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數學廣角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

數學廣角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8 03:06:51

① 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教學流程。急用!!!!!!!謝謝了!!

數學廣角
第一課時《抽屜原理》
教學內容:教材第70、71頁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
2、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認識「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准備:若干根小棒,4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老師組織學生做「搶椅子」游戲(
請3位同學上來,擺開2條椅子),並宣布游戲規則。
師:象這樣的現象中隱藏著什麼數學奧秘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鉛筆,3個文具盒。
1、觀察猜測
猜猜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會存在什麼樣的結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
(2)小組合作操作驗證:請拿出鉛筆和文具盒小組合作擺一擺、放一放。
(3)交流討論,匯報。可能如下:
第一種:枚舉法。
用實物擺一擺,把所有的擺放結果都羅列出來。
第二種:假設法。
如果每個文具盒中只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1枝還要放進其中的一個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鉛筆放進枝同一個文具盒。
第三種:數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個數,共有四種情況,(4,0,0)、(3,1,0)、(2,2,0)、(2,1,1),每一種結果的三個數中,至少有一個數是不小於2的。
(4)、比較優化。
請學生繼續思考:如果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結果是否一樣呢?把100枝鉛筆放進99個盒子里呢?怎樣解釋這一現象?
師:為什麼不採用枚舉法來驗證呢?
數據較小時可以採用枚舉法,也可用假設法直接思考,而當數據較大時,用假設法思考比較簡單。
3、引導發現
只要放的鉛筆數比盒子的數量多1
,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
(二)出示例2: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幾本書?
7本書會怎樣呢?9本呢?

如何在「數學廣角」教學中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走進數學新課程教學,很多教師都會把目光投向新課程新增的內容「數學廣角」,仔細關注「數學廣角」,就會發現其內容新穎,與生活聯系密切,活動性和操作性較強,教與學都有著較大的探究空間,學生對這塊內容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也提到,增設「數學廣角」目的是讓學生在對其感興趣的前提下,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該如何在「數學廣角」中更好地滲透數學思想,體現數學的價值,筆者將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策略.一、巧用教材——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之基礎《數學課程標准》倡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要求「素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靈活選擇學生所熟悉的、有趣味性的生活素材,通過提供豐富的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使學生在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初步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為後繼學習時的抽象、概要打下必要的基礎.1.創設興趣情境,用好教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創設形象生動、親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了興趣,

