的栩栩如生,同學們一聲聲歡呼驚嘆。課堂教學氣氛和效果非常好。這一切為孩子們增添了虛擬而真實的生活體驗,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突破思維,激發創新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從而在學習上產生惰性,易於養成依賴他人的思想。在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之後,學生有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生字、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練習,大大增加學生探究,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三、明確主體,融洽師生關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客體的觀念根深蒂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的處於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行使主人的權力,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確認。在實際的教學中,電腦能取代老師的許多工作。比如在識記生字時,課文中的字體和生字卡片顯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賞風景時,沒有圖片就只能靠老師口述,效果還不理想。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解決。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且具有動態性,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因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點,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引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組織課堂,幫助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處於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四、為鞏固練習,增加訓練密度課堂教學離不開練,熟才能生巧。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而且在評改作業時,用多媒體網路就可以把作業或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這種評改方法節省時間,效率高,能將好的解題思路投影出來,啟發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五、改變模式,因材施教多媒體教學具有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進行一題多解,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課的作業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等。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的飽」、「吃的好」。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要充分、正確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騰飛的實踐中去,積極學習,並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全面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傳統型學校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現代化。

2.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

導語: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復制,也是可以重來的,只有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無論你是誰,都不能夠讓時間逆轉,所以,歷史上人們對時間珍惜的篇章是非常多的,這些也足以證明時間的寶貴性。課堂上短短的幾十分鍾,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多的時間,所以是小學生掌握知識最佳的時刻。如果學生做不到珍惜這些時間,或者是抓不緊時間,就會造成成績下降,也會對學生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

一、精心設計教學預案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學習語文的主人是學生,教師要重視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習慣。由於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較長時間的集中,在40分鍾的課堂上,小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只有20分鍾左右,所以,教師應特別把握好這20分鍾的寶貴時間,使其有效利用。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長時間地講解,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豈不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嗎?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真正把握住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段,把重點環節安排在這一時間段內。由於小學生長時間學習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對此,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游戲或動手操作的環節,以緩解學生的厭煩情緒,同時也能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放開手腳讓他們大膽地去探究、去合作、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成功之處要給予肯定,並及時表揚。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形式多樣、組織教學

1.利用多媒體素材,吸引學生

多媒體手段的妙用能夠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使學生始終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懂得學習,提高能力。學生容易將知識在課堂上消化,從而減輕了學習負擔。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教學形象生動,圖文並茂,感染力強,使學生看到了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學生通過直觀視聽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倡導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目前,就小組合作學習而言,許多教師還理解不深,甚至有偏差。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組學習等同於合作學習。其實不然,實際上合作學習有許多種方法,如小組活動比賽、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多媒體輔助合作學習法、思考——配對——分享法等等。例如在教學《窮人》後我就要求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上了多媒體課,讓學生與計算機合作;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時,就人物形象我讓學生開展辯論賽……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也是很多的。合作學習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合作學習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文本溝通

有一次,我聆聽卞淑美在新中小學上的《最珍貴的東西》,在課堂上,卞老師讓學生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提出的觀點,默讀,寫批註。”之後,卞老師給了學生整整八分鍾的寧靜時間。在這寧靜中,我彷彿感受到了學生思維與文本所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

四、良好的紀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良好的課堂紀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教師要經常強調紀律問題。沒有良好的紀律作保障,學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使教師講得再多、再好,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樹立正確的課堂紀律管理觀。有的教師認為,所謂的課堂紀律好,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要絕對保持安靜,一切聽從教師的指揮,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實際上,良好的課堂紀律並不排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流露出的,經過思考、討論從而得出答案時的愉悅心情。教師應允許學生有幾分鍾時間表現他們的'這份情感,然後適可而止。第二,良好的紀律管理應是自覺的紀律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嚴格要求學生與尊重學生人格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積極的紀律教育為主,從而使學生能自覺遵守紀律。

五、認真做好課後反思工作

一節再優秀的課,沒有課後反思它就不是一節完整的課。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課堂教學是否有效,課後反思非常重要。只有不斷反思我們才能發現不足,課堂教學才能有效。我習慣在備課的時候把作業也設計好,這樣便於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達到教學目標最直接的反饋。根據學生掌握程度,再做適當的調整作為教學補充,鞏固所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課堂教學後,我回憶整堂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優點在哪?不足之處是什麼?怎麼做才能更好?還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方法?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勢在必行。當然,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作為教師不得不改變角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靈活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為師生合作的過程。教師還應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3.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導語:語文教學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有精心呵護株株幼苗,使他們長成參天大樹,支撐起祖國蔚藍的天空。樹立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新的評價觀,就能把語文教學改革,推向深入並獲得成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一、課前准備要充分。

當前,一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准備不足。他們的課前准備簡單,只限於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准、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鑽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俗話說,不打無准備的仗。

教師課前要做好五大准備:

一、學生課前預習的准備。

二、教學理念的准備。

三、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的准備。

四、教學設計的准備。

五、教學和學具的准備。這五種准備中,其它四種准備是教學設計准備的基礎。教學設計是課前准備的關鍵。

進行教學設計要達到以下要求:

1、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2、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

3、要重視雙基,重視能夠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習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有了保障。

二、 聯系實際,巧用教法。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我市已推行了四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有一部分教師的轉變力度不大。課堂依然存在著以「教師主宰課堂「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分析講解為主要形式,採取灌輸式,課程改革流於形式。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有厭學的心理。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農村教師要徹底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多數較為朴實。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他們了解、熟悉教材、學生。在選擇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從學的精神上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的指導上來。朴實的農村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 朴實的方法結出扎實的碩果。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現代教育技術。用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激發起濃厚的興趣,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培養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一、教師自身要提高基本素質,更新教學觀念與角色轉變相結合。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育事業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顯而易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網路時代的要求,那麼要想使課程改革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標,需要一些基本條件做保證,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條件是教師的高素質。

