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覃氏的研究方法

覃氏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8 07:52:44

① 覃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1、出自復姓皇覃氏

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

2、出自姒姓

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音譚)。春秋時公元前684年,即魯庄公十年,齊桓公滅譚子國,譚子奔莒,子孫以國為氏。後又去言改姓覃,嶺南多此姓。

3、出自少數民族

覃姓的外來血緣是組成今天漢族覃姓的重要成分,特別是湖南和兩廣地區的覃姓,基本上是出於東漢巴郡五姓蠻的覃姓。覃、潭、譚、鐔、瞫五字音近相通,後來演化出五個姓,實為一姓。澧中蠻、平州蠻、賜州蠻中均有覃姓,後來成為廣西、貴州,湖南等地覃姓。

覃姓的名人

1、覃兒健, 溇中(今慈利、石門、大庸等地)"蠻"人,東漢建初三年(78)"蠻"族起義,奉為領袖。

2、覃季:唐朝太子太傅。

3、覃光佃: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

4、覃慶元:覃光佃之父親,北宋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景德進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年)被封為御史中丞。為人穩健,遇事敢於發表意見,舉朝服其公正。

5、覃昌:宋朝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6、覃修綱:(1839-1905)字省三,壯族,原籍廣西百色西林縣人,起甘肅西寧鎮總兵,清朝抗法將領,寄籍文山後封為建威將軍。

② 姓譚的來歷與家史

一、來源:

1、出自姒姓。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採用疏的方法,結果成功了。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

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3、源於瑤族,出自瑤族始祖盤瓠,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瓠之後,望出弘農。

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西大部分地區。)

6、源自偃姓,偃姓為避戰亂,其中一支遷徙至蜀,一支遷徙隊改姓譚。

7、源自嬴姓。秦亡後,嬴姓宗室為避戰亂,其中一支遷徙至巴郡,與巴南的部分譚氏融合,改姓譚。

二、家史:

1、先秦時期,譚姓活動於山東和河南地區。歷經秦漢晉南北朝,譚姓已經繁衍到各地。唐朝時譚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而且其主體也由北方移入了華南地區。

2、唐宋元之際的幾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南部譚姓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

3、明清時期,山東地區向東北的移民,以及清滿洲八旗漢化過程的加速,形成了膠東和遼東兩半島的譚姓群。

4、宋朝時期,譚姓大約有2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排在第六十七位。譚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譚姓人口的5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這兩省譚姓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75%,全國形成了以湖南為中心的湘、粵、贛、川譚姓大聚集區。

5、明朝時期,譚姓大約有2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譚姓人口增長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明朝時期,湖南仍為譚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25%。

6、宋元明期間,譚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向西遷移。全國仍以湖南為中心,形成了湘、粵、川、贛譚姓大聚集區。

③ 瑤醫的瑤醫成就

擅治重症惡病的廣西覃氏德坤瑤醫的祖傳秘方是用血淚著成的。清朝咸豐丙辰年春天,覃氏瑤醫兩兄弟之一和瑤寨一邪惡師公(巫師)為給寨主女兒治療蝴蝶瘟(紅斑狼瘡)就付出了生命。那用鮮血換來的葯方,成為其祖傳秘笈《覃氏醫葯簿》治療石癰 ( 腫瘤 ) 、狼瘡(蝴蝶瘟)的系列方葯。覃氏瑤醫第十代、第十一代治重症惡病就已聲名鵲起了,特別是瑤醫第十二代傳人覃德坤從國營醫院退休行醫後更為突出。他帶領子女覃迅雲兄弟,相繼在廣西桂林市、黑龍江大慶市開辦瑤醫診所,將醫療方向鎖定在腫瘤、紅斑狼瘡等重症惡病上。《大慶日報》 1987 年 11月 14 日 第 3 版就以《良方妙葯除痼疾》一篇專訪報道了覃德坤、覃迅雲父子治狼瘡和各種腫瘤事跡 。
1997 年成功搶救上海紅斑狼瘡患者陶夢燕,上海《解放日報》在 1998 年 3 月 14 日 C4 版以半版篇幅,以《為了花季不凋落》為題的文章報道這一新聞感人事件。僅覃氏瑤醫 1994-— 2002 年統計,就用瑤醫葯治癒各種腫瘤、狼瘡患者數千人,康復者數萬人。尤其在 2003 年抗 擊「非典」時,覃氏瑤醫第十三代傳人、北京德坤瑤醫院院長覃迅雲作為少數民族醫唯一代表,被批准進入 SARS 病房零距離治療患者,並以用瑤醫葯治癒 31 例「非典」患者而受到北京市委、 市政府、統戰部的表彰。
第十三代德坤瑤醫在治癒部分艾滋病患者後,廣西衛生廳專門為瑤醫治療艾滋病專項立題,采 用瑤醫葯防治艾滋病,一旦研究成功,對民族、對人類將產生巨大貢獻。至此,擅治四大重症惡病——腫瘤、狼瘡、艾滋病、「非典」的覃氏德坤瑤醫以突出的醫療成就,涉足於世界性醫療的禁區揚千年瑤醫文化,樹百年家族品牌,攀上中華少數民族醫葯的顛峰。