③ 數學廣角教案

數學廣角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108例1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准備
教師:練習紙、文字卡片
學生:姓名卡片兩張,答題紙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內容,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教材例1編排的意圖是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和實際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總人數不相符合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滲透並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里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教學時老師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數、交集、並集等數學化的語言進行描述。綜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體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集合的思想。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學注重以生為本,教師注重角色的轉變,更好地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好地開展探究學習、開放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情境導入,適時引導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教師通過現場調查其中一個小組學生對「唱歌和畫畫」的喜歡情況作為教學素材展開教學,根據學生名單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並根據信息提出教學問題,使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主動參加學習過程。
2、設置認知沖突,感知體驗集合圖
以「這一小組一共有幾人?」這一問題沖突為線索,讓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解答時出現分歧時,進而引導學生藉助一種圖(集合圖)來理解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到集合圖的作用。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 學 流 程 設計意圖
一、課前交流猜兩個腦筋急轉彎題:①看電影: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師板書:外婆、媽媽、女兒】②小明排隊:小明排隊去做操,從前數起小明排第3,從後數起小明排第4,你猜這排小朋友一共有幾人? 師:引導學生,你能上來用你喜歡的方法解釋一下嗎?(讓學生用畫圖來表示解釋)【生板書畫畫:○○●○○】 緊緊圍繞本課教學內容,讓學生猜兩個有重疊問題的腦筋急轉彎(智力題)為交流內容,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探究新知(一)、巧妙設題,直觀感悟1、現場調查師:課前葉老師了解到我們30X班的小朋友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運動,有的喜歡看書……也有的喜歡不只一樣。今天我想來一個現場調查,了解大家對唱歌、畫畫的喜歡情況。【師板書貼出:喜歡唱歌、喜歡畫畫】喜歡唱歌 喜歡畫畫師:如果你喜歡唱歌,就把名字卡片貼到喜歡唱歌的下面;喜歡畫畫的,就貼到畫畫的下面,如果兩個都喜歡,那麼你就各貼一張;如果兩樣都不太喜歡,那麼你就把你的名字貼到最右邊這個角落,大家明白了嗎?這樣吧,請允許我先對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可以嗎?……師選擇其中一組學生上來貼名字調查一組學生上來:貼名字卡片,完成下列板書喜歡唱歌 喜歡畫畫□□□ □□□□□□ □□□…… ……【備選】若這一小組學生喜歡唱歌,畫畫的情況,沒有出現交集余異常結果,教師將再調查第二組學生的喜歡情況,以及教師自身也准備了兩張名字一起參加這一組的調查。 根據我們寧波當地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教材處理上,我選擇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現場調查學生喜歡唱歌、畫畫的情況,這樣處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自己身邊,而且讓三年級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貼到黑板上應該說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收集數據師:現在根據他們選擇的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生1:喜歡唱歌的有X人。【板書:X人】生2:喜歡畫畫的有X人。【板書:X人】生3:兩樣都不喜歡的有X人。【板書:X人】師:(自言自語)喜歡唱歌的有X人,喜歡畫畫的有X人,兩樣都不喜歡的有X人,我知道了,這一小組一共有X。【板書:這一小組一共有X人】【備選】如果調查學生沒有兩樣都不喜歡的,則教師說:兩樣都不喜歡的人是0個。3、發現問題生:不對啊,這個小組一共才X人,不可能會是X人啊!師:對啊!老師也發現怎麼這里合起來和這一小組實際人數不相符合呢?其他同學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原因在哪裡?4、討論交流生:有幾個是兩樣都喜歡的……5、重新排列師:兩樣都喜歡的有哪些人,你能把他們的名字找出來,重新放在合適的問題嗎?生:完成板書 一共有X人喜歡唱歌X人 喜歡畫畫X人 都不喜歡X人 □ □ □ □ □ □ □ □ □ □…… □ □ □ □ …… …… ……【備選】師關注學生放的位置,如果沒有放在中間,則將讓學生展開討論。(二)、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1、學生介紹師:介紹一下,哪裡是兩樣都喜歡的,有幾人?生:略2、突出重疊師:葉老師怎麼數數有X(學生說的人數的2倍)人?生:每人有兩張名字,重疊了,應該是X個人……師:有幾個人名字重疊了,這X張名字我們如何處理?生:把相同的名字拿掉一張【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一共有X人喜歡唱歌X人 喜歡畫畫X人 都不喜歡X人 □ □ □ □ □ □ □ □ □…… □ □ □ …… …… □ …… 兩樣都喜歡有X人3、畫集合圖師:同學們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人數會多出來嗎?生:略師:人數是弄清楚了,誰願意向老師和同學們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歡唱歌的?生1:一個一個指喜歡唱歌的名字(或讀名字)師:(故意中途不觀察他指名字,面向下面學生)你們看見他指的對嗎?(對)對不起,葉老師剛才注意力不夠集中,忘了,你能一下就找出喜歡唱歌的是哪些人嗎?生1:畫圈(或重新再指名字)【備選】師:(如果學生沒有想到畫圈的方法,則教師說:「現在我看清楚了,是這些同學【師板書:畫黃顏色的圈】。畫上這個圈,你覺得怎麼樣,大家覺得呢?生:略【師生補充板書】 一共有X人喜歡唱歌X人 喜歡畫畫X人 都不喜歡X人 □ □ □ □ □ □ □ □ □…… □ □ □ …… …… □ …… 兩樣都喜歡X人師:誰能用同樣的方法表示喜歡畫畫的有哪些同學嗎?生2:畫圈(補充板書:畫上紅顏色的圈)4、各部分的意義 師:在紅色里這些同學表示什麼?在黃色圈裡這些同學呢?生:略師:有了這兩個圈和原來對比一下,你覺得怎麼樣?生:略師:中間部分表示什麼?除了這種兩樣都喜歡的情況,還有一些同學呢?XXX人表示什麼?生:略5、歸納揭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數學廣角中的一個重疊問題【師板書: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畫一畫這樣的重疊圈,幫助理解。數學廣角——重疊問題一共有X人喜歡唱歌X人 喜歡畫畫X人 都不喜歡X人 □ □ □ □ □ □ □ □ □…… □ □ □ …… …… □ ……兩樣都喜歡X人(三)、掌握演算法師:我們知道這個小組一共有X人,如果不能數,利用上面這些數據,能列式計算這一小組的人數嗎?生:列式計算師生反饋交流,理解各計算方法的意義(略) 發現問題,討論交流,重新梳理重復名字的拿去過程,直觀形象地揭示人數多出來的原因所在巧妙地設置一個讓學生一下就找出喜歡唱歌的學生,使畫出集合圖水到渠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體驗到集合圖的直觀形象,簡潔明了的作用充分交流集合圖內容部分的含義從上面的充分感知中,再到演算法的引出,又是水到渠成,渾然天然,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重疊問題的解決策略。
三、鞏固練習師:上課前葉老師對我們XX小學三年級其他班級同學也作了一些調查,這是我調查到的信息:三年級XX班第一小組同學調查情況類 別 學生學號
喜歡運動 1 3 5 8 10 15 50
喜歡看課外書 1 5 10 20 30 45
兩樣都不喜歡 沒 有
(1)你能把學生學號填入下面合適的位置嗎? 喜歡運動( )人 喜歡看課外書( )人 兩樣都喜歡( )人(2)這一小組一共有幾們同學?師:我們先來讀一讀老師調查到的信息生:齊讀師:唉,讀了以後,你又發現了什麼?生:略師:既喜歡運動,又喜歡看課外書的一共有幾人?生:有3人,(1)(5)(10)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把學生學號填入下面合適的位置嗎?填之前請同學們想一想,先填哪裡?再填哪裡?注意收集學生答題的對錯情況,再請一對一錯的兩位同學上來匯報。展開辯論,總結解題的策略,指導學法。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先找出兩樣都喜歡的同學,可以把他們填入中間的位置,然後再把只喜歡運動的填入這里,把只喜歡看課外書的填入這里】生:做錯的同學訂正師:根據我們的統計,兩樣都喜歡的有幾人?【板書:3人】③師:根據我們得到的這些數學信息,你能解決第2個問題嗎?生1:7+6-3=10(人) (7+6表示什麼?為什麼要減去3?)生2:7-3+6=10(人) (7-3表示什麼?)生3:6-3+7=10(人) (6-3表示什麼?)生4:4+3+3=10(人) (4,3,3各表示什麼?) 這一練習題的設計,既能進一步鞏固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同時又能很好地對學生開展學習指導,即解決問題都要考慮一個先後次序。一對一錯相互交流匯報,有利於學生正確學法的形成。
四、歸納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師:今天我們遇到的數學問題都有什麼共同特徵?都通過了什麼方法幫助我們解決的?生:略
五、機動練習1、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競賽,其中參加數學競賽的有15人,參加作文競賽的有13人。(1)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2)只參加數學競賽的有幾人?(3)只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2、同學們去春遊,帶水壺的有78人,帶水果的有77人,既帶水壺又帶水果的有48人。參加春遊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3、一批同學參加比賽,其中參加游泳比賽的有32人,參加跑步比賽的有28人,兩項都參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同學參加比賽?

