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級心理技能由誰提出
馮特(Wilhelm Max Wundt,18321920)於1879年在聯邦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才由此開始從哲學中分離出來,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馮特(Wihelm Wundt,1832-1920),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現代實驗心理學的著名創始人之一。馮特出生在德國巴登的一位牧師家庭里。早年習醫。1856年在海德堡大學獲博士學位。1857-1874年在該校任教,曾開設生理心理學課程,並出版《生理學原理》。1875年改任萊比錫大學哲學教授。1879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馮特是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人。他主張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實驗性的自我觀察或內省。馮特用這種方法研究了感覺、知覺、注意、聯想等過程,提出了統覺學說。還根據內省觀察提出了情感三維說。他還主張用民族心理學的方法研究高級心理現象,這對社會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馮特的哲學思想是混亂的,在身心關系的問題上,他主張精神和肉體是彼此獨立的序列和過程,因而陷入了二元論。
馮特心理學體系的形成經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是准備時期,大約在19世紀的60年代至70年代。這一時期,馮特主要是在學校學習和在德國海德堡大學擔任講師。這期間,他主要是通過實驗法從事對心理感官方面的生理研究。
第二時期,為初步形成期,大約在19世紀的70年代至80年代。這一時期,他在充分的實驗基礎上,開始大量著書立說,系統闡述早在准備時期就萌發的心理觀點,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心理學界認為是心理學的獨立宣言.在1879年,他又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這一年,被心理學界定為科學心理學的開始階段。
第三時期,是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這一時期是他的心理理論體系進一步得到發展、充實並完全走向成熟時期。
馮特的理論明確主張,心理研究應以意識內容(直接經驗)為對象,心理學的任務就是要分析意識的結構和內容,心理學應該是一門研究意識內容的科學。因此,馮特的心理學體系被稱為內容心理學。
馮特創立的如此完整的心理學體系,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這一時期的心理學界可謂是馮特的一統天下。這時,在他的門下雲集了眾多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心理學研究者,其中直接參與馮特心理課題研究的就有116人,他們在馮特嚴格指
Ⅱ 求馮特的心理學體系
馮特的心理學體系是內容心理學。用鐵欽納的話來說,是構造主義心理學。
他的心理學體系主要內容有:
1、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馮特認為科學的研究對象都是經驗,物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都是經驗,區別只在於直接與間接之分。
2、身心平行論。在身心問題上,馮特是身心平行論者。他認為人的心理不是人腦生理過程所產生的結果,而是與後者互相平行的獨立的過程。這樣,雖然他把心理只限於心理之,但卻在一定意義上區分了心理過程和生理過程,加強了對心理現象的自身規律的研究,從而堅持了心理學的獨立存在。
3、元素分析與創造性綜合。在馮特看來,心理是可以分析、也必須進行分析的。它的最終的,不可再分解的成分稱為心理元素(感覺、感情)。而心理學的任務就是分析出心理元素並確定由它們構成復合觀念的原理與規律。
4、實驗內省法。心理這種經驗是更依賴於經驗者本身的經驗,因此要研究它,得靠「內省」,即德文原意所指的「自我觀察」。內省法在馮特心理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有人把馮特的心理學稱為內省心理學。
5、感情的三度說。馮特認為感情是一種心理過程,是一種心理元素,是伴隨感覺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存在著三個維度:快與不快,興奮與沉靜,緊張與鬆弛。
6、意志心理學。馮特認為意志是個復合過程,並重視感情在意志的形成上的作用,他的意志心理學貫徹了意志的感情論。又認為意志有簡單與復雜之分。
7、個體心理學與民族心理學。馮特設想的心理學結構是包括兩個方面的:一、表現為個人意識過程的個體心理學即實驗心理學,用實驗的內省觀察法去研究;二、表現為在以人類共同生活方面的復雜精神過程為研究對象的民族心理學即社會心理學,用民族心理學的方法去研究。事實上,馮特一生,用了大約40年的功夫埋頭於個體心理學的建設,同時也為其民族心理學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備。到了他將近70歲時,他又花了近20年的時間,專門研究了民族心理學。馮特並不認為心理學只是能實驗為唯一方法的自然科學的。