④ 覃姓何來

覃姓
一、姓氏源流
覃(Tán,Qín,Xú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夏朝有覃懷地,為覃懷氏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夏有地名覃懷,居者以地為氏為覃氏。」。「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雲:「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雲:「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雲:「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雲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懷氏,其後以部落名為姓,稱為覃懷氏,後簡改為覃(Tán 音譚)姓,稱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姓氏,為復姓皇覃氏所簡改。據《姓氏考略》載,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Qín 音秦)。相傳覃元先(南梁南海人,即今廣東省南每人,相傳是皇覃氏之後人)義勇隸屬。
3、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 音譚)。譚姓源自春秋時代是以國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譚氏家譜序》等文獻記載,譚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周朝初年大封先聖之後時,把他們封於譚國,爵位為子爵,後為齊國的附庸國,到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於周莊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將譚國吞並了,當時譚國的主人譚子奔到莒國去避難,失去祖國的譚國公族後裔就「以國為氏」 而姓了譚(見《譚氏家譜序》)。覃姓為譚姓避禍去言字為覃姓(見《萬姓統譜》)。故譚與覃應為一家。
4、出自曋姓,為巴人曋氏所改,覃(Xún 音荀)姓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區腹地長陽、招徠河最為集中,據《覃姓族譜》稱:招徠河是覃姓聖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學者考證,「覃氏源於曋姓」,這證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徠河流域。
得姓始祖:伯益。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里後,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後,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後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韶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間,有竹氏遷出外地的有稱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東的章丘、歷城一帶建譚國,後譚國被齊國所滅,在逃亡中去「言」字邊以覃為氏,《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故覃氏後人奉伯益為覃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覃氏演變過程:覃氏→覃懷氏→皇覃氏→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譚氏→覃氏。
上古周武王伐紂成功,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後,封遠古顓頊帝的後代為譚地的首領,讓他們建立了譚國(在今山東省歷城縣)。並封給子爵爵位,所以譚國歷代國君都稱為譚子。繼而兼並諸侯,廢了孤竹國,孤竹氏被改為有竹氏。先後被遣送到洛陽(今洛陽市東)和有褒(今陝西省南鄭縣)兩地修築東周城郭和抵宮。為周穆王貴族的奴隸。修築工程完成後,周穆王把修築抵宮的奴隸升為自由民,分配到各附庸國去耕田種地。有竹氏自由民被分配到譚國耕田種地,隨譚國而姓,歸宗譚氏。到古代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並吞譚國,國民分崩離析。國君譚子奔莒(今山東省莒縣),其公族子孫,以國名為姓,相傳姓譚;原有竹氏公族子孫,不甘做齊國的順民而相率逃亡,奔有褒,重返三百多年前的故地,在逃亡途中,以譚國名去言為姓,相傳姓覃。覃氏「義勇隸屬將軍詩」立兩廣開陽之羅城(即廣東羅定市)戍乾位,始建功東漢末年,據此紀念義勇隸的覃氏民間傳說「覃公千子生百姓」指的就是公元前約一千年左右,覃懷河部族皇覃氏氏遭禹下令滅族時期,覃公命覃氏部族各人自行改姓四逃求生,以免滅族之災。當時覃公命譽族部人幾經周哲展轉沿海地帶南北大遷異,歷經千載後於南北朝時代早期定居南海。《覃氏家譜》載輩排有「文星朝化日,明譽向中天。思永作元輔,發祥克紹先。」覃姓望居會稽(秦初置郡。在今江蘇省東南部及浙江西部一帶。治所在吳縣,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南海(秦始皇時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弘農(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東漢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恆農郡)。
三、歷史名人
覃 昌: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覃光佃的兒子,慶歷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覃 達:明代湖南石門人,曾任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萬戶官,洪武年間(1368-1398年)被征調到四川征剿,奮勇殺敵立功。喪於四川省大溪坪。
