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分析程序包括哪些方法

分析程序包括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2 00:30:50

1. 財務報表分析基本程序有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進行的,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點,也有共同的要求。從企業總體來看,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企業權益的結構,估量對債務資金的利用程度。2、評價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分析企業資產的分布情況和周轉使用情況。3、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企業利潤目標的完成情況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變動情況。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內容互相聯系,互相補充,可以綜合的描述出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基本需要。其中償債能力是企業財務目標實現的穩健保證,而營運能力是企業財務目標實現的物質基礎,盈利能力則是前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對前兩者的增強其推動作用。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是指各類報表使用人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遵循的一般規范,可以概括為:目的明確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全面分析原則;系統分析原則;動態分析原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原則;成本效益原則。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最主要的方法是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一)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結合。共同性使它們具有了可比的基礎,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特徵。在實際分析時,這兩方面的比較往往結合使用。1.按比較參照標准分類(1)趨勢分析法趨勢分析就是分析期與前期或連續數期項目金額的對比。這種對財務報表項目縱向比較分析的方法是一種動態的分析。通過分析期與前期(上季、上年同期)財務報表中有關項目金額的對比,可以從差異中及時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改進工作。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項目的比較,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發展動態,以揭示當期財務狀況和營業情況增減變化,判斷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是什麼,這種變化的性質是有利還是不利,發現問題並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同時也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2)同業分析將企業的主要財務指標與同行業的平均指標或同行業中先進企業指標對比,可以全面評價企業的經營成績。與行業平均指標的對比,可以分析判斷該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和先進企業的指標對比,有利於吸收先進經驗,克服本企業的缺點。(3)預算差異分析將分析期的預算數額作為比較的標准,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差距就能反映完成預算的程度,可以給進一步分析和尋找企業潛力提供方向。比較法的主要作用在於揭示客觀存在的差距以及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幫助人們發現問題,挖掘潛力,改進工作。比較法是各種分析方法的基礎,不僅報表中的絕對數要通過比較才能說明問題,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和結構百分數也都要與有關資料(比較標准)進行對比,才能得出有意義的結論。2.按比較的指標分類(1)總量指標總量是指財務報表某個項目的金額總量,例如凈利潤、應收賬款、存貨等。由於不同企業的會計報表項目的金額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總量比較主要用於歷史和預算比較。有時候總量指標也用於不同企業的比較,例如,證券分析機構按資產規模或利潤多少建立的企業排行榜。(2)財務比率財務比率是用倍數或比例表示的分數式,它反映各會計要素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代表了企業某一方面的特徵、屬性或能力。財務比率的比較是最重要的比較。它們是相對數,排除了規模的影響,使不同比較對象建立起可比性,因此廣泛用於歷史比較、同業比較和預算比較。(3)結構百分比結構百分比是用百分率表示某一報表項目的內部結構。它反映該項目內各組成部分的比例關系,代表了企業某一方面的特徵、屬性或能力。結構百分比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財務比率。它們同樣排除了規模的影響,使不同比較對象建立起可比性,可以用於本企業歷史比較、與其他企業比較和與預算比較。(二)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也是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它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的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異因素分解法。1.比率因素分解法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指把一個財務比率分解為若干個影響因素的方法。例如,資產收益率可以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兩個比率的乘積。財務比率是財務報表分析的特有概念,財務比率分解是財務報表分析所特有的方法。在實際的分析中,分解法和比較法是結合使用的。比較之後需要分解,以深入了解差異的原因;分解之後還需要比較,以進一步認識其特徵。不斷的比較和分解,構成了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過程。2.差異因素分解法為了解釋比較分析中所形成差異的原因,需要使用差異分解法。例如,產品材料成本差異可以分解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差異因素分解法又分為定基替代法和連環替代法兩種。(1)定基替代法定基替代法是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一種定量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需要分別用標准值(歷史的、同業企業的或預算的標准)替代實際值,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2)連環替代法連環替代法是另一種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定量分析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需要依次用標准值替代實際值,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報表分析中,除了普遍、大量地使用比較法和因素分析法之外,有時還使用回歸分析、模擬模型等技術方法。

