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實證研究的步驟和程序分別是什麼
實證研究的一般步驟是:(1)進行調查,或案例研究、訪談、實驗;(2)將通過調查,或案例研究、訪談、實驗等途徑獲得的數據資料做系統整理和計量分析;(3)概括和歸納計量分析的結果;(4)以邏輯和數學方法得出研究結論;(5)做出理論上的詮釋,建立理論模型;(6)檢驗研究命題或理論模型,接受或修改甚至推翻原假設。。
(一)問卷調查法
圍繞審計理論的某一特定命題,設計科學、合理的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實證分析,這是一種相對簡便易行而又常用的實證法。採用這種方法,對問卷設計的要求比較高,問卷既要便於接受調查者理解和准確回答,又要能全面、准確地涵蓋所需了解的問題。另外,為了保證問卷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還要盡量提高問卷的回收率和所回收問卷的有效性。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97年就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行業發展、事務所體制改革、國有企業審計等四個方面,對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其成果「注冊會計師行業問卷調查分析報告」刊登於1998年2月21日的《中國財經報》上,這次問卷調查,是要以實證方法研究、解決審計理論問題。其精神與有效性,對我國審計理論實證研究的開展,對理論聯系實際的學術風氣起到了推動作用o
(二)案例研究法
每一個重大審計案例的背後,總是隱藏著一些深層次的審計理論問題。認真研究重大的審計案例,尋找其理論根源,已成為世界各國審計理論界的慣例。案例研究方法正是通過觀察現實世界所發生的典型審計案例,思考重大審計訴訟案例的判決結果,昭示審計理論滯後於審計實務,還是表明審計實務界對現有審計理論缺乏科學理解,進而根據研究結果,為審計理論的發展完善和審計實務的改進提供有益的意見和建議。例如,李若山編著的《審計安全——國外審計訴訟案例》(1998)取材於美國審計界和英國審計界所發生的,真實、具體的審計訴訟案例,范圍包括傳統與典型審計案例、非會計報表類審計案例,金融證券行業審計案例、其他行業(如工交、商業、運輸、醫療)審計案例。編者針對審計訴訟案例的判決情況及涉及的審計過程,認真查找審計人員在具體訴訟案例中是否存在審計程序上的缺陷以及所應承擔的審計責任,思索每一重大審計案例對完善、改進審計理論有何啟示與教訓,堪稱審計理論案例研究的典範。
(三)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可以採取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兩種形式。前者是在控制嚴密的實驗環境中進行的,而後者是用現實世界的真實客體進行的。具體做法是,分控制組(control group)和處理組(treatment group)進行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分析研究命題。採用這一研究方法,一般來說,由於實驗可以重復進行,研究結果容易驗證和復核。但象審計一類的不屬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命題,重復實驗的條件很難雷同甚至不變。而且,控制組的選擇要剔除干擾因素,難度比較大,實驗研究的結果也就可能會受到「噪音」的干擾。 scidler在1974年通過實驗調查投資者對包含不同信息的審計報告的看法,在「審計報告的符號與交流(seidlerd在1974年通過實驗調查投資者對包含不同信息的審計報告的看法,在「審計報告的符號與交流」(symbolism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uditor\\''s report)」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符號論」,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實驗研究方法。
(四)專家訪談法
專家訪談法是針對特定命題,對具有相當資歷及代表性的專家進行訪問或組織談話,綜合分析訪談內容後,得出研究結論。採用這一研究方法,由於專家的意見一般具有權威性、針對性,不同專家的意見往往相互印證或補充,還能提供多種視角和多個層面的觀點和看法,最終結論往往較為權威、可靠。不過,接受訪談的專家發表的意見難免帶有主觀成分,難於進行數量化的統計分析,因而利用專家意見不能代替對客觀資料的分析。中國台灣的馬秀如博士1996年編著的《公開發行公司實施內部控制之研究》,即是運用專家訪談法進行審計理論研究的先例。編者在研究目前企業界的不當內部控制觀念和新頒布的《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實施要點》的缺陷時,以座談會、一對一面談等形式,通過專家了解其所接觸的企業界人士對內部控制所持的錯誤觀念和上述《實施要點》的不足,然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五)統計分析法