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這個稱呼,原來是太子稱呼老太監的,現在通用於老年夫妻之間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9歲兒子朱佑樘為太子,派宮中服侍多年的太監覃吉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幾年間,覃吉對太子口授「四書」,還常常敘說民間情況,連歷史上宦官專權禍國的往事也不避諱。覃吉對太子說:「我老了,也不想當富人,但願天下有個聖君,我就滿足了。」覃吉為人正派,忠於職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稱他為「老伴」。以後傳到民間,老年夫妻之間互稱「老伴」了。
覃 振:原名道讓,字理鳴。當代湖南桃源縣人,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護法運動。蔣介石隱退時,以主執委代行總統職權數月。系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好友,與毛澤東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終年63歲。葬嶽麓山,墓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覃元先:字流欽,名無克,南梁廣東南海人,原籍陝西善騎射,亦精通文墨。齊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衛鄉里,據有番禹。慶州刺史李堅,遣人說元先歸梁。武帝召見問其姓名,元先以「衍」與「彥」同音,恐犯帝諱,乃以無名對帝渭曰:「公當立勛業,書彝常,奈何無名乎?遂改今名。拜東寧州(今廣西羅城縣)刺史。累著戰功,加雲麾將軍。侯景反,元先與蕭雲合力討伐,擒賊斬將,所向無敵,未凡卒於軍中,年73歲。其後裔均落籍羅城。
覃光佃: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
覃慶元:覃光佃之父親,北宋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景德進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年)被封為御史中丞。為人穩健,遇事敢於發表意見,舉朝服其公正。
覃應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雲陽縣人,嘉靖進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屬及群眾,平息匪亂,整肅地方治安,政績突出,升任四川副使。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1912-1963),出生於廣漢縣城西街。在廣漢中學讀書時,便喜愛詩歌。1932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學孔德學院,與同學朱顏等成立詩社,研讀法國浪漫派詩人雨果等的作品,合出詩集《剪影集》。1934年,覃參加中共黨員夏奇峰、蔣代茲組織的讀書會,開始閱讀高爾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讀書,參加中國詩歌作者協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返國,投入抗日宣傳活動。先後主編《掃盪簡報》、《前線 日報》副刊、《新時代》周刊,創辦《東方周報》、《太平洋日報》等,並創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後》等詩集,宣傳杭日。抗戰勝利後,覃在上海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7年,覃子豪去台灣。先後擔任台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專員、糧食局督導員、文壇函授學校教授、文藝創作委副主任,並當選為青年寫作協會理事兼該會詩歌研究委員會主任。1951年主編《新詩周刊》。後與鍾鼎文等創建蘭星詩社,編印《蘭星》詩刊。先後創作、翻譯出版《海洋詩抄》、《瓶之存在》、《論現代詩》、《法蘭西詩集》等詩集、詩論。其詩作對台灣和東南亞現代詩有過極大影響,被譽為台灣詩壇三老之一,與紀弦、鍾鼎文齊名。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病逝,台灣文藝界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
覃紹殷:廣西自治區馬山縣人,壯族。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桂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桂林畫院院長。作呂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有作品在日本、美國、法國、新加坡、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展出或限表。有作品被全國人大會堂,天安門管理處、毛主席記念堂等收藏。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會稽郡:秦置會稽郡,治吳(今江蘇省蘇州市),包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更包有浙、閩全部。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吳郡、會稽郡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有浙閩之地(今杭嘉湖均屬吳郡)。三國吳分設臨海(台州)等郡後,轄境縮小。隋為越州。又隋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民國合二縣為紹興縣。
南海郡: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趙陀據其地建南越。漢武時再置。隋唐有廣州(隋為番州)南海郡。
弘農郡:①漢置弘農郡,現在河南省內鄉、宜陽縣以西,黃河、華山以南,陝西省柞水縣以東地區,治弘農縣。②弘農縣,漢置。為弘農郡治,元至元八年(1271年)廢。故城在今河南省靈寶縣北。
2、堂號
覃姓的主要堂號有「務滋堂」等。
============================================================
【覃姓宗祠通用對聯】
〖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授九歲太子;
傳各齡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憲宗時,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下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後閉戶講學,有文集。