④ 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有哪些 數學廣角

所謂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數學思想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經過概括後產生的本質認識;基本數學思想則是體現或應該體現於基礎數學中的具有奠基性、總結性和最廣泛的數學思想,它們含有傳統數學思想的精華和現代數學思想的基本特徵,並且是歷史地發展著的。通過數學思想的培養,數學的能力能才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數學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1.函數思想:把某一數學問題用函數表示出來,並且利用函數探究這個問題的一般規律。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數學方法。2.數形結合思想:「數無形,少直觀,形無數,難入微」,利用「數形結合」可使所要研究的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把代數和幾何相結合,例如對幾何問題用代數方法解答,對代數問題用幾何方法解答,這種方法在解析幾何里最常用。例如求根號((a-1)^2+(b-1)^2)+根號(a^2+(b-1)^2)+根號((a-1)^2+b^2)+根號(a^2+b^2)的最小值,就可以把它放在坐標系中,把它轉化成一個點到(0,1)、(1,0)、(0,0)、(1,1)四點的距離,就可以求出它的最小值。3.分類討論思想:當一個問題因為某種量的情況不同而有可能引起問題的結果不同時,需要對這個量的各種情況進行分類討論。比如解不等式|a-1|>4的時候,就要討論a的取值情況。4.方程思想:當一個問題可能與某個方程建立關聯時,可以構造方程並對方程的性質進行研究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證明柯西不等式的時候,就可以把柯西不等式轉化成一個二次方程的判別式。5.整體思想:從問題的整體性質出發,突出對問題的整體結構的分析和改造,發現問題的整體結構特徵,善於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圖形看成一個整體,把握它們之間的關聯,進行有目的的、有意識的整體處理。整體思想方法在代數式的化簡與求值、解方程(組)、幾何解證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整體代入、疊加疊乘處理、整體運算、整體設元、整體處理、幾何中的補形等都是整體思想方法在解數學問題中的具體運用。6.轉化思想:在於將未知的,陌生的,復雜的問題通過演繹歸納轉化為已知的,熟悉的,簡單的問題。三角函數,幾何變換,因式分解,解析幾何,微積分,乃至古代數學的尺規作等數學理論無不滲透著轉化的思想。常見的轉化方式有:一般特殊轉化,等價轉化,復雜簡單轉化,數形轉化,構造轉化,聯想轉化,類比轉化等。7.隱含條件思想:沒有明文表述出來,但是根據已有的明文表述可以推斷出來的條件,或者是沒有明文表述,但是該條件是一個常規或者真理。8.類比思想:把兩個(或兩類)不同的數學對象進行比較,如果發現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類似之處,那麼就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類似之處。9.建模思想:為了描述一個實際現象更具科學性,邏輯性,客觀性和可重復性,人們採用一種普遍認為比較嚴格的語言來描述各種現象,這種語言就是數學。使用數學語言描述的事物就稱為數學模型。有時候我們需要做一些實驗,但這些實驗往往用抽象出來了的數學模型作為實際物體的代替而進行相應的實驗,實驗本身也是實際操作的一種理論替代。10.化歸思想:化歸思想就是化未知為已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如將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將代數問題化為幾何問題,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等.實現這種轉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整體代人法以及化動為靜,由抽象到具體等轉化思想11.歸納推理思想:由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些特徵,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些特徵的推理,或者由個別事實概括出一般結論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簡稱歸納),簡言之,歸納推理是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另外,還有概率統計思想等數學思想,例如概率統計思想是指通過概率統計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摸獎的中獎率、某次考試的綜合分析等等。另外,還可以用概率方法解決一些面積問題。

