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科研究生如何看論文
1,先看綜述,後看論著。 看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2, 早動手。 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學會關鍵技術。
3,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點查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為樂,以至於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更不屑於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4,集中時間看文獻。 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系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5,做好記錄和標記。 復印或列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6,准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 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枚舉。
7,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 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⑵ 作為一個物理類的研究生 為神馬一看英文文獻就集中不了注意力 更慘的是看不懂 請問 英文文獻應該怎麼學習
我是學醫學病毒的,不過我想讀文獻方法應該是通用的。我研一的時候也看不懂,一篇文章要看三四天,後來給自己定任務,必須兩天讀完。後來研二至少一天一篇,現在動力足的時候一天三四篇也沒問題。方法就是逼,看多了就快,另外千萬別讀中文文獻。我不清楚物理的情況,但生物的中文文獻都很糟糕。還有就是在線閱讀,可以隨時點開參考文獻,如果讀PDF就沒這么方便了。
⑶ 研究生看不懂英文文獻怎麼辦
首先應該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語能力,同時也可以藉助一些工具。
⑷ 研究生復試翻譯文獻基本看不懂怎麼辦
研究生復試翻譯文獻基本看不懂可以結合專業知識和上下文語境進行推測,還可以稍微略過自己不知道的單詞,用其他說得通的詞語來代替,表達清楚意思。
在復述段落或文章內容的時候,不必一字一句去翻譯,大致地描述下主要內容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內容主旨。相比之下,有些內容細節反而不那麼重要,時間有限,不必糾纏於細節。當然也可以通過強調細節,來證明自己英語翻譯水平。
研究生英語的其他常識。
雖然翻譯總量同英語一相同,但在一個英語段落中,句子有易有難,有過渡句、解釋成份,這些比較好翻譯。而考研英語一是從400單詞段落中抽出5個長難句。英語二在難度降低的同時,翻譯題所佔分值卻提高了。所以提醒各位考生,抓好15分翻譯題,這是拿分關鍵點,抓住這一點,總體分數可以提高2-5分。
對於考研英語翻譯,翻譯真題文章這個大的工程已經足以讓廣大考生的翻譯能力得到一定得提高和強化了。不過,大家還是要多看看真題的翻譯答案,通常它會給大家一些關於翻譯的方法和技巧的提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考研英語
⑸ 理工科研究生新手 文獻讀不懂怎麼辦
慢慢讀,可以多向幾個師兄請教讀文獻的方法,特別是博士。
可以從簡單的中文文獻入手,然後每讀一篇文獻就記下自己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望採納。
⑹ 研究生一開始看不懂文獻怎麼辦
解決之道主要有二,其一是提升實力,其二是掌握技巧。
1、提升實力
現在,相當一部分經驗貼對於提升實力嗤之以鼻,認為大家的英文水平已經足夠使用,欠缺的只是閱讀技巧。但是很顯然這是扯淡,當你拿到一篇文獻讀不懂時,最大的原因還是語言障礙,這個無可否認,也不需要遮掩,老老實實提升英語水平,才是從根本上解決讀不懂英文文獻的途徑。
2、掌握技巧
閱讀英文文獻,需要掌握的技巧包括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尋找相關的中文文獻,第二個層面是挑選精讀的英文文獻,第三個層面是閱讀文中的數學語言。
對於剛考上的碩士研究生而言,閱讀英文文獻難度太大而且效率極低,一周之內能夠讀明白一篇文獻是正常水平,能夠讀明白兩篇文獻就能算天賦異稟。但是對於大多數碩士研究生而言,導師不會安排他們去搞最前沿的研究,被安排搞前沿研究的碩士研究生,其英語水平也不太弱。
如果不是特別前沿的英文文獻,那麼我們一定可以通過關鍵詞查找之類的手段找到相關的中文文獻。閱讀這些中文文獻對於大多數碩士研究生來說不是什麼難題,在讀完之後再去閱讀英文文獻,也自然會事半功倍。
選擇需要精讀的英文文獻也很重要。除了一些小眾到無人問津的專業,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都需要面對海量文獻。一些剛入門的碩士研究生拿到一篇文獻之後就希望把它讀懂,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長知識這種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如果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太相關,那麼用九牛二虎之力去閱讀英文文獻無疑是一種低效的做法。