⑤ 覃姓氏的歷史及現狀

?????????????????????????????我

⑥ 求一個姓氏,高手進

是農姓吧。
農(Nóng 農)源出有三: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後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後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後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① 壯族儂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② 羌族本有蘇農氏,改漢姓為農氏。
得姓始祖:神農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賴山氏……《易·系辭》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為有天下的王,為炎帝、赤帝、農皇。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葯,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神農有子叫柱,又叫農,即炎居,其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故農姓的始祖就是神農氏。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布
(缺)農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氏族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於農業生產,種植業很發達,而種植業要比狩獵,採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興旺昌盛。炎帝的後後代中,有神農氏,相傳教導天下人播種種地,很受尊敬,名揚天下。而神農氏的後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到了周朝時候,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占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朝廷裡面也專門設置了一種叫「農正」的官職,專門負責天下的農業生產和祈禱風調雨順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職。農正的後代中有的以官職名為姓氏,是今天農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農姓源自北宋時廣西壯族的儂氏。北宋王朝窮於對付北方遼、西夏的戰爭,無暇南顧。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邊疆鬆弛之機,強占壯族土地,掠奪人口,榨取財物。宋神宗熙寧年間與交趾李朝的戰爭。不斷侵擾廣西沿海。 儂智高起兵反抗,在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建立了「大歷國」,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鎮壓。儂智高多次要求歸附北宋,北宋王朝為了避免南方疆場生事,置之不理。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縣境)建立了「南天國」。皇佑四年(1052年),率眾攻佔邕州城(今南寧市),自稱「仁惠皇帝」,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接著,揮師沿鬱江東下。在10多天之內,連克沿江9個州,進抵廣州城下。儂智高的軍隊也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50000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於昆侖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斗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倖存者在皮鞭下逐漸接受漢文化,融合於漢族之中。在打敗儂智高後,趙宋明對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據農氏家族的族譜這樣說:「……太祖始祖,本屬為帝裔孫,迄今二千餘年,世系繁衍,散處於各省縣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間,農氏一姓,由山東省隨狄武襄(青)征南者,以千數百計……各散居於滇、粵、越等處……」農姓為正牌壯族。由於統治者對起義的殘酷鎮壓,後人提該歷史事件心有餘悸,故不敢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的先祖與儂姓有關聯(余略)。
[編輯本段]三、歷史名人
農 益:平南人,明永樂年舉人,官訓導,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 猷:明代官淳安縣縣令,多有惠政。
農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間任靖州學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配天:男,壯族,省優秀教師,株洲市鐵路第二中學中教一級教師。1956年7月畢業於江西師范學院數學系,分配到株洲鐵路機械學校任教。1978年調株洲鐵路第二中學,主要從事儀器室、實驗室管理工作。自製和修理教學儀器,電教器材,為學校節約萬余元的費用;物理、化學、生物的演示與分組實驗開出率100%;在以電教促教學,電教成為德育工作手段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農大桂:1963年12月生,雲南文山人,壯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黃石市大冶有色公司設計研究院副主任。1985年8月至今在大冶有色公司設計研究院工作,1999年1月當選為黃石市人大代表。1985年8月至今在大冶有色公司設計研究院從事科研、設計工作,其中8個課題和設計項目獲省級以上獎,並多次被該單位評為優秀工作者。