課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後,就要精心地鑽研教材,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通過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建立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使得我們的教育質量盡可能地提高。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為促導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獨奏者轉向伴奏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而對於一位語文教師來說,應具備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質。

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現今,教師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執著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為課程改革作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鍛造成新世紀優秀的語文教師。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應准確理解,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第一,要求教師要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資源,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教師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如,進行課文《四個太陽》教學時,光用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向學生講述四種季節的太陽給大地帶來的好處,是遠遠不夠的,何不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裡去感受作者的心願和四季美麗的景色呢?廣闊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第二,要求教師重新認識語文教學模式。教師絕對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夥伴,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這樣,你才有資格做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引導者、輔導者。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指導時,教材作為閱讀的範例,你是逐篇教會學生讀,還是教給學生讀的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地讀、默讀、品讀、美讀、誦讀呢?筆者認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產出」的死胡同,滋長了學生學習的惰性,泯滅了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後者則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時代了,信息時代的快節奏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的理論修養,不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要有與時俱進、創一流業績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廣泛涉獵以求「博」,學習業務以求「專」,加強教研以求「精」,科研開路以求「新」。還要向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習,以求師生共進,教學相長。

二、 課堂教學中摒棄繁瑣分析、串講串問的舊模式,實現學習與創新相結合。

繁瑣分析把生動感人、充滿情趣的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使語文教學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這樣違背了語文教學的特點,也違背了兒童學習的規律。在閱讀一篇語言文字材料時,老師提出「讀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麼?」這樣一個問題後,放手讓學生自己翻閱工具書,查閱有關資料,認真地閱讀思考,梳理好自己讀懂的內容;再提出「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仔細的閱讀思考勾畫和記錄疑難問題,做好和同學交流的准備。不是有人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當一個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如果能夠聽到一個個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以後對閱讀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嗎?

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掌握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司馬光砸缸》一課時,引導學生探究當孩子掉進水缸爬不出來,情勢十分危急時,司馬光除了用砸缸的辦法救夥伴以外,還可以有哪些辦法使孩子獲救?於是乎,學生想出眾多的辦法與司馬光的辦法相比較、選擇。經過討論探究,學生就會自然明白,在當時的特定形勢下,只有司馬光的辦法才是最佳的。這樣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通過將眾多的.假設集中而求出解決問題現實方案的能力。

四、 以趣為徑,開發一些生動、活潑且開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結合。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還有的學生說:「書上說章魚是軟體動物,可是高級貝類科學界對此還有分歧呢。」這些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 。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中國的語文教學這些年來,遭到非議不少,尤其形式主義現象嚴重,讀書不給時,訓練不落實,目標不現實,基礎不扎實。因此,造成教學走入誤區,陷入低谷。而誘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注入學習情感,利用學習意志,這將是我們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的聽眾。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說的慾望、學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讀書、讀死書」,「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幾乎為零。而當今這個「適者生存」充滿機遇和挑戰的21世紀,光有理論知識是寸步難行的,我們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所以,我們應從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從母語課堂教學中開始吧!「抱著的孩子長不大!」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五、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語文教學與網路時代相結合。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為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筆)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筆者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後羿射日的有趣傳說。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一、在新課標引導下轉變舊教學模式

新的教學觀念是通過具體的教育方式體現的。要把先進的教學觀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首先必須加強新課標理論學習。

過去「以老師為中心,教育為核心」的教與學的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自主。過去不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閱讀、提問、作文,都是課前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基本上是封閉的,小學教師實際上成了幼兒園的阿姨―――牽著學生向前走,顯然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不論是新老教師,都認為舊的教學模式容易操作,好把握。客觀上,對新的教育觀念不自覺地產生了抵觸情緒,對新課標的推進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形勢又不容許你抱著舊觀念不放。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新課標,弄懂讀懂它。

國外有位專家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用它來注釋新教育觀念有入木三分之妙。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地方。新課標把教師定位於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參與者,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和力,沒有畏懼和壓抑。教學的效果自然就體現出來了。當然,老師在課前就如何上好一堂課進行精心設計,利用一堂課去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二、優化教學過程,是語文新教學的關鍵

教學過程,主要還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如何體現新的教育觀念,是不是舊的教學模式就真的一無是處,相信很多老師都感到困惑。我認為,只要是真正體現學生去研討,去發現,並且有所得,就是體現了新的教育觀念。

其實,任何時候,課堂上都離不開教師講、學生聽,關鍵是你怎樣講、學生怎樣聽、講的質量如何、聽的效果又如何。現在流行一種問答式教學模式,一節課涉及多個問題,教師問,學生答,「答完」了下課鈴也快響了。這樣做就真的那樣成功嗎?我認為未必。課文的篇章文體不同,採用的教學方式也不同。當講解的要講解,當提問的要提問。例如對古典文學,你設計的問題再好,學生的回答也很是答非所問。還有一種「分組討論」形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個人展開討論,課堂十分熱烈,其實學生是否真正討論,試問教師一個人能把每個組都監控得到么?恐怕多數流於形式,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的一些成功的教學方法未必都適用,而舊的一些教學方法也未必都不可取。