⑤ 如何在數學廣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研究開題報告

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順利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順利。

先說下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的來源及選題的依據。主要是研究生對其研究方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著重說明所選課題的經過,該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和對開展此課研究工作的設想,同時闡明所選課題的理論意義、實用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以及准備在哪些方面有所進展或突破。

2、對所確定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的意義、價值及可能達到的水平,給予充分的闡述,同時要對自己的課題計劃、確定的技術路線、實驗方案、預期結果等做理論上和技術可行性的論證。

3、課題研究過程,擬採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儀器設備和其他各方面條件是否具備。

4、闡述課題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論文工作所需經費,說明經費來源。

再談下開題報告的要求

1、開題時間:開題報告至遲應於第三學期末完成。凡未按時開題著,可酌情在論文成績中減1至5分。

2、研究生要進行系統的文獻查閱和廣泛的調查研究,寫出詳細的文獻綜述,並進行現場考察和初步的試驗研究,然後寫出5000字左右的書面開題報告,並制定出詳細的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審閱、修改後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前研究生應將有關的參考文獻和已做過的作為開題依據的各種理論分析、試驗數據,事先印發給參加會議的有關人員。

3、開題報告必須在學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進行,組成3至5人的開題報告審查小組,並邀請本專業的教師、學生參加,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審查小組成員應事先審閱提交的開題報告及有關資料,為開會做好准備。

會議應發揚學術民主,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嚴格審核和科學論證。對選題適當、論據充分、措施落實的,應批准論文開題;對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補充,並重做開題報告。若再次開題不能通過。則取消研究生學籍,終止培養。

4、開題通過後,應將開題報告與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教研室主任和學院院長簽字後交校學位辦公室。研究生、導師、學院各存一份開題報告和論文工作計劃的復印件,以便定期檢查論文工作。

5、開題通過後,一般不得改變研究課題。確有特殊情況需要更改課題者,由導師寫出書面報告說明理由,經教研室主任、學院院長、研究生教育學院院長批准後,方可另做開題報告,改換研究課題,更改研究課題後仍不能進行下去的,則對研究生取消學籍,並取消指導教師指導研究生的資格。

⑥ 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怎麼講

人教版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117頁例1、例2。

教材簡析:

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視實際問題。

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市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路線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樹的情況,讓學生先通過劃線段圖來發現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例2討論的是兩端都不栽樹的情形。教學中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以及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抽取數學模型的能力。

目標預設:

1、知識與技能方面:通過探索,發現兩端都栽和兩端不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嘗試探索、實驗、直觀演示、觀察、分析、討論等方法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的關系,並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1、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它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它裡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它嗎?請舉起你的右手,請每一位學生高舉起右手,並將五指伸直,關攏。

師:現在請每位同學將五指張開,數一數,張開後有幾個空格?(4個)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空格叫「間隔」。剛才,我們把五指張開,有4個空格,也就是4個間隔。
2、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比如:在馬路邊種樹,每兩棵樹之間有一段距離,我們就把這一段距離叫做一個間隔,樓梯、鋸木頭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那麼,將手指換成小樹,5棵小樹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6棵呢?7棵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植樹問題。

課前活動中,創設情境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利用問題情境「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它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它裡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它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入新課。

二、揭示學習目標:(媒體出示)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解決哪些問題呢?

1. 能根據相關條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樹苗或計算兩樹間的距離。

2. 能利用植樹問題,靈活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實際問題。

三、探究新知: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①課件出示圖片。

介紹:這是我們鎮新修的一條公路。公路中間有一條綠化帶,現在要在綠化帶中種一行樹,怎麼種呢?