農文義:男,1926年10月生,廣西平果縣人,壯族。原任中共平果縣紀檢會專職委員。中共黨員。1949年12月參加工作,歷任村、區長和文教、教育局長,縣委臨委秘書、縣紀檢會專職委員等職。在職38年間,其中搞農村工作5年,文教工作12年,辦案工作21年。全國除福建、新疆、西藏、青海未到外,其餘省、市、區均多次來往辦案。有四次辦案時間最長,范圍最廣,里程最多。如1971年2月23日至9月20日,歷時210天,往返乘坐車船28066公里(徒步和租自行車不計在內),到19個省、市、區的71個大、中、小城市和農村辦案(按60年代地圖)。還到過越南胡志明主席革命根據地和高平省等地。晚年好學詩文,且何詩聯刊物投搞。
農勁蓀:民國初年天津愛國實業家、富商,霍元甲好友。
農加升:助理研究員。1932年6月出生,廣西天等人。壯族。中共黨員。曾任廣西民族報社編輯部主任。是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廣西民族語文學會會員,廣西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廣西壯學學會會員。50年代,黨給壯族及一些需要創制文字的民族創造了新文字,他一輩子干著民族語言文字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廣西的民族語言文字資源開發事業已經從無到有,從少至多。1986年,他在廣西區語委業務處學校組工作時,與他人合編了一整套(小學雙語文教材)1~6冊,共32本(也稱「三位一體」教材,是按漢語拼音、漢字、壯文三大對照編排的)。為了從理論上闡明壯文進學校和建立雙語文教學體制的必要性和科學性,他撰寫了《試談壯文進小學與建立雙語文教學體系》、《壯族地區的雙語文教學應堅持以壯語文為主》、《壯文拼音與〈壯文方案〉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探討》3篇論文。分別在《廣西民族工作通訊》雜志、《廣西民族報》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使用和發展問題》一書上公開發表,得到了同行者的贊賞和當時社會輿論的共鳴。第二篇論文還於1993年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廣西分會》評選為三等優秀論文獎。為了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小學雙語文師資人才,1989年發起集資辦學,與他人共同創辦了「廣西興桂民族職業高級中學」。該校5年已培養出掌握漢壯雙語文教學的師資159人。業績曾入編《中國優秀人才事略大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英文版)等大型辭書中。
農冠品:1936年生,廣西大新人。壯族詩人,民間文藝家。筆名夕明。1960年畢業於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入廣西文藝界工作。曾任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四屆主席;廣西民間文藝研究室主任;廣西文聯第四屆副秘書長、黨組成員;廣西文聯第五屆專職副主席、黨組成員。任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廣西編委副主編;《中國歌謠集成·廣西卷》副主編;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編委。廣西政協第七屆委員、法制委委員。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國際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研究員。《泉韻集》、《甜甜的鄉情》、《布洛陀經詩譯注》、《剪不斷的情思》、《中國歌謠集成·廣西卷》等作品、譯著,曾獲廣西人民政府振興文藝創作最高獎銅鼓獎以及全國多項獎。出版《愛,這樣開始》、《島國情》、《晚開的情花》、《醒來的大山》、《相思在夢鄉》、《記在綠葉上的情》等詩集。還出版《民族文化論集》、散文集《風雨蘭》、《熱土草》及《鸚哥王》等文學專集
農秀琛:1935年生,廣西龍州人。民間文藝家。1952年畢業於廣西省立龍州中學。曾任小學教師、中學校長。1960年調往文化部門,歷任縣文化館副館長、館長、縣文化局副局長。1992年任縣文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南寧地區民間文學協會副主席。50年代起即致力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1958年在《民間文學》發表處女作《勇敢的阿刀》,該文先後編入《中國民間故事選》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作高等學校文科教材。1960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勇敢的阿刀》、《布獨和各單》兩個故事單行本。其作品在地、市、省及全國級刊物發表數十篇。代表作有《中法戰爭故事》和《紅八軍故事》等。一些作品被選入多種選集。曾主編龍州縣《民間故事集》、《民間歌謠集》、《民間諺語集》等三大集成,被自治區評為優秀編輯、先進工作者;被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等三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個人成就傳略輯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⑦ .瑤醫罩訊雲院長