三、運用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在教的過程中,注意發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加上教師的情感參與和調節,利用各種手段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或學生與教材的情感交流,對學生學好語文調動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促進作用。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發掘課文內在的語言美、情感美,小學生對語言的體會往往只停留在意義上,很少去體會其內在的更深層次的意思,教師要在這方面有意識地幫助他們去發現、去體會,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都有幫助。例如在《窮人》一課中,有一句話是:「吃的只有魚。」結合這句話,我把「吃的只有魚」和「吃的有魚」,同時板書在黑板上,讓同學們仔細體會一下這兩句話的含義有何不同。同學們在閱讀思考後,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兩句話含義的區別,從而深刻體會到了桑娜一家生活的困境。就一個簡單的「只」字,深刻反映了作者表達的內涵,同學們對作者使用語言的能力有了深刻的了解,提高了同學們的習作能力。

其次,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努力感受和把握文章作者的感情基調,努力發現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沿著作者的感情軌跡運行,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置身於課文中,又能超然於課文之外,有語文教學的蓬勃生機與活力。可見,面對新世紀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要贏得挑戰,抓住機遇,就必須進行思想觀念的更新,要用正確、先進的教學觀取代片面、保守的教學觀,用的創造觀點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

課改的目的在於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看到一些地方、一些學生的「課改」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只注重表面而忽視內核、只講究熱鬧而忽視效益的時候,我們有些懷念被一些人大加指責的傳統教育,懷念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學。當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風起雲涌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呼應,積極投入,但對那些沿襲多年的「舊」,我們不能簡單地一否了之,而應冷靜反思,精選慎取,那些歷史的積淀其實有些是永葆活力、永具魅力,我們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否定舊的教學方法。


4. 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是教學的啟蒙學科。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單純的知識學習必定會造成厭倦和不耐煩。教師必須善於利用各種 教學 方法 能夠讓學生從課堂教學過程中找到樂趣,自主學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方法

一、設計新穎的課堂導入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課堂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環節,也是對整節課教學效率起到關鍵性決定作用的環節。這一環節的好與壞,決定了學生是否對本節課教學內容感興趣,決定了學生能否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尤其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我們更要注重此環節的設計,只有將這一環節設計得新穎有趣、生動巧妙,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 語文知識 。

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道:「小朋友們,有這樣一個 故事 ,一群小朋友在花園里玩,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大水缸里,那麼,其他小朋友都是如何表現的?這個掉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沒有?是用怎樣的方法得救的?你們想知道嗎?」「想!」學生認真地盯著我並且聲音洪亮地回答道:「好,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司馬光砸缸》。」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向學生講述故事並且提出問題,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進而全神貫注地聽教師講解課文,為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打下了基礎。

二、開展角色表演活動,給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

小學低年級學生愛玩愛動,善於模仿,表現慾望強,所以,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挑選一些故事性強的課文,將其編排成一個小型短劇,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短劇情節表演出來。這樣,一方面能給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深刻領悟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

比如,在學習《曾子殺豬》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大致了解了本篇課文內容之後,我就在班裡挑選了三名學生,要求他們分別扮演曾子、曾子的孩子、曾子的妻子這三個角色,然後將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表演出來。這項表演活動一布置完畢,學生都紛紛舉手,表現得躍躍欲試,情緒十分高漲,課堂氣氛立即變得積極活躍起來。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既增強了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促進了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又讓學生深刻體會了本篇課文向學生所傳授的做人的道理,即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說到做到。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並茂、色彩逼真、形象鮮明的教學優勢,將它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以影像圖片、視頻錄像方式呈現出來,能夠對學生的聽覺、視覺和心理觸覺等產生強烈刺激,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在給學生講解之後,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了《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視頻,因為低年級學生正處於愛看動畫片的年齡,所以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都顯得異常興奮,一個個都全神貫注地盯著投影屏幕,十分投入。這樣,我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錄像,為學生創設了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使學生直觀地了解了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方法

一、問題引導式教學增強趣味性

興趣在課堂上的體現可以通過教師詢問的方式來探究,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文本或主題找出相應的問題,通過要求調動學生的情緒。在詢問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順應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以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在教學《小河與青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用親切的語言詢問學生:「同學們知不知道小河旁邊都長有什麼呀?」學生會說:「有草!」「有樹!」「有花朵!」……教師回答:「你們說的都正確,但是今天青草和小河說了一段話,老師覺得可有意思了,你們想知道它們說的什麼嗎?」學生答:「想!」這種方式同樣引導著學生進行語文課文的學習,教師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了學生的熱情。這樣一問一答形式的教學就是一種課堂趣味性提升的方法,教師在這樣的引導式教學下,學生才會跟著教師的思路去學習課文。

二、多元化的課堂模式

趣味性的氛圍需要教師不斷地加入多樣化的元素,從而為課堂增添更多新鮮的內容。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視野,盡可能將各種形式的元素體現在課堂,比如音樂、舞蹈、電影等都是非常好的展現途徑,這些元素的融入才能更加增強學生的興趣,同時為課堂帶去更多樂趣。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梅蘭芳學藝》這一課中,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動畫片來引導學生進入課題。低年級的小學生心智處於比較弱的時期,他們對動畫片保持著一定的熱情度,所以教師就可以把與課題相關的動畫片拿到課堂上播放,關於「梅蘭芳學藝」這個主題思想的動畫片,教師還可以播放《哪吒傳奇》《 圍棋 好少年》等主題的影片。