統計分析法要使用大量的數據資料和數理統計模型,進行統計假設檢驗。這種方法的應用,在西方的學術界已蔚然成風,在審計理論研究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至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沒有數據沒有模型就不是真正的研究,或者不是科學的研究。」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統計分析法相對較為科學、客觀這;優點卻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統計知識的普及和實證研究的興起,統計分析法在我國審計理論研究上的應用,已經不再局限於最初的描述性統計階段,而是開始趨於採用較為復雜但所得結論更為嚴謹的數理方法。國內較早用統計分析法進行審計理論研究的例子,是李樹華博士的「上市公司97年年度報告審計意見之實證研究——統計特徵及信息涵義」。該文探尋我國上市公司1997年年度報告審計意見所具有的統計特徵及相應的信息涵義時,採用了橫截面分析、描述性統計的方法。
『貳』 生物實驗的研究方法,步驟。謝謝
生物實驗步驟可以有好多不規限於一種,普遍例子: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設計實驗
4、進行試驗
5、得出結論
『叄』 認知科學實驗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驟
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步驟一是確定模型,即為了實現行動計劃,需要建立一個綜合而又靈活的分類系統,並把有關現象秩序化。步驟二是確定有意義的行動模式。要研究必須對已經選擇作為有關主題的認知實踐執行進行分析、分類和計算編程等這樣的行動。認知活動是符號的並由規則、慣例和習俗來控制,因而這一階段需要建立產生正確性和適當性的任務的相關標准。步驟三是人工智慧的模擬操作化,對認知任務的知識和運行工具之間的假說建立必需的橋梁。即模擬模擬路徑,既可以作為文化規則系統的抽象表達,又作為關於腦結構和實現過程的假定。製造出具有人工智慧的類似「記憶機」和「意識機」一類的智能產品。步驟四為評價與校正階段。對理論模型關鍵是經驗驗證、檢驗。
『肆』 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酸鹼滴定實驗詳細步驟:
1、將已知濃度的鹽酸注入事先用鹽酸溶液沖洗過的酸滴定管中,刻度為「0」或以上,並將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夾上。輕輕轉動活塞,使管的頂部充滿溶液且沒有氣泡,然後調整管內液位,使其保持在「0」或「0」刻度下,並記錄准確讀數。
(4)什麼是實驗研究方法的過程擴展閱讀:
酸鹼中和滴定的注意事項:
1、搖動瓶子時,應移動腕關節,使溶液像一個方向的圓圈移動,但瓶口不應接觸滴定管,且溶液不應溢出。
2、在滴定過程中,左手不能離開旋塞讓液體自行向下流動。
3、觀察滴點周圍溶液顏色的變化。開始時,搖動並同時滴下,滴定速度可以稍快(以每秒3-4滴為宜),但不形成水流。
當接近終點時,應加入一滴並搖動幾次。最後,每滴加入半滴,即搖動錐形瓶,直到溶液有明顯的顏色變化並准確到達終點。
『伍』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哪六個步驟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陸』 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一般步驟:(1)發現並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4)設計實驗方案;(5)實施實驗並記錄;(6)分析實驗現象;(7)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1)發現並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4)設計實驗方案;(5)實施實驗並記錄;(6)分析實驗現象;(7)得出結論.
『柒』 研究方法和實驗過程有什麼區別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實驗過程是指你怎麼去做用研究方法去做實驗
『捌』 實驗法研究的三大原則是什麼七個步驟是什麼
實驗法是通過主動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是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實驗題目
實驗原理
實驗材料
實驗步驟'
實驗結果
以上是一般的實驗過程,具體的要看實驗的性質是探究實驗,是驗證實驗.
探究實驗還要在實驗題目後加實驗假設
而驗證性實驗則不要
『玖』 什麼是研究步驟及方法
步驟是先干什麼、然後干什麼這樣的描述
方法指實驗研究、調查研究、訪談法、文獻分析等具體的研究方法。可以找一個開題報告或者課題申請標書讀讀看