出示題目:這條公路全長1000米,每隔5米種一棵樹(兩端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②理解題意。

a. 指名讀題,從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師實物演示:指一指哪裡是這根小棒的兩端?

說明:如果把這根小棒看作是這條綠化帶,在綠化帶的兩端要種就是在綠化帶的兩頭要種。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④反饋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師:現在出現了三種答案,而且每種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咱們可不可以畫圖模擬實際種一種?如果從圖上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數一數,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了呢?

通過創設在公路中間綠化帶中植樹的現實問題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樹苗的問題」。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種答案對呢?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實際種一種去檢驗。通過模擬種學生體驗到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太麻煩了,於是介紹研究復雜問題的方法:遇到復雜問題想簡單的,從簡單問題入手去研究。(說明:為了使學生對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體驗得更深刻,教材原題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側植樹我們將100米改為了1000米。)

2. 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①畫圖實際種一種。

課件演示: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綠化帶。「兩端要種」,我們從綠化帶的這頭開始,先在頭兒上種上一棵,然後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的種下去……

師:大家看,已經種了多少米?(45米)這么長時間才種了45米,一共要種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種到1000米呀?!同學們,你有什麼想法?

師:老師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確實太麻煩了。其實,像這種比較復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嗎?這種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聽好嘍,這種方法就是: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長了,我們可以先在短距離的路上種一種,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試一試?

②畫一畫,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a. 先種15米,還是每隔5米種一棵,畫圖種一種,看種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誰畫得快種的好。

b. 跟上面一樣,再種25米看一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

c. 任意選擇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d. 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那就是:(板書: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

③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a. 課件出示:前面例題

問:應用這個規律,前面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了?那個答案是正確的?

1000÷5=200 這里的200指什麼?

200 +1=201 為什麼還要+1?

師:這個「秘方」好不好?

通過簡單的例子,發現了規律,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了這個復雜的問題。以後,再遇到「兩端要種」求棵樹,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b. 解決實際問題

運動會上,在筆直的跑道的一側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兩端要插)。這條跑道長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學生獨立完成。)

問:這道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

師: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小結:剛才,我們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已經知道,「兩端要種」求棵樹用段數+1; ;如果「兩端不種」棵樹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關系呢?

1、在舉簡單例子畫一畫這個環節,安排了兩個小層次:

① 按老師要求畫。② 學生任意畫。

通過按老師要求畫,學生對棵樹和段數的關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後讓學生再任意畫一畫,種一種,更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為學生順利發現並總結規律打下了基礎。

2、在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環節:

①應用規律,驗證前面例題哪個答案是正確的。

②應用規律,解決插多少面小旗的問題。

這樣一方面鞏固剛發現的規律,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的問題。

3、 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①. 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結果是: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

師:到底同學們的猜測是不是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前面學習的方法,舉簡單的例子畫一畫,種一種。

要求:每人先獨立畫一段路種種看;然後4人一組進行交流。你們組發現了什麼規律?

②. 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③. 展示小組研究成果,發現規律,驗證前面的猜測。

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通過舉簡單的例子,自己又發現了「兩端不種」的規律:棵樹=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求棵樹,你會做了嗎?

④. 做一做。

a、在一條長2000米的路的一側種樹,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獨立完成)

b、師:同學們注意看,這道題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閃爍:將「一側」改為「兩側」

問:「兩側種樹 」是什麼意思?實際要種幾行樹 ?會做嗎?趕緊做一做。

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的兩種情況。發現了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以後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兩端要種」還是「兩端不種」。

1. 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是一種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學生已經發現了「兩端要種」的規律,這時候提出如果兩端不種,棵數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規律呢?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表達的慾望也很強烈。所以這時候讓學生進行猜測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驗證證明絕大多數同學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樣學生的研究成果被認可使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也更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 獨立操作,探究規律。

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放手讓學生先獨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過簡單的例子驗證前面的猜測,發現兩端不種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數學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四、變化鞏固:

1. 做一做:118頁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怎麼想的,重點讓學生明確先求出間隔數,即36棵樹有35個間隔。)

2. 122頁第2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檢測反饋:課件出示(獨立完成)

1. 在一條長400米的馬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每隔

⑦ 什麼是數學廣角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從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

教材以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為依託,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於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學生今後學習組合數學和學習概率統計奠定基礎。

(7)數學廣角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1.丁麗主編了《數學廣角學什麼與教什麼》這本書中明確分析過數學廣角,首先對「數學廣角」的每一個專題都進行了「教材解讀」,分析了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琢磨了「編者意圖」