在動畫片這種學生共同喜愛的元素帶動下,課堂的氛圍才會更加活躍,學生的情緒也才會高漲,整個教學的進程也才會更加順利。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春曉》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彈奏一曲《春曉》的音樂,然後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曲子嗎?」學什麼可能會搖頭。教師接著問:「這首曲子好聽嗎?」學生答:「好聽!」教師接著說:「那麼你們想跟老師一起學習嗎?」答:「想!」在音樂的帶動下,學生便能夠輕松容易地學習《春曉》這篇課文了。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也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逐字教、學生逐字背的枯燥方法,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不僅能夠輕松地背誦《春曉》,而且在背誦的同時能夠進行歌曲演唱,加強了學生的興趣特長培養。因此,音樂融入語文課堂也是一種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

三、靈活性的教學手段

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上中,傳統教學早已無法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課堂創新也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應該採取靈活性的手段來推動學生關注課堂學習,把課堂創設得更加輕松和諧。比如教師在教授拼音知識時,關於「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後鼻」音的學習就可以邀請一些發音比較好的學生來當「小老師」,讓他們站在講台上教導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這樣的方式同樣可以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學生在這種「小老師」教學的課堂中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學習拼音知識。這種師生角色靈活轉換的教學手段就是一種趣味性提升的方式。

還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也可以靈活地運用教室內的物品,為學生演示烏鴉扔石頭在杯子里最終喝到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你們看老師手中裝有一半水的杯子,怎樣才能把水溢出來讓烏鴉喝到呢?」這個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並沒有直接向學生演示如何將水溢出,而是先激發學生思考,這個環節的設置也更能把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實際操作相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觀察教師杯子的同時能夠進行思考,把 語文學習 與思維開發相融合,這也是一種靈活性教學手段的體現。

3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方法

1、競賽激「趣」

盡管小學生好奇心強,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但是,從幼兒園上來,他們還不明白什麼是學習,並沒有什麼學習的概念,不知道到底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只有通過構建趣味課堂,才能讓小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去慢慢地學習,進而在習慣的養成中去學習,怎麼樣學習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由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對教材內容作出適當的調整,在抓好小學生字詞句教學的同時,更要設計競賽環節,調動小學生積極好動與愛表現的天性,使得他們在教師控制的節奏下,通過比賽的方式去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是語文課文基礎知識的競賽。如讓學生們競賽一下,看誰先會讀或者會寫,甚至會背誦課文。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柳樹醒了》時,筆者就採用該方式,在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生字詞的基礎上,進而分組開展寫字比賽,很多的生字詞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解決了。二是語文常識的競賽。如學習一年級下冊《看電視》一課,能了解到京劇、電視劇與 足球 等一般性的知識,如二年級上冊《北京》一課,小學生可以了解關於首都的知識等。教師可以進一步立足課文,適當加強相關知識的拓展與 教育 ,使小學生在廣泛參與的競賽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水到渠成,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基礎性作用。

2、表演養「趣」

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課堂的教學實踐,已經開展了多年,很多的教師也做了研究。其中通過表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是明顯的,這也正是許多語文教師喜愛此法的原因之一。首先,培養良好的表演式學習習慣。幼兒園時期的蹦蹦跳跳唱唱等習慣,還在相對應的年齡段內慣性地持續著。抓住這一年齡段的特點,教師就要適當地利用與引導,讓學生在切身的體會中來實現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課《我選我》時,就採取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角色表演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如掌握了相關的生字詞,會讀一些相關的 句子 等。

採用這樣的形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保持持續性。盡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表現欲有可能會減弱,但是,會把學習的興趣用其他的形式比如表演繼續保持下來。其次,通過表演培養廣泛的興趣。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識是方方面面的,盡管是非常基礎淺顯的,但是,很多的課文還是能夠提供廣闊的表演空間,吸引更多的學生廣泛參與,讓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埋下了興趣特長的種子。再次,表演培養語文素養。語文教學的直接成效之一,就是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讓他們在朗誦或角色的表演中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讓他們學會用心感悟文學的美好,人生的深奧與激情,進而去進一步學習。特別是那些精詞妙句的學習,真正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哺育與滋養。第四,通過表演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白為學習能力。因為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日常的應用。在語文的教學中不乏教育學生如何自我規劃與設計生活、工作與學習的課文,如一年級下冊課文《司馬光》、二年級下冊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生活中危機。教師一般都會抓住這樣的契機,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

如有的同學扮演迷路者,有的扮演指路人,有的則扮演壞人,如此進而教育學生如何去規劃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等,進而培養了學生的自為學習能力。教師通過調動小學趣味表演的方式去教學,一開始就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勇於思考、敢於探索質疑的習慣,在這種寬松與輕松的心理氛圍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也喜歡了學習。

3、激勵固「趣」

對於知識的學習需要及時鞏固,同樣對於某種良好的習慣等,也是需要鞏固的。無論是採用競賽式還是表演式的教學方式,教師都要採用能夠調動激發學生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的手段,因而,課堂激勵要跟上。一方面可以及時地點評與 總結 ,另外可以繼續創設與推進下一個高潮。如採用小組競賽,可以用獲得「五角星」的數量來評價小組參與的結果,也可以偶爾用實物,如在特定的節日前後,如在「六一」前,可以給學生糖果等,在 清明 節時可以獎勵學生雞蛋的形式等,這樣能用一種正面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明白,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做人道理的啟發。由此,則鞏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創作升「趣」

此處的創作並不是寫 作文 ,但是,還是要讓學生練習原創性地寫,以及養成對那些美文的閱讀與摘抄的習慣。這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最為原始的「創作」過程。根據筆者的 經驗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去寫,不要求寫長,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兩句話。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課《雷鋒叔叔,你在哪裡》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模仿著寫幾句關於雷鋒叔叔的話,這樣不僅能深化小學生們對於雷鋒叔叔的感情,也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4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方法