2. 工作分析的程序有哪些

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有:
一、工作分析的時機選擇。當一個組織出現以下情況時,表明非常需要工作分析了。(1).當新組織建立或企業規模擴大而產生新工作時;(2)當組織中缺乏明確可行的工作說明書,員工對崗位職責和要求不清楚,組織中經常出現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等現象時;(3)由於組織結構調整或工作流程重組等變革,組織產生了新的工作或原有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發生重大變化時;(4)企業在招聘、選拔、培訓、績效、薪酬等方面由於對工作認識不清而難以進行相關決策時。
二、工作分析的實施步驟
1.工作分析的准備階段;
2.工作分析的調查階段;
3.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階段;
4.工作分析的運用階段。
三、工作分析工具的選擇
在選擇工人分析方法進行工作分析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應該考慮各種分析方法的缺點,在其優缺點之間進行平衡。
2.考慮選擇方法的成本效益。
3.要基本工作分析信息角度來選擇工作分析方法。(首先:要考慮工作分析信息的最終用途,其次:要確保收集信息的客觀性和動態性。)
四、工作分析結果的應用(在現代企業中,主要應用於工作描述、工作規范、工作說明書的制定。)

3. 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步驟有哪些

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步驟有:
第一,確立分析目標,明確分析內容;
第二,收集分析資料;
第三,確定分析基準;
第四,選擇分析方法;
第五,做出分析結論,提出相關建議。

4. 定量分析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驟

1、確立分析標准:這一步驟要解決兩個問題,分別是站在何種立場進行分析,以何種標准進行分析比較。財務報表使用者因為立場不同,所以分析目的也各有差異。

2、確定分析目標:財務報表分析目標,依分析類型的不同而不同。

3、制定分析方案:分析目標確定之後,要根據分析量的大小和分析問題的難易程度制定出分析方案。

4、收集數據信息:分析方案確定後,根據分析任務,收集分析所需數據資料。

5、核實並整理信息資料:首先核對和明確財務報表是否反映了真實情況,是否與所收集到的資料有較大出入。作為企業內部分析,如發現資料、數據不真實、不全面,可進一步查對,尋求真實情況。

6、分析現狀:分析現狀是指根據分析目標和內容,評價所收集的資料,尋找數據間的因果關系。

7、作出分析結論:由於企業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企業外部環境的多變性,要求我們撰寫財務報表分析報告時遵守一定的原則。

8、反饋:反饋強調將新資料投入下一個資料處理系統,希望能改善產出,並且使分析結果及決策更為准確。

(4)分析程序包括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定量分析分析試樣用量和被測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等。後推廣為在明確劃分物質種類的前提下,即把物質定性以後,具體分析物質的強度、剛度、范圍變化量指標。在「量」 的方面分析物質,適於分析危險損失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程度等量度指標。

定量分析的理論基石是實證主義。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量分析比較接近於假說-演繹方法的研究,既保留重視觀察實驗、收集經驗資料的特點,又保留重視邏輯思維演繹推理的特點。

5. 審計程序中分析程序是什麼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除運用審計抽樣的方法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獲取審計證據外,還可以運用抽查、監盤、觀察、查詢及函證、計算、分析性復核等方法,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分析程序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

目的

1、用作風險評估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注冊會計師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目的在於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並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在風險評估過程中使用分析程序也服務於這一目的。

2、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

在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將分析程序作為實質性程序的一種,單獨或結合其他細節測試,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分析程序

6. 工作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

整個過程包括五個環節:計劃、設計、分析、結果、運用指導。

1、計劃:
(1)確定工作的目的與結果使用的范圍,明確所分析的資料到底用來干什麼,解決什麼管理問題;提出原來任職說明書主要條款存在的不清楚、模稜兩可的問題或對新崗位任職說明書提出擬解決主要問題。

(2)確定所要分析的信息內容與方式,預算分析的時間、費用與人力;

(3)
組建工作分析小組,分配任務與許可權。(工作小組一般由工作分析專家、崗位在職人員、上級主管等參加)