2.然後,結合自己的實踐,做了「教學分析」,提供了教學設計案例和課堂實錄,並且有觀摩點評與體會;最後,還選取了一些相關資源,提供了「鏈接拓展」資料,以及其他版本類似的教學內容。

3.其中包括的內容主要有雞兔同籠、抽屜原理、分類、找規律、簡單的排列組合、邏輯推理、重疊問題、烙餅問題、植樹問題等

⑧ 小學數學廣角課是怎樣滲透數學思想的

一、「數學廣角」的編排意圖。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新增設的一大教學內容模塊,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個亮點,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它系統而有步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
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是數學教育中實現從傳授知識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真正內涵之所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了有效落實這一總體目標,人教版教材編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數學思想滲透在數與代數、量與計量等每一個知識板塊中,更以新增設的單元「數學廣角」為呈現形式,進一步集中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二、「數學廣角」的內容體系
數學建模思想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級遞進、螺旋上升。」教材在「數學廣角」內容的編排上注意體現了這一要求,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在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時,實驗教材先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學生初步接觸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如用兩個數字卡片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三個小朋友兩兩握手的組合數等。而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又繼續學習排列與組合的內容。但目標定位為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如兩件上裝和三件下裝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等數學問題。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三年級教材的內容則更加系統和全面,分別介紹排列以及組合。
綜觀整個十二冊教材中的「數學廣角」,從簡單的分類思想到較為抽象的運籌思想、對策論以及最後一冊更為復雜的抽屜原理,無不體現了思維層次是從低到高,從具體到抽象,逐級遞進、螺旋上升,向學生逐步滲透這些數學思想方法,以符合數學認知規律。
它們各個內容之間又存有一定的聯系,准確把握各冊教材的聯結點有助於解讀教材。譬如,第七冊的運籌問題、第十冊的找次品問題以及第十二冊的抽屜原理,解決問題時都要考慮「至少」的問題,都在多種解決策略中尋找最佳最優的策略,都要運用推理能力和滲透優化思想。學習「數字編碼」的時候,自然地要同「找規律」這一個知識點進行嫁接;解決「封閉方陣中的植樹問題」時需要用 「重疊問題」來詮釋;植樹問題和雞兔同籠問題都很注重數學模型的構建,一般都得經歷「問題模型——構建模型——解釋應用模型」的學習過程……
第一學段,數學廣角出現了簡單的排列組合、簡單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換等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進而達到《數學課程標准》第一學段的要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第二學段滲透了優化思想、對策論、解決由植樹引發出來的問題、數字編碼、假設法、抽屜原理等數學思想方法,一方面繼續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另一方面加強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逐步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教學目標的把握來看,數學廣角的教學首先應定位於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嘗試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因為數學廣角是面向全體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意圖是讓每一個學生受到數學思維訓練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因此,要防止把數學廣角當做奧數培訓課進行「英才」教育,它需要更多地、有計劃地創設實踐活動,讓全體學生去觀察、研究、嘗試,重在活動中對思想方法的感悟。