在閱讀英文文獻時,可以通過閱讀摘要、引言、結論等部分快速確定這篇文章是否與自己的研究工作密切相關,如果相關就繼續精讀,如果不相關就可以直接放棄。而如果只是想長知識,網路全書或者科普讀物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在某一個行業具有一定基礎之後,閱讀英文文獻就可以採用一種比較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公式,當然這個方法可能只適合用於理工科。數學語言具有跨自然語言的特殊屬性,即使我們完全不懂論文的語言文字,也可以通過公式讀懂一篇外文文獻。
⑺ 研究生如何看文獻、寫論文
1、先看綜述,後看論著。看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2、早動手。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學會關鍵技術。
3、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點查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為樂,以至於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更不屑於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4、集中時間看文獻。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系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5、做好記錄和標記。復印或列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或html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6、准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枚舉。
7、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師。做實驗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反復嘗試?放棄?看書?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的尊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車。一個實驗折騰半年,後來別人告訴你那是死路,豈不冤大頭?
9、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表達能力,體現為寫和說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素質。比如發現一個罕見病例,寫好了發一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病例報道。比如做一個課題,寫好了發一篇或數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論著摘要或被槍斃。一張圖,一張表,無不是表達能力的體現。寥寥幾百上千字的標書,可以贏得大筆基金;雖然關系很重要,但寫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說,我不學PCR,不學spss,只要學會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話有一點道理,實驗室的boss們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經常有研究生因思維敏捷條例清楚而令人肅然起敬。也經常有研究生不理解"為什麼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闆卻讓另一個沒怎麼幹活的人寫了文章?讓他去大會發言?"你沒有看到人家有張口就來的本事嗎?
10、學好英語,不學二外。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為看不懂一篇法語的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為沒學好英語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二外。
⑻ 研究生一開始看不懂文獻怎麼辦
其實,你看的文獻都是和你本專業內容相關的,所以你可以先搜一搜關於這個作者的觀點,大概看一下,再去看文獻的時候稍微查點單詞就可以了。
⑼ 論文看不懂怎麼辦
論文看不懂,說明你這方面的基礎知識不牢固。
事實上,很多非科研人員在試圖建立一種科學觀點時,常常就只讀一篇論文的摘要部分。
2. 找出大問題。
「大問題」不是指「這篇論文講的是什麼」,而是「這個領域正在設法解決什麼問題」。這有助於你理解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記得仔細尋找證據分辨哪些文章是有導向性的。
3. 以不超過5句話的篇幅總結背景。
為了解決這一「大問題」,這一領域做過什麼努力?之前的工作有什麼局限?在作者看來,下一步需要做什麼?你得先能夠簡潔地解釋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才能夠理解它。
4. 找出具體問題。
作者在他們的研究中究竟想回答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有多個,也可能只有一個。把它們寫下來。如果是那種驗證一個或者多個零假設的研究,把零假設辨別出來。
5. 弄清解決手段。
為了回答這些具體的問題,作者要怎麼做?
6. 閱讀方法部分。
為每一個實驗畫出一個圖表,畫出作者到底做了什麼。裡面要包含使你全面理解研究工作所需的所有細節。
當然,也有可能攤上這樣故弄玄虛的論文。
⑽ 如何高效地看一篇文獻
自己就某個問題看一篇經典的綜述,然後按照看的綜述的提綱自己寫一篇綜述,內容通過自己查其他文獻填充。這樣可以短時間內對一個領域很快的了解,而且讀文獻速度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