覃迅雲,男,瑤族,畢業於黑龍江中醫學院。
覃氏瑤醫第十三代傳人,中國瑤醫葯學科帶頭人,博士後合作導師,瑤醫第一位主任醫師。
現任北京德坤瑤醫醫療集團院長,:大慶德坤瑤醫特色醫院、北京德坤瑤醫醫院、石家莊德坤瑤醫腫瘤醫院、沈陽德坤瑤醫腫瘤醫院、上海德坤瑤醫醫院、廣州德坤瑤醫醫院、武漢德坤瑤醫醫院、北京瑤醫醫院、廣西金秀縣大瑤山瑤葯有限公司、北京德坤瑤醫葯研究院等三家研究院、一家制葯廠、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一家國際瑤醫葯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長壽谷(國際)健康投資公司等16家機構。是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廣西中醫學院臨床教學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制葯於一體的瑤醫葯集團。
覃迅雲社會兼職: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理事、中國名人協會會員、中國民族醫葯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民族醫葯學會瑤醫葯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委員、黑龍江省工商聯執行委員、廣西民族醫葯學會副會長、北京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廣西衛生廳中醫防治艾滋病專家組成員、北京門頭溝區政協常委、陝西省中醫研究院研究員。
擅長
擅治重症惡病的廣西覃氏德坤瑤醫的祖傳秘方是用血淚著成的。
清朝咸豐丙辰年春天,覃氏瑤醫兩兄弟之一和瑤寨一邪惡師公(巫師)為給寨主女兒治療蝴蝶瘟(紅斑狼瘡)就付出了生命。那用鮮血換來的葯方,成為其祖傳秘笈《覃氏醫葯簿》治療石癰 ( 腫瘤 ) 、狼瘡(蝴蝶瘟)的系列方葯。
覃氏瑤醫第十代、第十一代治重症惡病就已聲名鵲起了,特別是瑤醫第十二代傳人覃德坤從國營醫院退休行醫後更為突出。
他帶領子女覃迅雲兄弟,相繼在廣西桂林市、黑龍江大慶市開辦瑤醫診所,將醫療方向鎖定在腫瘤、紅斑狼瘡等重症惡病上。
《大慶日報》1987年11月14日第3版就以《良方妙葯除痼疾》一篇專訪報道了覃德坤、覃迅雲父子治狼瘡和各種腫瘤事跡
主編了《中國瑤醫學》、《中國瑤葯學》、《實用瑤醫學》等300餘萬字巨著,在國家、省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長期從事瑤醫臨床、科研工作,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專攻腫瘤、紅斑狼瘡、慢性肝病、皮膚頑疾。
公益事業
1998年的夏天,一場無情的特大洪水襲擊了我國美麗的北方油城--大慶,覃迅雲在得知災情的第一時間,迅速組建瑤醫搶險醫療隊,到松花江、嫩江抗洪前線為抗災軍民療傷治病。在抗洪期間為災區捐款11萬元,還向大慶市政府捐贈防疫設備和葯品物資共計達34萬元。德坤瑤醫的這一行為無疑是"雪中送炭",為幾乎絕望的大慶人民帶去了生的希望。
當時瑤醫醫院實力還有限,但仍舊在第一時間組成瑤醫搶險醫療隊,到松花江、嫩江抗洪前線為抗災軍民療傷治病,受到災區群眾和抗洪官兵的親切歡迎。覃迅雲教授也因此獲得"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2002年覃迅雲教授為家鄉捐資10萬元組建瑤醫醫院,捐資10萬元給金秀縣中學建圖書館,捐資10萬元給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業,為家鄉的教育及醫療事業捐款共計30餘萬元。
2003年春天,全國特大非典疫情發生之後,一場關系著人類共同命運的殊死斗爭也隨即展開。德坤瑤醫覃迅雲教授挺身而出,主動請纓進入治療非典主戰場,將祖傳治療"瘟痧"和"熱瘴"的秘方迅速整理完善,並開發出防治"非典"的兩種瑤葯方劑無償捐獻給國家,同時捐贈了救護車和大量葯品。先後治癒了31名非典患者。受到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的普遍稱贊。
從1998至2003年期間,德坤瑤醫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先後組織了五次全國規模的"瑤醫葯衛生扶貧萬里巡診"活動。在扶貧活動中,德坤瑤醫醫療隊到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為困難人群開展義診,送醫送葯。在5年多的時間里,醫療隊累計行程13.2萬公里,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140個市縣、208個村屯,診治患者達1460人之多,捐贈葯品達428萬元之巨,受到基層患者的熱烈歡迎與青睞。
健康教育
2004年10月,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民委的支持下,覃迅雲帶領的德坤瑤醫承擔組織了"戰勝癌症守護生命--中國腫瘤健康教育萬里行"大型巡迴科普活動。這次活動從2004年10月29日啟動,至2005年5月中旬結束,累計行程1.9萬公里,開展講座26場,直接聽眾3萬餘人次,直接診治病人1.8萬人次,贈送葯品價值100多萬元,免費發放健康教育材料15萬冊,共回收流行病學問卷問卷1.6萬份,累計投入資金400餘萬元。30多家中央級媒體、120家地方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無情發生,覃迅雲帶領德坤瑤醫組建的50人的醫療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是第一個到達的外地醫療隊,先後三次進入災區救助傷員,輾轉七個市縣十多個鄉鎮,救治病員3萬餘人,捐助救護車5台、捐款100萬人民幣、葯品170多萬元。