⑨ 怎樣在數學廣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策略

模型思想在數學思想方法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因為數學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不但促進了科學和人類的進步,也使人們對數學有了新的認識:數學不僅僅是數學家的樂園,它特不應是抽象和枯燥的代名詞,它是全人類的朋友,也是廣大中小學生的朋友。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數學的應用和解決問題的數學,要貫徹《數學課程標准》的理念,要注重滲透模型思想。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建模策略有以下幾點:首先,精選問題,巧設情境,培養建模興趣。數學是源於生活、寓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一門學科,每個數學模型都有著現實的「生活原型」.。「生活原型」是數學模型的構建基礎,也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數學問題,巧妙地設置現實情境,通過這個現實的「生活原型」來引導學生以數學建模的方式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概念時,可以提出一個情境:8個男生和7個女生各為一組,進行演講比賽,哪一組演講的水平更高呢?學生們提出並討論了一些比較方法,比如按每一組的最高分進行比較,或者按每一組的總成績計算,這些方法都有著明顯的不足之處,最終都被否定了,此時,提出按「平均數」進行比較的方法正是恰到好處.構建關於「平均數」的模型就成為了學生們解決問題的現實需求,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們直觀深刻地理解了平均數概念及平均數模型的原型、條件、適用環境等,而且培養了學生們利用數學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其次,把握過程,抽象事物本質,實現模型完整構建。要將數學模型滲透於數學教學中,就必須准確把握從現實的「生活原型」到抽象的數學模型的過渡過程.。設置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問題,只是數學建模教學的開始,這一現實原型僅僅給學生提供了進行模型構建的基礎素材,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對從具體事物向抽象模型躍進的過程有著准確把握,並進行有效組織,否則就不能實現成功的建模.。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從對具體事物的感知上升到對抽象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數學是一門「模型」的學科,數學模型是數學知識的核心內容,其作用當然也是數學應用的核心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活用「數學模型」,將其滲透到實際教學環節中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模型,深刻領會所學知識,順利地建構數學知識體系,進而使得學生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顯著增強,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素質的穩步提升。數學模型的構建,是為了解決實際的問題.而構建數學模型這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對數學知識和現實背景的再創造。所以,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體驗及自己的思維方式來經歷並體驗這種「再創造」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模型思維和應用數學模型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下面就一教學片段來說一說:【教學片段】出示情境圖。師:誰來說一說第一幅圖,你看到了什麼?生:從圖中我看到了有5個小朋友在澆花。師:第二幅圖呢?生:第二幅圖中有2個小朋友去提水了,剩下3個小朋友。師:你能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嗎?生:有5個小朋友在澆花,走了2個,還剩下3個。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也說得很好。你們能根據這兩幅圖的意思提一個數學問題嗎?生:有5個小朋友在澆花,走了2個,還剩幾個?生(齊):3個。師:對,大家能不能用圓片代替小朋友,將這一過程擺一擺呢?(教師在行間指導學生擺圓片,並請一生將圓片擺在情境圖的下面。)師:(結合情境圖和圓片說明)5個小朋友在澆花,走了2個,還剩3個;從5個圓片中拿走2個,還剩3個,都可以用同一個算式(學生齊接話:5-2=3)來表示。(在圓片下板書:5-2=3)生齊讀:5減2等於3。師:誰來說一說這里的5表示什麼?2、3又表示什麼呢?……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的數學問題,5-2=3還可以表示什麼呢?請同桌互相說一說。生1:有5瓶牛奶,喝掉2瓶,還剩3瓶。生2:樹上有5隻小鳥,飛走2隻,還剩3隻。……除了教學充分外,更主要的是滲透了初步的數學建模思想,訓練的是學生抽象、概括、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且這種訓練並不是簡單、生硬地進行,而是和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相貼切——由具體、形象的實例開始,藉助於操作予以內化和強化,最後通過思維發散和聯想加以擴展和推廣,賦予「5-2=3」以的「模型」意義。

⑩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處理數學廣角

把握目標 突出主體 有效提升

——淺談《數學廣角》的教學

[摘要]數學廣角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把握准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主動建構,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注重學生的交流討論,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突出主體,巧用素材,有效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目標 主體 提升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新增加的板塊,這塊新內容許多執教教師都感到比較迷茫,迷茫於編者的意圖,迷茫於教學目標的把握,迷茫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迷茫於內容的處理,迷茫於過程的展開,迷茫於……。再加上從總體上來說,《數學廣角》的內容不列入期末考試的范疇,所以有的教師就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有的教師又因為學校要進行競賽,又上成奧數課。《數學廣角》究竟如何去教學呢?

一、恰當要求,把握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直接決定著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也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參上也說每一冊數學廣角單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過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或者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這一些,我們既不能拔高要求,脫離軌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在一次鄉鎮一級教研活動中,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二上的排列組合時,她是這樣教學的:先通過老師與一個學生的握手,需要握一次;然後小組合作,試一試3人要握幾次,通過老師的引導得出3個人握手的次數可以用算式2+1=3來計算,4個人的握手先通過小組合作,在指名上來表演,又得出可以用算式3+2+1=6表示;5個人呢,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數字、圖形、字母等表示人,再用連線表示握手的次數,又得出5個人的握手可以用4+3+2+1=10表示;接下來通過找規律得出6個人的握手次數是5+4+3+2+1=15,並進行了驗證;根據這樣的規律,那7個人、8個人、全班呢?通過引導,學生列出了相應的式子。最後老師總結:今天學的就是《握手中的數學問題》。她這節課把教學目標定為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建立握手中的數學問題的模型,然後運用這個模型來應用。這樣的目標和教學設計就拔高了教學要求,因為本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廣角,這部分內容本身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比較抽象,不應該象上面那樣上成握手中的數學問題,使課堂只成為尖子生的課堂,所以這節課的目標應定為: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根據這個目標,可以把教學設計改為:把各項教學內容全部貫穿於一個游戲活動當中,把擺數、握手、搭配衣服、打乒乓球,買練習本等學習內容貫穿整節課,使教材在呈現方式上變得生動、有趣,並富有濃濃生活氣息;在內容上也有較強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使學生感到學數學就好像是在做游戲,增強了全班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突出主體,體現價值

