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有幾種
1 方法概述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縮寫SCA)是依據相關的標准、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為了避免檢查項目遺漏,事先把檢查對象分割成若干係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將檢查項目列表,這種表就稱為安全檢查表。它是系統安全工程的一種最基礎、最簡便、廣泛應用的系統危險性評價方法。目前,安全檢查表在我國不僅用於查找系統中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還對各檢查項目給予量化,用於進行系統安全評價。1.2 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依據(1)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2)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3)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4)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即是為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而採用事故樹分析方法,對系統迸行分析得出能導致引發事故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為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㈡ 安全評價學習方法有哪些
最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有:安全檢查表法、預先危險性分析、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法、危險度評價法
㈢ 類比分析法
類比分析法是找礦哲學的重要方法。類比分析法是廣大地質工作者很熟悉並經常加以運用的一個重要方法。類比分析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如地質條件類比和礦床類型類比等。不同地區間地質條件的類比,往往是以某個在礦產勘查後已知有重要發現的地區作為類比標准,對照未有重要發現但屬選擇對象的地區的地質條件,從而確定該地區是否可作為礦產勘查工作靶區。礦床類型的類比,是把已知的某些規模大、礦石質量好、便於開發利用的礦床,對照工作區內的遠景情況還不明朗的礦床或礦點,找出其中相似的條件進行推斷,作為選擇具體勘查項目的重要依據,等等。如浙江長興縣李家巷大型硅灰石礦,就是在參觀江西上高-新余縣月光山特大型硅灰石礦,並在兩個地區地質條件進行類比分析之後發現的。該礦現已建成年產3萬噸硅灰石的礦山。隨著礦產工作的開展和深入,地質人員在運用類比分析法方面又有新的發展。現在已不僅是就單個礦床、單個礦床類型進行對比,不僅是就兩個地區之間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對比,而是通過建立成礦模式(區域成礦模式、礦床成礦模式)來進行類比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找礦模式來指導找礦。
㈣ 安全管理測評主要釆用的方法
(一)安全檢查表方法(SCA)
為了查找工程、系統中各種設備設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危險、有害因素,事先把檢查對象加以分解,將大系統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將檢查項目列表逐項檢查,避免遺漏,這種表稱為安全檢查表,用安全檢查表進行安全檢查的方法稱為安全檢查表方法。特點:全面、系統,不遺漏。
(二)危險指數方法(RR)(用於初步判斷)
危險指數方法是通過評價人員對幾種工藝現狀及運行的固有屬性(是以作業現場危險度、事故幾率和事故嚴重度為基礎,對不同作業現場的危險性進行鑒別)進行比較計算,確定工藝危險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進一步研究。
危險指數方法可以運用在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可行性研究、設計、運行等),可以在詳細的設計方案完成之前運用,也可在現有裝置危險分析計劃制定之前運用。它也可用於在役裝置,作為確定工藝操作危險性的依據。
如危險度評價法,道化學公司的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的蒙德法,化工廠危險等級指數法等等。
(三)預先危險分析方法(PHA)(熟悉特點和程序)
預先危險分析方法是一項實現系統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設計、施工和生產前,首先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性類別、出現條件、導致事故的後果進行分析,目的是識別系統中的潛在危險,確定危險等級,防止危險發展成事故。
預先危險分析方法的步驟如下:(6個步驟)P127.
1.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或其他方法確定危險源,……。
2.根據以往的經驗及同類行業生產中的事故情況,對系統的影響、損壞程度,類比判斷所要分析的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查找能夠造成系統故障、物質損失和人員傷害的危險性,分析事故的可能類型。
3.對確定的危險源分類,製成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4.轉化條件,即研究危險因素轉變為危險狀態的觸發條件和危險狀態轉變為事故的必要條件,並進一步尋求對策措施,檢驗對策措施的有效性。
5.進行危險性分級,排列出重點和輕、重、緩、急次序,以便處理。
6.制定事故的預防性對策措施。
(四)故障假設分析方法(WI)
故障假設分析方法是一種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的創造性分析方法。它一般要求評價人員用「What…If」作為開頭對有關問題進行考慮,任何與工藝安全有關或與之不太相關的問題都可提出並加以討論。通常,將所有的問題都記錄下來,然後分門別類進行討論。
故障假設分析方法是一種比較簡單,評價結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內容:提出的問題、回答可能的後果、降低或消除危險性的安全措施。
㈤ 直觀經驗分析方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兩者分析的對象分別是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方法
選用哪種辨識方法,要根據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壽命的不同階段和分析人員的知識、經驗和習慣來定。常用的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方法有直觀經驗分析方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一)直觀經驗分析方法
直觀經驗分析方法適用於有可供參考先例、有以往經驗可以借鑒的系統,不能應用在沒有可供參考先例的新開發系統。
1.對照、經驗法
對照、經驗法是對照有關標准、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藉助於經驗和判斷能力對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
2.類比方法
類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統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
(二)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是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方法中的某些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常用於復雜、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樹、事故樹等。
㈥ 安全常見的風險評估方法COPE是什麼