瑤醫醫院在覃迅雲教授的帶領下不斷壯大,目前為止,已經發展成為遍布全國八大城市的大型的現代化診療機構,現以集贊賞和榮譽於一身,但卻絲毫沒有因此而自滿,而是以更飽滿的激情和熱心,時刻准備著,投身於日後無限的公益事業當中,將德坤人的大愛精神精益傳承,奉獻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榮譽
獲獎情況:1998年大慶抗洪搶險先進個人;
1998年黑龍江省工商聯抗洪搶險救災模範;
1998 年所研究員。大慶民營經濟勞動模範;
1999年大慶市科教興市先進工作者;
2000年國際民族醫葯大會瑤葯開發四項一等獎,三項二等獎;
2000年黑龍江省光彩事業優秀企業家;
2001年大慶市優秀科研工作 者;
2002年國家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民族醫葯學會授予特別貢獻獎;
2003年北京市、黑龍江省、大慶市抗"非典"模範;
2003年民建中央、中央統戰部抗"非典"模範;
200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分子;
2004年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基層領導"、"全國十大 公益事業愛心大使;
2004年中國醫學基金會評為"全國十大傑出貢獻醫院長";
2004年獲"黑龍江 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者珠榮;
2007年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醫葯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2008年獲國家衛生部等四部委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中國醫師協會傑出優秀醫生稱號;
2010年北京德坤瑤醫醫院榮獲"中國十大百姓放心醫院"稱號,覃迅雲院長榮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十大領軍人物"稱號。
人才培養
1.為了培養新一代的瑤醫葯專業特殊人才,傳承和發展民族醫葯事業,提高大學生的醫療水平及管理素質,培養具有民族醫葯知識與技能的高素質管理型人才,擴大大學學生的就業渠道,建立一套學習、實習、就業一條龍的新型教學模式。2013年3月1日,覃迅雲同志所領導的黑龍江德坤瑤醫葯研究院與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聯合開辦瑤醫輔修專業。2013年12月15日,第一期瑤醫輔修班結業,這是瑤醫葯在高等教育道路上邁進的一大步。如今第二期輔修班正在進行中。
2.擬成立中國瑤醫葯大學,突破人才瓶頸,打造更多的平台解決職工"為自己干"的問題。
3.成立覃氏瑤醫流派工作室,實施帶徒學習計劃,培養更多的瑤醫人才。
臨床研究
覃氏瑤醫以獨特思維理解世界、生命與疾病,更以特殊的方法診治疾病,並在千百年的衛生實踐,對大量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疾病積累了豐富經驗。德坤瑤醫在繼承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以科研促臨床,在腫瘤、紅斑狼瘡、皮膚病等領域確立了自身的優勢,治癒率高達89.3%,並且28年來沒有出現一次醫療事故糾紛,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稱贊。
2002年,德坤瑤醫葯治療腫瘤、狼瘡被評為國家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特色療法推廣項目。2004年,瑤醫腫瘤專科被北京中醫管理局批准為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瑤醫紅斑狼瘡專科先後被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批准為重點專科建設單位。2007年瑤醫紅斑狼瘡病專科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批准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單位。

⑧ 「覃」的兩個讀法要怎麼區分

覃,tán

深廣:覃思。

延長,延及:覃恩。

覃,Qín,姓氏,覃氏人口經過幾千年的遷徙、創業,有了很大發展,分布到五湖四海。

閱讀全文

與覃氏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orand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717
鐵皮壓筋簡單方法 瀏覽:79
快速止血的方法手指上 瀏覽:792
近視弱視的治療方法 瀏覽:410
背部力量訓練方法 瀏覽:184
手機卡最簡單的消磁方法 瀏覽:457
抗癌植物的種植方法 瀏覽:832
插座連接的正確方法 瀏覽:336
胰腺治療方法 瀏覽:26
鍍鋅消防卡箍膠墊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758
兒童髕下脂肪墊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724
包花紙視頻最簡單方法 瀏覽:597
房屋檢測的具體方法教程 瀏覽:598
蛋糕簡單製作方法用電飯鍋 瀏覽:954
暫時性脫發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52
螃蟹去腥味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83
鵝流感治療方法 瀏覽:465
不需要器材的鍛煉腹肌方法 瀏覽:617
如何快速拆鎖邊線的方法 瀏覽:451
腎癌二期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