Ⅲ 怎麼評價馮特的心理學
1871年,亥姆霍茲離開實驗室,學校將大部分工作派給了馮特,薪水卻只加了亥姆霍茲一半的一半。不過,得益於此,馮特終於結婚了。婚後,工作更刻苦,撰寫了《生理心理學原則》一書,此書使他來到了萊比錫大學,此時已到1875年。書中,他幾乎狂妄的說:「本人在此奉獻給公眾的作品,是想劃出一門科學的界限。」
他把每一天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像康德【3】似的。上午大部分時間寫作,然後是一個小時的咨詢,下午訪問實驗室,晚上除了音樂會,都很安靜的待著,幾乎從不旅行。終其一生來看,他是個含羞矜持的人,不喜歡見陌生人,討厭旅遊且避免新的體驗。
心理學開始(二):威廉·馮特,那個剛剛好的時代
威廉·馮特
總體上,他給人的感覺還算「和藹」,不管在家裡還是課堂,都有些架子,有板有眼,一股書卷氣,言行舉止像個大人物。
當然,他也自視為大人物,按現在的說法,應該管這叫個人特質。授課時,他會一直候在外面,等學生、助手全部到位坐定之後,突然將門打開,一步跨進,一襲黑袍,目不斜視,徑直邁向講台,擺弄好粉筆和紙張,而後手撐講台,滔滔不絕。他從不看講稿,內容艱澀,卻激情澎湃。
艾瑪,編不下去了。事實上,據最佩服他的弟子之一評價說,「老師毫無幽默感,不屈不撓,極具攻擊性」。因為博學,他自視權威。大洋對岸的另一位大師威廉·詹姆斯不無挖苦的寫過:因為這個世界上必須有教授,馮特即成為最值得稱贊和永不能敬仰過分的那種人。他不是天才,而是教授——那種在自己專業內無所不知、無所不言的那一類人。
對於他的畢業生,他關懷備至,也十分專橫。他命令研究生們站成一列,然後把課題依次發下去,沒人膽敢對這些分配提出異議,學生們都很有責任性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它允許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但曾有學生的論文部分不支持他的觀點,而被刪除三分之一。
他特別反感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後者的心理學卻更完整更有洞察力,讀完詹姆斯受全世界心理學界歡迎的《心理學原理》一書後,他酸溜溜地說:「這是文學,它非常優美,但不是心理學。」
心理學開始(二):威廉·馮特,那個剛剛好的時代
蔡元培,也算是馮特的學生吧
馮特一生,最奇特的莫過於他對心理學的影響——出乎意料的廣泛,又十分有限。
——他是這一領域的博學之士和總體規劃決策人,為這門學科劃分了疆界,定義它為一門新的科學。
——他培養的學生,多數成為德國和美國在這門學科最初幾十年裡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教科書,影響了整整兩代美國心理學家及其學生。20世紀初,美國所熟知的第一批五大傑出心理學家中的四個威廉·詹姆斯、卡特爾(編制《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量表》,提出晶體智力與流體智力)、閔斯特伯格(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行為科學的先驅)、霍爾(美國第一位心理學哲學博士,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創立者,發展心理學的創始人,將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陸的第一人),都跟隨馮特學習過。美國43個心理學實驗室,12個是由馮特的博士或非博士建立。
——他把生理心理學的方法論引入實驗心理學,這成為後半個世紀中許多實驗室的典範。
Ⅳ 馮特認為,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經驗的科學,意識經驗是由許多不同的元素構成的。 對 錯
馮特是構造主義的創始人,鐵欽納是構造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觀點,但也有不同。 (1)心理學的對象 馮特和鐵欽納都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是經驗,但他們看待經驗的觀點不同。馮特把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他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直接經驗;鐵欽納接受經驗批判主義者阿芬那留斯關於獨立經驗和從屬經驗的學說,認為心理學可以看作從屬於經驗的個體,即心理學研究依賴經驗者的經驗。 (2)心理學的性質 馮特和鐵欽納都主張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馮特雖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但他並不主張心理學和哲學的徹底分離;在鐵欽納的心目中,科學心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屬於自然科學的范疇,以實驗室研究作為主要的資料來源。