2、設計:

(1)明確分析客體,選擇分析樣本,以保證分析樣本的代表性與典型性;
(2)選擇分析方法與人員。人員的選擇主要由經驗、專業知識與個性品質等來決定;

(3)作好時間安排,制定分析標准;

(4)選擇信息來源。(工作者、主管者、顧客、分析專家、詞典、文獻匯編)

3、分析,收集、分析、綜合所獲得的信息資料。包括四個方面的分析:

(1)工作名稱分析:工作特徵的分析與概括、名稱的選擇與表達;

(2)工作規范分析:工作任務、工作責任、工作關系與工作強度的分析;
(3)工作環境分析:包括物理環境、安全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分析;

(4)工作條件分析:必備的知識、經驗、技能和心理素質的分析。
具體工作包括:仔細審核、整理獲得的各種信息;創造性的分析、發現有關工作與工作人員的各種關鍵成分;歸納總結出工作分析的必須材料和要素。
4、結果:
工作分析結果的表述,有五種形式:
(1)工作描述,主要是對工作環境、工作要素及其結構關系的說明;
(2)工作說明書,主要是對某一職位或崗位工作職責任務的說明;
(3)工作規范,主要以職位或崗位內工作方式、內容及范圍的說明,包括完成工作操作方式方法與工具設備、職位之間的相互工作關系,但不一定包括責任、許可權、與資格要求。

(4)資格說明書,主要是對某一職位或崗位任職資格的說明;

(5)職務說明書,主要是對某一職務或某一職位工作職責許可權及其任職資格等其它內容的全面的說明。

5、運用:

通過工作分析,將職位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和等級,為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工作提供基礎與依據。

7. 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訪談法
訪談法又稱為面談法,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職務分析方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就某一職務或者職位面對面地詢問任職者、主管、專家等人對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在一般情況下,應用訪談法時可以以標准化訪談格式記錄,目的是便於控制訪談內容及對同一職務不同任職者的回答相互比較。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由有關人員事先設計出一套職務分析的問卷,再由隨後工作的員工來填寫問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填寫,最後再將問卷加以歸納分析,做好詳細的記錄,並據此寫出工作職務描述。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一種傳統的職務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到工作現場,針對特定對象(一個或多個任職者)的作業活動進行觀察,收集、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工作間的相互關系、人與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環境、條件等信息,並用文字或圖標形式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與歸納總結的方法。
(四)工作日誌法
工作日誌法又稱工作寫實法,指任職者按時間順序詳細記錄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過程,然後經過歸納、分析,達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種方法。
(五)資料分析法
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應當盡量利用原有資料,例如責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對每個項工作的任務、責任、權利、工作負荷、任職資格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調查、分析奠定基礎。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本崗位員工,將工作過程中的「關鍵事件」詳細地加以記錄,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後,對崗位的特徵要求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關鍵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敗的行為特徵或事件,如成功與失敗、盈利或與虧損、高效與低產等)。