1、關注學習過程,突出思想方法

數學廣角體現了新課程的一種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滲透的過程中,切忌片面強調機械記憶、模仿以及復雜技巧。例如在教學三上的排列組合時,有的教師創設了搭配穿衣服的情境後,透過小組討論、演示搭配過程、以及簡單的連線方法後,老師就會問:「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如果學生還沒有列出算式來,老師還會問:「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系?」迫使學生得出計算的方法,才肯罷休,繼續下面的環節。不難看出,這樣較快地提煉方法,會使學習成為結果的記憶和套用,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寶貴的教育資源就不能被充分開發利用,這樣只關注結果的教學,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一位教研員他是這樣設計的,同樣創設了搭配衣服的數學情境,提問:「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麼好方法讓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種數呢?」接下來,請學生介紹,並引導評價,體驗有序思考的好處,然後再提問:「用什麼方法巧妙地紀錄搭配的結果,比一比,誰的方法又對又快又清楚?」學生嘗試用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圖形表示,有的用數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還有的用算式表示……「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有序!」這樣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得到了加強,落實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同時,學生通過用圖片擺到抽象化的符號,其思考過程經歷了從實物到抽象的過程,學生數學化的思考過程也非常明顯,教學中教師並不急於提煉方法、得出結論,而是用較重的筆墨充分展開過程,這樣重在滲透思想方法,落實數學思考,關注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是數學廣角教學的首選。

2、夯實學習基礎,促進方法滲透

數學廣角的教學,不但要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還要使學生會用這些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一學期,我對四下的《植樹問題》這一課進行認真地備課:既考慮到情境的創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考慮到教學時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滲透方法,自主建構。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種樹」時還是躍躍欲試的學生們到「應用規律」 時一個個都像在猜謎,加1?減1?還是不加不減?勉強參與的只是那幾個在校外學奧數的學生。看來這樣的設計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發展,沒有了學生的主體參與,還體現什麼價值?反思整節課:因為課前沒有較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小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急於得出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這樣只重結果,學生似懂非懂,又怎麼去應用規律呢?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症結,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首先創設情境後先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有的學生畫草圖、有的學生畫線段圖、還有的學生直接列算式,然後我採用反問的形式以及課件的巧妙演示,數形結合,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給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有夯實的學習基礎,有效地促進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為下面的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一根將「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鏈接起來的拐杖,使學生永遠站在主體的位置。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佔有特殊地位,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數學廣角的鞏固練習創設了許多現實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作為學習的素材。有的教師如果是平時上課他會按教材一題一題講解,不考慮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開課,因為數學廣角的練習題量也不多,他又會自己創設出好多的素材來鞏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呢?

例如三上的《組合》這一課,教材上安排了組數、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數學問題、拍照等,這些豐富有趣的情境牢牢的吸引著學生,如果在教學時只是讓學生「用數字卡片擺一擺」、「用線在書上連一連飲料與點心的搭配」、「自己用筆畫一畫從兒童樂園到百鳥園的路線」或「用線連一連一共拍了幾張照片」,這些問題情境的設計與展開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並沒有提升,始終停留於具體操作層面,缺少數學化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每一個問題情境應有目標重心,組數問題要突出「有序思考」,把點心搭配從「二三搭配」拓展為「三三搭配」,既是對前面思想方法的鞏固應用,又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遊玩路線問題則側重於「符號思想」的應用,讓學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達路線」,拍照問題則可以拓展為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個人都想單獨和聰聰、明明各合一張影,一共要照多少張?只有這樣發揮教材的編排作用,挖掘每個素材的獨特功能,才能使學生的各種技能有效提升。

總之,數學廣角的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突出主體,把握准目標,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體現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數學廣角這一畫卷上描上最美麗的一筆。

閱讀全文

與數學廣角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蒿菜的種植方法 瀏覽:758
汽車減檔的正確方法 瀏覽:822
武術心理訓練方法圖片 瀏覽:338
財務分析方法表現形式 瀏覽:151
用什麼方法補睾丸 瀏覽:223
用什麼土方法去青春痘 瀏覽:883
非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50
miui一鍵刷機v2驅動安裝方法 瀏覽:327
包皮粘連治療方法 瀏覽:731
漂白的目的和常用的漂白方法 瀏覽:876
簡述回收站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97
ps扣圖後如何添加純色背景方法 瀏覽:583
熟悉微機各種故障的分析方法 瀏覽:55
正確的合拍方法圖片 瀏覽:769
小學生如何打籃球的簡單方法 瀏覽:430
溶液計算方法公式 瀏覽:767
白荸薺的食用方法 瀏覽:95
抗結核葯物及治療方法 瀏覽:145
眼鏡磨邊機使用方法 瀏覽:860
結構化分析方法採用什麼的方法表達復雜系統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