為了保證科學心理學的純粹性,鐵欽納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或意識內容本身,而不應該研究其意義或功用。 (3)心理學的方法 馮特和鐵欽納都主張採用實驗內省法,只是鐵欽納對內省法的使用比馮特更加嚴格而且復雜。①在實驗者的選擇上,鐵欽納要求實驗者必須經過專門的內省訓練,堅決反對使用未受過訓練的觀察者; ②他要求參加實驗的內省法必須在情緒良好、精神飽滿和身體健康時進行自我觀察,內省時的周圍環境必須安適,無干擾; ③最重要的是內省者必須客觀、准確地描述意識狀態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④在內省法的應用范圍方面,鐵欽納打破了馮特的限制,由只用來研究簡單的心理過程推廣運用到思維、想像等高級的心理過程。 (4)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結論 ①心理學研究什麼 馮特和鐵欽納都把意識分析為最基本的、純粹的意識狀態,即心理元素。馮特發殃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兩個,即感覺和情感;鐵欽納發現意識經驗和心理過程的最基本元素有三種:感覺、意象和情感。 ②怎麼樣研究心理學 在這一問題上,馮特主張用聯想、統覺和幾種心理復合規律來說明心理元素的結合問題;而鐵欽納主張用傳統的聯想主義,僅用聯想來說明心理元素的結合問題,並將接近律作為其聯想的基本規律。 ③為什麼研究心理學 馮特認為心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與生理學的關系最為密切,心理學直接應用了生理學的研究方法;鐵欽納主張為了解釋心理過程,必須詳盡地敘述心理過程發生的條件或情況,即找出與心理過程相對應的生理過程。
Ⅳ 科學心理學何時誕生
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5)馮特對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馮特的內容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不過,馮特這里研究的並不是感覺、知覺心理活動的本身,而是感覺或知覺到的心理內容,即感覺到了什麼,知覺到了什麼。馮特認為,人的這種直接經驗(心理或意識)是可以進行分析的。心理被分析到最後不能再分析的成分,則為心理元素,即為心理構成的最小單位。
而人的心理,就是通過聯想或統覺才把這些心理元素綜合為人的直接經驗的,因此,馮特以為,心理學的任務就是在於分析出心理元素並發現這些元素復合成復雜的觀念的原理與規律。
由於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內在的意識,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我觀察」,「自我體驗」的實驗內省法。
馮特的內容心理學,從實質上看,他的心理學體系基本上只是對19世紀中葉以前歐洲心理學成就的一個全面的歷史總結。他的心理學體系的主要傾向還是停留在當時英國的以及德國的一些經驗論、統覺說的傳統的心理思想上,而並無整體上的對傳統的較大突破。
而且,馮特的心理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所以,馮特的功績並不在於他的內容心理學本身,而在於他為心理科學作出的那些不朽的貢獻,創建了世界第一個心理實驗室,使心理學從數千年來附屬於其他學科的狀態徹底地分離、獨立出來;總結、創立了一門嶄新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
利用創建的心理實驗室,培養了一支國際心理學專業隊伍,有力地推動了各國心理學的建設和發展。為此,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爾(馮特的學生)在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中所說的:「馮特到任何時候都將作為偉大的里程碑而永垂不朽。」
Ⅵ 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是誰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是心理學界公認的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心理學上第一個思想學派-構造主義的開創者。
馮特的偉大在於:
第一,他開創了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的歷史,1974年其出版的《生理心理學原理》,讓心理學獨立成為一門學科,19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1個心理學實驗室,讓心理學成為一門實驗科學。而在馮特之前的心理學,有些偏向於哲學思潮的影響,比如,17世紀法國的理性主義和17~18世紀英國的經驗主義。有些偏向於生物或生理學方面的研究。