8. 按照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的內容,實施分析程序時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在主營業務收入審計中選擇運用以下分析性復核審計方法:
(1)將本期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由結構和價格的變動是否正常,並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
(2)比較本期各月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變動趨勢是否正常,並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
(3)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各類產品毛利率的變化情況,注意收入與成本是否配比,並查清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的原因;
(4)計算重要客戶的及其產品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有無異常變化。
主營業務收入審計相關內容擴展:
一、主營業務收入審計目標一般包括:
1.確定主營業務收入的內容、數額是否合理、正確、完整;
2.確定對銷貨退回、銷售與折讓的處理是否適當;
3.確定主營業務收入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4.確定主營業務收入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主營業務收入實質性測試審計程序
1.取得或編制主營業務收入項目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報表數、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相符。
2.查明主營業務收入的確認原則、方法,注意其是否符合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規定的收入實現條件,前後期是否一致。特別要注意視同銷售行為的會計處理是否恰當。
對產品銷售收入確認的審查,主要是採用抽查法、核對法和驗演算法。
3.選擇運用以下分析性復核審計方法,作比較分析:
(1)將本期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由結構和價格的變動是否正常,並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
(2)比較本期各月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變動趨勢是否正常,並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
(3)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各類產品毛利率的變化情況,注意收入與成本是否配比,並查清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的原因;
(4)計算重要客戶的及其產品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有無異常變化。
4.獲取產品價格目錄,抽查售價是否符合價格政策,並注意銷售給關聯方或關系密切的重要客戶的產品價格是否合理,有無低價或高價結算以轉移收入的現象。
5.抽取被審計期間內一定數量的銷售,審查開票、記賬、發貨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數量、單價、金額等是否與發運憑證、銷售等一致,編制測試表。
6.實施銷售的截止期測試。截止期測試是實質性審計測試中常用的一種具體審計技術,其目的主要在於確定被審計單位主營業務收入業務的會計記錄歸屬期是否正確;應計入本期或下期的主營業務收入有否被推遲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防止利潤操縱行為。
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應該注意把握三個與主營業務收入確認有著密切關系的日期:一是開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二是記賬日期;三是發貨日期(對服務業則是提供勞務的日期)。檢查三者是否歸屬於同一適當會計期間是營業收入截止期測試的關鍵所在。
圍繞上述三個重要日期,在審計實務中,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選擇三條審計路線實施營業收入的截止期測試:
一是以賬簿記錄為起點。從報表日前後若干天的賬簿記錄直至記賬憑證,檢查存根與發運憑證,目的是證實已入賬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間已開具並發貨,有無多記收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直觀,容易追查至相關憑證記錄,以確定其是否應在本期確認收入,特別是在連續審計兩個以上會計期間時,檢查跨期收入十分便捷,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其缺點是缺乏全面性和連貫性,只能查多記,無法查漏記,尤其是當本期漏記收入延至下期,而審計時尚未及時登賬時,不易發現應記入報告期收入而未記的情況。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防止高估營業收入。
二是以銷售為起點。從報表日前後若干天的存根查至發運憑證與賬簿記錄,確定已開具的貨物是否已發貨並於同一會計期間確認收入。具體做法是抽取在報表日前後使用的若干張存根,追查至發運憑證和賬簿記錄,查明有無漏記收入現象。這種方法也有其優缺點,優點是較全面、連貫,容易發現漏記的收入;缺點是較費時費力,有時難以查找相應的發貨及賬簿記錄,而且不易發現多記的收入。使用該方法時應注意兩點:
(1)相應的發運憑證是否齊全,特別應注意有無報告期內已作收入而下期初用紅字沖回,並且無發貨、收貨記錄,以此來調節前後期會計利潤的情況;
(2)被審計單位的存根是否已全部提供,有無隱瞞。為此,應查看被審計單位的領購簿,尤其應關注普通的領購和使用情況。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防止低估營業收入。
三是以發運憑證為起點。從報表日前後若干天的發運憑證至開具情況與賬簿記錄,確定營業收入是否已記入恰當的合計期間。該方法的優缺點與方法二類似,具體操作中還應考慮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政策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處理。使用這種方法主要也是為了防止低估營業收入。

閱讀全文

與分析程序包括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層窗戶封閉的安裝方法 瀏覽:127
嫩肉粉煮牛肉的食用方法 瀏覽:124
關羽上王訓練方法 瀏覽:905
旅行社如何引進客流的十種方法 瀏覽:209
禿頂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626
華為清理手機垃圾方法 瀏覽:940
秒開手機殼的方法 瀏覽:654
胎兒月份計算方法 瀏覽:299
電暖地暖的安裝方法 瀏覽:757
季節性腸炎治療方法 瀏覽:106
研究資料的分析方法論文 瀏覽:551
4042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842
定性定量決策分析方法 瀏覽:408
青芒果的食用方法 瀏覽:832
塑料瓶微生物檢測方法國標法 瀏覽:484
ahc眼膜使用方法 瀏覽:331
最簡單的補腎治早泄方法 瀏覽:520
靜電手環的使用方法 瀏覽:997
開賬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280
養金魚簡單方法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