一、趣味教學之動手實踐,以鍛煉學生動手能力

在教學當中,教師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國學生越來越不愛動手了,這是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在小學階段,學生都喜歡動手觸摸、擺弄等,只是由於不正當的操作,而造成了多次的破壞,在長輩的呵斥之下逐漸不再動手。實際上,動手能力是我國當今創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精神,並且通過動手,學生可以在親身實踐之下,激發起對所學知識點的慾望,明確印象中模糊的概念,從而獲得學習的高效。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注重這一方面,鍛煉學生尚未失去的動手能力,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為課堂添加趣味的同時,調動起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經典 文章 《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文章十分簡單,就是「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可是由於瓶口太小,想出辦法將石子放進瓶子里,最終喝到水」的故事,可是在講完基礎的識字及拼音等知識後,學生又發出疑問,為什麼把石子放進瓶子里,水就會溢出來呢?筆者並沒有簡單地向學生講述這一原理,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即使講述了一時也難以明白。

但是筆者找來幾個有著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以及一堆小石子,問學生:「如果我們是只鳥兒,那麼應該怎麼才能喝到水呢?」學生被這一問題吸引,將眼光都投入到瓶子上面,有些學生說,直接喝啊,我們平時都這樣喝水,但是同時也有學生反駁,因為鳥兒不能抱起瓶子喝水啊。最後,有學生聯繫到了剛剛講述的內容,那就是將石子放進去,水就能漫上來啦!之後,筆者請幾個同學上台來演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水是怎麼漫上來的。學生競相舉手,課堂氣氛濃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並且激發起學生對語文中蘊含的知識的興趣,課堂在充滿趣味以及學生的意猶未盡中結束。

二、趣味教學之猜 謎語 ,以調動學生的思維

猜謎是一種需要淵博的知識以及靈活的思維的一種游戲,這可以稱為一種 智力游戲 ,對許多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多年的調查研究之下,我們發現,小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不僅有一定的探索慾望,更有一定的競爭心理以及表現心理,因此教師可以降低難度,在給定范圍內讓學生通過既定范圍對謎底進行研究,巧妙激發起學生的好勝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調動思維,激發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的深度,使中國 文化 的博大精深逐漸滲透入學生的內心,便於學生對語文保持長久的興趣,從而間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在講解完一單元或者多單元的字詞後,可以通過猜謎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加以鞏固,並且同時還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材中有一單元講解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兩只小獅子》等內容,教師便可以此為出發點,舉出類似於「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打一動物名)」的謎語,讓學生根據單元所學內容,轉動自己的思維,想像這一謎語的謎底。這種方法逗趣而又有效,可以極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學會討論探索,共同找出解答方式,以加深對已學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識。

三、趣味教學之講故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自小,我們便常央求著父母講 睡前故事 ,故事中的神秘事件神秘國度總是深深吸引著小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沉迷於其中,並且繪聲繪色地轉告給好朋友。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這一特徵,以此為契機,將其轉化為趣味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不但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被吸引到課堂當中,還能夠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展開想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將之轉變為一生的財富。例如:在《坐井觀天》中,教材只講到青蛙眼界狹小,坐在井中看著那小小的一方天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青蛙出井口的生活展開一個想像,並且互相描繪著這一獨特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5. 如何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網路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進入單位,對單位的管理者和教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在這樣一種新形式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廣大教職員工注重現代教育技術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各學科的整合,合理的利用資源,完善學習管理,把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案,把現代科學技術具體的應用在學習教學中。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重要意義不斷的沖擊著廣大教育工作者。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理念,以其先進獨特的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並對教育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而形、色、聲、像兼備的現代教學手段,常常如磁石般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全面的投入到學習中,這不僅僅是帶動學生的學習,而是是對學生如何更好學習知識的一種引導,使學生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兩種:主動的學習和被動學習,一個樂意學習的人,肯定要比一個免為其學的人要學得更好,要讓學生由「強學」變為「愛學」,這就需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他們喜愛的事物與情境。例如:小學數學在所有學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門學科,模糊的數字概念,枯燥的定義定律,不適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數字的定義、定律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轉變成生活中生動、鮮明的圖文並茂的畫面,那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覺得:教師在組織教學或設計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全面的參與學習中,帶動學生的學習。運用現代教育中的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在學習中擺脫傳統的、枯燥的學習學習氛圍。現代化教學技術,能夠把難懂的、復雜的、抽象的概念以圖標、聲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增加課堂活躍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學習。一般現代化多媒體教學中向學習展示的都是生活中的,與學生接近的案例和方式方法,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二、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擴充知識信息量,促進教學內容的快速更新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主要途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進程,相當於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將大量信息傳遞給學生,把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教學相聯系,能夠使學生及時的了解最新消息的同時,有利於學生開闊自己的視野,計算機資源的共享也為學生提供了了解知識的平台。
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逐步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學習為輔轉變為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教師從旁引導為輔。這種轉變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學生對所學習到的知識能夠有個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教師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引導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但是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所傳達的知識畢竟有限,並且教師一般的專業性用語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不能做到全面了解和接受。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缺乏積極性。而現代教育手段,彌補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一些缺陷,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題材和資源,使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成為全面性的學習人才。從而解決學生努力追求知識,提高自己的慾望,有助於學習的進步,達到學習的目的。 現代教學主要強調的是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為主,把學生放在主導地位,使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實用性的人才,使教學達到理想的狀態。
四、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教學資源進行傳播和再利用
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傳播是教學在發展過程中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在傳統教學中,面對一些有經驗的、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往往都不能夠全面的保存下來,這是教學中的一大損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但是在現代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對一些資源進行科學化的保存和管理,使這些資源能夠長久的保存起來,有利於教師相互借鑒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有利於後續教師的改善和提高,為教學創造一個更加有利於學習的環境。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目前正處於發展壯大之中,實踐證明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現代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迅即性交互特點,編制的系列各學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拓展學科知識的外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面向和適應未來,把多媒體技術有效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營造更具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有可能產生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