第二,馮特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直接經驗,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實驗內省法,心理學的任務,是用實驗內省法分析出意識過程的基本元素,發現這些元素如何合成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而這些內容被其弟子繼承,形成了科學心理學誕生後的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
第三,馮特創建的心理學實驗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生。讓他們對感覺,知覺,注意,反應時間,聯想等進行了研究。此外,馮特還在情緒和實驗精神病學,民族心理學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對這些領域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Ⅶ 什麼是馮特所謂的內省法
內省法
introspection
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稱自我觀察法。心理學研究通常要求被試把自己的心理活動報告出來,然後通過分析報告資料得出某種心理學結論。構造心理學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定為直接經驗,內省法便成了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對意識經驗的研究,把心理學定為研究行為的科學,主張用刺激-反應方法進行研究,完全否定了內省法。20世紀50年代後期,隨著認知心理學的興起,意識又被帶回到心理學中,自我觀察法重新受到心理學家的重視,並獲得了新的發展。
Ⅷ 馮特和鐵欣納對心理學研究任務的理解上有何不同
鐵欣納對心理學任務的理解與馮特沒有太大的根本差異,當然兩人在具體的一些任務上還有一定差異。
1)馮特把所有的心理現象還原為兩種心理元素:感覺和感情。鐵欣納是感覺、意象、感情」。意象也是意識的基本元素,可以在想像或當時實際不存在的經驗中找到。
2)馮特用「聯想」和「統覺」來說明心理元素的結合,而鐵欣納則只談聯想不談統覺。
Ⅸ 馮特心理學體系內容與評價
馮特是構造主義的創始人,鐵欽納是構造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觀點,但也有不同。
(1)心理學的對象
馮特和鐵欽納都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是經驗,但他們看待經驗的觀點不同。馮特把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他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直接經驗;鐵欽納接受經驗批判主義者阿芬那留斯關於獨立經驗和從屬經驗的學說,認為心理學可以看作從屬於經驗的個體,即心理學研究依賴經驗者的經驗。
(2)心理學的性質
馮特和鐵欽納都主張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馮特雖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但他並不主張心理學和哲學的徹底分離;在鐵欽納的心目中,科學心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屬於自然科學的范疇,以實驗室研究作為主要的資料來源。為了保證科學心理學的純粹性,鐵欽納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或意識內容本身,而不應該研究其意義或功用。
(3)心理學的方法
馮特和鐵欽納都主張採用實驗內省法,只是鐵欽納對內省法的使用比馮特更加嚴格而且復雜。①在實驗者的選擇上,鐵欽納要求實驗者必須經過專門的內省訓練,堅決反對使用未受過訓練的觀察者;
②他要求參加實驗的內省法必須在情緒良好、精神飽滿和身體健康時進行自我觀察,內省時的周圍環境必須安適,無干擾;
③最重要的是內省者必須客觀、准確地描述意識狀態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④在內省法的應用范圍方面,鐵欽納打破了馮特的限制,由只用來研究簡單的心理過程推廣運用到思維、想像等高級的心理過程。
(4)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結論
①心理學研究什麼
馮特和鐵欽納都把意識分析為最基本的、純粹的意識狀態,即心理元素。馮特發殃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兩個,即感覺和情感;鐵欽納發現意識經驗和心理過程的最基本元素有三種:感覺、意象和情感。
②怎麼樣研究心理學
在這一問題上,馮特主張用聯想、統覺和幾種心理復合規律來說明心理元素的結合問題;而鐵欽納主張用傳統的聯想主義,僅用聯想來說明心理元素的結合問題,並將接近律作為其聯想的基本規律。
③為什麼研究心理學
馮特認為心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與生理學的關系最為密切,心理學直接應用了生理學的研究方法;鐵欽納主張為了解釋心理過程,必須詳盡地敘述心理過程發生的條件或情況,即找出與心理過程相對應的生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