一、定性評估法。也稱經驗評估法,是按生產系統或生產工藝過程,對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評估,得出定性評估結論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採用安全評估表,根據經驗將需要檢查評估的內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項列出,現場逐條對應評估。安全評估表內容還可根據項目危險程度,將評估項目內容劃分為安全否決項(不可控危險)和可控項(中等或可控危險)兩部分,存在否決項時,停止評估,向上一級管理層報告;不存在否決項時,對可控項進行賦值,得分不低於規定的臨界值,定性為具備安全建設條件;
可控項得分低於臨界值,停止作業,制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後再進行重新評估。
本方法適用於簡單系統、大型裝備,工作條件和環境相對穩定的區隊開工和崗位的評估。
二、專業評估法。是指集體檢查分析、專業綜合評估或兩者相結合的評估方式,依據現場條件、檢測結果、臨界指標,運用類比分析等方法,對系統運行環境、設備設施、工藝和人員技術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復雜的系統、工藝、裝置以及「四新」試驗應用等方面的評估。
三、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法。是通過分析生產運行過程中工藝狀態參數的變動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及這些變動與偏差對系統的影響及可能導致的後果,找出出現變動及偏差的原因,明確裝置或系統內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並針對變動與偏差產生的後果提出應對安全措施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驟是:
1.建立研究組,確定任務、研究對象。一是建立一個有多方面專業組成的研究組,研究組的人員應包括設計、管理、使用和監察等各方面人員。二是明確研究組的任務,如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系統安全問題,還是產品問題、環境問題,或者是綜合問題。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對象,准備有關資料。
2.劃分單元,明確功能。將分析對象劃分為若干單元,明確各單元的功能,說明其運行狀態和過程。在連續過程中單元應以管道為主,在間歇過程中單元應以設備為主。
㈦ 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有( )等。
A,C
答案解析:
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是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方法中的某些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常用於復雜、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樹、事故樹等。
㈧ 安全隱患評估哪三種
一、定性評估法。也稱經驗評估法,是按生產系統或生產工藝過程,對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評估,得出定性評估結論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採用安全評估表,根據經驗將需要檢查評估的內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項列出,現場逐條對應評估。安全評估表內容還可根據項目危險程度,將評估項目內容劃分為安全否決項(不可控危險)和可控項(中等或可控危險)兩部分,存在否決項時,停止評估,向上一級管理層報告;不存在否決項時,對可控項進行賦值,得分不低於規定的臨界值,定性為具備安全建設條件;
可控項得分低於臨界值,停止作業,制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後再進行重新評估。
本方法適用於簡單系統、大型裝備,工作條件和環境相對穩定的區隊開工和崗位的評估。
二、專業評估法。是指集體檢查分析、專業綜合評估或兩者相結合的評估方式,依據現場條件、檢測結果、臨界指標,運用類比分析等方法,對系統運行環境、設備設施、工藝和人員技術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復雜的系統、工藝、裝置以及「四新」試驗應用等方面的評估。
三、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法。是通過分析生產運行過程中工藝狀態參數的變動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及這些變動與偏差對系統的影響及可能導致的後果,找出出現變動及偏差的原因,明確裝置或系統內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並針對變動與偏差產生的後果提出應對安全措施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驟是:
1. 建立研究組,確定任務、研究對象。一是建立一個有多方面專業組成的研究組,研究組的人員應包括設計、管理、使用和監察等各方面人員。二是明確研究組的任務,如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系統安全問題,還是產品問題、環境問題,或者是綜合問題。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對象,准備有關資料。
2. 劃分單元,明確功能。將分析對象劃分為若干單元,明確各單元的功能,說明其運行狀態和過程。在連續過程中單元應以管道為主,在間歇過程中單元應以設備為主。
3. 定義關鍵詞表,按關鍵詞,逐一分析每個單元可能產生的偏差。
4. 分析發生偏差的原因及後果。
5. 制定對策。
四、預先危險分析法。是在危險物質和裝置設計、施工和建設前,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性類別、出現條件、導致事故的後果進行分析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步驟:
1. 危害辨識
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等方法,查找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2. 確定可能事故類型
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對系統的影響,分析事故的可能類型。
3. 針對已確定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4.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級,按危害等級排定次序,以便按計劃處理。
5. 制定預防事故發生的安全對策措施。
本方法適用於固有系統中採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設備和設施的危險性評估。
五、故障假設分析法。是由熟悉工藝的人員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通過提問(故障假設)的方式來發現可能的潛在的事故隱患(實際上是假想系統中一旦發生嚴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潛在因素,在最壞的條件下,這些因素導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評估法。
本方法適用於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的評估。
六、「五步」評估法。是作業人員按照「停、想、評、定、做」五個步驟,對本崗位職責范圍內的環境、設備、設施和自身上崗條件進行安全評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業,實施評估;「想」即辨識、排查危險危害因素;「評」即評估危險程度,及時匯報;「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險;「做」即按照規程、措施和「手指口述」進行作業。
本方法適用於各崗位作業人員上崗作業前的安全評估。
七、「三位一體」評估法。跟班礦長、班組長、安全員三人進行現場安全評估的方法。
煤礦單位一般由跟班礦長、安全員、班組長負責,通常採用安全評估表,對作業現場環境、設備、安全設施和工程質量等逐項進行評估。
本方法適用於崗位作業人員上崗作業前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