6. 多媒體教學法分享

導語:採用多媒體教學法,老師可以把課件做成精美的PPT用投影的形式播放出來,裡面配合聲音+視頻,感覺立馬就不一樣,因為人對圖像的喜歡更勝文字,而且記憶深刻,同時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軟體自帶很多現成的公式,幾何圖形,甚至是化學實驗也能模擬。

多媒體教學法分享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有助於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集文字、圖形、動畫、音頻、視頻、投影等多媒體技術,集光、形、色於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具吸引力。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的處理,使學生更能體會到事物的本質。 1.創設情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意,針對學生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激活學生的求知慾望 利用CAI課件演示,不僅可以把課本里的畫面由靜態變為動態,而且能把一些比較抽象的難理解的問題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模擬成現實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有利於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意形象化,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有利於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突出重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注意,尋找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另一方面可以藉助課件整理、摘錄相對應的條件與問題,創設按題意製作的活動場景,繪制線段圖,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啟迪思維。 2.化解難點,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教師欲說說不清,學生又難理解的知識點。如果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突出重點,化難為易,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角的分類》這一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五種角(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定義,難點是理解五種角的范圍及角的形成過程,特別是周角、平角的教學。因為平角是一個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的角,周角是兩條邊重合在一起的角,這兩個角看起來都不像角,角的范圍用肉眼看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難點,在教學時,我校的吳老師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的動化效果,把五種角(特別是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在電腦上演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平角的兩條邊拉成一條直線;周角的兩條邊重合在一起的全過程。通過比較練習,形象化、具體化、感性化的層次信息逐步被深化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資源轉化為力量,從而達到了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三、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能利用網路的交互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媒體技術的交互性有利於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導向性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中多媒體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產生激勵,實現教學導向功能。而多媒體網路輔助教學打破了齊步前進,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多邊互動,因材施教”問題,將整體教學和個別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因材施教,比較自由充分地發揮個性,不至於因為要照顧差生放慢速度而使優生吃不飽,也不至於因為要照顧優生而加快速度或加大難度而使差生吃不消。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教學中教師適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設豐富的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定能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法分享

一、中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善於學習、樂於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輔助手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我們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有助於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把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資料展示給學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某些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大我們的課容量,節約時間。

如果沒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單純靠粉筆、黑板等教學工具來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是跟不上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高自己的課件製作水平對青年教師來說勢在必行。學校為青年教師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是學校積極營造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氛圍,大力提倡使用多媒體技術,並且進行專門的課件製作輔導;二是學校準備給每個辦公室都配備計算機,這為青年教師學習多媒體技術提供了物質基礎。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教學的新生力量,有著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創新精神,從這一點講,青年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習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先行者。

二、我是如何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課件製作的

1、培養興趣,循序漸進

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對多媒體技術和課件製作幾乎是一竅不通。可是當我看到有的老師把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教學時,我就覺得課件製作作為一門技術對教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必須掌握這門技術。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了興趣我就開始下功夫學習計算機的使用和課件製作。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比如制圖軟體photoshop,網頁製作軟體frontpage,還有各種課件製作軟體,如powerpoint、authorware、3dmax、flash等,現在又在老師的專門指導下學習了"課件平台".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常用的課件製作軟體有好多相通之處,學好了其中的某一個,其他的自己動手、多進行嘗試也會慢慢掌握。

2、善於研究,多問問題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和使用各種軟體製作課件的時候,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遇到問題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個軟體的功能都很多,我們學會的可能只是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嘗試、研究和琢磨。當然也有好多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我就虛心請教別的老師。我相信,只要我們樂於嘗試,善於思考問題、詢問問題,難題是沒有解決不了的。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都有這種感覺,我們覺得很簡單的東西有的學生還要問,我們認為簡單的東西學生們說不定覺得挺難,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多提問問題。課件製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初學者覺得不好解決的問題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簡單的,所以在學習課件製作的過程中多問問題是必要的。

3、親自動手,樂於嘗試

哲學上講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和來源,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把這一觀點應用到課件製作上就是要親自動手製作課件。也許我們在某一方面的創意是非常好的,可不親自動手,這方面的創意就實現不了。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做起,由簡單到復雜,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動手製作幾個完整的課件,只有這樣,自己的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三、課件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選擇合適的媒體

現在開發的課件製作軟體有好多,每一種軟體都有它的優勢,當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我們在製作課件之前,應該通盤考慮所要講授的課程的特點,需要處理的內容,然後根據不同的軟體的優點來選擇使用什麼平台。"課件平台"還有flash等都是功能強大的軟體,它們的動畫效果、交互性、對圖片和聲音的處理,都是powerpoint和"蒙泰瑤光"包括authorware所不能達到的。但powerpoint等也是很好的課件製作工具,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利用。

2、簡潔實用是課件製作的重要原則

不少老師在製作課件時往往將自己的課件做得特別"好看",在課件中加入大量的小動畫和艷麗的圖片以及很刺激的聲音,我認為這樣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可能會沖淡主題,這些與課堂無直接關系的東西會過多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輔助手段,它是用來輔助我們的教學的。一個好的課件關鍵在於它的實用性,應該說只要是有助於突破重點難點、有助於引起學生的深刻思考、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的課件就是好課件。

另外,我認為不要試圖每堂課都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處理,這樣既沒有必要,也不現實,製作一個好的課件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否定,而是對傳統教學的有利補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還是在課堂,我們在製作課件時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在製作課件的時候,應該考慮學生的參與性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參與能力、動手能力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有的文章中稱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人灌",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變成了"機灌",這種錯誤做法其實是對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種誤解。製作一個課件前我們就應該考慮到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可以適當加入一部分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內容,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使學生明白問題"原來如此",而不是"的確如此",培養他們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某些問題的設置上,不要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應該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餘地,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才會起到好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法分享

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如實地傳遞和反饋信息,並使各種信息類型的轉換和過渡變得自然、平穩、迅速,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能有效地培養思維能力,增強情感體驗。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過文字來表現的,因此要善於引導學生探究文字,從文字中獲得感悟,產生共鳴。在《新型玻璃》中,讓學生圍繞主問題“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進行探究,要求學生說說是“通過哪些語句讀懂的”。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根據對學生的預設,教師往往事先把語段抄在小黑板上帶到教室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浪費時間又很難吸引學生。孩子們為此很少將精力投入到課堂上去,由於沒有孩子的配合,教學效果也常常是事倍功半。

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根據學生體會與感悟的語段放到大屏幕上展示,並用不同的顏色或圖片作背景來顯示,甚至插入音樂。

不用老師多強調,孩子們早已將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幕上來了,而且教師可根據學習者主體參與的探究活動來設置多媒體。在探究活動的進行過程當中,隨著學生探究思路的變化,所需的情景隨之切換,增加了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可以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地探索知識,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嘗到成功的喜悅, 這樣的操作形式,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探究,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悟;同時又為學生自主、生動地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1.多媒體是學生進入課堂的輔助引領者。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當學生進入課程教學後,能否保持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這節課的基礎,教師在上課時,除了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外,應用多媒體課件也成為引領學生走進知識殿堂的工具。通過課件把文字、圖象、模型展示在屏幕上去創設情境、進行授課。這些直觀形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有意、有序地觀察,思考再結合教師的引導和講解,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都調動起來,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並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極大的提高學習的效率。

2.多媒體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輔助者。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學生系統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場所,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獲取知識的主要場地,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能,課堂教學仍然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因而課件是採用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的內容,也是優合課堂教學的保證。課件反映信息量大、直觀性強、節奏快、密度高,通過圖形、文字、動畫、聲效來刺激學生身體各方面的反應,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證。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過程直觀化,活化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輔助者。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破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多媒體中聲音、動畫等的多方面刺激及豐富多彩的直觀形式,引起了學生感知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比如在科學課上,有些教學內容因為絕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親眼見過,教學難度比較大。以往教學時,教師往往是利用掛圖進行講授。現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通過視頻展示來播放,來一個“現場直播”,每位同學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演示實驗的整個過程。讓每位同學都有實驗的親歷感,強烈的刺激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的運用。

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經驗總結如下:

第一,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通過圖形、音頻、視頻、動畫等的運用,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運動等感官都積極參與思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思維難度,增進了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的傳播變得淺顯易懂,直觀形象。

第二,多媒體教學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能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幻燈片迅速直觀地接收到大量的相關資料,既避免了以前的空泛講解同時又通過視覺聽覺的刺激,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對問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傳統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於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這兩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課堂的信息含量,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大大增加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果。

第四,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與教學經驗,更好地展現教師的才藝和想像。教師在備課方面有好的方法、好的設計,在傳統教學中,有時是無法做到的,而現在有了多媒體的運用,就能輕而易舉地辦成。

使用多媒體教學取得的成果。

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課堂里更充分創設學習情境,節約教學時間,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實現了教學知識在與抽象、靜態與動態、過程與結果、有限與無限等各方面的互相轉換。多媒體教學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我校對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進行了多次的培訓,使教師不但學會使用多媒體教學的一些基本技能,並且喜歡上多媒體教學。在幫補互助中,一些教師學會下載課件和製作課件,通過資源共享和成果分享,使教師賞到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甜頭。通過使用多媒體教研活動,創造了我校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氛圍,激發了教師們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

7. 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人在上學的過程當中認為數學都是比較難的,尤其有一些人到了大學的時候,面對高數的時候就會更加頭疼,所以也存在一些人吐槽數學,在生活當中能夠算明白數字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學習那麼多高深難度的數學知識?其實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數學思維,這種數學思維在其他學科以及工作當中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一切數學的基礎都要歸結為小學數學。

當然除了利用一些小學數學的教育方式之外,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也要有著充足的耐心,因為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而且也是有著一定上限的,所以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維來定義這些小學生的頭腦。

8.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巧設情景,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還能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例如,在執教《莫高窟》一課時,由於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我藉助多媒體把它形象地描述出來,既有資料的介紹,又有圖片的展示。看到大漠的壯麗,莫高窟的雄偉,壁畫的栩栩如生,同學們一聲聲歡呼驚嘆。課堂教學氣氛和效果非常好。這一切為孩子們增添了虛擬而真實的生活體驗,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思維,激發創新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從而在學習上產生惰性,易於養成依賴他人的思想。在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之後,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生字、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練習,大大增加學生探究,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明確主體,融洽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客體的觀念根深蒂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更多的處於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行使主人的權力,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確認。在實際的教學中,電腦能取代老師的許多工作。比如在識記生字時,課文中的字體和生字卡片顯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賞風景時,沒有圖片就只能靠老師口述,效果還不理想。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解決。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且具有動態性,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因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點,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另外,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引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組織課堂,幫助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處於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
四、為鞏固練習,增加訓練密度
課堂教學離不開練,熟才能生巧。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
而且在評改作業時,用多媒體網路就可以把作業或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這種評改方法節省時間,效率高,能將好的解題思路投影出來,啟發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
五、改變模式,因材施教
多媒體教學具有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進行一題多解,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課的作業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等。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的飽」、「吃的好」。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要充分、正確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騰飛的實踐中去,積極學習,並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全面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傳統型學校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現代化。

9.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9)圖文教育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10. 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分享

導語: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在於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學生樂於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分享

一、課前教給預習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地學

要提高預習的效果,課中培養學生自能閱讀的能力,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能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課後運用學法,提高自能閱讀能力。教材的課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閱讀,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自學,以擴大閱讀量,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求得更好的發展。

要提高預習的效果,教師在課前應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既使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有法可依,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低年級的預習,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要求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到了中高年級,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審、讀、劃、提、查」的方法預習。

「審」,就是讀課文先審題目,注意課題與內容的關系;「讀」,就是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劃」,就是「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生字新詞,關鍵語句;「提」就是在自己預習的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便於課堂上有目的地學習;「查」,就是從課外書籍中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拓展知識面,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在預習過程中就不會盲目讀書,在長期的.訓練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創新學習。

二、課內教給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

經過多年的教改實驗,我們體會到:把一篇課文讀懂不是目的,學會讀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才是目的。也就是說,不是要學生「讀會」而是要學生「會讀」。那麼要指導小學生會讀程度適宜的課外讀物,必須教給他們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夠把他們帶上路。「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能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1.反復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強調「讀」,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中,我採用得最多的是「反復誦讀法」。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我還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景教學法」,變抽象為直觀,變枯燥為生動,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教學中,我盡量提供給學生程度適宜的課外讀物,它們大部分是全文注音,為指導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反復誦讀既培養了說普通話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一年級的學生識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識和經驗,讀一兩遍,也許弄不明白其中意思,多讀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讀的形式也要多樣化,注意因文而異。總之以讀為本,充分利用漢語拼音,引導學生去讀,去體會。

2.定向思考法

一年級課本中大概有這么幾種不同類型的教材(漢語拼音、看圖讀拼音識字、識字學詞學句、課文、復習、口語交際)每一類型的教材我們都先下功夫,花時間「扶」著學生學習一、二課,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自學同類課文,從而又引導學生採用學習方法去閱讀課外讀物。

如: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精心設計讀書步驟,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即:⑴先看看課文里有幾幅畫,按順序看看每幅圖講什麼?然後連起來講的是一件什麼事?⑵大聲讀課文,遇到生字要多讀兩遍,再把生字詞用筆畫出來。⑶輕聲讀課文,找找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圖上的內容並用序號標出來。⑷輕聲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⑸想想還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教學中我們先按這五個步驟一步步帶學生學習,再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程,體會總結學習方法,接著安排學生按步驟自學《自讀課本》中的相關課文,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最後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去讀課外讀物。

3.圖文結合法

所謂圖文教學法,就是通過研究課文、片斷及詞句,合理運用線條圖示,形象再現課文、片斷及詞句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語文課教學中巧妙運用圖示法教學,不僅有增強學生理解、記憶課文內容的作用,而且常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慾望的效果。低年級的課外讀物幾乎每篇都有插圖,有助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如低年級注音版《唐詩三百首》中《靜夜思》就畫著一個人在靜靜地望著月亮思考,讓學生看圖和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前看看圖,讀後講講圖,發揮圖幫助理解內容的作用。

三、課外運用學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教材的課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閱讀,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自學,以擴大閱讀量,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求得更好的發展。教師可為學生介紹有趣的讀物,這方面應該針對學生需要的差異為學生介紹適合他們的讀物,比如:有的學生喜歡一些幻想類的讀物,我會為他們介紹如《哈利波特》一類的書籍給他們;有的學生喜歡帶有童話色彩的讀物,我會介紹《格林童話》一類的書籍給他們等等。

學生在閱讀完一部作品後必然會有一定的見解的,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舞台,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在讀書中的收獲還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心。老師還可以開展讀書會來讓學生進行某一部作品的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在不斷的閱讀活動中,逐漸提高自能閱讀能力。學生自身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才會主動的尋找課外讀物,主動的進行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國際的聯系和協作,教育也應當有自己的「全球意識」和世界眼光。我們小語教育工作者,應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勇於舍棄傳統的落後的教學方法,勇於引入現代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分析講解上做「減法」,在探究發現上做「加法」,只有這樣,語文閱讀教學在新的時期才會有新的突破。


閱讀全文

與圖文教育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發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一 瀏覽:17
電腦出現豎紅白條紋解決方法 瀏覽:29
大閘蟹怎麼養活的方法 瀏覽:942
心經念誦的正確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145
神經性耳鳴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73
驗滿氯離子有什麼方法 瀏覽:403
有什麼方法能夠讓陰莖快速勃起 瀏覽:935
移植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 瀏覽:431
紅提葡萄酒怎麼釀制的方法 瀏覽:499
背部筋損傷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127
架子鼓安裝方法 瀏覽:142
口紅成膜劑使用方法 瀏覽:39
液相選用方法選不了怎麼辦 瀏覽:596
呋喃西林使用方法 瀏覽:217
香皂如何製作方法 瀏覽:951
福鼎白茶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605
我的電影視頻搜索方法送給老婆 瀏覽:468
蘋果7P隱私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12
核酸檢測抗體三種方法 瀏覽:918
簡便湊整方法小學題講解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